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行政判决书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二审行政判决书范文

济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因与被上诉人济源市泰安建设工程加固改造有限公司工商行政处罚一案行政二审判决书

济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因与被上诉人济源市泰安建设工程加固改造有限公司工商行政处罚一案行政二审判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济中行终字第23号

行政判决书

上诉人(一审被告)济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李如杰,局长。

委托代理人王红军,该局法制科科长。

委托代理人李宗杰,该局监督管理科科长。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济源市泰安建设工程加固改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卢新恒,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齐仁宣,济源市思礼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上诉人济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称工商局)因与被上诉人济源市泰安建设工程加固改造有限公司(下称泰安公司)工商行政处罚一案,不服济源市人民法院(2009)济行初字第6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工商局委托代理人王红军、李宗杰,被上诉人泰安公司法定代表人卢新恒及其委托代理人齐仁宣,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上诉人工商局于2008年9月22日对泰安公司作出济工商行处字〔2008〕第269号行政处罚决定,认定:泰安公司在2004年8月12日经济源阳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验资后,于2004年8月25日经工商局核准登记注册成立。泰安公司在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也未在专业银行开设基本账户的情况下(该公司于2005年7月20日才在济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宣化信用社开立基本账户),就擅自刻制本单位的印章,

于2004年8月16日用转账支票从济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城区信用社(验资户)直接把投资款100万元全部转到济源市协力物资有限公司账户上。该公司注册成立后,又使用了两套账册,一套是2004年12月份建立的,另一套是2007年1月份建立的。截止2007年12月15日,泰安公司注册资本的真实性和存在性仍无法确认,其所提供的财务资料和相关证据互相矛盾。泰安公司在营业执照注册登记之前,违反规定擅自刻制本单位印章,将注册资本转移到别的单位,并于公司成立近一年后才开设基本户,且在公司注册成立后存在两套账册,已构成虚报注册资本行为,且数额较大,情节严重。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公司凭公司登记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刻制印章,开立银行账户,申请纳税登记”和第六十八条“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其局研究决定对泰安公司作出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一审中泰安公司诉称:

1、其公司在成立之前,股东已将注册资本100万元存入了在济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城区信用社开设的临时账户上,经验资后,其公司将注册资本100万元用于支付房租,购置办公设备,办理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等有效证件,购置固定资产及公司流动资金周转等。因此,工商局认定其公司虚报注册资金100万元不能成立。

2、工商局以前曾对其公司作出过行政处罚,本次处罚系重复处罚。

3、即便其公司存在违法行为,也是发生在2004年,工商局依据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对其公司予以处罚,适用法律明显错误。请求依法撤销工商局作出的济工商行处字〔2008〕第269号行政处罚决定。

一审中工商局辩称:其局对泰安公司违法事实的认定,清晰、准确,有充分的证据证

明当事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关于泰安公司虚报注册资本一事,其局在作出本次处罚决定之前,未对泰安公司作出过处罚,故其局作出的处罚决定不属于重复处罚。其局作出的处罚决定,适用法律并无不当。请求依法维持其局作出的济工商行处字〔2008〕第269号行政处罚决定。

一审法院查明:2004年8月,卢新恒、常建中二人作为股东申请设立泰安公司,申请登记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万元,其中卢新恒出资90万元,常建中出资10万元。2004年8月12日,卢新恒、常建中二人缴纳了注册资本100万元,并以泰安公司名义存入了在济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城区信用社开设的临时账户(账号为18018010120110006618)上。同日,济源阳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预设泰安公司的注册资本缴纳情况进行了审验,并作出了济阳验字[2004]185号验资报告。2004年8月25日,泰安公司经工商局核准登记而成立,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07年11月30日,工商局以泰安公司未按规定参加2006企业年检为由,对泰安公司作出济工商处字〔2007〕第145号行政处罚决定书。2007年12月6日,工商局以认定事实和真实情况有差别为由,作出济工商监字(2007)第2号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撤销了其作出的济工商处字〔2007〕第145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泰安公司在被核准登记成立之前,即2004年8月16日,其注册资本100万元被以转账方式转到了济源市协力物资有限公司的账上。2008年9月22日,工商局认定泰安公司虚报注册资本,作出济工商行处字〔2008〕第269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给予泰安公司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泰安公司不服该处罚,申请行政复议。2009年1月9日,济源市人民政府作出济政复决〔2009〕第2号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了工商局对泰安公司作出的处罚决定,并于2009年1月22日送达给了泰安公司。

