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论文

2022-04-16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生态环境构成很大影响,土地沙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也更加重视土地沙漠化现象的影响。很多地区开始进行防沙治沙工作,通过构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整个生态,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论文 篇1:

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漫谈

摘要:通过十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的实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它不仅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而且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研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防沙治沙艰难道路,使笔者有了深刻的认识。下一步工作笔者打算在巩固治沙成效的基础上,发展沙区林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京津风沙源治理 社会和谐 治沙成效 经济协调发展

0 引言

我国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年扩展3436km2,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目前沙化土地面积累计达1.74×106km2,占国土面积的18%,涉及1亿人,2.4万个村庄、乡镇,年经济损失540亿元,沙化的扩展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滥牧、滥垦、滥采、滥挖及水资源的无序利用“五滥”因素,是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容量压力的结果。而防沙治沙需要我们从根源解决,总结以往治沙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以人文本,综合治理,综合林业、农业、草原、水利以及生态移民等多种措施后,以防为主,分类进行,建设三道屏障,遏制土地沙化。

1 “生态-环境-经济”治沙措施的思考

由于荒漠地区森林资源匮乏,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土地生产力不高,防灾减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这就使得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荒漠化地区土地治理与开发对改善生态环境,控制风沙危害,充分发挥土地资源能效,以及加快该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经济收入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工程建设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中心,以减少风沙危害为目的,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并建立以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为主体,防、治、用相结合的、高能效的治沙工程体系,从而改善沙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沙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说法是“防治用相结合”,然而,我们在实施中主要以防治为主,忽略资源建设中的合理利用问题。我们还要从资源的观点出发,合理利用资源,这样才能通过产业拉动作用,走科学利用条件下的防沙治沙道路,才能实现科学的防沙治沙的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模式。

近些年我们在防沙治沙工作中总结出很多新的理念,其中重要的理念即需求决定思路——需求观,或者是分割分块进行治理的模式。在沙漠资源客观的指导下,人们到哪里,道路就到哪里。同时,防沙治沙建设工程是跟着实际需求推进的,而不是为防沙而治沙。我们实现资源利用前提下的治沙观念,就是解决了沙区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物质运输治理等问题,并在沙区形成了若干个“绿色生态岛”,同时在公路两侧通过综合的沙地治理措施,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实现了人进沙退的目标。

2 防沙治沙总体目标探索

防沙治沙工作需要面对的问题,即究竟是消灭沙漠还是控制其危害?沙漠、沙地做為客观的存在,主要是历史自然体在发展与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需要解决旧问题,又要接受新问题,这两者是辩证的关系。因为沙漠既有危害的成分,又有保护资源的价值;既缺乏水资源,也能涵养水源;因此,减少沙漠危害程度是目标,科学利用沙漠资源、服务社会才是根本,而保留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部分沙漠未尝不是对人类有益的事情。通过近几年笔者的亲身经历,退耕还林中很多湿地、洼地、集雨水地死亡率很大。

国家近几年对公益林补助的加大,牧户对生态认识的提高,为了自身利益关系,格外的重视自家生态林的保护。而这些生态公益林正是生长在缺乏水资源,又能涵养水源的沙漠性土地上的灌木林。正所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治理,保护与利用并重”。

3 加强建设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由于人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防沙的目的,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天然林是自然生长的林木,没有必要计算其价格,因此天然林就遭遇到很多不公平的对待,各级部门和政府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也造成天然林的建设,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和重视是势在必行的。在这种全部是天然灌木林的地区,人工种植很难成林,土地沙质,降水少,因此在开发的时候,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还要各部门全力配合协作,并制定出有效计划,及时进行恢复补种,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力度。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作保证,要把那些生态比较脆弱又相对集中,且正在受到破坏的区域,作为工程的重点,坚持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恢复为中心,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为前提,以此建设好我国的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

编制工程实施规划,搞好森林分类区划工作,为保证工程实施能够科学、合理、有序和统一地开展做好准备。通过科技教育、种苗繁育、基础设施、森林保护和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工程实施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各级管理和实施人员都要端正态度,认真负责地采取科学办法,提高工程实施质量。

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防沙治沙意识

为了提高全社会依法防沙治沙的意识,就需要我们重点进行防沙治沙工作的学习和宣传。我们只有认真学习相关内容深刻领会,才能全面进行防治治沙工作的宣传工作,才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才能确保这部法律能够全面贯彻实施。而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就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出发来全面认识防沙治沙的工作,并带头宣传、学习好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重要法律。

沙化重点地区需要各级政府相关组织部门利用广播、电视以及报刊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基层进行广泛的宣传,让人民能够了解防沙治沙的内容。促使广大干部群众尽快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并能够进行自觉行动。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对防沙治沙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这就需要正确理解和执行防沙治沙的目标和考核奖惩制度。政府相关部门更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依法办事,密切配合,并能够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掌握、认清防沙治沙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关系,使之能够积极主动进行防沙治沙。

