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棉被观后感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半条棉被观后感范文

《半条棉被》观后感

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棉被”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潇湘电影集团继2017年《十八洞村》,再次把握社会脉搏、呼应时代召唤,创作出品主旋律精品电影《半条棉被》,讲述红军长征艰难险阻中,与人民群众互相扶持的温情故事,展现出红军战士超越常人的神性德行,以及真实历史中,中华民族军民一心,赤诚性灵在俯仰天地之间的顽强生长。

一 地母人物:红军战士的人性与神性

《半条棉被》的故事源自历史真实事件,影片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别具匠心地对叙事构成进行戏剧性编排,将影像重点聚焦于红军董秀云的艰难经历,讲述了客观时间下董秀云和红军战士韩玉山的结合——寻夫不遇——留下棉被——英勇牺牲的创伤历史个人经验。在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董秀云无不体现出“地母”意象的神性光辉,“地母”意即“大地母神”,像土地一样卑贱低微、饱经创伤,却始终包容承受、坚韧慈悲的女性,她不是生来就寡淡情欲的无上神祉,而是生长于泥泞大地,具有真实炽热的情绪欲望,把个人情感寄托于国族大义上,承受着时代、战乱、历史、革命的苦痛,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饱含赤诚初心,一心牵挂着家、党和民族安危。

红军战士和共产党人为什么总是和人民群众鱼水交融?原因再简单不过:他们本来就从群众中来、一心到群众中去。《半条棉被》中的红军战士,首先演绎的是真实、细腻、有温度、有无伤大雅的缺点的普通人,有的受伤昏迷还要把钱死死揣在兜里,有的眼睛瞎了还要对反动派拳打脚踢,有的心心念念娶老婆……主人公董秀云最初加入红军革命队伍,也不是一心为民,而是为了追随丈夫的脚步、不愿意与他离婚。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乡土百姓,从来没有什么高大伟岸的理想抱负,仅仅企求过上平稳安宁的生活,所以他们加入革命队伍后的视死如归、舍己为民,都是从内心底生发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这种纯粹愿望的守护。

而当普通人主动承担革命的重任,作为红军战士的他们,从精神到灵魂都生长着一股超脱世俗的理想神性追求。影片从一开始就用各种细节片段描写红军战士的“纪律”精神,不拿不取人民一分一毫,所有红军战士和共产党人无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奉献,这种坚决有力的无私大爱,最集中体现在先锋模范董秀云身上。她在革命队伍中的本职工作是护理卫生员,在战壕沙场中救死扶伤,寄宿徐解秀家期间,救治徐解秀幼子、还帮他们修补漏屋,并且开化徐解秀放开裹足、穿大鞋,从精神上解放仍处于客观落后状态的贫民,赴战场前留下自己结婚时的半条喜被,留下“半条棉被”的美誉佳话。最后怀胎三月的董秀云壮烈牺牲,尽管她的孩子没有机会降临人世,但董秀云磅礴而细腻、坚韧而温柔、大地母神般的母爱,如同一针一线添棉加线的棉被一般,包裹着、保护着、温暖着徐解秀一家和其他人民。

同时影片巧妙地避免了传统党政宣教片对于人物塑造的高大全片面弊病,在对红军群像的正面描写之余,细腻侧写了小脚村妇徐解秀视角下“半条棉被”事件发生过程,在董秀云和徐解秀两位女性人物的镜像互见中,形构出军与民、党与民、民与民的脉脉关怀与温情母性。

二 俯仰景观:天地之间的军民同心

《半条棉被》在影像语言的构建与阐释方面,同样是在力求真实的基础上,着重表现具有灵韵的隐喻符号,构建出一套专属《半条棉被》历史语境的隐喻系统,宏观角度来说,意即1934年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启艰难跋涉的长征之旅,具体到真实事件,则是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农耕民俗、山地风貌、雨水气候。千难万险的长征行践和筚路蓝缕的革命事业,在原生态、富于泥土气息的自然景观呈现中,融入叙事内容、主题旨归和与“地母”人物,达成了形神相契的艺术效果。

最引人注目的影像符号当属缠绵不绝的雨水,雨水从天而降、泽被大地,在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历史中,是丰收生养的祥瑞征兆,特别是对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鱼米之乡”“水乡泽国”之称的湖南来说,雨水更承载着农民对天地的敬重和景仰。《半条棉被》用一定篇幅表现雨水气候中的红军长征,首先表现出自然环境的阴郁和粗粝,更独具匠心的是,影片对雨水的呈现视角并不只是仰视镜头的人在雨中,还有俯视镜头的雨降大地,传达了底层人民在泥泞困境中的艰难生存,以及红军战士和共产党人在民族存亡之际,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的悲壮情怀。

