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2023-04-11

教案是为教师设计使用的(一般不向学生公开),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印发给学生),教案和学案的统一设计要体现两者的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物的多样性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小学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教案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人类应该担负的责任。

3、了解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引起生态系统的恶化。

4、培养学生热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人类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生物。

三、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视频导入

播放《长江江豚》的公益广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江豚“笑笑”,并提问题:

师:

1、你喜欢“笑笑”吗?喜欢它的微笑吗?

2、为什么它的微笑越来越少了呢?它的家人又都去了哪里呢?

学生观看视频,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积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童心未泯,喜欢小动物,并且喜欢看动画。有爱心和责任感,此视频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

(二)、新授

柳堡学校

吴树平

1、师:同学们,我们在生物学第一章学过生物的有关知识,那么你还能回顾一下什么是生物吗?生物的范围又包括哪些方面呢?

学生回顾生物学知识,并且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总结学生发言: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师:同学们,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使生物呈现出与环境相适应的多样性的特点。下面,同学们一起来自主学习课本44页的“读一读”,小组交流讨论: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成果: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主要体现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也正是因为有了生物的多样性,才让我们的大自然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色调。可是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即生物的多样化正在逐步减少。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有更形象的认识,特地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请看44页的“算一算”: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再过100年,会有多少种哺乳动物和鸟类从地球上消失。

学生通过“算一算”的数据,得出一个惊人的数据,会有近40种鸟类消失。

师:通过刚才的“算一算”我们得到一个惊人的数据:再过100年,会有40种鸟类消失。我记得有一首歌中这样唱到:如果没有了天空,鸟儿如何飞翔;如果没有了飞翔,如何看到远方;如果没有了远方,哪里还有理想;如果没有了理想,我们如何成长。老师不敢想象一个没有理想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你们会不会跟老师有一样的感想呢?那么,物种减少的原因有哪些呢?和我们人类会不会有关系呢?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45页的“议一议”,观察图标: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和世界人口增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结论:世界物种灭绝的数量随人口增长呈上升趋势。

3、师:在刚才的公益广告中,同学们观察到江豚的数量在减少,那么你能不能从中找到它们数量减少的原因呢?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几幅图片,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丢弃垃圾、滥砍滥伐、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和破坏等等 师:人类这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会让很多野生物失去它们的家园,而且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及引进外来物种,会招致外来生物入侵,最终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师:看完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对这些人们说的。如果在你的身边有这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你应该怎样劝阻或制止这些恶劣行为?

生讨论回答,各抒己见。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观点,尊重他们的独立见解,培养他们热爱环境的意识。

4、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留住“笑笑”及其他生物的微笑呢?想一想,我们除了要有环保意识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生:可以向别人宣传环保意识;可以多种点树木,为它们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还可以制作保护动物的小标志,提示人们爱护它们。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我们除了要有保护它们的思想外,为应该付诸实际行动,老师这有几位香港同学们做的保护濒危物种的小标志,你能不能试着创造几个呢?

设计意图:不仅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更要让他们学着从实际生活入手,动手实践。

5、请你欣赏

师:老师制作了一个电子相册,里面有很多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向我们展示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们大家想不想看一看?想不想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把它们的笑脸留住。

学生们在观看电子相册的同时,教师向同学们介绍:长江江豚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目前仅存1800头,数量还在不断减少;丹顶鹤我国历史上的“文禽”,被誉为“湿地之神”,目前我国境内仅存1000只;金丝猴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银杏是树中的“老寿星”,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三、总结归纳

师:同学们,在我们大家共同学习了本课后,富有爱心和智慧的你想不想为这些可爱的生物做些什么呢?那么,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布置一项任务:请同学们利用课下的时间,制作保护生物的宣传标志放置在校园里,让更多的同学一起来爱护它们!

