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被子心得体会

2022-06-22

人一生都处于成长中,面对不同阶段的自己,我们受到各种各样的启发,会有一些心得体会。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写下我们的心得体会,对我们的成长,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该怎么写出促进自身成长的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半条被子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半条被子心得体会

“半条被子”精神学习心得

【篇一】

红军长征途中,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有3名女红军借宿在了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至此,“半条被子”的故事便在小村庄代代相传,“半条被子”的精神也成为了当地凝心聚力搞发展的动力所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了那“半条被子”的故事。

“半条被子”续初心,践行的是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责任与使命。“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一半留给百姓。”人民至上是我党始终不变的执政理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年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还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共产党始终冲在最前线,以人民安全、利益为首位,贡献自我。人民是我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所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依靠的就是人民。根植于民、造福于民,为百姓美好生活而奋斗是我党的使命所在。“半条被子”体现的是一切为了人民,更是共产党与群众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精神真谛。

“半条被子”暖人心,掀开的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篇章。近年来的沙洲村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人公徐解秀的后人朱小红,参加了扶贫工作队组织的厨师技能培训,开了一家“半条被子”的土菜馆,吃上了“旅游饭”。不仅仅是朱小红家,整个村子30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提高到每年40多万元。“半条被子”暖了人心,照亮了百姓幸福路。而百姓开启美好生活正是读懂了“半条被子”背后的深意,百姓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植入心间。红色教育、红色基因,积蓄了百姓奋进的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温故知新,鉴往知来,牢记共产党的努力付出、为民服务,更好地珍惜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生活,那中华民族必将在前进的道路上意气风发,越走越自信。

“半条被子”强信心,凝聚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半条被子”厚植的是爱国情怀,延续的是革命传统。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半条被子”的时代精神。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需坚定信心。坚定“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必然能凝聚起一股无坚不摧的磅礴动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民之所盼,施政所向。我们在不断地了解民生疾苦、百姓所需的过程中,与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然可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篇二】

近日,领导赴湖南考察,首站就去了湖南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沙洲村,以“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而闻名,四年前,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通过领导饱含深情的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

半条被子的故事之所以闻名全中国是来源于它故事的内容是感人肺腑的、是温暖人心的,故事更形象深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半条被子”的故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生死与共的情怀,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共产党的初心。

然而在今天,没有人会在意半条被子,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不差这一条被子,但是在当时艰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一床被子是她们全部的家当。当时对于她们女红军战士来说一条被子就是生命的延续,生的希望,也正是靠着这股敢于奉献的精神,畏惧寒冷、敢于牺牲自己的拼劲,一股迎韧而上的精神力量、在红军长征路途上艰难前行,战胜重重困难,取得了伟大的长征胜利。

回顾历史,时至今日,半条被子的故事一直被传承就是告诫我们牢记半条被子精神,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解群众所需、解群众之想,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半条被子的故事已经过去了80多年,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昔日的战火硝烟,落魄的中国面貌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喜看如今繁荣昌盛的中国,一路走来祖国的日益强大,正是靠着中国人民,同党、同中国共产党人风雨同舟、血脉相连、同生共死的精神,是靠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步步壮大、壮强的。

同时,“半条被子”的故事也在时刻的提醒着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党员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上,时刻用“半条被子”的故事精神来鞭策自己。而作为中华民族子女的一员,时刻谨记祖国的来之不易。保卫祖国,壮大强国,是我们中国同胞每个人的职责,共同的愿望,未来祖国将站得更高,望得更远,让我们与祖国一起成长,一起团结携手在同一片蓝天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

【篇三】

9月16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老百姓也由此理解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今天,当我们重温这个故事时,仍然倍受感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阳的光辉,一个温暖的故事能够折射出真理的源泉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4年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专门讲过“半条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在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徐解秀老人感慨地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此次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驻足、停留、回望,就是为了告诫大家,不要忘记“半条被子”承载的初心、蕴藏的使命。

“半条被子”里跳动着为民初心。“半条被子”的精神能在全社会引起干部群众共鸣,就在于它生动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也正因如此,“半条被子”的故事不但没有淹没在历史尘埃中,反而历久弥新。新时代,我们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随时愿意为党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半条被子”。

