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创新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中国现代创新范文

论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要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不重视社会实践,不联系国家现状,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因此,我们党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结合国家社会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最适合国情的指导思想,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形成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系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形成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这些指导思想理论体系都是针对当时中国发展的特点及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有重大意义。现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例,证明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党内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建国以来一些失误产生的原因。首先在思想路线上进行拨乱反正,强调全党应解放思想、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而实施的方法,就是改革开放。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不可否认,某些方面也出现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全面、不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薄

弱。许多地方出现这样的怪圈:生活水平提高了,身体素质下降了;经济指标上升了,环境污染严重了;经济建设发展了,生态资源破坏了,严峻的形势令人关注。为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正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正是有了这种开拓创新的品质,才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为可能,成为现实。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我们的理论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地位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而不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篇: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

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胡书林 李忱 张学银 2009-1-22 7:23:20 我要投稿添加到百度搜藏 [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促进企业方针和目标的实现。从文化的视角论述了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当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并指出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文化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稳定地延续性,严密的伦理性,突出的人本性和进取的奋发性。文化不是僵死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的。而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具有文化的一切 特征,自然也是动态的、发展的。在现代企业里,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否则,以企业文化的不变来应实际环境的丰富多变,只能使企业文化的源流枯竭,使企业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因此,企业文化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

近年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发展了重要变化。由于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判断企业行为的标准,也是指导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

1.协作文化。现代企业是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且相互依赖的分属于不同组织或部门的决策者组成的团队。协作是保持这个团队稳定、和谐有序状态的重要机制。一旦缺乏决策者或者组织部门之间的协作,企业的运作就会出现障碍,企业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如果个人的能量不断增强,但整体协调的情形不良,只会造成混乱,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团队目标的达成。因此,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协调活动。发扬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营造在上下级之间、企业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平等、和谐、团结、友爱的融洽关系就至关重要。

2.速度文化。在当今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速度”已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谁在时间上抢占了先机,以最快速度满足了顾客需要,谁就获得了市场盈利的更大空间,这使得企业把速度看作是嬴取竞争优势一个重要砝码。特别是在产品、价格、服务等方面无法与对手拉开距离时,速度无疑成了企业最关键的竞争手段。因此,培育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3.学习文化。彼得·圣吉指出:“在某些层次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并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但是如果是团体在学习,团体变成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小单位,他们可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甚至可将这种团体学习技巧向别的团体推广,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与标准”。之所以要构建企业的学习文化,就是因为团体的智慧高于个体的智慧,团体能放大个体的力量。特别是当今社会知识正以爆炸速度在快速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企业持续运行期限或生命周期受到严峻挑战。企业只有培养自己的整体学习能力,才能丰富知识和提高企业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因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将企业打造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将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形象文化。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体评价和综合性反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对外可优化企业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消费者的好感,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在员工中进行形象文化教育,教育员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形象,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增效益,以科技求发展的主导思想,面向市场,面向大众,以优质产品取胜,以优质服务取胜,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良好的声誉。

5.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通过自身的创新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特

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创造性和灵活性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创新不再是少数管理者或技术人员的事,企业更要重视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企业要重视和培养职工个人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激励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热情和团结协作的

“团队精神”,形成创新型企业文化。

6.融合文化。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传统工业时代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整合资源,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双赢”的共生关系,既在竞争中合作,又在合作中竞争。而企业文化的融合是这种“竟和关系”能否有效的前提。因为企业各自创业史、经营发展目标、员工素质不同,因而各自形成的文化也不同,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很难做到真正的有效合作。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

根据约翰·科特的观点,企业文化的创新模式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他们首先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发展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针,为了确保他们所倡导的经营理念得以贯彻实施,他们一方面要进行大力宣讲经营体制变革的必要性,

度进行改革,同时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以促使新的经营方式的产生。而新的经营方式如果行之有效的话,就会产生新的成就与业绩,显著的成就与业绩就会促进企业行为规范的逐渐改变以及企业共同价值观念的逐渐改变,从而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新的企业文化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高层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困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具有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创新要在排除陈旧企业文化观念阻碍的基础上,改革与实现环境不相适应的传统行为,倡导与建设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这可能还会涉及到企业内部关系、利益的调整。因此,为确保企业文化创新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企业高层领导者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要高度重视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的确定。由于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的确定是企业文化创新最重要的工作。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确定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1)企业价值标准要科学、简洁,有鲜明的特色;(

