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题

2023-02-05

第一篇: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题

双学位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判断题

1.经济活动的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学存在并发展的根本原因,任何脱离区域空间关系的研究,都不应该属于区域经济学的范畴。(正确)

2.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地理学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里空间上发展变化的科学。(正确)

3.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功能的改变。因此我们要改善区域经济学发展的质量和状态,就应该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错误)

4.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资本需求依赖比较大的产业,如钢铁,机械,石化工业,食品制造等。(错误)

5.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对其展业发展起组织和劳动作用的产业。从这一严格定义来看,云南省目前还没有主导产业。

6.重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可以分为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和加工工业三类。(正确)

7.从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来看,工业结构内部演变的总体趋势表现为: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重心的阶段,到密集的重化工业的阶段,在到技术密集型为重心的工业。(正确)

8.自然资源是指由人们发现的,自然状态的或未加工的所有物质的总称。(正确)

9.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区域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的过程。(正确)

10.合理化和生态化是衡量区域产业架构优化的两大标志。(错误)

11.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值和劳动力相对比,重在大多数国家都呈下降趋势。(正确)

12.区域是按照不同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区划就是对研究对象的主观意见。(正确)

13.经济区域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错误)

14.三产业分类法由英国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最早提出的。目前,该方案已成为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正确)

15.当某一区域,某个行业的区域熵的值小于一时,表明该行业与上一级产业区域相比较,专业化水平高,具有相对优势。(错误)

二.名词解释

1.区域城镇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种不同性质、规模和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城市群体组织,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关联、起各种职能作用的不同等级城镇的空间布局总况。 2.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

三.简答

1.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合作的主体: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作为合作的主体,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和自然人,也可以是地方政府乃至主权国家及国际经济组织。

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是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由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是生产要素,因此,形成了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贸易的区别表现在对象上一个是生产要素,一个是物质商品。

区域经济合作的效益: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与商品贸易的利益是不同的。区域贸易的利益是交易双方各自短期里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包括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两个方面。从短期利益上讲,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微观主体相互取得了经济效益,同时,他们短期效益的取得是在促进长期利益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的。从长期利益角度上讲,区域经济合作将促进区域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与进步。

2.简述区域基础设施的含义及其组成部分?

答:基础设施指的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技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技术工程设施和社会性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狭义的工程设施(有形的部分)和硬件系统。 分类:交通运输系统,给水系统,动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四大部门。

3.刘再兴将我国划分为哪几个经济区?(六大经济区)

答:刘再兴(1985)根据全国生产力总体布局态势,在遵循区内近似性和区间差异性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把全国划分为六大一级经济区。即东北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二盟一市)、黄河中下游区,也叫华北区(京、津、鲁、晋、冀、豫及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区,也叫华中区(沪、苏、浙、皖、赣、湘、鄂)、东南沿海区(闽、桂、粤、琼、港、澳、台)、西南区(川、贵、云、藏)、西北区(陕、甘、宁、青、新)。

4.简述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向类型?

答: (1)能源指向

这类部门包括:火电站,铝、镁、铜等有色属冶炼,电冶合金,稀有金属生产,合成橡胶以及石油化工等。另外,重型机械制造、水泥、玻璃、造纸业等在有些情况下也属于燃料、动力指向型产业。在这类部门中,燃料、动力的耗费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一般在35%-60%。能源的供应量、价格和潜在的保证程度是决定布局的重要因素。

(2)原料地指向

这类部门包括:采掘工业部门,原料用量大或可运性小的部门。如原料开采、化纤、人造树脂、塑料、水力发电、钢铁、建材、森林工业、机械制造(部分),以及轻纺工业的制糖、罐头、肉类加工、水产加工和茶业、棉花、毛皮等的粗加工业。原料地指向型产业大多是物耗高的产业部门,一般要考虑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采的年限,还要考虑运输的能力等。