从雨水承天接地的视线继续延伸,《半条棉被》悉心书写了广大农民最亲近的生存空间——大地。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至纯精髓,敬天、惜地、爱农、感恩,时至今日也是党领导下全社会推崇的主流价值。影片秉持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先烈的敬仰,从始至终不断表现真实山地、河流、农田中的贫苦人民和英勇红军,长征过程中没有任何食物,红军只能啃野草吃树叶,他们还发挥了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说“马吃的肯定没有毒,就吃马吃的草”,改善后的食物是红薯,红薯又叫“地瓜”,完全是生长在大地泥土中的精华果实……种种细节,无不托举出中国近代史历程中,党和人民胼手胝足、一步一个脚印,在大地上摸爬滚打、匍匐前进,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最终取得了奇迹般的长征成功和革命胜利,这一切都是在大地上生存千年所传承相接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崇高精神。

最后是作为题名的棉被——半条棉被,这条棉被本来是一床喜被,小农家庭重视手工制作,结婚成家都是亲手织布、采棉、缝制红色棉被,“一被子就是一辈子”,这床喜被是董秀云和韩玉山爱情和革命情谊的深沉见证,也是他们对革命胜利和美好生活的坚定向往;而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危亡面前,董秀云不吝惜自己视为性命的喜被,一次又一次裹在战友们身上;最后她毅然决然将被子一分为二,一半留给徐解秀、一半继续带在身边,象征着红军战士和广大人民同心同德、互为庇佑。

第二篇:《半条棉被》观后感例文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半条棉被》观后感范文

2016 年 10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述了“半条棉被”的故事,让我们年轻党员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1934 年 11 月初,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连御寒的被子都没有,就将身上唯一的一条行军被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之际,女红军坚决要把被子留给徐家母子,可朴实的老百姓哪里会接受就这样你推我阻,女红军最后只能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还说“这半条棉被留给你,等革命成功后,我们再来看你们,到时候带一床很新很温暖的棉被给你们。”

红军走了,徐解秀惦念了五十多年,也将这个感人的故事在心头珍藏了五十多年。等了大半个世纪的徐解秀老人还是没能等到那三名女红军的到来,这三位不知名姓的女红军或许是在某次战争中光荣了,也或许成为了草地雪山的英魂……

电影《半条棉被》将这个感人的故事搬上了大荧幕,生动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段军民鱼水深情的历史,深刻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军队与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生死与同的革命情怀。

看完《半条棉被》,我感触颇深。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今天,我们早已不缺“半条棉被”,但是“半条棉被”的精神却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人所要深深铭记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来给老百姓的人。”一句十分朴素的话,却生动形象的阐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0 年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可是在危难面前,总有那么一群人,挺立在防疫抗疫的第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随时听从命令,绝不退缩”……

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话语,我都久久不能平静。共产党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着他们的职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初心始终如一,这使命从未改变!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第三篇:《半条棉被》观后感(1)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20年9月18日下午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革命历史教育题材电影《半条棉被》。

《半条棉被》这部电影,“聚焦平凡一幕,实为不凡之人”,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正是点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儿女。

一枚普通铜板,承载着党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自律。

“路上挖到一颗红薯,红军也要在地上放上几枚硬币”,食虽无主,纪律却常在心中,党员干部应时刻做到自廉。常持自警之心,卑以自牧。

一双自由脚,承载着党员破旧革新的勇气。电影中,徐解秀老人在三位女红军影响下,脱下了裹脚鞋,重拾了自由脚;党在长征过程中也蹚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床平凡被子,承载着风雨同舟的军民鱼水情。一床被子,一分为二,是共产党人与群众共冷暖的初心;房屋被烧,集资修建,是共产党人为群众解忧愁的决心;“半条棉被”暖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心。

通过观看《半条棉被》这部电影,意识到:1、提升干事本领,做有“才”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始终葆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与紧迫感,把学习作为增强干事本领的重要手段。注意学习方式。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注重学习内容。学习政治理论,讲好业务本领,做好群众办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2、坚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半条棉被》观后感(2)

《半条棉被》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电影,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家中,临别时,见徐家家境贫寒,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久病新愈的小孩在寒风中冻得蜷缩一团,瑟瑟发抖。女战士们不顾徐解秀的劝阻,将她们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下一半留给了徐解秀。

半条棉被的故事,刻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与人民生死与共、风雨同舟的唇齿相依之情,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对人民军队深深的信任和眷恋。故事很小,却彰显出共产党人的大爱情怀,在岁月的洗礼中历久弥新,绽放光彩。

“半条棉被”的动人故事,在全校党员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认为,“半条棉被”诠释的就是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就是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征程中,时刻提醒着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更好地传承长征精神,就要深入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牢固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理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出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半条棉被》观后感(3)

