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工程

2024-04-29

校本研修工程(通用8篇)

篇1:校本研修工程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计划

为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领导小组

参加学习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学校管理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科组协调配合。

组 长:陈康海

副组长:罗文超、吴云峰

组 员:黄海珍、梁丽华、梁贤满、何玉玲、张伟英

三、培训对象

语文、数学、英语任课教师

四、培训内容 PPT的教学运用

五、培训方式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科组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

时间:主要利用各科组校本培训的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培训,其余时间学员分散学习。

地点:会议室、多媒体室等

七、培训原则

层层落实,严格管理,注重成效,学与致用。

八、培训成果

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需提交分析量表,各科组提交简报、研修计划及活动安排表,执教老师需提交教学设计、微课、课堂实录等资料包。

井岸镇第三小学

2016.11.10

篇2:校本研修工程

为给本校教师补充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信息化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开展了以“打造高效课堂——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培训。我校的校本培训树立了“一切为了教师 为了教师的一切 为了一切教师”的理念,以促进本校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宗旨,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为建设高素质、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而扎实工作。学校采取的一系列策略,营造了浓厚的网络研修氛围。现将培训总结如下:

一、组织模式:全员共同培训+线上线下学习

校本培训开始前,我校首先在全校大会上进行了全员动员,并对本次培训的意义、线上线下操作方法等进行一一讲解,保证全校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到各阶段的学习当中。

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线上学习研讨、分享教学资源,线下开展观课、评课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高效教育教学。

二、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1、制定计划:精心准备,制定本次培训的课题“打造高效课堂——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2、建立分组:根据学校分科情况,建立了三个培训小组——语文科组、数学科组、英语科组;

3、选择内容:结合学科特色和实际需要,各小组的组长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教研活动,制定出科组的培训计划。

(二)中期落实:形式灵活、扎实有效

1、集体备课:各科组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磨课”模式。首先由组员独立备课,在科组集会上进行集体备课,并在平台上上传教学设计,科组成员再在平台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设想,共同研

究出最佳方案。

图片 语文科组集体备课

图片 数学科组集体备课

图片

英语科组集体备课

2、观课评课:科组成员上公开课,其他成员观课之后再进行评课,上交评课表。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节课还会进行录像,上传到平台上的资源共享中,观课老师以及上课老师都可以继续仔细观看视频,通过观察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更深层次的总结和反思。

图片

语文科组开展古诗词录像课活动

图片

英语课组组织组员外出学习观课

图片

推选优课参加区评选活动

图片

数学优秀科组验收课邀请街道兄弟学校观课指导

图片

科组质量分析会

3、教学研讨:科组长在线上上传关于科组研究课题的论文,并提出相关问题,或者组员阅读学习理论之后相互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图片

科组组织统一学习并进行研讨

4、资源共享:在线上的学习中,老师们学会运用网络平台上传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或者下载需要的资源,享受互联网带来的资源共享,让老师们的智慧结晶得到最大的发挥作用,校本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为了充分落实校本培训的各个环节,我们加强对培训的日常管理,一方面考核线上培训过程,科组长尽职做到保证小组成员人人参与,线下也十分注重对教研活动进行管理,包括上交独自备课、集体备课、评课表、教学反思等相关资料,保证了教师人人参与,从而提高培训效率。

(三)后期总结:发现亮点、反思不足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各科组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各项教研活动,融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大大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在后期总结阶段,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亮点:

1、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十分重视这个能提高教师水平、促进学校发展的培训,在校务会议上专题讨论校本研修工作,校长多次在会议上提出要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培训工作会议,落实相关的培训事宜。教导处制定了详细的校本培训计划。培训期间,校长带头参加,每次亲临培训课堂,指导培训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对教师的学习情况更为关注,从而带动了全体教师的参与热情,确保本培训保质保量定时定量地完成。

图片

校领导亲自组织并参与教研活动

2、内容充实,措施到位

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贴近教师实际的培训内容,做到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工作实际,与教师工作实际与学生发展的“三个结合”。通过上课、说课、评课、小组交流等线下教研以及线上学习、观课、研讨等形式,保证每位教师参与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

