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论文

2022-04-29

【摘要】近些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繁发生,财务造假严重挑战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诚信基础,破坏了市场信心,并且还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文章基于瑞幸咖啡财务造假舞弊事件,回顾其事件的经过,分析其造假的原因、手段以及财务造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针对中概股上市公司提出相关的一些策略和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常用手段与主要动因探析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屡见报端,2012年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震惊了资本市场,备受学术界和舆论界的广泛关注。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用手段包括虚构交易、随意调整资产减值、利用关联企业造假、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隐瞒重大不利事项等五种;其造假的主要动因是为了获取新股发行或配股资格、迎合会计信息使用者、满足业绩考核标准等。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动因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备受资本市场所痛斥!2012年,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被曝光,震惊国内外资本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舆论和学术研究的焦点。现有不少研究聚焦财务造假问题,孙美野(2013)通过研究发现,企业主要通过操纵交易、资产重组、隐瞒重大事项等惯用手段来进行财务造假。许景瑶(2014)认为利用关联交易、会计原则也是许多企业财务造假的常用手段,管理层为获得高额薪酬或职位晋升是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于化瀛(2014)利用事件研究法全面剖析了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即通过虚构客户和合同等来虚增收入和利润,以谋求创业板上市资格。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主要有哪些?其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是从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加以研究,以求得到更为完善的结论。

2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用手段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花样虽不断推陈出新,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惯用手段。

2.1虚构交易

在上市公司财众多务造假手段中,虚构交易是最常用的伎俩,比如说通过伪造凭证以虚构收入。与其他调整收入的手段相比,这种财务造假手段的性质更为恶劣,欺骗性也是最强的,伪造交易是对法律法规的公然践踏,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近年来发生的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中,使用这种手段的案件占了大多数。具体操纵手段主要有:伪造原始凭证,如原材料购进发票、原材料出入库单、产品出入库单等;伪造合同,包括材料购进合同和产品销售合同等;虚构销售发票单据、纳税单据、出口报关单等。例如,在“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中,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出口报关单,虚构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等手段来虚构主营业务收入,以虚构巨额利润。

2.2随意调整资产减值

通过随意调整资产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用手段。当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需要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为了使企业更加稳健的确认当期收益,更真实公允的反映财务状况,我国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允许企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金,并赋予企业会计人员一定的职业判断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提取的减值准备,只要按照公司管理權限报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即可。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操作空间,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因此,资产减值成为了许多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新工具。上市公司为了操纵利润,利用政策赋予的权利,不是根据公司资产的实际状况,而是根据自身调节利润的需要,按照有利的计提比例来提取减值准备,这种方式很难被干预。

2.3利用关联企业造假

利用关联企业进行造假,也是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惯用伎俩。很多上市公司都有关联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姊妹公司等。利用这一特殊的亲密关系,上市公司可以更加容易的进行财务造假。

利用关联企业进行造假的最主要途径便是通过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不仅能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提高上市公司的资本营运和能力和效率,还能在双方协商价格的同时为规避税负、转移利润提供了合法途径。上市公司低价从关联企业购入材料,降低成本,制成出产成品后再高价卖回,提高应收账款,如此一来,为上市公司带来了高额利润。同样,当上市公司当期业绩非常好时,将产品以明显低于市价的价格出售给关联方,以减少当期利润,进而达到人为的平滑利润。

利用关联企业进行造假的另一通道便是进行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指企业为了优化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采用资产置换的办法对资产进行重新合理配置的过程。当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太好时,便可以利用资产重组来调节利润。在造假案件中,有不少上市公司凭借关联关系将不良或闲置资产以高于账面价值的价格转让给关联方,关联方将其优良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使得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得到显著提高。如“ST粤海发”财务造假案件中,“ST粤海发”就是通过与子公司的资产交换,不仅掩盖了全部亏损,而且还获利了2000多万元。

2.4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变更或会计政策变更的滥用,也是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重要措施。会计估计是企业运用可利用的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事项做出判断估计,如对固定资产净残值和使用年限、资产减值、坏账比例的估计等。随着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估计方法可能随之需要变更。由于会计估计的可操作空间很大,灵活对其利用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重要途径。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在某些业务会计核算中,会计准则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这给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预留了空间。如对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于是,某些上市公司以会计政策为借口,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制造虚假的业绩,传递失真的会计信息以误导社会公众。

