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管讲稿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家校共管讲稿范文

家校结合齐抓共管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摘要】;学会做人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目标。因而构建了家校互动平台,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做法是

(一)组建家长委员会。为“家校结合”工作创建组织机构。

(二)开办“家长学校”,为“家校结合”工作创造了平台。

(三)开好班级家长会,为“家校结合”工作搭建沟通桥梁。

(四)充分利用“家校网”,为“家校结合”工作畅通育人渠道。

(五)认真开展家访工作,把“家校结合”工作落到实处。密切了家校联系,拓展了育人渠道,健全了育人机制,完善了育人模式和育人手段。

关键词:学会做人、家校互动平台、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网、家访。

一、产生背景

学会做人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我们学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赋予教育以时代的责任与使命。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目标。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往往存在做事缺乏责任感,遇事缺少宽容之心,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他人和集体;对待祖国、父母、亲朋、师生缺少感恩之情;缺少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针对上述情况,围绕做人教育,学校寻找一种新的互动式的德育教育途径,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构建了家校互动平台,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为了实现“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一切,一切关爱学生”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组建“家长委员会”。为“家校结合”工作创建组织机构。

学校通过组建家长委员会可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和社会化。我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由每个班级推选出一到两名对教育关心,对孩子负责的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两个方面,其一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及时向各位家长传达学校的有关政策和相关要求;其二家长委员会要向学校传达家长们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还要推荐有些家长对教育教学方面所提的好的建议和方法。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和学校,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联络员”。他们在家校结合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通过家长委员会的传递工作,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就方便快捷了许多,很多家长有时不好当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来解决。实现了教育对家长,对社会的真正的公平化,民主化。

(二)开办“家长学校”,为“家校结合”工作创造了平台。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代替的一种重要教育,必须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家长与教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产生“1+1>2”的育人效应。因此,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懂得做一个家长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素质。使他们掌握了科学地有效地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方法,从而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一是改变了以往对文化课的单一要求,提高了家长对子女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二是改变了以往对子女教育依赖学校,增强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责任感;三是改变了以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隔阂的现象,形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积极融合,联合互动局面;四是改变了以往社区教育的缺位现象,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教育、关心下一代的氛围。

(三)开好班级家长会,为“家校结合”工作搭建沟通桥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临行行色色的家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严重误区,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忽视孩子优良品质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了争取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调动家长积极性。我校特邀全国“争当四好少年校园行”活动宣讲团,为全校师生家长举行了“让真爱洒满人间”大型感恩教育演讲。演讲活动以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自立自强为内容,用大量真实感人的案例,感染了现场的师生以及家长,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懂得了做人要自立自强,同时也为孩子们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整场演讲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为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搭建了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又邀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帮孩子成为学习赢家”全国巡回报告团,为全校师生家长举行了“学智慧妈妈,做成功家长”大型教育演讲。用大量生动、深刻的案例来启发家长,教育孩子不但要用科学的理念,更要让孩子懂得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家长们豁然开朗,纷纷表示专家讲授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促使家长们不断地改进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不少父母还表示:要调节家庭的气氛,尽量为孩子创设其乐融融的生活、学习氛围。

每学期期中、期未考试结束,学校还组织各班级召开家长会,首先组织家长在学校大会堂与自己孩子坐在一起由校长总结半学期来的成绩,向家长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状况、政策规章制度。并对学生进行表彰。然后家长们到班级坐到自己孩子的座位上,由班主任向各位家长介绍班级特点、班风建设情况,接着阐述了子女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取得的各项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孩子们存在缺点和不足,还简单地和家长们讨论和交流改进的方向和计划。再由教育孩子成功的家长代表做榜样讲述了成功管理和教育子女的经验,最后与课任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家长和学生成了家长会的主角,相互诉说心里的体会、经验、期望。这样,师生、家长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班级家长会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四)充分利用“家校网”,为“家校结合”工作畅通育人渠道。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是最理想的。家校网的诞生,正是迎合了这个“最理想”。因此,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成为家校、师生和家长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家、校和网,三者联合,是现今信息时代,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整合的尝试,并且已经初露众望所归的态势。家校网的诞生顺应时代,魅力无限。我校在中国电信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学校网络与家长手机、家庭网络沟通平台。平时通过短信、上网等与家长交流,每周五发一次短信,告诉家长假日作业、何时放学、学生一周在校表现等情况。这样家长收到短信后掌握孩子什么时候到家,督促其做好假日作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同时家校网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学生在家遇到一些问题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也给学生提供一个思想、学习、生活的沟通平台和阵地。

