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安全事故案例

2023-02-25

第一篇:水泥行业安全事故案例

6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水泥行业)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汇编;

一、中材汉江8.08事故;

1、 事故经过

2007年8月7日13时33分,生产部一车间回转窑系统一次风机电机轴承突发故障,迫使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止料止煤。为了消除因 四通道噴煤枪火焰形状异常而引发的窑筒体一档轮带及14米左右处局部温度超高及窑头排风机震动日趋加大隐患,经相关方面协商汇报,本着节约时间考虑,将计划次日(即8月8日)进行16小时定检项目提前进行。其中对窑四通道喷煤喷管更换项目一车间中班(四班)按照车间安排进度提前完成,8日夜班(一班)接班后,当班班长李德兴只带七名员工到窑头平面进行三通道喷煤管三个接头安装的扫尾工作。约凌晨1点37分左右,工作基本结束时,窑内突然发生爆燃,喷出的炙热气流夹杂着熟料小块和灰尘造成正在工作的窑头巡检工吴某、张某和班长李德兴一人重伤两人轻伤。

2、事故原因分析

1、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对煤粉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应有的知识及认识,存在一定的麻痹大意思想。

2、在现场校秤工作中欠缺有效的信息沟通协调。

3、技术管理不完善。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大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力度,防患于未然

二、中材亨达7.12事故

1、事故经过

2007年7月12日上午,因篦冷机破碎吹头质量不过关,必须维修更换。烧成车间按计划要求停窑检修,黄某与罗某进行作业,在检修过程中,三次封官发生突发瞬时塌料,整个篦冷机大量高温粉尘外冒,黄某从检修平台跳下,罗某全身衣服着火跑出来滚倒在地,事故发生后,伤者立即送往医院抢救。黄某左脚跟粉碎性骨折,罗某烧伤面积达96%,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存在设计隐患:回转窑烧成系统三次风管设计角度过大,几何角度达到23度,因下端入回转窑口(距地面15米)和上端入预燃炉口(距地面40米)的高度落差转大,管长约50余米,无法

对管内的煅烧积尘情况进行检查,且国内5000T/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三次风管如此设计的仅有中材亨达一家。 广东省安淮职业安全事务所有限公司经安全评估工作后明确指出:该风管未设置防止积尘的设施,不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容易发生积尘塌料伤人事故,本次事故也正是因为三次风管内突发性塌料时引起大量煅烧积尘冲入篦冷机,继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间接原因:由于生产时间紧任务重,造成检修时仓促作业,对检修过程中的突发重大事故隐患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系统严格的篦冷机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相关岗位员工缺乏系统规范的安全技术操作培训。

2、 检修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3、 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在组织抢修时,安全方面考虑不周到,监管不到位,没有全方位的考虑事故诱发因素,而造成员工高温烧伤、摔伤。

4、 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较差。

5、 安全防护设施和高温防护用品不足,预见性不强。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熟练操作规程,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三、螺旋输送机绞伤事故

1、事故经过

2004年9月10日下午,某水泥厂包装车间,员工进行倒料工作,开机后,库不下料,于是手持钢管,站立在螺旋输送机上敲打库底。库下料后,准备下来,不料因脚穿泡沫拖鞋,行动不便,重心失稳,乱了方寸的左脚恰好踩进螺旋输送机上部10CM宽的缝隙内,正在运行的机器将其脚和腿绞了进去。立即停车并反转盘车,才将其腿脚退出,导致左腿高位截肢。

2、事故原因

1、 包装工未按规定穿着防护用品,而是穿着泡沫拖鞋,在凹 凸不平的机器上行走,失足踩进机器缝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 螺旋输送机10CM宽的缝隙上部没有盖板或防护罩等安全设 施,是导致该事故的重要原因。

3、 水泥厂安全生产管理不力,制度不落实,明显的隐患没能 得以消除。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强各岗位技能培训,规范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加大监督、监管力度。

四、电机打伤事故

1、事故经过

2012年4月5日下午,伊犁天山水泥厂生料车间,巡检工在巡检过程中与中控核对参数时,发现辊压机给料装置现场显示与中控显示有较大差异。通知中控止料进行检修,在没有通知检修工、电工断电下,私自打开电机风叶后盖,取出风机叶片,用扳手卡住螺杆转动使辊压机给料装置回到原始位置。结果电机反转,扳手打于手指。经诊断右手大拇指、食指打成骨折

2、事故原因

1: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 2:当事人违章操作。 3:为断电、挂牌,无人监护。 4:班长对员工安全知识培训不到位。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大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实行两票三制制度,电气操作要实行监护制度,加大监督、监管力度。

五、违章操作

1、事故经过

2012年2月19日晚上,伊利天山水泥厂生料车间,均化库顶巡检工接班后没有对库顶设备认真巡检。结果到凌晨7时,入库斗提机传动部位液力耦合器爆炸,导致入库斗提机压死。

2、事故原因

1:巡检工责任心低。巡检不到位。 2:没有定期对液力耦合器油位检查。 3:对设备操作没有认真学习。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增强岗位安全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设备巡检管理制度,提高岗位工技能水平。

六、煤堆自燃烫伤事故

1、事故经过

2012年3月4日,井某休假结束回厂上班(中班),在巡检过程中,横穿原煤堆场(煤堆自燃,每层上产生大量煤灰),在行走过程中右脚陷入煤灰中,当感觉到脚部滚烫时快速后退,回到堆场挡墙处,赶紧脱掉自己的板鞋。这次烫伤事故造成井某右脚大面积烧伤。

2、事故原因

1、 井某的安全意识淡薄,未按规定行走路线行走,未按规定 穿戴劳保用品是主要原因。

2、 安全生产管理不力,缺乏对自燃煤堆这种安全隐患的防护 措施。

3、 安管排除隐患不及时,对事故发生的预见性低。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熟练操作规程,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七、伊犁天山2.27事故

