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毕业设计论文

2022-04-29

摘要:毕业实习是采矿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理念,深入分析了毕业实习存在的实习目的不明确、组织纪律意识淡薄、理论与实际结合薄弱、缺乏主动学习意识、职业目标与责任不明确和教学方式不恰当6个方面的问题,并从组织纪律管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估方式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毕业设计论文 篇1:

浅谈高职建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为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建筑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需求,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我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并对毕业实习设计进行了改革。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强,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既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又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崔秀琴(1967-),女,河南新乡人,焦作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专业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课题(编号:2008-JKGHAGH-422)成果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国家和民众对建筑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对劳动者的素质和人才结构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筑生产第一线大量需要既受过高等教育又能从事技术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后即能顶岗工作,即“零距离上岗”。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设计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全符合建筑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需求。

在对历届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追踪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我们组织了由行业、企业和学校的专家组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有: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岗位、工程计量与计价岗位、材料供应与检测岗位、结构检测岗位、桩基检测岗位、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岗位、工程质量验评岗位、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岗位。

为满足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时,并对毕业实习设计进行了改革。

一、改革前的教学方法及弊端

1.改革前的教学方法。改革前做法是:学生三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只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学生才有机会到施工现场学习,并且三次实习分别安排不同的学期,一周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两周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四周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而三次实习时间总计只有七周,学生很难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毕业实习设计阶段,所有的毕业生都从事建筑工程设计,首先绘制建筑施工图,然后计算承重构件的内力、钢筋配置,最后绘制结构施工图。

2.产生的弊端。以往做法的缺点是:一是实习时间较短,而且不连续,学生刚刚熟悉工程情况,实习也快结束了,学生很难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二是毕业设计阶段,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兴趣、就业意向,而是让所有的毕业生都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对个别专升本学生或毕业后到设计院工作的学生,比较有好处,但对大部分毕业后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造价咨询公司等单位的学生很不利,由于实习时间短、毕业设计阶段没有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单位、检测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实践能力较差,很难熟练掌握工作方法、程序,毕业后,难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改革方案和措施

1.改革方案。方案一:实行校企合作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两年的校内教学以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为主,重在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依照“必须、够用”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淡化理论课程的系统性和学科性,强化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教学效果。一年校外顶岗实习以能力培养为主,知识传授为辅;方案二: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时。对建筑材料与检测、画法几何及建筑识图、建筑测量、房屋建筑学、建筑CAD、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设置实践学时;方案三: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采用“分流制”培养方式,毕业设计分为设计、施工、监理、预算、测量、质检、检测、资料整理等多种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生就业意向,,选择毕业设计的方向。

2.改革方案的实施。方案一的实施:一年校外顶岗实习以能力培养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结合学生就业意向,采用“分流制”培养方式,实行“自愿报岗,岗前培训、顶岗实训、穿插讲座、定期汇报、校企共管”。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自愿报岗。每位学生根据今后的就业意向填报志愿,确定实训岗位。所设置的岗位有: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监理;施工预算;建筑测量;材料检测;专业营销;(2)岗前培训。实训前,在校内进行为期四周的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预算、施工监理、建筑测量等岗前培训;(3)带薪顶岗实训。以技术员或工程管理人员的身份参加实际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并获取一定的报酬;(4)穿插讲座。学生在实训期间每周日返校,结合实训过程中接触到的问题和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专题讲座;(5)定期汇报。要求每位学生每周日返校时提交本周的实训报告,并根据指导教师所掌握情况随机抽取实训学生进行实训汇报;(6)校企共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一方面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由指导教师对其实训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

方案二的实施:对建筑材料与检测设置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和实践学时,对画法几何及建筑识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设置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对建筑测量设置理论学时和一周的测量实习、对建筑CAD设置理论课和上机学时,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和建筑结构设置理论学时和课程设计。

方案三的实施: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就业意向选择毕业设计方向;根据学生所报情况,进行分组;根据老师的特长,指定各组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拟定本组毕业设计的任务书,负责本组学生的指导、管理工作,给学生联系实习单位;根据毕业设计的方向分组进行毕业答辩。

三、改革取得的效果

(一)突出了特长教育

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2+1”实习期间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内容。专升本的学生选择建筑工程设计,其他毕业生选择施工、监理、预算、测量、资料整理等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2+1”实习期间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内容。在05届、06届、07届、08届毕业生中,80%的毕业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2+1”实习期间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内容。

