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2022-06-30

第一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

诗 歌 鉴 赏

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1 形象分类:①人物形象:主人公和抒情主人公(或说诗人)。

②物象:包括景、物等。

2 塑造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②渲染和白描;③烘托衬托及对比;④动和静;⑤虚和实;⑥抑和扬;⑦点和面;⑧细节刻画(语言动作心理肖像);⑨多角度描写(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高低);⑩多感觉(通感)描写;⑾铺陈手法。

3 提问方式:①对这首诗中的形象作简要分析。②试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提问变体:①这首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明净绚丽、雄浑壮阔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1 注意以下语言:①特定意象语言:如松竹梅等。

2 ②词性角度:动词、形容词甚至副词、数量词。

③位臵角度:五言诗第三字、七言诗第五字。 2 不同诗歌的语言特色:清新明快、含蓄委婉、含蓄隽永、慷慨悲壮、雄浑豪放、凝练简洁、典雅秀美、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3 特殊语言结构:①叠字叠词叠句: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畅,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②倒装句:一般是为了押韵、调平仄,但也有表示强调的意味。 ③名词连用:可使描写更简洁凝练,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4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5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6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7 提问方式:诗中某句,你认为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对此进行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某句诗的意思(表层意或言外之意)是……,运用了……手法,描绘了一幅……的画面,创设出……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或表现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1 内容包括:①表达方式;②修辞方法;③结构方式;④其它内容。

(一)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手法: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②渲染和白描;③烘托衬托及对比;④动和静;⑤虚和实;⑥抑和扬;⑦点和面;⑧细节刻画(语言动作心理肖像);⑨多角度描写(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高低);⑩多感觉(通感)描写;⑾铺陈手法。

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5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叙事抒情。

A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答题词语还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B.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

6 的高尚气节。 C、借用典故抒情: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

用典既可使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D、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台 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

7 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E.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杜甫的《兵车行》。 F.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二)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对比、设问、反问等。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8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① 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可使描述更加生动感人。

② 象征: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比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象征的表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表达真挚的感情。 ③ 互文: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

9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三)结构方式:开门见山、引起下文、铺垫、设臵悬念、埋下伏笔、过渡、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照应上文、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景后情、先总后分等。

(四)其它:联想想象、画龙点睛、以小见大等。

2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四 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掌握诗歌题材:诗歌根据题材划分,主要有以下十二类:借景抒情

10 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赠友送别诗等。下面分类结合实例进行介绍。

①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

②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

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

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11 ③伤春伤别诗: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在传统的此类题材中,又有三类主题。

一是抒发离别苦情的。二是描写美人迟暮的,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三是寄寓人生感慨的。 ④ 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 善于把眼中景与心中情结合起来。

2.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 3.诗人思乡感情的触动往往是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 ⑤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⑥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12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取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⑦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即事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脱口而出的,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一挥而就的,不像许多诗那样精雕细琢。但是一些诗作,由于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示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 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再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

⑧边塞征战诗: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鉴赏这类诗作还应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

⑨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1. 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2.对事理的体察。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

13 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其次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

⑩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2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是:迷恋、忧愁、惆怅、伤感、烦闷、寂寞、孤独、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诗歌表达的主题用语常有: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怀才不遇、愤事嫉俗;怀古伤今、忧国忧民;相知相思、离愁别恨;蔑视权贵;昔盛今衰、黍离之悲…… 3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

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必看作者(知作者风格),必看注释(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

14

五 诗 歌 鉴 赏 专 用 术 语

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15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诗情画意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议论类: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16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 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臶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诗 歌 鉴 赏 专 用 术 语

语言

(一)风格

1、 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 清婉(新)秀丽 :如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 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温庭筠《菩萨蛮》

4、 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 如李绅《悯农二首》

17 (二)特点 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 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 绚丽 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李商隐的诗。

4、 明快 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 含蓄 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 简洁 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

表达技巧 (一)修辞

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 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 加强语气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 意在言外,

18 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二)方法技巧

1、 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 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 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

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思想情感 (一) 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3、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 《春望》

4、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二)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 《从军行》 王昌龄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3、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三)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 《 渔家傲 》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李白《子夜吴歌 》

(四)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 《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

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商隐《贾生》 韦

20 庄《台城》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 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3、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21

第二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

诗歌鉴赏

①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3)对比。(4)白描。 修辞手法

(1)比兴(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 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

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③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2、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1

2

第三篇:201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

2016全国高考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

12016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②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21.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2.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①②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答案】 23. 去无用之费

