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技术汽车制造论文

2022-04-20

摘要:我国汽车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汽车制造领域急需一大批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对汽车制造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都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汽车类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和重要性两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与讨论,提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与内容,以及推广应用的主要举措。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装配技术汽车制造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装配技术汽车制造论文 篇1:

高职高专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摘 要]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汽车制造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专业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现场管理意识、能力重点进行培养。

[关 键 词]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截止到2016年,全国开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共有173所,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始办于2003年,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专业。

在现代汽车制造工作的过程中,对人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熟练进行某一汽车零部件的装配能力,而是系统性掌握汽车制造工作的能力。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围绕“道德、核心、创新、发展”四个维度进行培养,培养“道德能以身作则,工作有核心竞争力,具备创新、创造的能力,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学生。

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发展的前景

据预测,到2020年车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将达到776万人。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能直接参加生产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的汽车技术应用型人才,从事生产、现場管理、现场工艺问题处理、生产设备维修保障等工作。

汽车制造企业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有能够熟练使用工具、完成单一操作工作的员工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除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汽车制造相关理论的培养外,还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现场管理意识、能力的培养,毕业生除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外,还具备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为现代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

(一)校企合作,车间教学,培养企业的准员工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积极寻找校企合作达到校企双赢的机会,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专业成立之初,就立足于满足区域内的一汽集團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人才需求,开展了广泛的企业调研,在探寻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企业需求与专业培养的结合点。

专业成立由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培养过程中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方法选用、技能训练内容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还聘请企业人员为兼职教师,参与日常专业教学。所聘请的兼职教师均是来自于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一线人员,在教学中能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经验融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企业兼职教师的加入弥补了专职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的偏重,提升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为学生了解汽车企业、适应未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确定了以汽车制造企业对员工的职业技能与素养要求为重点的教学方向。在学校建立模拟汽车生产线,开展汽车制造企业车间式教学。车间式教学是将实际汽车制造生产线的工作内容总结为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为“员工”,教师为“工段长”,将企业的真实生产引入专业教学中,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感”“同”“身”“授”“悟”五位一体,即通过学生与企业员工要求一体化实现学生工作的真实感,通过车间与教室一体化实现教学与工作的同一化,通过技能培养与现场管理能力培养一体化实现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实现教师的授业,通过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养成一体化帮助学生领悟工作方法,开阔学生未来发展空间。

车间教学的场地完全按企业工厂的实际操作环境进行布置,学生在企业车间真实环境下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学全过程以“做中学”的理念为引导,即首先“在做事中发现问题”,其次“在做事中分析问题”,再次“在做事中解决问题”,最后“在做事中总结问题”。教师在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会遇到什么困难”等问题,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车间教学使学生感受实际生产的氛围,贴近生产实际,做事中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改善”,增强学生的再发展能力,为企业培养准员工。

(二)工学交替,双线培养,打造校企培养平台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2+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工学交替双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成果。汽车制造企业对员工的发展通道通常有两种,一种为技术发展通道,另一种为管理发展通道。根据企业的这一特点,专业将学生的培养进一步细化为“双线培养”,即管理能力培养主线和技术技能培养主线。管理能力培养主线将精益生产方式融入教学课程,在课程中由学生担当班组长、安全员、质检员、设备员等,通过班组管理、目视化管理、标准作业、质量管理等内容,促进学生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技术技能培养主线以汽车制造岗位中的装配调整任务为载体,以基本技能、要素作业、标准化作业三个职业能力层级逐级递进培养,学生所学技能不仅能够完成单一操作还具有可迁移性。专业的双线培养完全贴合企业员工的发展情况,所培养的学生完全满足企业的要求,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支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德国“双元制”借鉴过程中,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结合我国的国情,根据汽车制造企业的实际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建立专业的校企培养平台。

校企培养平台包括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工学交替)、就业实践三个实习实训平台。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按螺旋递进方式组织实施。

校内实训平台包含学生汽车装调基本技能、整车装调、汽车操作与使用、汽车综合检测等实训环节。学生第一、二学期在校学习,通过校内实训平台训练学生掌握汽车各大总成、系统的结构及操作与使用知识与汽车装调基本技能,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汽车企业和汽车行业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为下阶段的企业认识实习做好技能、知识、情感上的准备。学生在第四学期回到学校学习,针对学生在企业感知实习时所发现的短板开设课程,通过校内实训平台,聘请企业专家任专业的兼职教师,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企业参与教学,共同开展有侧重点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企业实习平台包括企业文化学习、企业管理特点学习、操作技能实习等环节。依托企业实习平台,学生在第三学期开展企業认识实习,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到汽车制造企业实习,企业按照企业管理的方式将学生等同于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学生从事汽车制造工作,在真实的制造现场中学习汽车制造技能。