2宗旨和战略发展方向;(3)企业价值观应与企业员工的认可程度、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协调,标准过高或过低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确定新的企业价值观要认真广泛听取各种意见,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

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审慎地提炼出既符合本企业经营特点又被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

3.要具有鲜明的个性。企业文化创新要体现本企业的风格和特色,要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培育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塑造什么样的企业形象,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提倡什么样的企业精神,都应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切莫照搬照套,生搬移植。在企业文化创新中,要突出企业特色和体现个性,就不能舍弃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挖掘自己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的着眼点,只有从文化传统中提炼出为现实的企业文化可用的养料,企业文化这棵大树才能根深叶茂。

4.要坚持企业文化创新的动态发展观。企业文化是一定时期历史的产物,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因此,当企业的内外环境、经营条件、经营战略变化时,企业要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和完善,使之保持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书林:论企业文化创新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5.12

[2]彼得·圣吉[美]: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约翰·科特[美]等著曾中李晓涛等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

1997

第三篇: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文中注意去掉空格,字体颜色保持一致) 随着现代企业进一步的市场化和国际程度化的提高, 环境的动荡、竞争的激烈和顾客需求的变化需要企业比竞争对手以更快速度响应顾客全方位的需求,因此, 因循守旧, 抱残守缺, 必然导致企业失去活力与竞争力。在此背景之下,管理创新理论应运而生并愈来愈显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如何正确认识管理创新?怎样借助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效开展管理创新?未来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这些已成为现代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涵义和内容

(一)管理创新涵义

什么是管理创新?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常修泽提出的“管理创新是指一种更有效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其主要目标是试图设计一套规则和服从程序以降低交易费用。”芮明杰提出的“管理创新是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改革和改造,创建起的新的管理模式、方式和方法。” 还有其它一些管理创新定义就不再一一列举。

各种管理创新内涵互相包容、互为借鉴,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揭示出管理创新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开拓性、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它具有风险性、系统性、动态性和破坏性等特征,其实质是持续地改进和优化企业流程,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触及过去的或现行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管理创新要建立一个创造性的“生产要素集成系统”,以谋求最佳“系统组合效应”带来的经济效益。管理创新的动因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科技发展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所进行的改进,以便更有效地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家可以通过管理创新创造出购买力,创造出市场。也可以说,管理创新对创新者来说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效率,对顾客来说则是改变消费者从资源中获得的价值和满足。例如,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事物,但是,该店运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使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标准化,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因而开拓了一个新市场,创造出一类新顾客,这就是现代管理创新价值的体现。

(二)管理创新的内容

企业系统在运行中的创新涉及许多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目标创新

企业要通过满足社会需求来获取利润,企业在各时期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整合,其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创新。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发明、新创造的研究和取得成果过程,以及这些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的扩散过程。新技术成果从开发研究和市场推广的全过程可归结为管理问题。高新技术渗透到商品产、供、销各个环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顺应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谁拥有先进技术,生产出成本更低、效用更大、更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之间的分工也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

3.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指引入新的制度(组织的结构与运行规范)安排,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

4.组织结构创新

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组织模式。不同的企业都有其特有的组织模式,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其组织结构要不断调整以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企业必须设计好自己的组织结构,是集权还是分权,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是垂直型较窄的管理跨度模式还是

1扁平型的较宽模式。总之,要建立一种紧凑、灵活、高效、动态的组织结构。

5.环境创新

环境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积极地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其主要是市场创新,只通过企业的创造性活动去引导消费,制造需求。

6.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积累沉淀一种价值理念,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衰,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种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的结果。

二、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所以说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现代企业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 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管理创新对促进企业发展的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管理创新靠人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花费大量资金却可以产生效益。其次,管理创新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通过管理创新,可以有效加强现代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结合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的成本理念的推行,将进一步控制企业成本。第四,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弥补企业在资金与市场上的劣势,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第五,管理创新若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则将帮助企业有力地拓展市场、展开竞争。总之,实施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从而引领企业各项工作,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要求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飞速发展时代,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者需要更加即时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进行创新,快速的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三、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和推进手段

(一)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

要有效地组织系统的创新活动就必须研究和揭示创新的规律。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就是:有系统地抛弃昨天,有系统地寻求创新机会,在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在新知识的萌芽期寻找机会,在市场的需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创新在取得成果前,可能要经历无数次反复和失败,可以说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是非常曲折的,一般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这样几个阶段。