本次校本研修培训知识点新、实用性强。从培训的现场反馈和老师们的反映来看,这次培训主题因地制宜,符合老师的迫切需要。所以大家的参与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从中也可以看出我校教师都非常重视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渴望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

3、新技术,新课堂

在此次培训中,老师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例如将QQ群、手机微信等引入教育中,学生以及教师在课后有了更为便捷的讨论、学习方式。我校还斥资为全校班级新置了交互式教学平台,安装了远大学云和博学宝等教学资源;还有录课、微课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无一不丰富了课堂,让原本沉闷的讲座充满生机和人气。这些,也为我们今后在培训老师和日常教学中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

4、培训成果

我们从校情出发,以求实的作风奋力进取,精心组织了三个阶段的校本研修培训,组织观看了3位专家的教学课例,召开了4场专题研讨会;学用结合,组织了以科组为单位的3场质量分析和9场线上线下结合的集体备课活动;回收评课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材料共128份;开展了数学科组街道级验收课一场;精选了3个典型课例参加区级录像课比赛;写了3篇培训简报;精选出6份优秀资源。

用课改理念开发学校工作新切入点,找准课改实验的立足点和支撑点,真正做到了“边培训,边探究,边实验”。让教师消除困惑心理,让教师真切感知课改,让教师积极参与课改,让全校上下与课改同行。

5、反思不足 继续前行

虽然这次校本研修培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首先,在培训内容上,由于培训时间所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培训只能针对某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比如大家工作中用的比较多的资源搜素和上传等。其次,由于我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相对较弱的教师可能会觉得培训的部分内容会过于复杂,一时难以掌握。

篇3:校本研修工程

特别是2009年, 我们接受了一所办学资质不合格的私立小学的96名学生。“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成为全校的焦点问题。下面, 我们以“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研修为例来汇报如何在“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的实施中逐步构建校本研修制度和构建科研型工作方式。

一、问题意识淡薄的破解及制度建设

提出问题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的起点。然而不容回避和忽视自己的问题是集体无意识行为。其中最大的障碍、最大的敌人就是教师自己。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要着力帮助教师建立问题意识。

1. 问题现象描叙

我们组织教师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的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问题。结果很多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真实。

六 (2) 班教语文的小刘老师反映张明等同学长期不愿动笔做作业, 什么方法都用了也不见好转, 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言下大有不用参加研修之意。

研修领导小组轮流去她课堂听课, 观察张明同学的表现, 查看他的作业本。几天跟踪下来, 我们发现张同学并非总不做作业, 在老师布置大量作业, 尤其是作业难度较大时才不做。我们指导小刘老师把这几次没做作业的设计情况和做了的作业设计以及张同学的表现分别记录下来成为问题现象描叙。

针对教师在提出问题环节的种种回避和敷衍表现, 我们在制度中规定教师必须用文字和数据对问题现象进行描叙, 用较为客观的叙事方式呈现问题。

2. 越常见的问题越有价值

在研修之初, 很多教师都觉得自己组的问题很简单, 自己也有办法解决, 不值得兴师动众当课题研究。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组织了一次讨论。

李老师是学校骨干教师, 为人坦率, 意见也最激烈:“作业问题很简单, 我一个人都能解决, 用不着查找相关理论和参考别人经验这么复杂吧!还要把它当课题做?”

其他老师也表示赞同。

“是啊!每次新班接手, 这个问题最突出, 只要管理上去了, 一段时间后就会好的。”

“其他学校也是这样啊。这并不是农民工子女的特有教育问题。”

“新老师来了, 那些贪玩的学生总会试试 (不交作业) 的。”

……

汪校长等大家意见充分发表后, 问:“这种现象是其他学校多, 还是我们学校多?”

“我们多些。”

“就是啊!如果一样多, 那是大家的问题;‘多些’就是我们农民工子女的特有问题!再问你们, 哪个课题的问题是我们没遇到的啊?”

