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乐消防安全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追求个性化、追逐情怀体验的旅游消费大趋势中,民宿产业取得了快速成长,在发展乡村经济、解决农村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行业整体上看,目前乡村民宿产业基本处于自发、无序发展的状态。本文依据民宿发展的特殊性,从乡村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政府在民宿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提出有效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建议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渔家乐消防安全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渔家乐消防安全论文 篇1:

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监督模式探究

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消防安全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需要应对诸多问题,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相关政策的要求。尤其是新《消防法》颁布后,需要做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以此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消防监督;监督执法;问题;对策

当前社会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期,社会经济与消防安全管理不协调现象也更为突出。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也需要应对更为复杂的局面,新《消防法》实施后,优化消防监管、更新消防监管理念,为人民提供高水平服务成为相关部门着重落实的新问题。

1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意义

火灾事故影响范围大,火势蔓延速度快,消防人员在疏散工作中需要面临诸多困境。火灾事故不仅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建筑物造成负面影响,而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火灾。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工作人员需仔细检查消防设施及安全疏散通道等消防防火类区域,减少火灾隐患,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也需增强建筑物的防火能力。为此,工作人员可依据建筑物的结构合理调整消防设施所在位置,第一时间发现建筑物中的隐蔽问题,以降低风险隐患。

2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形势

2.1  住宿服务行业迅猛发展

以某市商贸经济旅游特区为例,经粗略统计,该地区拥有宾馆酒店超过2000余家。其中,既有五星级豪华酒店,也有高端连锁宾馆,更有平价个体旅店。人均消费水平较高的酒店多集中在繁华商务区内,而低档消费的宾馆旅馆较为分散。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宜人,市政府大力扶持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在该形势下,农家乐、渔家乐、民宿数量逐年递增。该类场所多由当地民众对居民楼、群租房以及自建住宅改造而成,未按照要求配备消防设施,极大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甚至部分体验式餐饮住宿场所分布在老旧小区,不仅缺少消防安全设施,而且严重堵塞紧急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此外,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当地民众干预阻挠以及老旧城区改造困难等一系列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难度。

2.2  劳动密集型企业、涉氨冷冻厂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转型,国内外诸多大型电子企业看重该区的发展前景和潜力,纷纷开发建设分公司。据粗略统计,该区具备一定规模的电子企业已经超过500家。电子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厂房占地面积大,分布密集,可燃性原料储量较多,消防安全工作负担较重。一旦发生紧急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再者,该区沿海一带共有20余家海产品深加工和冷冻企业,由于这些企业所使用的液氨制冷设备较多,且厂房环境条件有限,增加了液氨泄露事件发生的概率。

2.3  高层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数量较多

据粗略统计,该区在建高层建筑200余栋,已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400余栋。其中既有普通住宅建筑,又有商住混合建筑与办公建筑。由于该地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风力等级较高,空气湿度较大,而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加快了消防警报设施、灭火喷淋设施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损耗率,导致这些基础设施在紧急状况下难以充分发挥实际作用。再者,由于区域内机动车量较多,停泊位置规划数量较少,經常出现私家车占用消防专用车道的情况。

2.4  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涌现

随着该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商业综合体不断涌现。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万达广场。该区的万达广场占地面积约200000㎡,建筑面积约100000㎡。各类商业综合体以商务办公、酒店餐饮、休闲娱乐以及零售百货等多元化功能为主。由于这些商业综合体的占地面积大、内部结构复杂、进驻企业多、租赁产权管理混乱,增加了消防安全不确定性因素。

3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的难题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性、社会各界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消防监督执法机构的执行水平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落实成果。要提高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质量,必须全面分析各个环节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改处理措施。

