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

2024-05-06

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国家对我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分段资助:

(一)中职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资助;

(二)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学费资助;

(三)初中、小学阶段:义务教育阶段住校学生生活补助;

(四)学前教育阶段:学前教育幼儿资助。

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意见》(财教〔20xx〕376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完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渝办发〔20xx〕248号)的文件要求;根据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渝财教〔20xx〕72号)、《关于重庆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方案》(渝财教〔20xx〕252号)、《重庆市资助城乡普通高中低保家庭学生学费实施细则》、《关于下达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资金预算的通知》(渝财教〔20xx〕10号)、《关于做好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工作的通知》(渝财教〔20xx〕260号)等文件精神,为充分保障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让上述四个阶段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确保资助资金规范使用发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实施原则:

(一)坚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动态管理的原则;

(二)坚持“客观、公正、公开、公示”的原则;

(三)坚持以国家资助资金为主,扶贫、社会捐赠等其他救助为辅的原则;

(四)坚持协作配合的原则: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由教育、财政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教育部门要严格把握政策,做好资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建立信息档案,数据汇总分析和日常管理监控等工作。财政部门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监督落实情况。扶贫、民政、公安、监察、审计等部门及乡(镇)、村社、社区居委会共同协作配合实施。

第二章 资助范围对象及标准

第三条 资助范围:

(一)中职阶段:凡在我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技工学校)有全日制正式学籍,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制两年以上(含两年)的`在校学生(三年级经学校安排的顶岗实习生视为在校学生对待)。

(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户籍属于奉节,在奉节县普通高(完)中就读、具有奉节普通高中学籍(高三补习学生除外),家庭主要成员(父或母)无财政供养人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体对象:

1、孤儿(父母双亡);

2、父母均为残疾家庭的学生或学生本人为残疾(凭残疾证);

3、家庭收入主要创造者患重大疾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的学生(村居委会证明);

4、父母一方去逝,另一方无固定收入的多子女单亲家庭学生(村居委会证明);

5、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难以维持正常生活家庭的学生(村居委会证明);

6、父母双方均属下岗职工,无其他经济来源家庭的学生(下岗证、失业证);

7、城乡低保家庭和农村贫困户家庭的学生(低保证、建卡贫困户证);

8、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村居委会证明);

9、农村边远山区年纯收入不足5000元家庭的学生(村居委会证明)。

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学费资助具体对象:

1、当年民政局批准的城镇和农村低保家庭就读普通高中学生(父母或学生本人属于低保对象);

2、民政局和孤儿福利院认定的孤儿(凭孤儿证);

3、民政局批准的“五保户”家庭就读普通高中学生(凭“五保户”证)。

(三)义务教育阶段: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特教学校,其他学校附设小学、初中部及经批准的社会力量办小学、初中学校。享受对象:孤儿、残疾学生、农村特困户、残疾户、低保户、军烈属贫困户、单亲贫困户家庭子女、父母患重大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困难的学生,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必须是上述范围内的寄宿生,凡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学生家庭必须符合扶贫部门认定的低收入或绝对贫困标准。财政供养人员子女、城镇及农村比较富裕家庭寄宿生,不属于资助对象。

(四)学前教育阶段:在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公、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就读,且年满3―6周岁(当年8月31日为准),重点是学前一年的重庆籍城乡低保家庭、孤儿和残疾幼儿等家庭经济困难儿童。

第四条 已接受扶贫、社会捐赠等专项救助的学生,原则上不能重复享受其他国家资助。

第五条 资助标准:

(一)中职阶段:

1、免学费资助:一、二、三年级全体在校学生,每生每年元,学生因退学、休学、转学、重读等,累计资助不得超过3年;

2、生活费资助:一、二年级农村户籍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资助的学生每生每年1500元;

3、住宿费资助:一、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为40%左右,享受资助的学生每生每年500元;

4、学生因退学、休学、转学、重读等,累计资助不得超过2年。

(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一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控制在2%以内,每生每年资助2000元;二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根据当年高中在校人数按比例分配的学校,每生每年资助1000元。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学费资助标准,按照市级财政拨款规定对市级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学生适度给与学费减免。