“半条被子”里沉淀着红色基因。继承和弘扬“半条被子”精神,为的是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数次踏上红色革命圣地,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在西柏坡,他曾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在古田,他要求大家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

在遵义,他强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在南湖,他指出,我们要以理想为船、信念作帆,赓续“红船精神”……回顾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总书记领导我们做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践行者。

“半条被子”里激发着前行动力。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强调“就近就便用好红色资源、党性教育基地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前行动力”。因此,各地要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红色基因中寻找“合格”的标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在解决人民群众困难、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中凝聚不竭前行动力。

不忘初心才能安身立命。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和将来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只有不断从红色传承中汲取养分,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时刻牢记自身使命,不断接续奋斗,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第二篇:践行“半条被子”精神心得体会

践行“半条被子”精神心得 体会 9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调研,重温“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仅要继续传承“半条被子”的精神,还要以“愿意分被”的初心、“为国为民”的担当、“廉洁自律”的作风去服务群众。

践行“半条被子”精神,培育党员干部“愿意分被”的初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条被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一条完整的被子能给三名女红军带来温暖,但是他们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在恶劣的环境中剪下“半条被子”给群众,这体现了共产党人就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情怀。当前,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因此,党员干部要在“半条被子”的精神中汲取力量、接受教育,坚持不懈地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将“愿意分被”的为民情怀继续传承下去,用恒心践诺初心,用行动诠释

心动,少些闭门造车,多些深入群众;少些弄虚作假,多些求真务实;少些“推脱绕”,多些“马上办”。

践行“半条被子”精神,提升党员干部“为国为民”的担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半条被子”的背后是三名女红军对群众冷暖的牵挂,映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红色故事和先辈英烈,共产党人在群众中心才会牢牢扎根,在一次次困境中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践行“半条被子”的精神。站稳人民立场,坚决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自己的奋斗方向和目标。要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聚民智,“甩开膀子”干一番,将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用实际行动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

践行“半条被子”精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作风。“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作风问题事关党的存亡,在“半条被子”故事中,三名女红军面临着艰难的战争环境,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作风,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如果三名女红军为了敷衍群众,不是真正地想剪下“半条被子”,可能就会失去民心,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中国崛起的命运就会被改写。党员干部必须对照要

求、对照目标,认真全面查找自己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强化自我修炼、谨言慎行、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半条被子”精神温暖着人民群众的心,充分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党员干部们要有“愿意分被”的初心、“为国为民”的担当,保持廉洁自律的作风,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第三篇:践行“半条被子”精神心得体会

【篇一】

“半条被子”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时期,3名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的时候,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的故事。看完《习近平讲故事》的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感触颇深。新时代,物质生活逐渐富足的我们,早已不缺这“半条被子”,但是这“半条被子”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所一直需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来给老百姓的人。”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语,却形象地阐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要在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事的时候真正地做到做得快、做得到、做得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快,不搞拖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为群众办事不上心不主动就会导致为群众做事效率不高,拖拉现象严重。传承“半条被子”的好党员精神,就是要加强我们党员的群众观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与群众有感情,要去关心群众的疾苦,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有了这样的意识和精神,才能为群众办事快。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到,不打“空炮”。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党员干部言行不一的现象,当着群众的面答应为群众办事、可是事后却束之高阁,抛之脑后,伤了群众的心。这就是做不到,打“空炮”的表现。这样的“空炮”打得多了,就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从而导致工作不好开展。传承“半条被子”的好党员精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自我修养,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真心实意地把答应群众的事情办到。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好,不敷衍了事。例如,“一汲清冷水,高风味有余”的党员干部黄大发同志,历时30余年,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6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王坝村长期缺水的问题。“绝壁”对于他来说就是困难,“生命渠”对于他来说就是给群众的一个承诺。面对这样的困难,他没有退缩,没有敷衍,他做的就只是以身试险,克服困难,实现承诺,为群众把事情办好。

【篇二】

众所周知,“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80多年前,发生在郴州汝城县。无论何时,这个故事都具有感动中国的力量。它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充分诠释了我们党同人民始终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革命信念。此番,省委书记杜家毫再次专题调研罗霄山片区脱贫攻坚,并且强调大力发扬“半条被子”精神,就是要求各级干部不忘初心,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感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特别是,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工作早已进入滚石爬坡的阶段。当前,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硬仗中的硬仗。我们既要确保贫困县、贫困户如期摘帽,又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保持扶贫政策和工作力量的稳定性、连续性,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这考验着各级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归根结底考验的是干部是否“心中有民”,服务人民的工作是否做到了实字打底。