3.1  消防监督执法环境不理想

(1)盲目注重经济效益,对消防安全缺乏重视。对于任何行业来说,发展始终是第一要义。为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与文化交流,维系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地方政府及相关机关单位将重心投放到招商;(2)干扰正常执法工作。在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一旦查出违法违规问题,部分企业的领导以招商引资为由,诉苦情、拉关系,甚至是威逼利诱,干扰了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而消防部门迫于上级主管单位的压力,面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予口头警告。而消防监督执法力度疲软,也增大了消防安全隐患,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3.2  消防监督执法行为不规范

当前,由于消防监督规章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工作行为规范性不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执法程度不合规。部分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临近甚至是超出规定期限的情况下,仍未及时到场复查;对存在违反消防规定的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后,相关部门对企业的整改工作缺少必要的跟踪检查,监督执法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部分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立场不坚定,容易在利诱下放任企业胡作非为。

(2)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部分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未严格按照规定如实填写《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表》,或者所填写的内容不完整、不详细、不准确。

(3)收集证据不足。部分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调查火灾事故原因,对违规企业给予行政处罚时,收集证据不足,掌握的证据缺乏可靠性。

3.3  火灾安全隐患的治理难度大

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市场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各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不断增大。部分政府在建设工程审批过程中,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的工程项目实行特权。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极大地增加了火灾安全隐患。具体如下所述:城市中,旧城区、棚户区的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中村的小旅馆、网吧、台球厅等公共场所,经常出现烟头随意丢弃,安全疏散通道被杂物封堵,消防设施配置不齐全等问题,火灾隐患较大;大型综合性商场较多,人员密度大,易燃易爆品较多,安全疏散通道距离较远,对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4  组织开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有效策略

结合上文内容可知,消防监督执法环境不理想、消防监督执法行为不规范、火灾安全隐患治理难度大是影响我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质量水平的关键要素。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实际性问题,转变不利局面,必须采取如下几方面策略。

4.1  树立良好的消防监督执法部门形象

若想提高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水平,前提是树立良好的消防监督执法部门形象。消防监督执法部门是组织开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责任主体与核心力量,只有树立公正、严谨、廉明、法制的良好形象,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建设,才能协调解决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随着消防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要创建完善的消防监督执法管理条例,客观分析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合理合法性。

4.2  树立正确思想,改变工作方式

(1)坚持执法为民的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执法为民的理念,将该思想融入到消防执法工作的细节中。立足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准则,这有利于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树立正面的社会形象。

(2)推动全民参与

消防安全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全民参与是落实防火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所以要积极树立全民参与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理念,确定人民群众在消防监督执法中的地位。发动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消防工作中,集中力量转变消防监督工作由消防部门负责的局面,以此推动消防执法工作有序开展。

(3)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消防监督模式

消防监督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详细分析辖区内的火灾概况,特别要重视火灾高发区,如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和城中村建筑物火灾隐患的分析,合理把握建筑类型、规模、人员概况和消防设施等,准确判断火灾情况,集中精力加强火灾隐患治理工作。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也要合理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落实消防设施远程化控制管理,在消防控制中心加强不同消防设施和监控设备的控制管理,并接受不同单位的火灾报警信号,与119火灾指挥中心形成合力,从而实现被动监督向主动管理的转变。

4.3  建立完善的制度,促进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1)优化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体系建设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要依据新《消防法》中提出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程序,推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流程化建设,切实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可行性与合理性,防止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过于盲目和随意,充分发挥执法规范管理的作用与价值,同时确定消防监督执法的职责和权限,将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及时改变以往权责不明、滥用执法权等行为,加大消防监督执法的力度。

(2)健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纠错机制,大力推行执法公开制度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地接受执法审核单位、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定期開展联席会议、组织廉政监督员座谈会,及时向群众汇报工作进展,主动征求多方的意见和建议,兼听则明,维护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透明度和公开性,保证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质量,更好地为消防监督执法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建立科学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依据职责、权限、岗位目标的差异制定多维度考核目标,以德、能、勤、绩、廉为基础创建考核评价体系,密切关注最终考核成绩及消防执法干部选拔、任免与奖惩间的联系。此外,高度重视消防监督执法考核工作,建立更为有效的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发挥消防执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4.4  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工作水平