(3)消费地指向

主要包括为当地消费服务的部门,以及产品易腐变质、不耐用、不易储存的部门。如重型机械、大型机械和特种机械的制造,建筑构件制造,面包、糖果、缝纫以及各类副食品生产部门。布局的要点是考虑产品本身的特性、产品就近销售的比重、以及消费地所能够提供的产业间的协作规模。

(4)劳动力指向

在这一类部门中,劳动力费用的支出在产品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超过其他费用项目的支出。如仪器制造、纺织、缝纫、制鞋、制药、塑料制品以及工艺美术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布局,往往考虑地区劳动力的供应情况。

(5)交通运输枢纽指向

由于交通运输枢纽兼有原、燃料地和消费地指向的优点,因此,对布局条件要求不甚严格的那些部门,其布局指向将移向交通运输枢纽。另外,产品耐运性较强、运费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高的部门,也属于此列。

(6)高科技指向

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工业、机器人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等,要求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研发能力强、设备先进、劳动力素质高,多布局在科研单位和大学聚集区附近,如日本的筑波、我国的中关村等。

6.简述钱纳里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1)第一阶段——传统社会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 (2)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

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烟革、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用区域内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和区域的竞争能力。

(3)第三阶段一一工业化中期阶段:

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所渭的重化工业阶段。 (4)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

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5)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 (6)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

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

四.论述

绿色经济:,即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在这里,绿色是对经济活动的外在限定,它要求经济活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不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在这个意义上,绿色经济并非单指某些产业活动,而是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要求,它实际上是指要把原有经济体系的面貌由非环保型转到环保型,因此,此时绿色经济又可称为环保型经济或环境友好型经济。举例说,钢铁、化工、建材、造纸等产业,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下是高排放的因而是非绿色经济的,而在清洁技术、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下,就是环保型的,就属于绿色经济。应该注意,这时候绿色经济强调的重点是环保,即为了环保的目的,哪怕放弃一部分经济效益也是必要的,以保证经济是绿色的。

1.结合材料及我国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回答国家建设生态文明,两型社会和美丽中国的必要性?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

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①在我国,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②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利、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③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增强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实保护资源和环保的基本国策,缓解资源短缺压力,减轻环境压力,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论述我国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发展以及美丽中国的对策?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一、教育方面:加强国民教育,做好宣传工作,从小学教育抓起等;

二、经济方面1: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走环保型发展道路,协调好人和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科技方面:发展高新技术,用技术节约资源和能源,及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法律方面:加强法律规范,环保立法和法律约束;

五、做好植树造林和环境建设,就是做好人工改造工作;

六、建立环保社团组织;

七、政府方面:增加财政拨款,将美丽中国建设列入考核指标;

八、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二)

选择题:

1.线性需求曲线中点的点弹性为单一弹性,中点以下部分任何一点的点弹性为( B )。

A.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 C.完全弹性; D.完全无弹性。

2.如果某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厂商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化,则该商品是( A )。

A.富有弹性 ; B.缺乏弹性; C.完全弹性; D.完全无弹性。

3.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系数( B )。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位置而定。

4.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

A.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B.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

D.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5.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了,这种商品的( B )。

A.需求曲线将向左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D.需求曲线将向右方移动

6.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则该商品极可能是( A )。

1

A.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7.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B )。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8.对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 C )。

A.气候异常严寒

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种植;

C.大白菜的价格下降;

D.化肥价格上涨。

9.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9P后,均衡价格将( A )。

A.大于4; B.小于4; C.等于4; D.无法确定。

10.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采取以下( B )项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都能买到票。

A.电影票降价10%;B.电影票提价10%;C.电影票降价15%;D.电影票提价15%。

11.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总效应为负值的商品是( C )。

A. 正常物品; B.低档物品; C.吉芬物品; D.必需品。

12.已知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为3个单位,一支钢笔的边际效用为36个单位,则消费者愿意用( A )来买这支钢笔。

A.12元; B.36元; C.3元; D.108元。

13.若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 B )。

2

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

D.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14.若商品X的价格发生变化,X的替代效用小于收入效应,则X是( C )。

