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学术论文

2022-04-20

摘要学术论文写作是众多高校开设的一门核心类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的学术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主要功能,然后系统地构建了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如何写好学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写好学术论文 篇1:

农科博士生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室需求的调查

摘    要: 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的农科博士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博士生的写作问题及对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的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农科博士生英语学术论文存在用词表达、语言逻辑等问题。本文基于上述写作问题,就学生对工作室的需求进行调查总结,协助学术写作工作室更好地满足农科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写作需求。

关键词: 学术论文写作    农科博士生    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

国内当前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存在较多问题,对国内博士生英语学术论文的发表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彭佩、于建平、徐贵福、白凤霞(2011)等学者曾对其进行研究并做出总结,如:1)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差。2)学术写作不符合学术文体写作规范,对学术论文体裁特征不了解。3)缺乏与读者的互动。为解决此类问题,国内多数高校主要依靠论文授课老师批改博士生的英语学术论文,发现存在的语言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减少学生的语言错误。也有部分高校成立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采取与学生一对一辅导的模式对其论文进行修改。王朓、蔡小春(2017)等学者对国外论文写作教学模式及学术写作工作室进行对比,指出国内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受限于学时,师生交流不够,课堂以“教”为主导而忽略学生的“学”等问题,并提出以学术写作工作室为依托开设mooc等网络辅导的解决方案。研究重点在于英语教学模式及大学生英语培养方式的改革,忽略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的建设。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农科博士生英语学术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写作工作室的需求情况。通过强化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的优质服务,帮助其更好地满足需求。

一、文献综述

美国很多大学设立学术写作工作室,为学生提供论文写作、项目、报告、网页及多种形式文档写作等方面的帮助(毛静,赵衍峰,2014)。国外写作工作室的任务重在通过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提高其写作技能,而非单方面接受学生对论文的修改要求。目前,我国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正处于发展阶段,多数高校在此方面的设立与研究仍然一片空白。因此,借鉴与学习国外先进模式成为国内建立与研究学术写作工作室的重要途径。

毛静、赵衍峰(2014)指出,美国高校的写作中心一般由专业教师(professional tutors)和学生助教(peer tutors)构成,采取专业教师招聘并培训学生助教,学生助教辅导学生写论文、完成反馈的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助教的写作水平与各方面能力,还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写作中心的运作基于预约制,学生需在电脑上提前预约,按规定时间去辅导中心接受辅导,之后根据辅导情况给写作中心反馈意见。预约制下的写作中心运作有序,指导老师“按需分配”提高写作中心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国内的写作工作室的运作模式显然受到美国写作中心的影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2009年成立了写作工作室,运作基于预约制,由外籍教师带领招聘助教,根据写作者的情况一对一辅导,实践效果显著。杨多谦(2013)提到的工作坊则是以满足研究生的需求(如用英语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写出规范的中文期刊要求的英文摘要)为目的的,针对写作目的将工作坊的课程设计成组成学术论文的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摘要及各组成部分语言特色的研究与陈述,摘要改寫,期刊论文写作及发表及期刊的论文格式要求四部分。从教学目标及课程设置来看,写作工作坊定位明确,采取师授、师助+互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运行模式。以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为导向运作,极大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前人深入调查了国内外写作工作室的运行模式,但未实际结合高校各类专业特色的写作问题。本课题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对农科类博士生的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问题和写作需求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植科院、动医动科学院和生科院等院的174名在读博士生。

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74份,回收率达87%。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板块,首先调查博士生过往英语论文发表经历情况,选择有发表经历的博士生进行研究,进一步调查其写作方法及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共9个条目,包括是否掌握专业词汇、是否掌握高级词汇、是否使用简单句式、固定句式是否表达单一、使用何种语体、能否用英语准确表达观点等,总体可归纳为词汇、句法、语言综合运用及语言逻辑四方面问题。其次,基于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设置是否寻求过本校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心帮助的选项对博士生进行分类,对没有寻求过帮助的博士生设置原因条目选项,对寻求过帮助的博士生设置工作室在写作帮助及运行模式两方面满意度调查选项,得出该校博士生对本校学术写作工作室的满意度结果。最后,问卷对博士生对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的服务期望进行评估,并列举了十三条拟发展服务,由此掌握博士生对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的需求重点。