一审法院认为:虽然泰安公司股东在申请设立泰安公司时,已将认缴的注册资本100万元存入了以泰安公司名义在济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城区信用社开设的临时账户上,并经

验资机构进行了验资,之后取得了公司登记,但是泰安公司在被登记机关核准登记成立之前,其注册资本100万元被转走。也就是说,泰安公司的股东实际上未出资,属虚假出资。而虚报注册资本是指申请公司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其他欺诈手段,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的行为。因此,工商局认定泰安公司虚报注册资本,定性不当,其所作出的处罚决定,适用法律错误,应予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

第二款第

(二)项第2目之规定,该院判决:撤销济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08年9月22日作出的济工商行处字〔2008〕第269号行政处罚决定。案件受理费50元,由济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担。

上诉人工商局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请求二审改判维持济工商行处字〔2008〕第269号行政处罚决定。主要理由:其局对泰安公司的处罚决定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证据充分,处罚恰当。

被上诉人泰安公司辩称,其把投资款100万元全部转到济源市协力物资有限公司账户后又分两次50万元将款转回用于公司经营,其未实施虚报注册资本的行为,上诉人工商局的处罚决定证据不足,定性错误,适用法律错误。

二审查明的基本事实与一审一致。

本院认为:泰安公司在核准登记注册成立之前,于2004年8月16日直接把注册资金100万元全部转到济源市协力物资有限公司账户上,情况属实,但该款项去向、用途如何,工商局没有核实,并且在处罚决定书中,工商局也认为对该公司注册资本的真实性和存在性无法确认,故工商局对泰安公司处罚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一审判决结论正确,应予维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

(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上诉人济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卢新伟 审判员任秀娥 代理审判员聂文峰 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书记员王涛

第二篇:上诉人张传明因一审原告陈新华等20名村民诉桐柏县人民政府及第三人张传明林权登记一案二审行政判决书

上诉人张传明因一审原告陈新华等20名村民诉桐柏县人民

政府及第三人张传明林权登记一案二审行政判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南行终字第194号

上诉人(一审第三人)张传明。

委托代理人林森,郑州市二七区铭功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陈新华。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盛玉莲。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陈东远。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陈东辉。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张宗茂。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张永军。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郑金风。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张顺旗。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赵海燕。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张玉林(张小玉)。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赵国显。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赵付民。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郝建明。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马秀杰。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郝建军。 行政判决书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袁爱枝。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郝影。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郝成泉。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张??被上诉人(一审原告)郝建虎。

20名被上诉人诉讼代表人郝建军。

委托代理人陈浩,河南兴淮律师事务所律师。

一审被告桐柏县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莫中厚,县长。

委托代理人施康,桐柏县林业局工作人员。

上诉人张传明因一审原告陈新华等20名村民诉桐柏县人民政府及第三人张传明林权登记一案,不服桐柏县人民法院于2009年11月3日作出的(2009)桐行初字第44-65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12月25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张传明及其委托代理人林森、被上诉人陈新华等20名村民推举诉讼代表人郝建军及委托代理人陈浩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桐柏县人民法院一审查明:原告和第三人均系桐柏县回龙乡黄楝岗村中心庄组村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心庄组将辽子沟西坡及化石沟林坡作为一组分给马秀杰、陈新华、张中茂(张永军之父)、张克海等四户作为自留山使用,辽子沟东坡划给包括第三人张传明在内的五户作自留山。第三人随后通过购买、转让等方式部分取得上述村民的林木和林地所有权及使用权。

(2004年)第三人张传明向桐柏县林业局申请办理林权证书,其提交的林权所属证明,虽经当地村、组和乡政府加章认可,但其内容显示申请登记的林地均为84年按国家政策划分给张传明的自留山和自留竹园与客观事实不符。提交的2006年6月26日中心庄组

的村民会议记录系郭天明与第三人伪造。林权登记公告中的签名郭天明也予以否认。林权登记申请与审批面积有差异(如证中狼洞沟,申请36亩,审批172亩。红石岩,申请38亩,审批159亩)。林权申请表中2004年显示办证依据为会议记录,时间上亦不相符合。