(五)认真开展家访工作,把“家校结合”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开展了——“走近学生,走进家庭”的家访工作,并把家访工作作为一种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认真组织。要求全校各年级班主任、副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还有行政班子成员利用假日、课余走进了学生家庭。要求教师写家访记录,建立家访档案。在家访中与家长闲话家常。通过聊天,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生活情况。通过沟通,与家长、学生共同探讨了孩子现在的状况,针对其不同的情况,商量拟定出不同的发展方案。热情的老师不时向家长提出建议,希望家长将严和爱相结合,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准确地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向,以便对症下药。同时老师们对学生也提出了要求,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学习上、思想上更大的进步。

通过家访活动,为家长和老师,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家庭与学校,更好的担起教育责任,共凝教育合力。

三、初步成果

通过“家校结合、齐抓共管”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效果明显:一是进一步密切了家校联系,拓展了育人渠道,健全了育人机制,完善了育人模式和育人手段,对我校各项育人工作的开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校2008年刚进亭湖区时教育教学综合评估是倒数第二,2011年教育教学综合评估进入全区第三。二是进一步锻炼和培养了一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拼搏、乐于奉献、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两年来,获得市级公开课二等奖一人,区级公开课一等奖一人,二等奖十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三是不仅矫正了学生许多错误的思想言行,改变了学生许多不良生活、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家教理念和方法,使“家校结合”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举措;四是展示了我校办学特色:“小组合作学习”,“校园集体舞”,通过活动孩子嘴变甜了、手变勤了、体质变强了、心变好了、人变乖了。总之,师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说脏话、乱扔废弃物等不文明行为几乎没有了,好人好事增多了,违纪违规的现象减少了。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尊师爱生等风气在校园内蔚然形成。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自觉地拾起脚边的废纸,懂得爱校,积极主动去帮助贫困同学,踊跃为身患疾病的学生捐款,体现爱心;回到家中,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体现孝心;学习上刻苦勤奋,勇于创新,体现着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因而我校在2009年以来,荣获江苏省平安学校、盐城市平安单位、盐城市文明单位、盐城市和谐校园、亭湖区民主法制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等等。这是社会各界和家长对我校办学效益最好、最真实的评价,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发展职教事业的大道上、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再创佳绩。

四、社会反响

学生一致认为家校联系活动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使内心充实起来,对不明白的道理、不服气的说教,在这一活动中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及时把握了自己成长方向,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处事。他们感谢这一活动对他们的成长所给予的巨大帮助。家长也纷纷反映孩子主动与家长交流,在交流中孩子明白了许多道理,平时讲给他听或直接告诉他一些正确做法和道理,孩子不接受,不当回事、不以为然。可是通过这一活动,在与同学的交流中相互受到教育,他们自己认识到了一些道理,也觉得父母和老师平时教给他们的道理是正确、是应该做到的。孩子在家校互动中成长着,快乐而充实地成长着。社会也有很好的反响。学生纠正了许多不良习惯,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具有爱心和责任感,明确学习目的,懂得用感恩之心对待家长、对待教师、对待生活,同时学会了合作与交流。

在家校互动的良好态势下,不少家长的思想、态度、方法都有很大的转变:变只督促孩子学习为和孩子一道学习,变只看考试结果为重视学习过程,变威逼孩子苦学为引导孩子乐学,变只关注孩子文化成绩为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教育方法科学了,孩子们也能快乐地成长,健康地成长。

第二篇:家校齐抓共管责任书

甲方:ⅹⅹ学校 乙方:学生家长

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明确学校、家长的各自责任,现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精神,双方特签订安全教育齐抓共管责任书如下:

一、 甲方负责学生在校的安全教育,及时向乙方传达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教育的文件和宣传资料,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并及时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

二、 甲乙双方共同负责对乘车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甲方按照预先确认的地点、时间接送学生,如果学生未能按时赶到接送点,校车最长等侯时间不超过2分钟,超过2分钟未能乘坐上校车者,烦请家长自行解决贵子女到校问题。(请家长务必提醒子女:没乘坐上校车,必须让孩子先回家,一定不能走路来校,确保孩子的安全。)

三、 学生在校外发生的安全事故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但甲方需协助乙方处理相关事情。

四、 乙方负责子女在家中的安全教育、监护及人身安全,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五个不”(中小学生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得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不会游泳的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或水情险恶的地方游泳;不到有危险的水边玩耍、戏闹)的规定及其它各项安全规定。

五、 甲乙双方要教育学生外出时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不要在路上追赶打闹及不钻越人行护栏和道路隔离设施,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外出旅游应有大人陪同。未满12周岁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上路,严禁中小学生无牌无证驾驶机动车,严禁乘坐非法营运的车辆。

六、 特殊体质二申报:

