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疏密相见

2022-07-23

第一篇:西泠印社疏密相见

西泠印社美术馆

西泠印社美术馆成立于2011 年,是杭州市事业单位登记局登记、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从事文化艺术的国企办事业单位。西泠印社美术馆的宗旨是“传承文化、展示艺术、促进交流”。业务范围为“以书画、篆刻及各类美术、艺术创意为纽带,搭建陈列、展示、收藏、宣传、交流平台;以研究、创作、讲座、评论为形式,承办日常事务和工作”。

西泠印社美术馆位于杭州地标性建筑西湖文化广场32号四楼,展厅面积约600 平方米、展线约为100 米、通体展柜38 米、展板净高度为3 米,空间可组合分割,展具齐全。西泠印社美术馆为大众提供了艺术观赏展示空间,展厅风格大气古拙,现代展览设备与传统人文气息相得益彰,自有一份“大隐隐于市”的格调。加之深厚的品牌号召力,专业艺术策展团队,可举办各类中小型高雅艺术品展、高端艺术沙龙、研讨、讲座等相关活动。曾成功举办“石耀青田印传西泠——青田石三十年珍赏藏品全国巡回展”、“西泠印社社员展”、“美玉华石——微视界”、“扇启风雅--西泠雅集收藏系列展·扇专场”、“吉金乐石——中国传拓艺术展”等。

目录:

艺术委员会 承办活动和展览 石耀青田印传西泠

“印尚西泠”服装秀 扇启风雅——西泠雅集 吉金乐石—中国传拓艺术展

艺术委员会

西泠印社美术馆艺术委员会成立于2013年,首批由7位国内一流的篆刻书画家、美术馆专家、鉴定收藏家、艺术评估家、艺术策展人等组成。

主任:韩天衡 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 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馆长、收藏鉴定专家 许宏泉 画家、鉴定家、文艺批评家

刘新惠 《藏·品》杂志社社长、艺术品投资评估专家 吴洪亮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苏士澍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 贾廷峰 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艺术收藏》杂志主编、艺术策展人

承办活动和展览

石耀青田印传西泠——青田石三十年珍藏展品巡回展 2011年3月18日至4月12日,“石耀青田·印传西泠—青田石三十年珍赏藏品全国巡回展”在西泠印社美术馆展厅举行。

青田石质地温润、软硬适中、色彩丰富,既是石雕艺术的理想石料,又是篆刻艺术的绝佳印材,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珍爱,被尊为“石中君子”。本次展出包含“青田十大名石”“青田印石品种”“珍稀原石展示”“昌化、寿山、巴林石精品印章”“当代名家篆刻作品”等五大主题近160余方印石,汇聚了青田石雕研究院三十余年的收藏,其中的灯光冻、封门青、竹叶青、蓝星等都是稀世珍品。而数十位西泠印社社员在青田石上的名家篆刻更使艺术和美石相得益彰。

“印尚西泠”服装秀

2012年12月15日下午,一场由杭州西泠印社有限公司主办,杭州书画社、西泠印社美术馆承办的“印尚西泠”服装秀和成衣服装展,吸引了杭州文化界、艺术界、时尚界、教育界名流人士竞相参观,赞美声络绎不绝。

“西泠印社”作为文人结社的典范,历经百年,文化底蕴深厚,享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杭州西泠印社有限公司作为产业主体,以“艺术、休闲、收藏”为定位,充分挖掘西泠印社文化品牌精髓,在保存、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加入现代时尚元素,加深品牌内涵,拓展品牌外延,兼容并蓄,将“传统”与“创新”良好结合。

郭沫若曾言“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服装既有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中国历来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当下,服饰文化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逐渐淡漠。

“印尚”服饰特聘法籍华人设计师WEIWEI,成衣设计源于中式传统,连袖极简剪裁符合传统“圆融”的哲学理念;香云纱、麻、棉、夏布、羊毛等天然材质,青、红、皂、白、黄等古代“正色”,立领、对襟、盘扣等拙雅样式,正符合文人隐逸内敛的处事格调,似有“圣人被褐怀玉”之感。“印尚”服饰坚持纯手工高级定制路线,量体裁衣,精工细作,涓滴成缠绵,自有一份独享与不同。

“印尚”服饰,推崇天然、个性、舒适的穿着感受,坚持自然、环保、和谐的生活理念,中式服装文化寓意配合西式时装设计理念,尊古创新,似拙实雅,专为热爱生活,享受艺术,尊崇文化的个人量身定制。

