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

2022-05-14

第一篇: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

产品系统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产品系统设计是系统研究的对象。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的内外关系,确保产品要素各方面都符合要求。产品系统设计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开发和创新产品,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和使用愉悦感。本分析与研究主要通过分析研究产品系统设计特性以及产品设计全部设计流程,为设计职业寻找合适的产品创新设计元素。

关键词:产品设计;系统特性;设计流程

0 引言

如今社会已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工业进程持续推进,工业设计理论不断完善,产品系统设计理论备受关注。将系统论的各项理论合理运用到工业设计的各项理论中,从而形成新的理论和理论体系,即产品系统设计。产品系统设计理论是将系统论合理地运用到工业设计理论中而形成的新的理论,由此来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开发和创新产品,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和使用愉悦感。

1 产品系统与设计概述

系统是由几个事物组成的集合,在这些事物之间建立有机的关系,实现特定目标。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是机械地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素共同作用时产生的新的特质[5]。产品体现了一定的人文价值,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过度生产会引发将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商业活动。除了人的价值,人的创造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经济价值,参与所有人造物体的形成。

2 产品系统设计的特性

产品系统设计的特性主要包括层级性、有序性、整体性、动态稳定性、反馈性、目的性等几个方面。

首先,系统普遍具有层次与级别的特性。这是由于A系统本身也是某个较大系统中某一层次的子系统,同时A系统又由无数个子系统组成,而这些子系统又由无数个更低的子系统组成。例如,国家由多个城市组成,地球由多个国家组成,而宇宙则由多个星球组成。宇宙是浩瀚且无穷无尽的,系统同理。同时任何系统都可以与其他相关系统结合形成更大的系统。世界是一个大体系阶段,任何特定的体系都在世界的大体系阶段的一个特定的层次上。

系统的有序性指系统各要素以矩阵、树形或网络结构进行相互联结[2]。所有的系统都是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地组成,形成自己的结构特征。从系统各个要素中找到系统存在的规律,把握产品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为产品的有序性。

产品系统设计研究整个产品系统,将产品系统的整体性作为出发点。由于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顺序,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最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系统的动态稳定性是指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和整体性使系统内部元素之间的作用与依存关系产生惯性,即显现出动态平衡,维持着系统的稳定性[1]。

系统反馈包括根据系统输出函数返回得到的结果,以影响和控制信息的二次输出,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是一个原因产生结果的过程,结果是一个新的原因,一个新的结果重复出现,如此循环往复。反馈机制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通道。系统的反馈性体现在提高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输入输出信息的转换比,实现系统功能的优化。

目的性是系统的特性。各系统要素与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平衡又相互制约,实现系统的目的。当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发展时,其不受环境等各类因素变化的影响,且有规律地发展。由于系统具有自我维护,自我调整,自我稳定的特点,其针对一定的发展方向。系统的实际发展阶段或发展状态决定系统的状态。所以,人们不仅可以从原因中追溯结果,而且可以从结果中找到原因。

3 产品系统设计的流程

3.1 产品调研阶段

产品设计调研是进行产品设计活动的基础,是将产品有序性与市场结合,理解产品市场价值规则的过程,是体现未来产品的实用价值,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过程,同时以系统整体性特征为主要出发点,决定设计成败。产品调研主要由产品市场研究,消费者需求研究,产品技术及材料研究,产品建模规则研究和产品标准研究等部分组成。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相关调研,企业可以充分了解消费者信息,开发或改进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市场定位是产品创新设计的重要依据。

3.2 产品定位阶段

产品定位阶段是在调研相关产品后,通过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和演绎推理,确定产品创新设计方向的过程。只有确定好产品定位,才能推动后续设计的发展。产品定位实现产品主要目的特性,提供未来精准服务方向,从广泛的市场中切出目标客群,完成用户画像,从而更具象化的去认识服务对象。产品定位的合理可行性决定整个产品流程的成败。

3.3 产品造型设计阶段

产品造型设计是根据最初的产品定位设计出产品具体形态的过程,结合产品的反馈性,通过原因产生造型设计结果。在产品造型设计阶段,包括构思方案,构架设计,色彩和封面设计,工艺与材料设计,人机环境分析设计,成本预算设计,产品展示设计等一系列程序。产品造型设计一方面注重实用功能设计,注重技术改造;另一方面注重产品创新设计,注重各个创新要素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发展。