5 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核心。因此,我们要重视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农田、防沙固沙的作用,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天然林,其结构比较稳定,自然生长力要超过人工的速度,而且因为天然林中储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失去森林,人们也难以生存。所以,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森林资源,使森林更好地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6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实行科学防沙治沙

科学技术和教育培训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各地要高度重视科技支撑工作,组织选派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沙区进行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的防沙治沙技術。要通过建立防沙治沙示范县、示范区、示范点,总结成功经验和方法,以点带面,努力提高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使其充分发挥最大效益。

防沙治沙最重要的是保护和培育林草植被,提高土地植被覆盖率。在恢复和建设林草植被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气候地带性规律,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条件,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带、网、片相结合,生物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依法制止滥垦、滥牧、滥樵,实行封禁保护。切实讲求科学,注重实效。

7 结语

防沙治沙是我国一项长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在此基础上也是我们利用资源产业属性,结合财力、物力、人力,制定各种措施,做到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并能够激活工程建设的原动力,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建设机制;并通过依法治沙,提高执法水平,保护工程建设成果,通过科技创新,增加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以此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通过发展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能力建设的提高,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通过项目拉动,促进社会资金和各种生产要素向工程区聚集,增加林业建设投入;通过强化管理和监督,严格工程建设制度,确保工程快速健康推进。一个高质量、高稳定性的生态防护体系,必将优化生态环境,保障工程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春江,刘林贵,托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A].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

[2]王志岭.基于林业资源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意义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4(05).

[3]周生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近年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考和全面推进新时期防沙治沙工作的建议[J].森林与人类,2002(07).

作者:刘勇

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论文 篇2:

浅谈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策略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生态环境构成很大影响,土地沙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也更加重视土地沙漠化现象的影响。很多地区开始进行防沙治沙工作,通过构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整个生态,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探讨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促进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防沙治沙工作;林业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策略

土地沙漠化现象的加剧既包含了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多的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过度农垦、过度樵采和放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均加快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沙化面积也逐渐增加。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在有大风作为动力源的情况下很可能形成沙尘暴,对人的生活质量构成很大的威胁。榆林地区在我国属于较为典型的土地沙漠化区域,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在这一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防沙治沙需要从根源上解决沙漠化的问题,吸取其他国家以及前人的经验与教训,采取综合治理的手段进行干预遏制土地沙化的发生。

1、构建合理的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土地沙漠化现象的蔓延导致地区的森林资源匮乏,自然环境非常脆弱,土地的生产能力不强,难以抵御自然灾害。这一系列现象使得我们必须对现状进行治疗,尽可能控制风沙造成的危害,发挥出土地资源的能效,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传统的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为“防治用结合”,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贯彻“以防治为主,科学合理开发当地自然资源”的理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与经济和谐发展。

2、分析沙漠化的原因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与气候、人文之间的关系密切,榆林地区的主要原因除了降水量分布不均与,气候干旱现象加剧之外还受道西伯利亚季风的影响,导致大风频繁,从而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除此之外榆林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域,生态的多样性较差,总体来看绿化情况本就不如人意,地表的植被稀少、结构简单,为沙化形成提供了基础。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人为因素破坏,例如不合理的开采、放牧以及砍伐等现象。由于政策问题,早期的种植活动对脆弱的生态造成的破坏大,并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形成恶性循环。

3、设定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防沙治沙工作的目标究竟是消灭沙漠还是控制其造成的危害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沙漠是自然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物体,在历史自然演化过程中产生。在防沙治沙工作过程中既要面对新的问题,也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沙漠会对自然环境构成危害,但是同时也有保护的价值。因此需将减少沙漠的危害、科学利用沙漠资源使其服务于社会发展作为防沙治沙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保留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少数沙漠对于人类而言也有一定的益处。例如榆林地区的风力非常大,结合现阶段的环境保护策略,可以构建削减反制风力的目标,基于目标在起伏的山峦上采用沙基固结技术,建设风力发电厂,并抵御12级以上的风暴。完善风沙的预警机制,在遇到大风天之后开启风力装置,削减风力、变害为利。

4、优化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防沙的最终目的,认为天然林所指的是自然生长的树林,其价格不需要计算。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天然林遭受到较多的不公平对待,击破化程度较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优化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首先应当提高对于天然林的认识,从而加强对林地的保护。榆林地区选择建防沙林场保护林业生态环境,选择耐旱的沙柳、沙冬青和沙拐棗等,引进樟子松、侧柏,尤其是在沙漠化现象非常恶劣的地区,确保水分及养分,配合固沙植物的种植,在本地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在开发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做好恢复和补种的工作。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财力与物质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将环境相对脆弱、区域集中以及正在遭受破坏的区域作为保护重点,以最大限度恢复森林资源作为基础,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编制完善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做好不同林地的分类,建立完善的教育宣传机制、林地种苗繁育、基础设施建设、森林保护机制以及信息管理体系,为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有效的保障。结合榆林地区的现状,可以构建“三位一体”防护林,采取草方格沙障治沙,对于旱情严重的地区则采取补水的方式治沙,在春季植苗,雨季之后抢播穴播,选择春夏秋造林等先进而实用的技术。

