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组织生活创新

2022-06-26

第一篇:党的组织生活创新

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汇报

雷锋社区党委 大山中人

根据市委“关于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的通知”和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部署,我们社区党委致力于创新开展党的组织生活,现将前一阶段的创新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方向

首先,我们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学习市委“关于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的通知”精神,明确认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提高党员素质是当前社区党组织创新工作的主要内容。其次采取大会小会、黑板报墙报和QQ网络平台等方式,向社区全体党员宣传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党员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积极投身到当前创先争优活动和保障亚运、服务亚运活动中去,发挥模范表率作用。第三确立创新实践为动力,大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增强党的感召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责任明确,领导到位。

我们一是制定了“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方案”和落实措施,做到开展工作方向明确。二是成立“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 X(社区党委书记);

副组长:大山中人(社区党委副书记);

组员:X X、 X X 、 X X 、 X X 。

社区党委“一把手”亲自抓,大山中人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做到责任明确。

三、以“整治环境迎亚运”为当前创新工作主线展开行动。

我们社区结合当前“迎亚运”拆违整治工作,重在贯彻执行街道党工委关于“定好人”、 “选好点”、 “布好局”、 “说好话”、 “探好路”的“五措并举”工作方案,做好整治工作的路子探索,形成推进创新工作的一个良好开端。

在街道党工委书记和有关部门领导的亲临指导下,我们一是逐家上门宣传“拆违整治工程”的好处和意义;二是及时了解和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三是重点抓好环境整治和信访维稳工作;四是成立治安巡逻队加强防范,确保社区平安和顺利进行“拆违整治工程”。

经过前期时间的整治,我们共清拆不规范防盗网面积49171平方米、窗户铁雨蓬26758米、路边花基网29300米,免费复修新网15630平方米。修筑地下排污渠4条,最大限度满足了居民群众的需要,办成实事、做了好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组织活动多样化,创新工作呈现趣味性和有亮点。

我们将过去单纯在书桌上的“三会一课”学习制度转变为多样化的趣味性、教育性活动,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如今年七一期间,我们遵照街道党工委关于做好“庆祝建党89周年活动”的指示,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习市委关于党员要“当先锋、作表率”和“保障亚运、服务亚运”的通知精神,于六月底开始至七月中旬,开展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1、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2、召开“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动员大会。

3、组织巡逻队进行拉网式治安巡逻活动。

4、举行纪念建党89周年座谈会、茶话会。

5、召开党员纪律教育学习月动员大会。

6、开展一次“创建绿色社区、营造绿色生活”活动。

7、根据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讲话精神,召开一次“保障亚运、服务亚运”党员专题座谈会。

通过开展上述系列活动来实践“三会一课”,党员们都说:“好,工作有创新和亮点。”

五、开展创新工作做到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中,我们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探索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工作方法,寻求适合党员特点、富有生气的活动方式,努力实现“要我参加”向“我要参加”的转变。

如我们在组织社区义务巡逻队时,开始碰到了许多阻力。一是在职在岗的党员或居民要工作无法参加。二是退休党员或居民普遍认为各家各户均已缴纳了社区治安管理费,社区的治安巡逻工作当然是由治安联防队员负责,与他们无关。在此思想支配下,许多退休党员和居民对我们组织社区巡逻队持观望态度。我们连续组织了

四、五次的治安巡逻活动,结果到场的党员只有几个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社区两委成员碰头开会,展开专题调研与讨论,找出问题所在结症,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我们在党员骨干中进行“我是党员我带头”的学习教育和开展党员“争当先锋作表率”的活动,要求党员骨干觉悟比别人高一点,眼界比别人宽一点,做好一列火车头。

50多岁的越战退伍军人李大海同志,下岗失业并没有打垮他的党员精神,得知社区组织义务巡逻队后,他立即要求报名加入,并且坚持每星期在社区义务巡逻一次,在他的模范作用引导下,社区许多党员居民都积极要求加入义务巡逻队,如今,社区拥有一支65人的常规化党员、居民义务巡逻队,每天巡视社区内街内巷,实现了由“要我参加”向“我要参加”的转变。

