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分析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视觉设计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信息化,在当今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不再仅仅利用以往所惯用的那些平面视觉语言元素进行表现。

第一篇:视觉设计分析论文

高校校园卡的视觉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校园卡与视觉设计的相关概念,其次针对高校校园卡视觉设计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校园卡的视觉设计内容,即图形、文字、色彩与版式的设计需要达到与高校形象相匹配的视觉效果。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高校校园卡的视觉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校园卡;视觉设计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4-0046-03

1高校校园卡的概述

高校校园卡是当代每个高校人在校园内必备通行的证件卡。它是一种有形的具有物质性的磁卡,它的视觉性与传递性是必然的。它是一个学校形象的视觉传达途径与媒介,是各类高校数字信息的实物载体,它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管理与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学校运转的效率与安全。同时,高校校园卡也是外来访客临时使用的证件卡。

近二十年,随着数字信息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园卡的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它集学生证、身份证、借书证、医疗证、会员证、餐卡、钱包、存折等于一身, 实现了学生管理(注册系统、注销、成绩单)、身份认证(图书馆、计算中心、校医院)、交费(学费、上机、医疗等)、用餐、购物(校内外商场、书店)、娱乐(健身中心)等多种功能。校园卡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是每日的就餐、课堂,其次是校园图书馆,然后是购物或就医等。甚至在校外,还具有身份识别与支付功能,是名副其实的 “一卡通”。

2视觉设计概述

视觉设计包括很多内容,如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图像设计等,设计者属于主导者,观者是接收者。任何视觉设计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准确传达设计者意图或设计者背后委托者意图,达到与被设计对象相吻合的视觉效果。视觉传达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的过程,而对接收者来说,则是个相反的过程。也就是说,视觉设计帮助设计者准确完成传达过程,而观者通过视觉完成接收信息过程。设计者即发送者,站在被设计对象的位置,充分了解和考察被设计对象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愿景等,根据视觉设计和视觉传达的规律将信息转化为视觉形象发送给观者,观者再通过视觉形象了解和认知信息。这是一种从抽象到具象,再从具象到抽象的不断转化、不断传递与固化的过程。优秀视觉设计可以准确传达信息,使接收者獲得某一品牌或某一企业形象的积极印象,最终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抽象精神。

3高校校园卡的视觉设计意义

信息时代下,各高校纷纷推出校园卡,并都有其各自的视觉形象特征与使用功能。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我国高校正在不断发展与升级,与之相匹配的学校形象也正在变化,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对校园卡的视觉设计来完成学校形象的塑造。经过视觉设计的高校校园卡具有以下意义,一是扩大视觉传播的接收者,二是形成高校积极正面的视觉效果,三是提高高校品牌效应。正如商业运作一样,需要专业的视觉设计以获取更高收益。虽然高校不是企业,但是其视觉设计的内容与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对自身形象进行视觉设计以此达到最快最好的传播效果。

4高校校园卡的视觉设计内容

校园卡的视觉设计必须体现出设计者的创新性,体现出高校的唯一性。需要设计者深入理解学校的文化、历史与教育理念等,将特有的设计语言融入到卡面设计之中。 校园卡的视觉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思与考量。

4.1图形设计

校园卡的图形设计可以形成稳定的视觉符号。首先,卡面图形设计,必须符合平衡与稳定原则。其中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 [3]。如图1,校园卡的图形元素——以民族楼为主体居于卡面中间,树木、白云、古建与高楼采用左右对称排列,使画面达到视觉的平衡,而白鸽和气球的出现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活力,使画面静中有动,活泼而不失典雅,清新而又独特。其次,通过卡面图形的面积大小确定其图形之间的主次关系。再次,需要考虑卡面图形轮廓的曲直对比。最后,利用卡面图形的虚实关系突出主体图形。

