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施工技术交底

2022-09-13

第一篇:装配式施工技术交底

装配式房屋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本工程总的施工方向和程序遵照“三先三后两同时”的原则。即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安装,先结构后装饰,工程管线安装与土建同时施工,争取提前插入装修阶段的施工,保持均衡生产,为提前竣工创造条件。另外各工序之间必须保持技术间歇,使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初期要以主体结构施工为先导,实施平面分段,立体分层,同步流水施工的方法,主体钢构封顶后,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从上向下循序渐进实施专业化施工,在整个过程中,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安装调试工作,始终贯穿于主体、装饰、装修、收尾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紧凑搭接,循环推进严格执行交接检、相互检,做好成品保护,避免交叉污染。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程序如下:

1、基础工程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基槽开挖→放基础线→支模→浇筑混凝土→基础结构验收→回填土施工。

2、主体工程施工顺序

WH墙板支设→钢梁安装→钢棂条安装→屋面板安装→SBS防水→沥青瓦安装→主体完→主体结构验收。

3、装饰工程施工顺序

屋面施工→内外墙装饰→楼地面工程→吊顶工程→油漆涂料及门窗安装→细部清理→交工验收

主要部位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

一、施工测量

1、根据测绘部门测设的定位线,用经纬仪测设主轴线以及各轴交点中心桩,建立现场的平面控制方格网。

2、标高传递:标高控制网由建设单位指定的已知高程点引测,采用水准仪闭合法测量,建立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网。标高传递采用在墙体+0.000处测设一条同标高的垂直线,并用红漆做好标志。

二、土方工程

1、本工程土方使用机械挖土、人工清理的挖土方法,先挖至比设计底标高高出0.2米,然后,人工挖至设计标高,采用边挖边清理,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标高,随地纠正偏差,以防原土被破坏。

2、余土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填土,坡角至坑边距离应按挖掘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干燥密实不小于3m,松软土不小于5m。

3、基坑挖好后,及时进行钎探,探点按梅花形布置,纵横间距1.5米,采用直径25mm的圆钢制作,长2.5米,自钎尖起每50cm一步做好标记,共四步,记录各点的锤击次数,并用干燥的中砂将探孔灌实。根据锤击次数及灌砂量由设计单位分析地基情况,确定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汇报有关单位。应对底进行抄平、修整。如有小部分超挖,砂回填至地基土基本相同的密实度。

4、基坑挖好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 回填土:基础工程结束后,即可进行回填土工作,填土工作应认真进行,土方回填达不到质量要求,将会导致室内地面,室外散水下沉,因此,应对回填当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通病认真整改。填土前应清除基坑中的积水和杂物,回填土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使用前采用原土,土的湿度必须适宜,如含水量骗低,可采用预选洒水湿润等措施,土中不得含有草皮,树根及施工垃圾等杂物,回填土时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每层不大于25厘米,夯打3-4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夯夯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所谓水夯法),填方结束后,必须测定压实后土的干容重,检验其压实系数和压实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回填土时在基础两侧同时进行,以防基础挤偏。填土全部完成后,应在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五、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搅拌的砼,由混凝土运输罐车运输至工程现场,运力充足,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本工程按常规要求进行砼配合比设计,但应考虑泵送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掺加泵送剂,砼配合比须由砼供应厂家或试验室进行试配和试验,其配合比设计经本公司项目经理部鉴定和业主认可后方可施工。砼的地面运输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商品砼运输车的数量结合每次浇捣的砼供应量而确定,以保证砼浇筑连续不间断进行。 (1)混凝土的浇筑成型: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必须保证在混凝土浇筑时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自由倾落度不应超过2米,如高度超过2米,混凝土要沿串筒或溜槽下落。振动棒在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时为了防止先将混凝土表面振实而与下层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成的孔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层砼5厘米左右结合,以消除2层之间的接缝,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宜振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秒,同时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并呈水平为宜。

基础砼浇筑:

(1)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频繁地做坍落度试验,直至符合要求。浇筑前,应根据其顶面标高在模板上弹出标高线,砼浇筑前必须将模板内地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基础中的柱子预留竖向插筋用短钢管加以定位控制,并拉结牢固,以防止位移,同时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确认全部垫好后,才能浇筑砼。浇筑时拟采用一台砼输送泵由西向东浇筑,并配备两条振捣棒。

六、屋面工程

屋面施工的防水和保温等材料必须有产品质量认证书、出厂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材料进厂后要按要求抽样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施工。按施工方案和技术规程对操作者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并下达作业指导书,对阴阳角特殊部位的作法进行重点控制。作好防水和保温工程的技术资料和施工过程中的隐蔽验收记录工作。

八、装饰工程

1、内墙抹灰

操作工艺:基层处理→浇水湿润→冲筋贴饼→抹底子灰→抹面层灰

抹灰前,要将其墙体表面的灰尘、污垢、油渍清楚干净,尤其模板脱模后砼表面粘连的隔离剂及油污要用碱性清洁剂水溶液清刷干净(基层表面凸凹不平处,事先用1:3水泥砂浆找平、补平),在抹灰前的一天要认真湿润墙体,开抹前在适当打水一次,对于平整光滑的砼面层及加气砼墙面要进行甩浆处理,用1:1水泥浆掺入10%界面剂的水泥浆做护角,其高度不低于2m,每侧宽度不应小于50mm. 一般抹灰首先在墙阴角自上而下弹出垂直线,先做好标筋,用砂浆灰在标筋位置的阴角顶及底部各抹一个10cm左右的灰饼,吊直后再在两灰饼中间再做2个灰饼,之后根据墙角的准线拉线将灰饼找平,再把所有灰饼之间用砂浆找平,且不破坏已拉平标筋的面层,用长靠尺杆上下刮平后,有了这条灰线,便找出这个墙面的厚度和平整度,以及阴角的顺直和方正,用同一方法,做好同墙面的另一个阴角,这样便可开始抹灰,砂浆是从下向上抹,完成两条标准筋之间的抹灰,用靠尺杆轻而精心地刮平,以此逐一完墙面底子灰。墙面阴角抹灰时,先将靠尺在墙角的一面用线锤找直,然后在墙角的另一面顺靠尺上抹上砂浆,顶棚抹灰前钢筋砼预制用水加10%火碱清洗油腻,并刷素水泥浆一道。抹灰前应在四周墙上弹出水平线,以墙上水平线为依据,先抹顶棚四周,圈边找平。

