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念公司判决书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衣念公司判决书范文

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微软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 上诉 判决书

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微软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9)沪高民三(知)终字第132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486号1号楼西三层。

法定代表人王新苗,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许志彪,北京市广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住所地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微软路1号(One Microsoft Way Redmond,WA 98052-6399 USA)。

授权代表本杰明 欧·奥多夫(Benjamin O.Orndorff),该公司助理秘书。

委托代理人游闽键,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傅钢,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上海紫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西林街246号123室J座。

法定代表人谢为群,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周政,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上海臣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秀州前进3062号206室。

法定代表人郑水娟,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吕佳,该公司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周政,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昶沣公司)因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不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9)沪二中民五(知)初字第71号民事判决书,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9年11月10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12月3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昶沣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新苗及其委托代理人许志彪,被上诉人微软公司委托代理人游闽键,原审被告上海紫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越公司)委托代理人周政,原审被告上海臣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臣越公司)委托代理人吕佳、周政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

美国版权局颁发的《版权注册证书》载明: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为原告,该证书的注册生效日期为2001年11月6日,注册号为TX5-407-055。

原告所提供的合法出版物视窗XP软件光盘上的署名为©2004 Microsoft Corporation版权所有,该光盘上载明“包含Service Pack2,版本2002”。2009年6月22日和23日,原审法院对原告提供的上述视窗XP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安装和在线升级。安装完毕后,在“系统属性”显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版本2002 Service Pack 2”;在线升级完毕后,在“系统属性”显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版本2002 Service Pack 3”,在“关于Windows”显示“Microsoft(R) Windows 版本5.1(内部版本号2600.xpsp.080413-2111: Service Pack 3),版权所有©2007 Microsoft Corp”。

本杰明 欧·奥多夫(以下简称本杰明)是微软公司的助理秘书。微软公司授权:本杰明有权签署及交付有关微软公司的任何法律事务的任何委托书,以及有关履行为在任何国家捍卫微软公司的法律利益的任何法律行动的任何委托书,这些法律行动包括对据认为侵犯微软公司的专利、商标或无论何种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个人和/或法律实体提起任何法律诉讼。本杰明于2007年6月11日签署了《授权委托书》,该《授权委托书》载明:于维东有权以微软公司的名义对任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人或法律实体涉及微软公司知识产权的事宜提起、参与、进行诉讼和/或辩护直至终止司法或行政程序;可以提起或回应任何法律或行政程序,包括承认、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等;可以将上述活动的全部或部分委托他人进行。

2008年9月1日,微软公司与案外人北京必浩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浩得公司)签订了《委托调查合同》。该《委托调查合同》载明:微软公司委托必浩得公司调查被告昶沣公司销售或承诺预先安装盗版微软软件的相关情况;微软公司支付包括购买计算机、公证费、代理费、服务费在内的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60,056元(以下币种同)。于维东代表微软公司在该合同上签字。

2008年10月22日,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出具(2008)沪东证经字第6446号公证书。该公证书载明:必浩得公司委托代理人汪丹宁于2008年10月21日下午,在上海市万航渡路858弄25号402室提取一台涉案计算机(以下简称6446号涉案计算机),并当场取得增值税发票一张。汪丹宁在对该涉案计算机和配件包装盒外观及开机后的有关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拍照后,关闭计算机并装箱,公证人员则加贴封条进行封存。在上述有关屏幕显示内容的照片中所显示的“系统属性”的内容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版本2002 Service Pack 3”。在增值税发票中显示的购货单位名称为“北京迪维通达上海分公司”,货物品名为“酷睿8200组装PC”,含税价为5,950元。

2008年11月5日,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出具(2008)沪东证经字第6679号公证书。该公证书载明:案外人必浩得公司委托代理人汪丹宁于2008年10月31日上午,在上海市万航渡路858弄25号402室购得两台涉案计算机(以下分别简称为6679-1号涉案计算机和6679-2号涉案计算机),支付价款11,660元,并当场取得收据一张。汪丹宁在对上述两台涉案计算机和配件包装盒外观及开机后的有关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拍照后,关闭计算机并装箱,公证人员则加贴封条进行封存。在上述两台涉案计算机有关屏幕显示内容的照片中所显示的“系统属性”的内容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版本2002 Service Pack 3”。在收据中显示的购货单位名称为“北京迪维通达上海分公司”,货物品名为“兼容机P400、AMD8450”。

2008年12月30日,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出具(2008)沪东证经字第7193号公证书。该公证书载明:案外人必浩得公司委托代理人汪丹宁于2008年11月27日下午,在上海市万航渡路858弄25号402室提取计算机一台(以下简称7193号涉案计算机),支付价款5,870元,并当场取得收据一张。汪丹宁在对该涉案计算机和配件包装盒外观及开机后的有关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拍照后,关闭了计算机并装箱,公证人员则加贴封条进行封存。在有关屏幕显示内容的照片中所显示的“系统属性”的内容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版本2002 Service Pack 3”。在收据中显示的购货单位名称为“北京迪维通达上海分公司”。

2009年2月,于维东与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签订《聘请律师合同》。该《聘请律师合同》载明: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指派游闽键、傅钢律师代理本案,律师费为6万元。同月3日,于维东签署《授权委托书》。该《授权委托书》载明:授权游闽键、傅钢律师为微软公司与被告昶沣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的特别授权代理人;代理权限包括代为起诉、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代为申请追加、变更被告或第三人等。同日,游闽键律师在本案的民事起诉状上签章,并诉讼来院。2009年2月13日,原审法院立案受理本案。

2009年2月5日,本杰明签署《授权委托书》。该《授权委托书》载明:授权于维东有权以微软公司的名义对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人或法律实体涉及微软公司知识产权的事宜提起、参与、进行诉讼和/或辩护直至终止司法或行政程序;于维东有权代为起诉,代为承认、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代为签署起诉状等;于维东可以转委托上述代理权限。

2009年3月1日,于维东签署《授权委托书》。该《授权委托书》载明:授权游闽键、傅钢律师为微软公司与被告昶沣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的特别授权代理人;代理权限包括代为起诉、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代为申请追加、变更被告或第三人、代为签署起诉状等;于维东对受托人游闽键、傅钢在该《授权委托书》签署之前的所有诉讼行为(包括签署起诉状、提交证据、立案等)均予以追认。

审理中,被告昶沣公司向原审法院提供了印有被告紫越公司企业名称的送货单四张(其中,编号为NO0044306送货单的开具时间为2008年10月21日、编号为NO0044341和NO0044342送货单的开具时间为2008年10月30日、编号为NO0042533送货单的开具时间为2008年11月27日)。上述四张送货单上分别记载了可供安装一台涉案计算机使用的相关硬件、单价及总价。上述四张送货单的具体开单人均为莫慧敏。被告臣越公司于2008年1月3日与莫慧敏签订了《职工劳务合同》,合同期限自2008年1月3日至2009年1月2日止。庭审中,被告臣越公司确认其提供了上述四张送货单上所记载的涉案计算机硬件,并私自印制了上述四张送货单。

审理中,原审法院组织各方当事人对四台涉案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系统信息等内容进行了勘查。勘查显示:

1、6446号涉案计算机对应的送货单是NO0044306,该送货单上记载的涉案计算机主板的品牌和型号是技嘉P43,但涉案计算机实际安装的主板品牌和型号是技嘉EP43,其余硬件与送货单上的硬件相一致;另在2009年4月10日的质证中,该涉案计算机无法开启。

2、6679-1号涉案计算机对应的送货单是NO0044341,该送货单上记载的涉案计算机主板的品牌和型号是技嘉P43,但涉案计算机实际安装的主板品牌和型号是技嘉EP43,其余硬件与送货单上的硬件相一致;另在2009年4月10日质证中该计算机无法开启。

3、6679-2号涉案计算机对应的送货单是NO0044342,该送货单上记载的硬件与涉案计算机主机箱内的硬件相一致;在2009年5月19日的质证中该涉案计算机可正常开启:(1)在输入“cmd.exe/systemifon”命令后,该涉案计算机显示:初始安装日期为2008年4月30日、安装的软件为视窗XP、版本5.1.2600 SP3;(2)在“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系统”中,仅显示了“2008年4月30日”、“2008年10月30日(0:50)”、“2008年10月31日”“2009年5月19日”、四个日期。

4、7193号涉案计算机对应的送货单是NO0042533,该送货单上记载的硬件与涉案计算机主机箱内的硬件相一致;在2009年4月10日的质证中该计算机可正常开启:(1)在输入“cmd.exe/systemifon”命令后,该涉案计算机显示:初始安装日期为2008年4月30日、 安装的软件为视窗XP、版本5.1.2600 SP3;(2)在“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系统”中,仅显示了“2008年4月30日”、“2008年11月26日”、“2008年11月27日”、“2009年4月10日”四个日期。

庭审中,被告昶沣公司明确表示,在涉案计算机对外销售时,涉案计算机的购买者并未要求其在涉案计算机中安装视窗XP软件。被告臣越公司则表示编号为NO004430

6、NO00443

41、NO00443

42、NO0042533的送货单上记载的日期均系其向被告昶沣公司的送货日。

原审法院认为,本案的主要争议焦点在于:

1、原告代理人是否获得了代签起诉状的权利,其启动本案诉讼是否合法;

2、视窗 XP软件与视窗XP SP3是何种关系,及原告是否是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

3、三位被告是否实施了原告主张的侵权行为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关于原告代理人是否获得了代签诉状的权利,其启动本案诉讼是否合法的问题。

原审法院认为,根据微软公司授权,本杰明有权签署委托书,对侵犯原告知识产权的个人和/或法律实体提起任何法律诉讼。根据本杰明分别于2007年6月11日和2009年2月5日签署的两份《授权委托书》,于维东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人或法律实体涉及微软公司知识产权的事宜,取得了以微软公司的名义,代为起诉,代为承认、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代为签署起诉状及转委托等诉讼权利。根据于维东分别于2009年2月3日和3月1日签署的两份《授权委托书》,本案原告代理人游闽键取得了代为起诉、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代为申请追加被告、代为签署起诉状等诉讼权利。由此可见,原告代理人在本案中代为签署起诉状和提起本案诉讼的行为,未超出原告的授权范围。据此,对三位被告提出的原告代理人无权代为签署起诉状和提起本案诉讼的抗辩意见,原审法院不予采信。

二、关于视窗 XP软件与视窗XP SP3是何种关系,及原告是否是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的问题。

1、关于视窗 XP软件与视窗XP SP3是何种关系的问题。2009年6月22日和23日,原审法院对原告提供的上述视窗XP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安装和在线升级。安装和在线升级完毕后所显示的相关内容,已充分证明视窗XP SP3只是视窗XP软件的一个版本。据此,对被告昶沣公司提出的视窗XP软件与视窗XP SP3系两个不同软件的抗辩意见,原审法院不予采信。

2、关于原告是否是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的问题。本案中,原告提供的《版权注册证书》上所显示的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是原告;原告提供的合法出版物视窗XP软件光盘上的署名是原告;在线升级完毕后视窗XP软件中的署名也是原告。这些事实,足以证明原告是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据此,对被告昶沣公司提出的原告不是视窗XP 软件著作权人的抗辩意见,原审法院不予采信。

原审法院认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五条之1规定“就享有本公约保护的作品而论,作者在作品起源国以外的本同盟成员国中享有各该国法律现在给予和今后可能给予其国民的权利,以及本公约特别授予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三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软件,依照其开发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依照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条例保护”。鉴于我国与美国均系《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原告是设立于美国的企业法人。因此,原告对视窗XP软件所享有的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

三、关于三位被告是否实施了原告主张的侵权行为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问题。

1、关于被告紫越公司是否实施了原告主张的侵权行为的问题。虽然被告昶沣公司提供的四张送货单上均印有被告紫越公司的企业名称。但由于,被告紫越公司否认该四张送货单系被告紫越公司印制和所有;被告臣越公司则明确表示是其向被告昶沣公司提供了四台涉案计算机的硬件,四张送货单系被告臣越公司私自印制,涉案计算机和送货单均与被告紫越公司无关;且根据相关证据证实四张送货单的开单人又系被告臣越公司的员工;及原告又未提供足以证明被告紫越公司销售了涉案计算机的证据。在此情况下,对原告提出被告紫越公司未经原告许可在销售的涉案计算机中安装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的事实主张,原审法院不予采信。对于原告要求被告紫越公司共同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诉讼主张,原审法院不予支持。

2、关于涉案计算机中视窗XP软件安装者的问题。在被告昶沣公司和被告臣越公司之间,均认为对方在四台涉案计算机中安装了视窗XP软件。为此,原审法院组织各方当事人对四台涉案计算机中的硬件配置、系统信息等内容进行了勘查。根据勘查内容和相关的公证内容,原审法院认为:(1)对于6679-2号涉案计算机。首先,该涉案计算机“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系统”中仅显示了该涉案计算机的四个启动视窗XP软件的日期(“2008年4月30日”、“2008年10月30日(0:50)”、“2008年10月31日”、“2009年5月19日”)。其中“2008年10月30日(0:50)”是公证的前一日,“2008年10月31日”是公证日,而“2009年5月19日”是原审法院勘查日;其次,证据表明在公证日和原审法院勘查日均启动了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再次,该涉案计算机的送货单(NO0044342)上记载的日期为2008年10月30日,被告臣越公司则表示上述送货单上所记载的日期(2008年10月30日)系向被告昶沣公司送货的日期。由此可见,在被告臣越公司向被告昶沣公司送货前,该涉案计算机在2008年10月30日的0:50启动了视窗XP软件。据此,原审法院确认该涉案计算机被送至被告昶沣公司前已经安装了视窗XP软件,该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是由被告臣越公司安装完成。(2)对于7193号涉案计算机。首先,该涉案计算机的“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系统”中仅显示了四个启动视窗XP软件的日期(“2008年4月30日”、“2008年11月26日”、“2008年11月27日”、“2009年4月10日”)。其中的“2008年11月26日”是公证的前一日,“2008年11月27日”是公证日、“2009年4月10日”是原审法院勘查日;其次,证据表明在公证日和原审法院勘查日均启动了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再次,该涉案计算机的送货单(NO0042533)上记载的日期为2008年11月27日,被告臣越公司表示上述送货单上所记载的日期(2008年11月26日)系向被告昶沣公司送货的日期。由此可见,在被告臣越公司向被告昶沣公司送货前,该涉案计算机在2008年11月26日启动了视窗XP软件。据此,原审法院确认该涉案计算机被送至被告昶沣公司前已经安装了视窗XP软件,该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是由被告臣越公司安装完成。(3)对于6446号和6679-1号涉案计算机。虽然在勘查时该两台涉案计算机无法开启,但是,首先,四台涉案计算机均系被告臣越公司向被告昶沣公司提供;其次,6679-2号和7193号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均系被告臣越公司安装,且6679-1号与6679-2号涉案计算机系同天送货;再次,没有证据表明被告昶沣公司与被告臣越公司之间,仅约定交付计算机硬件而非组装好的计算机。因此,按照一般的交易习惯,原审法院认为6446号和6679-1号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亦是被告臣越公司安装完成。综上,由于被告臣越公司未提供充足的证据,故对于被告臣越公司关于其仅交付涉案计算机的硬件,未在涉案计算机上安装视窗XP软件的抗辩意见,原审法院不予采信。原审法院认为,四台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均是被告臣越公司安装完成。