大家回忆良久, 但都摇了摇头。

“没有吧!我们常见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好像没这个道理吧?教科研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常规工作的效率, 不指向常规工作中的问题就毫无意义了。刚才大家都说这个问题简单,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因为大家都说教师在交接班时这个问题还很突出, 可见大家自认为解决了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好!这也暴露出大家的问题意识不强———应该是越常见的问题就越有研究价值!”

汪校长的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于是, 大家都心悦诚服地回到既定的研修工作之中。

这次讨论使大家统一了思想。“研修问题必须来自教育教学之中, 越常见的问题就越有研究价值。”被列入研修制度。

3.“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 是为教师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 通过学习, 研究, 实践和交流, 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研修的起点和动力。少数老师以“没有问题”为由, 企图回避研修, 是最大的认识问题。研修制度的制定要严防这种现象发生。

“我没有问题!”研修组长检查组员问题描叙资料时语文教师小熊生硬地辩驳道, “真的找不到什么问题。要不你帮我查下。”

“这样吧!我水平也有限, 我请几个人一起帮你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 研修组长请来领导小组的几个主要成员一起来到熊老师的班级。几节课观察下来, 熊老师的课堂及其班级的问题十分明显。组长选择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85%以上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交给了熊老师。

为了帮助老师发现问题, 我们将这种领导小组在某一天集中深入一个班级, 全程听课, 全方位观察的“班级视导”纳入校研修制度。制度规定, 校研修领导小组每学期将进行三轮“班级视导”, 学期初地毯式地对所有班级进行“班级视导”, 着重帮组教师找准研修问题;期中为随机抽查式“视导”, 侧重于促进教师研修落实到教育教学行为上;期末为发现式“视导”, 着力于帮助教师提炼研修成果。视导人员每次需将观察到的现象, 较为全面地记录在视导表格中, 及时反馈给老师作为第一手资料。

4. 归因客观, 多指向教师自己

我们组织教师对问题现象进行归因分析, 进一步提取真正的问题。80%以上的教师在分析中都将问题归因为学生、家长、学区环境和教学条件。这种认识将蒙蔽教师的眼睛, 使得我们无法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 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改进教学。

三年级语文老师小周对班上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现象分析道:

(1) 学生懒惰, 不愿意花时间积累。

(2) 家长对学生学习没有要求, 几乎不给学生报听写。

(3) 家庭学习条件差, 学生没地方学习。

这些因素显然存在, 但是老师显然也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因素。汪校长和小周老师一起组织了一次单元听写, 一起将听写错误进行了归类和分析, 并且指导小周老师完成如下表格。

面对表格, 小周老师对自己的工作遗漏一目了然, 自觉修改了归因分析:

(1) 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

(2) 没有注重教授积累的方法和培养积累的习惯。

(3) 教师没有注重与家长沟通, 家长对学生学习没有要求, 几乎不给学生报听写。

通过对几个具体问题描叙的分析指导, 教师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抓住真实的问题, 更增强了“多从自身找原因”的责任心———客观分析问题成因, 多指向自己的教学实践, 多问问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怎么做得更好。

集中深入一个班描叙问题的做法能比较容易地抓到真正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和现象的分析, 可以较为容易地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我们认识到具体的事件是最容易把握的, 从它入手往往也是最有效的。研修制度建设要着力引导教师关注“具体”的教学事件, 逐步培养“问题意识”。

二、经验型工作方式的破解及制度建设

“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中最重要的载体是小组合作研修, 最基础的则是教师的个体研修。

我们将“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问题和一直开展研究的“当堂完成课堂作业习惯培养”问题整合为“学困生课堂作业习惯培养”, 作为年度研修活动的阶段主题, 明确了学困生转化的主阵地是课堂, 使得“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问题研究更为具体, 更易把握。为了扎实, 有效地开展研修活动, 我们规范了教师学习、小组研修交流发言、学生个案跟踪研究和作业专项管理等制度。我们还修订了教师研修档案袋, 使之能方便记录和考核教师的各类研修活动表现。

