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鉴赏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阅读教学,它注重学生质疑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结合鉴赏性阅读教学的特点,探讨分析了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鉴赏性阅读教学。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语文鉴赏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鉴赏教学论文 篇1: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鉴赏式阅读教学

摘 要:鉴赏式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将学生阅读鉴赏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与分析,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内容,提升阅读鉴赏能力。要更好的实现这一效果,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鉴赏式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以思维导图为学生建立直观的阅读知识,对教师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学习而言,都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应用课前预习环节、构建良好学习情境、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等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鉴赏式阅读教学;学生阅读学习

引言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是单一的阅读文字,而是理清阅读文本内容,掌握文本艺术特色,学会鉴赏式的阅读。在鉴赏式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维导图是在一张图中运用不同的内容表现文本的结构关系、艺术特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阅读文本的脉络,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印象。这也是一种知识梳理的形式,能适当简化学生阅读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在鉴赏式阅读学习中获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应切合实际,将思维导图合理运用于鉴赏式阅读教学中,发挥其优势与价值。

一、应用课前预习环节,明确学生鉴赏重点

在课前预习环节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明确鉴赏内容的重点。鉴赏式阅读教学都有重点内容,这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应当掌握的阅读重点。对于稍微有点难度的阅读内容,学生在预习中容易掌握不清其中的脉络与重点,这容易降低学生的预习效率。而教师在学生预习环节提前展示出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对要鉴赏的内容、鉴赏的重点一目了然,能让学生有阅读学习的方向。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可在学生的预习环节,将鉴赏文本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让学生在阅读预习中、在鉴赏式阅读教学中有更清晰思维结构。

举例來说,教师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色和结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秉承“应用课前预习环节,明确学生鉴赏重点”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时候,将《赵州桥》一课的思维导图从概括、结构、外观、影响等几方面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确要进行阅读学习与鉴赏内容的重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从这几方面去把握文章内容,进行细细鉴赏,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二、构建良好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鉴赏

思维导图是让学生进行深入鉴赏的重要途径。思维导图是整个阅读文本的脉络、结构、重点,能助力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系统的知识脉络与结构。而且,思维导图应用了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且有声有色,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强,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比较集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课堂学习情境,利于学生在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进行深入的阅读鉴赏学习状态,获得更多有效的、深刻的阅读知识。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研读鉴赏式阅读文本,将鉴赏内容做成有特色的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既能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有深刻的鉴赏体验。

举例来说,教师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本篇课文语言优美、内容详实,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方面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秉承“构建良好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鉴赏”的教育理念,教师提前在课下仔细阅读文本,从作者所描写的这几方面构建思维导图整体框架,并配以有趣的声音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此,思维导图能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和课文结合起来,深入鉴赏作者笔下的美景,了解西沙群岛这个美丽又可爱的地方。

三、分析文本艺术特色,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在鉴赏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才让学生对阅读文本鉴赏有整体与细致的把握。小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有限,且容易混淆一些阅读知识,而思维导图清晰明了,能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能让学生看得明白,学得仔细,理解得更加透彻。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阅读文本的艺术特色,以直观的思维导图形式予以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学习与鉴赏,让学生的阅读学习与鉴赏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举例来说,教师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本篇课文动静结合、有景有情,是一篇优美的描写日出壮观景象的文章。秉承“分析文本艺术特色,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将作者描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结合思维导图为学生分析本篇课文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文笔特点、文章架构、词汇语句特点等几方面进行阅读鉴赏,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阅读理解,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鉴赏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鉴赏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的分析探究,思维导图不仅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鉴赏式阅读学习知识,而且利于教师更好的实现鉴赏式阅读教学目标。在如今教育教学形势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应当主动积极的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探寻、创新思维导图在鉴赏式阅读教学中更多的应用方法,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为学生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方式,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好日子, 2021(25):1.

[2]贡觉白珍.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浅探[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24):1.

