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识字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阅读,就要通过识字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广泛阅读,就必须大量识字;写文章,就要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会用字组词,以词造句。所以,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识字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

第一篇:识字教学论文范文

重新审视识字写字教学理念,改革识字写字教学

摘要:本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理念进行了认真审视,强调要重视识字写字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识和写的要求分离,先识字、后写字,多识字、少写字;关注写字的过程,注重情感体验;以及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这样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识字写字教学 理念 课程标准

如果把语文比作高楼大厦的话。那么识字便是一块块坚硬的基石。因为不识字,不会写字,就不能读,不能写。基础不牢,大厦将倾。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特别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因为识字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所以,语文教学的重要改革往往从识字教学开始;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教学。

近十几年来,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教师的关注。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百花争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要看到有相当多的学生识字成绩不理想,错别字多,书写混乱。因为识字不过关,严重阻滞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反思我国近代以来识字教学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过多照搬外国母语教学理论,忽视对我国传统识字经验的吸收和借鉴,仅仅注重具体方法层面的改革,是造成识字写字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此次基础课程改革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理念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对识字与写字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我们要认识和理解这些改革的新理念,从而促进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语文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了识字写字学习目标,特别重视识字写字兴趣、良好习惯、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对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汉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学生识字写字。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感情。这些内容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习汉字、写字的过程中的。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这样的目标与原来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大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是让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汉字,还要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把字写正确、写美观。而学生一旦具有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审美性,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仅对于识字、写字,对于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都是大有益处的。

二、“识”、“写”要求分开,先识字、后写字,多识字、少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样的要求,明确地体现了认、讲、写、用不是同步发展,而是重在保证一定的识字数量,使学生在二年级末实现独立阅读成为可能。

过去我们的识字教学的理念借鉴外国的经验,注重理解和运用,强调所学的即是所用的。识字教学走的是认、讲、写、用齐头并进的道路,即我们所熟知的识字“四会”。每个字都要达到“四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大,认不快又写不好。

此次语文课程改革认识和总结齐头并进识字思路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尊重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提出了识字认、写、讲、用“分进合击”的理念。多识字、少写字,实行“识写分开”。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这样的要求学生就能尽可能快一些认识一定数量的字,能够初步形成阅读能力,又能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把字写好写快。

三、关注写字的过程,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此次基础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写字教育,不仅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这个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这是在分析了当前写字教学状况及对写字教学功能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写字教学一向不大被人们重视。课表上有写字课,也常常被挪作他用。学生的写字基本功差,写字姿势的正确率低。再一点是进入了新时期,计算机迅速走进家庭,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人们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打字机打印出的字比书写更规范、端正、整洁,因此不必让学生花大功夫去练字。在这样的趋势下,一些学校、教师,甚至一些学生、家长不重视写字训练。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写字的过程不仅仅是为有效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灵性。基于这样的考虑,特别强调要加强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具体要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写字教学是九年一贯,通盘考虑,形成一个由硬笔到软笔,由简单到复杂的完整训练体系。1~2年级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4年级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学习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6年级用硬笔写楷字,要又好又快,行款整齐:能用毛笔写楷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7~9年级在用硬笔熟练地写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行楷字,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通过这样进行长期、系统的写字训练,学生应该能把字写得规范、美观了。

《语文课程标准》还将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过去对低年级学生写字的要求偏于知识性的,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现简化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要求“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间架结构则只需“注意”,这样要求是为了降低难度,学生不用去记、背这些知识,重在书写的行为,打好写字的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写字时的情感体验,是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如第一学段要求用硬笔写字能“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则要求“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学生一旦对汉字的形体美有所感悟,就能对写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越写越好。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会写汉字的数量,第一学期只要求写200个,均到每课书只写3~4个字,为学生打好写字的基础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此从一开始写字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执笔姿势,务求形成良好的习惯。从练习基本笔画人手打好写字的基本功,注重写字质量。不求多但求好。在写字训练中还有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对照范字自己仔细观察、揣摩、临写、对照分析。逐步获得写字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四、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生字教给学生,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教给学生基本的识字方法,包括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的方法,查字典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习独立识字”。以后各学段逐步提高培养识字能力的要求。三、四年级“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五、六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七至九年级“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除了课堂上的识字,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学习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如在生活中利用书报、影视、商标、广告、网络自主识字,经常和同学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这样使识字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利用社会语言文字信息大空间,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