(三)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500元/生。期;初中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625元/生。期。扶贫、社会捐赠等其他救助按具体政策和捐赠单位、个人等意愿确定标准。

(四)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按就读幼儿园等级免保教费,三级幼儿园每人每年1200元、二级幼儿园每人每年1500元,生活费每人每年660元。

第三章 申报及审核程序

第六条 奉节县学生资助中心以每年学年初报学生数据为法定依据,按比例分类合理下达资助指标数到各校。各学校评定人数要严格控制在下达到校的资助指标数内,不得突破指标降低标准;不得擅自扩大受助面搞平均分配;不得减少指标提高标准缩小受助面。

第七条 评审程序

(一)公开信息:学校通过有效、公开的途径公布资助信息,具体内容有政策要求、资助条件、名额、申请办法、审批程序、监督措施和申诉程序。资助名额由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请示校领导组织召开相应会议,并结合学校建立的贫困学生数据库情况,分解落实指标到各班级。

(二)申请:凡申请享受资助的学生或家长,必须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困难学生享受资助申请表,并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原则上每年向班主任递交一次申请,但每学期必须参与本班的民主评议,如已脱贫,当期应予以取消享受资格。新增对象和返贫的学生再次享受时应重新如实填写申请表并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送交班主任验审。

(三)审查:建立由学校领导、班主任、班委会组成的评审小组,有条件的可请家长委员会参与。对受助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并将经民主评定的受助学生编制成册,留档备查。规范评审程序,严格按程序公开、公平、公正评审 。

(四)公示:将审查后拟资助的学生名单在学校或贫困生所在的村委会、居委会进行公示,公示必须说明申请人享受资助的条件和理由,并注明举报电话,受理单位。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期内对有重大异议的受助对象,学校应及时查实处理。不符合条件者,应予取消。

(五)核定:县教委(牵头)、县财政局应联合组成评审小组,对贫困生档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按规定下拨资金到学校。

第四章 资金管理及发放程序

第八条 学生享受的国家资助资金由县财政分批次预拨或一次性拨付的方式,直接拨付到相关学校,学校必须进行明细核算。

第九条 学校在收到县财政拨付的学生资助资金十五个工作日内,必须按规定程序将资金发放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学校向受助学生发放的各种资助资金,必须以现金方式按标准公开发放到受助学生或学生家长手中(不得平均分配,不得重新制定标准扩大发放面或当成奖学金发放,不得充入学生的生活卡或者其他的消费卡,不得以实物形式发放、不得抵扣任何费用,资助资金发放情况须经学生本人或学生家长签字,并经校长审签后方可确认)。

第十条 学校分管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工作人员和相关处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协助、督促学校财会室工作人员与受助学生及家长及时完清手续,监督资助资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扶贫、社会捐赠等其他救助资金视其要求发放。

第十一条 学校分管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工作人员和相关处室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措施,严格控制学生及学生家长乱支乱用资助资金,促使学生及学生家长按规定标准和规定用途使用资助资金。

第五章 资料上报及档案整理

第十二条 学校分管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工作人员和相关处室负责资料上报及归集整理。受助学生领取各项资助资金的发放签章名册(见附件),一式两份,一份交县资助中心存档,一份留学校存档。

第十三条 学校分管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工作人员和相关处室应按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求及时将相关报表、工作总结上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并完善更新贫困学生数据库。

第十四条 学校分管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工作人员和相关处室应按以下要求及时归集整理资料,制成专卷,在每学期结束前,上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验收销号后返学校存档,以备检查审计:

(一)总封面(横向)

第一排:学校名称(单位公章全称)

第二排:20xx年――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档案资料

第三排:使用资助资金名称

第四排:学校资助负责人

第五排:

(二)档案目录

(三)内容

1、学校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总结;

2、当期上级部门下发的相关管理文件和相关贫困学生认定办法,资金管理办法;

3、当期资助资金文件及财政拨款的进账单或收款收据复印件;

4、发放公示说明(公示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效果);

5、学校分解指标到各班级的会议记录;

6、班主任组织班委会评定的会议记录及班级上报学校审核的评定名册;

7、申请表及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

8、发放汇总统计表(学校入账的支出汇总复印件);