3.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2+1”实习期间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内容。在05届、06届、07届、08届毕业生中,70%的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了“2+1”实习期间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内容。

(二)建立十几家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我院与十几家设计院、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签订长期合同,作为我系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了一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目前,建筑工程教研室拥有专业教师18名,其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6名,占89%。另外,我院聘请几十个设计院、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的总工、技术员作为毕业生在现场实习的指导老师,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效果

改革中,学生的受益最大,既学到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又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学校实现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企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因此,此项改革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效果。

(五)真正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难题。

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和毕业设计的改革,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大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能够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表现良好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因此,40%的毕业生留在“2+1”顶岗实习所在单位工作,其他毕业生也很快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四、总结

我院从2005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始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强,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既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又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效果,此项改革措施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代学灵.建筑工程专业“2+1”教学改革探讨[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12):231~233.

[2]崔秀琴,和燕.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零距离”上岗的研究与实践[J].劳动保障世界,2008(9).

[3]崔秀琴,吴书雷,代学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7(10).

[4]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

责任编辑 谢荣国

作者:崔秀琴 陈玉萍

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毕业设计论文 篇2: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毕业实习是采矿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理念,深入分析了毕业实习存在的实习目的不明确、组织纪律意识淡薄、理论与实际结合薄弱、缺乏主动学习意识、职业目标与责任不明确和教学方式不恰当6个方面的问题,并从组织纪律管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估方式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認证的三大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分别从人才培养的核心点、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培养质量的保证点,对工程学科的教育教学进行了科学引导,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1-3]。这些理念对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4-5]。用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引导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江西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积极将其引入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

毕业实习作为采矿工程本科生教学三大实习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具有实习时间长、学习任务重、成果要求高的特点,是确保本科生毕业后能胜任矿山开采设计、施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备解决复杂采矿工程问题及职业注册必备能力,成为现代矿山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最后实践检测环节[6-7]。因此,需高度重视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工程教育认证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最大能力获取,要求学生要把知识内化到心灵深处,并且能在以后工作中将专业技能熟练用于工程实际[8-9]。因此,用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优化毕业实习教学指导,加强毕业实习过程管理,对采矿工程本科毕业实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毕业实习目标达成要求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培养专业人才,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密切关系。要想培养出思想道德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需针对统招学生采用技术型和管理型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基础,增加实践锻炼环节,通过基础知识掌握,实践环节强化,从根本上培养矿山及相关企业的技术型人才,经过生产过程熟悉、法律法规及环保知识系统学习,实现人才由技术型向管理型过渡,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因此,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要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江西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结合《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提出了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10]:

1. 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在金属矿山开采活动中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具有扎实的采矿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金属矿山开采工程技术复杂问题。

3. 能够进行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关的规划、设计,开展矿山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

4.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拓展知识和能力,能够针对现场实际问题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及跨文化交流基本能力,具备成为矿山企业高级管理者和技术带头人的潜力。

结合以上5点专业培养目标,针对本科生在毕业实习阶段需达到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涉及到以下8条内容:

R1-能够运用采矿工程相关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系统考虑矿山开采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关键环节和力学模型的影响因素。

R2-能够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并使用恰当的专业技术和资源,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R3-能够基于采矿工程相关背景知识与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采矿工程实践进行合理分析。

R4-能够评价矿山开采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R5-能够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识。

R6-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团队意识,胜任团队中不同的角色,完成个人的分工职责。

R7-能够就矿山开采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采用撰写设计书、技术报告、口头表达等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R8-能够正确理解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树立基本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分析以上8点知识能力要求,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下本科毕业实习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实习目的不明确。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学生要知道自己的培养目标和需要取得的学习成果,但是许多学生在实习前并不清楚实习目的,没有带着学习采矿实践知识的目的去实习。《毕业实习大纲》要求通过毕业实习,使采矿工程学生学习组织管理生产,提高生产操作技术水平,培养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收集必要的资料并熟悉理解。由于实习目的认识不到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走马观花,不关注矿山组织结构,不关注生产操作技术,不关注生产实际问题,不关注矿山开采资料,以致实习结束后对整个矿山的生产技术情况一无所知,无法有效地为毕业设计夯实基础,学习成果取得效果差(未達到R1、R2、R3、R8)。

