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进行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研究,具体从《分子与细胞》模块核心概念的筛选与梳理,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原则与步骤,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选择等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望能为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论文 篇1:

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探究

[摘要]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它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物概念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概念理解和构建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生物核心概念,夯实生物知识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中学生物概念教学 核心概念

生物核心概念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生物学科教学的基石和精髓,它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只有牢固掌握生物概念,学生才能对生物问题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分析、推理和判断。生物核心概念不是生物符号、代码的简单识别,而是反映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中学生物核心概念较多,学生较难全面理解与掌握,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核心概念是新课程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传统的生物概念教学偏重于机械的识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关注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完成对生物学核心问题的认识与构建,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

一 、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生物学概念基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内涵;二是外延。在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全面准确掌握概念时,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要重点进行分析,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得以全面揭示。

例如,在学习质壁分离的概念时,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质壁分离的“质”、“壁”与“分离”的内涵:质是指原生质层,而不是指细胞质和原生质(动物细胞);壁是指细胞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接着层层分析概念的外延: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可否会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可否会发生质壁分离?死亡的植物细胞可否会发生质壁分离?最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速率的关系,及了解质壁分离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 、理顺生物概念的关系

在生物概念表述的过程中,各个阶段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联系,不同的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大小的层次关系、并列关系等。在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读图、列表比较等方式,理顺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引导学生画概念图,启发学生思维,进行概念辨析。教师通过宏观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微观的生物世界。教师:我们这栋教学大楼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教学大楼的结构层次为:一块砖 →一面墙→一间教室→一层楼→一栋楼。接着,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构建人体的结构层次关系

图(如图1)

,让学生开始构图竞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又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都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进行概念辨析,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对概念混淆不清,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能力。如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知识进行列表比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如下表所示)。

三、重视概念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进行生物核心概念教学时,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生物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无氧呼吸时,指导学生利用合适的条件、装置、方法,制作酸奶、泡菜、葡萄酒,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领会发酵的概念。又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时,组织学生参观池塘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让学生现场分析、记录这些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体会生态系统的概念含义。这样,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

在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比喻、构建生物模型等方式,使抽象的生物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物

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时,把自由扩散比喻为人穿着救生衣从河的上游向下游方向自由漂流;把协助扩散比喻为人坐小木船随水顺流;把主动运输比喻为人坐机动船由下游向上游逆行。又如,在学习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可让学生制作动植物細胞亚显微结构模型,从中理解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比喻、生物模型制作等形式,寓乐于知识学习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五、使概念系统化、逻辑化

在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制作概念图,使学生把握生物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能直观地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联系,是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教学策略。学习过程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中增添新内容的过程。通过构建生物概念知识网络,使生物概念知识系统化、脉络化、逻辑化,使概念之间的关系明朗化。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体的组成”时,引导学生积极构建以“细胞”这一概念为核心的“生物体结构层次”概念图(如图2)。

概念图可以用于新授课中知识结构的构建,也可以用于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构建。运用概念图有助于学生对不易理清的各种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构建概念图,既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还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通过小组合作构建概念图,可给学生创造互助合作、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总之,在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概念的理解和建构过程,使学生构建科学的生物学概念体系,夯实生物知识基础,发展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蓝梅花. 生物概念教学要从“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J].科学教育,2011(1):6-7.

[2] 梁健平,叶金洋.“动物的主要类群”一章的概念教学策略[J].生物学教学,39(8):13-14.

[3] 陈英水.生物核心概念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4(10):50-51.

(责任编辑黄春香)

作者:冯明新

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论文 篇2: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进行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研究,具体从《分子与细胞》模块核心概念的筛选与梳理,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原则与步骤,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选择等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望能为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策略

近年来,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已被明确提出并被重视[1]。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探究生命规律的自然科学,核心概念又是整个学科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科来说可以起到提挈纲领的主导作用,为此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分子与细胞》模块核心概念的筛选

1.1核心概念的筛选方法

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表征。核心概念是由重要概念、原理等构成的学科结构中的主干,是能经受得起时间检验的某个学科领域的中心知识,具有统领性、迁移性、概括性、可选择性等特点。我国生物教育界非常关注核心概念教学,认为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是高中教材中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是学习生物学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评价研究》一书中用案例指出,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应建立在高中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基础上,即,首先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核心概念;其次,通过构建概念图,思考概念间的联系,归纳核心概念;第三,通过分析、梳理和排列概念性知识内容,区分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第四,通过不同教材的“交集”以及问卷调查,强化核心概念。

1.2《分子与细胞》模块核心概念的筛选与划分

《分子与细胞》模块共6章内容,本文认为其核心概念的筛选与划分应遵循如下几点:首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中的章前导言、本章小结、每节课的问题探讨等,并通过专家访谈,初步确定核心概念;其次,通过设置合理的问卷,并对不同职称、学历等教授、教师等发放问卷,最终确定每章节的核心概念。如,第1章核心概念为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第3章核心概念为细胞通过各组分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等。