9、发放名册(学校入账的支出名册复印件)。

以上资料先后顺利不能变动,并按综合文书档案整理要求进行整理,形成专卷。

第六章 监督管理及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 各学校分管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工作人员和相关处室要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数据库及其他档案资料,并实行动态管理。贫困学生数据库中的贫困学生原则上按本办法第三条“享受对象”范围的在校学生确定进入数据库,监护人或学生本人的通讯信息必须真实准确,贫困情况必须登记详实,要有证件、证明可查。进入数据库的贫困学生每学期必须按要求更新,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随时抽查学校救助落实情况。

第十六条 县财政、县教委、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每年对各项资助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县资助管理中心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

第十七条 各项资助资金在使用发放等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社会影响的,将追究学校领导及有关处室负责人的责任;对克扣、贪污、挪用、挤占各项资助资金的单位及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县财政局、县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与其他实施细则和文件不相符时,以本实施细则为准。

篇2: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规范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我院的学生资助资金,原则上不仅指学费提取的扶贫款,也应涵盖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社会资助等内容。

第三条 我院推行长效资助机制,在学生处下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学生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生资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执行。

第二章

管理原则

第四条 依法合规、科学合理,制度优先、统筹兼顾。第五条 为学院负责、为学生负责、为个人负责。第六条

财务公开、效果公平、程序公正、准确高效。

第三章 经费来源

第七条 我院学生资助经费来源主要包括: 1.国家助学贷款;

2.学院从学费收入中划拨的专项经费; 3.国家财政和上级单位下拨的经费; 4.社会或个人的捐赠。

第八条 为规范学院资助经费的来源管理,学院财务处专门设置“扶贫款”科目,所有资助资金往来账目都必须在此科目下记账。

第四章 经费使用

第九条 资助经费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学生助学贷款;

2、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

3、基层就业、退役学生学费补偿代偿;

4、国家奖助学金、中华全国总工会奖学金;

5、勤工助学岗位补贴;

6、学费减免;

7、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补贴;

8、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实践;

9、突发性经济困难临时救助。

第十条 国家助学贷款的款项和管理按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执行。学生助学贷款到账首先进入学院学费收入账户,由财务处负责逐一落实到贷款学生个人,冲抵学费后的余款记入扶贫款科目,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核实后,走报销手续退给贷款学生本人。

第十一条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的使用按照教育部和中国银行签署的相关文件中的比例予以提取执行。

第十二条

面向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和应征入伍学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分别按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基层就业毕业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管理办法》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退伍学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华全国总工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选与发放分别按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勤工助学岗位补贴的发放应按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执行》,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设置岗位、不经手续发放勤工助学岗位补贴。

第十五条

各系(院)应于学期末认定下一学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情况,由财务处和教务处直接在收费系统里直接执行相应的学费减免额度。

第十六条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补贴的发放按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贫困生工作条例》执行。

第十七条

学院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由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实施。社会实践项目应有具体内容、预算和实践成果,统一按照实际发生情况在限定额度内(一般每一个项目不超过2000元)报销。第十八条

针对家庭或个人突发变故的学生,由所在系(院)提请资助建议,经主管院领导审批后,给予500-1000元不等的资助。

第十九条

资助专项资金支出签字权限规定为:

一次性支出金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批;

一次性支出金额在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含3万元)由部门负责人及主管部门院领导联签审批;

一次性支出金额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由部门负责人、主管部门院领导联签审批,主管财务院领导会签;

一次性支出金额在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含200万元),由部门负责人、主部门管院领导联签审批,财务处长、审计负责人、主管财务院领导会签;

一次性支出金额在200万元以上,由部门负责人、财务处长、审计负责人、主管部门院领导、主管财务院领导联会签后,报院长审批。

第二十条

资助资金所有支出必须备有财务报销单,各资助项目务必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落实处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私自支取资助资金。

第二十一条

学院对每个学生获得的资助实行总量控制。学生在校期间无偿资助(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政府、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捐资主体所提供的助学金)总额一般不得超过2.5万元人民币,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在内的全部资助总额一般不得超过4万元。