1、事故经过

2012年2月27日,辅助工人库某第一天上班,在临近下班时被安排到破碎地坑打扫漏料,在清扫交代运输机下的漏料时,衣角被滚筒卷入(穿着军大衣,未扣扣子),顺势将库某整个人卷入,操作人员发现时急忙停机,将库某送去医院抢救,最终抢救无效。

2、事故原因

1、 辅助工库某未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未按操作规程对运行中 胶带运输机进行清扫(打扫漏料时要停机)。

2、 公司未对新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

3、 安管人员对事故隐患的防护措施不足(未对滚筒设置防护 罩、防护栏)。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增强岗位安全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设备巡检管理制度,提高岗位工技能水平。

八、中材沙湾水泥厂皮带机伤人事故

1、事故经过

2005年7月15日,巡检工张某在巡检破碎机出料胶带输送机时发现尾轮滚筒上沾有煤粉导致皮带轻微跑偏,于是用铁锹插入皮带机内对滚筒上的煤粉进行清理,在清理过程铁锹不幸被卷入

皮带机,由于张某没有及时松手,措不及防时被铁锹带着冲向前方,头部撞到前方挡墙,当场死亡。

2、事故原因

1、 张某未按操作规程作业、安全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

2、 张某为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安全帽)。

3、 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不高。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强各岗位技能培训,规范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加大监督、监管力度。

九、皮带输送机误开

1、事故经过

2012年4月6日,巡检工发现原煤输送机输送皮带借口处张开,立即通知操作工对该皮带进行停机维修,但由于时间紧凑,并未对该皮带输送机断电挂牌,直接对该皮带进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中控操作员因听错设备编号,误开该皮带,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

1、 维修人员违规操作。

2、 未按照设备维修程序进行维修。

3、 中控人员对设备编号未进行核对就开机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熟练操作规程,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第二篇:水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汇编

一、中材汉江8.08事故

1、 事故经过

2007年8月7日13时33分,生产部一车间回转窑系统一次风机电机轴承突发故障,迫使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止料止煤。为了消除因 四通道噴煤枪火焰形状异常而引发的窑筒体一档轮带及14米左右处局部温度超高及窑头排风机震动日趋加大隐患,经相关方面协商汇报,本着节约时间考虑,将计划次日(即8月8日)进行16小时定检项目提前进行。其中对窑四通道喷煤喷管更换项目一车间中班(四班)按照车间安排进度提前完成,8日夜班(一班)接班后,当班班长李德兴只带七名员工到窑头平面进行三通道喷煤管三个接头安装的扫尾工作。约凌晨1点37分左右,工作基本结束时,窑内突然发生爆燃,喷出的炙热气流夹杂着熟料小块和灰尘造成正在工作的窑头巡检工吴某、张某和班长李德兴一人重伤两人轻伤。

2、事故原因分析

1、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对煤粉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应有的知识及认识,存在一定的麻痹大意思想。

2、在现场校秤工作中欠缺有效的信息沟通协调。

3、技术管理不完善。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大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力度,防患于未然。

二、中材亨达7.12事故

1、事故经过

2007年7月12日上午,因篦冷机破碎吹头质量不过关,必须维修更换。烧成车间按计划要求停窑检修,黄某与罗某进行作业,在检修过程中,三次封官发生突发瞬时塌料,整个篦冷机大量高温粉尘外冒,黄某从检修平台跳下,罗某全身衣服着火跑出来滚倒在地,事故发生后,伤者立即送往医院抢救。黄某左脚跟粉碎性骨折,罗某烧伤面积达96%,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存在设计隐患:回转窑烧成系统三次风管设计角度过大,几何角度达到23度,因下端入回转窑口(距地面15米)和上端入预燃炉口(距地面40米)的高度落差转大,管长约50余米,无法对管内的煅烧积尘情况进行检查,且国内5000T/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三次风管如此设计的仅有中材亨达一家。

广东省安淮职业安全事务所有限公司经安全评估工作后明确指出:该风管未设置防止积尘的设施,不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容易发生积尘塌料伤人事故,本次事故也正是因为三次风管内突发性塌料时引起大量煅烧积尘冲入篦冷机,继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间接原因:由于生产时间紧任务重,造成检修时仓促作业,对检修过程中的突发重大事故隐患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系统严格的篦冷机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相关岗位员工缺乏系统规范的安全技术操作培训。

2、 检修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3、 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在组织抢修时,安全方面考虑不周到,监管不到位,没有全方位的考虑事故诱发因素,而造成员工高温烧伤、摔伤。

4、 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较差。

5、 安全防护设施和高温防护用品不足,预见性不强。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熟练操作规程,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三、螺旋输送机绞伤事故

1、事故经过

2004年9月10日下午,某水泥厂包装车间,员工进行倒料工作,开机后,库不下料,于是手持钢管,站立在螺旋输送机上敲打库底。库下料后,准备下来,不料因脚穿泡沫拖鞋,行动不便,重心失稳,乱了方寸的左脚恰好踩进螺旋输送机上部10CM宽的缝隙内,正在运行的机器将其脚和腿绞了进去。立即停车并反转盘车,才将其腿脚退出,导致左腿高位截肢。

2、事故原因

1、 包装工未按规定穿着防护用品,而是穿着泡沫拖鞋,在凹凸不平的机器上行走,失足踩进机器缝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 螺旋输送机10CM宽的缝隙上部没有盖板或防护罩等安全设施,是导致该事故的重要原因。

3、 水泥厂安全生产管理不力,制度不落实,明显的隐患没能得以消除。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强各岗位技能培训,规范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加大监督、监管力度。

四、电机打伤事故

1、事故经过

2012年4月5日下午,伊犁天山水泥厂生料车间,巡检工在巡检过程中与中控核对参数时,发现辊压机给料装置现场显示与中控显示有较大差异。通知中控止料进行检修,在没有通知检修工、电工断电下,私自打开电机风叶后盖,取出风机叶片,用扳手卡住螺杆转动使辊压机给料装置回到原始位置。结果电机反转,扳手打于手指。经诊断右手大拇指、食指打成骨折

