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简报

2022-12-12

第一篇: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简报

吉林省2012行政事业领军会计人才报名文件

关于开展2012年吉林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选拔培训的通知

各市(州)财政局,长白山管委会财政局,各县(市)财政局,省直各部门,驻吉中直有关单位:

根据《财政部关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财会[2010]19号)要求和《吉林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实施办法(修订)》(吉财会[2011]号)77号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快我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步伐,着力造就一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领军人才,经研究,我厅决定启动2012年吉林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培训,并于2012年10月末开展培训对象选拔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基本条件

1、遵守《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守信。

2、 在行政事业单位担任分管财务的负责人、财务部门(科)处长级干部及其后备人员,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的驾驭政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研究能力。事业单位人员同时要具备会计及其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资格或通过国家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取得国家合格成绩;

3、具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位),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从事财务会计工作5年以上。

4、年龄原则限定在30--40周岁,特别优秀人员可适当放宽到42周岁,身体健康。

二、培训对象的选拔 中省直有关主管单位、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吉林省财政厅2012年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选拔培训实施方案》(详见附件的规定),认真组织申请报名和审查材料。有关要求如下:

1、申报截至时间。从2012年8月25日开始申报到10月25日结束。

2、报送方式和地点。中省直单位的申请人按要求填写《吉林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选拔培训项目申请表》有关内容,连同申请表中所填列事项有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各地的申请人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所在地财政部门。中省直单位主管部门和各级财政部门要对申请者的申报条件进行复核,提出推荐意见,报省财政厅会计处1605房间。

3、选拔笔试。省财政厅统一组织申请者进行集中选拔笔试。省财政厅统一组织命题,考试范围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行政管理。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拟定在2012年10月末。具体笔试时间和地点在吉林省会计网另行通知。

4、选拔面试。笔试结束后,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试卷及申报材料进行审阅,确定参加选拔面试的申请人。选拔面试由省财政厅统一组织命题,主要考察考生自我认知、策划和决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及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气质风度、举止仪表等,面试时间为15分钟。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5、确定培训对象。省财政厅根据选拔考试和考核结果,确定培训人选。2012年吉林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培训班计划招生30人。

三、培训时间、地点和培训方式 2012年吉林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培训班将于2012年12月初开班,委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进行培训。培训班培训周期为4年,分为集中培训3年和跟踪管理1年。集中培训每年3次,每次培训7天。跟踪管理实行在职学习、实践考核与跟踪培训相结合,省财政厅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对学员的在职学习、实践、研究等情况实行跟踪管理。具体学习事宜和有关安排要求,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通知学员。

四、培训费用

学员集中培训期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统一安排食宿,交通费、住宿费由学员所在单位解决,培训期间发生的培训费用由省财政厅专项经费解决。

省财政厅会计处联系电话: 88550897 附件: 2012年吉林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选拔培训实施方案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附 件

吉林省2012年会计领军(后备)人才 (行政事业类)选拔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会计行业发展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发挥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在强化会计职能、宣传会计政策、组织继续教育、研究实务问题等方面的组织推动和辐射作用,促进我省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组织领导

省财政厅负责全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的选拔和管理工作,制定全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能力框架,建立全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信息库,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共同组织开发培训课程和教材、对学员培训、跟踪管理等具体工作。

中省直有关主管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本行业、本区域全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选拔的报名、材料审查等工作,配合省财政厅具体组织考试选拔工作及后期管理工作。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受省财政厅委托,负责全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培训的实施,具体负责培训课程开发、教学组织、教务管理、结业考核、学员档案库建设等。

三、培训对象的选拔

(一)基本条件

1、遵守《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守信。

2、 在行政事业单位担任分管财务的负责人、财务部门(科)处长级干部及其后备人员,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的驾驭政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研究能力。事业单位人员同时要具备会计及其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资格或通过国家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取得国家合格成绩;

3、具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位),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从事财务会计工作5年以上。

4、年龄原则限定在30--40周岁,特别优秀人员可适当放宽到42周岁,身体健康。

(二)选拔程序

1、申报时间和方式。申请者按要求填写《2012年吉林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培训选拔项目申请表》(附后)有关内容,经所在单位同意推荐后,连同申请表中所填列事项有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报所在地财政部门,中省直单位的申请人经本单位推荐后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各级财政部门和中省直单位主管部门对申请人的申报条件进行复核,并提出推荐意见上报省财政厅。

2、选拔笔试。省财政厅统一组织申请者进行集中选拔笔试。省财政厅统一组织命题,考试范围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行政管理。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拟定在2012年10月末。具体笔试时间和地点在吉林省会计网另行通知。

3、选拔面试。笔试结束后,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试卷及申报材料进行审阅,确定参加选拔面试的申请人。选拔面试由省财政厅统一组织命题,主要考察考生自我认知、策划和决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及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气质风度、举止仪表等,面试时间为15分钟。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4、确定培训对象。 省财政厅根据选拔考试的结果,确定培训人选。

五、培训方式

按照因材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实行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平台,全面培养和提升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

培训周期为4年,分集中培训和跟踪管理2个部分。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集中培训时间为3年,每年3次,每次培训7天;跟踪管理时间为1年,跟踪培训实行在职学习、实践考核与跟踪培训相结合。

(一)集中培训管理

集中培训课程综合采取实战演练、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学员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学习和交流,夯实基础理论、提升知识结构、更新经营观念、拓展管理视野,搭建起学员之间和学员与培训师资之间的沟通平台。同时,通过培训和综合考察,确定学员在职学习的方向和参与科研、实践的具体任务。

学员离校期间,实施跟踪管理。学员不在校期间按照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提供的自学书目、课题项目进行自学,定期参与专属网络论坛的讨论,定期向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报送学习心得体会、业绩报告、专业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考察报告等,边工作,边学习,努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

(二)在职学习的跟踪管理

建立高级会计人才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平台,引导学员在结束集中培训后,持续进行在职学习,进一步提升学员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是:

1、建立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信息库和培训学员档案,对学员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省财政厅或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不定期与学员进行联系,了解学员学习、工作、科研等情况。

2、组织、引导学员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员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实地考察、研究,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组织学员根据学习情况和所在单位实际,撰写研究报告,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提供学术指导。另外,培训周期内和培训期满后,根据学员特点和所在单位实际情况,组织优秀学员参加国内外考察、学术会议等活动,承担大中院校客座教授任务,逐步使学员成长为宣传会计政策的专家、研究会计准则制度的专家、培训辅导会计准则制度的专家,给学员提供进一步施展才能的平台。

3、建立持续跟踪评价体系。定期了解学员完成培训后的职业岗位变化,听取学员对学习课程的建议,为测评培训实施效果提供基础数据。

六、培训教材

根据每期培训学员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做”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

(一)以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能力框架为指导,案例教学为手段,教授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以学员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学以致用,解决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重点在于培养领军后备人才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决策整体流程的理解和体验,以培养管理理念、提升领导能力为主要目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关注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经济改革和会计改革等热点问题,组织系列专题讲座和互动研讨等,拓展学员视野。

(四)以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为主导,开发吉林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系列辅导教材,形成一套吉林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教材库,并根据学科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管理和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进程、学员参与学习的效果等情况,定期对培训教材进行充实、修订、完善。

七、对学员的考核与管理

(一)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负责培训期间学员的日常管理,建立学员档案,系统记载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科研等情况。

(二)实行政府资助与考核挂钩制度。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周期,其培训期间的培训费用由省财政厅专项资金解决。不能保证按时参加集中培训,未能按照规定定期向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报送学习心得体会、业绩报告、专业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考察报告等的,视为自动放弃继续参加培训的权利。

(三)引入淘汰机制。培训分为4个考核周期,即每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实施定期淘汰。建立量化考核体系,根据学员在每个考核周期中的综合表现,以量化分为依据,择优选拔可塑性强、考核合格的学员可参加下一年度的培训。

(四)颁发《吉林省会计领军人才证书》。学员学习期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合格者予以结业。学员结业时,由吉林省财政厅颁发《吉林省会计领军人才证书》,同时对优秀学员给予表彰奖励。

(五)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对取得《吉林省会计领军人才证书》的学员,有资格破格申报吉林省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优秀学员省财政厅向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省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国会计学会、省会计学会等专业机构、省内专业性很强的财经类大学、吉林省大中型事业单位、国际性组织、吉林省人才库推荐发挥其领军作用。

附表:2012年吉林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选拔培训项目申请表(点击此处下载表格)

第二篇:会计领军心得

启发

感触

提高

期待

—参加泰安市会计领军人创新管理与系统提升班体会

山东东岳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张会艳

2014年夏天,对于我来说是个值得记忆的日子。

这一年的六月份,经过笔试和面试,我有幸成为泰安市会计领军人才中的一员。为了提高我们首批会计领军人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7月19日,我们一行53人在泰安市财政局会计科池科长的带领下,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走进浙江大学,开始了为期7天的学习培训。

培训期间,泰安市财政局的高度重视、浙江大学培训机构的精心组织、教授们的精彩授课、同学们的专心听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培训,我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视野得到了开阔。感激之余,现将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本次培训工作从组织实施到圆满结束,与泰安市财政局的认真组织、高度重视息息相关。

从泰安市会计行业领军人才选拔开始,泰安市财政局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组织实施,并在后续培训与跟踪培养方面加强了制度保障,使得会计行业领军人才使用有了政策依据,极大提高了各位学员的学习热情。在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泰安市财政局会计科池科长做了重要讲话,指出泰安市会计行业领军人才培养是泰安市会计人才中长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领军人才在泰安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 1

作用,为我们将来的定位指明了方向。并对这批人才培养制订了详细实施方案与培养考核机制,严肃了培训纪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本次培训工作最终达到了预期效果,学员们满载而归,与浙江大学的精心组织安排密不可分。