庭审中原告、被告及第三人均未能向法庭提供第074号林权证书及所载具体内容。原告申请对第三人的(2006)74号林权证撤回起诉,一审依法裁定准予原告撤回诉讼。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桐柏县人民政府为第三人张传明办理林权证,依据的林权所属证明及村民会议记录,均存在不真实情况,被告林业工作人员审查把关不严,应是办证事实不清。原告村民分得林木和林地,有权行使诉权,诉前申请行政复议,履行了前置程序,第三人证件内容原告得知于2007年申请办证,并未超过法定诉讼时效。被告为第三人颁发的(2006)第073号林权证,应予撤销。对于第074号林权证,三方当事人均不能提供证本及证载具体内容,无法针对性地审理,原告申请撤回该诉讼,予以准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

(二)项第1目之规定,判决:撤销被告桐柏县人民政府为第三人张传明于2006年11月15日颁发的桐林证字(2006)第073号林权证书。案件受理费50元,由被告负担。

上诉人张传明的主要上诉理由:

一、本案已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

二、原告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三、一审判决认定上诉人伪造村民会议记录错误;

四、一审判决认定上诉人的林权证侵犯了被上诉人的利益错误;

五、一审起诉前桐柏县林业局已受理林权争议,本案不应作为行政案件受理;

六、南阳市人民政府(2009)02号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书不能认定为履行了复议前置程序;

七、村民会议记录不是颁发林权证的必要条件;

八、本案原告应当是中心庄组,而不应是20名村民,请求撤销一审判决,维持林权登记行为。

被上诉人陈新华等20名村民答辩的主要理由:

一、上诉人称本案超过法定诉讼时效不能成立;

二、上诉人称被上诉人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错误;

三、上诉人称一审判决认定其

伪造村民会议记录是错误的,与事实不符且不能自圆其说;

四、上诉人称林权证没有侵犯20名村民利益理由不能成立;

五、桐柏县林业局是否受理林权争议,不影响林权登记行政案件的受理和审理,也不需要经过复议前置程序;

六、村民会议记录是桐柏县人民政府进行林权登记的唯一事实根据,因系伪造才导致林权登记错误;

七、20名村民因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完全有资格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维持一审判决。

一审被告桐柏县人民政府述称:一审判决认定为上诉人所发林权证所依据的权属依据错误,但判决理由却是办证事实不清,政府是根据上诉人提供的符合办证要求的材料办理的,不存在事实不清的问题,政府只是对相关材料作形式上的审查,不可能看出材料是否真实,不存在审查把关不严的问题;证载面积与申请面积不符是因为申请登记范围的面积与实际不符,经核实后确定的。

本院查明:桐柏县人民政府为张传明办理林权登记时张传明使用的姓名为“张传名”,其他事实与一审相同。

本院认为: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二年。本案中,被诉林权登记行为发生于2006年11月13日,一审原告称他们是2007年8月申请林权登记时才知道他们的林地被政府登记在张传明(名)名下,但没有证据证明桐柏县人民政府,告知了本案原告诉权和起诉期限,而本案上诉人在上诉状中称原告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是2008年8月30日,因此一审原告于2009年7月7日向桐柏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没有超过2年的起诉期限。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

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陈新华等20名村民认为桐柏县人民政府为第三人张传明(名)进行林权登记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林地使用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符合原告的起诉条件,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3、桐柏县人民政府为第三人张传明(名)进行林权登记所依据的“村民小组会议记录”和“林权所属证明”,经一审庭审举证、质证查明的事实,证明系张传明(名)与时任村主任的郭天明私下伪造的,所谓的村民小组会议纯属子虚乌有,会议记录上签名及指印系张传明及郭天明所为。因此桐柏县人民政府为张传明(名)进行林权登记便失去了事实基础和证据支持,一审判决予以撤销并无不当。

4、本案为林权登记纠纷,桐柏县林业局是否受理林权争议,是否经过行政复议,均不影响本案的受理和审理。一审程序并无不当。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

(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二审诉讼费50元,由上诉人张传明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侯 大 勇