其次,“三会一课”学习活动采取多样化、不守旧。如“七一”这一天,我们一是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二是举行庆祝建党89周年茶话会。同时我们还邀请部分居民群众参加,庆祝活动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有现实性和成效性。许多党员都说“这样的组织生活有特点、有亮点,好。”

六、挖掘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创新工作。

开展创新工作过程中,我们注意分二个层面进行:

1、我们社区退休党员占党员总数65%,由于年老体弱,要求他们全身精力地投入到争先创优活动中去和创造出较大的业绩,好像有些不切实际,也难于实现较好成效。对这一部分退休老党员同志,我们一般采取学习宣传,让他们知道这一回事,并

第二篇:创新组织工作,加强党的建设

创新组织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动力。新时期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党建和组织工作,必须把创新当成一种“习惯动作”,把握规律性、力求科学性、突出实效性,推动创新成果深入持久,使组织工作在高标准高成效上运行。

尊重规律、实事求是。作为创造性实践,创新必须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把握时代性,体现先进性。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必须着眼基层,着眼实际,科学创新。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党建创新,必须围绕中心。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找准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高度对接,深度融合,在贯彻市委重大决策中确定创新的方向,通过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组织工作始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要着眼于解决党建和组织工作中的问题。要着眼于解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从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中找准创新着力点。要牢牢把握“为问题而创新”这一着力点,一切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都是为了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找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兴奋点,赢得长久生命力。要避免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迎合”而创新。现在“提法创新”、“口号创新”正在抬头,必须坚持地抵制和避免。组织工作实事求是,就是在有条件、有必要创新时,大胆主动地创新,而不能图政治名誉、领导肯定,走“为创新而创新”的道路。

与时俱进、常创常新。不断创新是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能够创新、善于创新也是对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要破除“一劳永逸”思想。当前,社会经济成分和社会组织形式深刻变化,党建资源的配备、设置也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创新要与时俱进,必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探索,大胆突破,对已经成熟的做法尽快形成制度,对不太成熟的,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新规律,使党的组织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充满生机与活力。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既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扬弃。组织工作创新,既不能对以往成果全盘否定,也不能照搬照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重继承而不唯继承,对正确的部分继承、错误的部分纠正、过时的部分摒弃,大胆探索,不断注入新的、富有活力的东西,形成新的观念、理论和方法,指导和校正组织工作的实践。要有“常创常新”的境界。创新是一个长期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新时期新阶段,要活到老,学到老,创新到老,把创新作为永恒的任务和不竭动力,融入工作、融入生命。要本着对实践负责、对基层负责的态度,不跟风、不盲从,依靠对问题的敏锐性、前瞻性,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创新活动常创常新、永不停息。

深入持久、实际实效。创新要体现出成效,必须执行落实。没有落实,创新就会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文件中、理想状态下,成为一纸空文。落实要有内涵上的延续性。对创新成果,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今年一套方案,明年另起炉灶,重新设计。要年年抓、持续抓,最终深入人心、自觉落实。对一些系统性的创新性做法,可以考虑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分步实施,全面铺开。通过先行试

点,取得一定经验,对创新课题进一步细化完善,有利于在面上全面铺开。落实要能推动实践。检验组织工作创新的标准,就是看能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是不是党员干部满意、基层欢迎。如果创新成果无法在实践中推开,或者在推开的过程中处处碰壁,步履维艰,经不起实践检验,这个创新就是失败的创新;创新活动推开了,工作也开展了,但在基层没有成效,党员群众不欢迎,或者只是在一些枝节问题上有了改进,而重大矛盾或本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个创新也只能是失败的创新。落实要保持思路的连续性。抓落实必须有长久之功,长期坚持,自觉做到抓重点、擦亮点、强基础、求创新。抓重点就是每年确定一至两项重点创新成果,集中用力突破。擦亮点就是要对以前的成功经验、典型做法,继续深化落实,把亮点擦得更亮。强基础就是要注重基础性工作,对日常性组织工作,进一步完善运转机制,确保基础更扎实。求创新就是在落实中注重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拉长“短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新一轮创新。通过抓重点、擦亮点、强基础、求创新,形成组织工作深入持久落实的体系。