1.寻找机会阶段

面对变化,企业的管理创新包括方方面面,但无论哪种创新都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因为原有秩序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局限现象,创新机会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局限现象产生的。“局限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至少存在一种局限(否则,企业都可以赚取无限多的利润),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关键是要把重点放在各种局限上,即把重点放在链条的薄弱环节上。企业必须不断对内部状况、外部环境进行扫描、搜索,从中吸取潜在的创新信息。德鲁克提出了七个创新的源泉,后来称之为企业创造变革的“机会的窗口”,这七个变革机会的窗口是:(1)出乎意料的事件;(2)无法协调的矛盾;(3)流程的需要;(4)产业和市场结构的改变;(5)人口结构的改变;(6)观念的变化;(7)新知识。(链条和谁呼应?)

2.提出构想阶段

在观察到局限现象产生以后,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预测局限现象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在此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办法,提出管理创新构想,并对创新信息进行评估,作出选择,对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创新投入资源进行研究,制定管理创新计划。计划的制订要求具有针对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切实可行,不断用先进的标准引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迅速实施阶段

管理创新计划一经确定就要迅速实施,否则会贻误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持续改进阶段

管理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过程,虽然有时运气可以导致成功,但真正的成功需要通过持续稳定的创新过程。并且这个过程要经过尝试才能成熟,而尝试是有风险的。企业需要真正理解创新过程,在开始行动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要持续不断的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改进、完善实施方案,积极转化和推广创新成果,完善管理平台和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构想。研究表明,任何创新的成功是建立在企业活动的可学习性和可重复性上的。企业的创新者要有足够的自信心、较强的忍耐力,能正确对待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失败。

(二)实现管理创新的推进手段

采取何种手段才能有效的推进管理创新的实现?对这一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给出一些企业管理创新的常用的推进手段:

1.将现有企业现状与期望的优秀企业做比较,进行差距评价,明确改进方向。

2.营造一种危机即将来临的氛围作为创新工作的切入口,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组织的危机,向员工明确说明,如果不马上推行变革,组织的生存就会受到致命的威胁。

3.任命具有新观念的带头人。带头人需要尽快将他的新观念注入组织。

4.建立激发创新意识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鼓励人们勇于创新的其他激励机制,最终培育出推动创新全员创新能力。

四、在实现管理创新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实现管理创新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

1.守旧习惯观念对创新的抵制问题

观念主导着人们的行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不利因素主要来源于观念的陈旧和固执。这种陈旧和固执导致企业中不少员工,甚至领导者对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创新观念。这是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由于管理创新一般会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风险性,这就是企业中的那些对风险的认识不客观,对模糊性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因害怕批评、害怕失败、害怕冒险,对创新采取消极态度,造成管理创新实施成本增加,创新进度缓慢甚至夭折。

2.管理创新脱离企业实际问题

对于一个已经运营多年的企业来说,过快的变动是危险的。不切合企业实际刻意“创新”,往往会使创新得不到实施而成为纸上谈兵。创新者在构想和实验新的管理方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必须保证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

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适用、实用和有效。企业只有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以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管理创新,发展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并为下一个企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失去既得利益者对创新阻碍问题

管理创新必然要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进行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因此,在管理创新中有可能受到利益损失的方面很有可能会想方设法的阻碍管理创新的进行,影响创新的协调和进展。

4.在设计管理创新方案前未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成功的管理创新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为如果创新与企业文化相抵触,创新成功的机率几乎为零。在保守、传统的企业中,创新的阻力较大。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制度、规则和价值观,心里抵触创新带来的管理理念、价值观的变化。就社会文化而言,社会的 伦理 、 道德 、风俗、习惯、传统等,都直接作用于创新的过程。如果说一个企业有能力改进企业文化,使之符合管理创新理念的要求;那

对社会文化而言,企业只能改进管理创新方案,使之适应社会文化。

5.对管理创新项目过度论证问题

对管理创新,一般企业都会以非常审慎的态度进行。一时念起就要变革的企业注定悲剧。然而挑剔的眼光、过度的分析与论证反而可能会将创新扼杀在摇篮之中。创新是有风险的,没有毫无风险的创新。任何一种行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势必都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通过一个反馈的环路而日趋完善。如果企业在风险面前毫无勇气,裹足不前,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二)相应对策

1.企业领导者要加大学习力度,树立正确的管理创新观念

学习是进步的源动力,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管理信息和动态,并培养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全力营造一个适合创新的氛围和环境,激励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