24. 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②合理地节约用度。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解析】 23.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4.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筋骨之强,__________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___,辱其群臣。___________,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客喜而笑,___________。肴核既尽,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封狼居胥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昨夜雨疏风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5.【答案】(1)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2)而相如廷叱之

相如虽驽(3)洗盏更酌

杯盘狼籍(4)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5)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2016 新课标3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

8.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④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9.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这是考查诗歌中的情感,本题是比较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之处。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答案】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016天津

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答案】

(1)“望”字更好,承上启下,照应标题中的“登”,同时引起下文所见之景。(答“空”字说明理由也可给分)

(2)借景抒情,借幽静之景抒发闲适之情,动静结合,前句动静、后句静景,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映衬,落日、鸟和人相互映衬,表达现实之情。

(3)“闲”既是环境的的“宁静”之境,又是一种“闲适”之情,“人外”应是“世外”之意,“闲”勾勒出“小台”的“宁静”景物特征,有表达了诗人远离世间的喧嚣的“闲适”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

(2)既窈窕以寻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4)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15.(5分)

(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亦崎岖而经丘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4)吴楚东南坼 (5)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16山东

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答案】小令开篇两句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入夜洞庭湖畔,灯火青荧,衬托出了作者内心的冷寂孤独。“朔风吹老梅花片”,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听到朔风的劲烈,于是 “推开篷”细看究竟,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惊喜顿生,诗兴大发。“一笑琅然”,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心情无比畅快豪爽。 14.(1)①拟人。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

②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一来它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2)作者由孤寂悲凉到意外惊喜,最后写出了作者的豪迈之情。

诗的前两句,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朔风劲烈,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冷寂悲凉。推篷一句,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最后“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3)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答案】(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解答时注意语境的提示,注意一些重点字的写法,如:抟、扶摇、坼、乾坤。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16上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

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

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

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

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

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

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

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答案】 13.D 14.D 15.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①②

考点: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对仗知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试题解析:本题选D项。题干要求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首先从题目“野望”思考起,A项中“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非“野”字。B项中“海内”“天涯”是诗人远望后的想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C项中的“迟暮”“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语,而非“野望”的内容。D项中的“出郊”切合“野”,“极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望”二字切合,因此选D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学 科 网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6全国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答: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9.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解析】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本题为两问,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第二问“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考查人物形象,到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及作画时的状态。学科.网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

⑤③

①(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答案】(1)答案: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答案: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答案: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016全国1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②③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第(1)小题,应当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第(2)小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

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 ,

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①(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2)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016江苏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0.

【答案】上阕叙述了:①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校尉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②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③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这样的表达效果:①表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②表现李广胆气之壮和武功之强;③表现了朝政的昏暗。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现了作者对势利的霸陵尉势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史记》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史记》又载::“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

①封邑者何也?”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答案】下阕先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的心情。“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隐喻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6北京卷)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西

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1】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2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答案】 15.A 16.B 17.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 一诗中“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答案】①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②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③无边落不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或: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第四篇:高考语文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洪泽二中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鉴赏诗歌形象

一、常见的考点 1.诗歌的形象 2.诗歌的语言 3.诗歌的表达技巧

4.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二、鉴赏诗歌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谈谈你对诗中“凤凰”形象的理解。(6分)(2010年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参考答案:诗人笔下的“凤凰”生活在林中,朝饮醴泉,夕栖山冈。高鸣九州,颈望八荒。适逢秋风,羽翼摧藏。恨处非位,孤独无奈苦闷,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诗人借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三、答题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第一步:把握形象特征

外在特征:外表状态、身份类属、处境际遇等 内在特征:思想性格、精神品质、志趣追求等 第二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用心

爱心

专心

1 ①

四、诗歌形象的类型

(1)人的形象鉴赏——本节课学习目标 (2)物的形象鉴赏 (3)景的形象鉴赏

第一类:人的形象鉴赏

1.答题步骤:

这首诗(词)塑造了(描绘了)一个 处境际遇 + 思想性格 + 身份类属 的形象

2.补充理解:

1、思想品格包括: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2、身份属性:游子、思妇、迁客、骚人、戍边将士、隐士

五、示例:简析下面这首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菩萨蛮[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絮飞,离人犹未归。

分析

1、处境际遇:独守空闺

2、思想品格:寂寞惆怅,思念丈夫,切盼夫归。

3、身份属性:思妇

参考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独守空闺,思念丈夫,切盼夫归,寂寞惆怅的思妇形象。 (注意答案要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处境际遇,二是思想性格特征,三是身份属性。)