“半条被子”为何感人至深?答案就在故事主线里: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后来,徐解秀老人说:“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深刻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在口头上,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

“半条被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服务人民,必须心贴心。干部干事必须把工作思维的根深深扎在群众的迫切诉求中。只有常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心贴心、谈诉求,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人民群众在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应该在哪方面下工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这些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前有规划,中有计划,时有策划,将问题不断列表销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群众吃水难,就排除万难带头挖井;

群众缺柴火,就专门取经办沼气……所以,群众把总书记放在了最贴心的位置。

服务人民,必须真用心,有暖度。政府资源是有限的,往何处用,怎么用,路径不同,效果就有云泥之别。揆诸现实,我们有些干部总说自己是干大事的。干大事固然重要。可什么才是大事?“半条被子”的故事昭示我们,群众的难事才是最大的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唯有把百姓忧乐放心头,才能最终干好为人民谋幸福的一件件大事。否则,就会和群众期待存在落差,就会得到差评。这就决定着,服务人民必须“官念”正。近些年来,在财政预算支出上,一些地方不顾实际,盲目求大。有的大手大脚,有的好大喜功,有的甚至举债修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一条路,修了坏,坏了修,每年都要动手术,成了财政支出的“无底洞”。有钱任性,没钱也任性。结果,路是年年翻新了,但群众的心却更“堵”了。这些干部之所以乐此不疲总想搞“大动作”,作“大文章”,无非是想吸引上级的注意力。结果导致,民生投入不足,形象工程是多了,但政府形象却受损了。毫不客气地讲,这就是“花百姓的钱,露当官的脸”。它反映的就是“官念”错位。相反,有些地方,把每一分钱都用到了给老百姓办实事上,群众有口皆碑,当地干一事成一事,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更上层楼。

历史,总是在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前进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根本问题。这既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故而,“半条被子”精神过去不能丢,现在不能丢,将来更不能丢,必须大力发扬,代代传承。实践也已经证明:政者,正也。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好出发点和落脚点,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那困难就没有办法多,就一定能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把湖湘大地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幸福!

【篇三】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中,3名女战士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

近日,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红军过境汝城时“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总书记再一次用行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感悟“半条被子”内涵,大力弘扬党群“一条心”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精神。

弘扬党群“一条心”精神,要擦亮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基因”。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中央红军经过汝城只有7天时间,但在这块土地上却演绎了“一块山楂片”“一只藤碗”“两个红薯”“一条裤子”等很多与“半条被子”一样感人至深的故事。人民军队为什么能够无往不胜?就是因为具有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基因”。在“党指挥枪”的光辉指引下,人民军队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欢迎,才有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广为传唱的民谣。人民军队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民拥军、军爱民,军民鱼水情深的光辉历史。

弘扬党群“一条心”精神,要用好党群血肉相连的“致胜法宝”。当年汝城全县12万多人中,为长征红军挑担、带路、做掩护等拥军的群众就有1.5万余人,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优良传统,党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离不开党。正是如此,我们党才逐步发展,日益壮大。井冈山精神、太行精神、南泥湾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数不尽的革命故事验证着一个真理,那就是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与人民永远心心相印。全体党员干部都应该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群众增添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弘扬党群“一条心”精神,要保持民族风雨同舟的“优良作风”。红军长征在汝城得到了各族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极大支持与帮助,特别是很多少数民族群众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半条被子”精神内涵之一就是民族团结包容和风雨同舟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党为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红色财富。回望近百年历史,我们党和各民族人民风雨同舟,携手前行,栉风沐雨,团结向前,国家日益富强,民族日益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历史伟业,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努力的成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牢坚守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让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携手奔向美好未来。

初心不改,虽远不怠。“半条被子”精神体现的是军民团结一家的鱼水之情,更揭示了党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深刻内涵。感悟历史,传承精神,全体党员干部要切实用“半条被子”的故事鞭策自己,用党和人民群众“一条心”的精神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取得更大胜利。