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一是创造性思维,善于洞察和想象,使管理工作有合理的前瞻性、科学性;二是风险意识,不怕失败、有远见、敢做超前性的工作,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三是新时代的风格,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善于学习,敢于实践,善于团结合作,尤其要善待创新失败者,永不满足,经常自我挑战;四是创新的技巧,在创造思维和不怕风险的同时,还必须有科学依据,有可行的操作措施。

2.结合企业实际,精心调研,设计出可行有效的管理创新方案

管理创新是从企业实际运行中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凝聚提炼出来。检验创新的唯一途径就是将其投入到实践中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创新成本,企业在设计和实施管理创新项目前一定要精心调研,通盘考虑,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运行状况来确定管理创新课题。

3.积极采取措施,配套激励约束机制,化解利益冲突

首先,对员工进行危机教育,使其理解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就创新目标与员工充分沟通,使员工认同并成为变革的支持者。企业领导者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依靠员工、激励员工,让企业员工积极投身到管理创新中来;最后,采用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关注变革的结果并为之努力。

4.完善培训机制,开阔员工眼界,提高员工适应性

通过完善培训机制,激发员工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观念的热情,学会运用新的观念看待和处理问题,使员工主动转变思想,修正价值观,增强对企业管理创新的适应性和认同感,达成创新理念、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三者的融合统一。

5.健全评价机制,保障管理创新的有效实施

一个健全有效地评价机制,能及时发现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规避了创新风险,保障了方案的有效实施。

五、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这一段抄袭较多)

由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可看出企业环境的稳定性、确定性、可预测性已经被变革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所代替,顺应时代变化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企业管理创新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可持续成长转变

事实证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一定时期内虽然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因难以持续而呈现出衰减态势,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当今时代,人们意识到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相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视行为,坚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所推崇。

(二)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向国际战略联盟、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虚拟企业等形式

竞争是无时不在的,适者生存,但在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中,“个体竞争”已被“合作竞争”所取代,由此演变出国际战略联盟、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虚拟企业等合作模式。这些互利合作的竞争方式弥补了企业个体的不足和局限性,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能用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创造价值。

(三)企业之间竞争由传统的要素竞争转向企业经营能力的竞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逐渐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与顾客保持沟通关系的全球竞争环境转变。企业要想生存就要紧跟市场脚步。这就要求企业的

生产、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敏捷”起来,使企业成为一个全新的“敏捷性”经营实体,实现向“敏捷管理”方式的转变,以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

(四)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研究表明,在企业的市场价值中,已有6/7都取决于这些“知识”资产。培养和管理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课题。

(五)从传统的局部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

现代企业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提升绩效,管理目标的考核由原来的只对结果的评估转变为对实现目标整个过程监控的全面绩效管理。把绩效管理与公司战略联系起来,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是近年来绩效管理的显著特点。

(六)信息技术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企业的经营方式得到很大的改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使原本无法调和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得以解决,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企业必须首先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七)顾客导向观念被超越

因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对的除了现有的份额,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市场和挑战。企业要提高预见性,抢占产业先机,由此产生了超越“顾客导向”的竞争新思维。

(八)现代先进企业逐步向注重履行社会责任转变,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竞争的愈演愈烈,一些先进的企业意识到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既可以获得社会利益,还可以改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声誉,从而更好的获取商业利益。因为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越来越多的考虑公司的道德表现,商业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已经变成一件头等大事,所以大多数商业发展计划都要进行道德评估和环境影响分析,达到实现社会、消费者和企业三赢。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现代企业要在全球化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就要以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发展,改变短期的利润目标,实施具有创新实质的经营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和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管理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参考2005年以后的文献)

1.张岩松 , 陈百君,周宏波, 现代管理学案例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2.吴晓巍 , 小企业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

3.胡成中 ,企业集团创新论,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11月

4. 曹新,刘能杰, 管理是金——未来社会的管理创新,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年4月

5.罗仲伟,陈佳贵,当代管理学前沿,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

6.常修泽 , 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7.芮明杰,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

8.谈爱国,谈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和途径,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4期

9.王玉清,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第17期

10.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 邵冲,管理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第四篇:论现代酒店管理创新

孙鹰:酒店餐饮会所《顾问式定制化内训》资深职业培训师 中国酒店管理委员会酒店餐饮企业内训专家

课程:打造金牌贴身服务管家——向超星级酒店学服务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酒店餐饮管理致胜的5力修炼 酒店高品质服务意识与技能提升 酒店销售型员工业绩倍增的五项修炼

