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成本会计论文

2022-04-15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成本会计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而成本会计作为一门新型学科;必须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因此,要求成本会计向电算化方向发展,并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内容。成本会计的新变化来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和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创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完全成本会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完全成本会计论文 篇1:

基于完全成本法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的矛盾愈演愈烈,环境问题在社会问题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在环保大背景的推动下,环境会计近年来在会计学科中的地位愈来愈高,其作为传统会计学科从未涉及的新兴领域,具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企业作为环境会计成本的重要样本,是进行环境会计成本研究的关键所在,将企业作为研究环境成本会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对研究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将该核算方法进行普及和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对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环境成本核算的三个方面的要求——核算标准,核算价格和环境成本投入后的效果预估进行分析,对基于完全成本法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进行研究探讨,给环境会计成本计算方法与制度的规范化提供重要的论述依据。

关键词:环境成本  完全成本法  会计核算

自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上沿袭苏联模式,以粗放型的战略对我国工业进行发展,因此导致了我国环境形成了受污染面积广,受污染程度深的局面。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国家于2004年颁布了《环保法》,以表明治理环境的决心和保护环境的坚定立场。在环境保护的时代浪潮下,环境成本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出现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机性,逐渐被会计学术界所接纳。由此,环境会计成本核算应运而生,并迅速融入社会生产与制造中。本文将以环境会计成本核算的基础——完全成本法为突破点,透过其将环境成本分割成外部环境核算与内部环境核算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分别进行研究分析,将成果进行归纳,最终计算出两者相对来说标准化的核算公式,以达到为推动会计学术界发展,便利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做出贡献的目的。

1 环境会计成本的计算与统计解析

1.1 核算标准的确立

只有在对环境会计成本进行核算之前使核算标准得到确立和规定,对环境会计成本的核算才具有相应效力和说服力。对环境会计成本核算标准的确立从本质上而言,是界定环境会计的数据边界,以对环境会计成本核算后的数据结果与执行标准进行对比,起到保证核算过程有效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健全的相关标准来管理自然环境,约束标准的范围也仅限于大气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客气质量和企业污水排放的相关方面。随着相关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环保标准体系也逐渐成型:国家卫生部,财政部与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推动“三绿工程”部署,将监测环境卫生,保障环境卫生体系的正常运转工作交由国家质监局完成。不可否认,这一系列重要举措起到了直接推动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治理体系取得重大进步和喜人成绩的效果,但同环境治理走在前列的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亟待完善。所以,要想扫清环境成本核算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挥其指导环境成本核算方向的作用,就必须博采众长,分析发达国家的环境方面法律法规,借鉴其治理环境的经验,打好保障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让我国的环境标准与国际接轨,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国民经济。

1.2 价格方面的统一

在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中,环境补偿标准的设立问题常常得到聚焦和关注。而价格问题则是其核心所在。环境资产不同于传统会计核算中的一般资产类型,其不具备货币所持有的各项特性,无法通过买卖交易的形式对物质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而传统会计核算中的无形资产的核算准则与环境资产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在对环境资产的估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应对无形资产的计价模式,提供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解决问题。具体到成本法,环境资产扮演了自然资源的角色,其不是人们通过劳动所获取的,自然只能以环境的恢复程度进行价值估量。市场法则采用供求关系作为实现介质来使用。在自然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大量开采的自然资源在被使用后仍存在相当数量的结余,但自然资源的开采总量则受到地球储备和开采技术的制约,存在着最大使用限度,因此国家通过对相关资源价格的补偿的标准进行规定,从而减少损失。收益法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则是运用企业通过支出环境成本后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使资产得到增值和品牌价值达到提升的效果,将这部分收益再用于成本分配,取之于环境再用之于环境,对该部分收益进行估量的核算方法。

1.3 环境成本的投入效果评价

对环境成本的投入前景和效果预估是评价问题的中心内容。在传统的会计成本计量中,会计期间进入结束状态后紧接着就要开展财务分析,从而测量进行会计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所获成果。当环境成本进入传统会计的成本核算环节中,环境评价也会相应增加到以往的財务评价环节中去,来保证投资者及时获得更加全面,综合性更强的效果评价。举例来说,在获得效果评价之后可以精确地估算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能否与其因破坏环境所支出的收益进行相互抵消的具体金额。

在保护环境经验较为丰富的发达国家,其学者将环境,经济状况和社会问题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以这三点为依据提出了三种关于评价问题的应对方案:(1)通过对多种不同财富的类型划分,将其分为人造财富,生态财富和社会财富等精细类别,并将其是否减少和减少数量为标准的效果评价方式。(2)观察特定周期内自然资源的消耗的定额数量与人口压力的变化,从而判断机会收益的效果评价方法。(3)通过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数据建立数字模型,以该模型作为评价方法分析环境成本的投资效果。前两种方法易于理解,其将环境成本和所获收益相互抵消,最终的实现效果为零增长,虽然易于施行,但是其中也存在着所需统计数据庞大,工作量多,难以保证结果准确性的种种弊端。第三种方法通过计算机为载体进行实现,数学建模的准确性可以得到基本保证,但是需要对其数学模型进行反复实验,所得出的数据和结论也需要经过大量的运算和分析才能变得清晰和立体起来,三种方式都各有千秋。