毕业顶岗实践平台包括企业规章制度学习、多技能实习等环节。学生在第五、六学期到企业进行就业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拓展和提升专业技能,养成职业习惯。通过毕业顶岗实践平台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完成学生身份向企业员工身份的过渡。

工学交替双线培养提高了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正确认识工作、正确认识社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符合企业的要求,在诚信意识、生产意识、敬业爱岗的职业素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了加强。

(三)校企融合,通力合作,服务企业发展

“校企融合”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和企业间开展高层次合作的成果。专业不再是简单地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而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发挥学校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新入职的员工未来在企业中的表现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最初进入企业的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感受。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合作企业提供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服务,为企业传递企业文化和核心理念,并为新入职员工适应企业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对企业新员工进行培训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还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员工的技能标准,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帮助企业在专业领域能够快速高效的选人、育人,减少失误,降低企业用工风险,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为企业内部的员工技能进阶提供第三方鉴定服务,承办企业员工技能竞赛等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四)勇于探索,寻求突破,弹性学制(四年)试点

根据汽车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要求,借鉴国内部分省市已经进行的弹性学制改革试点经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于2015年开展弹性学制(四年)试点。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于2016年在吉林省开展单独招生试点。

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核心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受益。首先,通过专业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能够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开展具体工作,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企业青睐的人才;其次,学校可以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当中发掘有意从事教学的人才,聘请这类人才为专业兼职教师,提升专业师资力量,同时,企业能够为学校教师提供新技术培训,提升专任课教师的技能水平;第三,企业能够有效的利用学校的教学优势,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水平,校企合作协同创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参考文献:

[1]海争平.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6(3).

[2]李秋艳.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改革设想[J].青年与社会,2014(8).

[3]戴士弘.職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0-122.

作者:王立超

装配技术汽车制造论文 篇2: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摘  要:我国汽车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汽车制造领域急需一大批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对汽车制造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都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汽车类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和重要性两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与讨论,提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与内容,以及推广应用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汽车产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教学资源库

0  引  言

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汽车制造领域急需一大批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同时,也对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不仅能够满足汽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教师的日常学习与教学的需求,还能够成为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的学习、培训园地。资源库中专业的、高质量的、碎片化的资源,将为提升汽车行业相关人员的技术与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提供有效的学习与培训资源解决方案。

1  汽车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概况

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于2006年提出,2010年正式启动,在教育部统筹规划和有力推动下,以职业院校为建设主体,由各级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和支持,资源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至今,已持续建设了专业资源库101个、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子库11个,升级改进支持16个专业资源库,参建院校1000所,参建行业企业3094个,资源数量超过200万条,注册用户超过260万人,覆盖全国所有的省份,资源访问超过4亿次。

目前高职院校的汽车类专业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运用与维修等8个专业。目前已立项建设的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有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整形技术,上述资源库基本都是围绕着汽车后市场的人才培养需求来建设的,仅有前市场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没有立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2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2.1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背景

近几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10号)、《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等一系列鼓励职业教育高质快速发展的政策文件,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而且,我国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将精准定位这些新变化,满足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2.2  资源库建设助推汽车产业发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根据2018年10月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以下簡称《研究》),未来需要深化职业院校、本科院校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借鉴目前中高职衔接的成功经验,优化三者之间的人才培养通道,构建高职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工程师四类人员的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研究》预测,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汽车人才的需求量仍然会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且人才结构将发生变化,预计到2020年,从事汽车制造的人数将达到555万人;到2025年,从事汽车制造的人数将达到628万。其中对普通技术工人的需求将明显下降,而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度提升。因此,职业教育中的汽车制造类人才必须向高技能方向培养,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建好本资源库,不仅能够为职业院校汽车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资料,还能作为职业院校非汽车类专业以及本科层次在校学生专业技能拓展学习的资料,培养在校学生独立应用网络平台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能够为教师提供汽车制造方面的多门结构化课程及其颗粒化资源,而且教师能够根据本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重点,在资源库建设平台中利用资源库中已建设的颗粒化资源自行搭建课程结构与内容,满足个性化授课的人才培养需求,同时通过直接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减少授课教师的重复劳动,提升教学的备课效率与教学质量;能够为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供网络化的共享课程或资源,为其业务能力拓展或职称晋升提供便捷的学习培训渠道,并能够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能够为社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在线学习、培训服务,为2019年3月5日总理报告中的“高职院校扩招100万”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因此,开放、共享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为汽车领域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提供专业且丰富的网络化资源,助推汽车产业发展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2.3  服务我国汽车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布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汽车工业蓝皮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2018)》:我国已有吉利、江淮、奇瑞、长城等22家国内汽车企业在俄罗斯、伊朗等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组装工厂。2017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汽车商品量呈稳定增长态势,出口金额达294.6亿美元,同比增长9.1%,略高于行业增速,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35.3%。其中出口汽车整车64.1万辆,同比增长23.8%,占出口汽车整车总量的60.2%。充分利用好国外市场,加快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步伐,是中国汽车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汽车企业走出去战略大致表现为两点:加快海外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海外投资建厂,积极实施本地化生产。拥有一批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顺利开展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员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也是众多汽车企业需要首先解决的难题。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可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员工培训以及技能取证等在线英文资源,能够帮助“走出去”的企业解决本土员工培训、技能提升的难题。