1. 专题学习——多层次的学习型组织学习

学习他人的经验或寻求理论支撑可以让我们的研究实践少走弯路。同时, 从经验型转向研修型工作方式, 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将全校教师组织成四级学习组织:全校性的校级理论学习, 青年教师陶行知教育理论学习, 研修小组每次活动前的专题学习和教师个体自学。我们要求教师围绕“作业设计和管理”、“学困生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进行专题学习, 每月自学笔记达3000字, 月底由校长室和教科室联合检查;要求教师学以致用, 在小组活动中能“说得出来”,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演绎出来”。

课题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魏书生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了书籍《大师谈儿童习惯培养》。青年教师陶行知教育理论学习小组挖掘了陶行知“四颗糖”的教育案例, 引导教师们将之作为我们评价学困生的蓝本, 以便唤醒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2. 个案跟踪———有效的教师个体研究

针对我校学困生多, 部分教师不知从何下手的局面, 我们组织了“大手拉小手”师生结对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重点帮扶一名同学, 力争出成效, 力争使之成为“解剖麻雀”的案例。我们建议教师着重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和树立学习信心。

六 (2) 班的小刘老师再次在小组研修时向同伴求援:“张明又不做作业了,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大家都热情地给小刘出主意, 但她都沮丧地摇头说:“试过啊!都只能管几天。”

研修组长徐老师接过小刘的话说:“能管几天就说明这些办法都有效啊!你就不停地换着用。”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小组交流后, 徐老师跟踪了小刘老师对张明同学的辅导过程。她坦诚地指出:“你对张同学的态度要温和些, 毕竟他是个孩子。他们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事。作为教师, 要有思想准备, 我们的耐心、我们的态度不能反复。不要对学生忽冷忽热啊!”

一个学期下来, 个案跟踪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张明老不做作业的毛病也得到有效校正;六 (2) 班这个以原私立学校学生为主的班级语数合格率分别从41%、37%提高到84%和92%。配班的语数教师的经验就是用不同尺度要求学生, “不心急”, “不放弃”, 从学习习惯抓起, 坚持用“四颗糖”的评价鼓励学生一点一滴的努力和进步。

个案研究降低了研修难度, 使得每位教师的研修有抓手, 出成效。

3. 内容具体———规范的小组研修交流

我校课堂教学一直强调“一课一得”, 为夯实学困生学习习惯问题研修, 我们也将这段时间的“一得”定位为重在让“学困生独立作业”。然而, 开始时小组研修总说不到学习习惯及作业上去。于是, 我们规定“学困生是否会做, 是否能当堂完成”,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 “作业指导, 学困生是否能接受”, 是每次教研说课、评课必议的话题。

2009年10月16日, 各学科教师在计算机室, 兴致勃勃地观摩了刘诚老师科学开放课堂。“你们对月球的那些知识感兴趣呢?”“这条信息属于哪一类呢?”在刘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下, 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网上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 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电子《月球卡》。

这是我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自觉执教的第一节“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课”。这节课丰富了我校学生的作业形式, 学生兴趣很高。令教师信服的是, 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每一重要环节的细致指导和示范, 我们看不到明显的学生差异。这也正是学校开展“学困生作业习惯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我区教研员的指导下, 研修交流发言进一步规范:

A.引用观点必须介绍出处。

B.发表观点必须针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流程, 即要描叙被评价的师生言行。

为了提高研训效果, 我们给每节研讨课录像, 用来比照教师的描叙, 引入微格教学, 真正做到让研修者“看清楚, 听清楚, 说清楚”。

4. 专项管理———规范的研修过程管理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困生作业习惯问题”研修落到实处, 教导处将每月第4周定为作业研究和开放管理周。首先对教师作业管理进行互查, 重点对记录在档的学困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统计, 按照我校制定的作业管理标准打分。然后将检查结果最好, 改进较大的进行现场学习, 当场交流讨论, 成为对“学困生作业习惯问题”的小组专题合作研究。