三、研究结果

经比对发现,不同院系学生普遍存在上述写作问题。如图1所示,超过半数的博士生在英语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问题,表明博士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直接与论文质量相关的学科专门词汇,正式语体下的高级词汇、高级句型积累不足。同时,由于对正式语体不熟悉,语言综合整合能力较低,导致22%和19%的博士生分别在如何综合运用语言和如何调整语言逻辑上遇到障碍,在写作中具体表现为词句不达意、偏离主题、忽视内在逻辑及无法直接用英语进行写作。

农科博士生对本校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的看法调查结果(表2)表明: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学术写作工作室的成立在接受过帮助的写作者当中普遍受到欢迎,73%的写作者表示学术写作工作室可以帮助自己提高写作技能并修正论文,具体表现为本校目前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对我很有帮助(42%)、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的老师能很好地帮助我修改论文(40%)、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的老师能授予我英语写作的知识与技巧(54%)、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可以弥补课堂上英语写作讲解的不足(31%)。另一方面,学术写作工作室仍发展不完善,27%的写作者表示学术写作工作室运营模式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我和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老师约时间很难(6%)、我很少有成块的时间去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获得帮助(37%)、我担心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将自己的研究结果泄露(5%)、本校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的写作辅导针对性不足(10%)。

根据博士生期望在学术写作工作室得到的服务(图3)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博士生期望获得的服务主要集中在论文修改(28%)和资源检索(26%)两大方面,其中具体的热门服务项目包括修改论文并使之更符合西方学术界的习惯(74%),提供标准论文参考格式(72%),以及论文格式国际惯例和刊物出版服务(65%),超过调查人数一半及以上。此外,博士生对于学术写作工作室的需求还分布在导师辅导(18%)、论坛交流(14%)和线上练习和个人档案建立(14%)这三方面。博士生同时期待线上练习和测验的推出(43%)及校内论坛的完善(31%),亦表明希望在学术写作工作室的帮助下巩固知识,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得可持续的英语写作能力。

由此可知,博士生的写作问题主要表现在词汇与句法方面。正是由于语言基本功不扎实,无法准确表达基本学术观点,远远达不到学术期刊发表的要求。在对工作室的需求度方面,工作室对博士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多数博士生对论文修改的成果表示满意,但同时希望工作室继续发展完善。其次,由于工作室老师本职工作繁重,存在部分学生表示难以预约老师进行论文修改,导致供需关系不平衡。最后,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时,多数博士生首先倾向于独立完成,偏好论文修改与资源检索类具有短期效益的优质服务,提高写作能力的意向相对较弱,也有少數同学赞同建立长效机制。

总之,农科博士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弱,存在一些写作问题,目前工作室提供的服务可基本满足博士生的写作需求。对于工作室可提供的服务,博士生更侧重实际操作性更强、对论文发表贡献更直接的部分。

根据调查结果,本课题基于该校农科博士生普遍存在的写作问题及对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的需求调查,给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提出几点建议:

(1)加快指导老师的培养步伐,平衡供需关系。为减轻工作强度,可以院系划分教师,进行学科专攻培养,加强指导老师对农科专业知识的掌握。

(2)鼓励工作室积极构建具有农科专业特色的英汉双语语料库,使语言成分不断更新完善,紧跟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情况。在资金与精力支持的条件下,加强语料库的平台建设,并在学生范围内大力推广使用。

(3)重视与写作者的实际沟通,了解写作者的学术立场,增强沟通效果,提高短期收益,提高论文的发表率。

(4)在修改论文的基本职能上争取发展写作教学,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模式,从根源上解决农科博士生写作中的问题。通过老师的有效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能力。

最后,校内相关部门应提高对其关注度,对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

注释:

①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英语学术写作工作室又称写作中心、写作工作坊。发展良好的工作室整合优秀师资为全校师生提供国际学术交流环境和英语写作实训平台,研发和开设英语写作系列课程、为师生提供英语写作线上指导和线下预约面批服务。

参考文献:

[1]蔡小春.普渡大学工科研究学术英语工作坊分析及基于MOOC翻转课堂的学术英语教学新模式[J].高等学刊,2017(23):58-61.

[2]范晓晖.利用美国大学写作中心的资源提高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水平[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28,29-31.

[3]毛静,赵衍峰.美国写作辅导中心对国内英文写作教学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14(3):72-74.

[4]杨多谦.工作坊模式下的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以×校为例[J].东方青年·教师,2013(17):15-16.