3、关于被告臣越公司在本案中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原审法院认为,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向公众发行著作权人的软件的,属于侵犯他人软件著作权的行为。本案中,由于被告臣越公司未经原告许可,擅自在四台涉案计算机上安装视窗XP软件,并将上述安装有盗版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对外销售,因此被告臣越公司的上述行为侵犯了原告对视窗XP软件享有的著作权中的复制权和发行权。被告臣越公司应当就其上述侵权行为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4、关于被告昶沣公司在本案中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原审法院认为,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软件复制品的发行者不能证明其发行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本案中,被告昶沣公司是安装有盗版视窗XP软件涉案计算机的销售者。被告昶沣公司的上述销售行为属于对视窗XP软件的发行行为。被告昶沣公司作为涉案计算机的销售者,其对涉案计算机中安装有视窗XP软件应当是明知的,其对涉案计算机的购买者并未要求其在涉案计算机上安装视窗XP软件亦是明知的。但是,被告昶沣公司并未对涉案计算机中安装的视窗XP软件是否得到合法许可,进行合理的审查。亦无证据证明涉案计算机上安装的视窗XP软件得到了原告的授权。因此,原审法院认为,被告昶沣公司销售安装有盗版视窗XP软件的涉案计算机的行为,侵犯了原告对视窗XP软件享有的著作权中的发行权。被告昶沣公司作为视窗XP软件的发行者,不能证明其发行的视窗XP软件的复制品具有合法来源,应当就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案中,鉴于被告臣越公司未经许可在四台涉案计算机上安装了视窗XP软件,并销售了上述四台涉案计算机。被告昶沣公司销售了安装盗版视窗XP软件的上述四台涉案计算机。故被告臣越公司、被告昶沣公司的行为共同侵犯了原告对视窗XP软件所享有的著作权,被告臣越公司、被告昶沣公司应就上述侵权行为共同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四、关于原告的诉讼请求。

1、对于原告提出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立即删除在涉案计算机上安装的视窗XP软件,停止对原告享有的视窗XP软件著作权的侵害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认为,原告提出的上述诉讼请求,依法有据,应予支持。

2、对于原告提出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立即停止在计算机上安装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立即删除库存的计算机中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立即停止销售安装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认为,原告在本案中未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目前仍在计算机上安装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未提供证据证明在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库存中的计算机安装了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未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仍在销售安装了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因此,对原告的该些诉讼请求,原审法院不予支持。

3、对于原告提出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共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0万元和合理费用120,056元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本案中,由于原告因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侵权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失和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因侵权行为的违法所得均无充分证据予以证实,因此,对于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在本案中所应承担的赔偿金额,原审法院将综合考虑涉案作品的类型、合理使用费、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以及原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的公证费、服务费和律师费等因素,酌情予以确定。

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三条第(八)项、第四十八条、第五十八条,《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三款、第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五)项、第九条、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二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判决:

一、被告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告上海臣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对原告微软公司享有的微软视窗XP专业版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害;

二、被告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告上海臣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连带赔偿原告微软公司包括合理费用在内的经济损失人民币6万元;

三、对原告微软公司的其余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案件受理费人民币6,100元,由原告微软公司负担人民币2,478元,由被告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告上海臣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负担人民币3,622元。

判决后,昶沣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上诉请求为: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驳回被上诉人微软公司一审的全部诉讼请求;对被上诉人微软公司明显、严重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依法给予相应的司法措施;被上诉人微软公司承担本案所有诉讼费用。其主要上诉理由为:

一、原审法院违法采信了微软公司的非法证据,一审判决未对昶沣公司在一审期间所提交的一系列关键证据进行认定,而这些证据的认定对本案的结果具有重大实质性影响。

二、一审判决对昶沣公司在一审期间提出的抗辩理由几乎完全不予理睬,而这些抗辩对本案的结果具有实质性影响。具体为:

1、微软公司的代理人无权在起诉状上签字,起诉状上签名的权利是不可授予的。

2、在涉案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作品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3,而非微软公司主张的视窗XP软件。

3、一审法院认为昶沣公司对于涉案计算机中安装有盗版XP软件应当是明知的,以及对销售的计算机中安装软件负有合理审查义务,均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4、一审判决认定昶沣公司和臣越公司构成共同侵权是错误的,昶沣公司是在臣越公司的销售行为完成后,基于另一个民事合同发生的行为,两公司之间并没有共同的意思联络。

5、昶沣公司未因所谓的侵犯发行权的行为而获得任何所得,也未造成微软公司任何损失,因为涉案四套软件并非基于市场的真实需求,而是由于微软公司的调查取证行为产生的,由于侵权行为根本尚未发生,因此所谓的合理费用也不应获得支持。

被上诉人微软公司答辩称:

1、被上诉人是系争软件的著作权人。上诉人所称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3是单独的一种软件,其权利人并非微软公司的说法,无事实和法律依据。SP3是系争软件的最新程序包,该程序包是对系争软件的补充,通过当庭演示可以看出,系统软件名称为Windows XP,SP3只是软件的版本号,而且无论在演示的机器中还是在被告安装的软件中,显示的软件著作权人均为微软公司。

2、被上诉人的诉讼行为合法、合理,上诉人主张被上诉人无权调查取证及起诉程序违法的观点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首先,被上诉人自行出资进行的调查取证工作是合法的民事维权行为,绝非上诉人认为的“司法调查取证”行为,更非破坏我国法律的行为。其次,被上诉人在委托书中明确授权律师可以“代为起诉”,补充授权“代为签署起诉状”,因此被上诉人的律师完全有权代替被上诉人提起诉讼。