服装不语,却如虎添翼,透出那一份穿者独特的格调。

扇启风雅——西泠雅集收藏系列展·扇专场 2013年7月13日—17日,“扇启风雅——西泠雅集收藏系列展·扇专场”在西泠印社美术馆精致亮相,展示作品均为当代西泠印社社员扇面或成扇力作,创作题材广泛,名言警句、佛说禅悟、山水、花鸟等均有涉猎;成扇加以扇骨,有紫檀、玳瑁、香妃竹等稀世材质;款式变化多样,有折扇、团扇、翟扇等多种外形。对于喜欢扇艺术的人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一道视觉盛宴,既赏心悦目又适于收藏。

吉金乐石——中国传拓艺术展

2013年10月21日-11月20日,时值西泠印社110年华诞之际,西泠印社美术馆新装典成,由刘新惠先生策划,西泠印社美术馆主办,《藏·品》杂志协办的“吉金乐石——中国传拓艺术展”借此契机将中国拓片艺术的最高制作水准呈现示人。在向同好揭示这门比印刷品更有魅力更具观赏性的传统文化之同时,更向世人展现了当代文人的别样情怀。

传拓艺术可称是国粹中的国粹,在诸多传统中国文化技艺的传承中有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早在8年前,上海博物馆以46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宋拓本《淳化阁帖》。而全形拓技术远比平面拓片复杂许多。自明清以来,拓片高手云集,传拓作品比比皆是。所谓前无古人而后无来者,近些年来,散于全国各地的传拓高手经过十余年潜心实践研究,终于在传统全形拓的基础上,开发并完成了立体全形拓技术的整理和完善。将这门中国古文化的奇葩更精致、更完善的展现在世人面前。知者叹其能,观者叹其技,赏者叹其神。

西泠印社110年社庆期间,百余位西泠印社社员兴致勃勃地专程来到西泠印社美术馆观展,并予以了高度赞誉和追捧。西泠印社美术馆后续将择时召开“中国传拓艺术研讨会”,必将使这门神乎其技折射出更加璀璨的传统文化的光辉。

第二篇:西泠印社历任理事名单

西泠印社历任、历届社长、理事会名录

1904年成立 第一任 (1913年) 吴昌硕

第二任(1927年) 马 衡

第一届理事会(1963年)

张宗祥

潘天寿 傅抱石王 许钦文 孙晓泉

孙晓泉

(兼)

张英田 诸乐三 邵裴子方介堪 方去疾 沙孟海高式熊 钱君陶 唐醉石罗叔子 阮性山 程十发

建社六十周年大会

第二届理事会(1979年)

沙孟海

王个簃

方介堪孙晓泉方去疾启功 诸乐三钱君陶

程十发

孙晓泉

(兼)

王个簃 方介堪 方去疾许钦文 孙晓泉 启 功

沙孟海 吴作人 沈柔坚张英田 周哲文 胡铁生郭仲选 唐 云 诸乐三钱君陶 商向前 曹漫之程十发 谢稚柳 赖少其

建社七十五周年大会

第三届理事会(1983年)

名誉社长:赵朴初 社长: 沙孟海 王个簃

方介堪方去疾刘 江 启 功

诸乐三钱君陶

程十发郭仲选赵辉君

吕国璋

高式熊丁茂鲁

吴作人胡铁生徐邦达商承祚曹漫之郭绍虞谢稚柳

丁茂鲁 王个簃 王伯敏方去疾 方介堪 马国权毛昭晰 叶潞渊 吕国璋朱关田 朱复戡 刘 江启 功 沙孟海 李 明周哲文 陈佩秋 邹梦禅钱君陶 赵辉君 张尤栋高式熊 唐 云 黄涌泉商向前 郭仲选 诸乐三程十发 韩天衡 亚 明

建社八十周年大会

第四届理事会(1988年)

名誉社长:

赵朴初

社长:

沙孟海

方去疾刘 江

启功 胡效琦钱君陶

程十发郭仲选

吕国璋

丁茂鲁高式熊

王 芳

吴作人

陆俨少

西泠印社

杨招棣胡铁生

徐邦达谢稚柳

丁茂鲁 王伯敏 方去疾马国权 毛昭晰 叶一苇叶潞渊 吕国璋 朱关田刘 江 启 功 沙孟海李 明 余 正 周哲文陈大羽 陈佩秋 陈振濂胡效琦 钱君陶 高式熊唐 云 黄涌泉 商向前郭仲选 程十发 韩天衡蒋北耿 熊伯齐

名誉理事:

小林斗庵(日)

梅舒适(日)

建社八十五周年大会

第五届理事会(1993年)

赵朴初

郭仲选(常务副社长)