消防监督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最终成果具有显著影响,若想不断提升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水平,就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消防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主题教育及业务培训,创建优秀的消防监督执法队伍。队伍中的所有人员均要理论扎实,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从而改进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质量,推动火灾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说,相关部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全面培训,提升素质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在内化结合、上下结合、点面结合、理论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高度落实教育培训工作,在工作中全面融入消防法制审核和消防监督管理及火灾事故调查等重要内容,从而为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提供良好的平台,夯实人员专业知识,完善专业技能,为消防教育培训常态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全方位改善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

(2)注重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弥补工作中的不足

消防部门应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依据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火灾事故的典型案例,组织专业的知识讲座,让工作人员对火灾事故加以深度分析和探讨,不断提升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切实做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

4.5  加强智能化消防安全体系建设

在科技时代背景下,消防监督执法部门要将各类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应用到消防安全突击检查、消防安全普法宣传和消防安全执法等一系列工作中。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及云计算技术,对消防安全关键信息加以采集、整合、处理与分析,构建完善的消防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促进各智能模块的协调配合,优化消防安全资源配置,进而提高消防安全的数字化、集成化与智能化水平,实现消防安全的动态化监管、自动化控制与精准化执法。

4.6  丰富消防宣传工作的形式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消防宣传工作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消防宣传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注重部署安排。为有效丰富消防宣传工作形式,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火灾隐患具有十分显著的季节性特征,且具有明显的行业性特点。相关部门需根据实际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如有必要,还可利用上门服务和现场消防演练等方式,切实保障消防宣传的质量。

(2)合理利用先进完善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借助多种新型通讯工具,扩大宣传范围,从而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消防监督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消防安全屏障。

5  结语

目前,在消防監督和执法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问题。为促进消防安全监督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执法人员务必要重视当前工作中的不足,分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消防宣传、专业人员培训、完善监督执法制度等多方面入手,维护消防安全,增强民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勇强.消防监督执法与火灾调查工作探析[J].决策探索(中),2020(12).

[2]黄海燕.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方式分析[J].低碳世界,2021(01).

[3]李臻.消防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21(03).

[4]张凌霄.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认识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21(01).

[5]郝鹏举.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J].法制与社会,2020(27).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model

Dai Xiaokai

(Guilin Municipal Fire Rescue Brigade,Guangxi Guilin  541001)

作者:戴晓凯

渔家乐消防安全论文 篇2:

政府在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探析

摘要:在追求个性化、追逐情怀体验的旅游消费大趋势中,民宿产业取得了快速成长,在发展乡村经济、解决农村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行业整体上看,目前乡村民宿产业基本处于自发、无序发展的状态。本文依据民宿发展的特殊性,从乡村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政府在民宿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提出有效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民宿产业 政府角色 对策建议

在国家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旅游服务产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差异化、精准化的乡村发展思路开始成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伴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民宿产业在近几年开始呈现“星火燎原”发展之势,这些民宿特色鲜明、风格千变万化,并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游乡村、看民俗、住民宿,逐渐成为各年龄层热衷的新兴时尚的旅游体验方式。

一、民宿产业发展现状及作用

厌倦了大城市枯燥生活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更愿意贴近自然,享受乡村生活、体验乡土风情,纷纷追逐“诗和远方”的情怀。《2019途家民宿上半年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网络平台共上线约31万套乡村民宿房源,占平台房源总数的13.5%,乡村民宿业务在2019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80%[1]。《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受访者中67.6%外出旅行时会选择住民宿[2]。