承办方浙江大学精心策划培训课程,全力组织师资,并安排了专职班主任,加强了与授课老师在各环节的沟通与联系。在这次培训中,浙江大学邀请了9位导师级的行业专家,授课题目从“宏观的经济形势”到“微观的公司治理”,从“专业的会计与内控”到跨专业的“现代管理的创新思维与国学智慧”,从“公司战略”到“博弈论与决策思维”,从“企业投融资与资本运作”到“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从各项专题讨论到企业实地考察,培训内容丰富多彩,课程设计恰当合理。

更为贴心的是,班主任陈建红为同学们准备了防暑降温的药品,在炎热的天气里,如一缕凉风吹进我们心田,让我们更加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通过本次培训,使我们每位学员的知识得到更新,对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都得益于教授们的精彩授课。

教授们的讲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既有政策法规和前沿性的理论知识,又有工作实践和案例的深入探索;既为学员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同时又对学员今后的工作提供新经验、新启示。教授们利用现代化的手段精心制作课件,突出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上,老师的精彩讲授,往往让我们的思绪随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和精彩的分析,驰骋在精神广褒的原野上,引起了 2

心灵的震撼和共鸣。既活跃了思维,开阔了眼界,又深切地感受到具体的现实指导意义。

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俞宏标教授讲述的“现代管理的创新思维与国学智慧”一课,他将国学和现代管理融合为一体,从我们熟悉的汉字入手,形象生动的告诉我们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三种形式(第一原始创新,第二集成创新,第三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如何创新、创新的价值。他将《易经》预测思想、儒家《中庸》思想、道家“无为”决策思想、法家“法、术、势”思想带入现代管理,让我们感受到国学智慧和现代管理相结合的魅力,让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财务管理相生相伴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演进中,体会到财务管理的魄力。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和渗透,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先人是何等的睿智聪慧,在浩瀚如海的历史画卷中,我是何等的渺小,我所掌握的知识又是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更激发了我学习的愿望和向上的决心。

祝力宏教授的“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及其风险管理”,更是让我受益非浅。他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监督现象,如公交车上的内部控制、上下班刷卡签到签退、孩子天天回家第一件事做作业着眼,到一些庞大而知名的企业轰然倒地,告诉我们一切悲剧都潜伏着惊人一致的逻辑-那就是管理失控。通过他的讲课,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一切伟大的治理都是从学习控制开始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我们绕过途中的陷阱,到达目的地。我是一名执业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咨询业务与审计业务是注册会计师重要业务之一,也将是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新增长点,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思想得到了转变,为事务所下一步拓展内部控制业务开拓了思路。

四、通过本次培训,我看到了一颗颗求知上进的心,看到了我们泰安市会计行业的正能量,看到了我们泰安会计行业的新希望。

学员们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的学习。认真听课,专心钻研,在课堂积极发言,在考察大型企业的讨论会上,学员们更是敞开心扉,各抒已见。那一点一滴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和思考,无不凝结着各自对相关事件的理解和看法,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憧憬,更是一种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这是用金钱都买不到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次培训的层次高,启发了我的思维,丰富了理论知识,为今后理清工作思路定准了方向。

五、通过本次培训,我收获了一份厚重的友谊。

我们53位学员,加上财政局的带队领导,我们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经过千挑万选,组成了我们这个团队。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在短短的七天的相处中,我们情同兄弟姐妹。课堂上我们常常为了某个问题唇枪舌剑、争的面红耳赤,但是生活中我们却是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因为我们知道从此以后我们的命运将会连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泰安市会计领军人才中的一员,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肩负着改善泰安市会计行业现状的神圣使命,我们每一位学员都会为之努力和奋斗。

六、通过本次培训,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深层次的审视自己,重新给自己定位。

这次培训,改善更新了我的知识结构,扩展了我的知识层面,开阔了我的视野,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发展变化的需要,更好地履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职责,更好地为报表使用人服务奠 4

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提高履职能力。

首先是要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案,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会计领军人才的培训方案,认真完成学习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的东西积极用于实际工作中,通过知识的学习,视野的拓展,能够更好理清思路,解决工作中存的问题和主要矛盾,在工作中多出研究成果。

其次要善于集百家之长,补己之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积极思考如何提升财务人员的角色转变的问题。引领行业会计人员,完成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到财务管理等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会计记录到预算管理到绩效评价到战略制定等职能的转变。

再次要善于总结,能够形成书面的经验材料和论文加以推广,切实起到在行业内领军的作用,带动系统内的人员提升工作能力,将学习效益尽快体现到实际工作中来,不辜负泰安市财政局领导的期望和重托。

综上所述,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路,看到了与高端会计人才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都有所提高,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并将学习到的新知识稳准快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我热切期待着下一期的培训。我也相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在泰安市财政局领导下,我们必将迎来属于我们会计人的春天!

第三篇:会计领军考试资料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系列解读之二 财政部会计司

大力培养和造就会计领军人才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会计人才规划》明确提出,“会计领军人才是高级会计人才中能够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的高端会计人才,是会计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财政部于200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严格选拔、培养会计领军人才,并发布实施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列入其中,《会计人才规划》将“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列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十大政策”之首,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六大工程”中明确要实施“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确立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成为长效机制和永久性政策措施”。

一、探索实践,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取得成功

《会计人才规划》明确指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级和区域性的会计领军人才。”财政部自2005年启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着眼国际,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历史动因。

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的启动,是从2005年开始的。当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即将结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的各项改革措施着手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国际化是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加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逐步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融资和跨国经营,客观上需要既熟悉国际游戏规则并能够加以熟练运用,又谙熟企业实务,能够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高端会计实务人才。贯彻中央“走出去”战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准则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及国际趋同驶入了快车道。2004年,我国开始着手建设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当时国内熟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会计人才凤毛麟角、廖寥无几,高端会计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即刻显现出来,根本无法满足建设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的需要。

基于上述情况,财政部党组审时度势,发布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学员选拔、培训组织、培训方式、淘汰机制等,于2005年9月正式启动了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工程。2005年12月10日,财政部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成功举办了首期企业类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正式拉开了序幕。

(二)组织实施。

在统筹规划方面,财政部发布实施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明确了“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分别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4类,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培养1000名左右会计领军人才”这一宏伟目标。《会计人才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培养2000名左右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担当会计行业领军重任”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作出的。

在组织保障方面,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确立了财政部会计司主抓企业类和行政事业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抓注册会计师类、中国会计学会主抓学术类和大赛班、三家国家会计学院具体实施培训的“分类培养,联合打造”的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分工体系。财政部成立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工作指导小组,由分管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领导担任组长,各培训管理部门、培训组织及施教机构、人才使用单位代表为成员,指导、督促、管理、选拔培养的各项工作。

在学员选拔方面,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选拔标准,设计了“个人申报—— —地方审核—— —笔试—— —材料审核—— —面试”的选拔程序,认真组织选拔工作。学员的选拔一般1-2年组织一次。在选拔过程中,培训管理部门加强与考生所在单位的合作,广泛听取单位和学术名家的意见,重点吸收影响较大、贡献突出的青年会计才俊、各行业财会后备人才,力争“择天下英才以育之”。部分参加选拔考试的学员认为,会计领军人才的考试选拔,相比博士生入学考试还要难得多。在学员培养方面,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规划了“集中培训与跟踪管理相结合、分类培训与联合集中培训相结合”为期6年,分3个考核周期的培训组织方案。第一个考核周期是培训的第1-3年,为知识拓展

阶段,着重培养学员的专业素养,努力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管理意识以及分析判断、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等方面素质,提升学员的道德修养、职业使命感及社会感,为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转变夯实基础。第二个考核周期是培训的第4-5年,为能力提升阶段,着重提高学员的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强调以高层论坛、大跨度交流为主,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扩展学员视野,为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角色转变集聚能量。第三个考核周期是培训的第6年,为使用提高阶段,着重对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强化对学员的使用,发挥优秀学员的带动作用,提升学员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学员考核方面,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要求分周期进行考核,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依据学员承担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及认可程度、参与准则制度制定情况、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情况、职务晋升情况、获奖情况、单位满意度等,结合学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客观评价学员的发展潜力,形成量化考核结果,实施考核淘汰机制,对不适于领军的学员进行淘汰、不能领军的学员进行淘汰、对成绩排名靠后的学员进行淘汰。

(三)取得成效。

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自2005年56名学员入选首期会计领军培训班开始,在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五年间分别有117名、155名、130名、155名、120名学员加入到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了730多名学员的全国会计领军团队,取得显著成效。经过长达六个学年的培养打造,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成效显著,学员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单位给予充分肯定,社会认可度迅速提高。截至2009年年底,600多名会计领军人才中60%以上得到所在单位的重用:有的从基层单位选调到集团总部工作,有的晋升为所在企业总会计师,有的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有的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有的从硕士研究生导师晋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等等。会计领军人才学员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提升了单位的管理水平。例如,全国会计领军人才、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韦秀长指出,“从2005年到2009年这五年时间,我带领我的整个财务管理团队,为公司创造的效益超过13个亿„„通过这样的领军人才的培养,应当说是为不同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拥有10多名会计领军人才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刘跃珍认为,“他们(会计领军人才)具有战略规划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在企业重大的经济事务中,能够发表科学合理的专业意见,为领导出谋划策。”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凌文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军人才就是我们国家会计专业队伍的国家队。

这批人不仅在会计领域方面可以做好很多事情,将来还可以从CFO转向CEO,成为整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乃至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会计领军人才在不同单位、不同领域已经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近几年来,报名参加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选拔考试的人数逐年上升,人员素质明显提高。许多单位以能够参加会计领军人才选拔考试、拥有会计领军人才为荣。会计领军人才逐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山东、广西、江西、湖北、上海、新疆、云南、浙江、吉林等地区及铁道部等部门也纷纷参照财政部作法,组织开展了本地区、本部门的高级会计人才培训,每年培养的会计人才超过上千人,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不断输送优秀人才。

二、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会计领军人才长效机制

在总结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会计人才规划》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健全会计领军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机制、淘汰机制、使用机制,使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成为长效机制和永久性政策措施。”