3、关于赔偿损失,一审法院的判决,被上诉人予以认可。根据被上诉人在一审中提供的证据及上诉人在一审中出示的账本,被上诉人提出了合理的异议后,上诉人并未给予合理的回答,故被上诉人认为一审判决6万元赔偿金额是偏低的。

原审被告紫越公司陈述称:没有补充意见。

原审被告臣越公司陈述称:臣越公司在计算机销售过程中没有侵权行为,不应承担责任。

二审中,上诉人昶沣公司、被上诉人微软公司以及原审被告紫越公司、臣越公司均未向本院提交新的证据材料。

经审理查明,原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属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微软公司提供的《版权注册证书》、视窗XP软件的合法出版物以及在线升级完毕后视窗XP软件的署名情况等证据可以证明,被上诉人微软公司是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根据《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微软公司的视窗XP软件,依法应受到我国法律保护。上诉人昶沣公司销售装有涉案软件复制品的计算机,且不能证明该软件复制品具有合法来源,其行为构成对微软公司的视窗XP软件发行权的侵害,依法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等民事责任。

关于上诉人认为,原审法院违法采信了微软公司的非法证据,一审判决未对昶沣公司所提交的一系列关键证据进行认定的上诉意见。本院认为,微软公司虽是外国企业,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据此可知,微软公司为诉讼之需,委托国内调查公司进行取证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原审法院经开庭审理后,采信了微软公司在一审诉讼中提交的证据,亦无不当。对于昶沣公司在一审提交的证据,经查,原审法院已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质证,至于原审法院如何认定这些证据的效力,当然在原审法院的职权范围之内,而且原审法院对昶沣公司提交的2008年记帐凭证等证据材料未予认定,亦无不当。

关于上诉人认为微软公司的代理人无权在起诉状上签字,微软公司不是涉案软件的著作权人等上诉意见。本院认为,昶沣公司在一审诉讼中已作为抗辩理由提出,原审法院针对这些抗辩理由也作了充分论述,本院除赞同原审法院的有关观点外,同时,还认为法律并未规定起诉状只能由本人签署,相反,包括起诉在内的民事诉讼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之外,均可通过代理行为实施,因此微软公司通过代理律师代为起诉、签署起诉状的行为并无不妥。对于微软公司是否是涉案软件著作权人的问题,原审法院在对原告提供的享有著作权的软件进行计算机安装和在线升级后,已显示涉案视窗XP SP3是视窗XP软件的升级版本,仍属同一软件,因此,在上诉人未能提供新的反驳证据的情况下,本院对此节事实亦予以确认。

关于上诉人认为其对涉案计算机中安装有盗版XP软件是不明知的,对销售的计算机中安装软件也不负有合理审查义务的上诉意见。本院认为,昶沣公司作为一家经营计算机软硬件的专业公司应当对其销售的计算机商品中是否装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软件负有审查义务,在上诉人所售的四台涉案计算机中均装有盗版软件,根据日常经验,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明知或应知涉案计算机中安装有盗版XP软件,并无不当。

关于上诉人认为其和臣越公司不构成共同侵权,两公司之间并没有共同的意思联络的上诉意见。本院认为,臣越公司在计算机上安装涉案盗版软件和昶沣公司销售上述计算机的行为,具有连贯性和分工性,虽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两公司具有共同侵权的意思联络,但根据两公司存在着固定的业务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交易习惯,再结合该行业的实际情况,原审法院认定两公司对于由其中一家公司安装盗版软件,由另一家公司予以销售的运营模式应当是明知的,两公司构成共同侵权并无不当。

关于上诉人昶沣公司认为其未获得任何所得,也未造成微软公司任何损失,侵权行为尚未发生,合理费用不应获得支持的上诉意见。本院认为,如前所述,昶沣公司的行为已构成侵权,虽然微软公司并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实际遭受损失的具体金额以及昶沣公司因侵权行为而获得的违法所得的具体金额,但这并不等于权利人没有经济损失或侵权行为人没有违法所得。原审法院在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后果和作品类型、合理使用费,以及原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的公证费、服务费和律师费等因素,以法定赔偿方式确定赔偿金额并无不当。

综上,本院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与理由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应予驳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

(一)项、第一百五十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300元,由上诉人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钱光文

代理审判员 马剑峰

代理审判员 李澜

二○一○年一月二十日

书 记 员 刘伟

第二篇:微软公司诉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判决书

微软公司诉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

提交日期: 2009-12-17 10:3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9)一中民初字第4083号

原告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住所地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微软路1号(One Microsoft Way Redmond,WA 98052-6399 USA)。

法定代表人本杰明•阿兰道夫(Benjamin O.Orndorff),助理秘书。委托代理人李长旭,北京市中诚友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常琦,北京市中诚友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19-1号2号楼中成大厦140

3、1404。

法定代表人闫长安,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罗为,上海市耀良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胡世秋,上海市耀良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律师。

原告微软公司诉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思创未来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年2月26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6月16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微软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长旭、常琦,被告思创未来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罗为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微软公司诉称:原告是计算机软件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专业版的著作权人。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销售的个人台式计算机中预装上述软件,侵犯了原告享有的著作权。并且,原告通过证据保全公证发现,被告在销售的计算机中安装盗版软件是一种惯常和持续的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据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

1、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其中包括调查费及取证费143 361.92元,公证费18 000元,律师费5万元。

被告思创未来公司辩称:

一、被告所销售的产品为计算机配件,其从未进行过计算机整机的生产和销售,不可能存在原告所称的销售预装盗版软件的计算机的行为。

二、被告不但明令禁止协助客户安装软件,还多方提示客户安装盗版软件的危害,不可能实施侵权行为。

三、原告指控的侵权行为,是有关销售人员在原告委托的调查人员的引诱之下,为了促成交易、保住个人利益而作出的个人行为,并非被告的公司行为。

四、原告提出的赔偿要求没有依据。被告从未销售过盗版软件,更不存在销售预装盗版软件的计算机整机的行为,原告并无证据证明被告因为盗版软件的安装而获得任何收入。原告指控的侵权行为,是被告销售人员个人在原告引诱的情况下作出的,并非正常的交易行为,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应当由原告自行承担。此外,原告主张的调查费中还包括计算机硬件的采购费用,在原告已取得这些配件的所有权的情况下,还要求被告对有关货款进行补偿,这将直接导致原告无偿取得上述物品,不符合法律规定。被告实际上处于亏损的状况,原告要求被告赔偿50万元没有法律

依据和事实依据。据此,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院经审理查明:

微软公司开发完成的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于2001年10月25日发表于美国。该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alEdition 2003(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于2003年10月21日发表于美国。

上述软件由微软公司在美国版权局进行了登记注册。

2008年10月16日,北京中联友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简称中联友诚公司)工作

人员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往思创未来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

号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号鼎好

电子大厦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

台式计算机4台,并在思创未来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号海龙大厦1123室的

办公地点提取了上述四台计算机。

2008年10月27日,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再次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

往前述思创未来公司位于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鼎好电子大厦

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台式计算机

4台,并在海龙大厦1123室提取了上述4台计算机。

2008年11月6日,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第三次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