电影《半条棉被》讲述的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中经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3名女红军战士借宿在徐解秀家中,当晚她们四人一块睡在厢房里,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红军的被子。第二天临走时,女红军为了感谢徐解秀,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她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述了这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子”的故事经过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温暖了全中国,让人们又一次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也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

《半条棉被》观后感(4)

电影《半条棉被》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时期,三个女红军投宿于湖南郴州汝城县沙洲瑶族村老乡徐解秀家,见徐解秀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别前,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并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什么是共产党?”党委副书记陈康在观影结束后向大家提问,随后又从“半条被子”中给大家找到了答案:“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半条被子给老百姓”的人,他们是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的人,所以老百姓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家的党、是老百姓的党,信共产党、拥戴共产党,我们观看的《半条棉被》,不仅是有形的实物,更是无形的精神,这个故事象征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各项事业才能乘风领航、行稳致远。

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共产党的干部,要时刻铭记并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视察湖南的重要指示,自觉从“半条被子”的故事中重温初心、感悟初心,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切实履行好职责,传承“半条棉被”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务实担当,矢志为人民服务,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热血和青春。

第四篇:《半条棉被》观后感[范文模版]

《半条棉被》观后感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近日,在衡阳市非工党委,衡阳市创业就业促进会兰美林书记及党委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半条棉被》这部电影,下面摘录了部分党员的观后感——

创促会理事、党员李勇观后感:

片中令我最为震撼的一个情节,是女战士廖小湘修好了从战场上捡回的电报机,收到的却是总部要求33师掩护主力部队挑夫队过沙洲村大山的命令,而此时的33师经过与敌人的浴血奋战只剩下几名伤员,其余小分队成员也基本上都是有伤病在身,收容队特派员建议发报给总部说明实际情况,33师已无战斗力掩护挑夫队。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女战士董秀云主动请缨,她说:“我们虽然不是正规编制部队,可是我们手中有枪,相对于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我们都是红军战士!”随后,身负重伤的机枪排排长张冬生、双眼失明的罗连长、受伤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坚定地说:“坚决执行命令”!此时的他们,明知上战场意味着牺牲,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毅然选择英勇赴义。正是因为他们为坚守初心、担当使命,舍生忘死、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日非公党委组织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让红军的精神代代相传!!!

党支部宣传委员谭远俊观影感:

“半床棉被”故事讲的是长征时期,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下的故事。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连。2020年10月29日晚上7点在衡阳市非工党委,创促会兰美林书记及党委的组织下,全体党员共同观影《半条棉被》这部电影,深受感动,“聚焦平凡一幕,实为不凡之人”,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正是点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儿女。

一枚普通铜板,承载着党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自律。

“路上挖到一颗红薯,红军也要在地上放上几枚硬币”,食虽无主,纪律却常在心中,党员干部应时刻做到自廉。常持自警之心,卑以自牧。

一双自由脚,承载着党员破旧革新的勇气。电影中,徐解秀老人在三位女红军影响下,脱下了裹脚鞋,重拾了自由脚;党在长征过程中也蹚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床平凡被子,承载着风雨同舟的军民鱼水情。一床被子,一分为二,是共产党人与群众共冷暖的初心;房屋被烧,集资修建,是共产党人为群众解忧愁的决心;“半条棉被”暖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心。

作为共产党员,要时刻铭记并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视察湖南的重要指示,自觉从“半条被子”的故事中重温初心、感悟初心,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切实履行好职责,传承“半条棉被”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务实担当,矢志为人民服务,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热血和青春。

第五篇:半条棉被观后感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半条棉被观后感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半条棉被观后感心得体会我们为何而战,重新回到那片战场,鲜血染红了河流,尸体铺满了山丘,红军战士们在长征的路上缺衣少粮没有药品,敌人疯狂地围追堵截,反动力量挨家挨户搜捕,还要与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我们的战士为什么没有丝毫地动摇,英勇无畏地向前进,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创造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奇迹,是信仰,是共产主义的信仰,是解放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坚定信念!我们的红军战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与过往千年的“兵“不一样,即便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即便是急需要帮助的伤病号队伍,我们也不进屋,不要粮,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红军战士的队伍来自于劳苦大众,也服务于劳苦大众,也为解放劳苦大众而战!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我们为何而战,始终是为了人民,但这永远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七十年前我们是为了中国人民可以“站起来“,无数的英雄先烈为了这一目标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五十

年前我们是为了中国人民可以”富起来“,扭转近代史百年贫穷和落后的局面,在建设祖国的历史篇章中又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今我们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我们就不要战斗了吗,我们就可以坐享其成了吗,还有多少民众因为地域、交通等因素,经济收入水准达不到国民平均收入水平,依旧没有摘掉贫困的帽子?还记得在电影中的那个年代,三位女红军战士入住汝城县的那户人家过的日子有多么苦吗,家徒四壁,门破屋漏,女红军战士留下的半床棉被,其实也寄托了她”等我们胜利了,一定要将这里建设起来,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殷切希望,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这也不是某一小群人的战斗,这是我们每一个当代共产党人都应当为之拼搏和努力的战斗!