(一)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选拔机制是领军人才培养的起点和重要基础,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成败。要在适当提高报名门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准入”标准和选拔制度。

进一步提高选拔考试的试题质量。考试是领军人才选拔的评价标准,试题质量是关键。要围绕会计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对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而言,侧重于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财务决策、会计信息化、金融等领域新知识、新变化以及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经营管理综合能力等方面掌握情况的考察;对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而言,侧重于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会计师事务所

治理能力的考察;对学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而言,侧重于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考察。要突出培养国际化人才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在各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选拔考试中英语试题的考试难度和深度。要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优化试题结构和内容,发现、甄别、选拔优秀人才。

加强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过程中的参与权。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和单位发展,应当充分注重用人单位的意见。除继续采取单位推荐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申报方式外,在考试结束后,要及时将录取结果反馈到用人单位,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由用人单位对拟录取人员的业绩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进一步修正考核结果,避免一考定终身的现象。

逐步将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与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有机对接。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是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补充,应当充分发挥其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打通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与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对接通道,选拔优秀的地方会计领军人才进入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形成阶梯式、递进式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格局。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培养机制是人才培养的进程控制,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等问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现有培养机制不断加以改进和丰富。

加强国际化能力的培养。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本质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不具备国际化能力的会计人才,不能称之为领军人才。在课程安排上,要加大英语授课的比重,引导学员提高英语能力、形成英语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课程,从境外聘请知名专家教授讲课,帮助学员转化、吸收先进知识、理念和技术,缩小与境外会计高端人才的差距;要探索与境外知名会计组织、机构开展培养合作,选送部分优秀学员到境外组织、机构实习或短暂工作,借助“外力”来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要深化境外培训项目,让学员多听、多学、多看、多交流,拓展学员的国际化视野。

加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会计改革发展至今,已由原来会计的记账、报账、发工资、办报销向着经营管理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论是企业类、行政事业类的会计领军人才,还是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的会计领军人才都面临着这一巨大转变,必须加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要系统教授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所必备的知识,完善学员的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要引导学员参与预算、决策等管理过程,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用人单位既是会计领军人才的使用者,也是会计领军人才的用武之地。要注重与用人单位在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在工作中培养和锻造会计领军人才。要积极探索与用人单位建立会计领军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在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的重点行业、领域建立一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基地,给会计领军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加任务、压担子,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三)创新人才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能够激励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奋发向上、不断提升,确保培养方案、思路得到贯彻落实。为此,坚持培养考核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淘汰机制十分必要。

完善考核制度。要在已有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考核制度体系。

创新考核手段。要在继续开展培训情况量化考核的前提下,重点关注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情况,通过问卷、电话问询、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评价,用以修正培训情况量化考核结果。

严格淘汰制度。按照打造国际化、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突出英语水平的考核,将英语文字应用能力作为第一阶段期末考核淘汰的重点内容,将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作为第二阶段期末考核淘汰的重点内容;要建立实时淘汰与阶段性淘汰相结合的淘汰制度,及时淘汰学习纪律差、学习能力差、道德品质差的学员,逐步提高第

一、二阶段的淘汰比重,使培养资源更多地运用到优秀学员身上;要加大毕业考核力度,本着

宁缺毋滥的原则,综合量化考核结果、单位反映和社会评价意见,将真正符合会计领军人才标准、被社会认可的优秀人才确认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

(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

使用机制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以用为本”会计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拓宽会计领军人才使用渠道,通过政策引导,为会计领军人才提供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

加大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

《会计人才规划》指出,“要推动实现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与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制度、会计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有机衔接。”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协调和配合,探索会计领军人才资格与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政策挂钩,探索会计领军人才资格与会计专业学位考试政策对接,授予会计领军人才中国会计学会高级或资深会员资格,聘请会计领军人才成为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会计信息化委员会等行业组织或专业组织的委员或咨询专家。

促进会计领军人才的合理流动。通过构建会计领军人才库,向社会大力推举会计领军人才品牌,使更多的用人单位了解会计领军人才、关注会计领军人才、肯定会计领军人才、渴求会计领军人才,为会计领军人才向更适合自己发挥才能和作用的岗位流动铺平道路。

引导用人单位加大对会计领军人才的使用力度。要大力倡导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配合国家实施会计人才战略,以良好的机制激励人才,以完善的制度使用人才,以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会计领军人才较好道德素养、较高专业技能、较强职业判断能力、较综合的管理才能的优势。

三、齐抓共管,构建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是一个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和会计行业未来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分类别、分层次逐一落实,需要全社会、各单位全面参与,共同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相互支撑的培养体系。

(一)整合各类会计领军人才建设。

会计领军人才是一个整体品牌,虽分四类,但不分家。财政部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主管部门要将四类会计领军人才作为整体,同等看待,统筹考虑,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一是要规范。既要有统一的品牌称号,也要有统一的培养思路;既要有一致的准入标准,也要有一致的淘汰标准;既要有等同的管理要求,也要有等同的考核要求。二是要融合。既要实现学员专业知识的融合,也要实现学员文化理念的融合;既要实现学员人际网的融合,也要实现学员事业网的融合。

(二)加快各级会计领军人才建设。

《会计人才规划》指出,“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单位要比照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做法,大力培养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会计领军人才。”各级会计管理机构应当将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列入日常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配合财政部认真抓好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政策宣传、考务组织、后续管理以及政策扶持等工作,更要加强调查研究,拓展人才培养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同时也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队伍输送后备人才。

(三)加强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作为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基地,三家国家会计学院要进一步加快学院的硬件建设,为会计领军人才提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习环境;要进一步加快学院的软件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大纲和培养教材体系;要进一步加快学院的师资库建设,既要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学院自有的师资,也要充实、丰富一批学养深厚、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外聘教师,为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提供一个稳定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四)加大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和使用。

用人单位应当着眼于增强本单位的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本单位会计人才参加各级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并围绕用好用活会计领军人才多做文章;应当着眼于增强本单位的管理能力,结合本单位发展实际,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本单位会计人才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四、不负重托,担当会计行业科学发展领军重任

会计领军人才是来自会计管理工作战线的佼佼者,是会计行业振兴的排头兵,是财政财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当不负重托,提升素质,广泛参与会计改革事业,积极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一)不断提高政治品质。

做人先做事,这是大家风范,也是无数大师们实践经验的总结。

会计领军人才是受人推崇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做到德才兼备。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要树立奉献精神,克服自私自利,全身心投入到本单位和经济社会改革的潮流之中,并发挥引领作用;要不断提升道德品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光明磊落,坦诚做人;要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依法理财,诚信执业;要修身养德,做一个政治上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熟练现代化的新型会计人。

(二)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专业能力是会计领军人才的立身创业之本。我国会计改革持续深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会计人才拓展职务舞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会计领军人才应予以高度关注,不断完善专业能力。一是G20会议提出建立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的目标,作为会计领军人才,不仅要积极参与、提供专业意见,更要全面掌握、认真组织实施;二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已经发布,作为会计领军人才,不仅要熟悉相关内容,更要灵活运用、积极贯彻;三是我部于2009年印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实施工作,并于日前发布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暨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作为会计领军人才,不仅要更新知识结构、掌握信息技术,更要加强研究和创新、推进本单位会计信息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担当领军重任。

(三)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有为才有位。一些会计人员常抱怨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工作。这一现象的存在不是单方面的,主要应从主观方面查找原因。会计领军人才要有所作为,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所在单位的经营管理。要避免从会计的单一视角看问题,就会计论会计,在工作中逐步融入跳出会计看会计的全局理念,用全新的视角开展工作,努力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转变。

(四)积极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群雁高飞头雁带。会计领军人才是头雁、是标杆,是方向。作为会计领军人才不能独善其身,而要兼济天下,切实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要开坛布道,主动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人分享,将自己学到的本领进行传播,影响身边的同志,带好自己的队伍;要建功立业,通过自己的成就来实现会计领军人才价值、捍卫会计领军人才品牌、共建会计领军人才辉煌,激励和鼓舞更多的会计人才爱岗敬业、奋发图强,比学赶超、争当领军,不断壮大会计领军人才队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培育会计领军人才,就是放飞中国会计希望。《会计人才规划》的发布,为深化会计领军人才工程注入了强大的助推剂。让我们携起手来,顺势而动,形成全国一盘棋、齐抓共管、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形成灿若星河的领军人才团队。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会计领军人才相互鼓舞、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必将放大中国会计的希望。

第四篇:财政部2008年全国会计领军(后备)

附件2:

财政部2008年全国会计领军(后备) 人才(行政事业类)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和会计行业发展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理财、熟悉国家财经法规、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发挥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在强化会计职能、宣传财经政策、组织继续教育、研究实务问题等方面的组织推动和辐射作用,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组织领导

财政部会计司具体负责培训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制定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能力框架,组织协调开发培训教材,建立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信息库,对学员实行跟踪管理,指导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的培训工作。

中央有关主管单位和各省级财政部门在组织开展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会计人才培训的同时,负责组织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的报名、材料审查、组织考试和后期管理等工作。

1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负责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的实施,具体负责培训课程开发、教学组织、结业考核、学员档案库建设、教务管理等。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在中央各部委、各省级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武警部队总部机关(以上简称省部级单位)及其所辖直属行政事业单位担任分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正处长级干部及其后备人员。

四、培训对象的选拔

(一)基本条件

1、遵守《会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守信。

2、在中央各部委、各省级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武警部队总部机关(以下简称省部级单位)及其所辖直属行政事业单位担任分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正处长级干部及其后备人员,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的驾驭政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研究能力。

3、具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从事财务会计工作5年以上。

4、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

2

5、年龄不超过45岁;身体健康。

除个人自愿申请外,各省部级单位可参照上述条件推荐本单位2-3名后备干部或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高级会计人才参加培训选拔。