2.5隐瞒重大不利事项

隐瞒重大不利事项,也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一大手段。对企业不利的重大事项信息,上市公司常常会选择隐瞒,拖延披露或不披露。如对重大诉讼、重大担保及委托理财等事项的隐瞒。这些重大事项一旦被披露,上市公司的股价可能出现重大波动,投资者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形象。

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三大主要原因。

3.1获取新股发行或配股资格

对于未取得上市资格的企业来说,如能获得上市资格并在资本市场上发行新股,这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知名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当然,企业上市有许多门槛,要求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良好,如净资产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等。为此,许多企业为了获得上市资格,采用各种手段来包装自己,有时甚至进行财务造假,以获得上市资格,取得发行新股权。

对于已经取得上市资格的企业来说,当遇到资金比较紧张时,除了选择债务筹资外,配股或增发股票也是其主要的融资渠道。当然,配股或增发股票也要满足许多条件要求的,如相关证券法律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想要通过配股方式向股东募集资金,其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等。上市公司为获取配股资格,便在财务报表上大做文章。

3.2迎合会计信息使用者

由于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稳定,有时可能出现巨大波动,并不能与同行业水平同步。这给债权人或投资者带来不安,使得公司缺乏吸引力。为了消除投资者的顾虑,吸引投资者,上市公司经常会人为的平滑利润,以樹立起稳健发展的良好形象,便于以后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3.3满足业绩考核标准

为提高经营业绩,大多上市公司为管理层制定了严格的业绩考核标准。当企业实际的业绩达不到预先制定的标准时,管理层有可能被降薪或降职甚至是被撤职。因此,当企业实际业绩不佳时,管理层基于自身薪酬和晋升的考虑,“被迫”采用最简单易行的办法——财务造假。由此可见,管理层进行财务造假的一个重要动机是为了满足业绩考核标准。

4结论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招数虽五花八门,但概括起来,其常用伎俩主要有虚构交易、随意调整资产减值、利用关联企业造假、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隐瞒重大不利事项等。同样,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主要是为了获取新股发行或配股资格、迎合会计信息使用者、满足业绩考核标准等。通过了解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熟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背后的主要动因,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防范财务造假。

参考文献

[1]于化瀛.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分析及对策——以万福生科为例[J].财会月刊,2014,(8).

[2]孙美野.财务造假手段剖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商情,2013,(40):105106.

[3]许景瑶.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4,(3):160160.

作者:时晓虹

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2:

中概股财务造假的影响与启示

【摘要】近些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繁发生,财务造假严重挑战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诚信基础,破坏了市场信心,并且还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文章基于瑞幸咖啡财务造假舞弊事件,回顾其事件的经过,分析其造假的原因、手段以及财务造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针对中概股上市公司提出相关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瑞幸咖啡;财务造假 ;策略和建议

一、引言

尽管中美关系现阶段存在一定的摩擦,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也会面临退市的风险,但是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热潮依然还在持续。咖啡作为中概股中的明星企业,其闪电般的扩张速度,瑞幸一步步成为中国最大咖啡连锁品牌,发展前景被投资者看好。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2月,浑水机构发布了一份关于瑞幸咖啡的调查报告,直指瑞幸咖啡捏造财务和运营数据,瑞幸咖啡又快速跌落神坛。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的曝光,无疑对我国中概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个企业的财务造假,给中概股企业集体扣上了不诚信的帽子,不仅造成了市场的波动,更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形象,增大了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的难度,中概股信任危机空前严重。虽然瑞幸咖啡不是第一个被曝财务造假的中概股公司,但是其造假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各方的大量关注。作为前车之鉴,瑞幸咖啡神坛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其他上市公司注意和警惕,同时也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减少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再次发生,旨在促进中概股企业未来发展,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二、案例介绍

2019年5月17日,中国新零售品牌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瑞幸咖啡靠着大补贴与便利的APP外卖商业模式,搭配“病毒式”的新闻媒体营销策略,成为了中国最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从创立到IPO,瑞幸咖啡只花了17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全国最快IPO公司记录。

2020年1月31日,美国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发布了一份做空报告,报告中称瑞幸咖啡从2019年第三季度便开始财务和运营的数据造假,存在夸大门店订单交易量、商品实际售价等行为,当日股价下跌75%。尽管瑞幸咖啡在2月3日晚对所有的指控都予以否认,但在长达89页的报告面前,瑞幸咖啡的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最终,瑞幸咖啡在4月2日自爆其首席运营官(COO)以及几名员工有不正当行为,捏造了许多虚假交易。随后,同年4月7日,瑞幸咖啡宣布停牌,市值跌至11.05亿美元。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消息一出,无疑把中国企业、尤其是中概股都拉入了信任危机中。