同时, 我们坚持将“班级视导”作为校本研修的动态检测, 重点观察教师的课堂预设对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中对学困生的辅导。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整个研修活动的规范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学习具体的专题, 跟踪具体的学生, 讨论具体的言行, 管理具体的工作。这也是传统经验型工作方式破解过程和科学工作方式的构建过程。这种集中力量研究一个问题, 并分阶段逐步解决问题的研修活动, 我们称之为“化整为零式研修”。

三、成果整理追求完美的破解及制度建设

提到课题研究成果,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因而在成果整理时畏缩不前。我们根据“自修-反思校本研修模式”中成果的应有之意规定:

1. 研修成果可以是一篇教案、一节课、一篇实录、一个活动、一则故事, 可以是一套得心应手的工作策略, 也可以是其他可以展示出的任何形式。

2. 档案袋是最重要的研修过程资料和研修成果, 提倡在研修过程积少成多, 逐步建立和整理档案袋。

我们坚持每学期末对研修工作进行阶段小结, 积少成多形成我校研修案例集、论文集和解决问题的校本策略集。每个教师都整理一学期来的问题研修档案袋, 将初步形成的策略和一学期的实践点滴整理成论文, 案例和公开课等形式的研修成果。

2010年元月, 我们组织了“我和新进学生的故事”评比活动。让老师们通过活动, 用教育教学叙事来整理“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问题研修的成果。一个个鲜活而感人的故事就是我校转化学困生的校本策略系列。其中广泛应用的策略有:

A.用“四颗糖”评价策略鼓励学困生的点滴进步, 有进步就是合格, 学习习惯好就是优秀。

B.尊重关心学困生, 让学困生亲近老师。

C.新授课的铺陈策略, 让学困生提前掌握学习新课的必备知识。

D.突出重点, 精心设计, 夯实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 让学困生跟得上。

E.讲练结合, 课堂作业分层设计或分层要求, 让学困生集中精力掌握基础知识, 当堂完成作业。

F.组织“一帮一”学生互助活动, 让学困生得到零距离帮助。

2010年3月, 随着校本研修的不断深入, 经过系统整理的《双环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试行) 》出台。这标志着我校科研成果开始以制度形式固化, 也标志着我校校本研修工作步入规范的成熟期。

清醒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行动研究模式、科学的工作态度加上严谨的制度保障, 构成了我校校本研修特色。我们将之归纳为公式:1+1+1+……=∞

同时, 我们发现“∞”正好是校名“双环”的标志, 这个公式正好也能概括在研修中构建的“科研型工作方式”, 我们称之为“双环”教育教学公式:

“1”表示, 每项工作, 工作的每个环节、细节;也指我们每个人, 包括每个教师、每个学生及家长等。

“+”表示, 积累, 重视和团结。

“……”表示, 坚持不懈。

“∞”是校名“双环”的标志, 同时也表示, 我们的成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目标。

篇4:校本研修提升智慧

一、备课反思 共享智慧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质量。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我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四轮备课:即个人精细备课、组内交流互补、领导指导共研、课后反思再备课。通过理论加实践的研究,个人与团队的合作共研,逐步探索出了集体备课的有效途径,使教师们掌握了解读教材的方法,教学各环节设计的方法,同时还掌握了一些典型课、重点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用集体的智慧支撑着学生的课堂,决不会因为教师个体影响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

1.个人精细备课

本轮备课时间教师自主安排,我们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编写意图,承载的教学任务,及训练的重点;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教参对本节内容的教学建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要有准确的研读和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设想,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加以认真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困惑,预测出学生会可能出现的问题。

2.组内交流互补

本轮备课利用校内集体备课时间完成,是组内交流互补,智慧共享的过程。重点是要解决组内教师的困惑,及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还要设计出当堂统一训练的习题。大家在共同交流和评议中初步达成设计共识,形成一份共案。

3.领导指导共研

本轮备课,是利用学校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由教学管理人员深入学年组进行课前教学研究指导,对年组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指导和教学经验传授。

