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藿香栽种管理技术要点

2022-09-10

1 特征特性

1.1 外部形态

藿香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 株高30~130cm, 全株长有浓密的短小细毛, 有芳香气味, 茎直立多分枝、枝上有节、分枝多对生, 叶对生、叶柄长、叶心长卵形、长8~13 cm、宽1~10 cm、边缘钝锯齿状, 轮伞花序、多花, 果为小坚果、卵状褐色, 广藿香多数不开花结果。

1.2 生长习性

藿香喜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26℃的地区较宜生长, 温度高于35℃或低于16℃时生长缓慢或停止;喜水性强, 苗期在潮湿环境、成株后在多雾、湿润、空气湿度大于80%以上、年降雨量大于1 300 m L的条件生长有利;较喜光, 在阳光下比在荫蔽下生长粗壮、但幼苗期要适当遮荫;对土壤要求不严, 以砂质壤土为好, 忌低洼地。

2 栽培技术

2.1 育苗

藿香一般采用扦插育苗。春秋两季是育苗最适宜时节, 最好在3-4月, 也可在9-10月气温不太高时进行。选择避风向阳、土质松软、湿润肥沃的田块, 苗床地深耕细耙, 667 m2施家杂肥1 000 kg、磷肥30 kg、并撒施石灰消毒, 平整起畦, 畦宽60~100 cm、高20~30 cm, 畦间沟30 cm。选择5个月以上、发芽生根萌蘖力强、抗逆力好、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 截取主茎上粗壮节密、叶小叶厚的侧枝2~3枝, 插条3~6节、长10~20 cm, 插条最好即截即插, 最迟不超过2 d, 以免影响成活率。在畦面开条状沟, 沟宽7~10 cm、深约10 cm, 插条与地面呈60°角斜放、株距6~10 cm、行距约10 cm、覆土高度约为插条的2/3、以顶端叶片露出土面为宜, 每畦插4~6行、667 m2插3 000~5 000株, 插后淋足水, 一般约10 d后生根。苗期约45~60 d, 幼苗期要保温遮荫, 用竹片交叉插成拱形支架, 用遮荫网覆盖在支架上, 再铺盖一层薄膜保温, 在基部四周压盖泥土, 10 d后幼苗长出新叶即可选阴天或傍晚揭去所有遮盖物。苗期除草要见草就除, 除草结合松土3次, 插后20 d施1次腐熟有机液肥、30d后施予低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幼苗喜湿润, 插后2~3 d浇透水、后每5 d/次。苗期用药2次, 插后20 d喷施龙克菌4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防治叶斑病, 30 d后喷施吡虫啉3 000倍液或阿维菌素4 000倍液防治蚜虫。

2.2 栽种技术

藿香一般在4月、5月和11月栽种。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水稻连作田块, 深耕20 cm、晾晒7 d、撒施石灰粉或草木灰、整地起畦, 畦宽40~70 cm、高25 cm, 排水沟做成高低走向, 藿香苗高20~30 cm、根部带泥、即起即栽, 品字种植, 挖方穴、穴宽15~25 cm、穴深10~15 cm、穴距35~40 cm, 每穴施有机肥250 g、每穴植1株、栽植深度8~10 cm, 一般667m2植1 800~2 200株, 栽后淋足定根水, 植后7 d补缺苗。

2.3 管理技术

藿香当年种植当年收获, 对长势特好的可收二茬。前期肥 (生长期前3个月) 最好用液肥喷施, 可配制1%复合肥水均匀喷施, 并掌握“先稀后浓, 薄施勤施”的施肥原则, 每月1~2次。中期 (7-10月) 喷施液肥同根部撒施氮肥交替进行, 每月1次, 交替施用, 每株撒施80g, 喷施选晴天午后, 撒施选下雨天前;7-8月加喷施磷酸二氢钾和1%硫酸铵水各1次。后期 (10月后) 叶片不发黄, 不需再进行追肥, 藿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6-10月是藿香生长高峰期, 最好每5~6 d早晨或傍晚引渠沟灌1次, 雨天注意排水、严防积水, 以免烂根死苗。藿香中耕与除草和培土同时进行, 见草就除、浅锄、松土、培根, 培土高度为6~8 cm, 5-10月, 每月进行1次。藿香要进行“打顶”, 即摘除主茎顶梢, 去除主茎顶端优势。一般在4-5月进行, 分枝密集植株不用打顶, 摘心后及时追肥、促新芽分枝。藿香最怕霜冻, 秋植或过冬茬要搭棚保暖防寒, 搭棚方法与搭遮荫保温棚一样, 尽量把棚架搭高。藿香最易感染的病害有青枯病、褐斑病、根腐病和角斑病。青枯病多在连作、排水不良地块发病, 严重导致植株死亡;褐斑病由真菌引起, 多发生在雨季, 主要危害叶片;根腐病多在夏季多雨季节发生, 危害根部, 感病植株的根部和根状茎处腐烂, 逐渐延至地上部, 皮层变褐, 最后植株枯萎死亡;角斑病属幼苗性病害, 多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防治上以预防为主, 留意观察田间, 发现病株即拔除;在6月和7月各喷施1 000倍液多菌灵1次;发病初期喷施400倍液1.5%波尔多液或800倍液多菌灵, 每隔7~10 d喷施1次, 连续喷施2~3次。藿香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银纹夜蛾和卷叶螟等。发现有害虫可用敌百虫300~400倍液喷杀, 每3~4 d/次, 连续2~3次。

3 采收与加工

当年采收的为新藿香, 质量好, 5月栽种, 10-12月采收;10月栽种, 次年6-8月份采收。长势壮旺的二茬为老藿香, 质量较次, 二茬收获期为次年5月或秋种的次年11-12月。藿香采收分为采叶和全株采收两个阶段。藿香生长期内, 采收畦面上的全部落叶 (不论黄叶或干枯黑叶) , 可用手捡或用扫把扫拾干净落叶, 一般在有落叶后每10 d捡拾1次, 晾晒干包装销售, 667 m2可累计采收落叶300 kg以上。不留茬藿香全株采收, 连根拔起抖掉根上泥土和杂草等杂质, 摆在畦面上摊晒, 在原地畦晾晒2d后, 待叶片稍成皱缩状, 将植株捆扎成捆放在水泥地在太阳下曝晒, 傍晚堆叠码垛, 用塑料薄膜覆盖, 翌日再晒, 反复晒3~5 d, 直至晒干, 用木棒敲除根部的细碎和泥沫。每667 m2可采收干藿香500 kg。

摘要:藿香别名排香草、广藿香、大叶薄荷等, 是唇形藿香属植物。藿香全株均可入药, 具有解热、清暑、行气、化湿、健胃以及止呕等功效, 主治风寒感冒、呕吐泄泻、胸闷、头痛等症, 是一种用量大、用途广泛、经济效益高的常用中药。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其最主要、最优良的品种是广藿香。近年来, 藿香因市场需求量大、货源短缺, 因而价格走俏, 受到当地农户的热捧。基于此, 对藿香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讨, 以供参考。

关键词:藿香,扦插育苗,栽培技术

上一篇: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北京市城市专项治理政策执行研究下一篇:一起变压吸附装置爆炸事故原因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