5、提高社会依法防沙治沙的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驱,要做好防沙治沙工作首先要提高全民的认识,重点对工作内容和目的进行学习与宣传。只有深刻领悟到防沙治沙与局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够落实各项措施。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将防沙治沙工作宣传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只有人人明白,才能够确保工作的稳定推行。尤其是各级政府与林业相关部门应当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出发全面落实防沙治沙工作要求。尤其是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的地区,应当利用电视广播及网络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基层进行宣传,让每一位干部群众都能够掌握和理解防沙治沙工作内容,自觉按照相关规程行动。

6、防沙治沙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持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手段。林业生态环境在大自然中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保护农田的作用,一是天然林的结构稳定,自然生长率明显超过人工养成的速度,其中储藏的自然资源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退耕还林还草是控制土地沙化的重要措施,结合榆林地区的特点,应当推广新的耕作方法,种植冬小麦,对于有沙化风险的区域强制性的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大风对地表产生的侵蚀,控制沙丘进一步演化成为沙化土地。实施封沙育草,控制放牧,推广先进的舍饲养殖制度,发展林业与畜牧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破坏严重的问题。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改变土地沙化的有效措施,榆林地区近年来在沙区实施乔、灌、草混交模式造林。在沙地治理和改善林分结构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沙尘暴逐渐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7 结论

综上所述,防沙治沙以及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社会长期的公益性事业之一,对于改善环境、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榆林地区的环境、耕作特点、经济发展方向等因素,政府、林业部门以及企业等应当充分整合人力、物力与财力,制定针对性的防沙治沙手段以及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构建完善的生态建设机制,形成稳定的生态防护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江和,高军.干旱荒漠地区保护天然植被在巴彦淖尔市防沙治沙中的重要作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3):4-5.

[2] 陈永明,詹天军,潘从忠等.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科学种养,2015,(9):173-174.

[3] 金旻,贾志清,卢琦等.浑善达克沙地防沙治沙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评价--以多伦县为例[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3):321-325.

作者:高彩云

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论文 篇3:

浅谈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愈发突出,为人们鸣起了警钟。当前,国家已实施了沙源治理工作,生态环境也在不断修复。现阶段,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资源消耗变大,对木材的需求逐渐提升,出现了荒漠化、土地资源被破坏等问题,土地退化成为了眼下之急。对此,探究了防沙治沙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应为以往不合理、不科学的经济发展行为做出弥补和救助,旨在改善生态环境,解决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现阶段,国家提出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战略,让人们逐渐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人们过度砍伐、开垦、放牧,使得生态环境难以承受其压力。目前,土地荒漠化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棘手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1 树立合理的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当前,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使森林资源受到伤害,导致生态系统脆弱、土地退化,难挡自然灾害的侵袭。这一现象为人们鸣起了警钟,使人们不得不密切关注今后的生态走向。对此,专业人员需要做好防治工作,控制风沙危害。在以往的治理工作中,因为目光短浅使得防沙治沙工作屡屡出现问题,治标不治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防治为主体,合理地再次开发资源,实现生态与经济共同进步[1]。

2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

2.1 自然原因

土地沙漠化的形成可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首先,自然原因多为气候条件导致的,在多风的状态下使得沙质和风沙飞尘,长此以往得不到治理就会形成土地荒漠化。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存在大量沙漠化土地,已经形成的沙漠地区便会侵蚀周围土地,加剧土壤的干燥。再者,因为降水量逐年下降,加速了干旱地区的荒漠化,地面植被得不到充足水分便开始干枯,其严重性显而易见。植被破坏、水位下降,慢慢演化为土地沙漠化[2]。

2.2 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实际上是形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因为人们不规律的砍伐、开垦,造成土地沙漠化。尤其是在国内西部地区,这种现象最为明显。例如,牧民在放牧的同时,开垦土地,使得周围水资源和土地受到破坏,使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对此,人们要意识到水土资源同样重要,应科学、合理地使用,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部分人为了短暂的经济效益,选择过度放牧,导致自然草场受到严重侵蚀,周围的森林树木也遭到严重毁坏。

3 加强防沙治沙、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策略

3.1 加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将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因此,应加强宣传保护环境的思想,重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成长是向着森林前进的,林业对改善水土、空气等都能够起到巨大作用。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