4.课后反思再备课

经过三轮备课后的教学设计还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对于常规教学我们采用的是教师个人课堂教学实践后马上进行自我反思并与组内成员进行及时的交流反馈,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对于单元起始课、重点课和典型课,我们则开展教学先行课活动,即先由组内的一名教师按照共案进行教学设计,组内成员和教学领导共同听课评课,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集体完善,其余教师再带着修订后的教案在自己班级进行教学实践,之后再反思再完善。这种课后备课,一方面培养了老师反思教学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帮助老师掌握一些典型课如识字教学,段落及重点句教学,古诗教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计算教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数学广角等的教学方法。

学校采用的是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是共享的,是主备人精心设计的详案,供大家探讨研究,共同修正。

二、教研专题 提升智慧

校本研修应是教师自主追求专业发展,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思考,总结提升的过程,是基于教师,发展课堂的研修。我校以学科为单位,教师间针对学科课堂、学科内容等方面研究商讨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困惑,以问题即是研究的思想,提炼出研究的主题。

在此,研究教师必须明确目标:1.依托校本,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真操作;2.促进教师自身提高,学生自主发展,亲实践;3.围绕专题,有成果预期,好的做法加以推广,善总结。

具体操作实施内容如下:

1.教研主题调度会。教学领导与各学科教师共同研究推敲所确定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排除一些客观因素干扰,从教师自身、学科内容、课堂模式、学生能力等方面,并最终确定研究主题,填写小课题计划表。

这种自发式的研究思想,激起了教师浓厚的兴趣。有的教师从自身思想、学识、观念出发给自己定位先是自我改变;有的教师从课堂出发探索作文讲评课模式、识字教学策略研究、体育课堂小游戏作用的研究等;有的教师从学生的能力和成长探索科学实验,体验快乐学习、动手操作能力研究、独立思考策略的研究、理财能力的养成、自我调整,体验学习幸福的研究等。这些来自教师心灵的问题,就是最宝贵的研究课题。

2.实践探索,交流提炼经验

研究主题确立之后,各个学科按照既定的主题开始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计划。并注重以下三种方式:

(1)注重课例研究

关注教师的课堂行为,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实际问题,是摆脱低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从课堂中就会发现问题,自我反思,实现从课例中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2)专家引领

教师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实施者,更是学科课程的实施者,需要了解当前教育发展新动向,各学科发展的新背景。学校围绕不同专题,聘请专家、学科骨干进行专业引领,这样教师的眼界开阔了,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并趋于完美。

(3)提炼经验

实践即是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实施研究中要及时整理书写过程中的做法,避免遗忘,不断反思和总结,提升教育教学智慧。

三、教师书写 点燃智慧

教学与书写是一位成熟教师的羽翼,教师除了记录与教育生活相关的文字,教师的精神世界、生活世界也是丰富的。我们本着一边工作,一边梳理陶冶意趣的思想,倡导“我手写我心”的博文书写活动。敞开心扉,自然流露,拥抱生活;关爱学生,教学相长,启智共享。让教师理应成为一个自主的写作者。

校本研修就是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团队的相互作用,不断唤醒、激发教师的主动意识,使之在研究中不断成长。这样既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品质,也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篇5:校本研修工程

南宁市江南区荣和金太阳幼儿园

根据《关于组织实施2016年市本级及城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的通知》(南教师培„2016‟5号)精神,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幼儿园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我园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园的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提升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含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教师总结凝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优秀案例和创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三、培训对象 本园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上培训的教师。

四、活动实施

以年级组为单位(一个学校为一培训单位),在本年级组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校本研修计划的基础上,每位参训学员需参与完成以下三项校本实践研修活动:

活动一:完成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促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训练与达成。

实施方法:

1.每位学员自主完成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2.各组组织学员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重点关注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变革、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等环节。

3.学员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互动与点评,进一步修改完善设计方案,为参加活动二做好准备。

活动二:参与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实施方法:

1.以组为单位,结合上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活动一)推荐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展示。

2.各组组完成一份研修活动记录表,并上交幼儿园存档。活动三:完成一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交流或成果展示”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主动应用和拓展。

