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工程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校本研修工程范文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学习总结

>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个人研修计划 推荐度: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心得体会 推荐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习计划 推荐度: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个人研修总结 推荐度: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第二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方案(赵场初中)

翠屏区赵场初级中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为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国培计划(2014)”—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及远程培训项目工作的通知》(师函„2014‟12号)以及翠屏区教育局关于开展《2014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校本培训的培训》通知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其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切实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领导小组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组 长:唐先林

第 1 页 共 3 页 副组长:张富林

组 员:王静 徐玖琴 陈骊 周昌彬 张童

三、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

第一期:由教育局划分的10个名额中,筛选优先参培的教师,教师名单: 张富林、徐玖琴、王静、陈骊、李华昕、刘正友、宋明辉、高雨涵、苏醒 第二期:市、区、校级骨干、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 第三期:其余所有教师

四、培训内容

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提供丰富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起点的教师自主选学需要。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环境下常用设备与资源的使用;利用教师工作坊和网络研修社区开展协同备课、专题研讨;校本和区域研修的方法等,帮助教师掌握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促进专业发展。

五、培训方式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推进混合式培训。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结合,专家讲座与互动研讨结合,现场观摩与操作体验结合,案例剖析与经验分享结合;组织开展网络和校本研修,建立教师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为参训教师训后研修和返岗实践提供支持。

六、培训时间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自2014年11月25日开始,2014年11月中结束,远程选学60学时,线下集中研讨2次。

第 2 页 共 3 页

七、培训原则

层层落实,严格管理,注重成效。

八、培训考核

根据培训机构对培训学习情况的考核测评,将参培教师培训测评成绩作为学校考核的参考。线上课程学习结束后,每位参培教师须在省级培训管理系统中完成对培训机构的评价。返岗应用评价分值100分。学校根据培训机构对教师的返岗应用评价,对教师完成校本研修及实践应用的情况进行评分。培训测评分值100分,其中网络研修70%,线下实践应用占30%,总分在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优秀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参培教师总数的15%。返岗应用评价中对近三年在省、市、县信息技术应用活动者实行加分政策。获省级

一、

二、三等奖分别加4分、3分、2分;市级

一、

二、三等奖分别加2分、1.5分、1分;县级

一、

二、三等奖分别加1.5分、1分、0.5分;同一项目以获得的最高奖项加分,不得重复计算;加分最多不超过10分。

九、培训成果

在培训工程中,教师所完成的优秀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和研修成果。

翠屏区赵场初级中学校

第 3 页 共 3 页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校本研修计划

新课程改革需要培养高素质、强潜能、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新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校本研修计划。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我街道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及《奉化市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萧王庙中心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研修计划。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李方伟

副组长:侯军波 夏波

成员:王优娜 孙科峰 竺叶儿 汪杰

2、研修管理辅导小组

组长:侯军波

①语文学科辅导员:竺叶儿

②数学学科辅导员:汪杰

③其他学科辅导员:孙科峰 方争

3、考核小组

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及辅导教师组成。

4、辅导员职责

在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指导下实施研修工作。校长室负责:师德与教师职业;教导处、教科室负责: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信息技术组负责: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各负责部门或个人要承担起辅导员职责,组织对各位教师的理论辅导和实践指导。制订辅导计划、备课、上好辅导课。批改作业,记好成绩,做好质量分析。

二、研修与考核对象

1、研修对象:全体在职教师。

2、考核对象:全体在职教师(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理论考试实行开卷考,其余为闭卷)。

三、研修内容、方法

(一)主要学习方法为“四个结合”。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部门提供统一的学习资料,现在每人手上有四本学习用书,通过教师集中培训、自学理论,再通过上机操作、教研活动、撰写案例、撰写学习心得等,达到与实践相结合;

2、进修学校、教研室与教师主体相结合;进修学校、教研室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加强集中培训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对各校骨干教师的培训,然后依靠广大教师的个体努力即自我研修,如理论学习材料的自学、笔记、心得、案例等,把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从而真正达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工作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校本研修计划》。 自我研修是集中培训的前提、校本研修的及时补充,由每位教师个体完成。每个教师每周都要安排2-4课时的自学时间,要订出自学计划。