第五章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

第二十二条 学院及各系(院)要高度重视对受资助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把资助工作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能力培养、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引导其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受资助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十三条 学院和各系要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 “受助回报、获奖思进、传递爱心、服务社会、健康成才”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教育学生珍爱自己的诚信记录,如实提供家庭经济情况的相关证明,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鼓励获得资助的学生参加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或劳动,并填写活动情况交所在系(院)审核。对于不愿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拒绝履行学生应尽义务者,酌情减少其资助款项直至取消其资助金。学生的表现将作为在下一学年是否继续给予资助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对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系(院)每学年初要进行一次学生受助情况调查,及时调整审定资助学生名单。

第六章 资助工作的后续管理

第二十五条 学院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方面保障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资助管理中心的职能作用,全院的学生资助工作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归口管理。相关部门、各系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方式和新途径,积极主动地开展学生资助工作。

第二十六条 学院按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配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专职工作人员。建立稳定的资助工作队伍,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员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第二十七条 学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数据库,系资助工作分委员会每学年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建档和更新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档案库实行动态化管理,并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情况汇总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

第九章 其他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行。

篇3: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

1. 家庭经济困难成因分析。

事出有因,家庭经济困难同样也如此,但引起学生家庭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单从时间角度来进行分析,困难有暂时性经济困难和长久性经济困难之分。暂时性经济困难大都是由于偶发性事件引起的,如自然灾害、失盗失窃等原因,这种困难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消失的。而长久性经济困难形成的原因相对复杂一些,有的是由于家庭成员“身体”的原因引起的,像家庭成员有残疾、有长期或慢性病患者,他们共性的特点是没有或失去劳动能力,因此家庭收入甚微,而且还要支付昂贵的医药费,致使家庭比较困难。有的则是由于“身心”的问题导致的。身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观念的问题,二是懒惰的问题。这两个原因造成的影响要比“身体”原因造成的影响更大更深远。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家庭成员的构成问题,一是由于学生本人是孤儿或者是单亲家庭;二是家庭成员中非劳动力成员所占的比重较大,如:有的家庭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生活在一起,他们的年龄相对都比较大,基本上已失去或基本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家庭成员中未成年的兄弟姐妹比较多都是导致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

2. 困难学生等级评定。

(1)严格执行国家的救助政策。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减免学费等资助政策。具体减免或资助办法由省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制定,各高等学校根据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结合学生本人表现及经济状况,在认真调查、审核和研究的基础上逐一进行落实。(2)打破以班级人数为基数多少按比例平均分配名额的传统模式。传统的困难学生名额的分配一般都是以班级人数多少为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名额,这种分配方法只考虑了班级人数在全校或学院总人数中的比重,而忽略了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异,致使确定出来的救助对象困难等级不切实际,会出现有的班级一般困难比另外班级中的特别困难学生还困难的现象。因此,在困难学生等级的确定中,要打破传统的严格按比例分配名额的做法,在班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再按年级、专业甚至是全院进行统一考核,最终确定困难等级,不符合条件的就不确定等级,力求做到宁缺毋滥,体现困难学生等级确定的公平性。(3)实施对被救助对象的动态管理,适时地调整被救助学生的困难等级。在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中我们谈到,学生家庭困难的成因不同致使困难的性质也不同,特别是对家庭暂时困难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的困难状况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要适时地调整被救助学生的困难等级。(4)加大量化评级的权重,缩小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困难学生等级的评定,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进行,尤其要重点考虑能反映学生困难程度的一些客观性的支撑材料。如:低保证、残疾证等。并根据学生困难的情况制订相对合理的赋分标准,并进行赋分。尽量减少主观评价在等级评定中所占的权重,只有这样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对困难学生困难等级评价的科学性。

二、对困难学生实施资助的具体措施

1. 明确救助目的。

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都比较重视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通过资助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但是,大多数救助形式是资金层面上的一种资助,能够较好地解决困难学生暂时的经济困难,治标但并未治本,因此,为了把好事做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学生的心上,我认为在困难学生救助方面,应以学生爱心的培养为目的,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抓手。