1、对患有疾病不适宜参加学校某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家长必须将病史病历及对学校的特殊要求以书面形式报学校备案(班主任处),便于老师安排教育活动时予以照顾,否则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安全责任事故概由监护人自负。

2、对残疾、弱智及因事故导致行为不能自理的学生,每学期开学前,家长必须带其到相关医院检查并治疗,报名时将体检结果及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活动的特殊要求以书面形式报告学校备案。否则该类学生在学校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安全责任事故由监护人自负。

七、 防范意识五树立:

1、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教给孩子怎样防火、防电、防碰、防划伤、防受骗等知识,防患于未然。

2、告诫子女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遇到心存不良的人纠缠,要设法跑到人多处大声呼救或打“110”求救。

3、加强对孩子校外时间的监护,特别是夜晚时间,不要让孩子单独出门或外宿。

4、遇到节假日,对孩子在家活动要作科学合理安排,防止行为失控。

5、不要让子女在外购买零食或过期变质变味食物,防止食物中毒。

八、 行为规范六禁止“

1、禁止携带火柴、打火机、鞭炮等易爆物和有伤害性、攻击性的玩具或器具(如可发射的玩具枪、水果刀等)进入校园。

2、禁止上学、放学途中留、玩耍或经过有危险隐患的场所,每天放学后要及时回家,如需外出要经过家长同意。

3、禁止玩电、玩火、玩水、攀墙爬树做危险性游戏。

4、禁止进入“三室两厅”和网吧。

6、禁止子女来(离)校途中边走边吃东西。

九、 学生安全责任明: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学生在校安全的监管力度,学生在校出现意外事故,遵照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学生家长是该学生的监护人,应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监管力度。

十、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生效。

甲方:ⅹⅹⅹ学校 乙方:学生家长(签名):

ⅹ年ⅹ月ⅹ日 年 月 日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家校共管的看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

“家校共管”一直是中小学对于教育的普遍做法,也是家庭与学校之间联系、地位的永恒话题。最近,一些大学也将这种做法植入了大学教育中,那么,这种做法是好是坏呢?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让我谈谈大学生家校共管的利与弊。

先说好的一面,也就是家校共管的意义所在。首先这样做容易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重视家庭的作用:家庭结构模式、教养模式、家长性格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通过宣传树立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创设多种途径,保证沟通渠道畅通;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及时与家长沟通,确保将问题得到最合适的解决。

重视家庭的作用有利于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家庭是每个学生成长的最初环境,家庭的结构模式、教养模式、家长性格都会对他们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重视家庭的作用,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有利于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随着独生子女的越来越普遍,许多家庭的模式演变为4-2-1式的,这势必造成他们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习惯。这些性格习惯在进入大学开始集体生活后便呈现出弊端:有的同学不顾其他人感受按照自己的作息习惯来生活;有的同学从来不打扫卫生,也不注意个人卫生;有的同学缺乏物权意识,将他人的东西当自己的来使用。这些行为在人际交往中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引发学生心理危机。所以,适当开展家校联系活动,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中央16号文件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力量,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脱离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对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不利。学校需要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是时代的需求。

大学家校共管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于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家校合作,充分了解孩子道德品质,个性特点,和心理动态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关怀,能够激励其成为有用之才。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校共管能够优化高校教育水平。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对于高校的办学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通过家校共管,家长对学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会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这也成为了学校不断优化的动力。搞笑的教育水平、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最终得益的是高校学子。

家校共管也能使家长教育观念改变,国内大学生家长通常在大学阶段对孩子放松了教育,家校共管可以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与学校共同努力培育更为优秀的大学生。

此外,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时间频发,比如药家鑫事件、室友投毒事件等等。如果当时学校、家长、孩子之间能做好沟通的话,这样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其实学校采取家校合作的方法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有时孩子在学校出了事,很多家长想到的都是去找学校麻烦,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承担照顾孩子的全部责任,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所以学校这样也是迫不得已。

好了,说了这么多好处,该谈谈家校共管的弊端了。最为尖利的矛盾便是,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正如那位前苏联教育学家所说,家校合作是教育儿童的方法,那么这样的方法真的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吗?我觉得未必。据我所知,国外的任何一个大学,无论是美洲还是欧洲,只要是对待成年学生,一律一视同仁,按照法律和校规令行禁止。学习归教授管,健康归校医管。不上课设考勤,考不好重修,重修不过退学,损害公物赔偿,违纪开除,违法交警察,一切都以对待成年人的标准来做,也确实应该如此——我们确实已经是成年人了。大学时思想自由,性动力性的地方,是成年人为自身发展主动接受知识熏陶的地方,我觉得,作为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应该能独立自主了。而以国内目前的教育来看,似乎老师们永远觉得我们还没有长大,或许这是因为中小学的教育比较失败,那么果真如此的话,我想法定成年年龄或许应该修改为24岁。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没有18岁孩子就成年了的观念。