审 判 员周 春 合

审 判 员尹 应 哲

二O一?年一月十五日

书 记 员王 拥 军

第三篇:刑事判决书(再审后的上诉、抗诉案件二审改判用)

(××××)×刑再终字第××号

原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现在何处)。

辩护人……(写明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和职务)。

原审被告人……(写明姓名和案由)一案,××××人民法院于××××年××月××日作出(××××)×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此处简写一审法院提起再审程序的经过)。××××人民法院经过再审,于××××年××月××日作出(××××)×刑再初字第××号刑事裁定(或判决),原审被告人×××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员)×××出庭执行职务,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未开庭的改为“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首先概述一审法院的再审裁定或判决的基本内容,其次写明上诉、辩护的主要意见。如果检察院在再审中提出新的意见,应一并写明)。

经审理查明,……(写明一审法院的再审裁定或判决认定的事实、情节,哪些是正确的或全部是正确的,有哪些证据足以证明;哪些是错误的或全部是错误的,否定的理由有哪些。如果上诉、辩护等对事实、情节方面提出异议,应予重点分析论证,作出答复)。

本院认为,……〔根据本院确认的事实、情节和当时的法律政策,论述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一案多人的还应分清各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和刑事责任),应否从宽或从严处理。指出一审法院的再审裁定或判决的定罪量刑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或全部是错误的。对于上诉、辩护等关于定罪量刑方面的意见和理由,应当有分析地表示采纳或予以批驳〕。依照……(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写明判决结果。分四种情况:

第一、一审法院再审裁定维持原判,二审全部改判的,表述为:

一、撤销××××人民法院(××××)×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和××××人民法院(××××)×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和××××人民法院(××××)×刑再初字第××号刑事裁定;

二、被告人×××……(写明改判的内容)。”

第二、一审法院再审裁定维持原判,二审又部分改判的,表述为:

第四篇:李飞诉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金星啤酒厂劳动争议案二审判决书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2)郑民二终字第1101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李飞,男,汉族,1974年11月15日出生,住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豆腐砦215号院3号楼14号。

委托代理人任路平,男,汉族,1963年5月26日出生,住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豫丰街9号28号楼1单元4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河南金星啤酒厂,住所地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新郑路188号。

法定代表人张铁山,该厂厂长。

委托代理人梁超,男,汉族,1985年10月20日出生,现住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新郑路188号。

原审被告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住所地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新郑路188号。

法定代表人张铁山,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梁超,男,汉族,1985年10月20日出生,现住郑州市管域回族区新都路188号。

上诉人李飞与上诉人河南金星啤酒厂(以下简称金星啤酒厂)、原审被告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星啤酒集团)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李飞于2012年1月16日向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支付李飞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49500元、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121500元、待岗期间的工资11200元、失业保险金16896元,补缴社会保险差额93600元,本案的诉讼费用由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承担。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于2012年6月11日作出(2012)管民初字第352号民事判决。李飞、金星啤酒厂不服原判,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2年7月23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2年9月2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李飞及其委托代理人任路平、上诉人金星啤酒厂和原审被告金星啤酒集团的委托代理人梁超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审理查明,

一、李飞提供的证据中的“个人养老保险缴费信息”显示:李飞到金星啤酒厂参加工作时间为1997年7月,参保时间为1997年7月1日,停保时间为2010年9月,工作单位为河南金星啤酒厂。

二、金星啤酒厂提供的相关证据显示:

1、“周口公司08年经理奖金发放清单”显示:李飞名列其中,同时载明奖励金额是“根据集团批示”等情况核发的。

2、2008年3月25日,周口金星啤酒销售有限公司(作为甲方)与金星啤酒厂和金星啤酒集团(作为乙方)签订“社会保险代缴协议书”,内容显示:

“为解除甲方员工与集团下属其他子公司之间因工作调动需转移社会保险手续带来的后顾之忧,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同意委托乙方在郑州市相关社会保险机构代缴甲方员工的社会保险费,甲方员工与乙方不具有劳动关系”。

三、2010年6月,金星啤酒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向李飞邮寄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该邮件被退回。2010年7月13日,金星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在无法向李飞送达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的情况下,在中国劳动保障报发布通告,该通告载明:“林守波、邱志强、李飞同志,你们不辞而别,长期未到单位上班,单位多方努力无法与你们取得联系。你们的行为已严重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单位已对你们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请你们自本通告刊登之日起60日内到单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逾期不办,单位将按有关规定处理。特此通告送达。金星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审理中,金星啤酒厂未提交李飞在金星啤酒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工作期间“存在长期不上班,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相关证据材料。