内墙抹灰时绝不允许一遍成活,必须底灰找平,面层压光,抹门窗洞口处不准包框,框地厚度上下要显露一致,内墙面抹灰压光要平整,不显刀纹接槎,阴角要顺直方正,抹灰时,对安装工程预留的洞口、线盒要显露出来基标火或明显标记,不允许抹死,以防安装时剔凿墙面。

2、外墙抹灰

(1)基层处理:抹灰前要将墙体表面的灰尘、污垢、油渍清除干净,尤其是模板脱模后,砼表面粘连的隔离剂及油污要用碱性清洁剂水溶液清刷干净。在抹灰的前一天要认真洒水湿润墙体,抹灰前再浇一遍,使砖墙湿入深度8-10mm为宜,随即用掺加10%界面剂的水泥浆对砼及加气砼墙面进行甩浆处理,脚手架眼中的残灰渣要认真清理干净,再用水湿润,分层用砖堵塞,砂浆要饱满。

(2)冲筋、贴饼:在外墙阴阳角及窗洞两侧依据装饰厚度挂垂直钢丝,并按水平和竖向间距均为≤1.5m贴硬饼。

(3)打底、找平:采用1:3水泥砂浆打底7厚,初凝后再用1:3水泥砂浆找平7厚(混凝土面刮抹界面剂),砂浆内扚掺加适量膨胀开减水剂以提高外墙抗渗能力,并采用喷涂养护剂养护,以保证基层强度和不影响向下施工。

(4)面层:待基层强度达到0.5Mpa后,弹出界格条水平线,采用喷雾器湿润墙面,拉线镶贴塑钢界格条,使其平整,顺直和上下垂直,确保界格条底部和两侧面灰浆饱满。然后按设计配合比,依界格条为冲筋,抹平罩面层,待稍收浆后用铁泥板找平、压实、压光,并检查阴阳角的方正与垂直、界格条处的密实、平整和墙面垂直、平整度。

3、内外墙瓷砖墙面镶贴

(1)选砖:瓷砖要求方正、平整、无裂纹,棱角整齐完好,颜色均匀一致,表面无凹凸,扭翘等毛病。

(2)基层处理:抹底灰,清洁墙面,提前一天,将墙面浇水湿润,按规定贴饼冲筋,找好方正,防止割半砖时出现大小头,影响观感。抹灰前,将墙面浇水湿润,分层抹1:3水泥砂浆,厚约12mm,刮平搓毛,24小时后浇水养护。 (3)待基层灰六至七成干时,进行贴砖,排砖时从阳角开始,六洞口左右为整砖并自下而上进行,尽量将半砖留在阴角,排好砖后,在基层上弹好水平线及垂直控制线。

(4)选好的砖放入清水中浸泡两小时左右,取出晾干后用水泥砂浆由下向上进行镶贴,先贴好阴阳角地排砖,做为墙面垂直、平整及砖间缝隙的标准,瓷砖镶贴时的缝隙不得大于1-1.5mm,阳角处要做90º对角,严禁空角,不允许边角掉刃,瓷砖贴好后,即时用铁钉把缝隙内的黑水泥划掉,再用白水泥勾缝。勾缝时应做到光滑无灰刺,缝隙外严禁有水泥。

4、油漆工程

(1)刷油漆前要清理基层表面存在的污染物,对面层出现的孔眼、裂缝要用腻子修补完整,对木基层要满刮腻子,尤其是有眼的板面,腻子要擦实,腻子要横抹竖起,将腻子刮入钉或裂缝内,如接缝或裂纹较宽,孔洞较打时,可用刻刀将腻子挤入缝洞内,使腻子嵌入后乔平、收净。表面上的腻子要刮平,上下冒头、头等处均应抹到,待干燥后再用砂布磨光.打磨时选用1号砂纸打磨,注意不要磨穿油膜,并保护好棱角,不留腻子痕迹,磨完后应打扫干净,并用布将磨下的粉沫擦净。

(2)油漆应采用稀释剂调至适当稠度,在天气晴朗正温干净的环境中的涂刷,稀释剂添加过多操作时,刷子带油过多,漆膜太厚,喷具使用不当,出油量与喷油速度掌握不好,都会出现流坠。

(3)操作时应反复纵横趟别,在初凝前趟刷完,使其薄而均匀,靠本身张力平展消除刷纹,待下层油漆完全干燥后,磨砂纸擦干净,再刷上层,否则头遍油漆不干燥,就再次油漆,造成漆膜内湿处干燥或漆膜过厚,就会出现皱皮,施工时严格按设计层次和各层用漆种类分层施工。

(4)分色线处应用木压条盖严小面,小毛刷沿分色线仔细油刷修整平直,才能保证分色线清晰顺直,互不污染地面,门窗五金在油漆中除折页需要油漆外,其他五金都不需要油漆,也不须油漆污染,如果局部,污染,马上用松香水擦净。

5、内外墙刷涂

(1)基层处理:涂料工程应待内外墙面的基层干燥的前提下施工,刷浆前应先把墙面上的灰浆污染清理干净,墙面出现较严重的掉角、破皮,应由抹灰工用砂浆修补平直,如再现较小的孔眼裂纹,可用腻子抹平、抹实,表面光滑平整。

(2)刮腻子:第一遍采用刮板横向满刮,一板紧接着一板刮,每刮一板最后收头时要干净利落。干燥后用1号砂纸将腻子斑迹磨光,刮腻子要平,斜视检查墙面不再现不平整部位,阴阳角不直处要用腻子找补顺直。