3、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每门培训课程的集中培训一般只有几次,大量的还需要由各教研组、各完小为单位进行培训。如《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安排8次校本培训,观看大量的光盘资料,还有网络课程资源,不可能全部安排全街道的集中培训,只能各校分散培训;《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教师必须大量的上机实践操作,不太可能都集中到中心进行上机操作等。

4、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我校选派了汪杰、江盈娜、竺叶儿3位教师参加宁波市骨干的培训,推荐王优娜、徐治英、董雪容、卓昂杰、杨武波参加奉化市级骨干培训,这些骨干教师要在各自学科的校本研修中发挥引领作用。

希望通过上述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方法,达到促进全街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二)、研修内容

(1)《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学习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的内涵、外延、特征及基本要求,掌握教师职业生成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专业化、教师地位权利和义务等,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即使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显著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共计48学分(以1天6学分统计)。

①集中培训2个半天(3月下旬,由异地培训辅导员来校培训,尚田镇校应建叶、西坞中心邬敏敏)。

②校本培训8次(第3周开始以各办公室、完小为单位进行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做好出勤点名记录;根据学习进度完成人手一册作业本中相关作业。按优、合格、不合格三等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10%。

③一本学习摘记(包括听课笔记),要求不少于3000字;一份教师职业道德案例设计,一式2份,不少于2000字,在街道评选的基础上,选送优秀案例设计参加市级评选。所有布置的作业要求在5月1日前完成。

④培训时间:2006年2月——4月;考试时间:5月20日。由孙科峰老师具体负责提供复习资料、光盘资料、考试样卷、综合考评等。

(2)《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48学分,其中集中培训12学时,校本培训24学时,分学科培训12学时(此项内容将贯穿整个学科培训)。··

①讲师团异地培训2次(4月、5月各一天),

②完成听课记录及自学笔记(3000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不少于2000字)、上机实践操作;所有布置的作业要求在7月1日前完成。

③校本集中培训一次(06年7月暑期3天的集中培训);各校为单位的校本研修(主要为上机运用网络技术搜寻相关资料并进行整合)

④培训时间:2006年4月-9月;

考试时间:9月底。考试范围:以〈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合科)、《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培训学习指南》(分科)和自学教辅材料为为主要依据。主要测试教师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等情况。

校本培训教师:由孙科峰、方争负责上机操作的辅导。教导处负责进行过程考核。

(3)《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54学时,其中集中培训20学时,校本培训34学时,部分内容与《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各学科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相结合进行;须完成听课记录、撰写心得体会、教学案例;培训时间:2006年2月----2007年2月,考试时间:2007年4月底。

(4)《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35学时,其中集中培训15学时,校本培训20学时。部分内容与各学科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相结合进行;须完成听课记录、撰写心得体会、完成评价方案;培训时间:2006年2月----2007年2月,考试时间:2007年9月底。

以上学习方式为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个人研修相结合;为保证培训质量,各种学习方式的学时必须达到规定要求。

四、考评机制。

1、考评包括:书面考试、过程考核、学分登记、总结评价。其中书面考试全省统一命题,进修学校组织考试(闭卷)、批卷,考核成绩全市排队,考试不合格的教师允许有补考的机会,但考前必须重修;过程考核须有完整的培训个人档案,包括考勤、学习笔记、各阶段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教学评价论文等资料。过程考核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训。培训考核的成绩将作为教师评优、职评的标准之一。考评分过程考核40%、理论考核60%,强调:过程考核包括

下一页

第四篇:善乡中心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方案

根据《关于做好2016年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闽教办人[2016]5号)和《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培训与测评工作的通知》(莆教人[2016]31号)精神,进一步落实《荔城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荔教[2016]63号)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提升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含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教师总结凝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优秀案例和创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三、培训对象