(二)选拔程序

1、正式申报。申请者按要求填写《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申请表》有关内容,经所在单位同意后,连同申请表中所填列事项有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报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单位的申请者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的中央在京单位的申请者报送至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的单位的申请者报送至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单位的申请者报送至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所属单位的申请者报送至武警总后勤部财务部。中央派驻港澳地区单位的申请者按就近原则报广东省财政厅会计处。中央有关主管单位和各省级财政部门对申请者的申报条件进行复核,并提出审查意见。具体报送方式由中央有关主管单位和各省级财政部门确定,正式申报时间为2008年5月1日至6月1日。

2、选拔笔试。中央有关主管单位和各省级财政部门组织对申请者进行集中选拔笔试。选拔笔试由财政部统一组织

3 命题,考试范围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行政管理和英语。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2008年9月7日上午8:30-12:00。选拔笔试地点由中央有关主管单位和各省级财政部门确定并提前通知申请者。笔试结束后,中央有关主管单位和各省级财政部门将试卷和申报材料集中整理后,于2日内报送至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3、选拔面试。笔试结束后,财政部组织有关专家对试卷及申报材料进行审阅,确定参加选拔面试的申请者名单。面试名单将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网站上公布,并以书面通知的形式通知考生本人。选拔面试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命题,为结构化面试,主要考察考生自我认知、策划和决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及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气质风度、举止仪表等,面试时间为20分钟。选拔面试初步定在2008年9月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确定培训对象。财政部根据选拔考试的结果,确定培训人选。

五、培训方式

按照因材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实行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平台,全面培养和提升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

(一)培训周期为6年,分为集中培训和跟踪管理

24 个部分。首次集中培训时间为1个月,安排在2009年9月;跟踪培训实行在职学习、实践考核与跟踪培训相结合。

集中培训以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案例讨论、论坛等方式为主,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主要是通过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的学习和交流,夯实基础理论、提升知识结构、更新经营观念、拓展管理视野,搭建起学员之间和学员与培训师资之间的沟通平台,同时,通过培训和综合考察,确定学员在职学习的方向和参与科研、实践的具体任务。集中培训结束时,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提供自学书目、课题项目和网上辅导服务,指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培训内容。

学员离校期间,实施跟踪管理。学员按照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提供的自学书目、课题项目进行自学,定期参与专属网络论坛的讨论,返校承担国家会计学院培训授课任务,按时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的各项活动,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学习心得体会、业绩报告、专业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考察报告等(1年内报送材料的数量不得少于7篇),边工作,边学习,努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

(二)在职学习的跟踪管理

建立高级会计人才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平台,引导学员在结束集中培训后,持续进行在职学习,进一步提升学员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是:

5

1、建立高级会计人才(行政事业类)信息库和培训学员档案,对学员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在培训周期内,财政部或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不定期与学员进行联系,了解学员学习、工作、科研等情况。

2、组织、引导学员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员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实地考察、研究,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组织学员根据培训情况和所在单位实际,撰写研究报告,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提供学术指导。另外,培训周期内和培训期满后,根据学员特点和所在单位实际情况,组织优秀学员参加财政部、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国会计学会、国家会计学院等单位或机构的课题项目、政策制定、征求意见、学术研究、调查研究、出国考察、学术会议等活动,承担国家会计学院授课任务,逐步使学员成长为宣传会计政策的专家、研究会计准则制度的专家、培训辅导会计准则制度的专家、财政部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的专家,给学员提供进一步施展才能的平台。

3、建立培训后持续跟踪评价体系。定期了解学员完成培训后的职业岗位变化,听取学员对学习课程的建议,为测评培训实施效果提供基础数据。

六、培训教材

根据每期培训学员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做”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

6

(一)以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为指导,交流讲授高级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以学员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学以致用,解决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近年来组织的高级会计培训课程的基础上,制定《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大纲(行政事业类)》,印发学员,并不断根据学员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关注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经济改革和会计改革等热点问题,组织系列专题讲座和互动研讨等,拓展学员视野。

(四)以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为主导,开发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系列辅导教材,形成一套高级会计人才教材库,并根据学科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管理和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进程、学员参与学习的效果等情况,定期对培训教材进行充实、修订、完善。

七、对学员的考核与管理

(一)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负责培训期间学员的日常管理。国家会计学院应当建立学员档案,系统记载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科研等情况。

(二)实行政府资助与考核挂钩制度。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周期结束考核合格的,其培训期间的培训费用由国家会计学院专项资金资助。未能按照规定定期向领导小

7 组办公室报送学习心得体会、业绩报告、专业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考察报告等的,视为自动放弃继续参加培训的权利。

(三)引入淘汰机制。培训分为3个考核周期,实施定期淘汰。建立量化考核体系,根据学员在每个考核周期中的综合表现,以量化分为依据,择优选拔可塑性强、表现优秀的学员参加下一考核周期更高层次的培训。

(四)颁发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证书。学员学习期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合格者予以结业。学员结业时,由财政部用印、国家会计学院颁发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证书。

(五)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取得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证书者,将择优聘任为财政部会计准则、内部控制标准咨询专家组成员,申请成为中国会计学会个人会员,优先参加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国家会计学院组织的科研、学术等活动。

八、培训时间、地点与规模

(一)培训时间。2009年9月,培训周期为6年。

(二)培训地点。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三)培训人数。本期培训班人数为40人。

8

第五篇:领军人才王军讲话

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

简 报

(总第14期) 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月28日

【编者按】王军局长在2014年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2014年全国税收工作任务,描绘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吹响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奔赴未来的集合号。本期简报以‚迈向税收现代化:我们共同的中国税务梦‛为主题,按照‚6+1‛的框架,分别从对税收现代化的总体认识和对‚六个体系‛各自的理解与争鸣的角度,由综合管理班学员结合各自的岗位和专业,撰文共交流,观点相与析。

本期由综合管理班承办

迈向税收现代化:我们共同的中国税务梦 ........................................................ 3 第一篇

关于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 ........................................................................................ 11 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的路径之思

锐观点一:税收执法要秉持“法有规定方能为”的理念。

锐观点二: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是税收工作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要求 锐观点三:健全完备的税法体系,为实现税收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第二篇 关于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 ............................................................................. 14 现代化税制的六个基本特征

锐观点一:税制改革应当服务“走出去”

锐观点二:中国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要加强对OECD国家的国际借鉴

第三篇 关于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 ............................................................................. 19 浅析构建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

锐观点一:纳税服务要建立“四位一体”观 锐观点二:服务体系建设以法定型、引导型模式为主

第四篇 关于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 ......................................................................................... 23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锐观点一:适应税收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税收管理科学转型 锐观点二:实施“五化”工程,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第五篇 关于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 ......................................................................................... 29 以科技创新构建税收信息体系

锐观点一:实现“四项转变”,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锐观点二: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必须注重完善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 第六篇

关于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 ....................................................................................... 34 税收现代化 组织是保障

锐观点一: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税收现代化

2 锐观点二: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

迈向税收现代化:我们共同的中国税务梦

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国家税务总局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着眼未来,确立了新的税收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并具体化为‚六个体系‛‚六个面向‛‚六个创新‛的工作思路。税收现代化正在成为每一个中国税务人的共同梦想。

蓝图已然绘就,我们已经起航。此时此刻,需要思考的是,从现在过渡到未来,从现状变革至蓝图,这个税收改革的路我们该怎么走?这个现代化我们要怎样去跨越?这个梦想我们应如何才能把它变成现实?

面向未来:把握并树立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

税收现代化是世界性的。中国税收现代化是世界税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不了解今天世界税收现代化的进程,就不能科学规划明天中国税收现代化的未来;如果我们不分析世界税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就不可能清晰展望中国税收现代化的前景;如果我们不建立世界税收现代化的坐标,就不可能明确中国税收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选择。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是我们把握中国税收现代化战略的基本参照。

深刻把握税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税收现代化首先要以税制法治

3 化、民主化、科学化为基础。当今世界各国税收协作与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一个国家的税制改革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国家税收理念和税制改革趋势的影响。在税制现代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税收法定主义,并准确把握世界税制改革趋势,比如,宏观税负变化基本稳定;税收收入结构呈现所得税为主及地位普遍提升的特点;税制改革呈现以‚降低税率,扩大税基‛为特点的所得税改革风靡全球,最符合税收中性原则的增值税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并不断趋同,并凸显环境保护目标的税制全面‚绿化‛;国家间有害税收竞争得到缓解,税收协调得到加强等。以此为基,我们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持续优化和完善中国税制,推出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税制。

后发追赶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在探寻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美国国内收入局、新加坡税务局、澳大利亚税务局等在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其中,尤以美国国内收入局具有代表性,并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科学规划并持续追求税收现代化;坚持以纳税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和员工满意度;适应环境变化和任务要求,持续优化组织、业务和技术体系,建设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组织环境;依托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动态跟踪组织发展、业务水平和员工业绩等。中国税收现代化具有‚后发优势‛,我们应广泛借鉴各国成功经验,提高改革效率,降低创新风险,加速税收现代化进程。

树立世界税收现代化的中国坐标。我们要走的道路他人已经走过,我们要走的道路他人又未曾走过。把握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最终

4 是为了走出税收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具体而言,就是要到2020年逐步搭建起‚六个体系‛,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和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这必将成为世界税收改革洪流中的一幅壮丽篇章。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创造出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税收现代化的新坐标,为后来者提供有益借鉴。

经略未来:建构并提升税收现代化的治理能力

税收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的改革创新工程。要科学组织实施这一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宏大工程,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税收现代化的规划与实施,加强工程和项目管理,注重过程风险防控和绩效评价等,以‚善治‛为目标,全面建构现代化税收治理能力。

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战略是组织面对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的环境,为实现生存与发展而做出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探索税收现代化是一次战略管理能力的大考,也是提升我国税务机关现代税收治理能力的契机。为此,一方面,我们要把握税收现代化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真正把强化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既充分考虑税务组织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发展环境,又兼顾内部各方面以及外部各相关方的利益与需求;既面向未来制定战略,最大限度争取税务组织事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又立足实际规划战术,最有效的保证各项规划能够落地。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把握税收现代化的风险性和动态性,提高风险防控预判能力和科学调整能力,努力做到既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5 解放思想,联系实际科学规划和创新,又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主动防控风险,并根据环境、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和战术。