2. 积极做好未被救助学生的安抚工作。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是事实,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彼此之间的差异较小。但由于受资助名额的限制,必然有一部分家庭相对困难的学生得不到救助,这就会在被救助和不被救助同学之间产生一定的不平衡性,甚至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困难学生救助方面要做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做好未被救助学生的安抚工作。(1)为未被救助学生捐款。发动全体教师为未被救助的困难学生捐款。当然被救助的困难学生同样也要参加这项活动,他们要视自己的困难情况从自己受助的资金中捐出一部分资金来资助那些经济困难而又未得到资助的同学。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一是能消除由于发放困难补助引发的困难学生间不平衡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对受助的同学教育更大。(2)积极为未被救助学生联系勤工助学岗位。高等学校可以为困难学生提供助教、助研、助考、助管、实验室实训基地安全与卫生维护以及后勤服务等勤工助学岗位,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协调,帮助他们联系一些助学岗位,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勤工助学活动,赚取一定的劳动报酬,已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3)鼓励困难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打工。发挥学生闲暇时间相对较多的优势,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打工,通过打工不仅可以得到一定的社会实践锻炼,也可以帮助自己得到一些经济资助。

3. 对被救助学生资金使用情况实施动态管理。

(1)指导受助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高等学校困难学生资助资金主要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困难补助、国家临时伙食困难补助以及勤工助学酬金等。在指导学生使用资金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资金的来源情况和明确国家或学校实施救助的目的,让受助学生知道,该项资金是用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支付学习和基本的生活费用的;每一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要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光荣作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追求奢华消费,不要随意地花费。另外,要鼓励困难学生参加学历提升与相关职业证书的考试,提高自身素质,为毕业后快速脱贫提供智力支撑。(2)做好对受助学生监管,根据其资金使用情况适时地调整其困难等级。对于受助学生资金使用情况,我们主要通过建账和定期汇报制度来进行监管,就是要求每一位受助学生都建立一本台帐,把资金的使用情况逐笔进行登记,并定期向班主任和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及时发现问题,责其纠正。另外,辅导员(班主任)还要经常深入到困难学生所在的班级、宿舍以及餐厅等场所,及时掌握了解受助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受助资金的使用状况,发现问题,应进行批评教育,对拒不改正者应适时调整其困难等级,下一步不再对其实施救助。

摘要:国家对高校学生实施资助, 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在高校正常生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如何用好这部分资金, 实现资金效能的最大化, 一直是摆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篇4: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主任姜涛,青海广电局副局长许秀中,以及辽宁、河北、安徽、江苏、上海、湖北、广东、陕西、四川、青海10省市的电影专项资金省管委会办公室主任(主管电影的处长)及专资收缴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三个议题展开:一是对《关于对新建影院实行先征后返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的通知》(以下简称“先征后返”)、《关于对影院改造实行国家电影专项资金资助的办法》(以下简称“改造资助”)征求意见;二是通报财政部关于电影专项资金拨付方式改革的情况;三是通报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情况。

会议由姜涛主任主持。许秀中副局长介绍了青海省经济社会和电影市场的发展情况;资金办资金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了修订2004年“先征后返” “改造资助”两个文件的重要意义。资金办信息管理处负责人向与会代表通报了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情况。在全面、及时、准确、权威目标的指导下,新平台建设被列入国家广电总局“十二五”规划、电影局工作重点项目,新平台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安全性、全面性、流程化、人性化特点,同时还具有信息速递页面、影院管理、票房数据接收、专资收缴管理、查询统计、SSL证书认证方式上报票房数据及TMS放映数据上报接收功能等亮点。

在随后的讨论中,代表们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比如,发挥电影专项资金的引导性作用,用宏观调控的方式解决大城市影院建设相对饱和的问题;增加对地、县级地区投资建设影院的支持力度,以人均GDP為分类标准,对县城新建影院,尤其是在“空白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建影院,要优先予以扶持等均引起代表们的热烈响应。针对影院改造资助,代表建议要细化“改造资助”的申请条件,改造后影厅的标准要明确,要符合影院建筑规范的条件。代表们指出,电影资金办自去年全国会后积极行动,解决实际问题,对各项工作取得的进展给予了较高评价,对两个文件的修订情况总体上予以肯定。

代表们还一致认为,近几年城市影院建设迅速,有力地促进了电影产业发展。近年来,电影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主要体现在中小城市影院建设滞后。为了继续发挥电影专项资金宏观调控和导向性作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管委会领导及去年全国会议代表要求对两个文件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的主导思想为:在全面推进城市影院发展浪潮的同时,重视中小城市影院的建设。