总之,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乃至提高整个语文素养。

作者:王怡素

第二篇:丰富识字方法 夯实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阅读,就要通过识字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广泛阅读,就必须大量识字;写文章,就要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会用字组词,以词造句。所以,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学习兴趣对学生认知汉字的形、音、义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做一些识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识字的乐趣,产生识字兴趣。

1.摘果子游戏法。如:教学“爷”“节”“岁”“新”“行”等大量合体字时,我事先做好一棵有大半个黑板那么大的“生字果树”,再根据规律将合体字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苹果卡片,挂在这棵童话色彩浓郁的“生字果树”上,给枯燥的生字赋予了“生命”,通过部首和独体字“找朋友”的小游戏,成功将“生字苹果”带回家的孩子更能从中得到识记生字的自豪感、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识字学文的兴趣。

2.猜谜游戏法。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中国汉字,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法。

3.讲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汉字和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联系起来,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又能达到准确记住较难生字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

4.编顺口溜,读儿歌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字形特征,利用顺口溜识字能较好较快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如识记“心”字,小朋友们编了个顺口溜:“一条鱼儿锅里烹,两条鱼儿锅外蹦”,形象直观,学生兴趣也高,自主识字能力逐渐增强。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二、多种方式识记字形,提高识字质量

在识字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找到识字的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才能让他们举一反三,逐渐形成不用指导也能把生疏的字学会的能力。

(一)用归类识字的方法来多认字

(1)利用偏旁相同从它们的意义上进行分析认识,比如:“捡、提、拔、拾、拎”等字都是和手的动作有关,我们可以同时来记住相同偏旁的字。(2)利用比较法对形近字进行归类识字。(3)归类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既是学生很好的识字方法,也是老师很好的指导方法。

(二)利用汉字的结构加快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从结构上可以把汉字分成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可以从字的结构来进行分类归纳进行认字。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把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来进行认识,这也是一种方法。

(三)加减法和变换法

(1)加一加,减一减。中国的汉字有许多只是多了一、两笔。因此,在教学这些独体字的时候,往往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十”字,下加长横成“土”。而土字加上一横成“王”,“王”中加一点成“玉”,上加一点成“主”,这些字只要那么变一变,就能带出一串字。既帮助学生写好字,又加深了他们对字的印象。

(2)换一换,变一变。合体字往往只要换一换部首,变一变字形就可以引出许多类似的字。如“破”这个字,它的右半部分是一个“皮”字,给它换一换部首,带出了“坡”“披”“波”“玻”“跛”“彼”。这样带出了一批左右结构的字。同时还能带出一批部首相同的字。如“陈、阵、降、阿、队、阳、防、都、邓、那、郊、部、郭、邦……”这样学生的想象力也丰富起来了。

三、丰富课外阅读,提高识字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强化学生识字兴趣的重要手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少年儿童的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种识字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不但能汲取书中的精神营养,而且能多多识字,一举两得。但是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教师首先要提供课外阅读的材料,列出每学期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要求后进生保证必读的底线,鼓励优秀生阅读所有选读的课外书。其次要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在阅读课上,学生不仅交流阅读的篇目、内容和心得,同时交流从阅读中学习认识的生字。教师在学生中树立阅读的典型,让认字多、读书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一起和其他学生读文章,介绍识字经历。这既是对爱读书的奖励,更是一种激发其他学生识字热情的手段。

在阅读中,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的。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我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阅读兴趣。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教师可定期利用课外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的统一,尽可能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促进看书的激情。