第四篇:践行半条被子精神心得体会

一枝一叶总关情,半条被子见初心。9 月 16 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共产党不愧是自家的党,是老百姓的党! 半条被子半辈子,是鱼水,是情深。

那是 1934 年 11 月初,一个北风夹着冷雨的夜晚,红军长征来到了汝城,3 名女红军借宿在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她家境贫寒,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就将身上唯一的一条行军被打开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坚决要将被子留给他们,可朴实的百姓怎么会接受呢?就这样你推我阻,谁也不肯要。最后,一个红军姑娘用剪刀把这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送给了他们,还说,“这半床棉被留给你,等革命成功后,我们再来看你们,到时候带一床很新很暖和的棉被给你们!”遗憾的是,英雄却无觅处,这三位不知姓名的红军姑娘或许在某次战斗中牺牲,或许成了草地雪山的英魂……1991 年腊月,等了大半辈子的徐解秀老人就这样带着遗憾去世了,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这三位女红军,并嘱咐子女:“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老人的话语,是老百姓理解人民军队的生动写照,更道明了共产党和老百姓就是这样共用一条被子的鱼水情深!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在那条严酷悲壮的革命征程上,一床被子弥足珍贵!可共产党人就是这样,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半辈子的守候,半条被子的温度,这种感情、这种信任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一声党员一生缘,是初心,是使命。

走进徐解秀的后人家中,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到,“共产党坚持为民本色,说到做到。”“我今天到这里来,也是受教育。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共产党的负责干部,本身也要不断受教育、不断受洗礼、不断受启示,履行好我的职责,同 14 亿中国人民在一起、同 9000多万党员在一起,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好,让我们的老百姓更加开心、更加幸福。”讲好红色故事、传好红色基因,其目的不仅在于要明白我们党“从哪来”“到哪去”,更在于明白“为谁来”“为谁去”!建党百年不忘初心,一路走来不负使命。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全国革命的“燎原之势”,从延安窑洞的兴国之光到缔造“中国梦”的新征程,我们党与这个泱泱大国的芸芸众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支撑着其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正是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和最初梦想。此生无悔“种花”家,大战大考炼真金,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火场上,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战场上,在历史出卷、人民阅卷的考场上,有一句话被重复了千万次,“我是党员,我先上!”党员,人民的守护神,事业的排头兵!一声党员,是一生金闪闪的荣誉!一声党员,是一生沉甸甸的责任!一声党员,提醒我们一生莫失初心!一声党员,告诫我们一生莫忘使命!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我们需要不断受教育,为了立身基础更扎实;我们需要不断受洗礼,为了奋斗目标更高尚;我们需要不断受启示,为了前进方向更明晰!从给半条被子到给幸福路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初心始终如一,这使命要从未改变! 这一生,只为这一声,党员!

践行半条被子精神心得体会

“半条被子”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时期,3 名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的时候,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的故事。看完《习近平讲故事》的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感触颇深。新时代,物质生活逐渐富足的我们,早已不缺这“半条被子”,但是这“半条被子”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所一直需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来给老百姓的人。”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语,却形象地阐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要在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事的时候真正地做到做得快、做得到、做得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快,不搞拖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为群众办事不上心不主动就会导致为群众做事效率不高,拖拉现象严重。传承“半条被子”的好党员精神,就是要加强我们党员的群众观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与群众有感情,要去关心群众的疾苦,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有了这样的意识和精神,才能为群众办事快。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到,不打“空炮”。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党员干部言行不一的现象,当着群众的面答应为群众办事、可是事后却束之高阁,抛之脑后,伤了群众的心。这就是做不到,打“空炮”的表现。这样的“空炮”打得多了,就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从而导致工作不好开展。传承“半条被子”的好党员精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自我修养,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真心实意地把答应群众的事情办到。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好,不敷衍了事。例如,“一汲清冷水,高风味有余”的党员干部黄大发同志,历时 30 余年,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 9600 米的“生命渠”,结束了王坝村长期缺水的问题。“绝壁”对于他来说就是困难,“生命渠”对于他来说就是给群众的一个承诺。面对这样的困难,他没有退缩,没有敷衍,他做的就只是以身试险,克服困难,实现承诺,为群众把事情办好。