A.正常品或低档品 B.低档品 C.正常品或吉芬商品 D.必需品。

15.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B )。

A.第Ⅰ阶段; B.第Ⅱ阶段; C.第Ⅲ阶段。

16.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TC曲线( B )。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C.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17.下面情形表示生产仍有潜力可挖的是( C )。

A.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任意一点;

B.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的任意一点;

C.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的任意一点。

18.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表明 ( C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19.AC曲线呈U型特征是( B )作用的结果。

3

A.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B.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C.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

2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C )。

A.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 ; B.最低点; C.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 D.向左下方倾斜的部分。

21.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B )。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22.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TC曲线( C )。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23.市场上厂商的数目很多,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有差别,厂商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权,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比较容易,以上描述的是( B )市场的特征。

A.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垄断; D.寡头。

24.在短期内,( A )是完全竞争厂商的收支相抵点。

A.SAC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

B.MR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

C.AVC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

25.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C )。

A.必然得到最大利润;

B.必然得到最小利润;

C.若获利,则利润最大;若亏损,则亏损最小;

D.不可能亏损。

26.在( A )条件下,厂商的AR曲线、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是重叠的。

4

A.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垄断; D.寡头。

27.在成本不变的一个完全竞争行业中,长期中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市场价格( B )。

A.提高; B.不变; C.降低; D.先增后降。

28.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6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A )。

A.停止生产且亏损; B. 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 继续生产但亏损; 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29.在西方经济学中,( A )市场模型通常被用来作为判断其它类型市场的经济效率高低的标准。

A.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垄断; D.寡头。

30.垄断条件下,当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时,厂商的边际收益( C )。

A.大于0; B.大于1; C.小于0; D.小于1。

31.垄断利润属于( C )。

A.经济成本; B.正常利润; C.经济利润; D.隐成本。

32.在一种只有固定成本的生产活动中,四个寡头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为P=100-Q,在古诺模型的条件下,每个厂商实现最大利润,那么,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B )。

A.每个厂商生产25单位产品;

B.市场价格为P=20;

C.行业供给量为60单位;

D.以上均不对。

33.土地的供给的价格弹性( A )。

A.等于零; B.无穷大; C.小于1; D.等于1。

5

34.生产服务源泉的供求是指( B )。

A.买和卖生产服务本身;

B.买和卖生产和服务的载体;

C.买和卖生产服务本身和生服务的载体;

D.都不是。

35.某人在工资率为每小时2美元时每周挣80美元,每小时3美元时每周挣105美元,由此可断定( A )。

A.收入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B.替代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没发生作用;

D.无法确定。

36.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 C )之差。

A.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C.机会成本;D.平均成本。

二、判断题

1.需求曲线的斜率就是需求弹性。错

2.消费者在某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对

3.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对

4.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商品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斜率. 错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对

6

6.收入效用表示消费者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用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对

7. 价格下降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正数。对

8.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需求量。对

9.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就把平均产量拉上。对

10.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

11.当总产量在开始时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时,总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当总产量在以后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时,总产量曲线的斜率为正错

12.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表现为:两条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此点之前,边际产量曲线高于平均产量曲线,在此点之后,边际产量曲线低于平均产量曲线。对 13.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正常利润。对

14.只有在LAC曲线的最低点上,LAC曲线才相切于相应的SAC曲线的最低点对

15.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超额利润。 对 16.总可变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即使产量为,零总可变成本也仍然存在 错

17.LAC曲线和SAC曲线都呈先降后升U型,两者形成U型的原因是相同的 错

18.厂商的收益就是厂商的销售收入。对

19.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厂商实现了MR=MC,厂商就一定能获得利润。错

20.如果企业没有经济利润,就不应当生产。错

21. 任何行业都应该引进竞争机制。错

22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市场的垄断程度越低,经济效率越低错

23.垄断程度越高需求曲线越陡峭;垄断程度越低,需求曲线越平坦。 对

24.如果垄断厂商在短期内获得利润,那么,在长期内他会保持利润的。 对

7

25.垄断厂商在长期内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一定能获得利润。错

26.完全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所以它能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错