第三篇:在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为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内容、方式创新,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充分激发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我镇切实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从基层党员的特点和内在需求出发,大力推进组织生活的创新,使组织生活既体现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又对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1、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会。组织各党支部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工作。

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党支部目标考核制度,对软弱涣散的支部要进行整顿,促使转化。在党员民主评议、党支部目标考核的基础上,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二、重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素质

1、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区委的统一部署,在各党组织中普遍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学习实践

中的成功经验,强化理论武装,打好理论基础。创新学习形式,完善学习制度,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讲座、网络、办班培训、党课教育等方式,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除按照区远程办的布署按时收看相关节目外,村级站点每月至少一次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党建、创业、农技、卫生等知识,并针对群众需求不定期组织学习,采取面授与远教节目播放相结合的形式,多次邀请市、区农业局等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到我镇开展科技下乡、蔬菜种植培训、病虫防治报告等活动,初步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学、经济大户示范学、农民群众跟着学的良好氛围。

2、培训轮训党务干部和党员。扎实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利用市、区、镇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认真组织好党务干部和党员培训,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3、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对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发展党员、后备干部培养、党费收缴使用、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方面内容,分别进行公开,大大提高了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并在重大决策出台前,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畅通党组织与党员信息互通渠道,拓展党员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

4、改进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严格把好“进口关”。坚持和完善发展党员票决制、预审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党员发展工作质量,保证党组织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保持持久活力。

三、丰富载体建设,精心打造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舞台

1、开展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在每年“七一”党建日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树立榜样,激励先进。特别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以东岗岭村党支部为典型的先进党组织,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学习、加强组织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实效,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党员中统一开展“学沈浩见行动、为党旗添光彩”的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争做群众离不开的党员,争为大塘崛起当先锋。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文明承诺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三送一帮”(为困难党员和群众送信息、送项目、送培训、帮资金)和“三访三问”(访村问难、访贫问苦、访民问计)等,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拓宽阵地建设,全力夯实党务活动的基础

1、建立健全各党支部党员活动室。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加快各党支部党员活动场地的建设。利用活动室开展党内学习、党务公开、“三会一课”等党务活动,使之成为党员教育、党性锻炼、增强党员意识的基本阵地。党员活动室可与会议室等场地合并,在室内悬挂党旗、党徽,摆放党章及党内文件、党建书籍、党内制度等。

2、办好各支部党务公开栏。充分发挥传统宣传阵地的作用,办好各支部党务公开栏,公开党务事项,宣传党的知识和党组织生活。

五、强化制度建设,努力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1、认真抓好现行党内制度的贯彻落实。如“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发展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等。

2、联系实际推进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党内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等等。新时期的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工作还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只有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生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执行力。

第四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中共南江县委书记张长云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无疑是我们地方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加以思考和积极探索创新的现实课题。就南江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和发展形势来看,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积极探索创新。

第一,坚持正确用人标准和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任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鲜明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老实人不吃亏、投机者不得利、太平官不太平”的选用机制。新提拔领导干部,注重基层锻炼、注重年龄与文化结构、注重群众认可。在农村,大力实施“强基工程”,造就大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群体。既要积极从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和复转军人中,把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作风踏实、公道正派、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党组织中来,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基础;又要切实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每年从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到乡村工作,充实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力量。通过各级党校分类别、分层次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致富技术、经营管理、应急管理等处理复杂问题的教育培训,建立完善任期目标、定期述职、考核、实绩考评、群众评议、激励约束等制度。