方去疾刘 江

朱关田启功 胡效琦钱君陶

程十发韩天衡

吕国璋

高式熊

余 晖

黄镇中

王 芳

吴作人

陆俨少

杨招棣胡铁生

徐邦达谢稚柳

陆抑非高占祥万学远史济煊朱屺瞻谭建丞吴青霞

丁茂鲁 马国权 方去疾王伯敏 毛昭晰 叶一苇叶潞渊 刘 江 朱关田吕国璋 启 功 余 正

吴长邺 李 明 杨鲁庵茅大雄 周哲文 陈大羽陈佩秋 陈振濂 金鉴才赵朴初 胡效琦 高式熊钱君陶 黄涌泉 黄镇中郭仲选 商向前 程十发韩天衡 蒋北耿 熊伯齐

名誉理事:

小林斗庵(日)

梅舒适(日)

建社九十周年大会

第六届理事会(1998年)

赵朴初

郭仲选(常务副社长) 方去疾刘 江

朱关田启功 李建国 程十发韩天衡

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赵朴初与第六任社长启功

吕国璋

高式熊

王佩智

黄镇中金鉴才

万学远王 芳

史济煊杨仁恺杨招棣沈者寿

吴青霞邵华泽高占祥徐邦达梁平波蒋维崧

丁茂鲁 马国权 方去疾王伯敏 毛昭晰 王北岳王佩智 叶一苇 刘 江 朱关田 朱妙根 吕国璋 孙其峰 孙慰祖 李建国李刚田 李 明 启 功 杨鲁庵 余 正 吴长邺 吴 莹 茅大雄 陈大羽陈佩秋 陈振濂 金鉴才林 近 邹振亚 张耕源赵朴初 祝遂之 高式熊郭仲选 黄涌泉 黄镇中程十发 韩天衡 蒋北耿 童衍方 熊伯齐

名誉理事:

小林斗庵(日)

梅舒适(日)金赝显(韩)

建社九十五周年大会

西泠印社第七届社长、副社长名单(2006)

社长:启 功

副社长:郭仲选(常务)、刘 江、朱关田、程十发、韩天衡、陈振濂、王玉明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第七届理事会聘任名誉副社长名单

名誉副社长:吕国璋 高式熊 小林斗庵(日本) 梅舒适(日本) 金膺显(韩国)

西泠印社第七届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秘书长:陈振濂(兼)

副秘书长:包正彦 黄镇中 金鉴才 童衍方

西泠印社各研究室主任名单

篆刻创作研究室主任:余 正 熊伯齐

印学理论与社史研究室主任:黄镇中 孙慰祖

书法研究室主任:祝遂之 李刚田

国画研究室主任:金鉴才 孙其峰

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童衍方 杨鲁庵

西泠印社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茂鲁 王玉明 王北岳 王伯敏 王佩智 毛昭晰 叶一苇 包正彦 吕国璋

朱关田 朱妙根 刘 江 孙其峰 孙慰祖 杨鲁庵 苏士澍 李 明 李刚田

吴 莹 吴长邺 启 功 张耕源 陈佩秋 陈振濂 茅大容 林 近 金鉴才

祝遂之 徐 畅 高式熊 郭仲选 郭学焕 黄涌泉 黄镇中 韩天衡 蒋北耿

程十发 童辰翊 童衍方 熊伯齐

西泠印社第七届理事会聘请顾问名单

(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学远 王 芳 叶 明 史济煊 乔 石 刘 枫 孙家正 李从军 李铁映 李瑞环 杨仁恺 杨招棣 吴青霞 沈 鹏 沈者寿 迟浩田 张 飚 张 曦 陈敏尔 邵华泽 周巍峙 徐邦达 梁平波 蒋维崧