作者:骆建法

语文鉴赏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改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探讨

【摘 要】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阅读教学,它注重学生质疑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结合鉴赏性阅读教学的特点,探讨分析了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鉴赏性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鉴赏阅读教学 语音朗读 文眼 对话 联想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赏性阅读是读者在特定心理机制的基础上,将文字符号转化为意象,能动地体味作品情感,感悟和把握作品内涵,从而得到心灵陶冶和精神提升的过程。它是指以鉴赏作品的艺术形式为主要目的的阅读,在了解读物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鉴赏,通过阅读,力求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智领悟的认识高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艺术审美力,从而实现师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语音诵读,深入理解

所谓语音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这种方法比较适应于短小精悍的诗歌、散文或诗文中精彩的段落。进行诵读教学要做到:第一,抓住“理解”这一中心环节,它是诵读教学的基本前提;第二,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准确、响亮、流利、有语气;第三,注意培养诵读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如采用提纲背诵、限时背诵、接力背诵、抽签背诵、打擂背诵、男女生对抗背诵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兴趣和潜力,提高背诵的效率;第四,要适时复习,不断巩固。另外,在组织诵读训练时,要注意纠正部分学生不良的朗读习惯,要求他们切实做到准确、响亮、流利而有语气。

二、抓住文眼,整体入手

鉴赏性阅读教学首先要从文眼入手,紧扣文眼,要“提挈而顿,百毛皆顺”。文眼或出现在题目,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值得我们慢慢玩味,不断品读。例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题目中的“套子”就是文眼,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寻找这一文眼主要体现在哪些细节上,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按“服装套、思想套、行为套、语言套、环境套”五个板块创设情境让学生潜心阅读。在教学后记中,我曾记下一位学生的这样一段评价:小说从衣着上的套子,用具上的套子,职业上、思想上、论调上、生活中的套子等细节写出了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套子情结,无情地鞭挞了其守旧固执、害怕变革和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奴才性格。再如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我便抓住了“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从这个文眼组织教学,感人至深。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也是全文的文眼,点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紧扣文眼,回归到了语文本色,而且师生都受到了强烈的情感熏陶,很容易进入文本作者创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留下感动。

三、互动对话,反思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既包括教师与学生,同时也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重交叉的对话。正是在这具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个体才有可能不断展示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教师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并非被否定,而是得以重新建构。教师的权威并非凭借外部制度的确立与保障,而是应该通过教师内在的人格力量加以维系。教师需要逐步适应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教”的转变,把教科书放入所有教学资源中来对待,脱离对教科书的盲从与迷信。

有鉴赏就要有批判。对文章的精妙之处,须要领悟;但对文本进行反思与质疑,并进行再创造,也是鉴赏性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这一看似古老却被证实屡试不爽的做法。如在教学《囚绿记》时,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为何囚绿”“怎样囚绿”,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绿”本属自然,你我共有,又怎能囚住?学生阅读质疑的兴奋点再次被激发,慢慢地将薄处读厚,快处读慢。其次,在学生容易忽略处设疑,让学生学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随着情节的发展,文中出现了三次关于“雪景”的描写,学生容易忽略三次描写的不同之处和作用。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就会质疑:小说的环境描写与小说的形象塑造有哪些关联?再次,抓住学生认知或情感发展上的矛盾提出问题,不断激发他们生“惑”的意识。如在教《陈情表》时,问:李密被皇帝召见,担任要职,本是荣幸之至,但李密千般苦恼,万般推辞,有悖常理,这又是为何?

四、联想比较,深入探究

在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想象和鉴赏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环节中恰当的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促成学生在学科知识上的前后联系。在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两篇或多篇作品之间,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识其同、辨其异,从而加深对作品的鉴赏,并从中找出规律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进行比较的作品必须在某种内涵上具有共同性,这样作品之间才具有可比性。因此,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之前,自己要先有一番比较,切忌无原则、无目的地联系比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不同角度进行比较。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是他在贬官黄州时的同期作品。由于心境相同,所以这两篇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哲理、情绪是相通的。教师在讲授时,先让学生找到字句上的相近之处,初步感觉两首诗的相通点;再从比较意象入手,结合体裁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词注重借助意象来表现内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赏析,提倡从不同的角度随机地进行美育教育,学会用教材教,点亮鉴赏之灯,立足问题教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注重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与水平。

作者:牛立亭

语文鉴赏教学论文 篇3:

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分析

【摘要】阅读作为人类生产与生活的一项必备技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阅读这种必备的学习技能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却更加重要。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把语文融入你的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多思考,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机会,这样语文成绩的提高就不会太难。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阅读已成为除了写作以外的另一个重头戏,而这台戏剧演绎得成功与否,关乎莘莘学子与心仪学府距离的远近。其中,鉴赏性阅读作为一种传统而又在历年试题中不断出新的题型,着实让学生难以把握其中的技巧,从而望之却步,心生畏惧。所以,做好鉴赏性阅读的教学工作已提上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日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存在问题;教学分析

一、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的内容及意义

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主要分为古诗文鉴赏和现代文鉴赏两大类。其中,古诗文鉴赏的难度相对较低,有一定的写作套路和作者的一贯思想在里面,只要掌握了一个作家在一个时期的作品风格,那么这一类的诗文鉴赏就相对趋于简单。如杜甫的作品就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风格,李白的作品表现的是飘逸洒脱的浪漫主义风格等。而现代文鉴赏就要相对不好把握,因为现代作家的经历比较丰富,表现出来的情感就会比较复杂,如舒婷因时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等影响、制约而产生多种复杂的情感因素,所以,她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单一的。有时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现实的艰难之间的矛盾;有时是意识到责任与承担的矛盾;有时则是自我二重性的矛盾。可见,鉴赏性阅读的培养对塑造人的精神高度与心灵强度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做好鉴赏性阅读对高考语文的成绩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我就高考试卷的一些传统题型,根据我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谈谈对语文教学研究的一点儿看法。

二、当前学生在鉴赏性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文不对题,泛泛而谈。辨不清楚作者所处的时代,弄不明白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面对所要思考的问题,自己畅所欲言,想当然地答题,将出题人的意图抛诸脑后,以至于写了那么多话,却没有紧扣题目要求,最终不能得分。

(二)词不达意,说不出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语言。面对这类题型就要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比如唐代诗人贾岛在《题李凝幽居》中一句是“僧敲(推)月下门”。当时他总是在思考,应当用“推”还是用“敲”,最后决定了用敲。这样反复斟酌的结果,提升了整首诗的意境。而众多学生却不明白這样炼字的艺术,想当然的结果就是适得其反。

(三)要点不齐全,思考角度单一。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源于学生的阅读不够宽泛,思维太狭隘,以偏概全的阅读习惯。而这样的学生还不在少数。他们不能够了解作者的经历、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都可以改变其写作风格,甚至是人生态度,总觉得人的一生就应该是单一的,作品也应该是单一的。

三、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分析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开设个性化阅读课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把读书当成一种兴趣,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量,思维有了一定的高度与深度,视野可以足够开阔了,那么鉴赏性阅读的素材自然就可以信手拈来了。开设个性化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在一周之中的某个时间段,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书籍、杂志,到课堂上进行集中阅读,阅读后摘抄下自己喜欢的文字,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鼓励学生培养质疑精神,要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唯老师是从。长此以往,不仅培养了阅读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读、说、写的能力。

(二)教师立足课堂,引导学生探究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当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形成自身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使自己的阅读成为自觉阅读后,要让学生把目光收缩到教师制定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阅读兴趣和阅读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问题的阅读技法,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一些固定的时间去阅读一些固定的书籍,这些可以是和教材内容有关的书目,如四大名著;也可以是针对特定的考试内容进行的一些特定的训练,例如,在古诗词鉴赏中经常会考到这样的题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时,教师可以先针对某一篇诗词进行详细讲解,总结出答题技巧。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然后让学生根据以上答题技巧进行集中训练,理清答题思路,巩固答题方法。

(三) 激发学生想象力,进行创新性阅读

想象阅读是鉴赏性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思维提升的更高层次。古诗文阅读中常考整篇作品表达的感情。比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情语就需要学生身临其境,进行想象阅读,才能达到更深的层次去理解作品。那么,这样就可以开展“晨诵、午读、暮省”的课堂活动。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一首诗、一段文字进行想象扩展,任思想自由翱翔,从笔头提高鉴赏能力,避免眼高手低的错误。

鉴赏性阅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出成绩的,这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和长期的阅读锻炼做基础,因而教学任务任重道远。相信,在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学生的成绩都会如愿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辉.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初探[G].学周刊:B,2012(8).

[2]闫志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G].学周刊:C,2010(4).

(编辑:龙贤东)

作者:孔春霞

上一篇:商业银行改革论文下一篇:模糊语言试析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