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探索税收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以下九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税务组织自身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国际通行与体现中国特色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与推进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关系,处理好上级税务机关和基层税务机关既分工又协作的关系,处理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既有共通性又更具差异性的关系,处理好组织变革与业务变革、技术变革协调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组织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处理好推进税收事业改革创新与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的关系。能否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关系我们是不是能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构建起推进税收现代化的核心能力,这直接关系中国税收现代化成功与否。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是最大的风险。科学防控改革风险则对于推进税收现代化具有关键性意义。管控好改革风险,核心在于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要津在于全面增强风险管控意识、引入科学方法论,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建设,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具体而言,一是努力把条件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特别是要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审视内外部环境相关主体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判断改革条件的完备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不确定性。二是努力把目标的不相容性减到最少。科学权衡各项改革目标的相容性,积极

6 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循序渐进改革创新。三是努力把信息的不对称性控到最严。坚持事前集思广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听取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宣传和政策解读,确保各方充分了解和理解改革意图、思路、影响。确保高层决策和一线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四是努力把改革措施的不匹配性压到最小。缜密细致地谋划改革思路,精心设计总体方案和分项、分步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实证分析和评估论证,切实增强改革措施的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和协同性。五是努力把决策与执行的不协调性收到最紧。坚持把改革的力度与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统一起来,把自内而外与自外而内统一起来,最大程度地聚合改革的正能量,使改革获得更加广泛的支持。

提升绩效评价能力。现代化距离我们有多远?现代化需要我们走多快?税收现代化急需一整套完善的绩效跟踪和评估机制。分析发达国家税务机关及国内部分地区推进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设定的指标体系或标准运用情况可以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指标或标准的制定只是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静态的测度,无法适应现代化目标的动态演进,不能揭示时代变迁而赋予的新内涵和特征;单纯用标准来确定是否实现现代化过于机械,与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不符;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不佳;总体测量与局部测量存在矛盾等。针对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缺陷,我们可以考虑如下原则去设计我国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变‚静态设限‛为‚动态追击‛。持续跟踪分析发达国家税收现代化相关评价标准,针对性设计和动态化调整我国税收现代

7 化指标体系;二是变‚自定实现‛为‚零距离逼近‛。在既定时间范畴内,合理规划主要发展指标追赶主要发达国家税收管理水平的策略。三是变‚定性分析‛为‚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坚持‚定量-定性-定量‛,科学设定和监测税收现代化演进与发展;四是变‚单极推动‛为‚整体实现‛。要坚持系统思维,努力使税收现代化是整体系统达到最优,而不是使各个元素分别达到次优。五是变‚一元效益‛为‚综合效用‛。树立基于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的战略观,健全项目目标管控、变革进度管控、创新效益管控机制,努力使有限资源通过科学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

迈向未来: 求索并圆梦税收现代化的转型路径

要从现状过渡到税收现代化的愿景,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转型过程。这其中,关键是要围绕总局提出的‚六个面向‛找差距,立足‚六个创新‛谋发展,科学确立改革与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核心在于,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一个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总体框架。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走共建和谐的发展道路,推进纳税服务模式的转型。税收联系着每一个公民,关系到千家万户。征纳和谐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是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未来的税务机关必须加快推进税收管理从强化执法的一元突进向服务和执法二元平衡发展的结构性转变,建立起以纳税人为导向,有利于促进征纳和谐、有利于促进自愿遵从的现代税制体系和税收管理与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税收电子服务,拓展资源紧约束条件下税收管理和服务的‚蓝海‛,

8 努力构建以网上办税为主体,自助办税等多渠道办税为补充,窗口办税为辅助的纳税服务工作格局,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更好地保障纳税人权益,促进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不断提高。

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推动税收组织体系和税收征管体系的转型。内涵式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未来的税收组织体系、征管体系建设应该坚持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组织架构优化调整、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业务流程的重组再造,全面推进税务组织的扁平化、网络化,努力推动税源管理工作的重心从事务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重点从涉税审批向纳税辅导和纳税评估转变、纳税评估从传统的‚经验小作模式运作‛向‚科技产业化运作‛转变,把税收征管推向更深层次、更新阶段、更高水平。

走科技兴税的发展道路,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转型。信息技术对于税收价值创造,对于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未来的税收管理必须不断强化信息聚集和分析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为此,要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强化信息集中、服务用户需求、推进开放共享的思路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以‚信息管税‛为核心,围绕发挥‚大数据‛优势,进一步强化数据挖掘,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进一步打破部门藩篱,实现职能掣肘向职能融合转变;进一步跨越社会屏障,实现信息不足向信息充分转变,进一步调整信息收集重点,配合好税制的改革和转型,真正依托

9 持续提升的数据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技术服务税收管理质效提高、税收成本降低的水平。在此过程中,要持续优化税务组织和税收业务体系,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税务组织的简约化、敏捷性,以及税收管理和服务的精确性和人性化。

走人才强税的发展道路,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型。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未来的税收管理必须围绕人才兴税,建设学习型税务组织,大力培养税务领军人才,并拓宽基层税务干部职业发展通道;按照‚制度+科技‛的思路,依靠科技手段,深化内控机制建设,从根本上规范税收执法,从源头上促进税务干部廉洁从税;推进现代税务文化建设,提炼中国税务核心价值,共塑税收现代化梦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加强税收智库建设,引入更多的专业机构和团队科学研究分析税收改革与发展,探索建立政府、公众、智库共同参与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着力推动组织绩效管理的转型。绩效管理是目前较为薄弱的环节,也是未来税收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保障。为此,在探索税收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强化变革绩效管理,建立科学规划-科学实施-科学评价-科学改进的管理闭环,确保改革创新活动自身的持续优化;要建立健全组织、部门和员工‚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体系,营造奋发向上、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激发队伍创新活力;要强化成本效益管理,既注重投入,更注重产出,综合运用管理创新、技术提升和人才资源优化配臵,最大限度的用好有限资源,提升税收现代化转型发展效率。

10 未来扑面而来。探索税收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将为她奉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

(深圳国税宝安区福永分局 杨庆)

第一篇

关于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

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的路径之思

一、完善立法机制,落实税收法定。一是严格行使立法权限。认真落实《立法法》规定,明确税收授权立法界限,努力提高税收立法层级,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立法主体税收立法权的范围,确定税法解释的主体、方法和限度。二是推动依法、科学、民主立法,积极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立法经验。三是完善立法监督制度。建立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制度。

二、健全税法门类,完备税法体系。考察各国的立法实践,税法种类主要包括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讼法、税收处罚(制裁)法等。根据我国的立法传统及现状,可考虑借鉴以德国为主要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经验,建立以《税收基本法(或税法通则)》为基础,各单行税法相配套的税法体系。一是制定兼具实体和程序性质的《税收基本法》。在总结我国《税收征管法》立法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对税法领域的基本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包括税收制度性质、税收立法与管理权限、税务管理机构、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和

11 义务、征税机关的权力与职责、税种设臵、一般程序规定、强制执行、争议解决、处罚规定和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相关主体共同治税的义务及责任等,为制定完善各单行税法打好基础。二是完善各税种法律,提升立法级次,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三、提高立法技术,优化税法内容。一是遵循税收原则,包括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等,合理确定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公平正义,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二是内容确定。精确使用法律用语,定义明确;讲究条文逻辑,同一法律的条款之间、不同税法条款之间、税法条款与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等其他法律条款之间有效衔接,形成税收法治合力。三是贴近实际。加强立法的调研论证,尽可能全面了解经济发展现状,前瞻经济发展趋势,增强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保持法律的相对稳定。四是公开透明。坚持‚法不公开不执行‛、‚法不溯及既往‛的一般法律原则,并为行政相对人知晓法律、指引行为提供必要合理的时间。

四、积极稳妥推进,逐步实现目标。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一个涉及税务、财政、法制和人大等组织的综合工程,需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立法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当前的工作重点要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涉税改革方面的要求,排出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一方面,要加快《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完善,争取尽早出台,在此基础上,把起草《税收基本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将税收评定、特别纳税调整、税收治理

12 责任等内容纳入其中。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修订完善单行税法,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执笔:南京国税办公室

周皓)

锐观点一:税收执法要秉持‚法有规定方能为‛的理念 税收执法就是在‚走钢丝‛,规定的没做就是失职渎职,做了规定没有明确的就是滥用职权,税收执法就是在这左右两边之间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违法。必须对税收执法行为拉一张‚清单‛,国地税之间要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规避执法风险,保护税务干部。(青岛地税财务处 王贻垒)

锐观点二: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是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是税收工作应对信息化、全球化挑战的时代要求

税收现代化意义下的税法体系应体现在:

(一)宪法中直接明示税收法定原则,主张税的开征或征收必须基于法律的根据进行;

(二)税收立法程序和技术严谨科学,消除税收立法、执法、司法有关条款的相互矛盾、脱节和混乱现象,税法内容规定细致、严谨,各单行税收法律法规健全与完备、简化与易行,提高各单行税法的级次和规格,不失时机地将有关条例上升为法律。

(三)纳税人法制观念与遵从意识全面提高,建立起内涵丰富的纳税信用评估体系,并将纳税信用广泛运用于信贷担保、投资担保、消费担保、税收优惠等领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浙江国税所得税处 黄碧波)