第三篇:西泠印社 为中国印章正名

现在人们一提起“印章”,十有八九的人就会想到“刻章”、“办证”、“老军医”几个关联词。实际上“印章”是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名词。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是一个中国印,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活字,性质上和金石篆刻之印章相同,你看印章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多么的强烈。一个简单的“中国印”就含蓄地包容了印章与篆刻两者的文化和历史脉络,为弘扬中国传统精粹冠上了一个独特而鲜明的民族文化称谓。春雨之际,我从杭州西湖断桥一路走至孤山西麓下的西泠印社。这个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西湖,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的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在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上,最悠久最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我曾多次路过西泠印社门口,只是伸头一望而过,心目中认为这里只是个印东西的地方,而今天确是为了去朝拜艺术。走进西冷印社可众观西湖雅景,蜿蜒曲折的石径串着座座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里的梅花把处处景致装扮的精雅幽绝。山顶宝塔下的人文景观更为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不愧为“湖山最胜”之地。想想1913年,在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首任社长盛名之下,云集着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大师,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入盟赞助,让其确立了在海内金石书画鼻祖之位。而受西泠印社影响的日本河井荃庐和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了本国,并进行了传承和发扬,西泠印社为促成和推动周边汉字文化圈内的篆刻发展与繁荣,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一切艺术创作在于活动,西泠印社就延续着传统文人结社的聚会方式,每年固定在清明、重阳前后举办雅集。以孤山社址为核心,诗词吟咏笔墨酬唱赏鉴珍藏研究印学商讨社务。还搜辑考订出版了大量印谱碑帖和印学研究著作刊行海内外。绕过摩崖拾级盘底来到中国印学博物馆里,一下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印章的来龙去脉。中国人对印章有着特殊的爱好,最让人不敢小觑的印章是玉玺,那可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王朝中皇权的象征。不象那些欧洲人总爱拿个酷似沙僧的月牙铲或禅杖之类的东西,不就是个防身用的兵器或行路的拐杖嘛,我看这与权利一点关系都没有。 中国人见印如见人的传统,是旧时的中国在一个诚信充盈的国家中,只能用一种当时最技术的鉴别物件来辨别真伪。反过来看,印鉴再怎么说也只是个没有生命的物件,见到它就相信它是带着它主人的旨意来的,而且无需核实对质,说明人们绝对相信整个过程不会出现造假。这关键是因为中国字带来的特殊,这多一笔少一笔,就完全是另一个字了。而且两枚印章在缺乏仿形技术的时候,想做成一模一样是很难的,所以鉴别起来比较从容。这就是印章在中国畅销的原因,这才使得“办证刻章”的小广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为城市顽固不去的牛皮癣。实际上这种印章情结在生活中也处处有所体现,象菜市场生猪肉屁股上要是没有那蓝色检疫章,您是绝对不会买的。所以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印章是伟大的发明,金石是最伟大的艺术品。印章源于制陶,已有八千多年历史,秦以前的印章的一概成为“玺”。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玺”的称呼为天子专用,官吏和百姓只能称“印”。汉代后出现了“章”“印章”“印信”“宝”“记”“朱记”“关防”“图章”等名称。印章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印章的起源是由于政治上的凭信作用,以后才逐步地从政治上转移到经济上,从官场转移到民间。另一种认为印章应该是先用于经济上,以后才转移到政治上来。

中国的印章种类太繁多了,我随口报下就有官印、私印、斋馆印、书简印、收藏鉴赏印、吉语印、成语印、肖形印、署押印。如果从制作方法上去分就是铸印、凿印、琢印、喷印。再从治印材料上分便为金印、玉印、银印、铜印、铁印、象牙印、犀角印、水晶印、石印等。现在人们又有木质印、塑料印、有机玻璃印等。在构成形式上分又立体出一面印、二面印、六面印、子母印、套印等,学问太大了。刻印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传统艺术,因为采用的文字都是篆书,所以也称为篆刻。它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后才发展起来的,印章作为信物的特性,唐宋以后不断出现的闲章,就可以说明印章有逐步向艺术欣赏转化的趋势。宋末元初的赵孟頫是最先采用青田灯光冻石刻印的名家,明清时刻印人群起追逼秦汉,在几代印人的共同努力下,印章的审美价值越来越突出。从清代起印章已经上升成为与书画并列的独立艺术品。

作为艺术大师的社员丰子恺曾说过,篆刻(中国印或印章)艺术是“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所以“书画同源,而书实深于画,金石又深于书”。因此,“非有精微之艺术修养,不足与语也”。欣赏中国印章可从两个方面,一为中国印的艺术美,二为中国印的材质美。印艺分印文、印款、印谱、印饰四个部分。鉴赏印章文字要通过书法、章法、刀法的艺术手法,体会到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无一讹笔”是保证印文具备鉴赏价值的重要前提。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如果连字都不能识读,还有什么艺术鉴赏可言。印章之所以被历代知识阶层推崇喜爱,也正是由于它的难能它的艰涩所带来的挑战和诱惑。垂手可得的东西不具备挑战性,也没有诱惑力,更谈不上鉴赏价值。而对于鉴赏者来说,识篆就成了一件首要任务。 历代许多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都对印章情有独钟,许多印人同时也兼工诗书画。他们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语、诗词佳句或者俚俗语言作为闲章内容,往往却能出奇制胜,饶有情趣和意味。当人们鉴赏到这类语句时,也会觉得分外的有滋有味兴趣盎然。