指导老师:袁    谦

作者:张宇然 张迎春 戴 智 向上 张青滦

如何写好学术论文 篇2: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功能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学术论文写作是众多高校开设的一门核心类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的学术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主要功能,然后系统地构建了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指出,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主要实现四大功能,分别是写作指导、逻辑培养、创新提升和德育功能;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为核心,融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的互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 课程功能 混合式教学模式

学术论文写作是“学术语境中为从事学术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学期论文、书评、文章评论以及学位论文等特殊写作目的服务的一种写作方式”。[1]鉴于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众多高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对于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将首先探讨该课程的主要功能,而后系统地构建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切实地提高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水平,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创新的科研精神。

1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功能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是各高校开设的一门集讲授学术写作技能、培养逻辑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和思政育人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核心类课程。因此,本研究认为,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主要实现四个方面的功能:写作指导、逻辑培养、创新提升和德育功能。

写作指导是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基本功能。通过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教与学,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取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知识,包括了解论文选题的原则,明确学术论文的构成要素,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实用技能,明晰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提升文献综述的能力,知晓如何正确地引证文献,避免抄袭和剽窃等学术不端的行为。

逻辑培养是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延伸功能。不可否认,逻辑性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特征,这是因为学术论文写作过程本身就是逻辑思维层层组织的过程。通过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洞悉学术论文写作的逻辑,明白论文各章节之间的关联以及章节之中的层次。这不仅可以使学术论文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证充分,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创新提升是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核心功能。任何学术性活动都需要创新的驱使,学术论文写作也不例外。没有创新的学术论文多是对前人研究工作的机械性的重复或简单拼凑。通过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

德育功能是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功能。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更是培养能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和服务人民的人。通过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德育建设,可以在提升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坚守科研诚信,坚决摒弃学术不端,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坚定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决心,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整体上提升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育人水平。

2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1两大主体为核心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参与课程教与学实践活动中的两大参与者,即教师和学生。在传统的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性的地位主要是因为“教师的讲解占據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虽然教师也会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但整体来看,整个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2]正是因为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境遇,很难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本研究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学生从属的情况。在肯定教师主体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导地位。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中。

首先,教师布置,学生思考。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探寻知识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以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中“学术规范与学术不端”章节为例,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两个问题:(1)什么是学术规范和学术不端?(2)请提供一些学术不端的案例,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在学习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搜索相关知识和案例并进行思考。这也就为之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查阅到的学术不端案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将极大地提升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度。

其次,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进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再一味地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启发者,通过采用研讨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参与进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来学习《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3]的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发言,这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更有效。

最后,教师反思,学生亦如此。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并撰写课程小结。以往的教学反思都是教师单方面进行的,那么实行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反思,既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环节,更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使知识内化于心,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例如,教师需反思在“学术规范与学术不端”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设计等方面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需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学术规范和学术不端,是否已筑牢做学问的诚信基础。

2.2两种方式相融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在于整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整合线上和线下学习最大的优势是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计,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重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这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单调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形式更加多元化 。[4]

线上学习主要是针对课前预习而言的,这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非常锻炼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而言,线上预习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微课或慕课进行知识点的预习。需要注意的是,微课需要教师提前将学术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点分章节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制作相应的课件,而后真人教学、视频录制,最后将录制的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登录“中国大学MOOC”“Umoocs”等网站平台搜索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进行相关章节的学习。在这些网站上搜索“学术论文写作”,学生就会看到很多高校制作的相关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与教师录制的微课相比,慕课的优势在于通过这些慕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看到不同高校、不同教师对同一知识点的多维度讲解,这也是开拓学生思维、获取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

线下学习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而言的,这是教师与学生相对直接的交流和学习。线下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因为“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5]例如,对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中“如何进行选题” 这一章节,课堂上每个学生都需要去思考自己对哪些领域的课题感兴趣。以英语专业学生为例,学生需要在语言学、文学、文化、翻译和教学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确定了方向之后还需要去了解这个方向的学术前沿问题是什么,需要去思考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可能是教师替代完成的,必须是学生自己亲力亲为。而且通过课上跟老师和同学的研讨,学生更能挖掘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除了课堂教学,教师也会布置线下的作业,那么学生就需要结合课堂所学,认真完成线下作业并提交;教师也会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批阅和反馈。这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线下互动。

2.3三个环节相贯穿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将课前、课中、课下活动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互相学习的机会”。[6]因而,学术论文写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三个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