往前述思创未来公司位于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鼎好电子大厦

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台式计算机

4台,并在海龙大厦1123室提取了上述4台计算机。

在提取上述公证购买的计算机的同时,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还取得了思创未来公司出

具的销售凭证、质保卡及保修卡。保修卡内包含产品保修卡、思创未来DIY---组装机(兼容

机)质保及售后服务承诺书、质保配置单、电脑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公司简介等。在思

创未来公司的公司简介中记载,该公司“既是一家专业的电脑配件代理商,又是一家专业的

电脑装机商。”

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对上述购买过程进行了证据保全公证,制作了公证书,并对所购计算

机进行了封存。

在微软公司向本院提起本案诉讼的同时,还向本院提出了证据保全申请,请求查封扣押

思创未来公司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并提交了财产担保。本院于2009年3月16日作出民

事裁定,并于当日采取了证据保全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思创未来公司称该公司经营不规范,

没有财务账册,仅提供了2009年3月12日至16日计算机配件的部分入库单,编号不连续。

本院要求思创未来公司于3日内提交有关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但该公司未予提交。

在本案开庭审理过程中,思创未来公司认可公证处封存的12台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计

算机软件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和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但主张其销售的是计算机配

件,并非计算机整机,上述计算机系应客户的要求为客户进行的组装,在计算机中预装软件

系销售人员个人行为,并提供了销售人员段瑞有关2008年10月16日在海龙大厦4057号

销售门店销售过程的证言,但该证人并未出庭作证。微软公司提出,在思创未来公司的公司

简介中该公司已经明确是一家专业的电脑装机商,所以该公司主张其仅销售计算机配件与事

实不符;段瑞的证言不具有真实性,且其作为思创未来公司的销售人员,与公司有利害关系,

其证言不具有证明力,并且其仅证明12次侵权行为中的一次销售过程,不能说明思创未来

公司的行为系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

微软公司为本案诉讼支付调查费人民币99 952.92元、律师费人民币5万元、公证费人

民币18 000元、用于购买计算机的取证费人民币43 409元(见下表),以上共计人民币211

361.92元。

销售门店

时间405740411123A4949合计人民币

(单位:元)

2008-10-16372033304650360015300

2008-10-27358035603850375014740

2008-11-06372026003549350013369

总计人民币

(单位:元)15077

13531

13172

10850

43409

微软公司公证购买计算机费用一览表

本院另查明,思创未来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26日,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

万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上述事实有软件登记注册证书,(2008)京海诚内民证字第07343号至第07346

号、第07652号至第7655号和第07846号至第7849号公证书,调查费、公证费、律师费

发票,入库单,证人证言,以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原告微软公司系美国法人,依照我国与美国共同加入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

尔尼公约》第三条第1款第(a)项的规定,对于成员国作者的作品,无论是否发表,均应

受到保护。同时,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

软件,依照其开发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依照中国参加的国际条

约享有的著作权,受该条例保护。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原告主张权利的微软WindowsXP 专

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均发表于美国,原告对上述软件享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因此,其著作权受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保护。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

可,复制、发行著作权人的软件,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本

案中,在原告公证购买的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原告享有著作权的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但被告认为其销售的仅为计算机配件,并非整机,预装被控侵权

软件的行为人系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不应由被告承担责任。对此,本院认为,销售行为系被告实施,公证处封存的亦是计算机整机,而非配件,被告出具的保修卡内亦包含有思创未

来DIY---组装机(兼容机)质保及售后服务承诺书、电脑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上述事实

足以证明被告提供给客户的是组装机,因此,被告所称其销售的是计算机配件的主张没有事

实依据。关于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的行为人的确定,被告虽然提供了一份证人证言,但证人并

未出庭作证,亦无其他证据佐证证人所述事实具有真实性,并且该证人系被告的工作人员,

与被告存在利害关系,因此,该证人证言不具有证明力,即不能证明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系销

售人员的个人行为。并且,该证人证言亦仅涉及原告取证的一次销售行为,与其他11次销

售行为无关。在此情况下,被告有关其并非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的行为人,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的抗辩理由没有事实根据。鉴于被告销售的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被告并无证据证明其复制、发行上述计算机软件得到了原告的许

可,因此,其行为侵犯了原告对上述软件享有的复制权和发行权,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

例》的上述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权的诉讼请求,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赔偿数额,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简称《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确定。由《著作权

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可知,侵犯著作权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

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

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本案中,原告并未提供证据

证明其因被告的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或者被告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在证据保全过程中,

本院亦未取得被告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等相关证据用以计算赔偿数额。因此,本案可以在法律规定的5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原告主张权利的2个计算机软件为应用较为广泛的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原告12次公证购买的计算机中均预装了上述软件,说明被告的侵权

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连续性,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予着重考虑。此外,被告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但其未在本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相关销

售记录及财务账册,其应承担消极举证的法律后果。本院在综合考虑原告主张权利的软件性

质、被告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被告企业规模以及被告消极执行本院证据保全裁定等因素

的基础上,酌情确定赔偿数额。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

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原告因本案诉讼支付的公证

费人民币18000元、取证费人民币43409元均系为本案诉讼的必要支出,应当由被告予以

赔偿。因本案案情并不复杂,原告不能证明委托调查公司及律师所支付的调查费和律师费确

属必要,本院酌情予以考虑,不予全额支持。

综上,本院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

(一)项和第

(二)项、

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

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二、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微软公司

经济损失人民币三十五万元;

三、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微软公司

诉讼合理支出人民币十一万一千四百零九元;

四、驳回原告微软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

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

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八千八百元,由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担(于本判决

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原告微软公司可于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

技发展有限公司可于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及副本,并交纳上诉案

件受理费,上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姜颖

代理审判员周波

人民陪审员刘颖杰

二 ○ ○ 九 年 七 月 二 日书记员袁伟

第三篇:李飞诉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金星啤酒厂劳动争议案二审判决书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2)郑民二终字第1101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李飞,男,汉族,1974年11月15日出生,住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豆腐砦215号院3号楼14号。

委托代理人任路平,男,汉族,1963年5月26日出生,住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豫丰街9号28号楼1单元4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河南金星啤酒厂,住所地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新郑路188号。

法定代表人张铁山,该厂厂长。

委托代理人梁超,男,汉族,1985年10月20日出生,现住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新郑路188号。

原审被告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住所地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新郑路188号。

法定代表人张铁山,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梁超,男,汉族,1985年10月20日出生,现住郑州市管域回族区新都路188号。

上诉人李飞与上诉人河南金星啤酒厂(以下简称金星啤酒厂)、原审被告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星啤酒集团)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李飞于2012年1月16日向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支付李飞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49500元、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121500元、待岗期间的工资11200元、失业保险金16896元,补缴社会保险差额93600元,本案的诉讼费用由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承担。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于2012年6月11日作出(2012)管民初字第352号民事判决。李飞、金星啤酒厂不服原判,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2年7月23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2年9月2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李飞及其委托代理人任路平、上诉人金星啤酒厂和原审被告金星啤酒集团的委托代理人梁超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审理查明,