(3)刷涂:为了防止污染,刷涂前应对门窗、灯具、暖气、管道进行遮盖,刷涂时刷头带浆要少,如果有污染,不等浆膜干燥马上用湿布擦净。不同颜色的涂料,接触分色线要清晰,顺直,不能互相污染。关键部位要采用薄型塑料板或白铁条型板遮盖涂刷,刷涂工具要洁净,杂物不得混入浆液中,浆液发现有杂质要及时过滤,刷涂要三遍成活,最后墙面光滑无刷纹,正、斜视无接槎,分色线清晰。

九、楼地面工程

1、水泥楼地面 施工工艺:

砼垫层:在做砼垫层浇筑前必须在地面上抄平,做水平标高控制点,点与点的距离为2-2.5米,砼应拌合均匀,随铺随用表面振捣器振捣密实,用两米托线板刮平,再用木抹子压平、压实,砼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用草帘等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日期不少于7昼夜。

水泥砂浆面层:在垫层的抗压强度达到1.2N/mm²后,铺设水泥砂浆面层,抹水泥砂浆面层应先刷水灰比0.4-0.5的素水泥一道,随刷随铺水泥砂浆,随铺随拍实,在灰饼之间(或标筋之间)将砂浆铺均匀,然后用木刮杠按灰饼(或标筋)高度刮平。木刮杠刮平后,立即用木抹子搓平,从内向外退着操作,并随时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木抹子抹平后,立即用铁抹子压第一遍,直到出浆为止,如果砂浆过稀表面有泌水现象时,可均匀撒一遍水泥和砂(1:1)的拌合料(砂子要过3mm筛),再用木抹子用力抹压,使干拌料与砂浆紧密结合为一体,吸水后用铁抹子压平。面层砂浆初凝后,人踩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时,用铁抹子压第二遍,边抹压边把坑凹处填平,要求不漏压,表面压平、压光。在水泥砂浆终凝前进行第三遍压光(人踩上去稍有脚印),铁抹子抹上去不再有抹纹时,用铁抹子把第二遍抹压时留下的全部抹纹压平、压实、压光。地面压光完工后24h,铺锯末或其它材料覆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d当搞压强度达5Mnpa才能上人。

2、板块楼地面

操作工艺:基层处理→弹标高控制线→抹找平层→砂浆铺砖→勾缝、擦缝→养护→踢脚板安法

(1)购货时认准箱上的统一尺码,进场后应套选统一尺寸和色泽;凡是质量不合格的,如缺棱、掉角、裂纹、划痕、表面有麻点、严重翘曲(翘曲在0.5毫米以上的),规格尺寸偏差过大的(偏差大于0.5毫米的)均不得使用。 (2)铺贴前应统筹排板,具体做法是:在进行地面排板时,先弹好坐标控制线,从房间的中心向两边分,进行统筹考虑,当房间进深与开间最后一块不一定是整块板块,这时要使两边靠墙处的板块宽度宽度对称,且采用大半砖镶贴,不准出现小条砖,铺贴前一定要将基层灰浆清扫干净,再打细石混凝土垫层,找平底子灰,铺贴时确保各房间门口节点处缝格和图案统一;铺贴时抄平弹线找方,先铺好两侧靠墙处各一行,使接缝均匀2毫米,且符合大局方整,以此为标筋拉线、甩水泥浆,随铺干硬性1:2水泥砂浆1-15毫米厚,木抹子压实、拉平、搓毛。一面铺浆,一面安放板块,安放时四角同时下落,并用橡胶锤敲击,用水平尺、水平线找平,然后掀起板块,缺浆外补填平实,在泡透凉干后的地板砖上刮1-2毫米水泥浆,铺砖、皮锤敲击振实找平于拉线位置上,退回式铺贴,铺完一行后,及时检查图案、平整、接缝、缝隙,并做好及时调整,依此类推。

(3)边角非整砖应机割顺直,套管处机械套割吻合。面层铺贴应在24小时内进行擦缝、勾缝和压缝工作。缝的深度宜为砖厚的1/3。擦缝和勾缝应采用同品种、同标号、同颜色的水泥,随做随清理,使其勾缝和四周圆外切花明朗,2天后浇水养护,并铺木板进入检查是否有断砖及不平处,做及时更换。

(4)采用同类地面砖镶贴踢脚板时,必须与地面砖图案相拼,缝格交圈,阳角应坡角,阴角应碰角,严禁打压,以防地面与踢脚图案及缝格错落不齐。板块踢脚线的出墙厚度不得阳角要垂直,板块踢脚线的长度不得小于整个踢脚线长度的1/2。非整块踢脚线必须贴在靠阴角处,打压方向必须合理。

2.1.1吊顶工程

(一)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仅限不上人型吊顶工程)

1、材料:轻钢龙骨、木方、防火涂料、9mm泰山纸面石膏板、25防锈自攻丝、F30直钉、60鉄钉、鉄红防锈漆、8膨胀螺栓。

2、施工工艺:放线——木龙骨处理——钢龙骨拼装——固定点处理——沿墙龙骨固定——龙骨架吊装固定——线路设置——隐蔽工程验收——石膏板固定——自攻丝头刷铁红防锈漆。

3、注意事项

(1)沿墙龙骨截面不得小于25mm*40mm,固定点间距为300-350mm,但不得大于400mm。

(2)骨架龙骨截面规格不得小于25mm*40mm,且纵横龙骨间距不得大于400mm*500mm,纵横龙骨必须采用增设吊点。(3)吊点按每平方米一个均匀布置、灯位处、承载部位、龙骨与龙骨相接处、叠级吊顶叠级处必须增设吊点。

(4)所有龙骨必须经过筛选,不得有树皮、大疤节,并满涂防火涂料。防火涂料必须涂刷于木材表面且厚度均匀,并不得漏涂。

(5)家装工程石膏板吊顶,固定点的设施可采取20钻头打孔塞木楔法设置(木楔外径应略大于钻头直径),但必须保证每一平米范围内增设8膨胀螺栓1个。特殊情况必须按设计要求另行选定固定点设置方法,但不得用钢排钉、铁钉直接固定。