课前环节是问题提出阶段——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该环节主要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点的预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并建构相关基础性知识。对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每节课都有授课重点,例如: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撰写中英文标题、如何撰写论文提纲、如何撰写中英文摘要和提取关键词、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如何选择适宜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引用文献等。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都要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预习相应的知识点,为课堂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课中环节是问题解决阶段——教师引领、学生参与。该环节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相关知识点的研讨,并通过研讨达到解决问题、明晰知识的目的。该环节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甚至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表现。在学术论文写作每个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引领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探讨,而不是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探讨论文选题应遵循什么原则,如何使论文提纲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论文摘要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关键词又如何提取,如何进行文献综述进而凸显研究意义,如何确定研究方法以及引用文献等。经过这样的头脑风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加主动、更加内化。

课后环节是知识巩固阶段——教师督查、学生复习。该环节主要是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来实现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此进行督查,可以及时进行反馈,以便学生改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后环节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环节。就学术论文写作而言,每个章节教学结束时,学生都要完成相应的作业。不管是论文标题的拟定、摘要的撰写、研究理论的选用,还是研究方法的确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合理结论的得出等,这些都是学生对课前和课中环节相应知识点的运用。通过教师督查下的学生复习,可以很好地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2.4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体现在以 “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为核心,融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通过两个主体、两种方式与三个环节的有机互动,构建了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3结语

鉴于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本研究聚焦了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功能研究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指出,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主要实现四大功能,分别是写作指导、逻辑培养、创新提升和德育功能。此外,本研究所构建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为核心,融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的互动教学模式。本研究对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国文,葛达西,张美芳.英语学术论文写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

[2] 杜学鑫.英语专业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37.

[3] 《學术诚信与学术规范》编委会.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4] 贾培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互动模式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8,(13):237-239.

[5] 杜学鑫.英语专业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38.

[6] 杨鲁新.教师指导与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发展——“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反思性教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5):29-35.

作者:贾培培

如何写好学术论文 篇3:

基于体裁理论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

摘 要: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是促进国际化学术人才培养和提高科研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探讨基于体裁理论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建构及其实践成效。通过对研究生写作文本的分析,发现学生在文本的体裁结构、语言学术性和准确性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对于反思日志的主题分析也表明学生从该模式的教学中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学术英语写作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课堂知识的迁移和信心有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对于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改进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裁理论;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比较快,研究生群体是高端科研人才的后备力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对于研究生群体而言,要想能够在学科领域内进行国际交流,提高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就成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但是对于英语作为外语的研究生而言,学术英语写作中存在巨大困难。近年来,很多研究型高校专门开设针对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开设一个学期的居多。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我们在开展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7年中,采用了基于体裁理论的教学方法,构建了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评估教学成效,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将呈现所采用的基于体裁理论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和实践效果的研究。

一、体裁理论

体裁与学术英语写作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根据Tardy,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在英国Aston大学任教的John Swales和Vijay Bhatia为更好地教留学生,建立了一个包含多个学科研究论文的小型语料库,分析这些论文的导言部分,确定导言部分是由四个语步构成的,即现在广为人知的CARS(Create A Research Space)模式,他们把ESP教学从关注词汇和语法分析转向关注语篇分析[1]。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Swales把体裁定义为一个比较标准化的交际事件,事件参与者有一套共同遵守的交际目标[2]。交际事件发生在话语社团之中,不同话语社团所用的体裁具有多样性,但是同一话语社团中的体裁具有一致性[3],也就是说属于同一体裁的文本有特定的交际目的,语言高度惯例化,这个特点使我们能够发现语言形式和功能之间的联系,加以概括后应用到教学上[2]。

二、学术英语写作

学术英语有不同的定义,在本文中是指英语学术论文中所使用的语言。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学术交流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英语国家也很受重视。很多英语国家为了帮助英语本族语者和留学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学业,重视开设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能够撰写学术语体文本,能够进行本领域的书面交流活动。学术英语能力包含四个方面:语言技能、体裁知识、推理论证的策略和专业知识[4]。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在专业课上重点学习,其他三个方面是我们在学术英语写作课程中要着力培养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用了基于体裁理论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

1.ESP流派的体裁教学法

基于体裁理论的学术英语教学方法有三个流派,即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特殊用途英语流派、SFL(System Functional Linguistics)系统功能语言学流派和新修辞(New Rhetoric school)流派。其中ESP流派强调通过明示教学(explicit teaching),运用体裁分析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科研论文的体裁规约,学会学术社团中有效的交际方式[2]。体裁分析把语言学的分析方法、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5]。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从社会学角度探讨语篇的社会性和规范性,揭示特定体裁结构形成并能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语篇的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和建构策略(strategies),揭示如何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6]。