一、李飞提供的证据中的“个人养老保险缴费信息”显示:李飞到金星啤酒厂参加工作时间为1997年7月,参保时间为1997年7月1日,停保时间为2010年9月,工作单位为河南金星啤酒厂。

二、金星啤酒厂提供的相关证据显示:

1、“周口公司08年经理奖金发放清单”显示:李飞名列其中,同时载明奖励金额是“根据集团批示”等情况核发的。

2、2008年3月25日,周口金星啤酒销售有限公司(作为甲方)与金星啤酒厂和金星啤酒集团(作为乙方)签订“社会保险代缴协议书”,内容显示:

“为解除甲方员工与集团下属其他子公司之间因工作调动需转移社会保险手续带来的后顾之忧,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同意委托乙方在郑州市相关社会保险机构代缴甲方员工的社会保险费,甲方员工与乙方不具有劳动关系”。

三、2010年6月,金星啤酒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向李飞邮寄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该邮件被退回。2010年7月13日,金星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在无法向李飞送达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的情况下,在中国劳动保障报发布通告,该通告载明:“林守波、邱志强、李飞同志,你们不辞而别,长期未到单位上班,单位多方努力无法与你们取得联系。你们的行为已严重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单位已对你们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请你们自本通告刊登之日起60日内到单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逾期不办,单位将按有关规定处理。特此通告送达。金星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审理中,金星啤酒厂未提交李飞在金星啤酒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工作期间“存在长期不上班,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相关证据材料。

四、审理中,李飞自称,李飞1997年7月到被告金星啤酒厂工作,1999年2月起,先后到贵州金星啤酒有限公司、金星啤酒集团人事处、南京金星啤酒有限公司、金星啤酒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工作,每月工资4500元。

五、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以及金星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周口金星啤酒销售有限公司均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

六、2011年10月,李飞以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未支付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等为由向郑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仲裁请求为:

1、两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双倍工资49500元(4500元/月,计算11个月)。

2、支付申请人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126000元(4500/月,计算28年)。

3、为申请人补缴社会保险费差额93600元;

4、支付申请人2009年6月至2010年待岗期问的工资11200元。该委于2011年12月27目作出郑劳人仲案字【2011】0474号仲裁裁决书,裁决结果为:

一、自本裁决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被申请人金星啤酒厂向申请人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121500元,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待岗期间的工资11200元。共计拾叁万贰仟柒佰元整。

二、驳回申请人其它仲裁请求。”

七、仲裁后,双方均不服裁决,向该院提起诉讼。其中,李飞诉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劳动争议一案,该院于2012年1月16日立案受理。金星啤酒厂诉李飞劳动争议一案,该院于2012年1月17曰立案受理,诉请为要求确认金星啤酒厂与李飞不存在劳动关系。该院于2012年4月18曰公开开庭审理了李飞诉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劳动争议一案,庭审中,金星啤酒厂抗辩主张其与李飞不存在劳动关系,该抗辩与其诉李飞劳动争议一案中的主张一致。开庭当日,金星啤酒厂以其在李飞诉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劳动争议一案中已提出抗辩,无需再另案处理为由,向该院提出撤回其对李飞劳动争议一案诉讼的申请,后该院裁定予以准许。该院准许金星啤酒厂撤诉后,李飞也于2012年5月4日也向本院提出撤诉申请,本院已裁定不准李飞撤诉。

原审法院认为:李飞提供的“个人养老保险缴费信息”载明的情况显示,李飞在1997年7月即到金星啤酒厂参加工作,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双方应属建立起事实劳动关系。审理中,金星啤酒厂和金星啤酒集团辩称与李飞不存在劳动关系,主要是基于五点理由,

一、李飞不曾在其处工作过;

二、李飞的实际工作单位是周口金星啤酒销售有限公司;

三、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与周口金星啤酒销售有限公司签订有“社会保险代缴协议书”;

四、与李飞解除劳动关系的单位是金星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李飞对此不予认可,并自称1999年2月后曾陆续到金星啤酒集团设立在贵州、南京、周口等地下属子公司工作过。该院认为,鉴于金星啤酒集团与其设立在其他地区的关联企业的有着特殊的资产联系和人员相互调配的情况以及目前李飞的个人养老保险仍在郑州市办理的情况,该院应据实认定,李飞自1997年7月到金星啤酒厂参加工作一直到金星集团设立周口的关联企业在相关报刊上登载通知时限届满前,李飞与金星啤酒厂的劳动关系应属持续存续状态中。李飞依法向金星啤酒厂和金星啤酒集团主张相关的劳动权益,应受法律保护。

关于李飞的第一项诉请。诉请涉及的时间区间的双倍工资,按照相关法律的“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的规定,李飞认可其于2006年9月到2009年6月期间在金星啤酒集团周口有限公司工作,应当知道该项诉请涉及其权利已受到侵害,但李飞直到2011年10月申请仲裁时才主张该权利,已超过法定的仲裁效,该院亦不予审理。李飞的第二项诉请,虽然金星啤酒集团的关联企业金星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13日在报纸上发布解除双方劳动关系的通告,但金星啤酒厂在审理中未提交证据证实其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事实依据,即金星啤酒厂未提供证据证实李飞存在长期不上班,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形,因此,对于李飞主张的金星啤酒厂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理由,该院予以采信。按照李飞主张的月工资4500元的标准,结合李飞的工作年限的折合的13.5个月的标准,该院认定金星啤酒厂支付李飞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为121500元,计算依据为4500元/月×1 3.5个月×2倍=121500元。李飞的第三项诉请。因金星啤酒厂未能举证证明其在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期间(共计1 5个月)向李飞支付过工资,李飞主张金星啤酒厂支付该期间工资11200元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该院认定被告金星啤酒厂支付李飞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待岗期间的工资11200元。李飞的第四项诉请。因该请求未先行仲裁处理,该院不予审理。李飞的第五项诉请。按照相关规定应由社保管理部门解决处理,不属于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该院不予审理。

原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及相关法律规定,判决如下:

一、自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被告金星啤酒厂向原告李飞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121500元;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待岗期间的工资11200元;

二、驳回原告李飞其它诉讼请求。当事人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加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1 0元,由被告金星啤酒厂承担。

上诉人金星啤酒厂上诉称,李飞与金星啤酒厂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一审判决认定金星啤酒厂应向李飞支付1 5个月的工资错误。

针对上诉人金星啤酒厂的上诉,李飞答辩称,李飞提供了养老保险信息资料,足以证明金星啤酒厂与李飞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虽然金星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登报解除与李飞的劳动关系,但金星啤酒厂没有,是单方解除劳动关系。金星啤酒厂应当支付李飞待岗期间的工资。

针对上诉人金星啤酒厂的上诉,金星啤酒集团答辩称,同意金星啤酒厂的上诉意见。

二审过程中上诉人李飞提供金星啤酒集团员工手册一份,李飞拟以该份证据证明李飞与金星啤酒集团存在劳动关系。

针对李飞提供的证据,金星啤酒厂的质证意见为,对该份证据的真实性有异议,该份证据不是其总部下发的,且该份证据不属于新证据,二审应不予认可。

针对李飞提供的证据,金星啤酒集团的质证意见与金星啤酒厂的质证意见相同。

本院审理过程中,李飞于2012年9月29日自愿向本院申请撤回上诉。本院查明的其他事实与一审查明事实相同。

本院认为,由于金星啤酒厂和金星啤酒集团对于李飞提供的金星啤酒集团员工手册的真实性不认可,李飞亦未提供其他证据证明该员工手册的来源,其真实性无法认定。对于该份证据本院不予采信。