大学是什么?大学是求知者和青年学者与大学者和教员分享、交流学术的地方,不是走班制中小学校。我的姐姐在欧洲、美国留过学,她告诉我,学校附近没有配套宿舍和生活设施,在校学生一般都自己租住公寓生活。对于奖学金生和非本地的贫困生学校提供廉价的宿舍楼,但是这些宿舍往往离学校很远。大学只管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习情况打分,也只告知学生自己。而教员能和家长联系的机会只有在学生获奖,毕业或是出现严重疾病时才会出现。

家校共管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成长,为什么学生独立性差,就是因为学校和家长管得太多。诚然,学生是需要约束的,但我认为这种来自学校与家长的共同监督、约束只应存在于中小学时期。因为总有一天我们将面临自立,我们将没有学校家长的监督。如果一个人一直是在学校、家长的“监控”下成长的,那他就会丧失自己对事物的辨别、决定的能力,这样的人不能算成年人。所以我觉得在大学这个类似小社会的场所,多培养、锻炼我们的自主性是更加重要的。

如此看来,家校共管的意义确实见仁见智。我觉得,学校可以适当地进行“家校合作”来进行共同监管,但是不能把其作为主旋律。毕竟,我们是彻头彻尾的“成年人”啊!所以,学校不应该只重视学生的纪律性好坏、成绩好坏,更应该重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不能怕学生犯错,不能因为怕学生犯错就像管娃娃一样管大学生。学生犯了错,依照校规甚至法律进行惩处,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想想看,我们口中一直说的“健康成长”真的健康吗?并不是,健康成长不是说成绩好、听话、不犯错就是健康了,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能够自己担负起一份责任了,能够向成年人看齐了,这才叫成长。在大学在这个小社会里,也更容易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我们不能错过。以后当我们到了公司、单位的时候,个人的能力便更为重要,总不能上了班还要父母管着吧。

如果要真的实施家校共管的话,我不会反对。但我还是更倾向于不要将其作为大学生活的主旋律。高中毕业,我的父母都说过,我的事他们不想再过问了,一方面他们想锻炼我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他们真的累了,他们已经管了十几年了,真的该歇一歇了。我并不是对家校共管这种约束感到厌烦,也不是犯了错害怕父母的责罚,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我的父母休息一下。我成年了,马上就到了回报父母、孝敬父母的时候了,我不想都成年了还让他们操心,还让他们费心费力来管我,仅此而已。

第四篇:15 家校做好齐抓共管 力促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做好齐抓共管

力促学生健康成长

——郧县城关一小与家长健康互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我校举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定期参与学校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召开健康教育主题家长会,开设健康讲座,宣传学校促进健康理念,要求家长主动为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提供家庭支持。

一、学校抓好学生健康教育采取的措施

一是我们抓好教师队伍的管理,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开展了以天职行为品质为主题的三项教育活动,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服务水平,构建教师良好的思想素养。

二是坚持不懈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通过课间操、学生集会、班会课、黑板报、学生谈心、日常监督等渠道形式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等规章制度,从严要求学生。

三是以人为本抓好安全教育,加强课间出勤管理,一经发现学生缺勤,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或相关监护人联系,追查去踪。我们长年坚持不懈抓好交通、消防、游泳、食品卫生、预防传染性疾病、人身心理健康等方面安全宣传教育,时时讲,日日讲。教育学生远离毒品,不进“三室二厅二吧”,节假日学校发放《告家长的一封信》宣传有关管护事项,让家长担负起监护职责。

四是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指导。近年来,许多农民远离家乡外出经商打工,留下老人小孩在家,家庭教育存在空档或老一辈过分溺爱教育失当现象,对此,我们为留守学生配备了指导教师,进行学习生活指导,定时谈心沟通。

五是我们定期召开班主任或教师工作会议,强化工作要求,提出工作指导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做人方面的教育。

二、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学生不求上进,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习惯较差。一些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不高,过分溺爱孩子,没有学习要求和目标,家庭教育失控,甚至对孩子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缺少经常性的教育。在与一些家长的接触中,我们发现更严重的是出现少数家长管不了子女的现象,还有误导现象。

二是部分学生贪图享受,不爱劳动,缺少传统的艰苦朴素作风,用于吃零食等方面花销大,出现了违反校纪校规现象。有的家长给孩子零用钱过多,没有相应节制,出现了乱花钱的现象和习惯。