第二篇: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案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 教学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生物课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本知识,还要通过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课上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等形式,使学生获取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在他们参与社会时,才能够对某些社会问题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并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

二、教材分析

就本册第六单元知识整体来分析,前两章为本章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学生学习生物的分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上,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使学生联系家乡实际,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涉及到诸多因素,八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都还有限,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分析白头叶猴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 2.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通过展示科学家研究白头叶猴的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一般科学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的教育。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涉及到的信息多,容量大,所以,在课前组织好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是相当必要的,如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分工、让角色扮演者写好发言提纲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层层环节,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对所扮演角色进行充分理解,课上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联系实际,在辩论和协商过程中,形成保护白头叶猴的方案,并形成书面协议,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教学是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①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存有何联系?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会涉及到当今社会的哪些问题?你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

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分工。 ①预习新课, 小组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展示课件。

②角色扮演者写好简要的发言提纲等。

体现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在小组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情景导入

同学们,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对新的一天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然而,你想过没有:有些生物也许再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目前,由于人类的滥砍乱伐、滥捕乱杀,加之环境污染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的最终的受害者是我们自己。那么,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呢?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思考: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面临着空前的威胁,而最终的受害者将是人类自己呢?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人类自身的生存联系起来。 发布资料

①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和植物图片。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建立自然保护区。课件展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的图片。

③引导学生欣赏我国广西保护白头叶猴的生态公园中的一幅壁画,引出白头叶猴的内容,并使学生知道白头叶猴是潘文石教授研究的第二个世界濒危物种。

①展示课件:详尽介绍了白头叶猴的形态、分布、生活习惯、分类地位等。 ②从白头叶猴的现状分析:目前,白头叶猴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偷猎者大量捕杀白头叶猴用来制造乌猿酒谋取暴利等。 从学生认识我国所特有的部分珍稀动植物,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从而想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然后以一幅生动的壁画为切入点,通过壁画的信息资料,学生由大熊猫、白头叶猴、藏羚羊、金丝猴、东北虎、华南虎等濒危生物,引出白头叶猴的故事。通过小组讲述或展示关于白头叶猴的故事,真正达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资源共享,在学生充分体会成功、自信、被人欣赏的喜悦同时,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分析现状 从白头叶猴及其目前的生存状况入手,播放一段录象,和学生共同分析白头叶猴濒临灭绝的原因,引出“人猴矛盾”,制造悬念。 思考、讨论分析:在白头叶猴的生活中,哪些因素和它存在着关联呢?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环节,步步紧扣,让学生通过观看真实的录象片,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所涉及到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通过对白头叶猴的现状分析,师生得出如下与白头叶猴生活有关的因素: ①当地农民生活十分困难,垦荒、砍柴是他们祖祖辈辈的生存方式。如今,人口增加了,这种生存方式给白头叶猴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②保护野生动植物,不仅是科学工作的研究课题,现在已经转化为他们的一种社会义务和责任;

③一些偷猎者,正在捕杀白头叶猴,以谋取暴利;

④当地生活条件的艰苦,使一些教师望而却步,而教育资源的短缺,又使当地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教育;

⑤面对种种复杂的问题,当地政府虽然倾向保护白头叶猴,但显得爱莫能助。 辩论协商

角色扮演 课件出示辩论和协商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强调:讨论后,每小组分别推选一位同学,代表其中一个角色的利益来谈谈对保护白头叶猴的想法。 小组讨论后,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跃跃欲试,积极发言,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①在辩论协商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民主意识的,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尊重他人;

②“角色扮演”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才华的舞台,从而更加深刻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性;

③通过激烈的辩论协商和生动的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师生总结

达到共识

针对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提到的有关保护白头叶猴的方案,播放一段1996年到2002年潘文石教授和他的学生在当地研究白头叶猴,并且使白头叶猴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的录像,引导各组学生形成保护白头叶猴的方案。 结合这段录象,思考:你制定的保护方案哪些被采纳了,哪些没有被采纳?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解和观察。 ①有的学生一定会想到要把农民或者是白头叶猴中的一方迁走,但是,那样,农民就会背井离乡,白头叶猴会被关进动物园的笼子里面,逐渐丧失野性。这样的矛盾怎样解决?通过录像中介绍在科学家的研究、倡导、教育和媒体宣传、政府合作及当地农民支持下,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健全了法制,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使白头叶猴和人类和平共处,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