4.1.1 标志图形元素

高校标志作为校园卡设计的图形元素之一, 一般属于抽象的视觉符号,它是一个学校的形象代表与象征,或者说是一个学校抽象化的形象身份/脸谱,具有非常明确的符号识别性。标志图形元素一般会体现在校园卡的正面,背面则可用灰色系标志,进行弱化处理。如图1,正面标志图形色彩清晰明了,背面标志图形为灰色,逻辑关系明确,重点突出。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园卡,都是把标志图形安排布局于卡的正面,位置明确且具有信息的主导性。

4.1.2 主体图形元素

通常,各高校将校园主建筑或标志性建筑纳入校园卡正面作为主体图形进行设计。各高校的主建筑或标志性建筑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见证了学校的历史,是学校文化与理念的积淀。如清华大学的二校门、清华学堂等;北京大学的西校门、未名湖及博雅塔;北航的致真大厦、航空航天博物馆;上海同济大学的国立柱、嘉定校区正门。各高校校园卡选用这些建筑作为主体图形或图案,一方面彰显了建筑特色;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学校历史或办学之初的愿景。如清华大学的校园卡上的二校门,它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建筑本身具有视觉传达性,清华二校门的建筑之美和独特性不言而喻,所以卡面设计用它是非常恰当的。如图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园卡(新版)设计选用民族楼为主图形,民族楼不仅具有建筑特色,而且还是已故著名建筑师梁思成主导设计建成的,它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那么,如何将校园主建筑或标志性建筑造型应用于校园卡面的设计之中呢?通过分析发现,一般校园卡选用建筑图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利用标志性建筑的照片,这是一种常用和便捷的方法,若是处理手法简单或不加处理容易使设计显得枯燥乏味;另一种,是间接再现建筑物,利用数字绘画方式或传统手绘方式再现建筑物,使设计显得凝练与简洁。如图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校园卡,以数字插画的方式再现民族楼,并作为校园卡的主体图形,可以更好地集中体现设计的时代性。又如北航的校园卡,用速写方式再现建筑物,比较有特点。

4.1.3正面背景图形

首先,可以选择高校所在城市传统建筑做为背景图形,明晰高校的地域性。如图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校园卡(新版)选用现代建筑——高楼大厦、古建筑——天坛,使之具有北京首都特征,还象征着古今文化的并存与交融。另外,可以选择高校所在城市或校园的现代建筑、风景名胜作为背景图形,也可以利用具有美好寓意的形象作为背景辅助图形,如白鸽象征着自由翱翔,放飞理想,郁郁葱葱的树木象征着矿业大学的未来与青春。把高校的理想与愿望进行图形可视化设计,可以促进每个人对高校的美好想象。

4.2 文字设计

4.2.1 正面文字

一般情况下,校园卡有中英文两种文字用于体现学校的名称,由于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混合编辑需要合理地调节它们之间的距离、大小、字体和色彩等关系。相同字符、字号的中英文黑体字,笔划数量及结构繁简程度不同,密度和信息量也不同,笔划越少,结构越简单,密度越小。英文字母因有大小写的书写方式,因此视觉密度差异明显,长宽比更为突出。汉字字符、字面大小相似,易营造均匀的 “视觉质感”,但略欠灵动感,缺少变化。因此在进行設计时,应注意中英文之间和谐关系。

4.2.2 背面文字

校园卡背面,中英文混合设计应突出持卡人的中文信息,而英文则为辅。校园卡的正面传达学校的形象,背面显示持卡人的信息,使校园卡卡面有清晰的视觉逻辑关系,主次分明。如图2,上部分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英文名称的首字母与标志,统一选用灰色。高校名称英文首字母大写再次强化学校名称,字母选择灰色衬托持卡人信息,中文采用黑色的黑体字强调持卡人信息。在视觉设计中,文字设计是一个非常的重要元素,字体和颜色的选择应遵循卡面信息的逻辑关系与审美原则。