13 锐观点三:要改进税收立法,健全完备的税法体系,为实现税收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一要明确课税要素,促进税法透明。税收法定原则要求课税要素明确。现行的一些税收法律法规制定不够具体,事后进行大量的行政解释,导致配套的实施细则、规范性文件庞杂。这违反了‚课税要素明确‛的要求,实质上降低了立法层级,增加了税法的复杂性,增加了税务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的风险。今后制定和修改相关税收法律要做到规范明确,同时改进税收立法技术,提高税法的周延性和适用性,尽可能减少行政解释。二要强化程序限控,保护合法权益。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偏重于对税收征管的保障,而行政法的控权理念体现不够充分,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程序限控不够有力。在新一轮《税收征管法》修订中,既要充分考虑完善税收征管措施,更要落实控权的行政法理念,制定完备的程序防止税收执法权的滥用,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浙江国税货劳税处 裘耀华)

第二篇 关于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

现代化税制的六个基本特征

第一,法治民主化。现代税收不同于封建君主专制下的税收制度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法治民主。从英国《自由大宪章》,到引发美国独立

14 革命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中‚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再到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一个共同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税收法治和财税民主。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史就是一部以追求税收法治和民主为起点的人类现代文明进化史。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基于法治和民主建立税收制度,既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走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的方向。

第二,稳固高效化。法贵必行,行贵有效。一个法治、民主的制度在实践中如果能得以高效运行,足以证明其与现代社会要求是相适应的。那么,高效的制度首要前提无疑是制度自身的稳定性。稳定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的适应性;二是对未来的前瞻性。这实际上就是制度现代性的体现。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有一句名言:‚现代性产生稳定性,而现代化却产生不稳定性‛。这一看似矛盾的结论背后,蕴含着现代社会运行的一条基本规律,即:现代性催生了现代化,熨平现代化变革中的不稳定性,关键还是在于能够体现现代性要求的稳定制度。当然,税制也并非一成不变。打造税收现代化升级版,必须先打造税收制度的升级版。

第三,导向市场化。现代财政理论认为,公共财政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其实质就是市场经济财政。在公共财政框架下,税收制度作为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最为直接的手段,就更应以市场为先导。在市场对资源配臵起决定性作用下,对税收制度起决定性作用的也应该是市场而不是政府。首先,市场机制运行根基决定税收制度的调整对象。其次,市场机制运行状况决定税收制度的调节重心。再次,市

15 场机制健全程度决定税收制度的调控效果。因此,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市场环境为基础,依托市场规律相机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制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经济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第四,制度包容化。现代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矛盾。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首次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倡导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机会均等地分享发展成果。税收作为国家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主要方式,更需要依托其制度的包容性,增强对各类矛盾的应对力。一方面,税收所呈现的纳税主体与受益主体非直接对应、纳税程度与受益程度不完全对称的特征,使得其在实践操作层面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可能会更广泛、更尖锐,更需要兼顾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相容性。另一方面,税收被赋予的财政目标与调控目标、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公平目标与效率目标,既相互统一,又难免对立,使得其在目标定位层面所面临的‚两难‛问题也可能会更复杂、更棘手,更需要体现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相容性。税收制度的包容性越强,其与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契合度才能越高,才能越彰显其持久的生命力。

第五,视角国际化。现代化必然带来全球化,国际间竞争与合作因此无法避免。税收作为一国引导资本、资源跨国流动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国际化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所在国的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安全。一方面,随着追求平衡、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广泛共识,由此带来了税制结构朝趋同化方向发展的特征;另一方面,各国日益重视综合运

16 用国内税收法律、国际税收协定、多边税收协调机制加强对跨国税源的争取,由此带来了国际税收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既有差异又显趋同,既有合作更显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增进税收制度的现代性,必须强调其对国际化趋势的充分把握和科学运用。

第六,遵从便利化。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到现代税收理论,几乎都无不例外地将‚便利‛作为一条最基本的税收原则。英国经济学家科尔柏曾说过:‚税收这门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而听最少的鹅叫‛。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税收制度能否在实践中获得最大程度地遵从。遵从的便利性来自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制度管理的科学性。前者强调‚取之有度‛,后者强调‚取之有方‛,二者结合才能‚取之易行‛。这一方面要求税收制度的构建顺应客观经济基础,符合经济运行实际,以利于增进社会认同,提升遵从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求税收制度的实施具备客观管理基础,符合管理运行规律,以便于增进执行效率,提升遵从的可靠性。这样,税收制度必将更加取信于民,更顺时代所需。(执笔:总局货劳税司消费税处

黄运)

锐观点一:税制改革应当服务‚走出去‛

现行税制限制了企业走出去。我国现行走出去税收政策采取了谨慎保守原则,通过严格政策弥补征管手段能力不足,以防范税收流失。比如,企业境外项目亏损不得在境内或其他国家项目利润中抵补,境外盈利则需回国缴税,境内外所得税收待遇不公;境外所得除适用税收饶让外,在境外负担所得税未达到25%的,要在国内补缴所得税,

17 而境外负担所得税超过25%的,当年只予以25%限额抵免,境外所得税负总体高于境内所得;除高新技术企业外,境外所得一律适用25%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能享受该企业国内优惠税率;税收抵免程度较为复杂,部分企业放弃申请抵扣等。

税制设计应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走出去是税收更好发挥职能作用的体现。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国家都有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税制安排。比如,美国、日本均采用不分国别的综合抵免法,更有利于消除企业双重纳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有企业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制度;印度对出口设备给予现金补贴等。我国在税制改革过程中,一是要尽量消除境内外所得不公平税收待遇,二是要尽量消除对企业的国际双重征税,三是要借鉴国际经验制定鼓励走出去税收政策,四是要加强国际征管体制建设,打击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逃避税行为。(四川国税国际处

杨林林)

锐观点二:中国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要加强对OECD国家的国际借鉴

OECD国家的资源环境类税制体系的改革探索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其税改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众接受度方面,OECD国家资源环境类税改革一般都要广泛征求国民意见、反复论证后实施,在整体上遇到的阻力较小。二是立法公平上,OECD国家都要经过议会投票、听证等程序,至少在形式上保证了资源环境类税立法的公平性。三是政府俘获(Government Capture)现象,很多

18 OECD国家出现了‚经济绑架政治‛的问题,对利益集团作出妥协,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四是政策预备期方面,OECD国家在推行环境税改革的过程中进展顺利,还得益于其政策预告制度(Policy Advance Notice),例如,丹麦早在1988年就对1993年实施的能源税进行预告,自1993—1997年逐年提高能源税税率(OECD,2012)。

中国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和构建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强比较、吸收、借鉴,提高税制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税制实施的可操作性。一是要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加强舆论的宣传,让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在资源环境类税立法过程中要尊重国情民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三是严防利益集团游说政府,尽量避免‚政府俘获‛现象发生。同时,还要从严控制资源环境类税的减免、税收返还等政策,确保资源环境类税改实效。四是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要有一个比较充足的‚缓冲期‛,便于企业和居民调整自己的生产决策和消费习惯,尽量减轻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的负面效应。(重庆渝中地税 安然)

第三篇 关于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

19 纳税服务体系是税务机关从内在机制上向纳税人提供服务的系统,现代的纳税服务体系应该是致力于打造‚集约化管理、多元化申报、信息化监控‛这一科学、规范、高效的现代税收服务平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监督打击向管理服务转变,通过纳税服务体系的构建最终形成开放式、交互式的系统。

目前,美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具有比较完备的纳税服务体系和较为先进的经验,可供研究借鉴。在服务理念方面,税务部门以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将纳税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在服务内容方面,通过宪法、纳税人权利宣言、纳税人权利法案、纳税人权利法等,将纳税服务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规定;在服务方式方面,区分共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如运用公共媒体开展普遍性宣传,特殊化设立来电咨询、网站和电邮承诺等纳税服务;在服务手段方面,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税法普及指导,简化纳税申报,实施纳税评估;在服务质量方面,关注纳税人满意度,建立纳税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在服务社会化方面,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延伸和补充,通过中介、纳税人联盟、协会等组织,使纳税人权利得到专业化维护;在服务措施方面,从方便纳税人的角度出发,提供人性化措施。

当前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税收工作实际,创新理念、手段和路径等,借鉴有益经验,科学实施纳税服务体系的规划构建和改革发展。

(一)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夯实纳税服务法律基础,将纳税人权利保护提升到宪法层次,通过纳税人宪章等形式确定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修订完善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税

20 务行政赔偿制度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健全纳税服务管理制度,包括税收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信用管理和社会协作等制度。完善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包括纳税服务岗位职责、纳税服务事项告知等制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二)提升纳税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打造人性化的办税服务环境,通过整合内部流程,强化后台监控,完善服务措施,响应纳税人需求,提高办税效率。运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集约化平台,从信息技术、业务咨询、税收知识库三方面加强后台支撑,实现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各项功能。优化门户网站一体化功能,继续构建开放式网络,形成‚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一体化应用模式。在实现日常涉税业务网上办理的基础上,增强与纳税人的互动功能,打造税收征纳良好人文环境的阵地。

(三)强化纳税服务业务建设。深化税法宣传,扩大税法宣传普及面,有针对性的开展分类宣传,根据纳税人的需求和特点丰富税法宣传内容;提升服务层次。通过拓展多元办税,推进办税服务网络化,不断完善办税服务功能;通过推行办税业务标准化作业,减少重复环节,优化办税服务流程;通过精简涉税资料,深化国地税的服务协作,提升办税效率。加强权益保护,健全纳税人维权组织体系,建立起流转顺畅、运行高效的权利保护工作机制,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突出信用管理,整合联合治税等社会信息资源,制定科学的信用评定指标体系和级别标准,合理划分风险级别,加强对纳税信用的跟踪与监测,健全纳税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并适时推进纳税信用与其他商业信用的联动管理。密切社会协作,发挥涉税

21 中介作用、推进与咨询、科研机构合作、扩展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伍,最大限度地调集社会资源。

(四)完善纳税服务组织建设。合理配臵人力资源,培养适应新时期纳税服务工作需要的业务骨干队伍。

(五)推动纳税服务绩效评价建设。拓展纳税服务绩效评价内容,积极推行全方位纳税服务绩效评价方法,从内外两个方面,立体式地对纳税服务工作的绩效进行评价。(执笔:云南地税征管纳服处 余萍)