4 产品系统中的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发展

基于产品系统的创新设计,从产品本体系统到产品外部系统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工作体系,产品创新围绕着各类产品构成要素展开设计活动。由于目标价值、技术水平、成本价格、环境保护等设计条件的不同,需要设计对事物的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形成适合设计活动规律的产品创新设计要素。面向需求的产品创新设计要素体系包括需求要素、创新要素、功能要素、审美因素、可行性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同时,产品设计评价也是帮助产品创新设计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

首先,产品系统设计需要前瞻性。这里的前瞻性不止是产品的新颖创新,也不止是技术的突破进步,更多的是指长远的规划[4]。其次,必须考虑产品系统设计中的动态因素。成功的设计师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必须注重产品设计理念的表达。

5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工业设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产品的需求也逐渐从仅满足功能进入了追求产品性能、使用便利性以及其中的人文价值的阶段[3]。如何有效地利用系统设计和服务设计的思想来解决复杂的设计问题,变得更加独特和复杂。因此,要求工业设计师的专业素养需要继续提升,设计经验需要更加丰富。他们可以分离实际的设计需求,融入更多创新元素,进而创造出一个通用的设计方案结构。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推动了工业产品快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节奏的能力,考验了工业产品更迭换代的适应力与反应能力,以便实现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自由。

参考文献

[1]吴琼.产品系统设计[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罗雨昂.工业产品系统设计过程分析与研究[J].西部皮革,2021,43(05):136-137+139.

[3]陈旭.基于系统论的工业设计研究[J].集成電路应用, 2020, 37(09): 160-161.

[4]孙艳艳.基于可持续设计的产品系统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7(07):116.

[5]张峻霞.产品设计:系统与规划[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1.韩璘(1978.5—),男,汉族,籍贯:吉林集安人,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2.孔雯琪(1998.12—),女,汉族,籍贯:山东济宁人,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机械,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3.庄浩(1996.11—),男,汉族,籍贯:山东潍坊人,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机械,研究方向:交互设计与技术。

作者:韩璘?孔雯琪?庄浩

第二篇:《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基于高职与普本分段培养“3+2”学生与普本学生的差异性,论文明确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设计了面向“3+2”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提出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建设教材库,以促进“3+2”学生成为高端技术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与普本分段培养;“3+2”学生;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即高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五年制高职学习5年),经过资格考核,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该类“3+2”学生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南京林业大学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联合进行物流工程专业的“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共同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作者基于南京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3+2”学生培养、授课经历,发现该类学生在高职阶段学习、专业基础与普本学生有所差异,《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为物流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上还需与普本学生有所区别与侧重,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培养要求。

一、课程教学定位

(一)学生培养要求

“3+2”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物流与综合运输管理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在各级物流流通部门与交通运输领域从事客货运输调度与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物流技术装备应用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本科层次高端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3+2”学生相比普本学生,在仓储配送管理、电子商务、运输组织等实务、实训、实践应用方面有明显优势,然而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等問题。该类学生本科阶段培养目标与要求方面也与普本学生存在差异,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需对其专科阶段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作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且强化保持实践应用能力这一特长。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主要学习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开发、设计方法与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理解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物流信息的支持技术;3)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包括系统规划方法、分析方法、设计方法;4)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项目管理。

这门课要求学生既通晓物流管理,又能运用信息技术、编程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基于“3+2”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实践能力强的特点,需有针对性地加强物流管理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适当弱化已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知识点,如物流信息采集识别-条码、RFID技术的介绍。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含课内教学、课程设计两大内容,其中课内教学2学分、32学时,课程设计2学分,集中安排2周时间进行。

(一)课内教学

面向“3+2”学生的《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教学内容,含章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与面向普本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相比,作了如下调整:简化2.1数据采集与识别技术,2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章节的学时由8减为6;强化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方法的讲解,包含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方法,学时由4增为6。

(二)课程设计

课程讲授结束后安排2周时间完成课程设计训练,要求学生自行开发小型物流信息系统,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物流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物流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 提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

以开发某企业库存管理系统为例,说明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1.实现基本功能:实现数据录入、查询、统计报表、目录维护四个基本功能;至少实现各基本功能下的一项子功能,如入库数据录入、入库明细查询、按品种/日期统计打印报表,维护某类产品目录。