4.3色彩设计

色彩设计是视觉设计中主要的构成元素,也是校园卡设计中视觉传达的主要形式。认知科学研究表明,色彩能使人的记忆更深刻,持续时间更长久。因此,具有明确色彩相貌的颜色,能使观者记忆深刻,具有快速传达信息和接收信息的优势,所以可以用不同色相区分不同类型的校园卡。例如,红色使人热血沸腾、激情飞扬,具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在校园卡的视觉设计中尽量用暖色调代表青春与活力的学生,用冷色调代表冷静与严谨的老师。选择恰当的色彩相貌和它所传递的情感,使设计具有事半功倍的传达效果。

4.3.1 色彩个性与共性

通过色彩创新突出校园卡个性。由于普通人的习惯思维或共性认识会对色彩的想象或创新不够,所以需要设计者利用专业的设计方法进行构思与表现。比如,红色,它只是对所有红色的统称,本身并没有固定哪一种红,其实可以有不同明度、纯度和灰度的红。如,淡红、粉红、大红、深红、橙红、朱红、土红、紫红等,它们有着不同的色彩个性与共性。如图2,校园卡为青色是观者对它视觉识别的共性相貌,但它区别于普通蓝色,介于蓝绿之间,具有自身的个性相貌特征。

4.3.2 色彩面积与情感

利用色彩面积大小形成不同视觉体验与情感。不同色彩具有不同情感,相同色彩不同面积亦具有不同情感。色彩语言是通过色彩来传递情感和讯息的符号,是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确定某一校园卡的主体色彩和主导色彩为最大面积,这样传递的色彩情感就会很明确。如清华大学校园卡,由于灰色面积大,红色面积小,就会给人以冷静理智的色彩情感。如图1学生卡,大面积为橙色,给人温暖、活泼与青春的色彩情感,体现出学生的朝气逢勃。又如图2教工卡,大面积为青色,给人严肃、冷静与纯净的色彩情感,体现出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

4.3.3 色相对比与和谐

利用色彩对比区分不同类型校园卡。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冷暖,形成不同的视觉感知。一般情况下,各高校校园卡分为学生卡、教工卡、临时卡三类。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校园卡,主要利用三种颜色——蓝、橙、紫进行分类设计,使之能快速识别。

4.4版式设计

校园卡的版式设计,即合理处理好各视觉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视觉元素包括图形、文字与色彩。设计理念决定着设计作品最终的样子,经常说的设计创新,实际上就是对文字、图形、光以及色彩运用方式的不断更新,使它们更加趋向大众的审美观念,能够反映出当前社会的审美趋势。

首先,确定校园卡的整体色彩倾向,即选择此色彩作为卡的主色调大面积用色。然后,把中心位置留给主体图形,最上部位置使用主体文字。如图1、图2,校园卡最上部位置是学校标志与中文名称,中间是标志性建筑图形。

虽然校园卡很小,但也需要对视觉元素进行理性地构思,才能使设计达到最优的效果。不管是文字与文字、图形与图形,色彩与色彩,还是图形与文字、色彩都有其自身的逻辑顺序。如图2上部是学校信息,左面是持卡人照片,右边是持卡人文字信息,底纹是学校标志里的火纹图案,卡面信息层次清晰、明确。

5结语

校园卡作为校园人的数字信息载体,它不仅内含众多实用功能,而且也涵盖了学校本身形象与育人理念,因此对其进行视觉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校园卡是一个高校的名片,一个校园人的名片,应使之达到高校应有的高等学术与审美。校园卡的视觉设计,既要严肃又要活泼,既要有审美性又要有实用性。总之,合理处理好各视觉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好审美尺度,尽量通过小小的卡片彰显学校的个性与理念。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想必校园卡的视觉设计也将更加与时俱进,将会不断满足高校校园人的精神与审美需求。

作者:刘春梅

第二篇:广告立体化视觉设计分析

摘 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信息化,在当今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不再仅仅利用以往所惯用的那些平面视觉语言元素进行表现。本文以平面广告设计中立体化的视觉表现形式为展开点,探索平面广告设计如何突破二维的表现形式,把平面立体化,空间延展,由传统的二维平面表现向三维、四维等多维空间发展,开发并架构出更具表现力的新视觉语言,以丰富平面广告的表现形式来增强视觉冲击力。