27.要素市场上的完全竞争厂商与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厂商没有区别。错

28.在使用一个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是完全重合的。对

29.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它在某种用途上的机会成本等于零,则它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垂直。对

30.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只能用于一种用途,则该资源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一定是垂直的。 对

31.要素供给曲线总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错

32.对于不同的资本来说,它们的价值或者年收入可能不同,但年收入与资本价值的比率却趋于相等。 对

文章来源:

8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选择就是如何使用 1.有限资源 的决策。

2.价格机制包括

一、————以及——一· 2.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

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 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

3.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 3.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或生产者均衡

4.会计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4.各种实际支出

5.垄断企业实行歧视定价可以实现更大的利润,其基本原则是对需求富有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低价,对需求缺乏弹性的消费者收取高价。 5. 低 高 6.收入再分配政策主要有两大类,即—和—6.税收政策 社会福利政策 7.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而引起的失业。7.正常的劳动力流动 8.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与————的决定的。 8.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物价水平

9.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是决定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9.总需求(总支出) 10.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利率——。 10.右上方 增加 上升 1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11.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

12.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贸易收支状 况——· 12.增加 改善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那么:( C. 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 2.某人愿意用20元买第一件衬衫,愿意用35元买头两件衬衫。第二件衬衫的边际效用是:( C. 15 ) 3.内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4.在短期中,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上方时平均成本是递增的

5.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在停止营业点之上的;(B. 边际成本曲线 ) 6.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是:( 技术 ) 7.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线的条件是:( D.总供给受到了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 ) 8.公开市场活动是指:( C.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 9.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 C. 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 ) 10.清洁浮动是指:( A.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 ) 1.整个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其原因是(B.需求减少 )

2.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减少 ) 3 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C.食盐)

4.商品的边际效用随者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B.递减 )

5.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 ) 6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C.递增) 7.等产量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表明的是(B.产量减少 )

8.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D.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9.下列项目中属于可变成本的是(D.生产工人的工资 )

1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是(D.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 1.( X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2.( X )当香蕉的价格为每公斤3元时,消费者购买500公斤香蕉,而水果商愿意提供600公斤香蕉。所以,3元是香蕉的均衡价格。

3.( X )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同样数量的商品总是提供同量的效用。 4. ( √ )在长期中没有固定投入与可变投入之分。

5.( √ )现代生产的特征之一是迂回生产的过程加长,从而生产效率提高。 6.( X )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差就是GDP平减指数。

7.( X )物价上升时,财产效应使实际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 8.( X )自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赞倾向。 9.( X )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

10.( X )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两者之间的差额。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lo%,供给量增加了25%,这种商品的供给弹性是多少? 2.某个国家共有1亿人,16岁以下儿童2000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1000万人。在全日制学校学生1400万人,家庭妇女500万人,残疾人和其他没有劳动能力者100万人,失业者500万人,其余为就业者。这个经济中劳动力参工率与失业率分别是多少? (1)该国的劳动力人数为:7000—2000=5000万,劳动力参工率为;5000/7000=0.714。 (3分) (2)该国的失业率为:500/5000=0.1,即该国的失业率为10%。(2分)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经济衰退时应该采取什么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4分) (2)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4分) (3)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的政策。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增加有利于刺激私人投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个人消费,这样就会刺激总需求。减少个人所得税(主要是降低税率)可以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消费增加;减少公司所得税可以使公司收入增加,从而投资增加,这样也会刺激总需求。(5分) (4)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刺激经济。(2分) 1.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影响? 2.说明牙膏社种产品的市场结构及其形成条件. 3.简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法.