全中心片(含6所基层校)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上培训的教师。

四、活动实施

以校为单位(一个学校为一培训单位),在本校学科教研组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校本研修计划的基础上,每位参训学员需参与完成以下三项校本实践研修活动:

活动一:完成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促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训练与达成。

实施方法:

1.每位学员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考模板》(附件1),自主完成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2.学科教研组组织学员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重点关注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变革、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学生小组学习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等环节。

3.学员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互动与点评,进一步修改完善设计方案,为参加活动二做好准备。

活动二:参与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实施方法:

1.以校为单位,由本校学科教研组结合上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活动一)推荐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推荐语文组吴素霞、英语组戴淑娇进行线下课堂教学展示。

2.由本校学科教研组组织相关学科参训学员进行观摩活动与评议,并提交一份评议材料。

3.学校各教研组完成一份研修活动记录表,并上交学校存档。 活动三:完成一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交流或成果展示”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主动应用和拓展。

实施方法:

1.每位学员结合自己的参训过程、校本实践等环节,撰写1篇不少于1000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反思或感悟,以文本或数字故事形式呈现。

2.活动完成后,承担展示的教师需提交1份课后反思材料。

五、总结阶段

1、完成参训教师学校考核和评价。

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

3、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区教师进修学校。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黄 山(校长) 副组长:连梅峰(副校长)

成 员:张文凯 林珍松 吴建锋 黎 钦 汤丽华 夏 琴 陈丽珊 杨梅杰

2016年9月

第五篇:一、校本研修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

一、校本研修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有哪些区别和联系?(15分)

答:“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既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校本研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实施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基本形态和着力点。在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实践中,缺少了任何一个要素的校本研修,都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校本研修。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中小学校本研修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各自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这种研修实效,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点、一步步、看得到、摸得到的发展。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所谓校本培训就是指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在校本培训中,校长应当是整个培训的谋划者、组织者,培训的对象应当是本校的全体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满足学校和每一个教师的发展需求。

二、有人说: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好书,还参加什么校本研修?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15分)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参与校本研修,可以促进个人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在业务上要严谨治学。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有两个内容:一是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所以说教师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加强师德修养,严谨治学,也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形成自己的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才能传好道,授好业,做一名为学生所爱,博学多才的好教师。

三、偶能听到“语文越教越不会教,越教越难教”的感叹,如何通过校本研修的实施使得语文教学“越教越有意思”呢?请阐述你的观点与做法。(20分)

答:通过校本研修可以使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使语文教学变得有意思。从导入课文入手,激情引趣课文的导入是一种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种是激趣法,老师可以以一个小故事、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或一段言简意骇的开篇辞,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使还沉浸在课间活动激情中的学生迅速回到课堂中来。第二种是创设情景法,教师以作品的背景、影像资料、课文的内容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并巧妙地将学生引入自己精心设置的情景中去。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带领学生驶向素质教育的一叶扁舟,那么,设计妥帖而完美的教学导入就是这叶小舟上的彩帆。

四、成立 3 — 5 人的研学小组,组内成员根据课例研究需要进行任务分工,选择一个研究主题,采用课例研究的方式,具体研究教学内容,同课异构,深入分析,完成教学设计与评析,课后反思(要求提出可行的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和研究过程报告。(共50分:教学设计与评析20分,课后反思10分,研究过程报告20分)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研究过程报告:

1、教材分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课文通过对栽花赏花的描述,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这种人间美好的亲情,这种亲情虽然是真情,却也是人之常情;而通过写信教子反映的却是父对子的一种严爱,它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 的爱。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获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 课文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发到教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 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了,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的“拿”愉快的理解。

2、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德,感受双向的父子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创设爱的氛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高尔基父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吗?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找出体现儿子“爱”父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有关句子

2、看似简简单单的话,其实字里行间却蕴藏着无限的美好,仔细品一品,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爱,为什么? 把你的体悟融进你的朗读中。

3、高尔基的儿子回苏联后,天天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春天早日来临,多么希望爸爸能早点儿看到鲜花啊!因为他知道,爸爸看到鲜花,就会——

终于,春天来啦!谁来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好好欣赏那块美丽的芳草地。你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适时板书好词,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看,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 (1)美美地赏读

(2)赏析,这一段文字虽然短小,但从颜色、姿态、气味三个方面定屈了花儿的美,让我们一起再读。 (3)你欣赏了这些盛开的花儿,心情怎样?