关键词:视觉设计;广告立体化;空间延展;视觉语言

平面广告设计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信息化社会及多元化时代的到来而不断的革新。传统的平面广告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和挑战。我们从事设计的人员不能固守原有的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为了适应新的社会条件、新媒体技术的支持,我们必须对已有的设计方法和元素进行分析、类比,研究其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把立体化表现形式置于平面广告设计中,着重对平面广告设计立体化这样一种新的视觉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平面广告形态的表情。

1平面广告“立体化”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

所谓“立体化”表现形式就是从二维跨越到三维空间,跳出平面二维的框架,以三维或多维形式展示,扩展到立体、动态的视触听嗅感受。“立体化”视觉语言的出现使平面广告设计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以二维平面传递信息的表现形式被打破,利用多维空间,立体化的表现形式成为传达信息的主流,这种立体化的表现形式超越了以往的想象,丰富了视觉感受。立体化的视觉语言是在现代科技水平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理念日益多元化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流行的,是信息化、消费审美文化的时代产物。

1.1对审美需求的提高

在平面广告的视觉冲力、创意手法和视觉语言等方面受众的需求越来越高,平面“立体化”这一表现形式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实际运用中的优势日益体现,极大地拓展了平面广告的表现空间,这样才能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脱颖而出,既体现独特的设计风格,又兼顾大众的审美情趣,赢得市场竞争。

1.2对传统平面广告的突破

传统的平面广告主要是以二维空间为载体,采用印刷、喷绘等媒介手段,向大众传播信息的一种平面视觉表现形式,但唯有创新,才能更易引起受众有了共鸣,达到广告传播宣传,打动消费者,引起消费欲望的目的。

1.3科技的发展

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平面广告设计的平庸化、程式化,以“立体化”表现形式出现,我们要依靠敏锐的创造性直觉,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成果,为现代平面广告服务,追求更完美、更能传达信息的平面广告表现形式,在新的技术中发现新的表现可能。

2立体化表现形式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

平面广告设计由传统的二维向三维、多维空间扩展;它在环境、空间的展示和应用更为广泛。平面广告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向受众准确的传达产品信息,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桥梁。而在传统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常常忽略了受众与广告设计之间的关系,只是利用平面设计元素单向的向受众强迫式的传达信息,这样的作品往往被人所忽略,淹没在茫茫的图像之中,无法吸引受众的眼球。户外广告是与三维空间环境创造立体化视觉语言的一种较为代表性的方式,平面户外广告突破二维平面的表现空间,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依赖,形成一个整体,巧妙地将创意表达出来,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给人以深刻的记忆。视错觉艺术在现代广告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视错觉就是我们知觉判断的视觉经验,与所观察物实际特征之间存在着矛盾。当观察者发觉到自己主观上的把握和观察物之间不均衡时,就产生了错觉的混乱。人们往往被错觉所欺骗,有时又追求视觉上特殊的刺激,甚至为超越视觉上的紧张和均衡所具有的限度而兴奋。对于错视所造成的“可视性”障碍,人们不断尝试,正越来越多地被利用,达到提高视觉注目率和增加观赏趣味的效果。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交叉艺术产生新的火花及表现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立体化表现形式的平面广告正不断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冲击着我们的视觉。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的表现形式,多媒体广告极大丰富了平面广告设计的领域与内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二维平面,把广告创意和产品价值很巧妙的结合起来,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

2.1利用空间环境

平面广告设计由传统的二维向三维、多维空间扩展;它在环境、空间的展示和应用更为广泛。平面广告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向受众准确的传达产品信息,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桥梁。而在传统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常常忽略了受众与广告设计之间的关系,只是利用平面设计元素单向的向受众强迫式的传达信息,这样的作品往往被人所忽略,淹没在茫茫的图像之中,无法吸引受众的眼球。户外广告是其与三维空间环境创造立体化视觉语言的一种较为代表性的方式。平面户外广告突破二维平面的表现空间,融于到自然环境之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依赖,形成一个整体,巧妙地将创意表达出来,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给人以深刻的记忆。