2.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一般步骤

通过以上研究,作为一名高中生物一线教师,认为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一般步骤为:(1)立足教材,研读《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并进行问题定向的任务驱动式学习,使学习目标具体化、层次化;(2)制作概念图,构建核心概念知识体系,使概念更有系统性,以在解决疑难问题时帮助理清思路;(3)采用陈述句的方式来表述核心概念,并以“章”为单位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以为整章内容的教学起到提挈纲领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地调整核心概念教学设计,以多种教学策略优化组合,使教学更加流畅、更加有效;(5)在授课前、授课中及授课后开放性地评价核心概念教学的成果,并通过教学评价,从教学的方法、策略、问题的设置等多角度进行调整,使教学更加实效,教学目标更加得以实现。

3.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选择

3.1概念图教学

不同的教与学方法对学生的认知方式会产生显著影响。研究发现,概念图可以通过改善学生的认知方式,从而促使学生把握生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一方面通过制作概念图,史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另一方面,使用概念图教学后,学生的认知方式为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认识事物更加理性和全面[2]。具体的,以概念图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基本程序为: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找出关键概念→学生梳理支持关键概念的一般概念和生物学事实→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师指导学生构建概念图→构建核心概念知识体系→学生运用概念图进行有意义学习。

3.2比较法教学

比较法作为研究生物和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一种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比较法进行生物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异同,从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处延,可以将已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具体的,运用比较法需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符合学生思维和认知,选择合适的比较方法;②确定合适的比较对象和比较项目;③比较要全面、清楚,不留知识死角;④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完成比较等。

3.3科学史教学

科学史教学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建构的过程,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及深入理解核心概念,因此科学史策略是进行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而且,《课程标准》也强调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科学史策略教学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教师要积极学习、搜集科学史资料,提高自身科学史素养;②要认真梳理教材中的科学史资源及与核心概念间的关系;③要深度挖掘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并使教学目标多样化、具体化、层次化;④拓展和开发科学史资源要适度,避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⑤对科学史资料的呈现方式要仔细研究,避免过于琐碎。⑥鼓励学生主动搜集科学史资料,避免学习消极等。

3.4其它教学策略

除了以上三种策略外,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核心概念教学还可以采用模型教学策略及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模型教学策略就是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促使学生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本质,解决一些问题。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合作探究学习使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强大的自信和学习兴趣,进而提出并解决许多新的、更深刻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围绕核心概念,根据不同生物学事实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老师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因此生物学科的教学应重视核心概念教学。

参考文獻

[1]梁靖,王永胜.关于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4):108-109.

[2]佘建云,安军.采用概念图策略促进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形成[J].生物学通报,2013,48(5):31-34.

作者简介:辛银平,女,汉,1977年3月生,本科,讲师,主要从事高中生物等方面教学工作与研究。

作者:辛银平

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论文 篇3:

三级备课模式下实施核心概念教学,促进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摘要】整体备课分为三级,也叫三级备课模式,即先宏观备课,解读课程标准和模块教材,再进行基于章节水平的中观备课,最后进行基于课时水平的微观备课。文章尝试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为载体,通过三级备课模式和核心概念教学,帮助教师快速适应新课改,整合并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三级备课;核心概念教学;课程资源

一、宏观备课

(一)《标准》解读

新课改前,高中生物教材全国只有一个版本,在教学实践中“以本为纲”的现象比较普遍。新课改后,高中生物教材共有5个版本(人教版、苏教版、浙科版、中图版、河北少儿出版社版),不同版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和具体知识的呈现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都是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框架指导下,根据学科发展、地域特点等开发的,都是严格落实《标准》的要求。《标准》是高中阶段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在宏观学习和领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任务,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做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2.模块1在课程中的地位

“分子与细胞”是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第一个模块。本模块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来构建内容体系,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学生科学自然观的形成,培养其生物学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

3.《标准》的课程内容要求

《标准》采用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的陈述式描述方式,明确陈述学生可以理解的生物学观点,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要点和学生理解的深度,防止不必要的“拔高”或低水平的记忆背诵,也有助于教师将生物学知识的教学和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相结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以人教版必修1第6章为例,《标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具体的,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明确了学生在经过“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的学习之后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但这只是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二)模块解读

不同版本的教材虽然都是在忠于《标准》的基础上编写的,但是在教材的编排和具体知识的呈现上还是有差异的,且优缺点比较明显。在教学实践中,只研究手中的一本教材往往是不够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比较研究苏教版和人教版的教材,整合教材资源,灵活运用,使课堂在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中展开,通过探究性学习,构建知识系统。

1.模块1的知识结构分析

模块1贯穿“系统”概念和生命活动的“有序性”;突出模型建构,如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型等;倡导科学史教育,如苏教版中的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解开光合作用之谜等;注重学生实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必修模块一半以上的实验和探究内容集中在模块1中。