四、审理中,李飞自称,李飞1997年7月到被告金星啤酒厂工作,1999年2月起,先后到贵州金星啤酒有限公司、金星啤酒集团人事处、南京金星啤酒有限公司、金星啤酒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工作,每月工资4500元。

五、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以及金星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周口金星啤酒销售有限公司均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

六、2011年10月,李飞以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未支付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等为由向郑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仲裁请求为:

1、两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双倍工资49500元(4500元/月,计算11个月)。

2、支付申请人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126000元(4500/月,计算28年)。

3、为申请人补缴社会保险费差额93600元;

4、支付申请人2009年6月至2010年待岗期问的工资11200元。该委于2011年12月27目作出郑劳人仲案字【2011】0474号仲裁裁决书,裁决结果为:

一、自本裁决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被申请人金星啤酒厂向申请人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121500元,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待岗期间的工资11200元。共计拾叁万贰仟柒佰元整。

二、驳回申请人其它仲裁请求。”

七、仲裁后,双方均不服裁决,向该院提起诉讼。其中,李飞诉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劳动争议一案,该院于2012年1月16日立案受理。金星啤酒厂诉李飞劳动争议一案,该院于2012年1月17曰立案受理,诉请为要求确认金星啤酒厂与李飞不存在劳动关系。该院于2012年4月18曰公开开庭审理了李飞诉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劳动争议一案,庭审中,金星啤酒厂抗辩主张其与李飞不存在劳动关系,该抗辩与其诉李飞劳动争议一案中的主张一致。开庭当日,金星啤酒厂以其在李飞诉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劳动争议一案中已提出抗辩,无需再另案处理为由,向该院提出撤回其对李飞劳动争议一案诉讼的申请,后该院裁定予以准许。该院准许金星啤酒厂撤诉后,李飞也于2012年5月4日也向本院提出撤诉申请,本院已裁定不准李飞撤诉。

原审法院认为:李飞提供的“个人养老保险缴费信息”载明的情况显示,李飞在1997年7月即到金星啤酒厂参加工作,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双方应属建立起事实劳动关系。审理中,金星啤酒厂和金星啤酒集团辩称与李飞不存在劳动关系,主要是基于五点理由,

一、李飞不曾在其处工作过;

二、李飞的实际工作单位是周口金星啤酒销售有限公司;

三、金星啤酒集团、金星啤酒厂与周口金星啤酒销售有限公司签订有“社会保险代缴协议书”;

四、与李飞解除劳动关系的单位是金星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李飞对此不予认可,并自称1999年2月后曾陆续到金星啤酒集团设立在贵州、南京、周口等地下属子公司工作过。该院认为,鉴于金星啤酒集团与其设立在其他地区的关联企业的有着特殊的资产联系和人员相互调配的情况以及目前李飞的个人养老保险仍在郑州市办理的情况,该院应据实认定,李飞自1997年7月到金星啤酒厂参加工作一直到金星集团设立周口的关联企业在相关报刊上登载通知时限届满前,李飞与金星啤酒厂的劳动关系应属持续存续状态中。李飞依法向金星啤酒厂和金星啤酒集团主张相关的劳动权益,应受法律保护。

关于李飞的第一项诉请。诉请涉及的时间区间的双倍工资,按照相关法律的“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的规定,李飞认可其于2006年9月到2009年6月期间在金星啤酒集团周口有限公司工作,应当知道该项诉请涉及其权利已受到侵害,但李飞直到2011年10月申请仲裁时才主张该权利,已超过法定的仲裁效,该院亦不予审理。李飞的第二项诉请,虽然金星啤酒集团的关联企业金星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13日在报纸上发布解除双方劳动关系的通告,但金星啤酒厂在审理中未提交证据证实其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事实依据,即金星啤酒厂未提供证据证实李飞存在长期不上班,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形,因此,对于李飞主张的金星啤酒厂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理由,该院予以采信。按照李飞主张的月工资4500元的标准,结合李飞的工作年限的折合的13.5个月的标准,该院认定金星啤酒厂支付李飞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为121500元,计算依据为4500元/月×1 3.5个月×2倍=121500元。李飞的第三项诉请。因金星啤酒厂未能举证证明其在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期间(共计1 5个月)向李飞支付过工资,李飞主张金星啤酒厂支付该期间工资11200元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该院认定被告金星啤酒厂支付李飞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待岗期间的工资11200元。李飞的第四项诉请。因该请求未先行仲裁处理,该院不予审理。李飞的第五项诉请。按照相关规定应由社保管理部门解决处理,不属于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该院不予审理。