三、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原因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主要是因为财务造假的惩处力度小、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和其“烧钱倒贴”的商业模式存在缺陷,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财务造假舞弊处罚力度小

较低的财务造假成本是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重要诱因之一。相比于国外其他国家,我国对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比较小,这变相助推了企业财务舞弊。当公司经营不善但又想追求经营业绩的达标,财务造假在利益诱惑面前就是一项一本万利的选择。财务造假给企业所带来的利益远远高于其处罚成本,在面临利益诱惑时,相比财务造假所带来的处罚,财务造假获得的巨大非法利润更能吸引人,再加上存在侥幸心理,最终瑞幸咖啡还是铤而走险选择了财务造假。

(二)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给企业财务造假增添了可乘之机,而瑞幸咖啡内部控制体系自身就存在缺陷。从瑞幸咖啡股权结构中不难发现,瑞幸咖啡的核心管理团队就是原来神州优车和神州租车的团队,可以说瑞幸几乎被神州的团队把控,控制了股东会,进而控制了董事会和监管会,瑞幸的内控已经完全失效,权责无法协调制约,关联方交易不规范以及信息披露不及时,这些都为之后瑞幸咖啡进行的财务造假埋下了隐患。

(三)“烧钱倒贴”的商业模式存在缺陷

瑞幸咖啡“大额补贴+疯狂开店”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存在致命缺陷,这也意味着瑞幸模式注定是要失敗的。瑞幸咖啡想要通过发放大量的折扣券和免费赠送,让中国消费者养成长期喝咖啡的习惯。虽然短期来看,瑞幸咖啡流量增长是真实有效的,但是“大额补贴”烧钱式的商业模式也造成了瑞幸咖啡的用户对价格高度敏感,顾客对瑞幸咖啡的产品是缺乏忠诚度的,只有实惠的价格才是留住他们的真正原因。资本逐力,企业一天不赚钱可以,一年不赚钱也行,但是长期不赚钱,股价自然下跌。不盈利的瑞幸为了持续“输血”,获得更长时间的生存,财务造假就成了其铤而走险的捷径。

四、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手段

任何一家涉及到财务造假的公司,他们的造假手段和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大都有迹可循。而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主要有以下三个手段:

(一)虚增销售量、虚增商品单价

瑞幸咖啡虚增销售业绩的手段有:第一是夸大营业额。一家浑水公司动员了瑞幸的员工和兼职员工,对981个门店进行了全天监控,记录其外卖和到店的销售情况,通过监控视频发现:瑞幸的取餐码不按顺序排列,而是选择跳号的方式,并且还虚构外卖订单。第二是夸高实际销售单价。瑞幸财报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每件商品净零售价夸高了1.23元,虚增了主营业务收入。第三是虚增其他产品收入。根据匿名公司收集到的顾客消费小票还发现,2019年第三季度其他产品收入占比仅为6%,瑞幸对其他产品的收入虚增超过了40%。

(二)夸大广告支出

据第三方媒体跟踪显示,瑞幸咖啡虚增了经营性支出。据2019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瑞幸咖啡经营性支出中的广告费用为3.82亿元,而实际发生的广告费用仅为4 600万元,瑞幸将2019年第三季度广告支出夸大了逾150%,虚增了3.36亿元,特别是与众多传媒广告的合作上。而瑞幸恰好利用虚增的3.36亿广告费用可以转回,将其被夸大的广告费用重新用于增加销售收入和门店利润,进而大幅度虚增了其销售收入。

(三)关联交易不规范

陆正耀(瑞幸咖啡董事长兼神州优车董事长、总经理)通过收购宝沃汽车的方式,向其关联方王百因输送了1.37亿元的利益。而王百因又是陆正耀的同学,并且王百因在瑞幸咖啡总部附近成立了一家咖啡机供应企业,瑞幸咖啡便从王百因公司购买咖啡机等设备。然而在瑞幸咖啡公开的财务报表中并没有对这一隐含的关联方交易进行批露,也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因此,双方可能通过此方式将资金再次转回瑞幸,进行财务造假舞弊。

五、中概股财务造假事件的影响

曾经的瑞幸咖啡是大家眼中的“国货之光”、“美利坚韭菜收割机”,然而其财务造假事件发生后,再次将中概股信任危机推向了高潮,中概股诚信危机,瑞幸不是第一家。美国资本主义市场非常注重诚信经营,对财务造假更是零容忍的态度,像瑞幸咖啡这种上市地点在美国,经营场所主要在中国的中概股被爆财务造假后,对企业自身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也使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难度加大,重创中概股的声誉,同时还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对于企业自身