2.4  巩固产教融合成果,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职业院校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企业。因此,职业院校特别注重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这既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资源库建设的内容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将前期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有益经验进行总结,充分运用资源库平台,在平台上建设实训基地资源、课程资源、实训资源、岗位培训考核资源等内容,通过资源库的网络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成果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共同发展,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提升至新的高度,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企业与社会的能力,为职业院校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2.5  现代汽车行业人才的培训需求激增

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对汽车产业从业人员需求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相关分析与研究,我国与汽车相关的从业人员应达到5000万左右,而目前我国与汽车相关的从业人才仅为350万,汽车产业从业人才缺口巨大。同时,现有汽车产业从业人员只有10%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由于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人才技术技能水平远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不但需要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也需要对老员工进行再提升,因此,通过建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对员工进行再教育、提升员工素质和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最佳方式。

3  资源库建设的思路与推广应用主要举措

3.1  资源库建设的思路建设思路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按照“建设→审核→上传→应用→推广→反馈→更新”的程序进行资源建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由第一主持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发起,将联合全国20所院校、25家企业共同建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设计了“一平台、两中心”的建设框架,即网络平台和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并启动构建了“一馆二园三中心四库”十大功能模块的资源中心,如图1所示。其中一馆即汽车博物馆,二园指专业园地和企业学院,三中心涵盖双创中心、云课堂中心和素材中心,四库包括一带一路库、1+X证书库、虚拟仿真库和技能实训库。立足于服务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4类用户群体。

3.2  资源库推广应用的主要举措

(1)建立项目推广机制,依托项目共建共享联盟、行业企业协会、职业教育集团、新闻出版媒体等平台,不间断地在联建院校、企业和兄弟院校进行辐射推广应用工作。

针对院校教师、学生、企业人员、社会学习者四类用户的学习需求,成立推广应用小组,专人负责,在国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汽车及工程机械行业、企业,进行广泛推广。

(2)通过举办资源库建设培训会、企业资源建设推进会、课程推进会、成果展示会、资源库使用培训与演示会等,提升资源库应用成效。

(3)制作宣傳手册、指南、课件、视频,开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应用推广。

4  结  论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本着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师生成长为核心、以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开展相应的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重点指导如何利用资源库学习课程、查阅资源、使用云课堂、在线考核辅导等。

针对教师,重点指导个性化课程搭建方法、查阅资源备课、利用云课堂教学、在线测试、开展信息化教学。

针对企业员工,重点推荐安全教育、技术资源、1+X证书,以及如何利用云课堂进行员工培训、在线考核等。

针对社会学习者,推荐汽车博览馆、汽车科普知识、汽车行业文化,提高专业认知率。

参考文献:

[1] 孙善学.准确把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意义 [EB/OL].(2018-01-02).http://www.jyb.cn/zgjyb/201801/t2018010 2_915176.html.

[2] 程鸿鹤.“汽车+”风起云涌  人才跨界正当时 [N].中国青年报,2019-07-04(10).

[3] 李鑫.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J].中国高等教育,2018(12):59-60.

[4] 宋开健.关于汽车维修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4(1):82-84.

[5] 蒋梦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6] 盖世汽车.“新四化”引汽车就业结构突变2025年普工从业比例仅9% [EB/OL].(2018-11-16).http://www.sohu.com/a/275780906_180520.