三是部分家长课余时间对孩子过问管束过少,有的家长连孩子在外面夜宿不归也不闻不问,无形之中对孩子就放纵了,缺少了他律,孩子容易与外面不良青年混在一起,交上了损友,很容易误入歧途。 四是少数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由于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接触媒体多,独生子女受过分的溺爱,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弱,抵触情绪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到健康成长。

三、家校齐抓共管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要做好表率。不要在家里赌博、打麻将、赌牌、酗酒,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偏激恶劣消极的话不说,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是对孩子要严慈并济,制定一定高度的目标和要求,让孩子明确努力发展方向。要多过问孩子在校的表现,多过问孩子学习情况,多过问生活情况,做到扶优纠偏正误,使孩子有所畏惧,有所约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家长要多鼓励少指责,多关心少不闻不问。

三是要多与老师联系。现在通讯发达,便捷,平时多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强联系,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益于孩子健康发展。或者到学校走走,找相关的教师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或随时随地遇到教师也可打听孩子的情况。当然,相关的教师也要做好服务工作,多家访,上门服务,多与家长沟通,共同寻求帮助孩子积极健康成长的良方。

四是对孩子在学习上偏课现象,要鼓励孩子努力弥补学科上的缺陷,积极采取方法,促进短腿科目的进步,力争使各学科齐头并进。相关的任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帮助自己学科上后进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多辅导,激兴趣,寻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和兴趣,克服畏难情绪。

五是要加强孩子做人方面的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与他人相处,向善从善,尊老爱幼,具有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努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在家里要注意孩子的行为细节,规范他们的表现,扬善弃恶。

六是要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要关注交通、消防、食品卫生、人身伤害、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夏季到来,我们这里河段深,又属于库区,要严禁孩子下河游泳,严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七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在的孩子由于营养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见识面广,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较多,心理不再单纯,比较复杂。因此,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多理解,多宽容,达成共识。

总之,教育孩子是家校双方相互的工作,不能认为孩子交给你学校就是你学校的事情,任何的偏向对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只有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勤于沟通,真诚沟通,共同抓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使家校配合更上一个台阶,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五篇:家校联系讲稿

校本培训讲稿

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培训的内容是班主任工作。当然班主任的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很琐碎,我们不可能一一道来。因此,今天我只选了几个内容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第一个内容:家校联系——促家长成为教育的助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特别是我们这里的家长,对于他们来说,家庭教育差不多就是空白。他们常常认为孩子送到学校来,学得好与不好,就是老师的事。而他们自己可以说是,完全不负责。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深有体会。像有的老师要求学生的作业要有家长签字,这本来是一个好方法,希望家长监督、检查孩子的作业。可是有大多数家长签过字的作业还是有很多错误,或是根本不签。可能孩子把作业递给他的时候,他正在打麻将,或是电视看到精彩处。看也不看,就签了。他在应付孩子,应付老师,同时也把“应付”这个方法交给了孩子。)因此,这就更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如果家长与学校之间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有很积极作用的。(看大屏幕,这是家校合作的意义。)

(一)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好思路决定好出路,眼光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宽。心有多大,舞台就用多大。每个人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从接受教育到工作,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也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一个人最初的思路是谁给的,就是他们的父母。昨天来讲课的顾教授说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有的老师也听过。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曾经去过西北地区,遇到了一个正值学龄的孩子在放羊。她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孩子回答说:“放羊能挣钱,读书不能挣钱。”敬一丹又问他:“那你长大了有什么打算?”孩子说:“我放羊,挣了钱,就盖房子,盖了房子,就娶媳妇。以后生了孩子,我还叫他放羊,挣钱。”)其实孩子的想法谁给的,就是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父母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二)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比如:热爱祖国、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等等。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学校是不够的。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

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四)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是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和家长服务的。那么社会和家长就会对学校提出要求,而这些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家长如果能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学校再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就能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二、家校合作的基础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

济、生活情况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把家长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校,学校也不断地通过交流渠道对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过程不断地指导,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

三、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严,去影响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也要帮

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随时随地因人而宜,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例如:一个学生数学竞赛得了奖,如何告知家长,是打电话?发短信?带口信?或是直接发喜报给家长,效果也许会更好。教师用真诚去对待家校合作,一定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活动来。

(二)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我国现阶段家长应该承担的角色是:

1、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假设孩子和学校之间发生了矛盾,很多家长就会指责学校,怪老师,怪同学。这时,我们不妨请他停下指责,为学校出出主意,怎样化解矛盾。

2、学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观察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很多家长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参与者,成了一名观察员,只看不参与。

3、学校教育的鼓励者而不是批评家。学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宣传,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家长的积极参与,友情配合。比如,学校里有学生的家长是公安局的,我们可以请他有空时来给全班甚至是全校的同学上一次思想教育班会课。同学们看着那神气的警服,听着惊险的亲身经历,那效果肯定比老师喋喋不休的强。