②通过观看录象,体会潘文石教授和他的学生在研究道路上的坎坷经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大意义,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意识。

实践应用 引导学生应用这节课的方法,进一步设计如何保护东北地区的珍稀物种──东北虎的方案。 课下设计方案,进一步交流,达成共识。 进一步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附:[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发言] 白头叶猴:我们世代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一切动物的生存权利是平等的。人类没有任何理由驱赶甚至捕杀我们。

农民:我们农民的生活条件非常不好,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垦荒、砍柴。如果不砍柴,就无法取暖、吃饭;孩子的吃饭、穿衣、上学都得用钱,有时还得养个猪什么的,这样,需要的柴禾就更多了。如果为了保护白头叶猴而不让我们砍柴的话,我觉得我们生活不下去了。

科学家: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保护白头叶猴这种濒危动物。经过研究发现,在国外目前还没有发现白头叶猴的活体或标本。但是在研究保护白头叶猴的过程中,也许得不到当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我们不断的交流、沟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白头叶猴,保护白头叶猴。而且,我们也可以进行募捐活动,最好能筹备一些资金来建立一个保护白头叶猴的保护区。

政府官员:对于政府来说,应该支持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并协助科学工作者对当地农民进行宣传和教育,同时,要正确协调农民和白头叶猴争夺生存资源的问题。可以拨款净化水质,挽留师资,让农民用电或其他方式取暖、做饭而不用柴禾。另外,我刚才看见白头叶猴的栖息地──石山都被炸开,作为采石场了,我们会下令尽快关掉这个采石场的。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共享课程资源,树立开放的课程观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即“体验课程”,师生同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所以,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白头叶猴”的内容,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上共同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

2.充分体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这种行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以一个具体活动“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体现在课堂中。在师生辩论和协商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面向全体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空间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3.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加强STS的教育。在扮演、辩论和协商过程中,渗透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生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参与意识,还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帮助,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不足之处: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其知识广度和深度具有局限性,在学生之中又普遍存在着差异,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虽然通过具体、生动的“角色扮演”活动讨论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但不可否认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也为在当今基础教育中我们扭转“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

七、点评

“角色扮演”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编者将这一探究性学习活动形式安排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节中,其设计思想是开放生物课程资源。依据初中学生认知规律,让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与义务、尊重与责任的并存。为此,教师精心设计了这一情趣盎然,别开生面的“角色扮演”活动。特点如下:

1.以史实为依据,丰富学习过程

当前生物资源的危机已是迫在眉睫,如何让青少年切实地感受到面临着的危机呢?教师以“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为线索,开展一系列的收集资料、口头表达、激情辩论、协商建议等活动。当教师播放科学家潘文石教授率领北京大学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的研究生们,在中国广西崇左经过六年艰难曲折地对白头叶猴的研究与保护的录像片段之后,各小组学生利用图书、互联网、电视节目等收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汇报,师生们深深地为科学家对生命热爱,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所感染。进一步增进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感和艰巨性的认识。

2.以情感为动力,感悟科学魅力

教师通过介绍科学家对白头叶猴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怎样保护白头叶猴呢?白头叶猴与当地的人们如何和谐相处?当地政府对保护白头叶猴是怎样的态度呢?”等问题的思考。学生们带着问题,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为基础选择承担相应的角色,撰写“角色”报告和发言稿。

课堂上,教师启智激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默契,始终保持着探索、求知、激情、协商的民主气氛。

3.以探究为契机,开发课程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如果有机会让学生走进“崇左生态公园”,亲身体验下科学家、当地政府对白头叶猴的保护措施,那将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将本校科技小组赴广西崇左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考察实践活动的录像资料引入课堂,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共享的益处,深切地体会保护生物多样性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体验参与社会决策、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及协商共存共荣的理性思考方式。

第三篇: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的现状。

能力目标:通过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学会鉴别、选择、运用与分享信息,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保护生物;宣传科学合理地保护 生物的做法;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去营造爱护生物的良好社会氛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关于生物种类减少和濒临灭绝的资料,以及珍稀

动植物的图片和资料。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学生:1.收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导言:

复习提问:1. 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教师:生物的多样性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但他们目前的生存正面临着很大的威胁。下面就请学生们把你们了解的情况展示出来。

学生:学生展示生物的照片,生存环境,历史情况,现状等,介绍四到五种珍稀动物的情况。)

教学过程:

引言:生物的多样性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但他们目前的生存正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很多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动物,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下面请学生们来介绍这些生物。

你对《北京南海子麋鹿园中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有什么感想?