2.2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交叉艺术产生新的火花及表现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立体化”表现形式的平面广告正不断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冲击着我们的视觉。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的表现形式,多媒体广告极大丰富了平面广告设计的领域与内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二维平面,把广告创意和产品价值很巧妙的结合起来,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

2.3利用视错觉表现形式

所谓视错觉,就是知觉判断的视觉经验,与所观察物实际特征之间存在着矛盾。当观察者发觉到自己主观上的把握和观察物之间不均衡时,就产生了错觉的混乱。人们往往被错觉所欺骗,但有时又追求视觉上的特殊的刺激,甚至为超越视觉上的紧张和均衡所具有的限度而兴奋。对于错视所造成的“可视性”障碍,人们不断尝试,正越来越多地被利用,以达到提高视觉注目率和增加观赏趣味的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平面“立体化”广告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促进了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为平面广告设计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一般认为,视觉上的模糊传达是我们根据知觉判断的视觉经验和观察物实际特征之间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的视觉上产生了错觉和模糊。而这种视觉上的错觉和模糊给我们带来了视觉形式,是平面广告“立体化”所常用的,因为广告所借助的传播媒介的构筑与平面化的画面的结合,在视觉上、心理上具有合理与不合理、似与不似、静止与运动等模糊性质,不能完全定义平面广告的表现形态,因为媒介的应用让其也可以“立体化”。

参考文献:

[1]赵方舟.多维化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方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

[2]董霞.“立体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8,39(10):249-252.

[3]罗天榜.平面广告的“非平面”表达[J].中国市场,2012(45):91-93.

作者簡介:

陈楠,(1996-12-02),男,民族:汉,籍贯: 江苏省南通市,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陈楠

第三篇: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视觉设计分析

摘 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是响应《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政策,符合当今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化品牌培育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得出文创产品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开发符合人们需求的文化产品是当今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文创产品;视觉设计;传统文化;博物馆

一、研究背景

2017年2月正式发布实施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博物馆的发展提出鼓励文创产品开发,注重人才培养,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等要求。

在文化传播方面,传统的博物馆运营模式公益性强,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地域文化,传播地域文化,由此造成了对于消费者的文化灌输。消费者在了解博物馆文化历史的同时,很难将大量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文化认知。这对消费者理解博物馆所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满足更为广泛的消费群体,加深消费者的文化理解,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出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文化的传播也由传统的灌输型向多元化消费型转变。

博物馆馆藏文物视觉元素的提取和应用越来越多,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上也越来越倾向于对于藏品视觉元素的创意设计。这有利于增加消费者对于博物馆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从而使消费者在游览的同时加深对于博物馆文化的认知度,还对博物馆文化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在这个重视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当今社会,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成为人们在旅游之余的消费热点,也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设计需求方面,文化创意产品是博物馆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优秀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其视觉元素的提取依托博物馆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宝藏,以历史文化、元素创新为核心,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原有的视觉元素进行简约化、情感化的加工和改造,在不改变其文化传播作用的同时兼顾整体的美感和受众的审美需求。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国内外现状及意义

(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博物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在设计上不断寻求变化,推陈出新,但是学术界对于其概念却一直没有做出统一的表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博物馆文化产品”这三种称呼都较为常见,其共同的侧重点都在博物馆文化上,都是博物馆文化的衍生,是通过对于博物馆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再创造来进行设计的结果。近些年来,学术界多采用“博物馆文创产品”这一说法,任教于台湾艺术大学设计学院同时也是台湾创意设计中心董事长的林荣泰教授曾提出“4C”理论,即“cultural”“collective”“cheerful”“creative”,认为文创设计的出发点在于馆藏文物的文化属性,带有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能够寓教于乐。

由此可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一定能够在设计上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在文化上立足历史的根源,唤醒人们对于历史的记忆;能够在创意上触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新想法和新理念。最终通过视觉设计元素的塑造,来丰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文化属性。