民宿的出现和产业化发展,成为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更加完整,也让游客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体验。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促进就业,更快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纯务农的人员已经越来越少,在农村长大的青年人都向往城市生活,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且没有一技之长,很难在城镇化的浪潮中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了“留守闲置人员”。民宿产业的兴起,加快了现代服务业进入农村的速度,也激活了客运服务、餐饮小吃、建筑装修等行业,给农村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乡村旅游行业的服务工作人员没有很强的专业性,稍加培训就能上岗。在民宿业发展成熟的地区,原本外出务工的人员都开始返乡,参与到经营民宿、发展乡村旅游的潮流中,有些地区甚至要引进外来务工人员才能满足本地旅游业的劳动力需求。

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德清的“洋家乐”吸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为乡村旅游配套的商店、交通等旅游相关行业吸收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人均年收入达4.5万元[3]。民宿业的兴起,为提高农民收入、更快实现脱贫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二)有效盘活资产,拉动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闲置的房屋、农家小院、宅基地,甚至工矿场、粮仓礼堂等资产,在农民手里无法产生经济价值,有些老宅年久失修,基本处于荒废状态,甚至走向被拆除的命运,完全是资源浪费。一旦用于建设民宿、发展旅游服务业,这些闲置资产就找到了全新、高效的利用方式,通过专业人员富有想象力的规划设计经营,这些沉睡的资产就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仅提升了自身价值,也给周边带来附加经济效益,有些民宿已经成为年轻人争相追捧的“网红”。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研究出台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的管理要求,目的就是为了盘活乡村中大量的闲置资产,探索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新渠道,充分挖掘自有资产的价值,拉动乡村经济发展。

(三)促进乡村大旅游产业良性发展

虽然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早,但限制于交通不方便、住宿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一直都是玩在乡村景点、住在城市宾馆的传统模式,导致游客交通上耗费时间太多、在乡村停留时间太短,因此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一直较缓慢。民宿产业的兴起,促进了乡村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让游客有玩、有的吃、有的住,从“一次性消费”转变成“多次消费”。同时,倒逼地方政府主动开发挖掘本地旅游资源,发展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推动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和谐共生发展,甚至整合共享周邊附近地区的旅游资源,多点联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极大地丰富和延伸乡村旅游的内涵,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增加游客停留的时间,释放游客的消费潜力。可以说,民宿既是乡村旅游产业的推动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

二、政府在民宿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乡村民宿作为一种小微住宿形式,大部分民宿的房间数量一般在15个左右,其参与和进入的门槛较低,在一些风景秀丽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逐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从整个旅游产业的角度看,民宿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待这样一个新兴产业,政府作用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若监管太紧,会打击从业者的积极性,扼杀民宿产业的兴起之路;若监管太松,则易出现无序竞争、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为此,应找准地方政府在民宿产业发展中的的角色定位。

(一)发挥规划职能,总量控制、空间布局要科学合理

民宿的进入门槛不高,一般都是本地村民自动自发建设,对自家的房子装修就可作为宾馆经营。但由于经营能力、投资理念的欠缺,导致部分区域民宿如雨后春笋般一拥而上,出现了过度集中发展的现象。如浙江嵊泗本岛的渔家乐、云南大理的民宿,集中化、盲目发展所带来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在游客量没有快速增长的前提下,过度集中发展会导致入住率不饱和、僧多粥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而使经营者生存压力增大。而且民宿的前期建设装修成本逐年提高,一些中档民宿的投资动辄上百万元,一旦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的入住率,经营就难以为继,投资就会打水漂。

因此,民宿产业发展也要讲究供给侧改革。当一个地区民宿产业进入发展初期时,地方政府就要提前介入发展规划,发挥引导产业布局的职能,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根据区域内旅游资源发展总体战略规划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控制民宿数量有序增长、选址科学布局,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细分不同档次。同时,引导旅游产业投资向餐饮娱乐、旅游观光、生态种植养殖、农耕民俗文化体验、运动健康、养生养老等全产业链多元化平衡发展,避免盲目投资、过度集中投资。科学的规划和引导,可以有效避免野蛮、无序增长的不利模式,能实现多方、多产业共赢的良性局面,让旅游投资项目获得成功,使本地旅游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发挥基础建设职能,打造美丽乡村吸引力