2、事故原因

1: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 2:当事人违章操作。

3:为断电、挂牌,无人监护。

4:班长对员工安全知识培训不到位。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大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实行两票三制制度,电气操作要实行监护制度,加大监督、监管力度。

五、违章操作

1、事故经过

2012年2月19日晚上,伊利天山水泥厂生料车间,均化库顶巡检工接班后没有对库顶设备认真巡检。结果到凌晨7时,入库斗提机传动部位液力耦合器爆炸,导致入库斗提机压死。

2、事故原因

1:巡检工责任心低。巡检不到位。 2:没有定期对液力耦合器油位检查。 3:对设备操作没有认真学习。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增强岗位安全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设备巡检管理制度,提高岗位工技能水平。

六、煤堆自燃烫伤事故

1、事故经过

2012年3月4日,井某休假结束回厂上班(中班),在巡检过程中,横穿原煤堆场(煤堆自燃,每层上产生大量煤灰),在行走过程中右脚陷入煤灰中,当感觉到脚部滚烫时快速后退,回到堆场挡墙处,赶紧脱掉自己的板鞋。这次烫伤事故造成井某右脚大面积烧伤。

2、事故原因

1、 井某的安全意识淡薄,未按规定行走路线行走,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是主要原因。

2、 安全生产管理不力,缺乏对自燃煤堆这种安全隐患的防护措施。

3、 安管排除隐患不及时,对事故发生的预见性低。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熟练操作规程,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七、伊犁天山2.27事故

1、事故经过

2012年2月27日,辅助工人库某第一天上班,在临近下班时被安排到破碎地坑打扫漏料,在清扫交代运输机下的漏料时,衣角被滚筒卷入(穿着军大衣,未扣扣子),顺势将库某整个人卷入,操作人员发现时急忙停机,将库某送去医院抢救,最终抢救无效。

2、事故原因

1、 辅助工库某未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未按操作规程对运行中胶带运输机进行清扫(打扫漏料时要停机)。

2、 公司未对新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

3、 安管人员对事故隐患的防护措施不足(未对滚筒设置防护罩、防护栏)。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增强岗位安全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设备巡检管理制度,提高岗位工技能水平。

八、中材沙湾水泥厂皮带机伤人事故

1、事故经过

2005年7月15日,巡检工张某在巡检破碎机出料胶带输送机时发现尾轮滚筒上沾有煤粉导致皮带轻微跑偏,于是用铁锹插入皮带机内对滚筒上的煤粉进行清理,在清理过程铁锹不幸被卷入皮带机,由于张某没有及时松手,措不及防时被铁锹带着冲向前方,头部撞到前方挡墙,当场死亡。

2、事故原因

1、 张某未按操作规程作业、安全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

2、 张某为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安全帽)。

3、 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不高。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强各岗位技能培训,规范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加大监督、监管力度。

九、皮带输送机误开

1、事故经过

2012年4月6日,巡检工发现原煤输送机输送皮带借口处张开,立即通知操作工对该皮带进行停机维修,但由于时间紧凑,并未对该皮带输送机断电挂牌,直接对该皮带进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中控操作员因听错设备编号,误开该皮带,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

1、 维修人员违规操作。

2、 未按照设备维修程序进行维修。

3、 中控人员对设备编号未进行核对就开机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熟练操作规程,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十、伊犁天山03.14事故

1、事故经过

2012年3月14日,伊犁天山水泥厂生料工段停机检修。1名操作工进入长皮带下部三通溜清理结块物料,旁边一人监护。突然间长皮带开启,物料由操作工上方落下,砸到操作工身上。在旁的的监护人马上联系中控人员停机,将操作工救出。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

1、 停机检修时,长皮带未断电未挂牌。

2、 中控人员开机时,未与现场人员核对现场情况。

3、 监护人未起到安全监护责任。皮带开启时,未及时发现并制止。

3、启示及整改措施:

1、 所有设备停机检修时,必须断电挂牌。

2、停机检修时,中控要开启任何设备都要与现场人员沟通协调,确认要开启的设备无人作业。

3、安全监护人员要负起监护责任,及时与检修人员中控人员保持联络。

第三篇:氯碱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本帖面向业界同仁征集历史上行业内所有有记载的事故案例,力求以史为鉴,让悲剧不再重演。

为维护企业利益,我们建议不发布未经证实的事故案例,如有发布,请发帖人特别注明,并自行承担可能带来的一切法律后果。

2004年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爆炸事故 1.事故概况

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NH+4)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燃的三氯化氮。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16日17:57,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经查是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发生了爆炸。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以坑为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的地面与建筑物上散落着大量爆炸碎片。此次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2.事故分析

经调查分析确认,爆炸直接因素的关系链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因震动引爆三氯化氮。 1)直接原因

(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和含铵盐水流失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列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

①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的腐蚀作用; ②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

③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 ④列管和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

⑤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实验,对腐蚀现象未能在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过泄漏,造成大量的铵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极具危险的三氯化氮,演变成16日的三氯化氮大爆炸。 (2)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引起三氯化氮爆炸。调查证实,厂方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速度,在对三氯化氮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储罐(计量槽)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在抽吸过程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三氯化氮与空气接触并振动,首先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储罐,搅动和振动了液氯储罐中的三氯化氮,导致了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爆炸。

2)间接原因

(1)该厂压力容器设备管理混乱,技术档案资料不全。2台氯液气分离器未见任何技术资料和检验报告。发生事故冷凝器1996年3月投入使用,2001年1月才进行首次检验,但未进行耐压实验。也无近2年维修、保养和检查记录,致使设备腐蚀现象未能及早发现采取措施。

(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2004年2月12日,集团分司与该厂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但该厂未能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厂属各相关单位。