现阶段,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防沙的最终目的,认为天然林是自然成长的,对其漠不关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天然林遭到破坏,人们开启了大面积的砍伐进程,当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并且影响巨大。因此,人们要加强林业生态保护意识,并将天然林划分为重点保护对象。以榆林地区为例,该地区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建立了防沙林场,其中有绿植沙柳、沙冬青、沙拐枣等,同时引进了樟子松、侧柏2种植物,可见该类植物的生命力旺盛,在一些干旱、炎热的沙漠地区都可以顽强生长,确保了水分不流失,可起到一定的固沙作用,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开发阶段,要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要义。生态保护工作需要大量资金的维持,并非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一些环境状态差、植物不易成活的地区要作为重点防治的对象。

3.2 设定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

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应确定目标,从而为后期的工作提供依据。现阶段,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在于防沙治沙的主、次矛盾究竟是为消灭沙漠,还是为通过措施控制危害。客观来说,沙漠是真实、客观存在的,随着历史演化而形成的。因此,防治风沙工作要新旧问题结合,不能将侧重点混淆。不可否认的是,沙漠化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但同样具有保护价值。在沙漠防治工作中,要利用先进的理念,结合科学的手段,减少沙漠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学会科学利用其他沙漠资源,服务于生态保护和防沙治沙。对环境危害较小的沙漠,可保留下来,作为祖国的大漠风光并予以保护。例如,榆林地区风力大,现阶段采用了科学措施反制风力,在一些起伏的山峦建设风力发电站,可轻松阻挡12级以下的风沙。此外,还需要建立系统的预警机制,重点要要完善其内部的系统构造,在大风天气开启装置,阻挡风沙。

3.3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实行科学防沙治沙

3.3.1 防治风沙技术要先进化 从客观角度来看,防治风沙的方式应灵活、多变。以往传统的防沙治沙方式已不适合现在的需求,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防治风沙不存在地区的差别,任何地方都要予以高度重视,组建一支精英团队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采用先进、科学的方式作为指导,进行后期的治理工作。以地区为单位,工作表现和成果优异的可对其进行表扬,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技术,为今后的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整体的防治效率和质量。

3.3.2 提高绿植的覆盖率 防沙治沙最有效的手段是提高绿植覆盖率,提高生态效益,为森林系统的健康化做准备。值得注意的是,绿色植被的恢复应结合地域进行,应尊重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研究绿植是否因地制宜,不能因为美观而忽略了地理和气候因素。工作人员应以科学为导向,选择正确的灌木、绿植、草地等,三者相互结合使用和覆盖,使生物技術得到全面应用。在绿色植被恢复之后,也要注意后期的维护和修剪,因为所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必须要禁止踩踏、放牧、开垦、伐木等。

3.4 防沙治沙的具体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要继续完善防沙治沙措施。对过度开垦、滥砍滥伐的行为绝不姑息,严厉禁止,用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不法行为,情节严重者,可追究法律责任。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3.4.1 围栏封育 以围栏为主,采用围栏封育的防护手段。主要是指在周围设置围栏,重点保护区域内的植被,限制人们的开垦行为,使区域内的土地得到休养生息的时间,逐渐变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进而达到防沙治沙的目的。近年来,采用围栏封育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3.4.2 夹设沙障 所谓沙障是一张屏障,指的是利用自然條件,夹设沙障,阻挡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提升沙的粗糙程度,减少风力,以往一些蓬松的沙土不再受风力的影响而到处飘扬。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防沙治沙手段,尤其是在冬季,沙障的存在提高了水的含量,起到了储存水分的作用,保护了周围的生态环境[3]。

3.4.3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起到抑制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的作用,进而形成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的森林系统即使遇到大风天气也可以阻挡自然灾害,提升蓄水能力,逐渐恢复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4 采取措施所取得的治沙效果

当下,土地沙化问题已十分严重,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加强治理,且取得了良好成效,加强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治理工作得以更好地开展,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当人们的环保意识统一,天然林得到的保护和修复也是质量最好的。为此,做好林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5 结束语

以往经济活动的不合理开展,使得生态环境遭受了巨大破坏。现阶段,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重点做好防沙治沙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工作落实到位。沙漠作为客观产物,应予以充分尊重和敬畏,在不妨碍环境的前提下,做好对沙漠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义群,刘海燕.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7):229,231.

[2] 米莹.浅谈环境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原因及措施[J].种子科技,2018, 36(8):20,24.

[3] 刘德深,赵永军,仝伯强.山东林业生态保护中的防沙治沙问题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18(8): 1492-1496.

责任编辑:黄艳飞

Discussion on Sand Control and Fores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MA Jian-qing (Gans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Center, Kangle, Gansu 731500)

Key words S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es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ve measures

作者:马建清

上一篇:企业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论文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