(6)面积较大的木龙骨吊顶,必须采用起拱的方法平衡吊顶的下坠,一般情况下,跨度在7m-10m间起拱量为3‰,跨度在10m-15m间起拱量为5‰。

(7)板材与龙骨固定时,应从一块板的中间向板的四边循序固定,不得采用在多点上同时作业的做法。

(8)纸面石膏板与木龙骨固定,必须采用25防锈自攻丝固定,钉距从150-170mm为宜,但不得超过200mm;自攻丝与石膏板的板边距离:距切割边(短边)以15-20mm为宜,距包封边(长边)以10-15mm为宜;石膏板短边必须采用错缝安装,且错开距离不得小于300mm。

(9)石膏板缝间的距离为5-8mm,并不得小于4mm,自攻丝钉头须进入板面0.5-1mm,但不得破损纸面,且自攻丝钉头必须与板面垂直。

(10)石膏板固定完毕后,必须用铁红防锈漆刷自攻丝头,进入后期乳胶漆工序。 2.1.4窗帘盒制作

(一)预留式窗帘盒制作

此种窗帘盒一般在吊顶工程中预先留出,在此不再做具体叙述,只是预留式窗帘盒外沿与墙体间距离不得少于120mm,否则会引起后期窗帘杆安装麻烦。

(二)外弹式窗帘盒制作

1、贴饰面板刷清漆式窗帘盒制作:20钻头打孔,塞木楔法设置固定点,固定点间距以300mm-400mm为宜;细木工板条或松木龙骨设置沿墙龙骨(铁钉与固定点固定);细木工板窗帘盒框架制作;框架与沿墙龙骨(直钉与沿墙龙骨固定)固定;饰面板与框架间白乳胶铜鈫钉固定;5mm厚实木线条收口;油漆处理。

2、基层板做混油窗帘盒制作;20钻头打孔,塞木楔法设置固定点,固定点间距以300-400mm为宜;细木工板条或松木龙骨设置沿墙龙骨(铁定与固定点固定);细木工板窗帘盒框架制作;框架与沿墙龙骨(直钉与沿墙龙骨固定)固定;基层板基层清理满刮原子灰一遍;油漆处理。

3、基层板做乳胶漆窗帘盒制作;20钻头打孔,塞木楔法设置固定点,固定点间距以300-400mm为宜;细木工板条或松木龙骨设置沿墙龙骨(铁定与固定点固定);细木工板窗帘盒框架制作;框架与沿墙龙骨(直钉与沿墙龙骨固定)固定;基层板基层刷聚酯底漆两遍;乳胶漆处理。

4、窗帘盒的规格:高100mm左右,单杆宽度120mm,双杆宽度150mm左右,长度最短应超过窗口宽度300mm,窗户两侧各超出150mm,最长可与墙体通长。

2.1.5踢脚线制作

(一)饰面板踢脚线制作

1、20钻头打孔,塞木楔法设置固定点,固定点间距以300-400mm为宜;九夹板做基层用铁钉与固定点固定,饰面板与基层板间采用白乳胶铜鈫钉固定,钉距等要求同门窗套面层。

2、5mm实木线条或子弹头条压沿收口,压条与基层板间用白乳胶铜鈫钉固定

(二)成品踢脚线制作

根据不同成品踢脚线的安装要求,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 十

一、安装工程

安装工程根据施工内容可分为预埋、预留阶段,安装阶段和调试阶段等。预埋、预留与主体结构施工同步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做好隐蔽验收工作,安装和调试在主体结束后进行。

(一)给排水工程

1、配合主体施工预埋套管,按设计放线定位,并留明显的标记以便安装使用。

2、施工:

1)施工前对阀门及其它配件抽样试压、试验、剔除不合格管子及零件。 2)施工采用管井总干管,集中敷设,各层干管和支管则采用集中预制,分层安装,安装完后,先分层分段试压,再进行系统试压。

3)排水施工过程中及时用封口封闭管口,保证管内无水泥结块,并采用“堵球灌水”新工艺进行灌水试验,立管采用通球试验,确保施工质量。

3、卫生间施工:卫生间管道支管安装前,由土建定出卫生间的地平线。方角线和墙贴饼线,管道毛坯安装时可正确检定留孔的尺寸,使卫生洁具镶接的质量有保证。

(二)电气工程

1、预埋配合土建主体施工进行

1)电管施工完后,管口加塑料管封,盒子内填充轻质料,以免砼浆流入管内,避免返工。预埋时加高灯头盒,减少电管s弯,以便于穿线,砼浇筑后及时清理管子保证穿线质量。

2)墙内配管,先由土建弹线后,安装先期施工,减少砌墙时破坏墙体。

2、安装

1)管内穿线前对电管认真清理检查,穿线后及时对导线作绝缘测试,并对不符合绝缘要求的导线立即预以更换。接线完后用相位检查插座接线的正确性,保证通电试验一次成功。

2)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及配电装置采用带包装一起就位,在安装位置前拆除、安装;安装完毕及时采取临时保护措施确保电气设备不污损,也以防受潮。

3)母线安装采用扭力板手紧固,以保证施工质量。电缆放线采用从上至下的安装方法确保安全及质量。

3、调试

1)先进行线路、设备绝缘测试,然后进行单机、单项调试,再进行联动调试,并做好详细记录,确保一次调试成功。

2)弱电调试应进行联动调试。

第二篇:施工 | 25条装配式建筑常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进平台前天

本文总结了诸多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大家可以吸取经验,在未来的项目中尽量避免。

1、外墙部分构件墙板未设计上翻600、未留设止水企口等导致外墙渗漏。

1.1 构件水平缝设计20mm,保温板缝间直接用水泥砂浆填补,在没有设置止水措施情况下成为外墙层间接水槽,直接导致渗漏。 通病防治措施:

1)设计部在构件转化时严格按照《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GJ32/TJ125-2011进行,海门世纪城96#楼6层以上及沈阳世纪城

5、8#楼加设企口止水;见下图:

2)对以前未设止水企口的楼层进行处理:见下图

①将上层预制墙板的底部和下层预制外墙板的顶部已经反打的保温板切割凿除(宽度按节点图纸要求)。一是用作施工防火隔离带,二是便于进行防水施工。

②上层预制墙板安装前,墙根底部必须将垃圾清理干净,内外进行座浆后,安装墙板就位、校正、临时固定,灌浆前在灌浆孔内洒水湿润,确保灌浆料的流动性和灌浆密实度。

③在水平缝上下各200mm宽范围内做两道JS水泥基防水涂料。 ④进行喷淋试验,试验方法同外墙铝合金窗。不出现渗漏判定为合格,该部位进行外保温施工。

2、L交接位置(暗柱)一侧墙板箍筋加工厂没有剔凿出进行搭接,二侧构件已固定,存在结构安全隐患。 通病防治措施: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GJ32/TJ125-2011的相关内容,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 技术员要认真编制相关方案、技术交底; 构件出厂验收严格按照构件图及验收标准进行; 现场接收构件必须按构件图验收;

技术员对吊装就位后的现浇节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技术复核;质量员对节点部位连接钢筋重点进行质量检测;项目部必须落实“三检制”。

3、边缘构件加强现浇节点区混凝土浇筑不到位,存在质量隐患。按常规处理办法及防治措施。

3.1 现浇节点不密实、有狗洞,影响结构安全。按常规处理办法及防治措施。

4、非承重墙之间钢板连接没有及时焊接,将导致裂缝产生。项目相关人员必须重视。

5、悬挑脚手架设置不合理、线管接头位置处理不到位引起渗漏。

5.1 脚手架洞、螺杆洞堵设不密实,引起渗漏。 5.2 构件加工过程中在波纹管、线盒位置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导致外墙渗漏。

5.3 在线盒、线管位置出现渗漏。

加工厂不按图纸生产,将保温板铺设至飘窗边,导致渗漏。

设计部:施工现场设悬挑架方案必须会同设计部,提前确定挑架位置,在转化设计时避开纵向钢筋;

加工厂:加工构件时必须按构件图及说明进行加工,不得随意更改,质量员对每道工序严格把关;

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砂石级配、混凝土的振捣、养护工作,特别对波纹管密集部位、线管(盒)集中部位重点跟踪和监督;

现场:对挑架洞、线管接头位置、穿墙螺杆洞的封堵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封堵前清理干净、洒水湿润,封堵时必须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水泥砂浆,并按比例掺入微膨胀剂分层填实;挑架洞封堵厚度同墙厚,待干后刷二道JS水泥基涂料;质量员对每立面,每层进行专项验收。

6、灌浆口普遍存在不密实防止措施:使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掺入微膨胀剂填实,待其干后质量员用小锤检查。

7、地埋螺栓设计不合理、现场遗漏、大量使用膨胀螺栓替代,导致电管不通,且增加成本。

通病防治措施:

1)设计部根据设计3D模型及斜支撑长度、角度,向施工现场提供预埋螺栓的定位图;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检查是否与线管、线盒相碰,及时提供修改图;

2)现场质量员根据预埋螺栓定位图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位置是否正确和固定、是否遗漏、丝扣外露长度及其保护;如发现与预埋线管、线盒相碰及时与项目技术负责人或设计部联系提出修改建议;

8、叠合板裂缝分析。

1)转化设计:局部分割不合理,预制叠合板厚度为50mm,构件尺寸过大; 2)加工厂:构件加工时间均在3月份前,第1天浇筑构件第2天开始安排拆除边模,扰动构件内钢筋,2天内起模,查2天试压报告均大多在10-13MPa左右,此时构件大多产生微裂缝,没有按设计规定强度拆模; 3)施工现场:构件卸车、堆放、吊装均存在问题,卸货及吊装时仅用4个吊点进行卸货,堆放过高(11-13层),不同构件混放,垫块不对称,堆放区构件明显出现不同程度弯曲和变形;现场支撑位置和方向均错误(应与钢筋桁架垂直);

8.1 叠合板卸车时仅用4个吊点。

8.2 叠合板堆放不分规格、不按规范要求,产生扰度和开裂。

8.3 叠合板安装就位后,支撑没有按规定设置导致叠合板开裂治理现场裂缝措施:采用(环氧树脂类)压力注浆对裂缝进行封闭。

通病防治措施:

设计部根据构件的重心位置,在构件设计加工图上标注叠合板吊点位置和数量及指北针;

加工厂根据构件设计加工图上标注吊点位置和数量及时在叠合板相应位置做好明显标识;

起模强度必须按设计要求,加强养护; 构件在起模、运输、堆放、吊装前技术员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吊点位置和数量必须与设计相符,每个吊索必须受力(每个吊索长度可调);

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分规格进行堆放、垫块上下一致、堆放高度严格控制在6层以内;

水平构件吊装应采用慢起、快升、缓放的操作方式。

临时支撑距水平构件支座处不应大于0.5m,临时支撑沿水平构件长度方向间距不应大于2m;对跨度大于等于4m的叠合板,板中部应加设临时支撑起拱,起拱高度不应大于板跨的3‰。

9、楼梯踏步安装迟后,踏步成品意识保护差,存在安全隐患。

10、平台标高不对,没有认真检测(从洞口可以看出标高问题),吊装存在安全隐患、垃圾不清理,影响灌浆质量。

11、预制构件到场验收、堆放问题。 问题描述:

预制构件现场随意堆放,出现上下排木方垫块不在一条直线,极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

预置构件堆放时,一是必须要求堆放场地比较平整,如场地不平,则需调整垫块,保证底层垫块在同一平面,保证底层预制构件摆放平整,受力均匀;二是叠合板堆放层数不能超过10层,6-7层为宜;三是板与板之间不能缺少垫块,且竖向垫块需在一条直线上,所有垫块需满足规范要求。

12、吊点位置设计不合理问题。 问题描述:

现场吊装过程中,产生明显裂缝,破坏预制构件。 原因分析:

一是预制构件本身设计不合理;二是吊点设计不合理。

处理措施:

1)对吊点不合理的构件退场; 2)要求重新设计吊点位置。

13、预制墙板吊装偏位问题。 问题描述:

预制墙体偏位比较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原因分析:

夜间施工,墙体校验时出现失误。

处理措施:

1)校正墙体位置。 2)施工单位加强现场施工管理、避免发生类似问题。 3)监理单位加强现场检查监督工作。

14、吊装碰损问题。 问题描述:

现场发现墙体密口砂浆部位出现明显裂缝。 原因分析:

吊装时现场指挥人员失误,吊装过程中碰撞到已经固定好的预制墙体,造成墙体松动。

处理措施:

1)重新检查墙体垂直度,调整固定螺栓,确保预制墙体的垂直稳定。 2)密口砂浆位置重新施工,确保砂浆密实。

3)施工单位加强现场吊装管理,规范吊装,避免野蛮施工吊装行为。

15、预制构件斜撑预埋螺栓固定点缺失。 问题描述:

部分预制构件斜撑预埋螺栓固定点缺失、偏位。容易造成后期在楼板打孔植筋破坏预埋线管的隐患。

处理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图纸确定所有固定点位置并做好相应标记,在浇筑混凝土前认真检查现场预留固定点位筋的数量和质量,既不能缺失,也不能偏位超标。 2)监理单位和甲方工程部要加强此部位的验收工作。

16、预制构件管线遗漏、凿槽问题。 问题描述:

现场发现部分预制构件预埋管缺少、偏位等现象,造成现场安装时需在预制构件凿槽等问题,容易破坏预制构件。 原因分析:

一是构件加工过程中预埋管件遗漏,二是管线安装未按图施工。

处理措施:

加强管理,预埋管线必须按图施工,不得遗漏,在浇筑混凝土前加强检查。

17、预制构件灌浆不密实问题。 原因分析: (1)灌浆料配置不合理。 (2)波纹管干燥。

(3)灌浆管道不畅通、嵌缝不密实造成漏浆。 (4)操作人员粗心大意未灌满。

预防措施:

(1)严格按照说明书的配比及放料顺序进行配制,搅拌方法及搅拌时间根据说明书进行控制。 (2)构件吊装前应仔细检查注浆管、拼缝是否通畅,灌浆前半小时可适当撒少量水对灌浆管进行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使用压力注浆机,一块构件中的灌浆孔应一次连续灌满,并在灌浆料终凝前将灌浆孔表面压实抹平。

(4)灌浆料搅拌完成后保证40分钟以内将料用完。

(5)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与管理,提高造作人员施工质量意识。

18、预制构件缺少预留拉筋问题。 原因分析:

主要是设计问题,设计时候考虑不够周全,造成部分重要节点处设计不合理。

处理措施:

1)施工单位加强对现浇节点处进行检查,监理单位、甲方进行复查。 2)要求设计对此部位增加拉筋,并要求认真检查设计情况,如有遗漏,及时整改。

第三篇: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学习总结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研究

许溯鹏

单位名称 省份城市 邮编

摘要:近几年,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住宅建筑涌现出来。预制装配式作为住宅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BIM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及推广。对于预制装配式住宅来说,通过合理的应用BIM技术,不仅能够可以提升设计效率、减少误差的出现,对预制构件的生产流程不断优化,同时还能在施工阶段以及运维阶段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对相关流程进行合理的模拟,最终提升预制装配式住宅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BIM技术;预制装配式;住宅;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预制装配式住宅被提出来,其不仅施工操作较为简便,同时还能提升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力度,正因为预制装配式住宅具有上述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在建筑领域,BIM技术被提出来,在装配式住宅建筑中,合理运用BIM技术能够有效加强住宅建筑中各个阶段的管理,提升施工效率,最终促进预制装配式住宅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BIM技术简介

(一)、定义

BIM也被称作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对工程中的有关信息数据进行收集然后=建立的一种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的模型。BIM不光具备将信息进行集成的作用,同时还是一种可以用来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信息应用。BIM通过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以及分析之后,合理构建数字信息化立体模型,进而为设计以及施工单位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二)、特点 BIM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可视性,众所周知,在建筑行业中,可视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BIM在整个过程中都具备可视化特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二就是具备模拟性,BIM不光可以对建筑物模型进行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同时还可以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模拟。第三就是协调性,BIM技术的协调性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协调,规避风险的出现。第四就是具备一定的可优化性,当BIM信息模型建立完成之后,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有效的调整。第五就是可出图性,利用BIM可视性的特点,对模型的设计图纸进行出图,由于图纸是依据实际建筑构建的模型上进行绘制的,因此具备一定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

二、预制装配式结构特性分析

(一)、施工难点较多

在对预制装配式结构进行施工的时候存在较多的施工难点。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由于各边的甩茬连接钢筋的根数以及施工位置的要求相同,就会导致施工问题层出不穷。为了保证结构连接过程中不出现差错,必须要加大各个部门之间协调以及沟通能力,只有加大技术交底工作,才能保证甩茬连接钢筋的位置与数量符合标准。另外,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机电管线的走向与固定件位置需要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在对固定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出现管线损坏的现象,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由于构件较多,在进行安装时容易出现差错,最终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二)、施工精度要求高

预制装配式结构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于精度的要求较高,需要保证固定件连接的可靠性。而且对于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必须要严格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操作。另外,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工作,在此期间必能对并施工的精度及其质量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对于施工人员需要进行严格把控,必须要持证上岗,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

三、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

(一)、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对预制装配式住宅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依据BIM技术对实际工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构件建立信息库,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升构件厂、设计单位以及施工企业的可视化协同能力,同时还可以明确设计重点,减少建材的损坏以及浪费,同时还可以简化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可以对施工环节所需要的劳动力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引入物资、劳动力和场地的概念,减少劳务选择风险,最终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效缩短工期。

(二)、在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应用

在整个装配式住宅建设过程中,生产阶段极为重要,同时该阶段也是连接装配式住宅设计与施工的关键环节。为了保证预制构件生产的合理性,生产厂家可以从装配式住宅BIM模型中准确掌握预制构件的尺寸大小及其相关信息内容,然后对生产计划进行合理编制。另外,生产厂家还可以在预制构件生产阶段为各类预制构件植入含有构件材料种类、几何尺寸以及安装位置等信息的RFID芯片,通过RFID技术对预制构件进行物流管理,最终提升预制构件仓储和运输的效率。