边款是印章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像绘画题跋一样的作用,款识是印家们精彩刀法和高超书法的最高境界。印章款识除了可作书法碑帖艺术品来鉴赏外,有些款识还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它可以或记事或抒情,或谈艺或品味,读之令人神往发思古之幽情。所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不单是指印文还有款识,这两者都具有金铸玉琢的微妙感觉,同样引人入胜,唤起观赏者不尽的联想和无穷的意味。光有印章没有印泥的衬印,还是突出不了印艺的风采,所以印泥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印泥是钤盖印章的材料,篆刻中国印用的印泥与用于公文的印油不同。西冷印社制作的印泥主要是以艾叶纤维、朱砂和蓖麻油为基本原料,经过精细的加工才制成。印泥钤出的印文色泽鲜明沉着具有立体感,不会渗油文字醒目清晰。印泥除了红色外,还有绿色、黑色、褐色、蓝色等。盛装印章石的盒子为古典式的锦盒,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古朴韵味。按印盒的款式,一般分为单印印盒和套印印盒,单印印盒里只容得下印石,套印印盒里可以同时盛装印泥。中国印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体美在起作用。千百年来的演变和发展,让中国文字的书体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从体式上有真、草、隶、篆,但这各种体式又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正因为中国文字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中国印这门以文字书写形式为表现内容的传统艺术,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篆刻入印文字的借取空前广博,而这也正是形成中国印各家各派的基因之一。方寸间灵动之文字,朱白之相宜,纵横之章法,淋漓尽致间,展现出耐人玩味的古雅逸趣回味隽永。中国印虽无书法之挥洒自如,少绘画之色彩明暗,却另有一种古朴和浑厚情致,更是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哲理。

离时回望西泠印社,发现园里扇扇门窗口都是一幅幅精美的印石,也就是从这些极隐蔽和不起眼的老屋中,传印出无数枚艺术瑰宝。百年西泠印社为何成为国际印坛的常青树?小小一枚印章又如何成为艺术之林的耀眼奇葩?西泠孤山再何以成为天下印人的仰慕之地?这既是奇迹,更是盘绕在众人心头之谜。 注明出处

第四篇:西泠印社五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运笔的提按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笔提按的写法。

2. 了解不同书法家运笔的提按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写好提按 教学过程:

一、激励导入

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大书法家沈尹默说:“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虑、处理事务的敏锐和宁静的头脑。”他们两位都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们的话,是一生学字的经验总结,很有道理。

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塑一张高素质第二脸孔;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赢得成功的自信。你想用潇洒漂亮的字,来装点你美好的人生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二、学习“提”和“按”

提按是学习书法极其重要的技巧,可以说每一个笔画的书写都离不开提按。正确运用提按,能写出优美的笔画。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过程,提按转换丰富。

1. 观察提按的变化,发现区别 教师出示: (1)轻按起笔;

(2)折笔向右按笔下行; (3)渐行渐按; (4)向右下重按: (5)向又渐提渐行: (6)快提后收笔。 2. 练一练 临写下面例字 丈 女 久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指导。 3. 找一找

比较不同书法家运笔的提按变化特点,以“之”为例。 柳公权 褚遂良 欧阳询 赵孟頫

三、总结

连续不断,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生硬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根据经验,楷书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要写二百多字,必须一次性连续不断写完。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才有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这也是锻炼毅力的好办法。学习时要象蚯蚓钻进泥土里似的,一头钻进字帖里,专心致志。每天抽一定时间临摹帖,注意运笔的提、按,滴水穿石,日久见功夫,辛勤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四、作业 完成书法练习

五、教学反思

第2课 我来写贺卡

教学目标:

1.学习写贺卡。

2.了解“尊师重教”的书写规律。 3. 感恩教师的辛勤付出。 教学重难点: 学习写“尊师重教” 感恩教师的付出。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狂草大师怀素》

1. 教师讲故事,学生仔细听。

2. 让学生说听后的感想。(学书法要不怕累,一定要持之以恒。)

二、新课指导

1. 教师用辛勤的汗水哺育着我们健康成长。师恩难忘,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用毛笔写张贺卡,祝老师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2. 临习指导

“师”字左高右低,左收右放,末笔悬针竖长伸。“恩”字上窄下宽,上收下放,“心”的三点相互呼应。 3. 贺卡展示

PPT 展示:贺卡:天天开心 尊师重教

我们可以在自制的贺卡或买来的贺卡上用毛笔书写自己想对老师表达的祝福,赠送给自己的老师。 4. 练一练 尊 师 重 教 教师书写展示 学生临摹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在贺卡上用毛笔书写“心想事成”、“桃李满园”等。