有别于大城市一成不变的标准化酒店,民宿的发展给了游客不同的体验,住在民宿可以更深度地体验乡村民风民俗,特别是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群。但民宿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紧紧依赖旅游产业才能健康发展,对当地政府来说,首要的是打造本地区的整体吸引力。有些地方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纵使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旅游资源优势,也难以得到游客的青睐。因此,政府要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通讯保障、道路设施建设、公共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污水垃圾回收处理、游客接待中心、社会医疗服务机构等,这些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完成。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对景点景区的建设更要重点规划。在国家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这几年特色小镇、特色景区的建设如火如荼,通过村容村貌规划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一些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得以被挖掘展示,丰富的游乐体验项目,能让游客直接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在一项针对游客的调查中,想要体验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占比达到53.1%[4],足以看出乡村民俗对游客的吸引力。政府要避免千篇一律的重复建设,一定要根据当地独特的资源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山林、湖河、田地等自然资源,充分挖掘人文民俗文化,着力打造地方特色,实现高质量发展。景区建设的目标不在于大而在于精,让游客有新鲜感、好奇心,把人吸引进来、玩得开心、住得下来,这样民宿产业才能全面发力、多点开花。

(三)发挥孵化职能,引导从业者走向职业化

民宿的从业者往往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绝大多数没有接触过酒店经营管理,职业化程度较低,仅凭一腔热情盲目跟风者也不在少数,投资建设民宿对他们来说其实存在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对此,可借鉴淘宝经营模式,通过各种渠道培训把经营者先培养成为合格的卖家。地方政府要抱着开业一家、成功一家的理念,从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全方位地对经营者进行开店孵化指导,组织专业机构开展民宿经营管理专业培训课程,内容包括选址建设、装修设计、市场推广、经营管理、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也包括在民宿建设之前需要办理的各项审批手续,目的就是让初次创业者少走弯路、加快投入运营的效率、降低时间和资金成本,提高民宿经营成功率。

除了对经营者的孵化培训外,还有必要对服务工作人员开展专业训练。服务人员和经营者一样,也大都是毫无经验的村民,虽然民宿的服务标准无法和星级酒店相提并论,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工作标准。从最开始的农家乐发展到现在中高端的民宿,游客对住宿环境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职业化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让游客在美丽乡村里也能体会到优质服务体验。

(四)发挥监督职能,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规范行业管理

民宿有别于常规酒店,日常经营要求与酒店有所差别,部分民宿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缺乏,因此政府的监管职能显得尤为重要。要在消防安全、卫生环保、合法经营上加强督察监管,具体措施包括:经营环境要符合消防、治安要求,配备必须的安全设施器材,设置逃生通道,且要保证设施器材的有效性;卫生条件要符合住宿业、餐饮业标准,使消费者有舒心的住宿体验、放心的餐饮消费;环保上要合规排放、垃圾分类统一收集,杜绝乱排乱扔、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价格上要诚信经营、明码标价,让欺诈消费者、坑蒙拐骗的黑心商家没有生存空间;合规性上应取得必要的审批手续,出现违章建筑、违法经营、偷税漏税等要坚决查处取缔。政府可以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涉及消防、治安、卫生、环保、税务、物价等多部门,通过联合检查,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避免监管漏洞出现的可能性。

同时,政府要建立有效的消费投诉渠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旦出现消费投诉纠纷,就需要政府部门及时介入调查、调解纠纷,严格杜绝个别不法商家扰乱本地民宿市场、破坏整体品牌形象的负面行为的发生。通过政府的严格执法、统一监管,为游客提供合规、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用坚决的行动呵护本地旅游品牌价值,为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2019途家民宿上半年发展报告:成都霸榜[EB/OL].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business/ 2019/07-24/8905488.shtml,2019-7-24