2.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的比较

人教版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编写思路清晰流畅,突出重要的概念和结论,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并掌握重点内容。从搭建“系统”和生命活动“有序性”这个框架结构的角度而言,人教版做得较好。相比之下,苏教版教材在知识系统化、编排清晰化方面是比较弱的,一些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不易理清课文的结构。但是,苏教版教材的优点也是十分突出的。另外,苏教版教材内容具有科学性,教科书的内容尽可能地取材于近几年的权威文献资料。如关于细胞学的知识和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知识等取自翟中和主编的《细胞生物学》及吴旻主编的相关著作等,知识的呈现紧跟生物科学的发展。

对于模块1的教学建议是,用人教版“系统”和生命活动“有序性”的框架结构和逻辑关系对苏教版进行辅助教学。深入研究苏教版教材,分析其有别于人教版的用意,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策略。通过学习,不断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中观备课

(一)核心概念的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非常重视概念教学的,但是教学策略上可能还有待商榷。在现在的生物课堂上,有些教师对于概念和核心概念不光讲授解释,举例说明,而且要求学生勾画课本,反复阅读、记忆,甚至默写。学生知道某个名词术语,绝不意味着他理解了概念。师生在教学中将注意力集中于词汇而不是理解上是有风险的。这样做首先是因为教师对概念与核心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片面,仅仅将概念简单地等同于名词术语或其定义,过于关注零散的信息,没有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与情境的运用,将概念以孤立名词概念的方式让学生记忆。过于静态和孤立的概念教学会使得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足以搭建起一个基于理解的生物学知识框架,也难以将学习到的内容迁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对相关问题做出有效和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二)中观备课的操作

中观备课的关键步骤是筛选核心概念并构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每一章备课时首先根据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和《标准》中的内容,确定本章所有的核心概念。从这一点上说,使用苏教版教材就比较方便,课文中的“关键词”一般都属于每一课时的核心概念。然后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构建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核心概念与原有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核心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以人教版必修1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为例,本章的核心概念是細胞增殖、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癌细胞,通过构建概念图,不难发现本章的两条主线:明线是细胞的生命历程;暗线是细胞信号对生命活动的调控,生命活动的受控和有序进行,才能实现机体的稳态和健康。

三、微观备课

(一)核心概念的细化和拆分

“细胞的癌变”一节的核心概念是“癌细胞”,这个概念是由“致癌因子”“癌变原因”“癌细胞的特征”三个具体的概念支持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这三个具体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地理解“癌细胞”这个核心概念。

(二)区别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以上三个具体概念都属于事实性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或让学生查阅相关材料获得。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为记忆,检测的主要形式是复述。在本课时教学中,癌症的防治策略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用于解决“怎么办”,需要学生归纳推理,需要逻辑加工,最低层次也需要学生理解,检测评价时一般需要在新的情境中应用。癌症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三种:一般治疗法、抑制细胞恶性增殖法和基因治疗法,如果也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就不太恰当了。一般治疗法,学生可以通过经验获得;抑制细胞恶性增殖法,学生可以通过联系有丝分裂的知识获得,基因治疗法,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想象获得。

只有对具体概念全面了解,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癌细胞”概念: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一系列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逐渐积累,导致细胞表面发生变化,形成了丧失接触抑制的恶性增殖细胞。核心概念构建完成,知识的获取也就完成了,而且知识不再是零散的,而是具有良好的结构。

(三)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

一般认为,概念教学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种:1.应用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史;2.通过探究实验进行概念学习,如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的探究实验;3.通过比喻或模型进行概念学习,如ATP是能量的“通货”的比喻和渗透作用的模型分析;4.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5.信息技术辅助;6.前科学概念的发现与纠正。

四、讨论与建议

(一)关注知识的教学被关注概念的教学取代是大势所趋。概念教学的一般操作是:吃透《标准》,宏观把握模块知识体系,中观提取每一章的核心概念并构建概念图,然后在微观的每一课时里围绕着核心概念,拆分为具体概念,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制订合适的教学策略。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概念教学,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发生转变。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评价方式之一的纸笔测验,当然也不能例外。设计出高质量的纸笔测验,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概念学习和理解。

(三)不同版本的教材各具特色,这给了教师在整合不同版本教材的基础上开发更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教学资源,以“导学案”为载体,形成校本教材的机会。新课改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郑嘉会,李师超,李军,等.创设情境促进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9(06):40-41.

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在继承与创新中诞生的新课标——访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刘恩山[J].基础教育课程,2018(01):60-64.

肖雯.SOLO分类理论在中学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刘恩山.课堂教学中的生物学概念及其表述方式[J].生物学通报,2010(07):40-42.

作者:何丽雯

上一篇:网络可靠性计算机网络论文下一篇:制服应用设计轨道交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