作者简介:王志辉(1985-),男,汉族,湖南常德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汽车制造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作者:王志辉 龚艳丽 何忆斌

装配技术汽车制造论文 篇3: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专业能否生存,也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与发展,建设好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将对专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提升作用,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应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保证措施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高职;核心竞争力;专业建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

一、建立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说,著名理论家贾春峰认为核心竞争力应当具备三个特征:第一是“应当成为企业利润的最重要的来源”,第二是“不能轻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所代替”,第三是“能够不断地开拓出产品,具有旺盛、不衰竭、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是其本身独有,它不同于别的高职专业以及中职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构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有四个: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保证措施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组集合体,是以上四个方面有机整合、整体优化的结果。

二、建立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评价指标的正确选定是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价体系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和要求,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与完成质量的好与坏。建立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选定应遵循高职教学规律,评价指标的选定应科学,应尽可能的少而精,结构尽量简单明了,方便统计和操作。

(二)典型性原则

选定的评价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应尽可能准确反映本专业固有特点,且和其他专业同样指标比较时具有自己典型的特点。

(三)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全面,应能全面反映本专业的各个要素指标内容,并使评价指标能和评价目标有机地结合组成一个比较合理、逻辑层次分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可比较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中,要求指标能体现高职不同专业某一方面的共同本质,在相同提法下经过量的比较来确定专业的差异性。

(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同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统计和分析。

三、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参照上述科学性、典型性、全面性、可比较性和可操作可量化原则,并在注意处理好定性与定量、成果指标与过程指标、质量与效益、客体评估与社会评价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由三层次构建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4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保证措施、实验实训建设),二级指标8项(岗位能力设置、学生就业、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过程控制、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三级指标18项(就业前景、就业岗位设置、就业率、就业岗位对口、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内容、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教学质量过程控制、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实验实训基地数量、实验实训项目、实训基地数量、实训项目组成)。

四、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

(一)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汽车制造领域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相应的管理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从事汽车总装制造、检验和调试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岗位技能,能从事汽車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装配作业、汽车冲压作业、汽车焊接及调整、汽车喷涂作业、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整车下线检测和调试、汽车生产及物流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汽车制造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出的学生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具有热爱劳动的观念,善于和人沟通,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本领,有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二)人才培养模式

1.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学生是学校的产品,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应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本,切实做好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高职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都为工学结合的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已成为国际上职教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技术准备制度、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等。

工学结合就是一边在企业实习,一边在课堂学习,这种模式即是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方式,也是中国职教的特点和亮点。工学结合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领悟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来提高自己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工学结合也有助于学生工作的选择,有助于提前被企业录取。在全国,高职层面开办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校很多,不同的学校办学条件不一样,主流的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有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等。

2. 课程体系

要想办好一个专业,让学生学到所需要的知识,课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选择教什么课程和如何教授课程。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承担者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使教与学相统一。职业教育教师要具有整合职业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科学的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构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基于汽车制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包含16个学习领域,并将16个学习领域划分为具有模块结构特征的初级模块(公共学习领域、汽车材料、汽车电工电子、机械Cad技术、钳工实习)、中级模块(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系统、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驾驶实习)和高级模块(汽车总装技术、汽车生产与物流、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汽车检测技术、顶岗实习、拓展学习领域)。

通过对汽车前市场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分析,明确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流程、所需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重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易到难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组织形式,替而代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

(三)专业建设保证措施

高职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育从职业性和市场化特征出发,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切入点,以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控制为重点,形成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 教学质量过程控制

(1)课堂教学的质量控制。课堂教学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进行教学过程监控,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建设监控,引导和控制教学建设的方向,保证在各项建设中贯彻教学改革精神,固化教学改革成果;反馈监控结果,对教师、课程建设等提供各种帮助信息。监控环节包括督导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和学生评教。通过评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综合评价。校、院两级督学系统实现督教、督学、督管。

(2)实训教学监控。实训教学所占比例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实训教学条件是否达到要求;实训教学计划落实情况;能力考核的组织及实施情况;专业技能是否达到能力目标要求。

2. 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

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对顶岗实习的监控从专业管理、实习过程监控、考核监控几方面进行。顶岗实习监控主要监控:实习学生岗位落实情况和在岗表现情况、专业对口落实情况、学生满意度、学生安全状况和心理状况、学生知识需求状况、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学生流动状况、企业满意度、社会认可度等。

(四)试验实训基地建设

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试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块。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它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和精力,项目设置的目的主要保证理论课程能更好的实现,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应该要懂得的知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项目主要有下面几项:钳工和焊接教学工场、汽车零部件识图情境化教学工场、汽车电工电子情境化教学工场、发动机情境化教学工场、底盘情境化教学工场、汽车电器设备情境化教学工场、汽车检测与维修综合技能实训室、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

高职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各大汽车制造厂家、汽车零部件厂家,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对在学校所学内容的一个检验和提高,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与装配技能的学习、汽车工艺文件的熟悉、汽车制造与装配中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过程与要求等,同时在校外实习过程中要尽快的熟悉在学校学习时没有讲授的内容如企业文化、职场规则等,为学生毕业后入职时与企业无缝结合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颜楚华,王章华,刘超.示范性高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关系[J].职教论坛,201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華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熊熙,尹洪.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海争平 杨志红

上一篇:棉花栽培技术管理论文下一篇:创新管理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