[2]孙山.67%受访者旅行时会住民宿[N].中国青年报,2018-02-06(07)

[3]卢常乐、周融.解码莫干山民宿:现代服务业规模化登陆乡村[EB/ OL] . 21世纪经济报道http:// www.21jingji.com/2018/3-17/wMMDEzNzlfMTQyNjYwMA.html,2018-3-17

[4]李晓红.民宿海外业务增长超10倍[N].中国经济时报,2018-8-9(A06)

Exploration on Government Role in Development of Country Inn Industry

GUYi-tao

stage on the whole industr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ountry inn industry, analyses problem from the angle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es the government role,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about carrying out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Key words: country inn; rural tourism; Role of government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欣文

作者:顾一涛

渔家乐消防安全论文 篇3:

把休闲农业打造成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多样化、集聚化、多元化、规范化、现代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

记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陈晓华: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强化政策创设、加大公共服务,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呈现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成效越来越明显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 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2017年,农业部将以贯彻落实农业部等14部门《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传统村落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推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加大规划引导、丰富产品业态、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扶贫、弘扬农耕文化、培育知名品牌,指导各地在创新用地政策、加大财税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落实措施,努力把休闲农业打造成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记者: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农业+”的作用,推进业态功能的多样化?

陈晓华: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速很快。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规模的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0多万个,比上年增加了4万多个,增长15 %以上。但同时,功能单一、主题不明、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较为普遍。有的盲目复古、简单照搬,缺少历史厚重感和文化乡土味;有的功能拓展乏力,无法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采摘园数不胜数,能细看可回味的并不多见。

同质同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必须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从拓展功能、满足需求入手,通过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草原游、森林康养等多样化模式,做足“农业+”文章,推動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旅游”。通过美化山水林田湖、创办农业嘉年华、建设休闲农庄等新模式,让市民在农村住下来、游起来,更好地享受青山绿水带来的愉悦。大力推进“农业+教育”。开展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农业游学等活动,满足市民近距离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农业知识的需求。大力推进“农业+文化”。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按照保护与传承同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展现农耕文明的魅力,塑造乡村文化的特色,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大力推进“农业+康养”。拓展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的功能,让城市退休老人到乡村居住,感受田园生活,享受返璞归真的喜悦。“农业+”要科学地+、健康地+、巧妙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

记者:产业布局相对集中,能够产生发展规模效应,如何推动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集聚化?

陈晓华: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虽然体量大,但布局分散,造成点与点无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成本分摊,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发展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一盘棋”思想,处理好点线面关系。只有在抓好点上创建的基础上,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才能促进线面工作;同样,也只有形成“串珠成线、串线成面”的规模效应,点的发展才有根基。

这些年,农业部一直着力打造“3+1+X”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我们要坚持点线面结合的思路,大力打造“综合体”。以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等为载体,多层次开发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多维度策划创意创新创造形态,形成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产业融合体。大力打造“聚集区”。通过统一管理、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团发展,鼓励农民利用自家农房、院落,连片打造有规模、有特色的农家乐聚集村,形成规模效应,着力培育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聚集区和产业带。大力打造“金品牌”。继续培育示范县(市、区),打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镇),推介一批精品景点线路。鼓励地方创造特色品牌。有重点、多渠道、跨平台构建宣传推介体系,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目前社会各界非常看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参与发展的积极性非常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的问题应该怎么看?