(二)国内外現状

我国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对比国外来说发展起步较晚,从文献和专著上看,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推动,近几年的博物馆文化创意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呈现出高速上升的趋势。张鲁君编著的《文化创意与策划》一书中对比了我国不同行业的策划状况,结合成功案例的针对性分析,总结和归纳了现代文化产业传统领域新业态下的创意策划技巧和实战经验,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在沈婷和郭大泽编著的《文创品牌的秘密》一书中,介绍了来自中国、日本、荷兰、瑞士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0个以文化创意品牌见长的设计师,从文化、创意、设计、营销等不同角度分析如何打造与众不同的品牌和成功背后的故事。对于文章中的设计思路具有指导价值。

在《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一书中尼尔·科特勒(Neil Kotler)和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指出,购买新产品是人们满足自身兴趣的手段之一。现今零售业正是基于此原则,在物品性质无法突破的情况下,专注于创新物品形式,以此获得人们的青睐。可见,受众对于博物馆推出的文化创意产品有着大量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意识到受众的需求,也正在针对这一拥有巨大发展前景的行业进行尝试和实践。这种销售手段与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目的和其非营利组织的属性并不冲突。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一些独具特色的小型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够完善,也不成系统,在成品方面只注重对于藏品的表象认知,而不考虑其文化在设计中,特别是在视觉设计元素的应用过程中的作用,较少注重视觉设计元素与文化内涵相融合,设计出的产品在文化内涵上存在表达缺陷。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博物馆自身的文化元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大型博物馆的优秀设计案例,归纳其在文化创意产品中视觉设计元素选择上的普遍性规律,从文化元素中提炼视觉设计元素,将其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实践当中。旨在让更多小型且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能够重视起来,从而达到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视觉设计元素能与公众进行良好沟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会使消费者对于传统文化产生曲解、破坏传统文化自身的美感等问题。文章旨在寻求一个保证文化传播的同时不改变文化自身内涵的平衡点,恰当地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通过对于现阶段成功案例的整理和归纳,提出问题,找寻措施。致力于基本形成“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视觉设计元素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博物馆文创产品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视觉设计元素进行探讨和应用,通过大型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成功案例,阐述博物馆所延展的视觉设计元素为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带来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设计尝试。虽然文中展示的案例内容和应用媒介在目前的理论和实践上还不够全面,但文章试图通过理论研究和设计,尝试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视觉设计元素的应用上能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希望更多的文化创意产品在视觉设计元素的创新过程中能够被运用。

现有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多是针对于造型和使用方式的创新,较少视觉设计元素的创新。本文试图研究文化创意产品中视觉设计元素的挖掘与创新,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更加细致地针对于这一现状进行分析和阐释。研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视觉设计元素的来源和视觉设计元素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创意体现。这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也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本次课题进行的设计尝试是针对博物馆自身文化内涵的量身定制,不只是简单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视觉设计,文化元素的应用也不仅仅对产品起到单独的装饰作用。本文试图以更为简单直观的方式让受众加深对文化元素的理解,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从视觉上让游客在获得文化创意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能够得到文化的熏陶,并将文化“带”回家。

四、结语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视觉设计元素的研究,是响应《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政策,培养博物馆文化品牌的必经之路。在行文中,笔者倡导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视觉设计创新,从而达到视觉设计元素与博物馆文化内涵的巧妙结合。

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设计现状,得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基本界定。并且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视觉设计元素进行深入研究。探究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对博物馆视觉设计元素从博物馆自身、馆藏文物、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名人故事方面进行分析和挖掘;第二步是将提炼到的视觉设计元素进行元素直译、提炼改造、意蕴体现、色彩展现的创意化设计;第三步是根据不同媒介的应用效果和特征,分别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9-7-18].http://www.sach.gov.cn/art/2017/2/21/art_722_137348.html.

[2]葛偲毅.国外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对我国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2.

[3]魏鹏举.文化创意产业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衡水学院美术学院

作者:宋红延

上一篇:云计算的使用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网上购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