酒店业的现状

据已出炉的中国旅游业统计年鉴,全国的星级酒店从2000年的6029家增长到了2006年年底的12751家,星级酒店总数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3%。2000年到2006年,全国星级酒店的客房数量从594,700间增长至1,459,800间左右,年均增长率为7.7%。2007年,国内旅游酒店数量达到14327家,其中五星级361家,四星级1631家,酒店客房数达到160万间,其中五星级饭店数量增长明显,2007年新评定五星级饭店65家,比2006年增长30家,同比增长幅度超过20%,随着酒店数量的增加,酒店管理创新正日益发展。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2年的广州亚运会也是促进全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好机遇。苏州经济多年来一直在飞速发展,来苏旅游和进行商务洽谈的客人络绎不绝,各种高规格行会、展览的不断举行,也无疑让苏州的酒店行业产生了更大需求。在众多投资者眼中,苏州酒店业无疑是一块可以催生巨大利润的蛋糕。据业内人士测算,与2005年时相比,现在苏州市区四星级以上酒店的客房数增长了近5000间,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当中。

苏州酒店业的竞争愈演愈烈,通过”降价”来竞争是不可取的,最后只会陷入恶性循环。我深信只有在原有的价格上,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才能打出自己的特色,促进整个苏州酒店业的良性竞争,因此酒店在创新上动足了脑筋。创新是企业生存反展的关键。所谓创新,其核心就在于“新”,其本质在于“突破”其目的在于“产生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酒店的创新就在于服务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经营的创新、理念的创新等等。下面我简单谈谈酒店经营中的几个创新。

服务创新——酒店核心竞争力

酒店是一个和社会发展联系比较密切的行业,其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应该是比较突出的。全球酒店业发展至今,不知经历了多少创新,就酒店业服务而言,需要有一个思想解放,要打破传统、冲破思想牢笼,甚至可以用“怀疑一切”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服务。

中国的酒店业是改革开放中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如早先宾馆的西式铺床,由于我国的酒店最早是以接待国外客人为主要任务的,因此把西式铺床原样照搬。其实对国内客人来说,并不适应,其结果就是酒店和客人都很累,但事情并不讨好。现在很多酒店都根据实际需求改良的西式铺床,推行了中式铺床,松软的被褥、舒适的枕头,受到了东西方客人的普遍认可。

作为苏州本土的酒店品牌,新城花园一直致力于营造在苏商旅宾客的 “家外之家”,不仅要为宾客提供舒适的住宿及餐饮等消费环境和产品,还要求提升商务客人在酒店逗留期间如商务咨询、授权委托、全程代理等延伸服务;通过推出“外籍客人无障碍服务”、“AYS(At Your Service)”为客人解决语言沟通上的不便等,以真诚换取宾客对酒店的依恋,使宾客感受到恰到好处的服务。

在服务产品差异化的细分市场上,酒店还推出了独创的“贴身管家”服务,创新性地把欧美先进酒店的服务理念与中国传统礼仪服务文化结合起来,成为苏州第一家加入金钥匙服务组织的酒店。

有一次,一位印度客人向酒店金钥匙反映,因行程改变要赶至北京开一个很重要的国际会议,但时间匆忙,又正值五一高峰期间,飞机票早已售空,由于客人语言不通,而火车站又十分拥挤,情急之下为了客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于是酒店金钥匙陪同客人一起前往火车站。到达火车站后,火车票也已售空,客人听后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因为后天的会议对于他来说十分重要,如不能参加后果将不堪设想。此时,金钥匙一边安排客人回店休息,一边去退票窗口等待是否有人退票,经过几番周折后,晚上终于等到了一位需要退次日前去北京车票的旅客,从他的手中买下了这张难求的车票。客人拿着车票激动得声音哽咽着,而此时金钥匙赵静华已在闷热的售票处久久等候了近8个小时,小赵把客人送上了北去的列车时,客人百感交集的流出了眼泪,激动的说“下次来苏州,我还住新城花园”。

台湾鸿星电子董事长林洪河先生在酒店宴请宾客,不料,席间突然心脏病发作,对于突如其来发生的情况,在场的宾客顿时乱成一团,不知所措,紧急之下,酒店值班经理立即派人员随车送林先生去医院进行抢救,在医生的急救中林先生转危为安,医生表示幸好抢救及时,否则再晚十分钟后果将不堪设想。在林先生住院康复期间酒店还每天派人员前去帮助料理,林洪河先生激动的说是酒店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对酒店的感激之恩无以言语。他说:“以后新城花园酒店就是我在苏州的家”,只要想到新城花园,林先生胸中总是涌起一海的思念,满心的感慰和无尽的期盼。正如林先生所讲的,全世界所有的宝贝买不到这一点子不朽的精诚,感谢上帝更感谢“花园人”。