(3)安全生产整改监督检查不力。该厂“2·14”氯化氢泄漏事故后,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此,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与该厂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未能认真从管理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在责任追究上,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分,有关责任人员未能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另外,整改措施不到位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以致于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未能有效的整改。“2·14”事故后,本应增加盐酸合成尾气和四氯化碳尾气的监控系统,直到“4·16”事故发生时尚未配备。

简评 此次事故直接原因因氯冷凝器列管腐蚀泄漏,含高浓度铵的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极易爆炸的三氯化氮且迅速富集,以及人为处理措施不当所致,但人为的因素不是主导因素。有关专家在《关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原因分析报告的意见》中指出,目前国内对三氯化氮爆炸机理、爆炸条件缺乏相关技术资料,避免三氯化氮爆炸的相关技术标准尚不够完善。因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导致爆炸事故在我国尚属首例。此次事故表明对三氯化氮爆炸的处理,确实存在很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目前,全国氯碱行业尚无对氯化钙盐水中铵含量定期发分析的规定。该厂氯化钙盐水10多年未更换也未进行过检测,造成盐水中的铵不断富集,生成了大量三氯化氮创造了条件,为爆炸留下隐患。

近日,齐鲁公司在氯碱厂召开防止氯气泄漏安全管理会议,要求各涉氯单位在防氯气泄漏的安全管理上“比学赶帮超”,学习氯碱厂防氯气泄漏好的作法,在安全管理上坚持常抓不懈。

今年是淄博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关键年,淄博市碧水蓝天行动计划范围已深入到齐鲁公司生产区域,对公司大气治理、污水排放提出了严格要求。

作为重点涉氯单位,多年来齐鲁氯碱厂将防氯气泄漏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从资金上优先安排涉氯项目的技改技措和隐患治理,先后在隔膜烧碱装置和离子膜烧碱装置实施了多项防氯气泄漏项目,在各涉氯岗位配备了相关防护器材、设施、急救药品等,并加强各种安全附件的管理,对涉氯部位的安全阀、爆破膜、连锁保护等安全附件定期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完好有效,保证涉氯装置生产本质安全。

同时,氯碱厂还加强涉氯装置氯气生产、储存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厂成立了防止氯气泄漏工作小组,制定并落实了专业定期检查、签字制度,及时做好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协调解决。并加强涉氯车间员工的安全技术培训,结合《齐鲁石化公司安全生产禁令》的学习,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对易漏部位实行重点监护,确保各涉氯装置稳定运行,减少氯气泄漏的可能。厂里每年还组织安全管理专业人员修订氯气泄漏应急预案,组织涉氯车间员工学习预案和氯气泄漏应急处置程序,定期进行防氯气泄漏事故演习,提高了应急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置技能。

一起氯气和氯化氢泄漏致群体性中毒事故

2007年1月2日江苏省江阴市某市药厂发生一起氯气和氯化氢泄漏事故,使该农药厂4名工人发生急性中毒,并使邻近下风向的江阴市霞客镇某村多名村民出现了刺激性气体接触反应。经过如下:

中毒经过

2007年1月2日,江阴市某农药厂在二氯苯并噻唑试生产过程中,平衡釜石棉垫圈突然破裂,导致容量约2000L平衡釜内的氯气、氯化氢及二氯苯并噻唑混合气体泄漏。车间内4名当班工人均不同程度的吸入了刺鼻的气体,感觉胸闷、气短、头晕。4人均迅速离开现场,其中主操作工朱某跑向了下风向。闻讯赶来的厂方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用液碱、片碱冲洗泄漏口进行中和,尽快控制了氯气、氯化氢扩散。

发生事故的抗蚜威生产车间为开放式,共有4层工作面,当班4名操作工均在车间底层工作。发生泄漏点为一楼东侧平衡釜,泄漏物主要为氯气及氯化氢。泄漏气体飘向了处于农药厂西南方向约750m外的江阴市霞客镇某村,致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咽痛、流泪、呛咳、胸闷等呼吸道刺激症状,陆续至当地医院就诊。最先被送至医院的4名农药厂工人,均出现刺激性干咳、咽痛、气短、胸闷、头晕。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散在干、湿性音。其中朱某12h后进入昏迷状态,继而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人1周后均痊愈出院。陆续来医院就诊的附近村民共185人,其中进行治疗的111人,生命体征均平稳。病人多有咽干、呛咳等呼吸刺激症状。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胸片检查无异常。经过留院观察或对症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村民病情好转返家,1周后复查均无异常。

建议

(1)氯气中毒病情急,变化快,应及时采取综合抢救措施,预防和控制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的发生和发展。(2)急性中毒病人应及时就诊,要抓住治疗关键,争取抢救时间。(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凡生产作业场所存在有害物质,必须进行审报,并进行检测,以确保作业安全。(4)应定期对生产场所中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发现浓度超标的设备和岗位,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更换设备,以确保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达到卫生标准。(5)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6)建立和健全生产设施及卫生防护设施,对于相关部位及设置定期进行检查和健全操作规程,加强防患措施,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

山西榆社化工爆炸事故抢险救援及善后事宜同步展开

2010年11月20日19时10分左右,山西晋中榆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合工段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当班和附近工段工人死亡3人,重伤3人,轻伤3人,另有34人被震碎玻璃轻微划伤入院治疗。截至21日凌晨3时仍有余火,险情已得到初步控制,爆炸没有造成有害气体泄露。

事故发生后,山西省、晋中市领导高度重视,山西省长王君、副省长李小鹏分别对事故抢险救援作出批示,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成,晋中市市长张璞、副市长畅志仁等带领省、市安监、公安、卫生、消防等相关单位专家赶赴现场组织指导抢险救援,处理善后事宜。