(展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植物和部分二级保护生物的名单

1 和图片:金丝猴、朱鹮、扬子鳄、银杉、珙桐、藏羚羊、白鳍豚、望天树等。)

教师: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人类的滥捕滥杀, 3.环境的污染。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除了同学们所说的以外,生物的多样性还受到了哪 些威胁呢?

学生:阅读书上资料。

学生:外来物种的侵入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灭绝的另一个重要因

素。

教师:为什么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呢?

学生: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 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外来物种对生态造成的威胁吗? 学生:薇甘菊、水花生 、欧洲鳗。

学生:我国最近很多城市引进国外的草种和观赏植物,也会给我国的物种产 生威胁吗?

教师: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的确存在着可能性,所以人们试图 在 寻找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人类的活动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影响,我们人类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人类怎样才能挽回影响,让我们与生物一起和平共处地在地球上生存和繁衍下去。

2 学生:让人们不要滥砍滥伐,砍伐者给予处罚。让人民不要随意地引进各种物种,而是要充分的开发当地的资源,合理的引进。开展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开展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制定和执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环境的一写相关的法律法规。

课堂练习:

1.为了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我国建立了(

)

A.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B.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C.向海自然保护区

D.卧龙自然保护区

2.以下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的是(

)

A.森林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

C. 生物进化

D.生物入侵

3.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

)

A.环境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4.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列国家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种类的总和居世界第三 B.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之乡” C.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D.我国的鸟类和鱼类的种类都居世界首位

5.以下哪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A.森林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

C.生物进化

D.生物入侵

6.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迁地保护

B.就地保护

C.克隆

D.法制管理

7.有许多生物学家呼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但也有许多试验证明野生动物携带有许多致病生物,你觉得应该(

)

A.坚决保护,部分捕杀

B.坚决彻底杀死,并且全部检验

C.给动物界施用抗生素

D.坚决保护不杀戮,远离不接触

8.生物种类的灭绝对人类的最大影响是(

)

A.经济上遭受打击

B.缺少了科学研究的资料

C.生态平衡受到影响

D.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永久消失

9.我国多数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3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环境污染 C.掠夺式开发利用

D.外来物种入侵

教学反思: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作为第六单元最后一章内容出现在生物教材的最后,正是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我按照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主,兼顾知识讲解,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

本节课,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这使教学显得丰富充实。最后,设计“动物园标语”使得教学效果落于实处,不但要求学生创新的能力,还使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跃升到了新的高度。

但是本节课由于对学生的分析不太到位,在教学环节——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发现学生对一些知识点掌握欠缺,在交流过程中表达有误,表达不出来。发现这一问题时我索性放开来给他们讲解、引导、纠正解决了这些问题,花费时间太多,加上本节课课堂容量大,致使课没上完。

第四篇: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 教案

一、课程名称:

生物多样性

遗传学

二、教学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

三、学分与学时:

5学分,总学时90,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36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过程中遗传与变异的科学,本课程的主要任务讲解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基本规律,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遗传物质的改变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生物的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牢固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遗传学发展的新成就;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说明和解决有关遗传学的一般问题。并在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方面得到初步的训练。

六、教学重点:

以孟德尔式遗传分析,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病毒的遗传分析,细菌的遗传分析,数量性状,遗传物质的改变等的遗传分析基本内容为重点,基因精细结构、遗传分析,细胞质遗传、群体遗传与进化做简要介绍。

七、主要先修课程

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遗传、变异及遗传学的概念。

2. 熟悉遗传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3. 了解遗传学各分支学科的概念,并能正确认识遗传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遗传、变异及遗传学的概念

2. 遗传学的发展:简介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了解遗传学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3. 了解遗传学对生产和科学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目的要求】