篇5: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

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根据《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杭政〔2008〕7号)和《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杭政办函〔2009〕75号)精神,在原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的基础上设立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以下简称“创业资金”),为规范创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创业资金的来源

市财政每年从市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项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在市区创业。

二、资助对象及条件

资助对象为在杭普通高校在校生及毕业后五年内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时间为2005年及以后,从毕业证书的签发之日算起)以本人名义在杭州市区范围内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工商经营(以在2008年1月1日以后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为准),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从事当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非禁止、非限制类发展项目。

(二)大学生在杭创办企业,必须由大学生担任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且大学生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出资总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30%。

(三)在杭普通高校在校生提出创业资助资金申请,必须有在校期间接受孵化并在杭州市区落地转化的创业项目。

对参加杭州市政府主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获奖的创业项目,在市区落地转化的,按本办法规定,给予创业资助。

三、资助种类及用途

创业资助包括商业贷款贴息和项目无偿资助两种,申请人可根据自身创业要求自行选择商业贷款贴息或项目无偿资助并提出申请。商业贷款贴息或项目无偿资助不能重复申请,且商业贷款贴息五年内只能享受一次,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已获得市、区财政性科技经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动漫业发展等方面专项资金(经费)项目资助的在校生或毕业生,不得再重复申请创业资金。同一企业申报项目无偿资助的项目最多为2个。

(一)商业贷款贴息

1、申请人获得银行商业贷款;

2、贷款应用于生产经营相关开支;

3、对实际应支付的贷款利息给予50%贴息,最高额度为2万元。

(二)项目无偿资助

1、申请人有具体的创业项目并具有可行性;

2、根据项目的科技含量、潜在经济与社会效益、市场前景等,择优选择资助对象,确定资助等级与金额,重点资助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类的创业项目;

3、项目无偿资助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

4、项目无偿资助用于经营成本、研发成本等实施项目的相关费用。不得用于与生产经营无关的个人消费支出。

四、申报程序

申请人申请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申请表》;

2、身份、户籍、学历(在校生提供在校证明及校方出具的在校接受项目孵化证明)、工商注册(登记)

证明;

3、申请商业贷款贴息的须提供贷款合同;申请项目无偿资助的须提供相关支出的合同、凭证和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

4、申请15万元、20万元无偿资助的项目,由创业导师或风投、创投机构及相关企业推荐的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申请商业贷款贴息的,具体按以下流程进行:

1、受理。申请人向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所属区人事局提出申请(市级企业向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申请,区级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向所属区人事局申请,下同);

2、审核。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所属区人事局受理并进行初审后在每季度的第3个月25日前上报市人事局。由市人事局和市财政局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对申请人进行审核;

3、公示。经审核通过的拟资助对象和贴息金额由市人事局在杭州人事人才网上进行公示,由受理部门在拟资助对象的单位或所在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

4、核准。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市人事局和市财政局发放核准通知书;

5、拨付。根据核准通知书和申请人提供的商业贷款付息凭证,由市财政局和区财政局对商业贷款贴息进行拨付。

申请项目无偿资助的,具体按以下流程进行:

1、受理。申请人向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所属区人事局提出申请;

2、审核。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所属区人事局受理并进行初审后在每季度的第3个月25日前上报市人事局(区人事和财政部门对大学生创业资助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并共同签署初审意见后,将申报项目的审核材料上报市人事局),由市人事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对申请人及其申报项目进行审核;

3、评审。对审核通过的申报项目,由市人事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按产业导向、自主创新、商业模式、企业规模、就业人数和利税等要素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评审一般每季度组织一次,下一季度的第一个月评审本季度受理的项目;

4、公示。经评审通过的拟资助对象和资助金额由市人事局在杭州人事人才网上进行公示,由受理部门在拟资助对象的单位或所在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

5、核准。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市人事局和市财政局发放核准通知书;

6、拨付。根据核准通知书,由市财政局和区财政局对项目资助资金实行分两期拨付,首期支付70%;其余部分资金根据项目进展程度,在首期资助资金通过考核或审计后再予拨付。