四、总结

“尊师重教”四个字分量极重,我们在书写的同时,不要忘记教师的辛勤付出。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3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一)

教学目的:

1. 学习书写“中国梦想”; 2. 了解中国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梦”的正确书法。 难点:把握横幅、条幅的结构布局。 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二、临习指导

“中”字“口”呈扁状,上大下小,竖从中间穿过,挺劲有力。 “国”字外框笔画横细竖粗,内部笔画较细。

“梦”字体态较长,上部紧密,笔画之间的距离小,横钩向右伸展;“夕”撇长而向左下伸,斜中求正。 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中 国 梦 想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作品展示 横幅 条幅 书写要点:

三个字写成横幅时,大小穿插,每个字笔画多少不一,组合在一起时,笔画多的字不能太大;

三个字写成条幅时,上中下重心对正,中间字小一点,末尾字大一点。

四、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精忠报国”。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2单元

第4课 人字头与登字头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书写人字头与登字头; 2. 了解泰山刻石。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人字头和登字头; 2. 写好“金、翕、登、发” 教学过程:

一、偏旁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写好部首对写好汉字特别重要,今天,我们学习书写人字头和登字头。

二、要领图解 人笔顺笔法展示

人字头先撇后捺。撇画露锋尖收,捺画露锋尖起,中段粗重。 登字头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令 舍 登 发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人字头由撇捺组成,撇轻捺重。登字头一般请况下左小右大,有时右捺写成长点。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人字头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翕”人字头下面笔画较多,撇捺左右舒展,容纳下面部分;

“发”字上面的登字左低右高,下部分结构要左右对称,末笔捺改为点。

七、知识链接 泰山刻石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5课 四点底和皿字底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书写四点底与皿字底; 2. 了解石门颂。 教学重难点:

3. 学习四点底和皿字底; 4. 写好“无、烈、盖、盘”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四点底与皿字底。

二、要领图解

四点自左向右写。左点偏向左下,第二点竖而偏左,第三点高,最后一点偏向右下。

笔顺笔法展示

皿字底的中竖画左细右粗,长横起笔较轻收笔较重。 登字头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照 默 盖 盛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四点底的每个点呈纵向,左右两点相向呼应。皿字底四短竖上松下紧,下横长。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人字头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翕”人字头下面笔画较多,撇捺左右舒展,容纳下面部分;

“发”字上面的登字左低右高,下部分结构要左右对称,末笔捺改为点。

七、知识链接 泰山刻石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6课 八字头与八字底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书写八字与八字底; 2. 了解乙瑛碑。 教学重难点:

5. 学习八字头和八字底; 6. 写好“前、首、共、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八字头与八字底。

二、要领图解

八字头两点先左后右。左点短,右点长。 笔顺笔法展示

八字底两点先左后右,左点长细,右点厚实,左低右高。 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照 默 盖 盛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八字头有两种写法:一种左圆点、右撇点;一种左撇点、右圆点。八字底也有两种写法,左边有撇点和提点两种,右点的写法一般用侧点。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八字头和八字底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首”字上部分取横势,左右伸展;下部分取纵势,对准八字头两点中心。“具”字上窄下宽,末横要斜长,八字底左右分开,能托住上部。

七、知识链接 乙瑛碑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7课 集字临摹练习

(二)

教学目标:

学会正确书写“上善若水”。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上善若水。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上善若水”。

二、集字解读

“上善若水”,出自我国传统典籍《道德经》。意思是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做人的道理也一样,这样的品格是十分高尚的。

三、临习指导

“上”字竖画粗壮厚实,起笔力量要重,“善”字横画长短错落,中横舒展。“若”字上下小中间大。“水”字撇捺舒展,左右基本对称。

四、作品展示 横幅 上善若水

五、书写要点

四个字的横幅作品中,如有字形特别扁的,位置宜稍偏上,每个字的形态要有变化。“上”字需粗重。“善”字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上下伸展。“若”字字形方正,中横伸展。“水”字字形扁而宽,不可太大。

六、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万象更新”。

七、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八、教学反思

第8课 日字头与日字底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书写“炅、是、昔、书”; 2. 了解“日”的字形演变。 教学重难点:

学习“炅、是、昔、书”;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日字头与日字底。

二、要领图解

日字头先写竖再写横折,最后写两短横。形态瘦长。 笔顺笔法展示

日字底笔顺同日字头。形态略宽,以求沉稳。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是 炅 普 替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日字头和日字底呈长形时,竖长横短;呈扁形时,竖短横长。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日字头和日字底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晃”字上窄下宽,日字头扁小;“光”左右伸展,托住整字。“智”字上宽下窄,“知”