在酒店经历的风风雨雨中11年中,这些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产品创新――酒店服务的基石

产品创新源之于宾客的需求,提供绿色食品和绿色服务是今后中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21世纪是环保世纪”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餐饮行业而言,这便是重要的主题。选择“绿色用品“、营造”绿色就餐环境气氛推广“绿色食品“,将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近年来,酒店在餐饮接待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新情况:企业官员、外商白领和企业老板等对鱼翅、鲍鱼一类高蛋白名贵菜,已不太感兴趣,而往往更喜欢吃贴近自然的农家菜、乡土菜,对菜肴原料也比较挑剔。酒店服务最终的目标即是让客人吃到满意的食物、享受贴切的服务。随着餐饮市场的变化动向和发展趋势:客人追求绿色、生态、健康已成为餐饮的时尚潮流。市场变,经营策略也要变,为此我们以快速反应对酒店餐饮经营从采供系统到产品开发作出了相应调整。

为了采购到客人需要的农家蔬菜、绿色植物和野生禽类、鱼鲜,采购部改变传统的采购渠道,深入到苏州周边的农村集镇,浙江、安徽乃至黑龙江等地进行挖掘采购,收获颇丰。经常清晨赶到西山、光福一带,从农家挑担出门的箩筐里选购各种鲜绿、野生的蔬菜,像荠菜、马兰头、香椿头、文文头、四叶菜、小竹笋等。

同时通过精心研发,酒店管理创新大胆调整餐饮产品。一是充分体现农家菜的乡土特点。菜肴强调口味清淡,突出原汁原味,湖鲜以东山、太湖一带的“三白”为代表,江鲜多选长江刀鱼、鲥鱼、鮰鱼等,菜肴烹制追求还原自然本色;野生河鳗、甲鱼,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都力求保留其肉紧、有弹性、香醇的野味;二是粗菜细做。酒店开发农家菜,既不是把乡村的农家菜原封不动地搬到酒店餐桌上,也不是对传统的“宾馆菜”简单地全盘否定,实际上一方面基本保持了酒店菜肴原有的风格特色,一桌菜也就配置三四种农家菜,另一方面,这种农家菜还按照酒店的做菜理念精耕细作,加上造型、围边、器皿等的搭配,从而创制出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朴而高雅的改良农家菜。

酒店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绿色健康的农家菜,受到客人的欢迎和青睐。

技术创新——酒店发展的动力

随着市场需求逐步走向多样化、个性化和定制化,技术因素在酒店业竞争中的地位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困扰业界多时的“价格战”势必会被更高层次的“技术战”所取代。酒店二期即将落成开业,这对于酒店来讲也是一次提升技术含量的绝佳机会。筹建初期,酒店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网络技术,率先开通网上预定项目,随着互联网做媒介的电子商务的普及,使酒店管理系统同宽带网络设备及交换机相连,这样计费机制更加灵活,通信平台的自助式管理特点更为突出,不仅节约了酒店的交易成本,扩大了交易范围,而且通过快捷、准确的信息沟通,使酒店信息处理和传输能力大大增强。同时酒店更是出巨资进行科技创新,对内优化OA系统、管理智能一卡通、建立K3ERP流程、完善人资软件、强化酒店内部信息中心的建设;;对外建设同声翻译的国际会议中心、链接快捷的行经济发展务中心、启用PDA点菜系统,使用无线POS刷卡设备。以“六个一”即:中国第一家拥有日式汤浴及和日式客房的酒店;中国第一家拥有五个中庭花园的酒店;中国第一家为结婚纪念日伉俪提供特色梦幻“浪漫屋”;中国第一家由卫浴公司量身定做特色躺式浴缸的酒店;苏州第一家在酒店内办理深圳航空机场登机手续的酒店;苏州第一家使用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酒店为导向,争创中国的第四家白金五星级酒店。

理念创新——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宾客”,“只有一流的员工,才有一流的服务”。人才既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知识的应用者,管理人员及熟练技能等各类知识型人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知识经济最重要的革命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酒店业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充足的人力资源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有了高素质的、具有主人翁意识的员工,酒店的发展就有了强大的动力。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单纯的强调“顾客第一”,提出了员工同样是第一的口号,提出了要从CS(顾客满意度)到ES(员工满意度)的超越的目标。