1.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由需求与供给决定的。所以,需求或供给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2)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它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3)供给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它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1分)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1)牙膏这种产品的市场属于垄断竞争结构市场。这种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各种牙膏存在着差别,如不同牙膏在质量、包装、牌号、销售条件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别,这就会形成垄断;而各种牙膏相互间又可以替代,这又会形成竞争。正是这种同一种产品的差别条件,既会产生垄断、又会引起竞争,从而形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2)另外,牙膏这种产品存在着较多的厂商,它们各自既着力创造自已产品的特色,而各种牙膏之间又存在着竞争,使生产各种牙膏的厂商处于垄断竞争市场中。

3.(1)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4.(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一国与他国居民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加以系统记录的报表。(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有(1)经常项目,包括商品、劳务和国际间单方转移;(2)资本项目,指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3)官方储备项目,指国家货币当局对外交易净额。 六.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供给的变动是供给曲线的移动。即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2.规模收益递增当各种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3.结构性失业因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4.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它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5、实证经济学指企图通过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6、规范经济学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1、需求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需求定理指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

6、供给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供应的商品量。

7、供给定理指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9、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10、支持价格指政府为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1、限制价格指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最高价。

1、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6、恩格尔定理

随着收入的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即恩格尔系数是递减的。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

1、效用

指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2、总效用

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的总满足程度。

3、边际效用

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指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消费者均衡

指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与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

7、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12、基数效用论

效用是可以计量和求和的,因此效用可用基数(

1、

2、3等来表示)

13、序数效用论

效用是用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

一、第二等来表示)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5、总产量

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6、平均产量(

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7、边际产量

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8、规模经济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比例增加。 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

9、内在经济

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

11、等产量线(生产的无差异曲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

带来想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12、边际技术替代率

指在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13、等成本线

又称企业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线。

1、成本 又称生产消费,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

2、短期

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3、短期总成本(STC)

指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又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4、a :固定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FC)

b :可变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VC)

STC=FC+VC

5、短期平均成本(STC)

指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又分为平均固定成本(AFC)和平均可变成本。(AVC)

STC=AFC+AVC

6、短期边际成本(P145)(SMC)

指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SMC=△STC∕△Q

7、长期总成本

指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额成本总和

8、长期品均成本

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

9、长期边际成本

常其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13、收益

指厂商出卖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收益中既包括成本,有包括利润。

14、a:总收益指厂商销售一定量的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TR

b:平均收益指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AR

c:边际收益指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MR

TR=AR*Q Q表示销售量

15、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1、完全竞争

又称纯粹竞争,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 又称纯粹垄断,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

3、寡头垄断

又称寡头,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寡头垄断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4、a:纯粹寡头指市场不受产品差别的影响,生产无差别产品的寡头。

b:生产有差别产品的寡头。

5、垄断竞争

指一种即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4、洛伦斯曲线

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5、基尼系数

根据洛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A÷A+B 当A=0时,基尼系数为0,收入绝对平均。 当B=0时,基尼系数为1,收入绝对不平均。

1、国民生产总值

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C:个人消费支出I:私人国内总投资G:政府购买支出)a: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GNP=C+I

+G+X-M

b: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

GNP=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净利息

c:部门法

3、国民生产净值(NNP)

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

4、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3、平均消费倾向

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4、边际消费倾向

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0、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是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11、总需求/总供给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12、平均储蓄倾向 指储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3、边际储蓄倾向 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失业 指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但处于无工作的状态。

2、失业率 是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

3、充分就业 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4、自然失业 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即非自愿失业。

11、奥肯定理

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

12、理解奥肯定理时应该注意:

A、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B、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1:2.5的关系只是一个平均数

C、奥肯定理适用于未实现充分就业情况

9、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原因:需求拉上的~;成本推动的~;供求混合推进的~;结构性~;货币数量与~;预期的~;惯性~;

1、经济周期

指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活动。

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分类:中周期、短周期、长周期。

4、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间的交替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常用:需求管理(财政政策:包括选择开支政策、征税、赤字政策。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供给管理(货币政策)、对外经济管理政策。

第四篇:电大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简答汇总大全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供求理论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2011-07)

答: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1)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

2)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

3)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

4)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

第三章 效用理论

画图说明无差异曲线的特征。(2005-07)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 的组合。(2分)

图形(2分)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坐标图上,任一点都

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第二,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低,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高。(4分)