左长右短呈扁形;日字底宽窄适度,竖左细右粗,左短右长。

七、知识链接 “日”的字形演变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9课 心字底与贝字底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书写“思、感、资、贞”; 2. 了解“心”的字形演变。 教学重难点:

学习“思、感、资、贞”;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心字底与贝字底。

二、要领图解

心字底先写左点再写卧钩,先中点后右点。三点左低右高。 笔顺笔法展示

贝字底左竖短,横折形长,三横有长短,下两点要能托住上部分。 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志 想 贤 质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心字底由三点和卧钩组成,呈扁状,三点左低右高。贝字底呈纵势,下两点撑开;撇点较长,向左伸;中间两横靠左,不与右竖相接。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心字底和贝字底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息”字上纵下横,心子底左右取势,托住上部。“(质)”字上横下纵,贝字底下两点撑开托住上部。

七、知识链接 “心”的字形演变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10课 山字头与京字头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书写“崇、岁、玄、夜”; 2. 了解礼器碑。 教学重难点:

学习“崇、岁、玄、夜”;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山字头与京字头。

二、要领图解

山字头中间竖短而斜向左下。竖折分笔写成。右短竖壮实。整体左低右高。 笔顺笔法展示

京字头先写点在写横。点取直势,形态粗壮,横画细长,左低右高。 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崇 岩 夜 京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山字头三竖略斜,中间竖略长,横画向右上斜。京字头点居横中,形态丰富,或竖或侧,横略向右上斜。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京字头的特点 玄 夜 玄 言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岑”字山字头较小,“今”撇捺舒展。“亭”字的京字头要比中间秃宝盖短,竖钩出钩较长。

七、知识链接 礼器碑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11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三)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书写“学、而、时、习”; 2. 了解书法作品。 教学重难点:

学习“学、而、时、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学而时习之。

二、集字解读

“学而时习之”,出自我国传统典籍《论语》。意思是说,我们学习了知识后,还要时常温习巩固。

三、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字中间宽,上部分紧密,下部分疏朗。“而”字形扁,四个纵向笔画的间距要匀称。“(时)”字左窄右宽。“(习)”字上横下纵。“之”字左缩右伸。

四、作品展示

书写要点:“(学)”字笔画多,字形较大;“而”字笔画少,字形较小,对比明显。“之”字捺画粗重舒展。

五、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夜静春山空”。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七、教学反思

第12课 厂字旁与广字旁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书写“辰、厥、府、庭”; 2. 了解西狭颂。 教学重难点:

学习“辰、厥、府、庭”;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厂字旁与广字旁。

二、要领图解

厂字旁横画斜而短,撇画先竖后转向左下。 笔顺笔法展示

广字旁先写点,后写横,撇露起尖收。 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座 度 唐 辰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厂字旁和广字旁写法相似。厂字旁横稍上斜,撇斜长。广字旁横的长短视下部分宽窄而定,横较细,撇细长略带弧度,点居横中。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厂字旁与广字旁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阙字由于笔画较多,厂字旁的横较长,撇较细,被包围的部分左右对等,改捺为点。“庭”字点居横中,广字旁的撇与“廷”的按左右伸展,撇轻捺重。

七、知识链接 西狭颂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13课 走之底与走字旁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书写“近、通、起、超”; 2. 了解“走”的字形演变。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近、通、起、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走之底与走字旁。

二、要领图解

走字底点取平势,横折折撇短小呈纵势,平捺上平下斜。。 笔顺笔法展示

走字旁先写“土”,再写竖和短横,最后斜撇和捺。撇短呈纵势,捺长取横势。 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迎 造 起 赵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走之底由点、横折折撇、捺组成,重点注意横折折撇的写法,要轻重适宜,捺画平而舒展。走字旁上两横上短下长,左边参差,右边较齐,撇细短,捺平而舒展。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走之底与走字旁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通”字的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甬”高于走之底。“超”字的走字旁要包围托住“召”,捺要由轻变重在提锋收笔,尽量舒展。

七、知识链接 “走”的字形演变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14课 同字框与门字框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书写“同、用、开、问”; 2. 了解“门”的字形演变。 教学重难点:

学习“同、用、开、问”;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同字框与门字框。

二、要领图解

同字框先写竖再写横折钩。左竖短,横折钩的钩朝左上。 笔顺笔法展示

门字框先写竖在写横折,两横短小。竖折较直,内横靠左,横折钩形长。 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同 闻 问 开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同字框和门字框,框的宽窄应视框里的笔画多少而定,如笔画多,框应略宽,笔画略细;笔画少,框应略小,笔画略粗。门字框要注意左短右长,左小右大。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同字框与门字框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同”字中同字框左竖细,横细,竖钩较粗,里面部分上靠。“(问)“字的门字框左小右大,“口”上靠。