第五篇:践行“半条被子”精神心得感悟三篇

【篇一】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调研,参观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带我们重新回味了“半条被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就算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政治本色。前进路上,我们始终牢记“半条被子”精神,用心、用爱、用行动温暖民心。

用心护群众生命健康。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与病毒赛跑,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尽全力救治每一名患者,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人的“半条被子”。他们奋不顾身,第一时间冲向抗疫一线;他们不辞辛苦,夜以继日搭建抗疫阵地;他们毫无怨言,舍家弃子守在防疫关卡……他们亦是血肉之躯,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他们选择在人民有危险的时候为人民撑起保护伞。

用爱保群众人财安全。今夏,洪水给了神州大地一记重创。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多地告急,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这一刻,中国共产党人“半条被子”精神再次展现出来。他们逆水而行,用身躯筑起一道防洪堤坝;他们闻讯而动,夜以继日帮助群众转移物资;他们以身作则,以双手为群众清理障碍……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是第一位,哪怕自己流血、流汗、流泪。

用行动助群众脱贫摆困。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党和政府给人民的庄严承诺。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际,各级党委政府安排专人下沉到村、社区,深入了解贫困户还存在的难点,用行动积极为贫困户解困,让全面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落下,这是脱贫攻坚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半条被子”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半条被子”精神故事说不完、道不尽,但其中蕴含的为民精神始终如一。带着这种精神,我们继续前进,奋力抒写新的篇章。

【篇二】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瞬之间已是80余年。但“半条被子”的故事却一直口口相传。

“半条被子的温暖”,时刻提醒我们党不能忘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的鲜明写照。“半条被子”走过80余载依然历久弥新,我们要深深懂得它的价值内涵。

其一,“半条被子”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服务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儿使,与群众融为一体,同甘共苦,守土有责,造福一方;其二,“半条被子”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工作观和价值观,“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百姓有需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其三,“半条被子”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其四,“半条被子”体现了共产党人无我的精神境界,宁可自己没有,也要兼顾好他人。

“半条被子”的背后,是红军战士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大无畏精神。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共产党人唯有涵养为民服务的情怀,才能彰显和传承好“半条被子”精神价值。

其一,要涵养“为民情怀”,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观点。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人民第一、人民至上。民心向背是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正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才能随时愿意为党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半条被子”。其二,要涵养“为民情怀”,要坚持依靠人民的核心理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唯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凝聚磅礴力量,才能在新时代一往无前、攻坚克难,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其三,涵养“为民情怀”,要坚持为民服务的一贯宗旨。我们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法宝,就是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时刻保持为民初心,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一以贯之将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拥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不竭动力,解决好群众的所需所盼。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广大党员干部唯有弘扬好“半条被子”精神,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才能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时刻做到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篇三】

汝城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罗霄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主战场。到汝城县纪委工作以来,我常以“半条被子”精神检视自己,扪心自问,自己能给老百姓留什么、做什么?

在一次次下乡走访、一次次查处问题后,我愈发明白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持之以恒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对每个问题都认真对待、每件线索都严肃核查、每分违纪资金都及时追缴,坚决捍卫群众权益、维护群众利益。

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易发多发,点多面广。如果搞“大水漫灌”式的监督执纪,就会力量分散、事倍功半,甚至会增加基层负担,带来负面效果。在深入研判分析**举报、执纪审查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全力推动实施扶贫领域“精准监督”,集中县乡纪委、派驻机构的人员力量,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领域、村居开展监督检查,精准有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年以来,我们县共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300余件。

维护群众利益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痛点作为工作焦点,把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党员干部就是亲人。

**年12月,李大爷到县纪委举报村干部骗取救灾资金问题,因未能尽快见到结果,便向上级纪委反映。为消除误解,我多次和调查组人员一道,上门与李大爷进行面对面沟通,详细说明调查进展、人员处理、资金追缴等方面情况。最终,李大爷在我们回访时表示非常满意,自愿息访。

从那之后,我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和同事的主观能动性,把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深深扎在群众当中。为架通与群众的“连心桥”,近距离倾听群众的诉求呼声,我们认真执行纪委书记接访、干部上门走访、领导干部包案等制度,让群众求助有门路、诉求有回应。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上。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要传承好“半条被子”精神这笔宝贵财富,永远守住初心,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履职尽责。

上一篇:保定市卫生局局长下一篇:爸爸去哪儿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