用基数(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什么?(2004-07)

答:消费均衡是指消费进在把有限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买何种商品及购买数量,以达到最大效用是的商品消费组合。消费者均衡条件:

X Y

1 画图说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2008-01)

答:

1) 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 边际效用下降时,总效用增加; 3) 当边际效用为0时,总效用最大; 4) 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下降;

5) 消费一定商品的总效用是消费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和。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2004-07) 答: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后分别下降;

当边际产量大于0时,总产量增加;等于0时,总产量最大;小于0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曲线上升;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下降;相交时,二者相等。

画图说明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2011-0

7、2006-01) 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如图:

2 画图说明等产量曲线的特征。(2011-0

1、2007-0

7、2005-01)

答: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第一, 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要保持产量不变,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就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投入量,两种要素是相互替代的;

第二, 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离原点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越大,离原点近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越低;

第三, 一个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如图:

画图说明等成本线的特征。(2009-07)

答:(1)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的所形成的曲线。如图所示

(2)在等成本线以外点,如图中的A点,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是最大的,但成本达不到;在等成本线以内的点,如图中的B点,成本虽然能够达到,但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不是最大;只有等成本线上的各点,是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两种要素的组合是最大的。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2010-01)

答:在短期内,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产量,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

大体可分几种情况:(1)供给小于需求,即价格水平高(P>AC),此时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3)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

在短期中,企业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3 简述完全垄断市场中的厂商长期均衡。(2006-01)

答:在长期中,完全垄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取得规模经济,所以厂商总会使自己获得超额利润,厂商的超额利润是可以而且应该长期保持的,如果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经营中总收益不能弥补其经济成本,那么,除非政府给予长期补贴,否则它势必会退出此行业。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

在长期中,完全垄断企业处于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

第六章 分配理论

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2009-01)

答: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

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向左上方倾斜,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2007-07)

答: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

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供给是由工资率和闲暇决定的。

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第七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

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2005-01)

答: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

但同时垄断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缺乏效率,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二是缺乏公平,厂商长期可以获得垄断利润;三是和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垄断时产品价格高,产量低,抑制需求不利于增加供给。所以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简述解决外部性的对策。(2008-01)

答: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叫外部性或称外部效应或举出效应。包括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1) 税收和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实行征税,其征税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造成的损失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对于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政府应给予补贴,其补贴额应该等于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收益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

2) 企业合并。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厂商,政府如果把这两个厂商合并或两个厂商自愿合并,则外部性就“消失”了或被“内部化”了。合并后的厂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生产确定在MR=MC水平上,容易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4 3) 明确产权。在许多情况下,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多是由产权不明确造成的。如果产权完全确定并能得到充分保障,就可杜绝一部分外部性发生。因为在产权明确的条件下,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外部性问题。

简述解决外部性的对策。(2006-07)

答: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这无疑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当。

解决的对策:基本思路是外部影响内在化,主要政策手段包括:税收和补贴、企业合并和明确产权等,前两个政策强调政府的作用,后一个政策则强调依靠市场本身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第九章 国民收核算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简述投资乘数定理及其成立的条件。(2007-01)

答:假设投资变动△I,国民收入将随之变动△Y,如果经济中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那么,投资增加引起的最终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Y=△I(1-b) 上式被称为投资乘数定理。

乘数定理结论的成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投资乘数效应是长期变动的累积。这就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边际消费倾向较为稳定。其次,在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本品和劳动力。因此,投资乘数定理往往在萧条时期才成立。

第十一章 IS-LM模型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画图说明总供给曲线的种类与特点。(2010-0

7、2008-07)

答:

ab线,平行于横轴,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供给。(2分)

bc线,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表示总供给和价格水平成同向变化。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所以,这条总供给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2分)

5 cd线,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纵轴。表明价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这是因为已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这条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2分)

简述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2009-07)

答:由于在不同时期内价格水平对总供给影响不同,所以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未充分就业时的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1分) (1)未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曲线在图形上平行于横轴,这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供给。(2分) (2)短期总供给曲线或叫正常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总供给和价格水平成同向变化。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2分) (3)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纵轴。表明价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这是因为已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2分)