五、资金承担

市属企业的贴息和资助项目按标准由市级财政全额拨付;区级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贴息和资助项目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市、区两级贴息和每期资助资金应在市创业资助资金文件下达后1个月内到位。

六、监督与管理

(一)市人事局和市财政局负责创业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估工作。

(二)资助对象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对获得的创业资金加强或完善财务管理;

2、获得项目无偿资助的,自每期资金拨付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向市人事局与市财政局(区级企业向区人事局与区财政局)递交资金使用情况的财务报告和项目运行情况报告;

3、接受有关部门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三)资助对象如采取弄虚作假方式,骗取创业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由市财政、审计、监察机关作出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负责创业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市财政和监察机关等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创业资金属贷款贴息和专项经费补助,按《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的有关规定,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六、附则

(一)创业资金的管理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列入部门预算安排解决。

(二)本办法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三)各区、县(市)可参照本办法制订相关大学生创业资助办法。

篇6:学生资助资金自查报告[模版]

2013年—2014年国家学生资助资金管理

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一、自查工作总体情况

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黔教助发【2015】107号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学生资助资金自查,通过自查,我校在学生资金申报及发放等环节都是按照规定程序执行,不存在虚报、套取、截留、挤占、挪用学生资助资金情况。

二、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一)资金落实情况

1.政策实施范围

我校学生资助政策范围是根据当年六枝特区教育局关于下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精神,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学年评定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对父母为双农且家庭经济贫困、农村因父母双亡家庭困难、农村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农村因父母残疾家庭困难、农村因病致贫家庭、农村因灾反贫家庭、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家庭子女、特困户、低收入家庭子女、父母一方为烈士或一级伤残军人,且生活困难的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残疾学生;持《低保证》、《困难职工子女就学优惠证》的家庭子女,符合以上条件的均为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补助范围。

2.资金管理情况

(含拨付、使用等)

学校收到资金后,根据文件精神落实相关工作,填报《六枝特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登记表(附件3)》,送中心乡审核无误后,由中心校校长签“同意发放”后,学校由班主任签字、学生本人及家长签字后发放。发放后存档备查。

3.地方配套情况

4.结余资金情况

每年下发的学生资助资金,按照指标、按金额全额发放,不可能有结余资金。

(二)资金监管情况

学生资助资金在上级相关部门、村委干部、群众、教师等的监督下专款专用。

(三)经费使用效益

(含受资助学生数,占比等)

学生资助资金,为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使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寨乡第二中学2013年春季受资助学生100人,占在校生人数比例37.36%。秋季受资助学生260人,占在校生人数比例78.9%。中寨乡巴赖小学2013年秋季受资助学生20人,占在校生人数比例13.18%。2014年中寨乡第二中学受资助学生358人,占在校生人数比例85.85%。

(四)资助育人情况

(含政策宣传及资助典型等)

每年,根据六枝特区教育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精神,为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住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地落到实处,学校利用广播、宣传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相关的政策,使这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这项政策,使我校的许多贫困辍学生从返了校园。

三、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四、有关意见和建议

我校小学部指标太少,建议今后适当增加指标。

篇7:资助贫困大学生资金发放仪式内容

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拳拳爱心点燃希望之光,片片真情托起明日朝阳。在这个孕育收获、播种希望的季节,我们在这里举行“**县福彩公益金资助贫困大学生资金发放仪式”。参加今天仪式有全县受资助的大学生代表和部分大学生家长。县政府领导**、县政协***等领导同志也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亲临我们仪式的现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在座的2015年金榜题名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天的福彩公益金资助贫困大学生资金发放仪式共有四项议程:一是宣读资助大学生名单;二是举行资金发放仪式;三是大学生代表发言;四是县民政局领导讲话;五是县领导讲话。下面依次进行。

1、大会第一项,由***宣读2015福彩公益金资助大学生名单;

2、大会第二项,举行资金发放仪式,请领导为 2015受资助大学生代表发放助学金;

3、大会第三项,***同学代表受助大学生发言;

4、大会第四项,县领导讲话,首先请***讲话,下面请***讲话。

今天的福彩公益金资助贫困大学生资金发放仪式简洁热烈,各项议程进行完毕,在仪式上,特别是公益助学传递的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凝结着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期待,承载着寒门学子的未来和希望。同学们,过去,你们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大学生。现在,你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大学里保持本色,只争朝夕,学好知识,练好本领。希望同学们将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化为成才之志、奋进之源,将师长的谆谆教诲化作自己的行动,立志图强,不断进步,发奋成才,不辜负县委县政府和家乡人民的殷切期望。

最后,祝各位领导,同志们身体健康,事业发达!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学将大成!