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与酒店各级管理层沟通畅达,是现代从业人员十分看重的。通过定时召开总经理沟通会,设立总经理信箱,公布总经理E-MAIL地址等架起了员工与酒店管理层沟通的桥梁,吸纳听取员工良好有效的建议,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让员工参政议政,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也促使酒店进入了良性循环。同时酒店还建立了各级沟通会机制,总经理沟通会每月1次、分管副总经理沟通会每月2次,部门沟通会每周一次,主管以下管理人员不参加。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聚餐、卡拉ok、户外踏青、爬山、春采杨梅、秋摘桔子等等。各级沟通会有关管理者均不在场,为员工畅所欲言创造宽松气氛。

此外,目前各行各业似乎都出现了“80后现象”,面对从业人员的年轻化,如何将“80后”积极的用好,也是现代酒店业的课题之一。个人在企业的发展空间,关系到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这是员工最为关心的重要问题,对此我们更是要给予特别的关注。比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来酒店工作,人力资源部在实习期内就注意对他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各人的特点、专长、兴趣、爱好等,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明确其适合在酒店什么岗位工作,今后发展的方向、目标是什么等等。有了恰当的工作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新员工在酒店工作,就会脚踏实地好好干,并抱有美好的愿景。对那些经过多年历练的基层管理者和员工,酒店有条件总是给予各种发展机会。如东山、太仓、昆山等地一些酒店需要输出管理,就把餐饮部一些平时表现出色的经理、主管和技术骨干外派出去独当一面,将他们推上了职业生涯发展的新平台。

经营创新――加强品牌竞争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未来饭店之间的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饭店品牌的竞争。是否拥有著名的饭店品牌,将直接决定着饭店的生存与发展。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品牌经营,创造卓越的饭店品牌,是我国饭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本。

中国饭店大都缺乏品牌。即使像广州的白天鹅宾馆、南京的金陵饭店等著名饭店,若与国际品牌相比,无论在经营规模,市场占有额,市场全球化程度、品牌知名度、品牌价值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饭店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著名的国际饭店品牌已刻不容缓。

创建自己的品牌战略,首先要练好内功,保证饭店服务的品质,提高饭店品牌的美誉度,必须实施服务创新,培养忠诚顾客,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凡是提供给客人享用的都必须是安全有效的;凡是饭店的员工,见到客人都必须是亲切礼貌的。其次要加快集团化进程,企业规模化既是量的扩张,又是质的提高,饭店要提高知名度,创造品牌,就必须实施规模经营,走集团化的道路。

11年来,新城花园已经成为苏州酒店的酒店管理创新本土品牌,如果单靠酒店的创收渠道相当有限,不可能长治久安,更不可能谈到可持续的规模发展。要把酒店做大做强,就必须巩固好现有市场优势,做好产业链的衍生,形成“一元鼎立,多元发展”的发展格局。在市场推动下,我们力争避开传统的红海竞争模式,利用酒店品牌的辐射效应,开辟蓝海战略。趁着酒店业发展迅猛,管理、服务、技术力量需求增加的良机,对内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对外整合产品的产业链,通过成立酒店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花园胃液食品公司、商贸公司等服务产品很多内涵和外延上,坚定不移走集团化发展之路。通过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实现了“一块牌子,多元发展”战略,运用“花园”品牌产生的“扩散效应”、“辐射效应”,使“花园”在近几年显现出跳跃式发展的可喜局面,展示了“花园人”不断跃升的现实轨迹。

第五篇: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报告

本学期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即将结束,本人将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假期在海信集团沈阳分公司实习的实践相结合,总结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报告如下:

企业管理创新,是在传统企业管理基础上创造的更有效的整合企业有限资源,创造出新的管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充分证明,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根本之道在于不断进行以质量为导向和以适应市场为模式的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经营成败与兴衰的关键。

一、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以“质量第一”为导向

企业管理创新是以企业盈利、创效益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为此,取得效益的基础是质量。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为中心的管理向以质量为中心管理的转变,市场的竞争也由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竞争为主。产品质量是连接企业和用户、消费者的纽带和桥梁,是企业为社会所接纳的必由之路。因此,以质量为导向,应是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任务。