金星啤酒厂与金星啤酒集团认可李飞与金星啤酒厂之间曾经存在劳动关系。虽然金星啤酒厂与金星啤酒集团提供了《社会保险代缴协议书》,用以证明李飞与金星啤酒厂之间并非一直存在劳动关系。然而在该《社会保险代缴协议书》中仅有周口金星啤酒销售有限公司、金星啤酒厂和金星啤酒集团的签章,并没有李飞的签名,且李飞并不认可其与金星啤酒厂解除了劳动关系,亦不认可其是周口金星啤酒销售有限公司的员工。可见,金星啤酒厂和金星啤酒集团并未提供李飞同意重新建立劳动关系的充分证据。综上,一审认定李飞与金星啤酒厂之间的劳动关系属持续存续状态中并无不当。由于金星啤酒厂与李飞之间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一审判决金星啤酒厂支付李飞相应的工资并无不当。

对于李飞的上诉问题,李飞于2012年9月29日自愿向本院申请撤回上诉,本院已裁定准许李飞撤回上诉。

综上,本院认为,原审法院审理此案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处理适当,应予维持。上诉人金星啤酒厂的上诉理由不成立,对其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

(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上诉人河南金星啤酒厂预交纳的二审案件受理费1 0元,由河南金星啤酒厂负担。

王献斌 审

马增军 审

黄智勇

二0一二年十月八日

陈秀娟

第四篇:宫维国诉九江市环球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属纠纷案民事判决书

(2008)九中民三初字第6号

原告宫维国,男,1949年3月30日出生,汉族,系九江石油化工总厂退休职工,住(略),身份证号:(略)。

委托代理人李国喜,男,九江石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干部。

委托代理人郑江斌,江西亚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九江市环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九江市庐山区莲花路96号。

法定代表人郭俊杰,系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袁萍君,该公司副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胡木生,江西亚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宫维国与被告九江市环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属纠纷一案,原告宫维国于2005年4月7日向本院起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8年5月20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宫维国及其委托代理人李国喜、郑江斌,被告委托代理人袁萍君、胡木生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2004年7月1日,原、被告就委托开发PLC电液控制机构的控制软件签订了《关于PLC电液控制机构软件开发协议书》,协议约定:原告开发的软件是数字化的,并且所有控制点完全满足BL-Ⅱ电液控制机构技术要求,交付时间为2004年9月开试机试验,此项目总计开发费用为人民币壹万贰仟元整(为含税价),签订合同后先付肆仟元人民币,完成后再付肆仟元人民币,终试合格,全部付清。合同签订后,原告依协议于2004年9月完成了控制软件的开发,该软件经被告试验后符合委托协议的要求,被告很快将软件运用到被告生产的产品之中,被告因此按委托开发协议向原告支付了软件开发费。但原、被告在委托开发协议里未对软件著作权的归属进行约定,依据《著作权法》第十七条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一条之规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的,其著作权由受托人享有,即该委托开发软件的著作权应属原告。现原、被告因该软件著作权归属问题存在争议,使得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模糊不清。原告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请求法院判令:

1、依法确认原告宫维国享有PLC电液控制机构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九江市环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

知盟网计算机软件频道 http:///weiquan/ShowClass.asp?ClassID=153 被告九江市环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辩称:2004年元月5日,被告聘用原告宫维国为公司员工,聘用期为3年。2004年7月1日,原、被告双方就开发PLC电液控制机构的软件签订了《开发协议书》。原告宫维国开发的涉案软件,是在被告处任职期间完成的,是原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且主要使用了被告的资金,技术设备,故原告宫维国的软件开发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原告讼争的软件著作权应由被告九江市环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享有。另外,被告法定代表人郭俊杰已于2006年7月5日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全智能比例电液控制机构(涉案软件已运用于该套机构中,作为控制电路成为该套装置的组成部分)的专利权人。故请求法院驳回原告宫维国的诉讼请求。

原告为支持其诉讼主张提交如下证据:

证据一 、《关于PLC电液控制机构软件开发协议书》一份。证明该开发协议属于委托开发合同。

证据

二、借款单一份。证明原告已领取了委托开发经费,原告是受被告所托从事有偿开发服务的。

证据

三、《数字式智能电液控制机构合格证》一份。证明被告已将委托原告开发的软件运用到产品中,原告开发的软件符合被告的技术要求。

被告为证明其反驳主张提交了如下证据:

证据

一、聘用合同一份。证明原告在2004年-2007年期间受聘为被告员工。

证据

二、《关于PLC电液控制机构软件开发协议书》一份。证明原告在被告处任职期间完成软件开发任务。

证据

三、《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份。证明被告法定代表人郭俊杰已于2006年7月5日成为全智能比例电液控制机构的专利权人。

经庭审质证,被告对原告提供的三份证据的真实性均无异议,但认为证据一不能够证明原、被告之间是委托开发关系,相反说明了原告的软件开发行为是完成被告交付其任务的职务行为;证据二不能够证明原告开发软件行为是委托行为;证据三与本案无关联性。

原告对被告提供的三份证据的真实性均无异议,但认为证据二不能证明原告软件开发行为是职务行为;证据三与本案无关。

结合以上原、被告的举证、质证,本院查明事实如下:2004年1月5日,原、被告签订了三年《聘用合同》,被告安排原告画机械图纸。 2004年7月1日,原、被告签订《关于PLC电液控制机构软件开发协议书》,协议约定:“开发PLC电液控制机构软件应该是数字化,所有控制点完全满足BL-Ⅱ电液控制机构技术要求,交付时间为2004年9月开试上机试验,在研期间允许原告出差调研,了解相关技术问题,此项目共计开发费用为人民币1,2000元整(含税价),在签合同后先付4000元人民币作为开发费,完成后再付4000元人民币,终试合格,全部付清”。2004年9月原告完成协议约定的软件开发,实验成功后被运用到被告的全智能比例电液控制机构中,产品经检验合格后销往全国各地。在开发期间,被告提供过笔记本电脑给原告使用,并允许原告使用其零部件,同意原告出差到上海了解相关技术问题。至2005年1月4日被告扣除200元个人所得税后共计支付原告开发费11800元。2006年7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智能比例电液控制机构实用新型专利,被告法定代表人郭俊杰成为专利权人。而就PLC电液控制机构软件的著作权,原告认为,原告的软件开发行为是受被告委托的行为,委托协议中未对软件著作权的归属进行约定,根据法律规定,该委托开发软件的著作权应属于原告。请求确认原告享有PLC电液控制机构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另查:全智能比例电液控制机构,由控制部和液压部组成,控制部由压力变送器,位移传感器,加载电磁阀,自锁电磁阀,自保电磁阀,防爆电机,液位继电器,电源、隔离模块,SP值表,PV值表以及控制电路组成;液压部由电机、油泵、机械式阀、电磁阀及被控油缸相连的阀体、储能器、过滤器构成。控制电路由可编程控制器PLC、放大器构成。