锐观点一:纳税服务要建立‚四位一体‛观

一要转变理念。税务部门与公共管理新理念‚以客户为导向‛的要求,尚存差距:一是税务干部从原来的‚官本位‛转换为‚服务本位‛有一个过程;二是纳税人需要一个逐步适应、接受的过程;三是尚未形成全员全过程服务的氛围。需要不断灌输,方能逐步内化为主动意识,外化为自觉行动。

二要满足需求。现行《全国税务系统2010年-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强调满足‚合理‛需求,《‚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满足‚正当‛需求,词语的改变表现了一种程度上的递进。税务部门应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原理,对于收集来的纳税人需求,进行合理性、合法性甄别,在有限的纳税服务资源约束下,探索纳税服务产品化管理,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

三要减轻负担。推进‚两个减负‛,存在问题:一是政出多门;二是层层加码;三是国地税信息共享不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使纳税服务的职责与职能相匹配,纳税服务的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同实现。

22 四要保护权益。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的规定和主体都较为分散,纳税人对维权渠道不详知、对维权措施不熟知;维权成本高、难度大。下一步一是要借助《征管法》人大立法之机,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条款的整合、扩充和规范;二是充分运用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加强纳税人反映问题的后续改进和监管;三是构建纳税人需求模型,强化纳税人需求分析,增强纳税服务的针对性;四是建立纳税人维权引导机制,引导纳税人合理、合法维权,积极运用和解、调解手段化解税收争议。(河南地税干部管理学校 张亚明)

锐观点二: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法定型、引导型模式为主,避免保姆型、无限型模式

建设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要以法定型、引导型为主,即纳税服务工作也要以税收法定为基本原则,以实现税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引导纳税人积极参与,主动遵从;以‚还责于纳税人‛为主线,区分税务部门和纳税人的责任界限,别是要防止‚保姆型‛、‚无限型‛的服务模式。因为税务部门不是无限、全能的,职能在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提供服务,不能因服务纳税人而模糊纳税人的责任,给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带来税收执法风险。同时要注意‚管理式‛的‚被服务‛的问题。(青岛地税财务处 王贻垒)

第四篇 关于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

23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征管=税收。税收征管核心业务之于税收治理能力,其意义不言而喻。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方式历经分税种管理、综合管理阶段后,已发展到按纳税人类型实行风险管理的阶段。风险管理意味着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采取机会成本更低、边际效益更高的措施,其已从使劣势最小化的‚防范性管理‛阶段、专注于应对系统波动引发风险的‚不确定性管理‛阶段发展到把风险管理融合于整个业务流程、根据风险管理需要优化资源配臵和讲求绩效最优化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风险管理不应简单地被理解为分析监控+评估稽查。OECD和欧盟的纳税遵从风险管理指南将税收风险管理定义为包含环境、目标、策略、影响纳税人遵从行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排序、风险应对、绩效评估、解决内部风险、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影响管理行为、过程管理以及数据、技术和工具等相关因素的系统工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税收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于:

一是税制与征管紧密结合。政策是风险的重要因素,简明的税制、单一税率更利于纳税人遵从,过多的税收优惠会造成增值税管理链条中断和偷骗税漏洞,而优惠政策的边界是风险最集中的区域。征管能力影响政策,直接税为主的国家的信息管税能力都比较强,跨区域总分机构实行汇总申报必须有征管扁平化和信息集中的支持。从征管视

24 角研究税制和各税种的关系往往更具全面性和透视性。税种制度的设计必须与征管能力匹配,才能实现其初衷和保证公平。

二是以信息、信用管税促进征管转型升级。税收征管作为一项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需要应用经济、管理、社会、心理、网络、信息等诸多工具。在市场体系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和信用体系为解决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提供了有力手段。一个税收管理员与几

十、几百个纳税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必然的,但是整个税务系统以及来自各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信息的有效采集应用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将税收征管与社会信用体系紧密衔接,可以有效地减轻、转移风险,变税务部门一家管为全社会共同管,大大提升税收治理能力。

三是树立大服务观。在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我们不应将征纳矛盾视作税收工作的主要矛盾,而应当把提升税收治理能力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作为主攻方向。服务作为促进遵从、应对低等级风险的最普遍、成本最低的方法,应按照‚三个服务‛要求,渗透到税收治理全过程。我们要将管制思维转变为合作心态,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汲取民意,到畅通渠道、针对公众心理进行宣传沟通、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确定性,再到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统一规范征管基本程序,简化流程、网上办税,降低征纳双方的程序性成本。税务机关应当通过‚大服务‛,展现自身服务社会、开放透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公共形象和倡导合作、参与、征纳双赢的价值观,提高税收工作的社会识别度、认同度。

25 四是更加讲求征管投入产出的效益。亚当〃斯密倡导的‚分工‛原则在风险管理中的体现就是贯穿始终的专业化要求,并与经济学研究的‚有限资源的产出‛问题密切相关。我们对‚以审代管‛、‚固定管户‛制度调查后发现,在耗费征纳双方成本、滋生廉政执法风险的同时,其对征管质量的贡献十分有限。实施讲求效益的征管,就要建立风险分析识别机制,找到最有价值、风险最大的问题,加强顶层设计,以改革‚以审代管‛的行政审批制度和‚固定管户、高度集权‛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突破口,征管改革与机构改革相结合,推进横向专业化、纵向扁平化的征管体制建设,科学配臵有限的征管资源,挖掘最大效益。正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所阐述的‚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只有产出大于投入才是可持续的。我们要强化绩效考核的倒逼机制,按照‚两提高、两降低‛的目标,客观评价服务、管理、信息化等环节在资金、人力、社会效益上的投入产出,引领‚三个实在‛的风气,引导正确的改革方向。

五是催生征管合力。存在决定意识,诺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关于路径依赖、既得利益阻碍制度变革的分析,可以解释当前各级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小而全‛、‚碎片化‛格局难以撼动的根源。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再依靠按属地层层分包管户和税收管理员的单打独斗无异于画地为牢、瞎子摸象。风险管理机制运行的核心价值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在现有机构条件下,按照‚税务登记、申报纳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强制征收、法律救济‛征管基本程序进行必要的职责厘清,‚统一分析、分类应对‛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牵引各专业

26 部门的分工协作,培养专业队伍,在激发活力的同时凝聚合力。

六是内外风险综合治理。税收风险管理理论指出,遵从风险既来自纳税人也来自税务当局自身。从实践看,由于‚以审代管‛、‚固定管户‛的惯性,制约了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制度的确立,征纳双方在涉税事务上的交互过多、责任义务的粘度很高,导致税务机关、人员的执法风险与纳税人的遵从风险往往是如影随形。因此,对征纳双方的风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综合治理,坚守‚三个禁止‛的底线,也是风险管理的应有之义。

征管改革绝不是简单地调整部门职能和把现在的业务流程开发成软件,否则就会陷入机构职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和技术加固、放大现有弊端的死循环,正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必须提升站位和面向未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进专业化和信息管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征管方式的切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机构职能调整,不失为一条积量变为质变的渐进式改革路径。(执笔:青岛国税征科处

隋焕新)

锐观点一:适应税收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税收管理科学转型 根据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在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同时,扬弃传统管理方式,从组织方式、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推动税收管理向现代化税收治理体系转型,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是转变业务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技术深入应用的要求,把税收管理的重点从前台转向后台,把管理方式从被动管理转向基于纳税人遵

27 从风险评估的主动管理,把税收管理活动从分散化、单一式转向协同化、联合式;二是转变工作推动模式,由过去较注重投入、产出转变为在关注投入、产出的同时积极控制征税成本;三是创新思维,大幅度减少困扰征纳双方的事务性工作,如登记、申报、发票等方面的繁琐管理予以最大限度减化,大力推进审批改革。

其中重点是推进税收征管模式转型。坚持‚执法+服务=遵从‛的价值取向,树立服务和征管协同推进的理念,抓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两大核心业务,依靠信息技术进步促进税收征管制度变革,将专业化贯穿到包括税源管理、纳税服务、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将信息化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着力提升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深圳国税征科处

熊勇立)

锐观点二:实施‚五化‛工程,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王军局长提出的税收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纵观国内外税收征管发展的趋势,要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实现税收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我认为大力实施‚征管手段信息化、征管流程标准化、征管组织扁平化、征管职责明晰化、征管质效最优化‛的‚五化‛工程是重要举措。征管手段信息化,就是要在全国推广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使全国税务系统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在一个流水线上作业,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闭环征管系统;征管流程标准化,就是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征管流程,明确工作标准,规范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征管行为;征管组

28 织扁平化,就是要精简并收缩征管机构,逐步上收税收征管权限,取消税务分局和税务所,实现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征管职责明晰化,就是要彻底理清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在税源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各行其事;征管质效最优化,就是要降低征纳成本,促进税收遵从度的提高。只有通过实施‚五化‛工程,建立扁平化、快反应、高效能的征管组织体系,形成从总局到县局的集约化征管模式,为实现税收现代化提供全新征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宁夏国税征科处 史峰)

第五篇 关于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

以科技创新构建税收信息体系

税收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是税收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在2013年底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王军局长特别指出税收工作‚面向科技创新,信息管税有差距‛。当今信息时代,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构建一套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统一规划设计

信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的原则。税务系统的信息一体化已经喊了十几年,现状却是系统越来越多。没有规划的系统,多个系统之间一般都采用直接连接对方的数据库来实现交互,不仅管理代价高,而且风险大,缺乏数据约束,数

29 据一致性差,更谈不上什么扩展性。

作为统一的信息化体系,应该从开始就搭建一个可扩展的信息体系架构,满足未来可能的业务发展需求,考虑各个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制定科学的交互方案。在规划思路上,要由单项业务、局部管理的需求驱动转变为整体业务管理的需求驱动并实行严格的立项管理制度,以税收征管系统为核心,把行政管理、外部信息、管理决策等几个系统串联在一起,环环相扣,弥补应用系统间信息缝隙,实现信息资源的统