1. 掌握显性和隐性的概念的概念。 2. 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表型与基因型的概念。

3. 熟悉性状的分离及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科学解释,分离律的实质以及分离律的验证(测交验证)。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孟德尔简介,豌豆杂交试验。

2. 显性和隐性的概念的定义、分离现象。

3. 孟德尔的假设和验证,配子形成时发生分离的证明。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目的要求】

1. 掌握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孟德尔对性状自由组合的科学解释以及;

2. 掌握自由组合律的验证(测交法,F3测验法,自交法);

3. 熟悉两对以上基因自由组合的遗传分析。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 自由组合的解释。

3. 多基因杂种

第三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概率的定义及概率的两个基本法则。 2. 掌握用概率的方法来分析遗传比率及卡平方测定方法。

3. 了解二项式展开式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概率:定义及相乘法则和相加法则。

2. 二项展开式。

3. 适合度测验。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目的要求】

1. 掌握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特点及其遗传学意义。

2. 掌握植物高等植物及真菌的生活史;熟悉受精过程的生物学意义。 3. 熟悉染色体和基因之间的平行关系

4. 了解细胞的结构、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及超微结构特点。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简单复习减数分裂的过程、特点突出其遗传学意义。

2. 动、植物的生活史、真菌类的生活史。

3.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 自学内容

1. 细胞:细胞的结构、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及超微结构。

2. 细胞的有丝分裂。

第四章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目的要求】

1. 掌握基因与性状的复杂对应关系以及遗传性状的表现与环境的关系,认识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2. 掌握复等位基因及复等位现象的概念,理解人类ABO血型的遗传,

3. 掌握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互补作用、累加作用、重叠作用、上位作用、抑制作用),基因互作各种类型的分离比。

4. 了解致死基因及致死效应的概念

5. 了解母子间的血型不相容;自交不亲的遗传的特点。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性状的多基因决定,基因的多效性,表现度和外显率,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2. 致死基因的定义。

3. 复等位现象:复等位基因,孟买型与H抗原,Rh血型与母子间的不相容,自交不亲和。

4.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互补基因,修饰基因,上位效应。

第五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目的要求】

1. 掌握性别决定的类型及性别决定机理。 2. 掌握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隐性基因的伴性遗传;显性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

3. 熟悉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概念

4. 了解环境对性别分化的影响及性别分化与内、外因素的关系。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性别决定:性染色体,性别决定的方式(XY型、ZW型)。

2. 伴性遗传: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假设、验证)。人类的X-连锁遗传,人类的Y连锁遗传,鸡的伴性遗传。

3.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果蝇X染色体不分开现象。

4. 其它类型的性决定:简单介绍蜂的性决定。

5. 人类的性别畸形(略,在染色体畸变中讲述)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目的要求】

1. 掌握连锁与交换的概念,掌握交换值的测定以及基因定位的方法(两点测验法、三点测验法)。

2. 掌握真菌的遗传学分析、四分子分析、着丝粒作图和链孢酶的遗传分析方法。

3. 熟悉并发率与干涉的概念。

4. 了解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制以及与自由组合规律的区别。

5. 了解家系分析与基因定位、体细胞杂交与细胞学图的制作。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连锁与交换:亲组合与重组合,连锁与交换,重组值,连锁群,三点实验与基因的直线排列,并发率与干涉。

2. 真菌类的遗传学分析:四分子分析。

3. 人类连锁分析和细胞学图:家系分析与基因定位,体细胞遗传学与细胞学图的制作

 自学内容

1.染色体遗传机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与连锁

【目的要求】

1. 掌握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特点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2. 掌握F因子、质粒、转化的概念,理解中断杂交实验与细菌的连锁图。

3. 掌握F质粒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细菌基因的交换与重组作图。

4. 掌握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概念。

5. 熟悉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连锁图的关系。

6. 了解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

7. 了解性导及三种不同的致育因子的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地位: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特点

2. 细菌的遗传分析:细菌的杂交,F因子,高频重组,中断杂交技术,F因子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细菌的交换过程,重组作图,性导。