(三)、在装配式住宅施工阶段的应用价值

1、基于BIM的现场施工仿真筹划

利用BIM模型进行4D施工仿真模拟,BIM 软件可以实现与Microsoft Project的无缝数据传递。在模型中导入MS Project编制完成的项目施工计划甘特图,将3D模型与施工计划相关联,将施工计划时间写入相应构件的属性中,这样就在3D模型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素,使其变成一个可模拟现场施工及吊装管理的4D模型。

2、构件现场吊装管理及远程可视化监控

当确定施工方案之后,需要在平板手持设备把储存构件吊装位置及施工时序等相关信息的BIM 模型导入进去,通过制定三维模型检验施工计划,最终可以实现施工吊装缓解的无纸化以及可视化辅助。在对构件进行吊装之前,需要展开必要的检验及其确认,当手持机中的当日施工计划得到更新之后,还要扫描工地堆场的构件,准确识别相关信息内容,随之再进行吊装工作,并对构件的施工时间进行及时的记录。当所有构件安装完成之后,检查人员还要对相关的细节内容进行校核,只有当检查合格后,才可以使用手持机对构件芯片进行扫描,然后确认整个构件施工完成,并对完工时间进行记录。在施工阶段,通过利用BIM技术,所有施工内容以及完工时间都会被准确记录,并且能够避免误差的出现,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3、在装配式住宅运维阶段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运用BIM以及RFID技术,对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合理的搭建,从而完善装配式住宅中预制构件以及设备的运营维护系统。比如,在进行资料管理或是应急管理的时候,使用BIM技术极为重要。如果发生火灾的时候,相关人员可以利用BIM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内容准确掌握火灾发生位置,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灭火。除此之外,在对装配式住宅或是其附属设备进行维修的时候,还可以从BIM模型中得到预制构件或附属设备的相关信息,比如型号、参数等等,为接下来的维修工作提供了便利。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以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预制装配式住宅得到了推广以及应用。通过在该住宅建筑中合理引入BIM技术,实现建筑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的完美结合,对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能够保证相关人员准确的掌握预制装配式结构的特性,同时还能为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最终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文波,蒋剑,熊成.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研究[J]. 施工技术,2012,v.41;No.37722:72-74. [2] 李亭亭,杨学会,张德海,张涛.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工程中的应用[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v.6;No.2404:62-65+69. [3] 蒋剑. BIM在预制装配式住宅(PC)住宅设计中的应用[J]. 上海建设科技,2014,No.20505:21-23. [4] 姬丽苗,张德海,管梽瑜,韩进宇. 基于BIM技术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初探[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v.5;No.1501:54-56. [5] 张德海,陈娜,韩进宇. 基于BIM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在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v.6;No.2606:81-85.

第四篇:装配式钢结构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技术经济比较

摘 要:从变电站建设规模、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布置形式及综合楼的结构形式、造价等方面,对装配式钢结构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进行深入的技术经济比较。

关键词:变电站;技术方案;绿色;造价对比

中图分类号:tm633 文献标识码:a随着城市建设及电网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变电站建设模式逐步转变,并有了发展的契机。根据变电站建设中的节能、环保、抗震、标准化的要求,通过研究及应用,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凭借其优越的特性,逐渐成为变电站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一、钢结构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技术方案差异分析

以优化110kv变电站建筑物建设作为研究内容,以装配式建筑作为研究方向,选用钢结构作为研究载体,充分体现了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韧性好、安装机械化程度高、低碳环保可重复利用。按钢结构多层布置形式(户内gis)做方案,并与普通混凝土结构从建设规模、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布置形式及综合楼结构形式及造价、项目建设过程、绿色、运行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最适合变电站的钢结构建设模式。列举南网标准设计g2a方案与钢结构多层布置方案进行对比,分别从等方面进行比较,详见表1。

(1)电气部分差异

①主要差异体现在10kv并联电容器容量的选择、主变压器的布置,主变与gis间隔之间采用电缆连接,压缩gis间隔布置,充分利用gis配电装置室空间。②接地全暗敷、预制式电缆竖井、力缆采用电缆线夹悬吊安装。③由于墙体采用厚捷彩板装饰板配100型隔墙龙骨+6层12厚耐火纸面石膏板+岩棉,后期无法进行动力线路、照明线路、插座、灯具等安装,因此在综合楼主结构系统及围护系统生产前提前考虑电气管线敷设。变电站内所有配电箱及插座采用暗敷于建筑墙体内,动力、照明电缆线路水平方向采用槽盒沿墙明敷,垂直方向穿pvc管沿主结构系统敷设。④钢结构多层布置方案在标准设计的基础上调整了平面布置,主变旋转90°布置,将gis设备移到了首层,方便gis设备吊装及110kv电缆进线;电容器室设置在二层。

(2)土建部分差异

传统变电站采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填充墙的建筑形式,由于受力构件需现场搅拌混凝土浇筑成型,存在着施工现场噪声大、粉尘多且施工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建筑材料不可回收利用,工人劳动强度大,质量控制难等弊端,愈来愈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标准化、简约化、预制模块化已成为变电站建设的新目标,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①综合楼地上部分采用钢结构,柱子选用工字型钢柱,梁为工字型钢梁。梁柱间用腹板高强螺栓连接,翼缘现场焊接。钢梁、柱表面均喷涂红色醇酸底漆、白色防火防腐面漆,钢柱外包防火板,满足钢结构防腐防火要求。地下部分采用混凝土结构,底板、侧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采用混凝土内藏工字型钢柱。楼面采用楼承钢板组合楼盖,屋面采用轻钢结构坡屋面,室内楼梯采用钢结构楼梯,内外墙采用组合式墙板,防火墙两侧各设双层防火石膏板,满足变电站防火要求。②站区设综合楼一座,半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其中,半地下一层布置消防水池、电缆层,地上一层布置主变室、10kv配电装置室、110kvgis室、蓄电池室等,地上二层布置主控室、电容器室等。与标准设计建筑面积一致,将gis设备等大体量设备从原6.5m层下放至1.5m层,可降低建筑物重心,减轻地震反应,并且降低综合楼总高度,紧凑布置。③标准设计方案中屋面被划分为3块,每块的标高都不一致,建筑外立面被分割得较为零碎。钢结构方案通过调整功能房间布置,统一了整栋建筑物的屋顶标高,并采用坡屋面的形式,结合钢结构的特点,全面展示现代化工业建筑大气、厚重的风采。④变电站围墙按通透式围墙设计,主体采用装配式方管钢柱配铁艺围墙,与周边环境相呼应。⑤所有钢构件、墙体、屋面均采用厂家成品、现场安装。可减少现场湿作业工程量60%,减少建筑垃圾量80%,缩短施工工期50%。⑥绿色环保和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充分体现了电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⑦施工实现标准化作业,易于质量控制,并有效减少现场作业工期。