四、关注生活经验,提高识字能力

汉字来源于生活,那么作为识字的教学也应该回到生活。这就是要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字,通过积累、收集来提高识字量。当然要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给予表扬肯定。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等等。我们在识字教学开始时,就要求家长配合,如:在家具上贴上其名称标签,孩子在家中接触家具时通过这些标签很快认识了名称,增加了识字量。在学的过程,学生有识字的快乐,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利用生活中识字调动识字积极性。让学生带来各种生活中见到的字,比如报纸、零食包装袋等等互相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中分享识字的快乐,体会识字的成功感,提高识字的欲望,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能力会逐渐提升。

(责任编辑 文 思)

作者:杨晓娟

第三篇:传授科学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摘 要:采取有效的识字教学模式,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识字,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从制作识字卡片,激发识字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识字;利用多种方式,提高识字效率;传授识字方法,引导自主识字等方面阐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识字。

关键词:识字方法;教学效率;识字卡片;小组合作学习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小学阶段识字教学任务繁重,因此采取有效的识字教学模式,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的不懈追求。以下是我在识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制作识字卡片,激发识字兴趣

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卡片识字教学法,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1)教师制作卡片,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刚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对汉字还比较陌生。这时教师将所学的生字制成卡片,不仅便于学生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生自制卡片,积累生字词。(3)师生合作,制作卡片。教师根据要学字的音、形、义分类制作卡片。要求学生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归类,在生活与汉字的联系中制作卡片。卡片上既可以表音,又可以表义,还可以把字抄写在田字格里来提示书写。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识字

在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时,让学生分组学习,这样可以较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读、写,以及交流识字的方法,从而形成真正的互动、合作、交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识字方法和识字途径,概括出熟字加熟字、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识字的方法。

三、利用多种方式,提高识字效率

在引导学生学习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记忆。常用的方法有:(1)奇思妙想记忆法。学生对生字的见解,有时是奇思妙想,他们常常利用这种方法记忆。比如,在学习“明”时,有的学生这样介绍自己的记忆方法:“日”和“月”加在一起就更加明亮了。“笑”的上面像我们弯弯的眉毛,一笑就弯起来了,所以就记住了。这样学生能用自己独特的识字方法来识字、理解,并结合已有的经验再通过动脑加工进行记忆。这样的识字方法与老师的“灌输法”相比,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充满了趣味性。同时,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2)比较识字法。汉字的数量有一定的局限,对一些形近字的区别常常是凭借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完成的。利用比较识字法,就是学生在识字时,不仅要找出汉字的相同之处,还要找出它们不同的地方,以及这几个字之间的联系。如果仅凭老师的分析、讲解、检查来完成识字,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还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比较识字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四、传授识字方法,引导自主识字

教师调动学生学习识字的兴趣最为关键的是传授识字方法。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引导学生自主识字:(1)动眼观察。我们知道,许多汉字都是由事物本身的形态演变而来的。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是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生字“看”时,我并不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规范地写,而是先让学生观察“看”字,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我用手轻轻地放在眼睛上方,向前一望。學生看到老师的这一动作,立刻明白了。接下来学生利用观察法,很快记住了“鸟”“乌”“天”“太”等字。(2)口动编儿歌或口诀。利用儿歌、口诀朗朗上口,易念易记的特点,在生字教学中,把一些生字编成儿歌或口诀,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记忆生字。口诀、儿歌的编写是老师的任务,更要鼓励小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进行创作。教师对于学生编出的儿歌,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积极性。(3)动手组字。在生字教学时,我还采用让学生边动手组字,边识记新的生字的方法,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知道,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有大量的汉字是形近字和形声字。在形声字的归类识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字或偏旁,动手组字。例如,在教学“榜、膀”时,出示了“木、月、旁”这三个字,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让学生进行识记。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字,分组交流、演示、评比等等,使枯燥乏味的生字学习和复习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趣味。

总之,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和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科学识字,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

作者:夏斯芳

上一篇:水利施工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风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