2 通过完全成本法对环境成本会计进行核算

运用补偿方式进行计量的环境成本的主要价值体现多见于成本价值的转移过程中。而其出现的前提则是各个方面的环境成本全都得到验证和确认。因此,对环境会计成本以完全成本法的方式进行核算就显得尤为必要。

2.1 核算内部环境成本

2.1.1 传统性成本

传统性成本本质上是说直接性成本,其具有归纳性强的主要特点。一般情况下,环境保护会直接导致传统成本的产生和提高,获得难度不大。因此,企业对资源的消耗浪费会直接反映于传统成本的数据上,而根据其信息反馈,企业也会受到其影响。通过控制成本的方法对资源进行节约。

2.1.2 隐藏性成本

隐藏性成本的本质是区间费用的消耗。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成本的回收和再利用。该成本非常容易让人忽视,其包括了废弃物所消耗的材料成本和资本成本,人力消耗成本和环境维护成本。其中的环保成本则是环保部门向企业收取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恢复费用和环境保护维护的成本费用。

2.1.3 偶发性成本

其产生时机和产生数量都是无法估量,没有确定概念的。例如在发生核泄漏状况后核电站所需要承担的赔偿费用,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和赔付费用,面临的处罚费用等。

2.1.4 关系和形象成本

其代表了企业对品牌形象的投入和维护,对周边企业和配套设施生产企业的维护所花费的费用,但是企业品牌形象和相关配套企业关系无法形成明确的法律关系,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伴随着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的变化而变化。

2.2 核算外部环境成本

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成本消耗最为突出。透过企业的视角看待环境成本,可以非常典型地探究分析外部环境成本。一般的企业需要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其在资源开采中需要支付破坏环境所造成的损失,处罚与补偿,以及过度消耗自然资源部分本身所支付的产生的巨大费用,催生了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

2.2.1 对企业过度消耗的自然资源本身的核算

以林业资源为例,由于国人环境观念的缺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森林资源被过度消耗,其中不仅包含了政府对建设用地,生活用地的迫切需求与不当开发,森林火灾造成损失的不得已因素,也存在着木材加工企业市场庞大而对森林木材所产生的大量需求的推动。

2.2.2 环境降级所导致的生态资源和社会财产损失的成本计量

环境降级的基本概念是人类社会对污染物的肆意排放超出了生态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导致良性的生态闭环得到恶化甚至破坏,并陷入生态恶化的死循环,最终导致整体环境质量下降。而恢复生态环境原装所需要支出的成本就是环境降级成本。

3 结语

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我国产生了非常大的环境成本数量消耗,正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有意无意的忽略。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结合环境会计本身的要求,在环境维护的过程中使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并寻找可以使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达成微妙平衡的控制点是我国当下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加强在基于完全成本法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以标准,评价和价格为框架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进行加速完善,同时多开拓视野,拓宽思路,放眼于隐藏性成本,偶发性成本和企业的关系和形象成本,将其纳入企业财务并利用財务对其进行规划,核算并提供成本节约的解决方案,以保证企业效益更加突出,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也得到科学合理的节省,令企业的运行数据更加精确,保障企业与环境和谐共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两者共赢。

参考文献

胡峥峥.现代企业中的成本会计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9(40).

王景昌.浅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8).

陈鑫.基于完全成本法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探讨[J].财会通讯,2017(31).

李晋.完全成本法下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叶敏(1978-)女,汉族,湖北武汉人,会计师一级(技术8级),会计,主要从事会计方面的研究。

作者:叶敏

完全成本会计论文 篇2:

成本会计理论及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成本会计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而成本会计作为一门新型学科;必须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因此,要求成本会计向电算化方向发展,并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内容。成本会计的新变化来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和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创新。

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多学科相互交叉,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共同构成会计学的三大分支学科。对于成本会计理论而言,合理界定其内容,加强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既对完善会计学科有重要意义,又有利于加强对成本会计实践的现实指导。

一、成本会计的内涵及职能

成本会计从19世纪下半叶产生到现在,是逐步成长和完善起来的。成本会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当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成本会计正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包括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当今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成本会计包括以下内容:(一)成本预测;(二)成本决策;(三)成本计划;(四)成本控制;(五)成本核算;(六)成本分析;(七)成本考核。