原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及相关法律规定,判决如下:

一、自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被告金星啤酒厂向原告李飞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121500元;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待岗期间的工资11200元;

二、驳回原告李飞其它诉讼请求。当事人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加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1 0元,由被告金星啤酒厂承担。

上诉人金星啤酒厂上诉称,李飞与金星啤酒厂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一审判决认定金星啤酒厂应向李飞支付1 5个月的工资错误。

针对上诉人金星啤酒厂的上诉,李飞答辩称,李飞提供了养老保险信息资料,足以证明金星啤酒厂与李飞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虽然金星集团周口啤酒有限公司登报解除与李飞的劳动关系,但金星啤酒厂没有,是单方解除劳动关系。金星啤酒厂应当支付李飞待岗期间的工资。

针对上诉人金星啤酒厂的上诉,金星啤酒集团答辩称,同意金星啤酒厂的上诉意见。

二审过程中上诉人李飞提供金星啤酒集团员工手册一份,李飞拟以该份证据证明李飞与金星啤酒集团存在劳动关系。

针对李飞提供的证据,金星啤酒厂的质证意见为,对该份证据的真实性有异议,该份证据不是其总部下发的,且该份证据不属于新证据,二审应不予认可。

针对李飞提供的证据,金星啤酒集团的质证意见与金星啤酒厂的质证意见相同。

本院审理过程中,李飞于2012年9月29日自愿向本院申请撤回上诉。本院查明的其他事实与一审查明事实相同。

本院认为,由于金星啤酒厂和金星啤酒集团对于李飞提供的金星啤酒集团员工手册的真实性不认可,李飞亦未提供其他证据证明该员工手册的来源,其真实性无法认定。对于该份证据本院不予采信。

金星啤酒厂与金星啤酒集团认可李飞与金星啤酒厂之间曾经存在劳动关系。虽然金星啤酒厂与金星啤酒集团提供了《社会保险代缴协议书》,用以证明李飞与金星啤酒厂之间并非一直存在劳动关系。然而在该《社会保险代缴协议书》中仅有周口金星啤酒销售有限公司、金星啤酒厂和金星啤酒集团的签章,并没有李飞的签名,且李飞并不认可其与金星啤酒厂解除了劳动关系,亦不认可其是周口金星啤酒销售有限公司的员工。可见,金星啤酒厂和金星啤酒集团并未提供李飞同意重新建立劳动关系的充分证据。综上,一审认定李飞与金星啤酒厂之间的劳动关系属持续存续状态中并无不当。由于金星啤酒厂与李飞之间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一审判决金星啤酒厂支付李飞相应的工资并无不当。

对于李飞的上诉问题,李飞于2012年9月29日自愿向本院申请撤回上诉,本院已裁定准许李飞撤回上诉。

综上,本院认为,原审法院审理此案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处理适当,应予维持。上诉人金星啤酒厂的上诉理由不成立,对其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

(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上诉人河南金星啤酒厂预交纳的二审案件受理费1 0元,由河南金星啤酒厂负担。

王献斌 审

马增军 审

黄智勇

二0一二年十月八日

陈秀娟

第五篇:新乡市红旗区渠东办事处城关村村民委员会诉梁玉梅、贾齐侵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新乡市红旗区渠东办事处城关村村民委员会诉梁玉梅、贾齐侵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新中民一终字第644号

民事判决书

上诉人(原审被告)新乡市红旗区渠东办事处城关村村民委员会,住所地:新乡市向阳东路262号。

法定代表人巩连文,主任。

委托代理人邓宏民,河南中原法汇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梁玉梅,女。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贾齐,男。