为人民而战,为祖国而战,作为一名党员,在国家建设的事业道路上奉献力量,这是我应该做的,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我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切身地领悟这个时代人民群众真正要的是什么。作为一名广电人,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扶贫助农项目代表的深刻意义,今年 6 月 30 号我有机会加入到扶贫助农项目的直播环节中,当时我负责的是张家界场馆的直播运营和助播工作,张家界妇联主席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她说:“金彪,你不知道,有多少农户丰收了之后,因为产品运不出大山,找不到销路而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烂在地里。”那天我在主播台上的 14 个小时,是身为

党员的我从业十年来最有意义的一场直播销售。我们做扶贫助农这件事就是为了用我们媒体的力量,帮助需要我们的乡民打开销路,吃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吃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运用我们最擅长的媒体的宣传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力量汇聚过来!

我们为人民而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这一次的观影活动让我加坚定了日后的努力方向,作为党员,我将会继续跟着党组织披荆斩棘,从我自己做起,从每一件为人民利益的实事做起,为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半条棉被观后感心得体会“半条被子”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时期,3 名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的时候,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的故事。看完《____讲故事》的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感触颇深。新时代,物质生活逐渐富足的我们,早已不缺这“半条被子”,但是这“半条被子”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所一直需要的。

____总书记曾说:“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来给老百姓的人。”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语,却形象地阐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要在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事的时候真正地做到做得快、做得到、做得好,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快,不搞拖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为群众办事不上心不主动就会导致为群众做事效率不高,拖拉现象严重。传承“半条被子”的好党员精神,就是要加强我们党员的群众观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与群众有感情,要去关心群众的疾苦,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有了这样的意识和精神,才能为群众办事快。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到,不打“空炮”。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党员干部言行不一的现象,当着群众的面答应为群众办事、可是事后却束之高阁,抛之脑后,伤了群众的心。这就是做不到,打“空炮”的表现。这样的“空炮”打得多了,就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从而导致工作不好开展。传承“半条被子”的好党员精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自我修养,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真心实意地把答应群众的事情办到。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好,不敷衍了事。例如,“一汲清冷水,高风味有余”的党员干部黄大发同志,历时 30 余年,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 9600 米的“生命渠”,结束了王坝村长期缺水的问题。“绝壁”对于他来说就是困难,“生命渠”对于他来说就是给群众的一个承诺。面对这样的困难,他没有退缩,没有敷衍,他做的就只是以身试险,克服困难,实现承诺,为群众把事情办好。

半条棉被观后感心得体会“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用“半条被子”的故事传说刻画了共产党人时刻心系群众的形象。近日,位于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入选第三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90 多载风雨同舟 血脉相通 生死与共,诸如“半条被子”的温暖这样的为民爱民之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胜枚举,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 永不过时。

寻初心之根,涵养家国情怀。在汝城县沙洲村民俗广场,“半条被子”大型雕像矗立中央,鲜红的“半条被子”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1934 年 11 月,红军长征途中,3 名女红军借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了下来。这种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心上的初心本色,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代代相传,正如“时代楷模”张富清一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一辈子坚守初心 不改本色的崇高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我们更须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掸去思想上的灰尘 淬炼政治上的坚定,在坚守初心中筑牢信仰之基 补足精神之钙 把稳思想之舵。

问使命之本,勇挑责任重担。“半条被子”的温暖背后,

是红军战士将寒冷甚至牺牲留给自己的担当和奉献。当年,红军正是靠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大无畏精神,战胜了沿途的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新的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温暖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 勇于奉献,才能跨越新的“雪山”“草地”,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为了任务敢拼命 为了战友不惜命,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充分彰显了当代军人的非凡担当。真正的共产党员,面对艰难困苦,就要以“偏向虎山行”的胆识 “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敢于迎难而上 砥砺前行,自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扬时代之帆,致力伟大实践。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赢得民心 赢得时代 赢得未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守初心 担使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具体体现在干事创业上。当前改革攻坚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 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应在感悟“半条被子”的温暖中强化事业心 责任感,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突击队员。始终保持“朝受命 夕饮冰,昼无为 夜难寐”的紧迫感,保持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的韧劲,鼓劲扬帆再出发,真正把使命刻在心上 扛在肩上,不让职责挂空挡,不让承诺放空炮,以“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努力推动事业不断向

前发展。

上一篇:安全事故的反思范文下一篇:熬夜的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