实施方法:

1.每位学员结合自己的参训过程、校本实践等环节,撰写1篇不少于1000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反思或感悟,以文本或数字故事形式呈现。

2.活动完成后,承担展示的教师需提交1份课后反思材料。

五、总结阶段

1、完成参训教师考核和评价。

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

3、资料收集整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幼儿园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韦良妮(园长)副组长:谭炯(副园长)

成 员:陆慧慧 许莉莉 钟玉洁 杨璇 卢静

篇6:校本研修工程

校本研修方案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桂教师培〔2014〕17号)精神,以及南宁市教师培训中心《2016年市本级及城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服务采购》招标文件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我校的综合素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三年内完成全校所有教师参培。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本次培训包括: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运用技术工具,开展教学设计;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应用技术工具,优化教学评价;借力混合研修,优化个人教学,共五个阶段。

(二)培训方式。

根据市的统一安排,本次培训主要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应用相结合、培训机构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积极开展学习实践应用活动,强化学用结合。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实施阶段(2015年12月中旬)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2.组织全体教师报名注册、登录,进行“签到”、“ 训前诊断测评”。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培训阶段

1.组织安排好首批参训教师及时参与网络研修。

2.组织对全校学科教师开展相应的线下培训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分享心得,讲实践案例及收获等。

3.结合网络研修开展返岗应用和校内专项竞赛活动。

4.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比赛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完成参训教师学校考核和评价。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3.资料收集整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杨湖(校长)

副组长:伍智恒(副校长、学校管理员)

成 员:梁大佳(教导主任、学校助学导师)何俊伶(信息老师、教务处干事)、凌仲荣(信息老师)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闲时可在各办公室或微机室无上课班级时进行线上学习。

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全校统筹进行,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2、确实无上网条件的教师,可联系学校管理员利用晚上或其它休息时间在学校网络教室进行学习。

3、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吴圩镇中QQ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吴圩镇初级中学

篇7:校本研修年度研修计划

培 训方法:(1)采取“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 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 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 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3)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进修学校教研员、校外名师来校开展专题 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四)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

以“深化课程改革 打造优质课堂”为主题,开展以下培训活动:

(1)精心安排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切实做到研修时间内容落实、研修方式灵活多样、研修效果扎实有效。

(2)充分利用好学科研修活动,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展示,精心选调执教教师,精心设计研讨程序,让展示研讨活动发挥它的最大效益,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充分利用本校资源优势,通过举办青年教师达标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堂改革研讨课等研讨交流活动,通过说课、作课、评课,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5) 结合举办公开课、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学科研讨交流,有效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改进一个教学实践问题;总结一个教育(教学)成功案例;上一堂 体现自己教学模式和风格特点的展示课;制作一个可供交流使用的电子教案;写一篇教育叙事故事),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六)继续加强信息术培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轮流指导课件制作、电脑维护、电子白板的使用等培训。以点带面,进行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水平。

四、管理考核:

1.做好培训情况记载。包括:参培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培训结果、教师发言情况等,作为教师考核的第一依据。

2.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3.考核。在对教师考核过程中,做到把教师平时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学习体会、案例分析、研究论文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先由教师自我评定,再由学校教研室考核审查后认定,并按不同的得分给予不同的评定。

校本研修年度研修计划篇三

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师培训和教研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特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研修时间】201度

【研修形式】自主学习教研组内研讨 网上学习学科群内交流研讨

【研修主题】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基本情况】

本人1991年参加工作,所学专业为政史教育,多年以来,一直从事思品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学生思想工作扎实,班级凝集力强。在思品教学方面,善于钻研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勤于思索拓展学生思维途径,着力打造高效、特色课堂模式。

【研修目标】

1、树立良好的师德观念,提高个人职业道德水平。学习相关资料,以参与案例教学、聆听报告为载体,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

2、积极参与“互助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推进,打造特色、高效课堂,形成自己的品牌。