一、共享和快速访问。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还有助于系统的可扩展性,便于随着税收业务的发展而发展,避免出现推倒重来的现象,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历史信息资源的利用,保护对信息系统的现有投资。

二、提升集中层级

信息体系建设过程中,集中模式和分布模式之间的选择,一直是系统架构设计的焦点问题。集中模式可以更便捷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监控,更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但同时也对系统的效率、安全和运维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从全球范围内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来看,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不断向更高级别集中,呈现出‚大集中‛的发展趋势。

以美国联邦税务局(IRS)为例, 3个数据处理中心以互为备份的方式实现了全国涉税数据的集中处理。从国内来看,近10年来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的银行、电信、保险等行业逐步实现了数据从省级集中到全国大集中的跨越,人民银行的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央行会

30 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也于近期实现了全国集中处理。‚大集中‛不仅仅是数据集中或者系统整合的过程,更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而是以科技创新带动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机构优化、流程重组和业务再造为中心,形成信息化时代的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构建现代化的信息体系。税收信息系统全国‚大集中‛不仅有利于业务管理的规范统一,更有利于优化现有的增值税链条管理,有利于实现和银行等外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为今后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房产税改革、增值税改革等税制改革工作进行战略性布局,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

三、引领用户需求

在税收现代化的各项要素中,信息技术作为实现税收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和提高税收治理能力的创新驱动力,是税收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实现用户的需求。实现需求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了解需求、满足需求、引领需求。

首先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就是要真正搞清楚用户有什么样的核心需求,系统设计是否围绕这个核心需求在进行。福特在听到别人‚需要更快的马‛的时候推出了汽车,其成功的关键就是找到了用户的真正需求。

其次是满足用户需求。抓住用户明确的需求,提供的优质产品,使现有信息真正为民所用,信息共享,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第三是引领用户需求。科技创新的价值正在于此。智能手机风行以前,人们的手机都是以按键控制,也并没多少人提出对触屏的需求,

31 乔布斯的成功本质上说正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发掘和引导。我们可以为税务部门、外部门、纳税人、社会公众分别提供哪些更有意义的东西?

四、树立开放思维

由于互联网的发明,‚开放‛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个不可逆转、不断加速的社会思潮。收集数据、使用数据、开放数据成为大数据时代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2005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发布了《开放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系统路线图》,阐述了建立开放标准的ICT架构的重要性,着力于促进技术普及和资源共享,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壁垒和障碍,该报告提交给世界银行后已得到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 从技术架构和应用层面来看,税收信息体系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四个方面:开放资源、开放标准、开放服务、开放架构。一是开放资源,从外部采集和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放我们的信息资源,更多地引导用户的参与,促进税收治理,实现信息体系的价值;二是开放标准,通过一定的规范来增强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同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保证用户的选择权利;三是开放服务,建设软硬件共享的公共网上纳税服务平台;四是开放架构,以开放式、标准化为基础,实现各系统间的兼容互通,更多地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

(执笔:河北国税信息中心 陈璟)

锐观点一:实现‚四项转变‛,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一是强化数据挖掘,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总局、省局

32 等上一级的管理者应加强数据综合分析,推出更多优质数据分析产品,提高从税收看经济、从当前看未来能力,同时,利用掌控更大范围信息的优势,科学指导基层的数据应用和税收管理工作。

二是打破部门藩篱,实现职能掣肘向职能融合转变。数据是税收业务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数据的应用过程就是业务流转的过程。因此,税务机关应改变数据由技术部门和征管部门分工管理、业务部门各自独立应用的模式,搭建面向业务部门的、分主题的多层数据仓库和统一的情报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实现由业务用户直接在平台上找数据、按照分析主题需要自行组织数据和自行分析的高效应用模式。

三是跨越社会屏障,实现信息不足向信息充分转变。要采集和掌握关键环节的关键信息:如水电煤等能源管理部门、医保管理部门、房屋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车辆管理部门等第三方信息。

四是服务税制转型,实现重视企业信息向个人信息转变。如针对未来直接税(财产税)比重增加,要加大对居民个人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运用的力度。(西安国税大企业管理处

李晓红)

锐观点二: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必须注重完善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

关于完善顶层设计:大规模并发交易集中压力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运维带来的压力,这需要我们统筹规划,完善顶层设计,立足拥有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建立运行安全稳定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网、存储网和高性能计算网的三网合一,以便于未来业务和服务整合,实

33 现简化管理,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的目标。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要求我们要真正树立起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紧紧扣住问题,搞懂先后主次,分清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上下大力气,在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上求新突破,把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把影响信息化建设亟待拉长的短板和缺项补上。当前,要着力继续抓好金税三期工程试点,对需求、流程等进行认真梳理,全面开展业务优化、技术提升工作,形成一个可移植、可扩充、可兼容、可信赖的版本,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要着力推进技术与业务的融合,积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税收管理进行前瞻性思考、研究和设计,统筹抓好信息化建设和征管改革、税收风险管理、税收分析、绩效管理工作,促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源配臵的变革和创新,使税收工作实现质的飞跃。(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徐向阳)

第六篇

关于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

税收现代化 组织是保障

税收现代化的六个体系,相互关联,浑然一体。而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是六大体系的基础,是税收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34 业以事兴,事因人治。任何事业的发展进步,必须依赖于围绕事业而形成的组织体系和在这个体系中为了实现组织愿景而有效工作的人。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出,组织设计是指组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对必须要做的各种业务活动分类、分层,形成职位(或岗位)结构,赋予各个职位恰当而明确的责任和权限,规定相互之间协调的关系,形成正式的人际结构。或者说,组织是以事(工作)为媒介的、以人为中心的正式的职位结构。实现税收现代化,必须以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清廉执法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为支撑,以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转为保障。

保证工作质量,必须强调高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收现代化明确了具体的路径。当前,我们面临着立法、税制、征管、服务、信息化方面的系列攻坚,承担着‚营改增‛、完善地方税体系等具体工作,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税务部门的光荣任务,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求我们在税收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各项工作的质量,而强调高效就是注重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树立良好形象,必须保持清廉。我们担负着为民收税,为国聚财的神圣使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拥有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在清廉方面要尤其注意。同时,因为税务执法风险的存在,更要求我们要特别强调清廉。

要进一步规范机构设臵,建立科学的组织收入体系。当前,风险导向、信息管税、国际税收竞争以及优化纳税服务对税务机关的组织

35 科学高效的组织收入格局。一是要依法设臵,规范统一。二是要明确职责,强化服务。三是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依法规范的前提下,按照有利征管、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的要求,根据各地区经济、税源、地域等情况,合理设臵机构,防止片面强调‚上下对口‛,不搞‚一刀切‛。总之,是要依照税收现代化战略,从实际出发设计出一套适合现代化战略需要的组织结构,细化每个职位的设臵并持续优化,为组织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体系提供相应的组织环境。

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形成高效的智力和人力支撑。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实现税收现代化最宝贵的资源。一是要提高税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现代化税收管理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大规模培训格局,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坚持分层培养,按需施教,全面提升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提升税务人员依法、规范执法的能力。二是要拓展税务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根据《公务员法》‚实行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的发展思路,形成‚职务+级别‛的双轨制,建立分途发展的人才成长机制,拓宽税务人才的职业发展渠道和发展空间,激发税务人员干事创业的活力。三是要建立适应现代化战略的税务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人事部门和人事干部只有具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能力,掌握变革,积极参与推动税收现代化管理,并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依据,才能充当好调动人的人。

36 的总体清廉、形象的总体良好,在从严治队的同时,更要倾情带队。一是要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内控机制建设,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格落实个案审批制度,加强‚两权‛运行,继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警钟长鸣,利剑高悬,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落实好国务院‚约法三章‛及总局‚三个禁止‛。二是要深化税务廉政文化建设。‚文而化之‛,通过税务文化的浸润,增强税务人员的职业崇高感、部门归属感,道德廉耻观和廉洁从税、规范执法的自觉性。此外风险预警是税务现代化的重点内容,各级税务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用风险管理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决策,注重税务风险预警文化的建设,创造性地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税收业务、队伍管理的全过程。(执笔:湖北国税人事处 傅晓东)

锐观点一: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税收现代化

税收现代化就是人、技术和制度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税收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法国现代化规划制定者让〃莫内说过,‚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曾说过:‚不论采取什么制度,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行这个制度的人的素质。‛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就是人员的现代化。人的范围包括纳税人、征税人、社会大众,内容包括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对纳税人而言,应有明晰的权利和责任意识,树立税收法定理念,有遵从税法的能力和行为。借鉴国外经验如美国,公民一直是政府税收的积极支持者,申报纳税

37 人数超过90%以上,是全世界各国申报纳税比例最高的国家;对征税人而言,要树立善治、法治、共治和服务的理念,以先进文化和税务梦为引领提高素质和能力,制订善法,引导纳税人从善如流,尊重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社会大众而言,应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依法纳税的法律意识。实现税收政府单一监控向社会监控转移。只有人的现代化和制度、技术的现代化共同推进,才能更好地实现税收现代化。(宁夏国税征科处 史峰)

锐观点二: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 高效廉洁的组织体系,离不开高效廉洁的权力运行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可以为建设高效廉洁的组织体系清淤排阻、助力护航。‚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为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思路、确定了方向。

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需要完善制度。从实际情况看,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职能分散,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影响反腐败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还得靠制度。这就要强化制约,科学配臵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保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增强权力制

38 约和监督效果。

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需要厘清责任。党组、纪检监察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做到了守土有责,制度才不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消极腐败现象就难以滋长蔓延。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需要通盘考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如果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埋下隐患。要更加注重党风廉政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避免出现制度真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体现在了各项改革措施中,才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组织体系的清正廉洁。(甘肃国税监察室 张佩峰)

39

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局领导,局内各单位。

40

上一篇: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题目下一篇:画家的调色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