企业财务造假既是一件违背道德,也是一件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公众声誉形象。财务造假事件的曝光无疑会给企业的资本市场以及商业品牌一个致命的打击,企业价值也会大幅下跌。企业财务造假在证券市场中属于一项重罪,投资人、监管部门以及司法部门都对此有着严厉打击。如果因为造假和欺诈导致投资者出现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那么这个公司就可能会面临投资者的集体诉讼,轻则有美国证监会的巨额罚单,重则企业会被强制要求退市。

(二)对于中概股

瑞幸造假事件发生后让所有中概股再次遭到了信任危机。其实中概股在美国上市近20年的时间里,这种财务造假的风波一直存在。而瑞幸神话破灭后,一场对中概股的信任危机再次呼啸而来。美国证监会开始对所有的中概股进行大规模审查,爱奇艺被做空机构发布做空报告后,股价下跌14%,此外新东方、学而思、好未来、高途、唯品会等中概股股价均出现下跌,整个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失去了信心。一些外国的投资者开始质疑中概股的数据,其将来对中概股的投资会变得更加谨慎。

(三)对于我国市场经济

很多投资中概股的资金都来源于中国国内,瑞幸财务造假事件发生后,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这给国内投资者和股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财务信息数据造假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得在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时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和信息支撑,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正常和高效运作,对我国市场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六、中概股财务造假事件的启示

瑞幸咖啡从诞生不过18个月,成立不到2年就成为全球最快IPO公司,其发展速度惊人,但也因其财务造假丑闻一落千丈。瑞幸财务造假事件对企业自身、中概股以及我国经济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通过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希望中概股上市公司能够正视自己的发展,给中概股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提供借鉴。

(一)诚信经营、披露真实的财务信息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其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传递信息的桥梁,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因此真实、全面、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披露至关重要,这是资本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对股东、投资者以及消费者负责。当企业采取“疯狂烧钱”的商业模式无法维持企业的经营时,像瑞幸采取的虚增交易量的方式来增加业绩是不可行的。财务造假的结果最终是股价下跌甚至会被要求退市。只有符合法律规定诚信经营,我国上市公司才会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赢得成功。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管理层人员要意识到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建立健全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既可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还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瑞幸的股权结构可看出,瑞幸咖啡的内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一股独大,中小股东基本上没什么话语权,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也没有起到严格的监管监督的作用。上市公司应当优化股权结构,选择多元化的股权结构,避免一股独大的现象发生,科学设立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要让企业不相容的业务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做到各级权责分离,相互有效制衡。增加中小股东的决策权和话语权,确保决策的正确。

(三)加大财务造假的惩处力度

企业财务造假背后最本质的因素是巨大的财富诱惑,股东、管理层还有审计部门由于各自的利益关系,驱使着造假行为的发生。而正是由于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和处罚力度较小,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区区微小的惩罚成本显得微不足道,完全起不到任何的警示作用,致使企业怀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的选择财务造假。因此,要想防止上市公司財务造假的行为发生,监管部门首先要加大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提高其财务造假的违法成本,完善监管制度。监管部门还应加大对涉事个人的惩罚力度,除了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之外,触犯法律法规的还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四)加强外部的监管监督

监管部门除了加大惩罚力度以外,还应该加强外部监督。社会监督机制也是发挥有效监管作用的重要途径,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给财务造假有任何空子可钻。可以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途径让公众进行监督或者举报,利用众多媒体的关注,跟踪报道,使得企业的商业丑闻和财务舞弊造假事件在公众中广泛传播,让投资者真实、及时地了解企业相关信息,减少投资者的损失,给造假企业及相关责任人一定的外界压力和警醒。

七、结语

从创立到IPO,瑞幸咖啡只花了短短17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全球最快IPO公司的记录。然而由于其财务造假,一夜之间市值成为幻影,最终跌落神坛,停牌退市。而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引发了国内外的共同关注,瑞幸咖啡造假事件造成中概股遭受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同时也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商业模式的缺陷、内部控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也对我国所有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财务造假事件,我国上市公司应当肩负起重任,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共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卜元,贺睿琪.瑞幸咖啡事件对中概股的影响及启示[J].全国流通经济,2021(01):141-143.

[2]潘立生,陈杭茜.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对策分析——以瑞幸咖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3):38-42.

[3]张萧丹.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21(3):117-120.