3、以课改研究为主要形式,提升个人的教育科研水平,培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研读课标,课堂实践、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请教教学能手等形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积极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研修内容】

(一)学校规定的研修内容

1、师德研修。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版)》,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自己依法从教的水平。

2、新课程标准研修。学习《初中思品学科新课程标准及解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自己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

3、教学教研能力研究。积极参与组内教研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研讨课活动、听评课活动。积极研讨,在互助学习中更新理念,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研修。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做到教学即研究,不畏惧科研,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学中。

5、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

(二)个人自主选择的研修内容

1、从实际出发,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研讨、互助,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经验及时学习,使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三点一线活动。始终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点连成一线,层层推进,螺旋上升。以教学反思、交流研讨、课堂评析、教材分析设计等为教研的基本形式,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示范、案例分析、谈心得体会等活动为平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活动与实施】

1、每周参加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听评课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促进专业化成长 。一人讲课,众人评论,不仅益于讲课教师查找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将好的观念与具体做法较为形象、具体的传达给其他 人。

2、参加丰富的活动,展示自己,增强品牌意识。积极做好人人一节最佳课活动。号召教师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展示自己。展示备课本、业务本,促进教师业务学习的深度、广度。

3、利用网络资源开拓眼界,组织上网培训,鼓励上传下载,与高端对话。

4、把握机会参加外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篇8:校本研修工程

一、以师德为核心,以教师论坛为载体实施“共同课程”

我校的“共同课程”以教师论坛为载体,就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师德修养、人文素养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校本研修活动,促进规划中提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1. 案例先导,提高师德修养

我校在师德学习中特别倡导通过案例学习,发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发现校内教师的闪光点,使师德学习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我校开展了“写写身边老师的师德小故事”“一张老照片的回忆——爱校荣校故事”等活动,在一个个案例剖析中颂扬先进,传递师爱。

2. 悦读悦心,培养人文素养

我校一直把倡导教师读书作为培养教师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每学期,学校党支部和工会都会制订详尽的读书计划,定期推荐一些新书目录。教师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书任务,撰写读书心得。我校还成立了书香俱乐部,定期活动,教师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共同品味人生。

3. 畅所欲言,激活集体智慧

校本研修中,我校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我校班主任通过“班主任工作茶坊”这一轻松、有效的自培形式,聚焦班级管理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几年中,我们把学校班主任感兴趣的问题搬进了茶坊,我们有管理探讨篇,有指导篇,有教学研讨篇,有动手操作篇等。

二、以课堂为核心,以协同课题研究为载体实施“专业课程”与“个性课程”

在“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实施中,我校以课堂为核心,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抓手,转变教师理念,提升教师能力,从而落实办学规划中所提出的培养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和能力的师资队伍。

1. 校本教研,提高课程理解力

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校本研修。点上:以校科研中心组为抓手,每月开展2~3次实践研究活动,经常采用跨学科备课的方式,整合教材。面上: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分析教材,整合教材。

在教研中,我们抓集体备课的落实。我们请教研组长事先收集一些常见的教学问题进行备课,每一次,在我校倡导的“三落实、五说课、四统一”备课制度的保障下,教师们在交流中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教学方向。

2. 课堂研讨,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实施校本研修的主阵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结合我校协同课题的开展,至今我们已经推出协同研究课近五十节。每学期,我校根据协同研究主题,尝试进行主题教学实践,开设协同教学研讨课专场。

3. 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生命力

在校本研修中,我校注重通过教育科研课题来引领教学,特别是2005年至今所开展的《课程统整理念下的小学协同教学实践研究》课题,逐渐凸显出研修的特色,提升着师生学习的品质,鼓励着我校教师朝着“做研究型教师”的目标而努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校本研修工程】相关文章:

校本研修工程范文06-02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08-28

校本研修计划07-31

科学校本研修04-10

校本研修随笔05-06

校本研修反思05-08

校长校本研修论文05-12

校本研修册范文05-21

关于校本研修范文05-27

科学校本研修范文05-29

上一篇: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案下一篇:“疯狗”别追我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