2.分组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6-7人一组,自行分组。

3.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也可采用面向对象法),开发工具自选,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4.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指导老师事先提供报告撰写模版。

课程设计成果要求能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通过课程设计答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30%、系统开发成果40%、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20%、老师和学生共同打分课程设计答辩10%)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三、课程教学方式设计

着重针对3+2类学生与普本学生专业基础的差异,选用适合3+2类学生的《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课程教材,重补齐专业知识体系,强化实践能力这一特长。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建设教材库。具体如下:

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PPT的制作。由于学生缺乏管理实践、系统调研、系统开发,在课堂讲授物流信息系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采用实例、课程设计结合的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均有安排实例阅读。课程讲授结束后安排2周时间完成课程设计训练,继续完成物流信息系统的逻辑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程实施。课程设计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制作模块化的课程PPT,适应不同讲课对象。将教学内容分成独立的若干模块,一篇或一章为一个模块,便于针对3+2类、普本学生进行取舍和组合,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材库建设方面,由于很难选到一本教材完全适应3+2类学生的学习,因此会挑选1本主教材,和多本辅助教材,针对其中知识点再推荐学生参考相适用的教材与论文,形成教材库。在积累多年教学经验后,形成自主编写的教材。

为培养“3+2”学生成为高端技术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基于学生差异性、课程特殊性,论文明确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设计了面向“3+2”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提出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建设教材库,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安立华,李洋,马超等.《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建设研究[J].物流科技,2015年11期.

[2] 宋志兰,冉文学,刘丽.基于CDIO模式的“物流系统设计”课程的教与学[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年15期.

[3] 邹勇,曾懿,雷方俊.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2年31期.

[4] 章文燕.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10期.

作者:姜晓红 张骏 黄银娣

第三篇:教学网站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开发计算机教学网站系统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的切入点。该文从可行性、需求、B/S系统结构等方面出发,对教学网站系统进行分析,并从系统功能框架、系统角色、系统E-R图、数据库设计等方面进行思考,设计了符合教学和师生交流的教学网站系统。

关键词:教学网站;数据库;可行性;网站系统;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的普及,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与收集信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更新快,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是很好的选择,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致力于Internet在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社会教育及在职训练的应用与研究等。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与传统媒体存在很多差异,因此设计能够符合网络媒体特性,并能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学网络系统是很有必要的。教育教学网络系统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转变了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补充了办学条件,能够培养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较好的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习能力。

1 教学网站系统的分析

1.1 教学网站系统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条件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其发展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成倍发展。高配置的电脑硬件使得软件的快速开发得到应有的保证。

(2)系统软件:WINDOWS 系统界面熟悉,人机操作灵活,可以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

(3)应用软件:Visual Studio 2013、SQL Server 2012 数据库应用软件。

(4)技术:本系统将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采用ASP.NET技术实现,后端使用SQL数据库实现数据逻辑。完成的系统需要在IIS服务器下运行。

2)经济可行性分析

教学网站系统跟其他一些应用系统相比较,功能相对简单,一方面,不需要购置额外的设备,相应的开发和维护的费用低,相关人员的培训也相对简单,需要的费用也少;另一方面,相关的运行费用也相对比较少,同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维护。

网站系统放上服务器后,相关数据在网络上进行传递,可以实现数据共享,规范相关数据管理,从而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系统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教学网站系统把计算机作为工具,通过对系统的全面管理,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1.2 教学网站系统需求分析

1)任务描述

系统模块的设计应该根据整个系统总体设计思路进行。整体设计就是基于B/S模型设计符合需求的教学网站系统。该网站系统的总体设计应该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内容丰富的网络平台,而且访问效率高。系统模块应该包括课程概述、教学大纲、新闻发布、论坛留言等功能。

2)用户特点

系统应该围绕着用户特点设计。将用户分为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学生可以登录网站系统,浏览信息、查找信息、下载文件,提交作业。教师可以登录网站输入课程简介、上传课件文件、批改作业、发布消息、修改和更新消息。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发帖与回复进行交流。

3)条件与限制

教学网站系统模块的设计需要突出管理员的功能和特点,而且与普通用户有很大的区别。系统虽然对所有用户开放,但部分资料和功能只针对管理员开放;如管理员可以发布新闻公告,对不法用户的删除与资料修改等。