废品回收站老板丢弃氯气罐发生泄露 村民中毒

3月13日上午12时许,一场未知的灾难悄然降临在新安县李村乡西洼村,当地一破旧回收站老板将前期收购的废弃氯气罐丢弃在该村一小山坡后逃离现场,氯气泄露共造成7人不同程度中毒,大量群众出现不良反应。新安县消防大队接警后迅速出动2辆消防车12名[url=#]消防官兵[/url]紧急赶赴现场处置,历时约4小时成功将险情排除。

消防官兵到达现场后发现,只见一单排四轮车车斗内放置高约1米,直径60公分的罐体停滞在山坡上,现场已聚集大量群众,几名中毒的妇女在一旁呕吐。现场指挥员副中队长何源迅速下达命令疏散围观群众,设立东西各200米的警戒范围。同时带领消防队员佩戴防护装备进入现场实施侦查。经侦查发现罐体尾部一阀门损坏,大量气体向外泄漏,从罐体上标示的自来水公司等字样和现场群众[url=#]中毒症状[/url]初步判断泄漏气体为氯气。带队干部迅速向县政府、县公安局等有关部门汇报,并迅速通知环保、医疗、安监等单位到场配合处置。

12时40分,大队长吕德良到达现场实施指挥,在仔细分析现场情况后,命令副中队长何源带领队员携带[url=#]堵漏[/url]工具实施堵漏,但是由于温度过高,罐体内液氯逐渐气化为气态,罐体内压力不断大,且氯气具有一定的腐蚀和毒性,给堵漏工作带来不便,堵漏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现场指挥人员再次细致的分析情况,决定在喷雾水的稀释下选用木楔堵漏,且选用肥皂进行封堵,经过约20分钟的紧张工作,泄漏的阀门被堵住,但是在内部压力下仍旧有气体向外溢出。随后消防人员利用湿棉布浇上肥皂水对泄漏部位进行包裹,以减少泄漏气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就在此时罐体内部强大的压力把消防官兵堵漏的木楔给冲击开,一股黄绿色的气体向外喷射约一米远,将现场实施救援的两名官兵摔下车体,堵漏工作再次受阻。

16时30分在综合分析两次堵漏出现的问题后,消防官兵结合泄漏口形状和泄漏部位的[url=#]压力状况[/url]现场制作了新的堵漏工具,待罐体内压力稍微下降后,再次在喷雾水的稀释下第三次实施堵漏,最终将泄漏的部位完全堵住,成功排除险情。

据事后调查发现,此次[url=#]氯气[/url]泄露事故系人为所致,肇事者在事故处置期间已被公安机关逮捕,事情正在进一步处理之中。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焦宏昌 通讯员 何源) 编辑:冯媛

第四篇:钢铁行业事故案例EY

典型事故案例

(一)重庆钢铁集团公司10.30煤气泄漏事故(2006年) 2006年10月30日20时15分,重庆钢铁集团公司下属的重钢股份公司热能厂1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发生煤气泄漏事故。泄漏时间75分钟,泄漏量约为10980立方米。事故导致7人轻微煤气中毒,16人有煤气吸入反应,有序疏散周边居民和企业内部人员900余人。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华建敏国务委员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重庆钢铁集团公司查明泄漏原因,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经事故调查组初步调查,这起事故是由于重钢电子公司维护管理制度不完善,维护工作、安全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点检管理不到位;重钢热能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重钢1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放散系统属20世纪80年代设计,不符合国家现行管理要求,存在缺陷;煤气泄漏事故报警时,当班操作人员应急处置不当所造成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发生时段内,重庆钢铁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10万立方米煤气柜高炉煤气管网一次压力元件检测点旁区域实施焊接作业,使用的焊接设备为50KVA大功率的焊接设备,其地线直接搭在高炉煤气管网A31钢支架上,距用于燃烧放散和紧急放散控制的一次压力检测元件安装点不足20米,且压力检测元件未与煤气管道进行绝缘隔离,造成焊接设备作业时产生的强电磁干扰信号通过煤气管网进入检测元件信号源内,导致一次检测信号值失真,加之计算机输入检测信号电缆为非屏蔽电缆,并且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未对输入信号设置滤波保护,产生了瞬间大于14mA(对应10KPa压力值)的干扰电流误信号,致使紧急放散控制系统误动作,打开了紧急气动快开阀。

事故的间接原因:一是煤气泄漏事故报警时,当班操作人员处置不当,生产运行中安全管理不到位,应急操作不及时,致使事故处置滞后,造成煤气泄漏长达75分钟。二是电子公司维护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维护工作、安全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点检管理不到位。三是热能厂操作人员对紧急煤气放散快开阀上下限设定值参数未纳入生产点检制度进行检查、记录,导致紧急气动快开阀关闭参数被变动后未发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四是重钢1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放散系统属20世纪80年代设计,不符合国家现行管理要求,直接将煤气排放进入大气,存在缺陷。五是重钢集团公司对1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安全系统存在的隐患失察,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漏。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月24日发文“冀安监管一[2007]12号”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认真落实所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石家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月5日发文“石安监管[2007]15号”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和企业特点,吸取事故教训,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煤气系统重点部位的监控和现场检查,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二)安阳钢铁集团公司永通铸管公司“3.16”工亡事故

1、事故经过

2007年3月16日,永通铸管公司炼铁车间小高炉高料仓组徐X、杨X、孙X等6人上中班。徐X是组长,负责全组工作。根据班前会安排,杨X、孙X负责在平台值班室内联系上下道工序并开停皮带,同时分管2#、3#皮带,高X、杨XX负责4#、6#皮带,翟X负责5#、7#皮带。接班后15时40分,徐X带孙、翟去5#皮带砸皮带扣,杨X在平台值班室值班,16时40分徐X等人砸完皮带扣后,徐X通知杨X开5#皮带往2#高炉送焦炭。之后徐X到33#皮带值班室要烧结矿,17时05分,孙X和杨XX向杨X打过招呼后去食堂吃饭。17时10分,徐X返回高料仓经过平台值班室时看到杨X在椅子上坐着,就对杨说:“一会儿准备往1#高炉上球团矿”。之后徐X来到5#皮带处,移动料车后打铃通知在平台值班室的杨X开启了5#皮带。17时12分球团矿上到5#皮带上,7-8分钟后,徐X见5#皮带没料了,又过了2-3分钟,还不见5#皮带上有料,5#皮带也不停。徐X就回到平台看怎么回事,到平台后发现没有人,且向5#皮带输送球团矿的3#皮带也在空转。这时徐X看到3#皮带机尾有几个人,就立即赶过去发现杨X已出事故。