2.基于体裁理论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由于ESP流派主要应用于留学生的学术英语教学中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已有一定英语基础的研究生群体。本文借鉴该流派,同时考虑到中国学习者的特点,做了改进和细化,应用在学术英语写作课的教学中,并且在几轮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我们所使用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为:

输出(学生)→输入(教师/学生体裁分析)→输出(学生)→反馈(同伴/教师)→修改(学生)以课程内容“Problem-Solution”体裁的教学为例,分析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1)输出(学生)。在课前布置学生写出本专业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并写出解决方法。通过输出,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这种体裁的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激发学习兴趣[7]。

(2)输入(教师/学生体裁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范文或者课前以微课形式,了解在学术论文中写“Problem-Solution”体裁时应该遵循的四个语步:research Background、problem、solution、evaluation。在solution部分要求撰写实验/研究步骤。在撰写步骤的时候,语言上要注意连贯性,教师要结合例文说明取得连贯性的手段,不要使用祈使句等。教师给出更多例句说明其他三个语步可以使用的句式和词语,供学生参考。接着要求学生阅读自己专业的一篇学术论文的Introduction(导言)部分,分析导言的语步与“Problem-Solution”体裁的语步是否相似,分析所使用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小组讨论。

(3)输出(学生)。布置学生课后以“artificial muscle”的研发为例,写一篇“Problem-Solution”体裁的作文,并且把在课堂上做过具体分析的例文发给学生,如果需要可以參考。

(4)反馈(同伴/教师)。第二次课的时候,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同伴互评。教师首先给出反馈示例,然后引导学生参考教师的示例从体裁语步角度和语言使用方面进行评价,指出精彩之处,标注不足的地方,要求给出非常具体的反馈意见,方便作者修改。同伴书面反馈完成后,评阅者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探讨,以明确具体如何改进,如有困惑可以与教师共同讨论。教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对1/3的学生的作文进行书面或口头反馈。

(5)修改(学生)。学生课后要在网上自动反馈、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文进一步修改后上交。

根据我们对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需求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最大的困难在于不清楚如何用符合学术语体风格的语言来表达思想[8]。因此,在每次课堂教学中都贯穿一个语言练习,针对每次学习的体裁内容讲授和强化相关语言项目的操练。在写作过程中设计了同伴互评环节,目的是让自己反思,启发自己,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评判,让自己意识到怎样写才符合写作惯例,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意识的写作者。

四、实践与成效分析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我们对每次课程中学生的写作文本进行评价,搜集并分析学生的反思日志,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在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笔者所在的学校,研究生学术英语课是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的选修课,开设10周,每周4课时,共40课时。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参与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学习的两个班学生,共79人,年龄在22—29岁。学生的专业包括材料科学、生物、管理学、机械科学和交通。学术英语写作课程是他们在研究生阶段选修的唯一英语课程。我们对学生所写的文本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反馈日志,探究基于体裁理论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对于学生的影响。

1.对于学生文本的分析

分析的文本为学生在课程前后撰写的两个作文,内容是根据图表所呈现信息撰写数据评论(data commentary)体裁的作文,测试难度基本相同,限时30分钟。我们主要分析了文本的体裁结构、语言使用的学术性和语言整体质量。共有75名学生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考试,本研究分析了这75名学生的数据。

对于文本的体裁结构,我们主要根据数据评价体裁的结构来判断文本质量,是否包括location element(图表位置),summary(概述),highlighting statements(强调的内容),discussions of implications, problems, exceptions, recommendations, etc.(对含义、问题、例外情况或建议等方面的讨论)。

对于语言使用的学术性,我们主要根据学术词汇表(AWL)来测定,AWL是由Coxhead[9]编制,受到学术界的认可,它共有570个词族。本文利用Coh-Metrix(3.0)软件对两组作文进行分析。Coh-Metrix(3.0) 是一个利用了计算语言学等自然语言分析技术的语言处理工具,由美国Memphis University的心理学软件设计人员McNamera等人研制。

语言的准确性根据无错误T-unit所占的比例来测定。Polio & Shea[10]等研究者认为,文本中无错误T-unit所占的比例是判断文本质量的一个可靠指标。我们请两位评分员分别标注有错误和无错误T-unit,然后核对,保证标注的准确性。作文中不严重的拼写错误忽略不计。我们使用SPSS 17.0的重复方差分析对前测和后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见表1。