1.3 教学网站系统中B/S系统结构

本教学网站系统搭建了一个基于B/S三层结构的系统。这三层结构是在传统两层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Web应用服务器作为中间层。这样的优点是,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就可以访问,而不需要安装其他任何应用程序,这解决了传统两层结构在扩展性、维护性、重用性等方面的不足。

教学网站系统采用的客户端技术为ASP.NET,服务器端为Visual Studio2013.NET,编程语言采用Visual C#,服务器与数据库之间的通信采用ADO.NET技术。系统主要工作过程如下:首先Web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连上Web服务器,经过身份验证后下载用户界面的到本机;然后Web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发送请求至服务端,从而建立通信;与服务器建立起通信后得到相应服务的URL地址,随后触发此服务;服务在Web Server上运行,通过ADO.NET直接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上执行SQL语句,并将获取的数据生成响应内容传给Server或将处理后的结果存入数据库。

2 教学网站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功能框架

教学网站系统是为用户之间进行交流和联系提供的一个平台。利用现代的网络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以达到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本系统是基于WEB的教学网站系统,采用了当前的B/S结构模式进行开发,运用了ASP.NET+SQL Server 2012+IIS组合来进行开发与运行。

教学网站系统的基本功能:用户的登录与注册、在线考试、考试资料管理、在线论坛留言编辑与新闻信息发布等等功能。具体功能模块如下:

(1)教学网站数据库模块;

(2)用户注册模块:提供用户的登录与注册功能。

(3)用户管理模块:提供用户信息的编辑功能,可以编辑用户的个人资料;

(4)在线新闻模块:提供管理员发布在线新闻功能,并对新闻进行修改、删除等功能;同时用户可以对新闻进行新闻检索和新闻浏览功能;

(5)在线论坛模块:提供用户发布帖子的功能,并允许修改和删除自己发布的帖子信息,同时用户与用户之间还可以对帖子进行回复,以达到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

功能框架结构图,如图1所示。

2.2 系统角色

根据教学网站系统的实际情况,教学网站系统的主要角色有管理员、学生、教师和浏览者,其中教学网站系统的使用者是采用管理员一级管理模式。

1) 管理员

管理员是教学网站系统的主要角色之一,主要负责新闻公告发布、在线论坛留言编辑、用户资料、在线考试、考试资料管理等功能。

2) 学生

学生是教学网站的两大用户之一,具有在线发布帖子、在线考试等功能

3) 老师

老师也是教学网站的两大用户之一,具有在线发布帖子、考试资料浏览等功能。

4) 浏览者

浏览者只具有浏览新闻、用户帖子和用户回复等基本功能。

2.3 系统E-R图

实体E-R图表示了实体间的对应关系,它和数据流程图一起组成了系统的逻辑模型。图2为教学网站系统的普通用户E-R图,图3为教学网站系统的管理员用户E-R图。

2.4 数据库的设计

在整个系统设计中,数据库的设计是核心,是系统能够实现的前提,也是系统的关键部分,还是衡量系统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设计出好的数据库是很重要的,那么要设计好的数据库,就要做到对系统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根据系统的数据特点和主要功能,以及要解决的难题进行思考与设计。

3 总结语

本文根据网络自主学习的需要,通过对教学网站系统进行分析,构思了符合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教学网站。通过这样的网站系统,教师将有关教学资源上传到系统,共享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网站系统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间来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根据需要组织教学安排,起到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江明. 计算机教学网站的系统设计[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9):198-200.

[2] 王丽彬.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网站系统设计思路[J]. 电子商务,2012(11):55-56.

[3] 祁兴华,鲍剑洋. 基于FlashPaper的教学网站文档转换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办公自动化,2012(22):59-60,16.

[4] 曹英丽,许童羽,郑伟,李征明. 信号与系统教学网站设计与构建[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10):53-54.

[5] 孙伟,刘迪昱,毛布. 高职院校教学网站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2011(1):52-55.

[6] 朱文远,金文英,潘宏程,李建平,张云. 仪器分析网络多媒体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 广州化工,2015(4):207-208.

作者:张洪华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融资论文下一篇:音乐剧猫的赏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