(2)主要差异经济比较

由上述可以看出,钢结构多层布置与传统变电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综合楼结构部分,因此仅对该部分进行经济比较,见表2。

由表1可看出,采用钢结构方案,综合楼建筑工程造价比常规钢筋混凝土方案增加256万元,约增加22.8%。增加部分相对于整个变电站的投资而言,仅占总投资的约4%。综上所述,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在使用功能、材料性能、受力特点、设计、施工工艺和工期、环保节能以及综合经济方面都有优势。

二、钢结构应用于变电站中的特殊性

与其他钢结构建筑物不同,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转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力设施,决定了变电站要设置大量埋件来安装设备,要有大量线缆、埋管穿梭于各个设备间,要有很多设备开洞等来满足今后设备的安装、运行要求。因此,设计图纸要全面,预埋件、穿管、配电箱等位置要准确。需要设计院与厂家密切配合,有效沟通来达成一致。

结语

预制装配式建造模式需要现代预制件、钢构件工厂作支撑,需要对传统土建工程招标及标段划分作调整,需要对采购方式与施工组织重新定义。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建设,通过工厂生产预制、现场装配安装两大阶段缩短土建施工周期,减少工程建设人员,简化检修维护工作。通过探索实践,完善出设计、加工、施工、管理、定额等标准,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建筑周期和工程造价。其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集约化施工,使变电站建设走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精细化建造的道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技术、产品和实施经验一定会很快地成熟起来,必将成为变电站建设的重要选择方案之一。

第五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本专业主要面向现代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与装配行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能从事现代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加工,汽车装配调试,具备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产品质量检测等生产现场控制岗位的能力。培养目标及规格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

2、具有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器械和汽车零部件的加工与装配能力;

3、具有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及数控机床保养与维护的能力;

4、具有编制和实施典型汽车零件加工工艺与装配流程、分析解决一般机械加工工艺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有熟练使用各种与本专业相关的CAD、CAM、Pro/E、UG等软件能力,能胜任机械零件设计与简单机械设备设计工作;

6、具备在制造企业担任生产车间(工段)或技术部门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

7、具有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一般具有中级数控机床主干课程说明

1、机械制图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学习目的: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绘制机械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既有理论又有较多绘图实践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图、读图能力和初步的图解能力,同时学习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主要教学内容:要求学会基本图法,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一般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与配置恰当,尺寸完全,标注清晰,字体工整,图画整洁,符合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学会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随着计算机绘图新技术的发展,要求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初步掌握用一种典型的绘图软件来绘制二维的图形。2.汽车构造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第二学期开设。学习目的: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汽车整体结构有完整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具有基本理论和解决基本问题的思维及能力,因而本课程结合实际进行讲授并安排一定的实操能力培训(如参观学习、车间实习、企业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应用打好坚实的基础。主要教学内容:汽车构造是本专业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是了解汽车整体结构的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制冷系统、润滑系统的结构、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行驶系的结构等内容。

3、工程力学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第二学期开设。学习目的: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根据专业需要,着重讲授静力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处理简单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为机械设计基础等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不仅要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理,并且要掌握由此而导出的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处理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

4、机械设计基础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学习目的:本课程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它是一门培养机械

设计能力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课程学习:(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以及分析机构的基本知识;(2)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计算方法、选用知识;(3)运用标准手册进行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

5、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学习目的: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电路、磁路、电子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路、磁路、变压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了学习理论、完成习题外还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掌握电

工、电子测量和安全用电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知识。

6、数控编程与操作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第五学期开设。学习目的:使学生了解数控编程的方法,熟悉数控编程指令,能够对需要编程的机械零件进行必要的工艺分析和轨迹计算。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完成本课程之后,应能对典型的加工零件进行数控编程。能进行基本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及加工操作,了解CAD/CAM基本知识和工程应用范围,并对现代设计方法和现代加工技术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能应用

CAD/CAM自动编程软件进行基本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高等数学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学习目的:高等数学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学习,要求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和常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包括空间解析几何)和级数的初步知识。主要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各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

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抽象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8、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学习目的: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教学内容: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同时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9、汽车工程材料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学习目的: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汽车所需的材料,为今后的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主要教学内容:介绍汽车用金属材料,是以金属的机械性能为基础,具体地论述了汽本上所用金属的特性、用途以及牌号表示方法,同时简本地介绍了对金属进行普通热处理的方法以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另外介绍汽车用非金属材料是以燃料的燃烧理论、油润料的润滑原理为基础,具体地论述了汽车用燃润料的特性、规格、用途、牌号及它们的选

用方法,同时对橡胶与汽车轮胎以及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修理也作了简明的论述。

10、汽车制造工艺工装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学习目的: 本课程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本掌握如何提高产品品质,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汽车产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品质量与零、部件

的加工质量和装配质量密切相关。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即如何采用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设备和工艺装备,来完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一门专业性的技术基础课,它以汽车零件的加工工艺以及产品的装配工艺为研究对象。而研究工艺问题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优质、高产、低成本”,即从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三个方面来研究。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1、汽车制造企业,从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工作;

2、汽车及机械制造企业,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工作及数控设备调试、维护与操作的工作;

3、汽车制造企业或服务公司,从事汽车配件的管理工作;

4、汽车及机电制造企业,担任生产车间(工段)或技术部门的技术管理工作

上一篇:债券发行法律意见书下一篇:正确使用词语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