3.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烈性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重组,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转导,普遍性转导,特异性转导。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目的要求】

1. 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理解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以及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2. 掌握数量性状的平均数、方差、标准误的计算方法。

3. 掌握近交和近交系数的概念和近交系数的估算方法。

4. 理解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5. 了解杂种优势的理论(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遗传平衡假说)及杂种优势的应用。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影响数量性状的多基因也在染色体上,数量形状和质量性状的关系。数量性状和选择。

2. 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的统计方法:平均数,方差,标准误。 3. 遗传变异和遗传率:遗传率,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

4.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近交和近交系数,近交系数的计算,近交的影响。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

第九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

(一)染色体畸变

【目的要求】

1. 掌握染色体结构改变的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来源。 2. 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细胞学效应和遗传学效应,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机理。

3. 掌握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整倍性;非整倍性)以及单倍体、多倍体,单体、缺体等的概念。

4. 熟悉单倍体、多倍体可育性低的原因。

5. 了解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的起源,以及染色体数目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来源及遗传学效应。平衡致死系的定义,简单了解染色体结构改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2.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单倍体、多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来源(普通小麦、陆地棉、烟草的起源)及配子产生情况,多倍体的诱发。

第十章 遗传的物质改变

(二)基因突变

【目的要求】

1. 掌握基因突变、突变率的定义以及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随机性、稀有性、可逆性、多方向性、重演性、独立性、有利和有害性)。

2. 掌握基因突变的检出方法:果蝇突变的检出,人类基因突变的检出,链孢酶突变的检出方法。

3. 了解基因突变的表型特征。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基因突变的概说:突变体的表型特性,突变发生的时期,突变率,突变的可逆性,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自发突变的原因。

2. 突变的检出:果蝇突变的检出,人类基因突变的检出,链孢酶突变的检出方法。

3. 诱发突变:辐射和诱变,紫外线照射,化学诱变,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目的要求】

1. 掌握近代基因的概念及基因的精细结构(位置效应、顺反子互补试验)。

2. 熟悉基因和DNA ,生化突变型和一基因一酶说。 3. 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历史。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基因的本质:基因和DNA,DNA的测序及方法,真核基因的结构,重叠基因,生化突变型和一基因一酶说。

2. 基因的精细结构:位置效应,顺反子,互补实验,近代基因的概念。

 自学内容

1.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生物化学课程讲授)。

2. 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生物化学课程讲授。)

3. DNA与蛋白质合成(生物化学课程讲授)。

4. 遗传工程(基因工程课讲授)。

第十二章 突变和重组机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转换与颠换的概念,基因突变的类型,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 2. 掌握基因转变的概念,重组的可能机理(杂种DNA模型),了解染色体断裂愈合模型、模写选择模型。

3. 掌握转座子的概念,了解转座遗传因子的转座机理。

4. 掌握紫外线诱变的机理以及DNA损伤修复的3种方式,了解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和它的修复。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突变的分子基础:碱基类似物的诱发突变(转换与颠换),改变DNA化学结构的诱变剂,结合到DNA分子上的化合物,基因突变与氨基酸顺序,编码顺序改变与血红蛋白病。

2. 重组的分子基础:基因重组的可能机理(断裂愈合模型,模写选择模型),基因转变,遗传重组的分子基础。

3. 转座遗传因子:玉米的控制系统,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转座机理,各类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4. DNA损伤的修复:紫外线照射对DNA 的损伤,光复活,暗复活,重组修复。

第十三章 细胞质遗传

【目的要求】

1. 掌握短暂的母性影响与持久的母性影响及区别。

2. 掌握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及分子基础,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在生产上的应用的基本原理(三系的选育;三系的配套;杂交种子的产生)。

3. 熟悉真菌类线粒体的遗传及分子基础,了解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 4. 了解持续饰变的概念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母性影响:短暂得母性影响,持久的母性影响。 2. 细胞质遗传: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真菌类线粒体的遗传,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禾谷类作物的雄性不育。

3. 持续饰变:定义

4. 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核质的相互关系。

第十四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

【目的要求】

1. 掌握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协同作用,了解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2. 掌握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了解两栖类的核移植实验。