(一)质量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

企业要发展,关键在增长的质量。而增长的质量取决于整个生产经济的投入质量、运行质量和产出的质量。投入质量包括投入生产的物质资源质量和人力资源的质量。如生产资料的质量、设备水平、生产经营人员的文化水平、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熟练程度等。运行质量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结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产品结构、工艺水平与质量管理等。产出质量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利润与效益水平等,这三个方面涉及到企业所有生产环节与经营部门,各个环节与部门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由于企业生产

经营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所以投入质量、运行质量影响着产出质量。反过来,质量又直接影响着投入质量和月星质量。因此,海信集团管理应当注重提高投放质量,不断改善运行质量,来达到提高产出质量的效果,并以各种手段促进他们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海信集团要站稳脚跟,必须要靠质量取胜与市场,必须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企业管理中贯彻质量第一的思想,以质量占市场、出效益。然而,中国国有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存在着重产值、轻质量、重指标、轻竞争的思想,造成在生产建设及流通领域中存在着质量差、品种少、效益下降的现象,致使许多企业成本上升,亏损增加。据近年来对大中型企业的调查计算,在国内市场上畅销的产品只占60%左右,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产品只占出口产品的5%左右,而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就更为数不多了。由于忽视质量,中国企业生产中每年因不良品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正因如此,就必须重视质量管理,就要认清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从改革实践来看,凡是经济发展壮大的企业无不得益于“以质量为中心”,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如海尔集团的电冰箱,产品之所以能在全国乃至世界消费群体中具有信誉,可以说就是实行了质量管理为纲的成功者。

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中,市场竞争显著的特点就是非价格的竞争。即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取胜,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海信集团是国内电视机行业中屈指可数的几个大中型企业之一。自1992年市场开放后一直徘徊在低谷之中,1996年企业重新定位经营战略,提出了“以顾客需求为目标的全面质量经营”

的思想方针,制订了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质量战略和以质量管理为根本内容的经营战略,率先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在电视机生产加工的全过程中。通过对电视机生产加工过程的关键环节实施有效地监控及监督管理,确保了电视机产品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与日韩商界的经济合作,使海信电视出口日本韩国,在国内同行业为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又恢复了其原有的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事实证明,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以质量管理为导向。

二、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以适应市场为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更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规则要求下,创新的形式多样化,其中都在围绕市场开拓创新,以增销增效为目的,一般情况下,就如何更快地适应市场,企业管理创新应该具备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改进产品和服务,不断适应市场的模式;另一种是以发明新技术,不断创造市场的模式,如日本索尼公司。而经济竞争力较弱,技术水平不是较高的国家企业,一般采用适应市场的模式,为此进行企业管理创造,一定要以适应市场为模式。

(一)市场决定企业管理创新的成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变成了企业的“饭碗”,用户成为厂家的“上帝”,订单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市场需求”成了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即使有了好产品,如果不进行市场开拓,不被用户所理解、认识和采用,产品就不能变成商品,就创造不出效益。企业同样没有希望。另外,企业的转轨变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的发展,应先从生

产型逐步转为生产经营型,在发展成为市场经营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始终以适应市场为努力方向,逐步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海信集团的管理创新包括管理领域的拓展,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方面的变革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即管理领域从生产管理拓展到产销一体化管理;管理观念从产值观念更新为市场、竞争、效益观念;管理方法从分散指令性管理到系统、弹性化管理;管理手段从落后的管理手段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管理。所有这些过程都面临着适应市场的问题。要使海信集团经营与发展从过去依赖国家转变为面向市场,使企业从政府部门的附属物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建立以适应市场,开拓市场为特点的新的市场经营管理体系。因此,要确定“适应市场”的管理思想与经营观念,并使其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指导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二)企业管理创新,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面向市场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企业生存的空间,质量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特别通行证。因此,以适应市场为模式的企业管理创新,同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创新二者并不矛盾。而且两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致的。推行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创新,必须面向市场,应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质量,以适应市场来满足用户需求。如日本企业的质量观就是顾客的质量观。海信集团能够成功进入日韩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能够根据市场不断地改进内在质量,以适应广大消费者的质量观的要求,终于使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行应适应市场为模式和以质量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管理创新,是在企业中实现全面

质量管理的同时,推行“全面管理经营”,最终达到企业管理的创新。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它的目的在于永不满足和不断改进质量,牢固树立以顾客需求为质量标准,改进与顾客的关系,提高顾客满意程度,不断把功能全、款式新、质量好的产品或服务投放市场,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标准组织生产,控制出厂产品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主动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

上一篇:综合测评申请范文下一篇:中国税种分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