简述总供给曲线的特征(2005-07)

答: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未充分就业时的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1)未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曲线:在图形上平行于横轴,这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价格 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2分) (2)短期总供给曲线,或叫“正常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总供给和价格水平

成同向变化。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 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2分) (3)“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纵轴。表明价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

这是因为已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2分)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2005-01)

答:1)未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曲线,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不变,均衡收入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不变,均衡收入减少。

2)正常总供给曲线,也就是短期总供给曲线,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衡收入都增加,如果需求减少时,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收入减少。

3)长期总供给曲线,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收入不变;如果需求减少时,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收入不变。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简述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2007-01)

答: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既然总需求增加可以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那么使得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具体表现在:私人部门的消费增加或储蓄减少、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和减少税收都可以导致总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总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得价格总水平提高,从而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2006-07)

答: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所致。

6 导致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生成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提高产品的价格,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造成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引起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简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2009-01) 简述财政自动稳定器的作用。(2008-07)(两种问法,一个答案)

答: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用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在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人们的收入增加,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增加,失业保险、贫困经济、农产品支持价格等转移支付的增加,又助于缓和经济的衰退。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

但是,由于自动稳定器仅仅是对经济波动动作稳定性反应,在波动产生之前并不能发生作用。同时,它也不能充分调节社会需求,从而不能消除经济危机。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以及物价稳定等目标,还必须依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2006-01)

答: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在这两种支出增加额相等的情况下,转移支付乘数效应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原因在于政府购买支出是全部用于消费,而政府转移支付一部分用于消费,另一部分有可能用于储蓄。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2004-07) 答: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市场利率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其主要手段有公开市场操作、改变存款准备金率、改变再贴现率。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应该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调低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再贴现率。

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经济政策

简述资源禀赋理论。(2011-0

1、2010-0

7、2010-0

1、2006-07)

答:资源禀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也称H-O模型。他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如果两国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相同,生产效率相同,即在所有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同的比较成本,就不会进行贸易。

要发生贸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两国间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有差别;二是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

7 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第五篇:产业经济学期末总结

产业经济学

名词解释

1.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以某一特定产业(通常为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中的大量企业及相关企业高度集群为标志,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集合。

3.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有地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

二、第三产业将增加。

4.霍夫曼定律: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的规律。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

5.产业融合:是指原有的产业边界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被打破,以前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被视为不同的产业现在 正融合在一起,变成新的产业的过程和现象。

6.马歇尔冲突: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 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社会面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7.克拉克有效竞争理论: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性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8.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以达到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9.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市场占有率而适应市场并按市场要求调整其行动的行为。

10.主导产业:是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11.竞争力: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12.产业安全: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和竞争中,本国资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内重要经济部门的控制,本国各个层次的经济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分配的充分,以及政府产业政策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贯彻的彻底。

简答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一)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集群和产业布局;产业竞争力;产业安全。

2.产业形成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的出现和形成源于劳动分工的出现,产业一旦形成,其自身具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对任何一个产业,一般都会经历一下几个阶段:

(一)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

3.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产业发展的概念及基本内涵、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产业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断进步的产业演化过程,即伴随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及观念意识的变化或变革。

产业发展包括的基本内涵为:1.产出增长;结构变迁;福利改善。

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1.产业发展是渐进与突变的统一;产业发展是产业进化的过程。

4.关于企业是资源配置主体的研究:

(一)交易成本解释;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大

解释;可剥削租金解释

5.关于企业是一种特殊治理关系的研究:

(一)市场治理;三边治理;双边阿治理;一体化治理

6.市场结构的含义与决定因素:6因素:(1)集中度;产品差别化;新企业的进入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

7.进入壁垒的形成原因: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绝对费用壁垒;政策法律制度壁垒。产业进入壁垒分类可分为高度、较高、中等和低进入壁垒产业

8.市场行为的内容: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企业的产品策略;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

9.价格协调行为,又称价格共谋。常见,卡特尔;价格领导制;有意识的平行调整

10.不合理的排挤竞争对手策略:掠夺性的降价行为;价格压榨;排挤行为

11.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主要因素:资源稀缺;聚集效益;技术创新;增长所需的扩散与转移;生态环境的压力

12.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的具体体现:前瞻影响;回顾影响;旁侧影响

13.