四、家校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

在家长和教师二者中,他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以彼此谅解,达成共识。

关键之二是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营造合作气氛最主要的因素是积极的态度,学校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教职员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纳家长,有时教师会受到家长的批评,责怪,威胁。和家长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们还是要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朋友,彼此信任,消除隔阂,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成为合作伙伴,那么一定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之三是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下列几种方式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1、认真听对方讲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全神贯注于对方,与对方进行视力接触,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如面露微笑,点头,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

3、尊重对方,承认对方的意见对解决问题的至关重要。

五、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一)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要求家长签字,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二)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我们采取的形式是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可以每学期举行两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学期结束时也可以召开家长会,主要是汇报成绩,向家长宣传假期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起一个监督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三)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

(四)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及时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获奖处分、重大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临时补课或放假等信息反映给家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

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这是第一部分的学习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第二个内容: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间的冲突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产生。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各有自己不同的角色意识和角色定位,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制度化的不对等关系,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等。因为所处的地位和角色不同,成人社会对于儿童世界的教育引领,教师的期待和要求,未必一定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因此,矛盾冲突在所难免。

我这里有一份对中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调查报告。报告表明 学生喜欢具有以下品质的老师:

(1)教学方法好,热爱和尊重学生;

(2)知识广博;

(3)耐心温和,容易接近;

(4)对同学实事求是,严格要求。

而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则是:

(1)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

(2)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

(3)上课拖时间,上完课就不理同学;

(4)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5)偏爱,不公正。

对以上几项的偏重程度,随着年龄的成长而有差别:低年级学生特别欢迎“教学方法好”的教师(78%),而高年级学生则特别欢迎“知识广博”的教师(90.8%)。很多学生还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面,多数的学生不喜欢“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的老师(92%)以及“对学生没有同情心,

把人看死”的老师(91%)。另据上海教育学院郭继东调查,目前学生中,16.22%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28.65%的学生与老师感情较为融洽,而感到与老师相处时十分愉快的,竟然低至17.84%。当心中有了秘密时,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老师被排在“知心朋友”、“兄弟姐妹”、“父母”之后的最后一位。

从以上调查材料,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方面的修养,就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第二,师生之间如果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沟通,长此下去就可能出现彼此的信任危机,进而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和激化。一些教师对待学生,往往是“居高临下”,命令多于商议,威严多于亲切,指责多于帮助,惩罚多于鼓励,因而使学生对教师存有“戒心”或“敌意”,产生对立情绪,即使对教师的正确教育,也常常以沉默、回避、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方式来对待。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朋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诚心,把教师也当成知心朋友。

了解了师生冲突的成因后,作为班主任,我们怎样来化解师生间的冲突呢?当矛盾冲突发生后,班主任首先不能回避矛盾,要承担起一个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分别要求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问题,以达成相互之间的理解,化解矛盾。

其次,更重要的是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矛盾的发生。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协调者,对于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个性的成长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善于处理偶发事件,讲究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与科任教师处理好关系,做好科任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协助科任老师做好工作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和科任老师沟

通,处理好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注重与科任教师沟通技巧。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作为班主任,发现矛盾与冲突后,首先要心平气和与科任老师沟通,了解发生冲突的原因,听取科任老师的意见和处理方法,与科任老师达成共识,做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注重与矛盾学生的谈话技巧。

作为班主任,当学生与科任教师发生矛盾后,学生的情绪激动,易发怒,此时班主任要遇事不怒,冷静沉着,千万不要冲动、发火,否则就会造成不良后果。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时,要谆谆善诱,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来转移话题,让学生的心境得到平和后再来了解冲突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要原谅老师,老师毕竟是老师,要尊重老师,等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后,让学生主动向科任老师赔礼道歉。

3.让学生主动热情地邀请科任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创造师生交流的平台。

争取科任教师参与班级活动,让科任教师成为班级的一员。如主题班会、家长会和各项课外活动,以密切师生联系,增强师生感情。要积极与任课教师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教学要求,争取任课教师为班级工作。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要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科任课的重要性,像我们这里的学生及家长就有这样认识上的误区,觉得学好语文和数学就行了,其他科不重要。而我们班主任有义务让家长改变这样的看法。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可以要求家长帮助学生准备好学习各科的学习用品,那么学生会觉得家长是重视每一科的学习的。班主任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各科有助于他的全面发展,这样学生就知道他需要科任老师。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与科

任教师的交流就会更近一步。班主任再创造机会让学生和科任教师多接触,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科任教师。

4.班主任要在学生面前放大科任教师的优点,多谈科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关爱,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