第二,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

机制。巩固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和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凝聚人心能力强、促进和谐能力强的“四强”党组织创建活动,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当前重点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七次全委会精神为重点,学出深度、学出广度、学出实效。根据农村党员特点,大力弘扬“红军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王瑛精神”,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与人民群众同甘苦、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活动,促进党员职责岗位化、党员活动定期化、党员管理经常化、党员考核制度化。强化监督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推行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第三,坚持以激发普通党员活力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切实提高村(居)两委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积极探索建立激励保障、人文关怀、党内帮扶工作机制。在政治关怀方面,进一步完善从农村党员、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机制,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采取提拔重用;在人大代表、党代表选举中,适当增加基层党员、农村干部的比例。在精神激励方面,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党员、干部给予一定的荣誉;大力宣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让广大基层党员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在生活保障方面,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引导和推动农村党员干部报酬合理增长,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员干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离职补偿等办法,切实解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开展多种形式的先帮后、富带穷活动,进一步规范“困难党员帮扶超市”,管好用好“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给予病、残和年老体弱的困难党员更多帮助,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坚持以创新服务方式为载体,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按照四川省委“四个特别”和巴中市委“八个更加注重”、“一把手”要努力实现“六个转变”的要求,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坚定不移地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积极开展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村(社区)企共驻共建、教育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村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一方面,坚持定期走访群众制度,努力把群众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解决在群众上访之前;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党员干部沉下去,积极帮助群众理清致富思路,选准富民项目,真心帮助群众谋划和办成一批利民惠民的实事,尽快形成先富带后富、党员带群众、群众户帮户的致富网络;引导建立各种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要创新便民服务形式,进一步完善“六个一”便民服务制度,加强乡镇服务中心和村(居)委代理点建设,努力把服务群众的“角逐”向边缘村组延伸,真心关爱群众,真情帮助群众,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

第五,坚持以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坚持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积极适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形势,创新城乡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探索完善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设置形式,要因地制宜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介机构、协会、学会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采取“城乡联建”、“村居联建”、“村企联建”、“区域联建”、“产业联建”、“支部+院落”和“支部+市场”等多种有效的联建形式,促进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

第六,坚持以扩大基层民主为重点,建立完善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民自治

机制。积极完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制度,积极扩大党内民主,完善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内部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进一步推行党员旁听党委会、党员议事会等党内民主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进村民民主管理,落实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督查等有效形式,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与规则,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和决策制度,坚决制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确保党员干部讲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建立完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第五篇: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

讲课提纲

落实中央关于“两新”工作的指示和要求,扎实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和现实需要,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加强 “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势在必行

(一)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也成为党的建设的一块重要新阵地。

(二)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巩固和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两新”组织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我们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矛盾凸现期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敏感期,“两新”组织可以说是发展的“加速器”和稳定的“调节器”,是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力量,是培育和谐文化的新生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群众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大量的自治组织、群众组织在社区中出现。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发挥在社区事务中的主导作用,成为社区中的政治核心。

二、当前 “两新”组织党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党组织功能地位不明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中共十七大修改通过的新党章都规定了非公企业党组织职责任务,但没有对其功能地位进行明确表述。国有、集体企业中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参与干部人事的管理来体现。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既无企业法律制度的预设又无政策的支撑体系,更缺乏可操作性的依据,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工作的有效、正常开展。

(二)党建工作保障力度不够。“两新”组织业主普遍缺乏“当然义务”地为党组织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党建工作基本条件的主动性,“两新”党组织能够掌控和运用的党建资源十分有限,一些党组织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阵地设施较差,服务手段陈旧,组织协调能力不强,活动载体缺乏新意和活力,客观上制约了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党务工作力量仍显薄弱

一是“党建”工作管理部门人员匮乏,工作力量尤显捉襟见肘。

二是基层党务工作者力量不足。

(四)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不畅

一是“两新”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未形成有效机制。

二是“两新”党建工作考核激励未形成有效机制。

三是区域化党建的运行机制还未完全形成。

三、加强 “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对策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形成齐抓共管、共驻共建的好的氛围,增强党员群众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2、进一步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建设一支好的基层干部队伍。

3、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理顺各种关系,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

4、进一步加大物化投入和政策扶持,构建好的阵地设施。

5、进一步加大党员管理模式和活动方式的探索,激活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6、进一步抓好创建示范社区活动,形成抓社区党建好的工作载体。

四、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应对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挑战

第一个是科学发展的挑战。

第二个是社会和谐的挑战。

第三个和平发展的挑战。

第四个挑战就是执政党建设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腐败的挑战

我们党从执政那天起,就没有躺在"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合法性的暖床上睡大觉,也没有固守传统的执政资源而裹足不前,而是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整合和重塑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有效解决着如何依靠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这是我们党之所以保持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

刘勇

2012-7-11

上一篇:杜甫和李白的友谊下一篇:读龟兔赛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