问答题

1.促使产业融合的因素:1.新技术的革新,特别是电脑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低廉的技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沟通和接受资讯,从而促进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产业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2.各国政府对通信产业、传媒产业、有线电视等产业放松规制导致这些产业中的厂商可以通过兼并等方式进入新的市场。3.很多企业通过提升管理能力,使得自身能够通过购并、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大规模的跨产业融合活动,从而使得众多合作伙伴可以分担经营成本和风险,并分享彼此的资源和利润。

2.规模经济的作用:减少组织管理成本;规模扩大,研发力量壮大;基础设施共用,单位生产成本下降等

3.产品差别化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原因:(1)产品的物理特性;买方的主观印象;销售的地理差别;销售服务的差别。特点:产品差别化的不确定性;产品差别化的迟滞性。

4.产品差别化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产品差别化与市场集中度存在着双向的相互影响;产品差别化是形成市场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品差别化将影响企业价格的形成;产品差别化给企业间的价格协调带来了困难;产品差别化的存在使得非价格竞争更为激烈;产品差别化不仅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还最终影响市场绩效。

5.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一)平衡发展模式与非平衡发展模式,平衡发展模式:

1.大推进理论;2.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与雁行发展模式。

(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6.国际分工与产业梯度:

(一)国际分工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斯蒂德曼的新李嘉图主义;克鲁格曼的产品差异贸易理论。

(二)产业转移与产业梯度。

(三)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的演变

7.判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与“标准结构”的差异;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

产业间均衡的比例关系;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是持续的发展。

8.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产值结构的高级化;资产结构的高级化;技术结构的高级化;劳动力结构的高级化。

9.主导产业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能够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能够迅速吸引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附加价值。

10.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关联强度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和上升率基准。

11.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

(一)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理论:成本——市场学派;行为学派;社会学派。

(二)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缪尔达尔——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威廉姆斯倒U曲线;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四)公平与效率选择理论

12.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角,主导产业的特性:主导产业必须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主导产业具有层次性;主导产业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

13.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市场潜力;相对优势度;产业规模指标;产业关联度指标。

14.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空间集聚性;柔性专业化;社会网络化;根植性

15.产业集群的形成类型:纵向集聚;横向集聚;区位指向集聚

16.国际竞争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17.产业竞争力理论:产业业绩分析视角;产业价值链分析视角;产业对外支配程度分析视角;产业吸引力分析视角;国际竞争力动态分析视角;

18.钻石模型: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机会;政府行为

19.关于竞争力的概念:宏观层次竞争力的概念;微观层次竞争力的概念;中观层次竞争力的概念

论述题

库兹涅兹法则: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

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理论

马歇尔夫妇《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罗宾逊夫人《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梅森《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

贝恩《产业组织理论》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提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范式

谢勒《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以梅森贝恩为代表啊的现代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称为哈佛学派

芝加哥学派 斯蒂格勒 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

规制经济学

鲍莫尔、帕恩查、韦利格《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安全测度的指标体系

(一)反映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成长状态的指标:市场占有率;产品增值率;

劳动生产产率;资本利润率;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率

(二)反映外商对国内产业控制度的指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

外资市场控制率;受控制企业外资国别集中度

(三)反映经济体制竞争力的指标:企业产前服务状况;企业产后服务状况;政

府经济凋节状况

(四)反映政府对产业控制力的指标:反映国有经济凋节力、保障力的静态指标;

反映国有经济活力的指标

(五)反映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指标:国内经济的产业结构;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

国内产业的科技素质

上一篇:全域旅游行业发展分析下一篇:企业会计准则使用指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