篇8: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

关键词:科技事业,产业化

一、出台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2012年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赋予科技创新重大历史责任,要求我们必须对科技体制进行改革。2013年全国科技大会专门提出要加快培育技术市场,规范和推动网上技术市场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化。这是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事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

二、重要意义

2013年,杭州市网上技术市场共吸收科技成果4663项,技术成果交易合同金额超66.8亿元,吸收项目数和合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省总量的70%以上,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八倍增”目标。杭州市也被浙江省授予“网上技术市场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但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杭州也遇到了“瓶颈”,如技术市场主体的培育不充分、体系不够健全、交易不够规范、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等。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杭州市出台《杭州市网上技术交易成果转化项目资助资金管理办法》(杭科合〔2013〕169号),规范和促进网上技术交易。

三、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网上技术市场作为科技成果交易重要平台,把鼓励技术成果转化作为重点任务,把增加有效供给作为战略手段,注重培育创新需求、发展中介服务,突出政府引导,强化信息交互,不断加大网上技术市场建设支持。

四、基本原则

一是培育网上技术市场主体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一种必然选择。要不断鼓励技术成果的开发主体、受让主体、中介服务主体、风险投资主体等各类主体参与、培育创新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发展中介服务、加强政府引导。

二是规范网上技术交易行为的原则。遵循资源、互利、公平、诚实守信原则依法订立、履行技术合同,规范技术交易行为。科技部门加强对技术合同认定机构的监管,检查、监督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行为。

三是公开公平,择优扶持的原则。政府在市场经济下,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放开看得见的大手”,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服务,为市场资源充分流动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政府部门把握主线,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合同成交额大的项目进行择优扶持,弥补市场失灵,发挥调节作用。

五、关键内容

(一)对象范围广泛,资助条件宽松

《办法》资助对象是杭州市内的企业。已在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和杭州市及区、县(市)分市场注册,具备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且项目单独财务会计核算的企业都可以成为技术交易合同吸纳方。《办法》规定的条件有三:一是资助项目要符合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市场前景良好,预计能产生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交易双方按照《技术合同法》的要求签订了技术转让(或开发)合同,合同已经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部门认定并在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合同管理中心登记;三是申请资助时企业所提交的技术合同应为申报截止日前三年内(新药项目为五年)所签订的交易合同,且合同中约定支付给合作方的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费不低于50万元,申请时实际已支付费用20万元(含20万元)以上。

(二)两级财政组合,支持力度加大

《办法》规定扶持金额需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资助金额,由专家根据项目性质、技术水平、市场前景及效益、合同金额等,对项目进行评审、核查,额度最高达60万元。资助市区(不含萧山、余杭)的比例最高50%,两区五县市最高25%。评为一、二、三等次的,市本级对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分别按50%、30%、20%予以资助,对两区五县市分别25%、15%、10%的资助,从而体现扶持导向。除了市本级的资助外,《办法》还规定了下级财政的配套,加大政策扶持。市区(不含萧山、余杭)财政按照市本级资助经费的1:1配套,两区五县市财政按照市本级资助经费的1:3配套。

(三)降低无效申报,体现优先支持

《办法》明确规定不能申请资助的情形,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申请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降低工作成本。如果项目属于无自主创新内涵的单纯引进、低水平重复的;知识产权权属不清或存在技术合同纠纷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类等等,都不能申报资金资助。另外《办法》规定,技术出让(或合作)方明显不具备相关技术的开发能力和条件,技术合同和技术交易存在虚假、造假、欺骗等不实行为的,更是被排除在外。与此同时,我市企业与市政府有战略合作协议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成果转化的;在网上技术市场上拍卖成交的;参加市科技行政部门组织的展览展会等的项目,《办法》都实行加分制度,适当给予政策倾斜。

六、监督管理

上一篇:远程研修个人案例下一篇:高一体育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