我们请两位写作课教师担任评分员,按照体裁的结构要求,分别给出作文的结构分。两位评分员结构分的相关性为r=.865,一致性较高,结果可信。结构分的总分设为5分,后测平均提高0.5分,提高显著(p<.000),表明作文结构变得合理,比较符合要求体裁的结构特点。后测作文中学术词汇的使用显著高于前测作文 (p<.001), 表明文本语言的学术性明显提高。另外,文本中正确T-unit所占的比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后测的数值显著高于前测(p<.000),这表明学生写作的准确性改善明显。总体上看,后测在结构、学术性和准确性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基于体裁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有明显成效的。

2.对学生反思日志的分析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对自己的课程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采用主题分析法对学生反思日志进行主题的提取,共提取5个主题: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评价、学术英语写作知识的发展、课堂知识的迁移、对自己学术英语能力的反思和对未来学习的规划。

(1)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评价。94.8%的学生对于本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给予了肯定。认为设计的写作活动对自己帮助很多,课前输出练习让自己知道哪些地方存在不足。体裁结构和语言分析及练习,自己可以清楚明确每种体裁的基本结构、语言特点,能够获得可以参考的语言材料,让写作变得可以操作,同伴互评互利互惠,让自己能够充分思考,提高认知水平和写作水平。反馈后再修改加深了对篇章结构的理解,增强了语言的恰当性,锻炼了写作能力,增强了写作者意识。

(2)学术英语写作知识的发展。学生提到该门课程发展了自己的学术英语写作知识,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了解了写作规范,要按照学术论文要求格式来写作(17%)。二是不抄袭,通过直接引用、总结和释义的方法正确引用他人成果(14%)。三是在语言质量和语体特征方面取得进步,写作时尽量使用学术语言,修正口语化,不用缩写,变换句式和词汇、减少重复。学会考虑自己产出文本的连贯性和可读性,逻辑性提高了,注意本领域典范的表达方式、注意积累句式和词语(55%)。四是从整体上(结构语步)了解了的学术论文,学习到了论文框架性知识和行文思路(14%)。五是提高了英语水平和信心及写作热情(24%)。

(3)课堂知识的迁移。17%的学生提到了课堂所学知识在专业英语写作中的迁移。有的明确表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专业英语论文的写作中。也有同學表示,自己在专业英语写作过程中努力地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术英语写作知识,但是读的少,用的少,还达不到顺畅运用的程度,需要时时查阅课堂笔记。

(4)对自己学术英语能力的反思。学生在反思中聚焦于词汇量(24%)、专业术语的使用(31%)、句式(48%)和思维方式(10%)上。在词汇量方面,认为词汇量积累不足、匮乏、使用不恰当。专业术语的使用上,找不到对应的英文单词。在句式方面,认为句子繁杂冗长、不流畅,感到行文时明显地存在中式英语和中式思维。

(5)对未来学习的规划。48%的学生谈及对于未来的规划,34%的学生表示一定要多读专业文献,还指出自己在阅读时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如积累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语言表达、专业内容的表达和分析方法、结构(谋篇布局)、格式、词汇等。有17%的学生表示要多写,但也是与阅读并列提及的。

结束语

从学生的反思中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自己从基于体裁理论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中获益,看到了自己在学术体裁写作中的进步,同时也意识到自己需要努力改进的方面,而且发现了专业文献阅读和积累的重要性。对于文本质量的评价也发现学生在体裁结构、语言学术性和准确性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基于体裁理论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学生认识到学术体裁写作的特点,成为一个有意识的写作者,这为未来的学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Tardy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genre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11(20):1—5.

[2]Swales J. Aspects of article introductions[A].Aston ESP Research Reports No. 1. Birmingham, UK: University of Aston, 1981.

[3]Hyland K. Genre-based pedagogies: A social response to proces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3(12):17—29.

[4]Snow C. & Uccelli P. The challenge of academic writing[C]//In Olson D R & Torrance N(eds.).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Literac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112—133.

[5]Bhatia V. K.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 London: Longman, 1993.

[6]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11—18.

[7]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4):547—558+640.

[8]陈秀娟,战菊.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2(7):277—278.

[9]Coxhead A. A new academic word list[J].TESOL Quarterly, 2000(34):213—238.

[10]Polio C.& Mark C. Shea. An investigation into current measures of linguistic accuracy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research[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14(26):Pages 10—27.

作者:陈秀娟 鲍春荣

上一篇:欧拉角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BIM设计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