如在班级里介绍每位任课教师的特长、教学经验和成果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和尊重任课教师,而且也为学生树立了身边的榜样。这样做,对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班主任要充分认识任课教师对班级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班主任要经常主动地向任课教师介绍班级和学生的情况,如学生的变动,班干部的任免,学生的奖惩等。要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要及时反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5.通过家长,把科任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传递给学生。

在和家长的聊天中,要有意识让家长体会到科任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有些话从学生家长嘴里说出来效果是很明显的。请一些子女教育比较成功的老师在家长会上介绍成功经验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让家长信任教师,让学生信任教师。

总之,一个班级学生的教育是需要很多老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意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协调者的身份,协调好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使班级教育更加全面、系统。

下面我们进行今天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差乱班管理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无论你作为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差乱班是我们不可避免接触到的。因此“差乱班管理”这个话题我们很有必要来讨论讨论。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用在差乱班形成的原因上也很适用。造成一个班级差而乱的原因很多,但不论成因如何,一个既成事实的差乱班一般具备以下特征:

1、班风不正,歪风邪气甚至恶势力占据主导地位,左右着班级运行的走向,正义的声音几乎听不见;(即使有正义的呼声,也会因为势单力薄而随波逐流。)

2、纪律涣散,人心不齐,一盘散沙,不仅学习成绩差,甚至集体活动都不能组织好;

3、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荣誉感,对班级深感失望,认为在这样的班级里毫无前途;而且后进生数量较多且抱成一团,形成时而紧密时而松散的群体,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4、各项常规都很差,尤其表现在课堂纪律和卫生上。几乎不能获得任何评比的优胜,永远是学校批评的对象,在老师或其他班级学生中的印象很坏,常有“谈虎色变”的感觉;偶发事件并不偶发,而是时有发生,师生冲突是家常便饭;

5、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普遍没有发展目标,学生对理想、价值观、人生观的正面教育反感;(学生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学生心理问题较多且无从排遣,由此引发的事件也较多,如早恋、抑郁、情绪失

控、伤害他人、破坏公物等等)

6、单亲家庭和家庭教育有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很多学生家长对子女已经失望,常常放任自流或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导致家庭冲突升级,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与“不管”或“乱管”相对比,“管不住”孩子的家长也相当多,甚至帮着孩子对老师撒谎、圆谎,对老师的教育明显不能起到配合作用,甚至有抵触学校管理和教育的情况,等等。

如果你面对这样一个差乱班的班主任,那么你该如何调整心态,拿出对策,引领你的学生逐步摆脱落后的局面,健康成长呢?以下提供几条建议,供参考。

一、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班主任的心态对差乱班的改造尤其重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做好接受差乱班带来的一切考验的思想准备。牢骚抱怨会影响到行动的主动性,无所作为只会让事情更糟,为自己带来更大的烦恼。带一个好班固然比较省心,但带差乱班是对自己更好的锻炼,是使自己快速成长的捷径。机遇和挑战并存。

由于差乱班的学生普遍缺乏关爱和情感沟通,一旦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有所进步,他们对老师的情感回报也是异常丰厚的,对于班主任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阅历和教育情感的积淀,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大有益处。把一个差乱班带出来,教师由此产生的成就感也更加强烈,对自身教育能力的认可和自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带一个差乱班需要的大智慧就是:以良好的状态面对现实,以积极的行动改变现实,还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现实。

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困难想得更多一点,但行动却要不急不躁,一步一

个脚印,稳扎稳打。对学生的反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被反复扰乱了心态。

总的指导原则:持续不断地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可以接受的,把忍耐力加大到最大限度。

目标:不让差乱班的状况进一步恶化,以此为起点,逐步改善。

教育过程是漫长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坚信付出总有回报。

二、高举情感教育的大旗

带好一个差乱班的前提是将美好的情感注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你这个班主任。

没有情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差乱班的学生无论是学业还是表现都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状态,情感教育尤其缺失,由此造成学生的叛逆、冷漠,听不进任何正面的教育,其实质乃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戒备,导致的后果是在成绩落后的同时,情商也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对情感的需求往往以其他方式宣泄出来,比如拉帮结派。拉帮结派其实也是学生获得情感上认同的一种方式。

对于差乱班的班主任而言,面对这些在家长眼里、其他老师眼里并不可爱的学生,首先是要从情感上接纳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悦纳他们,善待他们,相信真情可以唤醒他们,打动他们,与学生站在同一个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一味地改造他们;其次,是对自己班级的学生问题进行诊断,找到一个突破口,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克服他们的缺点。有这么一个大白纸和小黑点的故事,面对差生,老师关注的往往是大白纸上面的那个黑点,而不是这张大白纸。如果看问题的角度变