3. 掌握原核类基因表达的调控(乳糖操纵子学说),了解真核类基因表达的调控。

4. 了解基因重排控制基因表达,哺乳动物性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所起的某些作用。

5. 了解噬菌体的自发装配,细菌的孢子形成,伞藻的再生和嫁接实验。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细胞质的不均一性和细胞的分化,细胞质对染色体行为的影响,细胞质对性染色体的影响(X染色质失活假说)。

2. 细胞分化的可逆性:植物的组织培养,动物的核移植实验。 3. 基因表达的调控:人的血红蛋白在发育过程中的组成变化,原核类基因表达的调控,真核类基因表达的调控。

4. 几个发育现象的遗传学分析:简单介绍基因重排控制基因表达。

5. 噬菌体和原生生物的分化:图解噬菌体的自发装配,伞藻的再生和嫁接试验

6.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协同作用。

第十五章 遗传和进化

【目的要求】

1. 掌握群体的概念、遗传平衡定律的原理,能正确估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 掌握在选择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变化,了解突变、选择、迁移和漂变对群体中基因频率的影响。

3. 熟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了解突变与进化的关系,新基因的起源。

4. 了解蛋白质进化,核酸进化,遗传体系的进化,学会用进化的观点分析生物学问题。

5. 了解物种的概念、形成以及产生新种的方式。

6. 了解育种实践中的人工选择,育种实践中的远缘杂交。

【主要内容】

 讲授内容

1. 进化概说:蛋白质进化,核酸进化,遗传体系的进化 2. 进化理论: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料,新基因的起源。群体中的遗传平衡(突变、选择对群体平衡的影响),工业黑化。

3. 新种形成:种的概念,隔离方式新种形成的方式,

 自学内容

1. 育种实践中的人工选择

2. 育种实践中的远缘杂交

第五篇:高中生物第三册第10章生物多样性10.3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素材(2)沪科版教案

第3节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污染的全球化

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往日浓阴蔽日、绿树摇曳的岛上,长满了薇甘菊。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

这个令人恐怖的“植物杀手”原产于中、南美洲。80年代,薇甘菊传到东南亚,给种植香蕉、茶叶、可可、水稻等经济作物的农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90年代初,薇甘菊的魔脚踏上了我国海南岛的土地。几年后到达了深圳,在深圳宝安一片4 000亩的人工山林里,几乎80%的山林遭到了薇甘菊的蹂躏。一些杉树林已被薇甘菊封杀,一些山顶已被薇甘菊完全覆盖。

科学家把这种类似薇甘菊的事件,称为“生物污染”。它指某种有害的外来生物侵入并造成原有生态的破坏。与化学污染不同,外来生物可以不断地增殖并扩散到新的地方,还能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并占据优势,从而危及本土物种。

人们对这些有害外来生物的侵入往往简单地当作偶发事件,对它的威胁的认识也很不够。其实地球上这种侵入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且随着交通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的不断增加,这种侵入的频率和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且有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目前,外来生物在地球上大部分湖泊和河流系统中、大部分海岸和主要岛屿上都可发现,并扩散到所有大陆,有的已经形成了污染。

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 000公顷的海底。在南欧、尼日利亚、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和美国东南部,ASIAN TIGER MOSQUITO蚊可能会增加传播许多种危险疾病的风险。这种进攻型叮咬蚊子能携带至少17种病毒,包括登革热、黄热病和其他多种脑炎。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地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了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树皮、树芽、树叶等)。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科学家担心这种蛇会扩散到整个太平洋地区。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的气候明显变得比较干燥,湖中的68种鱼有38种已不复存在。

除了主动蔓延之外,人为的盲目引进物种也是造成生物污染的原因之一。在非洲维多利亚湖,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导致200多种地方鱼种的灭绝,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脊椎动物的灭绝。水松树和金合欢属树种的引进本来是用于植树造林,现在却消耗了用于供应开普敦的地下水。

尽管人类对生物污染进行了长达40年的研究,但生态学家仍未发现生物污染过程的自然规律。

- 1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上一篇:学校食堂监管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社团兴趣小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