六、实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词,你从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鹧鸪天[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夕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此词为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 分析

1、处境际遇:被贬黄州

2、思想性格:悠闲自适、超然俗务、百无聊赖。

3、身份类属:迁客(诗人自己)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被贬黄州,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或“隐逸者”、“贬谪者”)形象。(2分)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注意:下面这类型题目必须回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七、巩固练习一:请对诗中的“将军”形象作简要分析。

塞下曲[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答案:诗中塑造了一个技术高超、镇定、警觉、神勇的将军形象,表 达了诗人对将军的景仰之情。

有的诗中的人物形象既不是诗人自己,也不是诗人以外某个特定人物,而是虚拟出来因寄所托的某一形象。对此类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深入把握其寓意。 答题步骤:

1、这首诗(词)塑造了(描绘了)一个 (际遇+思想性格+身份属性)形象

2、+诗人以此自喻+寓意(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或感慨)

八、巩固练习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对诗中“剑客”形象作简要赏析。

剑客 [贾 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参考答案:诗中的剑客经历十年磨练,终于练就了高超剑术,踌躇满志,急欲施展。诗人以剑客自喻,表达了诗人曾经寒窗苦读,满腹经纶,对自己的学识才能非常自信,急欲施展才华,干一番大事业的心志。

诗人写物,绝不会为写物而写物,通常是借物喻人(或自喻),托物寓意(托物言志),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理想情趣,志向追求或对生活的某种感悟认识。因此,对物的形象的鉴赏,除了理解其形象特征之外,重点应落到寓意的把握上。

第二类、物的形象鉴赏

诗人笔下的

诗人托物寓意

诗中描绘的+物+物的特征+ 诗人借物喻人

诗中的

诗人以物自喻

诗人托物明理

诗人托物象征

+寓意

表达诗人……情感(追求、理想)

表明了……生活哲理

象征了……人物或精神

❀归纳答题步骤:诗人笔下物+特征+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什么感情(表明了什么哲理)

其中“物的特征”又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物的特征

用心

爱心

专心

内在特征:精神品格、思想性格

志趣追求(拟人)

示例五: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

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物的特征 外在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开放,无人欣

赏,备受风雨摧残

内在特征:

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终生不渝。 寓意: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参考答案: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风雨摧残,但它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不渝。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马诗[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合成一问:请简析诗中“马”的形象) 物:马

物的特征:

雄骏威猛、气势如虹,渴望驰聘疆

场,建功立业。

寓意:表达诗人渴望施展雄才,建功立业的心志和眼前不被赏识,徒叹奈何的感慨。

参考答案:诗中的“马”威猛雄骏,渴望驰骋疆场,一展雄才抱负。诗人托物寓意,表达自己渴望施展雄才,建功立业的心志以及眼前不被赏识、无可奈何的感慨。

示例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简要概括一下你对诗中画眉鸟形象的认识。

参考答案:⑴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地飞翔。⑵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第三类:景的形象鉴赏

一、把握景物特征和情与景的关系(常用衬托)

用心

爱心

专心

4 景物特征

明、暖、动

欣悦欢畅(正衬)

凄凉悲苦(反衬) 暗、冷、静

凄凉悲苦(正衬)

欣悦欢畅(反衬)

二、把握意境的概念和类型。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与“境”融合一致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就叫“意境”。

常见的意境类别有:恬淡闲适,清新自然,明丽鲜艳,雄浑壮阔,苍茫辽远,悲凉凄清,萧索冷寂,古朴安宁,生机蓬勃,热烈奋发。 不同的意境就会烘托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景物形象的鉴赏常从意境的角度命题

示例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日暮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这是作者流寓夔州期间所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描写牛羊、风月、石泉、草露等景物,描绘/勾勒了一幅乡村日暮图,营造/渲染了悲凉凄清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晚景凄凉、悲凉抑郁的情感。 (注意归纳意境的答题步骤)

(1)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 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3)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意境类: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示例四](05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2)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3)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2010年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 :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用心

爱心

专心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用心

爱心专心7

第五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与理解

面对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你要对作者所处朝代以及作品风格进行回忆,对诗题中的人和事进行分析,通过逐字翻译的手法对诗句大意进行理解。一般情况下,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诗词主旨和意境都在最后两句,这两句一般是议论或抒情。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上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十篇下一篇:高考录取查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