本院认为,软件开发者对于自己独立开发的软件所享有的著作权应受法律的保护。本案中,原告宫维国受聘于被告处从事机械描图工作,开发PLC电液控制机构软件的工作职责并未明确规定在原、被告之间的聘用合同之中。被告就涉案软件开发事项,利用原告机械方面的技术及软件编程知识委托原告进行开发,并与原告另行签订委托开发协议,该协议对委托事项,开发周期,成果交付,开发经费等事项都有明确的约定。相关证据可以证明原告宫维国是受被告委托进行涉案软件的开发,原告宫维国是完成系争软件作品的设计人。现被告辩称系争软件著作权属于自己而非原告,其应提供充分证据予以反驳。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于法人享有软件著作权的法定要件有明确规定。其中,关于公民在单位任职期间,针对本职工作中明确指定的开发目标所开发的软件,或者主要使用了法人的资金,专用设备,未公开的专门信息等物质技术条件所开发并由法人承担责任的软件,则该软件的著作权属于法人的规定,是判断法人享有软件著作权的重要标准。被告并无充分证据证明原告开发系争软件属原告本职范围内的工作,以及是被告针对原告本职工作明确指定给原告的开发任务。被告辩称原告在开发涉案软件时利用了被告的手提电脑、零部件,以及被告准许原告到上海调研构成主要使用了法人的物质技术条件。本院认为,主要使用了法人的物质技术条件,应当是该物质技术条件在设计人开发软件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案中,被告的行为只是对原告开发软件提供方便、资金支持和相关辅助,而原告开发的软件已为被告无偿使用,被告尚不能证明原告主要使用了被告的物质技术条件。被告的这一反驳理由缺乏充分证据的支持,难以成立。被告辩称,被告法定代表人郭俊杰早已于2006年7月5日依法获得了全智能比例电液控制机构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因此包含在该控制机构中的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著作权早有定论。本院认为,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自动取得,该软件著作权不以该软件因用于他人产品之中发生转移,也随之发生转移。经查,本案中专利权的保护对象是全智能比例电液控制机构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即该产品所具有的某些新的技术特征,体现于产品形状,构造之中的实用新型受专利法保护。本案所涉PLC电液控制机构软件,尽管已被用于被告的产品之中,但原告诉请要求保护的对象是该软件的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保护的内容是可以由计算机等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程序以及用来构成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测试结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资料和图表等,故原告诉请的涉案软件,根据《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应受法律保护。原告开发的系争软件虽用于被告全智能比例电液控制机构,但该软件的著作权并未转移,被告并未当然取得该软件的著作权。综上所述,原告开发的PLC电液控制机构软件并非执行本职工作的结果,并与原告在被告处从事的工作内容并无直接关系,现有证据尚不能证明原告使用了被告的物质技术条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原告宫维国享有PLC电液控制机构的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

案件受理费1000元由被告九江市环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石 琴

审 判 员 张 薇

代理审判员 陈 克

二00八年七月十八日

书 记 员 陈俐瑞

第五篇:霍发臣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濮阳市濮阳县分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霍发臣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濮阳市濮阳县分

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濮民初字第1328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霍发臣,男。

委托代理人董彦军,系河南董彦军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濮阳市濮阳县分公司。

负责人张永泽,系分公司经理。

委托代理人南彩霞,系河南惠信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霍发臣诉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濮阳市濮阳县分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霍发臣及其委托代理人董彦军、被告委托代理人南彩霞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2000年,濮阳县电信局分立为濮阳县网通公司和濮阳县移动公司之后,原告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濮阳县营业部从事电工和维修工作至今。2007年7月28日晚因办公室主任强令要求原告冒险作业,遭到原告拒绝,因此事,被告将原告档案移交劳务公司通知原告自2009年8月1日起不用到被告处上班,并停发一切工资。原告多次找领导询问,领导互相推脱,至今不为原告安排工作岗位。原告自2000年至今在被告处工作期间,每月工资为500元,并且被告一直没有为原告缴纳各类社会保险金,被告应为原告补缴各类社会保险金53504.4元;原告在工作期间,由于工作性质,全年365天在岗,原告并没有享受法律规定的法定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的待遇,被告应支付原告加班工资及各项赔偿金、补偿金108786.8元;濮阳县自2007年10月份开始,最低工资标准550元,

被告应补足工资差额及经济补偿金2475元;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被告也没有按照法律规定与原告签定劳动合同,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双倍工资9000元;被告违反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依法应支付原告经济补偿金17325元。因濮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驳回了原告的仲裁请求,故诉至法院,望判如所请。

被告辩称:原告与我公司之间不属于劳动关系,而属于劳务派遣。原告是濮阳县柳屯镇利军保洁部派遣到我公司的员工,在劳务派遣之前与我公司无任何关系,我公司是原告的用工单位,而不是用人单位,依法律规定我单位无义务为派遣员工缴纳任何保险金;原告派遣到我公司所从事的工作是水电维修工作,如果电器不需要维修,原告则天天无事可做,在不付出任何劳务的情况下照常到派遣单位领工资,如果电器需要维修,无论什么时间都是原告的合同义务,根据原告的劳务性质不存在加班问题;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属派遣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原告诉我公司无任何法律依据;因原告行为经常违反我公司的工作制度,我公司才决定将原告退回派遣单位,派遣单位经过核实后,与我公司办理了退回手续。综上,我公司不属于适格的被告,且原告请求的各项费用无事实依据,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各项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原告原在濮阳县邮电局做水电临时工,后濮阳县邮电局分立为濮阳县邮政局和濮阳县电信局,濮阳县移动通信营业部与濮阳县电信局分离,2000年被告在濮阳县移动通信营业部基础上成立,期间原告一直为被告从事水电工作。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被告与濮阳县洁神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签订物业保洁协议书,将原告的工资拔付给该保洁公司,让原告到该保洁公司领取工资,而原告仍从事水电工作,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被告与濮阳县柳屯镇利军保洁部签订物业保洁、电工服务合同。2009年7月原告与被告因工作事情发生争执,后被告通知原告自2009年8月起不用上班,停发工资,原告即向濮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2009年10月20日濮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

原、被告之间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为由,驳回原告的申请请求,原告不服即诉至我院。

另查:原告2008年、2009年月工资为500元。

本院认为:原告为被告从事电工工作,被告发放工资,双方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被告将原告工资关系转到保洁公司,让保洁公司发放工资,原告也到保洁公司领取工资,并非属劳务派遣。2009年7月被告通知原告不用上班停发工资,是一种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应依法给予原告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濮阳市濮阳县分公司补偿原告霍发臣5000元(500元/月)×10个月)。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履行完毕。

二、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当事人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10元,由被告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应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供副本,上诉于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翟国玺

审判员于振民

审判员高剑龙

二○一○年四月二十日

书记员谢利粉

上一篇:有趣的物理现象范文下一篇:用生命呵护生命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