了,班主任一定可以从自己班级学生身上发现许多的优点。(比如:差生的抗批评能力和挫折的承受力就比优秀生和中等生强得多。为什么呀?这个老师批评他,那个老师也不喜欢他,今天挨批,明天挨批,天天挨批,他还照常来上课,还一点不恨你,还天天抬着小脸看着老师,希望某天命运女神会眷顾自己,老师对自己笑一笑。你们说,这要是换成我们,今天这个领导批,明天那个领导批,当面不敢有怨言,背后什么话恶毒说什么。回到家好不好的孩子还会遭殃。)

所以说,对于差乱班的班主任而言,情感因素是第一位的,态度很重要,方法策略是第二位的。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善良的种子,只要用心呵护,就一定可以战胜、克服那些缺点和不足。

以情动人,建立在班主任对学生的处境和感受理解的基础之上。所以,首先是理解,理解造成学生行为偏差的原因。理解之后是什么?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和选择,包括不正确的想法。注意:理解和尊重不代表赞成,正确的引导才是班主任要做的,但不理解不尊重学生,就不可能进行引导和纠正,因为你没有获得学生情感上的认同。

情感教育并不是动辄将“爱”挂在嘴上,关键是行为上要体现出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当然,在适当时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是必要的。

情感教育的成功标志之一是学生和教师努力方向一致而不是处于对立面。有了良好的情感纽带,就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随后的教育就会顺利得多。

三、设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并完成它

研究差乱班的各种问题,将其整理出来,选择首先需要解决的,让后进班级后进学生进步的方法是不断设置一些小的、阶段性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实现,使他们初步体会久违的成功,逐步恢复信心。其每一点进步都是缓慢的并随时会有反复,多次的反复。对于这点,班主任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目标一定要具体,不能笼统地说:“把常规搞好”之类的话,而是具体到比如:“你试着独立完成一次地理作业,看看自己行不行”、“坚持一个星期不迟到”,等等。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应当及时予以认可和表扬,也可以有具体的奖励。

同样的,对集体也应该有很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现实的、可以实现的。要让学生和班级养成不断完成任务的习惯,随着一个个简单任务的完成,集体就会处于一种不断进步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只要在进步,哪怕只是一小步,也比原地踏步强,比倒退更好。只要是持续的,积累下来的进步就是惊人的。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学生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很远。

即使没有进步也要予以表扬,因为情况并没有继续恶化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四、尽量避免设定底线或降低要求

对差乱班学生不轻易为他们设定底线。降低要求本身意味着偏见和歧视,使学生习惯于落后。学生已经落后但并不甘愿落后,应该让他们明白,

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的,而是自己都没有想过可以做到。我们常形容一些学生“眼高手低”,其实“眼高”不是坏事,只有“眼高”了,才可能会“手高”,现在“手低”没关系,只要朝着眼睛看到的高处努力,终会有“手高”的时候。请看我对该命题的以下描述:

我们常常对所谓差生降低要求,为他们设定一个底线,比如:你只要不影响他人就可以,等等。这种看似人性化的要求实则把这些“差生”置于一个看客的位置,忽视了他们也有自身发展的要求,把他们本来就已经深藏的积极性和潜力彻底毁灭,让他们甘愿永远做一个“差生”。魏书生老师在对差生管理上,有这么一句话“我不难为你,可我也不放纵你。”降低要求其实就意味着放纵。假设你的学生听了你这句话“你不影响其他人就行了”,学生就会想,不影响其他人,那我睡觉、或是画画不就行了?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们根本无法达到你为他们设定的底线——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道德上的,而且越来越差。

正确的做法还是魏老师的那句话:“我不难为你,也不放纵你。”要让学生知道你是重视他的,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让目标脱离所谓的“做人底线”,让他们能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原来老师对我的希望这么高啊!在这个前提下,再辅之以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让他们初步体会成功,就一定能让他们摆脱绝望的心理。一旦人走出阴影,他再也不会去做那些伤害别人、践踏自己尊严的无聊的事,因为你让他有了更高的追求。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认为他不行,一味地降低要求,他就会连你的最低要求都达不到;你认为他行,他就会不断努力给你看,证明他确实是行的。

五、因人而异的教育策略

只有每个学生都发展了,班级整体才能获得发展。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犯了同样错误的学生可能动机和背景完全不同,对他们今后行为的影响也可能完全不同。这就要求班主任仔细分析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这个学生的帮教策略。这个看似繁琐的工作,其实才是真正有效的工作,并可以为将来班级整体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今天的培训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参与,希望能给大家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上一篇:家校沟通浅谈范文下一篇:家庭教育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