据球团车间西上料皮带运行工讲,当日17时20分其看到西上料皮带突然停车,就顺着皮带从东往西检查,在西上料皮带机头处发现有人躺在地上,就立即喊人,赶过来的炼铁和球团车间人员辨认是炼铁车间高料仓组的杨X受伤躺在地上,现场人员一起割断皮带,救出杨增会,送永通公司职工医院,经抢救于2007年3月17日15时05分救治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勘查、分析,发生此次事故的原因是:

(l)受害人杨X违反岗位纪律和安全规程,在3*皮带正常上料期间,离开平台值班室岗位,且违反“设备在运转中非本岗位操作人员严禁靠近”和“严禁横跨皮带和钻皮带”的规定,从球团车间西上料皮带机头下钻过,被皮带伤害,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2)球团西上料皮带机头下空挡处无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物质原因。

(3)炼铁车间职工安全教育和现场安全管理、岗位纪律管理不到位,职工存在习惯性违章,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管理原因。

3、事故性质认定

联合调查组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认为这是一起安全管理不到位,职工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责任事故。

(三)安阳钢铁集团公司永通铸管公司3.8工亡事故情况

1、事故经过:

2007年3月8日9时30分,永通铸管公司球团车间原料工段7#上料皮带导向轮突发设备事故,需要抢修处理。球团车间组织维修工进行抢修,10时左右停车后,维修工段工段长黄X、副组长郭X带领人员到现场。黄X、郭X带领维修工乔X、曹X、袁X在皮带廊上边更换导向轮,维修工李X、贾X、王X3人在7#皮带下边坠砣处配合检修,车间主任助理贺X在现场协调,期间因坠砣提升需要,割掉了坠砣支架上的一根槽钢。10时28分,导向轮更换好后,坠砣下落复位。黄X对原料工段工段长刘X说:“上边的活已经干好了,准备开车吧。”随后黄X往下走去查看坠砣处理情况。此时,李X、贾X和王X正在恢复焊接坠砣支架上的槽钢。

刘X接到黄X的指令后,来到7#皮带机尾对7#皮带运行工张X说:“准备开车吧”,于是张X就到8#皮带1#料仓处喊8#皮带运行王X说:“准备开车了啊”。然后返回7#皮带,王X听到张X的喊叫后,就走向皮带控制开关箱启动8#皮带(因7#、8#皮带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上下道工序联锁,启动8#皮带7#皮带自动运行)。此时,张X走到7#皮带机头处看到郭X在收拾工具,就问郭“能开车不能?”,郭答“不能”。与此同时,7#皮带突然动作,走到7#皮带操作箱处的张X赶紧关掉皮带,7#皮带行走约1米,将站在坠砣轮上准备焊坠砣支架槽钢的李X卷入坠砣轮与皮带之间。现场人员用倒链吊起坠砣,将7#皮带割断,把李X救出后送往永通公司职工医院,经全力抢救,李合书于当日13时10分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勘查、分析,发生此次事故的原因如下:

(1)受害人李X安全意识差,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冒险站在坠砣轮上焊坠砣支架槽钢,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现场职工对各皮带间的联锁控制情况不清楚,运行工在启动8#皮带时引起处于自动连锁状态的7#皮带突然动作,造成伤害,是这次事故的又一直接原因。

(3)球团车间维修工段工段长黄X、原料工段工段长刘X和7#皮带运行工张X、8#皮带运行工王X未进行安全确认,黄X未尽到安全监护职责,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4)临时检修没有落实安全措施。皮带机停车后没有切断电源、挂警示牌和安排专人监护,车间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管理原因。

3、事故性质认定:

联合调查组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认为这是一起安全制度不落实、违章冒险作业造成的责任事故。

(四)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 2007年4月18日7时53分,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一起钢水包倾覆特大事故,造成32人死亡,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866.2万元。

事故所在的炼钢车间下设甲、乙、丙3个工段和独立的机械、电气检修班组,3个工段实行三班两倒,每个工段连续工作12小时。4月18日事故发生时,丙工段当班,甲工段准备接班。事故发生在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炼钢车间冶炼跨(B—C跨),倾覆的钢水包位于铸锭坑北面,VD真空炉东南侧,第12柱与第13柱之间。钢水包包口朝向西偏北方向,包口中心线距厂房B列柱中心线8.2m,包底中心线距厂房B列柱中心线7.5m。钢水包内钢水倒出,仅余少量钢渣。钢水包包底钢结构有明显被撞击的扇形痕迹,包壁南侧靠近包底部位有一V形撞痕(图2)。龙门钩倾倒在钢水包上方。钢水包倾覆后,流出的钢水一部分向西流至废钢进料线附近(第8柱与第9柱之间),最远处距钢水包包口23.7m;一部分向北最远流至C列柱;还有一部分流入VD真空炉平台下的工具间内。

工具间的尺寸约为5.4m×5.8m,东面有双扇门和一扇窗户,北面有一扇窗户并被窗外的铁柜挡住。钢制门南侧一扇仍在,北侧一扇向屋内倒入钢水中,门的中心距离钢水包包口的中心6.0m。在钢水包东南侧约4.0m处,浇注台车的4个双轮缘车轮全部脱轨,台车偏向东南方向,台车东端偏离轨道中心线约1.2m。台车西框架梁北端西北角上表面有明显的扇形撞痕(见图3),最深处达28mm,腹板出现凸起变形。固定于西框架梁上的小车轨道北端有1.0m长的轨道断裂,掉入铸锭坑。位于台车西北角的台车行走电动机外壳及端盖破裂脱落,传动轴西侧向下弯曲。