成本会计是企业财务人员为协助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或制定策略性决策,根据经济价值的市场运作规律,以成本核算为中心内容,采用成本控制方法、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与改良品质的企业管理行为。企业成本会计,是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所进行的财务活动,是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在市场价值规律下追求以最低成本消耗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针对企业发展所进行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及成本监督。

二、成本会计理论

企业成本会计,是针对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进行的管理活动。企业成本会计理论,是实现企业成本会计活动科学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

(一)企业成本会计的目标分析

作为一种服务性机构,成本会计是从企业成本的计量、核算与监督等方面,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核心在于关注成本费用的计量,不存在企业间的横向比较。企业成本会计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相关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应达到的具体目的,是成本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

(二)企业成本会计的独立性

成本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生产的资金耗费,是企业发展的要素,企业成本管理是通过企业会计来实施的以成本预算和控制管理为手段,致力于成本要素的反映与监督,以完全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及标准成本核算作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成本管理活动形式,相对来说,企业成本会计具有明显的独立性特征。

(三)企业成本会计计算方式

企业成本会计中,成本计算同属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功能范畴,具有两重性特征。企业成本计算是为企业优化决策,有效经营和严格成本控制服务的。企业往往采用分批成本计算与分步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成本。基于实际需要,很多企业综合分批法与分步法进行成本计算,有些企业还采用诸如分类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等辅助性方法进行成本计算。

三、对当前企业成本會计的建议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探究企业成本会计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对策,是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完善企业成本会计体系

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导致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复杂性,企业改革的深入,为企业成本会计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基于传统会计理论基础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根据实际需求构建科学的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成本会计的功能作用。

(二)创新企业成本会计方法

企业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合理的企业成本会计方法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企业成本会计中,坚持技术创新原则,注重以人为本,强化服务职能,创新和优化成本管理方法措施,构建成本控制激励机制,激励全体职工共同参与成本控制,实现企业成本会计的预测核算与会计功能。实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成本会计方法。

(三)实现企业的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当前企业会计改革的重要目标,相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企业会计的质量和效率。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的企业成本会计,加快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反馈,对于及时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以及有效实施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加快企业成本会计信息化建设,为成本会计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技术支持,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重点。(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

作者:赵正延

完全成本会计论文 篇3:

《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思考

【摘 要】《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学习领域能力、知识、资格、素质四位一体的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是会计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为例,从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着手,分析了当前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心得和建议,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工学结合

一、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成本会计课程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相比,有其较突出的特点。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汇总性强,理论知识要求高的一门课程,在整个会计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学生很难把握各知识点在整个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系统应用,对初级会计和中级会计的知识在《成本会计》课程里的综合应用束手无策;并且成本核算要求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全部入账,汇总成本,期间还有很多账目的结转,学生对数据的生成途径和来源摸不着头脑,所以每次上这门课的时候,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这门课带有一种“畏惧”感。

二、当前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发展的不协调。成本会计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长期以来,成本会计教学忽视与企业管理实践的结合,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管理需要。(2)成本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内容空白。目前成本会计电算化既没有教材,也没有辅助教学的合适软件,用友软件也只是在高级版本里有,仅只是适合企業应用,不是和教学配套的教学软件,学生在学校很难学到这部分知识。(3)学生掌握的成本会计知识与工作实践要求不一致。由干成本会计在学科定位存在的偏差,造成成本会计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上的重大缺陷。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导致成本会计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困难重重。

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改革教材内容,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要求。教材是学生和教师交流的主要纽带,在编写教材内容时,要打破“教材内容=讲课内容=考试内容”的陈旧观念,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的原则,必须从现代成本会计的内涵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序化教材内容,创设六个学习情境。六个学习情境分别为:运用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运用分批法核算产品成本、运用综合结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运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运用分类法核算产品成本和运用定额法核算产品成本。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六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的方式排列,教学内容组织采取相互独立且层层递进的形式。(2)改革教学手段,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实践教学。成本会计课程应以企业成本核算为主线,参照成本会计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以专业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仿真实训—企业顶岗实训”。同时大力开发网络实训会计软件教学,教师可完全自主地设置、添加实训内容,系统智能判断学生的实训错误,把理论知识在实训中讲解应用,和学生互动,通过实训完成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3)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结合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教学。采用多种工学结合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和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完成各项目的工作任务,既掌握了每个项目中包含的知识和技能要点,又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严谨的作风和善于合作、创新的精神。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迎来了新一轮改革契机,成本会计课程的进一步改革需要教师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已有改革成果并寻找改革的新思路,从而缩短学校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缩短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通过进一步改革也更加突出高职高专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 考 文 献

[1]吴丽新,于北方.成本会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曾艳.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企业导报.2010(1)

[3]李君丽.对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探讨[J].价值工程.2010(2)

[4]陶燕.关于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3)

[5]李凤花,王凤英.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肖美玲

上一篇:传统包装设计论文下一篇:产品包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