[4]李子嫣,谢国根,赵春艳.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4):170-171.

[5]郭香.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方式及防范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和管理,2021(04):102-103.

作者:徐千惠

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3: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

摘 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全面、准确、及时是整个证券市场正常、有序运行的基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屡见不鲜,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呈现出隐蔽性和多样化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剖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造假 治理措施

我国证券市场自产生至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时有发生。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已逾三年,但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类企业假帐照做。为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进行深入的剖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造假的频繁发生,以净化证券市场环境,保证证券市场规范、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表现形式

财务造假是指造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帐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伪造、变造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参与关联企业交易

首先,利用关联方交易,尤其是大股东占用资金关联方交易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资产购销、受托经营、资金往来、费用分担等。关联方交易常成为某些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工具,并成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重要手段;其次,利用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上市公司常以母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为依托进行资产重组,达到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公司,将优良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短时间内经营业绩有较大改善的目的;再次,利用会计个体变更。母公司对被投资企业拥有控制权时必须将该企业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母公司可以通过内部重组,使上市公司在合并报表时增加一些盈利好的企业,或减少一些亏损的子公司,达到操纵上市公司利润的目的。

(二)虚构交易事实

部分上市公司为达到上市条件或骗取配股资格,通过虚构销售对象、填制虚假发票和出库单、建立虚假业务账册等手段虚构交易事实以粉饰经营业绩。

(三)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核算

例如,不恰当的股权投资核算,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企业,对超过被投资企业累计净利润的当期投资收益,不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不计提或少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不按配比原则确认收入与成本费用;借款费用的过度资本化;虚拟资产挂账,对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项目不予注销,以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等。

(四)隐瞒或不及时披露重大事项

从历年被处罚或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的违规事实来看,被隐瞒或不及时披露的重大事项主要集中在委托理财、担保、诉讼等。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治理措施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的难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财务报告供需主体的素质,并在制度层面进行配套改革。

(一)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在会计制度上目前要做的是如何把规则制定得更具体和更具可操作性,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上要有所限制,避免企业通过会计制度的缺陷来调节利润。首先,结合我国特色,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其次,尽量减少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其计量原则应尽可能明确、规范,以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再次,尽量减少真空地带。相关部门既要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找并填平其中的真空地带,又要检视当前的实际,发现其中的新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二)针对财务造假的手段,完善相关制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首先,做到政企分开。政府不去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不去“要数字”、“要利润”;其次,完善经营者业绩评价机制和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上市公司应对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例如,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就有以下八个方面:领导能力,战略规划,经营业绩,继任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外部的关系,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这些指标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再次,股票发行制度力求市场化。比如:在满足充分披露要求的条件下,均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将配股条件由单变量固定控制改为多变量变动控制;此外,完善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制度。可考虑将经常性损益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增加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这一指标,或增加非财务指标,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已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等。

(三)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经济警察”作用

首先,应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业务提供保护。例如,实施会计委派制,上市公司将审计费用上交给证监会,由证监会自由聘任或者通过招标方式聘任会计师事务所对某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然后由证监会向所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支付费用,这样使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在法律上没有任何联系,使注册会计师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其次,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工作,净化其执业环境。尽快制定对注册会计师监管的工作规则及有关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外监控机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行为主体是本公司的法人代表、大股东和经营者,而不是公司财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因此,要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提高财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固然重要,但只有从源头上杜绝造假的行为动机,才是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根本途径。首先,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只有产权制度完善,才能使股东所追求的资本收益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其次,应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建立审计委员会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通过措施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使其更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再次,应完善外部监控机制。培育公司间购并市场。出台有关法规,鼓励涉及上市公司的购并行为,促使股东的“用脚投票”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并形成经理人的代理权竞争机制。

(五)提高投资者素质

投资者素质的提高是整个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应继续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使其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并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素质,加大对中小投资者的证券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强投资者提醒投资和风险意识。

(六)强化政府对财务报告的监督

在防范财务报告造假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应作为证券市场的监督者。相关的《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违规行为的处罚,包括责任人、处罚轻重等不一致;其次,相关法规规定往往比较原则,应制定诸如实施细则之类更为具体的法规。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理顺对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督体制。

参考文献:

[1]李金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0).

[2]竺素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深层思考[J].财会研究,2002,(1).

[4]陈孝,汪江.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基本认识[J].会计之友,2002,(2).

[5]张燮.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陷阱的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2,(7).

[6]飞草.还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本色[J].财会月刊,2001,(22). □

作者:于 杨

上一篇:新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论文下一篇: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