陈晓华: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坚持以农为本、农民主体的原则,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是一个开放的产业,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渠道。在目前农民自身发展能力弱,农村资金、技术、人才相对短缺的情况下,也需要工商企业和其它社会主体参与其中,拓宽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引导更多的现代要素流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其更快发展,更好地带动农民、富裕农民。因此,我们要注入“新元素”。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允许返乡下乡的创业创新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鼓励其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鼓励“互助合作”。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等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不断提高农民的资产性收益。要支持“自主创业”。探索农民自组织、自激励、自就业的创业模式,积极培育创办领办休闲农业致富带头人,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渠道。要强化“利益共享”。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机制,既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又让农民利益最大化,不能排挤农民、损害农民,不能让“农家乐”只是“老板乐”。

记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虽然非常火爆,但消费者休闲度假体验不好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利用各方资金,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现代化?

陈晓华: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大众化、经常性的消费方式,市民节假日蜂拥而至已成为农村的一大景观。2016年湖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58亿人次,同比增长11 %以上,重庆接待人数达1.52亿人次,同比增长近20 %。河北馆陶村今年春节从初一到十五,涌进90万游客,是全县总人口数量的3倍。短时间大批量客流对农村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能力带来压力。有的进村道路等级低,车多路窄进不了村;有的缺少垃圾处理设施,游客走了,垃圾遍地。路难走、网难上、事难问,导致游客留不住、难再来。

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社会资本关注,创业创新资金接踵而至。可以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始进入了投资合作、兼并重组、连锁运营的新阶段。面对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引导资金更好地用在补短板上,用在产业提档升级上。要整合财政资金。去年农业部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实施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和项目,支持改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今年这个项目继续实施,而且增加规模,要加強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果;同时鼓励各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要撬动金融资金。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服务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多种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加大对休闲农业的信贷支持。要带动社会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利用PPP、众筹、“互联网+”、发行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投资休闲农业。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带动社会资金,形成全方位投融资体系,让农村的基础公共和配套服务设施有人投、管得好、能常用。

记者:如何加强引导管理,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更加规范化?

陈晓华: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规划引导不够、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优等问题。从开发层面看,不少业主对休闲农业发展仅凭一腔热情,缺少专业成熟的想法,导致建设立项不科学,造成投资浪费,影响日后发展;从经营层面看,缺乏专门的管理策划团队,有眼光、懂经营、会设计的人才不足,产品开发缺乏创意,营销策划单一低效;从服务层面看,住宿、餐饮、导游等一线人员,大多缺少培训直接上岗,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今天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同于过去农民分散搞“农家乐”,一定要加强管理服务,促进其有序规范持续地发展。要从规划引导入手,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将休闲农业开发纳入城乡发展大系统中,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明确发展方向、构筑产业特色,打造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要从完善标准入手,加大休闲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力度,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加强统计监测运行分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构建完善的监测统计制度。要从人才培育入手,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专门人才。加强从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服务接待、教育解说实用人才,提升服务质量。要从示范带动入手,加大对已认定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星级企业等的动态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行业自律,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做到诚信守法经营。

记者: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过程中,如何平衡产业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推进产业发展方式绿色化?

陈晓华:现在仍有个别地方存在开发过度,导致山被挖、湖被填、树被砍、田被占、房被拆等现象。生态环境破坏、特色资源浪费、传统文化遗失,严重背离发展初衷。绿色生态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区别于其它行业的最根本特质,也是吸引消费者前来最重要的元素。乡村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很大程度得益于乡村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质、健康的食品,得益于休闲农业让人们养眼、养胃、养肺、养心、养脑。如果环境受到破坏,乡村休闲将失去生命。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的底线思维,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在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有条件地适度开发,留住乡土味道,保住乡村风貌,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道路。在发展模式上,不要贪大求洋,要优先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的休闲农业类型,利用农民自己的住宅和宅基地兴办农家乐和民宿。要整体考虑乡村风情、山水风貌,处理好环境和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和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在发展空间上,注重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开发休闲农业设施建设,做到既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又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在发展方式上,要坚持植根农业,遵循农业自然规律,依靠植物、动物和农村景观的自然魅力和能力,运用先进技术,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摘自《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2017-04-21)

上一篇:新世纪会计理论论文下一篇:美术教育美定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