出示填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______欣赏着______的花,感到_____国为_________ (4)岛的居民看到这些花心情又是怎样的?(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居民们看到鲜花的感受)

(5)在父亲眼里呢?从中你感到高尔基对儿子的情感了吗? (6)读出自己感受来(指名读第5自然段)

三、品德“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儿子思念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着儿子呢?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

2、指名读信的内容。(这些内容意思比较深,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想象弄懂它的办法。)

3、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认真读,仔细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4、小小组讨论

5、集体交流,看谁读懂的多

△高尔基是不是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别人种鲜花?

那你们认为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留给别人哪些美好的东西?(师叙述自己的经历)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小结: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 △ 出示两句话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读读这两句话,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给”就是指什么?(关心、帮助、真诚的奉献)

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更深。试背诵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段。

7、读了这封信,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妙词佳句勤积累(写下从课文或课外书中摘抄描写春天美好景象的词句)

自选题:(1)试着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信

(2)制作一张漂亮的书签,围绕“我奉献,我快乐”主题写上一句话。

教学片断及解读

师:儿子思念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着儿子呢?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请来读读信的内容。 生(读)

师:这些内容意思比较深,可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想想弄懂它的办法,好不好?

生1:读不懂,可以小组讨论。 生2:请教老师 生3:查阅资料

生4:多读几遍,一句句去思考、理解。 师:对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给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下面就先请大家独立思考,认真读,仔细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充分自由读,认真思考,仔细圈画)

师: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把你读明白的告诉同学,讨论讨论是不是这样。

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看谁读懂的多。

生:在这封信中我认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最重要,“给”就是为别人付出,“拿”就是向别人要,为别人付出是愉快的。

生:我补充,那就是幸福在于奉献,给别人美好的东西就会快乐。 师:那美好的东西指什么?在信中有两处提到“美好的东西“,你读懂了它的真正含义了吗? 生:第一处是指鲜花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从破折号中我读明白的

师:那高尔基是不是叫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给人们留下鲜花?

生:不是(笑)

师:那第二次“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生:(一时语塞) 师:老师倒有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一位同学病了,我特意去海门人民医院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复,不时,这位同学很感动。望着他感激的目光,我很高兴,因为我在他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他帮助与祝福。

生:(踊跃发言)

师: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因为,课文这么说——(让我们再读读

8、9小节) 师:出示两句话: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 生:我觉得第二句强调“给”。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给”后面停顿一下,更能强调“给”的重要,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齐读。 师:现在你能告诉大家,这里“给”就是给什么? 生:给人帮助、关心 生:就是真诚的奉献 生:……

师: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生:(读)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 生:(读)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更深。 生:(齐读

7、

8、9自然段)

3、教学反思:

理解体会高尔基的信,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然而,由于其中包含了一个非常深奥的哲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就成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难点,首先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尽量让学生自己弄懂,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真正体现课标精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当学生对“美好的东西”理解感到困难时,我能适时引导学生,先讲述自己的亲自体验,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身边熟悉的事情来理解“美好的东西”、“‘给’,永远比‘拿’愉快”等,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同时考虑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采用了读中感悟,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来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较好地落实《课标》所要求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教学建议。 通过课例研修研究,我们组的教师一致认为,现在阅读教学要把握住两大任务:一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懂别人写这篇文章时所用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二是要通过阅读教学,领悟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借鉴他人好的写作方法,试着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书面语表达的能力。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写作方法的关注,再靠单纯的习作指导去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读写结合”也是有效性阅读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们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些过程中培养能力。我们要允许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丰富大胆的想象,勇于开拓创新。

上一篇:校本实施方案范文下一篇:网站问责制度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