七、知识链接 “门”的字形演变

八、作 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15课 方框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书写“团、圆、因、围”; 2. 了解曹全碑。 教学重难点:

学习“团、圆、因、围”;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方框。

二、要领图解

先写竖,在写横折。写完被包围部分再写长横封口。 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四 因 圆 围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方框左竖细短,右竖钩粗长。末横要连接右竖钩的钩。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方框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因”字方框内笔画较少,“大”偏左靠上,笔画较粗。“(围)”字方框内笔画繁多,与上下横相粘,线条较细。

七、知识链接——曹全碑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16课 集字临摹练习

(四)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书写“天、地、正、气”; 2. 欣赏书法作品。 教学重难点:

学习“天、地、正、气”;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天地正气。

二、集字解读

“天地有正气,出自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有一股浩然正气。

三、练一练

教师指导:“天”字撇捺舒展。“地”字左窄右宽,左纵右横,左缩右伸。“有”字上横下纵。“正”字纵横间距匀称,上缩下伸。“(气)”字横折弯钩的弯钩部分,应向内收而圆劲有力,出钩爽利。

四、作品展示 斗方 条幅

五、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天高秋月明”。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七、教学反思

第五篇:西泠印社 五年级上册书法第十课

第十课山字头与京字头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书写时的细微变化。

2.能临写好“崇、岑、玄、亭”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书写的快乐,感受书法之美。结构比例适当 教学分析

1. 教材编写分析 《山字头与京字头》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板块包括了“要领图解、我来动笔、练一练、比一比、临习指导知识链接”六部分,要求掌握山字头与京字头这两个偏旁的基本写法,把握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准确地书写带有这些偏旁的字,注意间架结构,逐步做到用笔精准,结体匀称,端正美观。

2.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掌握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要领。难点:初步掌握带有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板书设计

山字头与京字头

山字头三坚略短,呈扁势 京字头点居横中,横画伸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用幻灯出示“崇、岁、玄、夜”四字,请学生说一说这四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山字头与京字头》

二、学习新知学习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写法

(1)出示图解,教师运用投影仪进行示范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须),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笔顺和笔法 (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

山字头:中间竖短而斜向左下,竖折分笔写成,右短察整体左低右高 京字头:先写点再写横。点取直势,形态粗壮,横画细左低右高

(3)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书上“我来动笔”几个字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4)评一评: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 2.临写范字

(1)教师示范书写“崇、岁、玄、夜”四字(或播放相视)边写(放)边对“崇、岁、玄、夜”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崇”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三竖略向左斜,竖折的竖画和横画分开两笔写成:中间的宝盖向右伸展:下部“示”的竖钩与山字头的竖在同一中心线上,左右两点相互呼应。

“岁”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三竖略向左斜,竖折的竖画和横画分开两笔写成:下部笔画较多,注意穿插和避让,应写得紧凑一些,斜钩向右下伸展。 “玄”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点居横中,为竖点;下部的撇折起笔不碰到横画,末笔的点画饱满圆润。

“夜”字为上下结构,上合下开;京字头点居横中,为侧点下部的单人撇画向左伸展,“夕”笔画紧凑,末笔捺画伸展。

(2)学生临习,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 (3)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学生点评,教师穿插指导。 (4)总结书写规律: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宽窄应与下部协调配合

三、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玄、夜、言”,请学生比一比不同书法家书写京字头的特点。 2.了解《礼器碑》。

(1)出示《礼器碑》,请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看了《礼器碑》的感受。

(3)教师介绍《礼器碑》,帮助学生了解《礼器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岑、岂、亭、京”四字,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岑”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较小,“今”部的舒展,最后一笔为短竖。

“岂”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竖画较为倾斜,最后一写作短撒:下部“豆”的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注意横向笔画之间的距离:“口”较扁,末笔横画伸展,托起上面部分。

“亭”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比中间的秃宝盖窄:末笔与首笔点在同一中心线上,出钩较长。

“京”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点居横中,横画伸展;下部“曰”上宽下窄,“小”的竖钩与首笔点中心对正,左右两点分得较开,呈八字形,相互呼应。 2.学生临习“岑、岂、亭、京”四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山字头和京字头的写法,并且在书写相关的字时感受到了山字头和京字头的变化和运用。 3.清洁、整理学具。

上一篇:信用卡的使用方法下一篇:吸烟有害健康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