吊运钢水包的起重机停在冶炼跨第12柱与第13柱之间,其主钩与龙门钩脱开,平躺在钢水包的北侧、距包底约1.0m的地面上,距定滑轮组中心水平距离约4.0m。事故伤亡人员中,有31位死者在工具间内,另1位死者在VD真空炉西侧运料车附近;6位伤者分别位于工具间外东北角和西北角。

1、直接原因

(1)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及设计缺陷导致钢水包失控下坠 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下降接触器控制回路的一个联锁常闭辅助触点锈蚀断开,上升、下降接触器均失电,电动机电源被切断,失去电磁转矩,而制动器接触器仍在闭合状态,制动器不抱闸。

起升控制屏的线路存在制动器接触器线圈有自保回路的重大缺陷,当上升接触器或者下降接触器接通后,制动器接触器闭合并自保,不再受上述二接触器的控制,制动器仍维持打开状态,不能自动抱闸,钢水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以失控状态快速下坠。

(2) 制动器制动力矩不足未能有效阻止钢水包下坠 两台制动器的制动衬垫磨损严重,制动轮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并有明显沟痕,事故单位未对其进行及时更换和调整,致使制动力矩严重不足,未能有效阻止钢水包继续失控下坠。

(3)班前会地点选择错误导致重大人员伤亡

据调查,班前会地点原本是由立柱和VD真空炉平台构成的开放空间,2006年11月在各立柱间砌起砖墙,形成房间,用作临时堆放杂物的工具间。该工具间离铸锭坑仅7.0m、长期处于高温钢水危险范围之内,没有供人员紧急撤离的通道和出口,北面窗户又被墙外的多个铁柜挡住。2007年春节后,各工段逐渐将此工具间作为班前会地点。钢水包倾覆后,人员无法及时撤离,导致重大人员伤亡。

2、间接原因

(1)起重机选型错误

根据AQ2001-2004《炼钢安全规程》第8.4.4条的规定,吊运重罐铁水、钢水或液渣,应使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铸造起重机的主起升机构为双驱动系统,且每套驱动系统有两套制动装置,当一套驱动系统出现故障时,另一套系统可完成一个工作循环。铸造起重机一般有4根起升钢丝绳,当任一根钢丝绳断裂时,能将钢水包安全放下,其安全可靠性要明显高于通用起重机。而事故起重机却是安全可靠性等级较低的通用桥式起重机。

(2)检测检验机构未正确履行职责

铁岭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的检验人员在炼钢车间主厂房内,按照通用桥式起重机的检验标准,对用于提升钢水包的事故起重机进行了检验,且在图纸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仅用1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全部检测检验工作,并出具检验合格的报告,导致事故起重机在运行条件不符合的情况下运行。

(3)制造厂家超许可范围生产

事故起重机由开原市起重机器修造厂生产,该厂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的资质为生产20t及以下通用桥式起重机,不具备生产80/20t通用桥式起重机的资质;事故起重机电气系统设计有缺陷;未向事故单位提供相关技术资料,造成设备运行、维护缺乏依据。

(4)事故单位建设项目设计不规范

事故单位炼钢项目仅土建厂房委托吉林冶金设计院设计,其余部分均无正规设计,无法正确进行设备选型;在土建厂房设计委托中提供的依据不正确,如委托资料为50t吊车,实际建设采用80t吊车。

(5)起重机司机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起重机司机缺乏必要的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训练,对起重机的基本性能缺乏了解,未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手段和程序,致使其在发现钢水包的下降速度异常时,将主令控制器回零,未切断起重机电源。

(6)设备日常维护不善

事故单位在没有起重机相关图纸、资料的情况下,由维修工凭经验进行日常设备维护,维护内容和要求均不能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需要。如制动器制动衬垫磨损严重,未及时更换;制动器电磁铁拉杆行程不足,未及时调整;制动轮表面磨损严重;主钩卷筒上的钢丝绳绳头固定压板严重松动;控制屏积尘严重,触点锈蚀,等等。

(7)机构不健全,管理混乱

事故单位未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现场管理混乱。员工培训不力,起重机司机无证上岗现象严重,员工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8)生产组织不合理,关键岗位工作时间过长

炼钢车间采用三班两倒工作制,每班工作时间为12小时,时间过长。

3、防范类似事故的技术措施建议

(1)要进一步规范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测检验工作,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2)冶金企业要重点加强对起重机等关键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健全维护保养制度,完善维护保养记录,防止设备、设施带病运行。

(3)冶金企业要针对冶金生产工艺链长,高温高压、有毒有害因素多的特点,认真开展危险辨识工作,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加强监控。

(4)冶金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要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建设项目要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正规设计,切实把好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关,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程度。

(5)冶金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五)石家庄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辛集市澳森钢铁有限公司4.24煤气中毒死亡两人事故的通报

2007年4月24日上午8时40分左右,辛集市澳森钢铁有限公司卷扬工常志峰、张潮严重违反该公司设备巡检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在不佩戴空气呼吸器和便携式C0报警仪的情况下,对1#高炉顶部设备进行巡检,在巡检到炉顶布料器平台时发生煤气中毒,后经医院抢救无效,常志峰于2007年4月27日凌晨2时死亡、张潮于2007年4月27日凌晨6时死亡。

该事故发生在辽宁铁岭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后,全国冶金行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反映出澳森钢铁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迟报”生产安全牟故:该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不严格;1#高炉煤气泄漏严重,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某些职工安全意识差,违章作业、违规生产等问题突出。为了进一步加强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减少和杜绝类似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出以下要求:

1、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严格按照市安监局转发《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的通报》的通知(石安监管[2007)4 3号)文件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对冶金行业,特别是冶炼企业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查处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2、继续抓好省、市政府开展“三项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工作。督促冶金企业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3、各企业要加大对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对煤气系统、高炉本体、转炉本体以及重大危险源点等重点岗位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杜绝“三违”现象的发主。

4、加强到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冶金“三大规程”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宣贯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杜绝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减少一般事故。

5、组织企业认真学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依法严肃查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生产安全事故行为;完善应急救援方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减少事故损失。

(六)辛集澳森钢铁公司8.8钢水外溅事故

8月8日晚20时许,辛集市澳森钢铁有限公司车间4号转炉发生一起转炉爆炸事故。该转炉烟道漏水现象一直比较严重,钢水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当日中班作业时,在吹炼过程中,氧枪出现沾钢现象,为处理氧枪沾钢,一名操作工上炉顶使用气割处理氧枪沾钢,气割过程中,沾钢坠入炉内,将钢水表面水膜带入钢水中,致使钢水发生爆炸,炉顶作业的操作工当场死亡,此外,在主控室内一名摇炉工下意识后闪,后脑碰在操作室内墙壁上的一个铁镢上,经抢救无效死亡。因钢水爆炸还导致现场作业的炉前工6人被灼伤。

(七)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8.19”铝液外溢爆炸重大事故 2007年8月19日16∶00,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所属铝母线铸造分厂生产乙班接班组织生产,当班在岗人员27人,首先由1号40吨混合炉向1号铝母线铸造机供铝液生产铝母线,因铝母线铸造机的结晶器漏铝,岗位工人堵住混合炉炉眼后停止铸造工作。19∶00左右,混合炉开始向2号普通铝锭铸造机供铝液生产普通铝锭,至19∶45左右,混合炉的炉眼铝液流量异常增大、出现跑铝,铝液溢出流槽流到地面,部分铝液进入1号普通铝锭铸造机分配器的循环冷却水回水坑内,熔融铝液与水发生反应形成大量水蒸汽,体积急剧膨胀,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中,能量大量聚集无法释放,约20∶10发生剧烈爆炸。事故造成厂房东区8跨顶盖板全部塌落,中间5跨的钢屋架完全严重扭曲变形且倒塌,南北两侧墙体全部倒塌,东侧办公室门窗全部损毁。1号普通铝锭铸造机头部由西向东向上翻折。原铸造机头部下方地面形成9m×7m×1.9m的爆炸冲击坑。1号混合炉与2号混合炉之间的溜槽严重移位。两台天车部分损坏。临近厂房局部受损。

1、直接原因:当班生产时,1号混合炉放铝口炉眼砖内套(材质为炭化硅)缺失(是否脱落或破碎,由于现场知情人全部在事故中遇难,现场反复搜寻炉眼砖内套未果,目前难以判断事故前内套的真实状态),导致炉眼变大、铝液失控后,大量高温铝液溢出溜槽,流入1号16吨普通铝锭铸造机分配器南侧的循环冷却水回水坑,在相对密闭空间内,熔融铝与水发生反应同时产生大量蒸汽,压力急剧升高,能量聚集发生爆炸。

2、间接原因

(1)该工程由无设计资质的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进行设计。

(2)设计图纸存在重大缺陷。铸造机循环水回水系统设计违反了排水而不存水的原则。该厂铸造车间回水管铺设角度过小,静态时管内余水达到管径的三分之一,回水坑内水深约0.92米,循环水运行时回水坑内水深约1.28米,常规设计应不大于0.2米。上述情况的存在造成铝液流出后与大量冷却水接触发生爆炸。

(3)工厂现场建设施工违反设计。一是将1号铸造机北侧和2号铸造机南侧的回水坑表面用30cm混凝土浇铸封死,导致大量铝液与水接触后产生的水蒸汽无法释放,能量大量聚集,压力急剧升高爆炸。二是厂房东区原设计为三条16吨普通铝锭铸造机生产线,现场实际安装了两条16吨普通铝锭铸造机生产线和两条铝母线铸造机生产线。造成现场通道变窄,事故发生时影响现场人员撤离,是事故发生后人员伤亡扩大的原因之一。 (4)现场应急处置不当。该厂应急预案第二条第五款规定:“如炉眼砖发生漏铝,在短时间处理不好,应及时撤离现场”。而当班人员发现漏铝后,二十分钟左右未处理好,当班人员不但未撤离,反而更多人员涌入,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

(5)工厂制定的部分工艺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未履行审核和批准程序,也无发布和实施日期,且内容不明确、不具体,如放铝口操作未对控流、放流和巡视检查作出规定。

(6)工厂制定的应急预案不符合规范要求,内容缺失,可操作性差。无应急报告程序、联络方式、组织机构和应急处置的具体措施。

目前,山东省已经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第五篇:水泥生产行业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

职业培训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一章 安全生产任务与要求)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二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三章 安全生产综合管理1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三章 安全生产综合管理2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四章 特殊人群保护)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五章 危险分析与事故预防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六章 安全技术1)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六章 安全技术2)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六章 安全技术3)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六章 安全技术4)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七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八章 常见事故伤害现场急救技术1) 第六篇 一线工人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第八章 常见事故伤害现场急救技术2)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一章 个人防护装备选用)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二章 国家对劳动防护用品的法律规定)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三章 头部防护技术)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四章 呼吸器官防护技术1)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四章 呼吸器官防护技术2)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四章 呼吸器官防护技术3)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四章 呼吸器官防护技术4)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五章 眼、面部防护技术)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六章 听觉器官防护技术)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七章 手臂防护技术)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八章 足部防护技术1)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八章 足部防护技术2)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八章 足部防护技术3)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九章 躯体防护技术1)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九章 躯体防护技术2)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十章 皮肤防护技术)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十一章 防坠落用具1)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十一章 防坠落用具2)

第七篇 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技术(第十二章 个人防护装备管理现状)

上一篇:四年语文上册期中测试下一篇:食品安全协管员申请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