委托代理人孙霞,河南豫北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新乡市红旗区渠东办事处城关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城关村委会)因与被上诉人梁玉梅、贾齐侵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一案,不服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2008)红民一初字第42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查明:原告系被告城关村委会的村民,且在村里尽到了每个村民应尽的义务。2004年11月被告城关村委会将本村100亩地的土地使用权进行了转让,所得的土地转让费以村民每人20000元进行了分配。在2006年4月30日经城关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对原告以外来户的名义,将原告按照其他村民的10%进行分配土地补偿款。为此,原告诉至法院,要求享受与其他村民相同的权利,为原告分配土地补偿款每人20000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原审认为:原告具备城关村村民资格,被告对此亦予以认可,故原告应按同等的村民待遇享受权利义务。为此,原告起诉要求按照同等的村民待遇享受分配土地补偿款每人20000元的请求,予以支持。被告城关村委会以原告为“外来户”为由,给其分配其他村民10%的土地补偿款的决定,违背相关法律规定,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村民委员会的民主议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应当平等对待,不得歧视,故对被告的该抗辩意见不予采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并参照《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之规定,原审判决:新乡市红旗区渠东办事处城关新村村民委员会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分别给付梁玉梅、贾齐土地补偿款每人20000元,合计40000元。案件受理费1610元,由新乡市红旗区渠东办事处城关新村村民委员会负担。

城关村委会上诉称:2006年4月30日的土地补偿款分配方案合法、有效,人民法院依法应驳回被上诉人的起诉。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分配土地款是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应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通过。为此,城关村委会在组织分配土地款过程中,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分配方案,经过表决通过了分配方案:外来户及离婚再婚者及所生子女按老门老户人均贰万元的10%分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被上诉人只能主张10%的份额。土地补偿款分配数额问题属于村民自治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为此,恳请二审法院依法撤销原审判决,改判驳回被上诉人的起诉。

梁玉梅、贾齐答辩称:答辩人是城关村合法村民,为城关村的建设和发展尽到了应尽的义务,答辩人具备上诉人城关村村民资格。所以,应按同等的村民待遇享受权利和义务,享受分配土地补偿款每人20000元的村民待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

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之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以支持。另根据《民法通则》第五条规定,公民的合法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故此,一审法院依法判决上诉人支付答辩人每人20000元的土地补偿款,是合理、合法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因收益分配产生的纠纷,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指令原审法院对本案进行审理,上诉人称本案不应当由人民法院受理没有依据。上诉人以答辩人系“外来户”为由对答辩人在内的部分村民按20000元的10%支付土地补偿款,显然违背法律规定。故请求依法驳回上诉人的上诉,维持原审判决。

本院经审理查明:2004年11月1日,城关村委会将该村享有使用权的坐落于新乡市南二环同劳动路交叉口、面积为96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新乡隆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宗土地的使用权证号为:新乡县国用(2001)字和新乡县国用(2003)字第037号。在2006年4月30日经城关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对被上诉人以外来户的名义按一般村民每人20000元的10%的比例分配。上诉人的规范名称为:新乡市红旗区渠东办事处城关村村民委员会。本案的其他事实与原审认定一致。

本院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集体收益。在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有权请求支付应得的相应份额。2006年4月30日上诉人分配集体收益时,被上诉人具有上诉人村村民资格,上诉人对被上诉人的村民资格在原审时予以认可,被上诉人应当同上诉人村的其他村民享有同等分配集体收益的权利。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上诉人所通过的村民代表决议决定只分给被上诉人10%份

额集体收益同法律的规定相抵触,侵害了被上诉人的合法权益。故上诉人以村民代表会议形成了决议而不均等分给被上诉人争议的集体收益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上诉人的规范名称为:新乡市红旗区渠东办事处城关村村民委员会,原审判决所列当事人名称有误,本院予以纠正。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

(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变更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2008)红民一初字第427号民事判决为:新乡市红旗区渠东办事处城关村村民委员会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分别给付梁玉梅、贾齐集体收益款每人20000元,合计40000元。

一审案件受理费1610元,由新乡市红旗区渠东办事处城关村村民委员会负担;二审案件受理费1321元,由新乡市红旗区渠东办事处城关村村民委员会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郝昭

审判员刘强平

审判员孙峰

二○○九年七月十六日

书记员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