2. 组织纪律意识淡薄。组织纪律越规范,则安全事故风险越小,矿山企业越放心,实习过程越顺利,越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成果。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不遵守实习纪律,集体意识淡薄。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现象:一是不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未统一劳保服和矿用胶鞋,未佩戴安全帽未拿手电;二是不按要求进行集体活动,实习过程中迟到、早退,晚上与朋友喝酒、上网,甚至夜不归宿;三是对到井下实习学习有抵触情绪,担心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以身体不适或有狭小空间幽闭症为由,故意请假不参加井下实习活动;四是不遵守实习安全规范,实习过程中,擅自脱离队伍,违规操作,无视老师或矿山员工的安全警告;五是言谈行为不文明,与矿山员工交流不注重表达,下井后用手电照射他人,实习过程打闹嬉戏(未达到R5、R6、R7)。

3. 理论与实际结合薄弱。毕业实习的学习成果要求学生能够深入认知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因此,必须要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充分地理解和认识,能够理解矿山实际生产技术,并结合现场生产技术问题进行有效地思考。然而,由于理论教学过程中有关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教学过程较少,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不深入、不牢固、不透彻,加上矿山实际存在一些教材上标准技术的衍生技术,甚至非标准技术,面对复杂难处理的工程实际问题,理解难度大,学生无法有效地用生产实际验证所学的知识,没有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用所学专业知识解释、思考、评价矿山开采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未达到R1、R2、R3、R4、R8)。

4. 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不断反馈为驱动。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希望的学习内容,学生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某些学生没有带着问题去实习,没有带着目的去实习,没有带着兴趣去实习,没有带着想法去实习,仍然像第一次认识实习一样,全过程只倾听指导老师或矿山员工的讲述,走到哪里看到哪里,看完什么忘记什么,左耳进右耳出,不走心、不思考、不交流,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有些学生甚至因为性格内向或怕问题过于简单,羞于提问,惰于探究,不去主动解除疑惑,把问题永远留在了心理,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明白(未达到R3、R6、R7、R8)。

5. 职业目标与责任不明确。采矿工程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矿山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这是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果后的实际目标。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近距离直接感受矿山工作的机会,学生可以从矿山实际生产现状和与现场员工交流中,获取有关采矿工程师职业内容和责任、团队协作要求、工程管理方法等内容信息,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信息。学生在学校理论课学习过程中,难以明确职业目标与责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忽略了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在有限地实习交流环节中,未关注与采矿工程师直接相关的内在职业素养与外在社会发展要求,丧失了宝贵地明确自己未来职业目标的机会,待毕业前找工作时,又对采矿工程师的职业内容茫然无知(未达到R4、R5、R6、R7)。

6. 教学方式不恰当。工程教育认证OBE理念强调了两个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取得期望的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教师应当明确毕业实习的教学目的,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某些老师只是将毕业实习视为一次必需完成的教学任务,未尽力帮助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果,不对实习需学习内容进行细致准备,不提醒学生提前准备实习过程可能用到专业知识,不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解释,不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引导,不对毕业实习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纠正,不有效考核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实习效果差,最后反而将实习效果差归因于学生实习态度不佳(未达到R1、R2、R3、R4、R8)。

三、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6点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需在以下4个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知识能力要求——问题——持续改进关系图,如图1所示。

1. 加强组织纪律管理。只有高度重视实习过程的组织纪律,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实习工作,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取得好的学习成果。因此,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加强实习过程的组织纪律:第一,统一劳保用品,参加实习的所有学生必须按要求统一着装,不可奇装异服,指导老师也应按要求着装;第二,严格执行实习集体纪律,每次实习活动应准时参加,不可聚餐饮酒,不可夜不归宿,每晚按时查寝,所有集体活动纪律均与实习成绩挂钩;第三,指导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对参加下井实习活动确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正面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实习活动,对于确因身体不适而无法参加实习活动的学生,应及时准假,避免实习过程中发生事故;第四,严格遵守实习安全规范,采用指导老师实习前安全指导、矿山员工实习中安全教育、实习现场安全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方面将安全意识深植学生的头脑意识中,并在实习过程中监督学生的实习行为;第五,规范沟通和交流方式,提前告知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与现场员工的沟通交流环节,提醒学生注意表达方式方法,实习过程中杜绝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严肃实习过程,尊重矿山员工(解决问题(1)、(2)、(5))。

2. 深化主动学习意识。成果不是学习的暂时表现,而应该是学生内化到其内心深处的过程历程。学生应当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人,不要仅仅片面地去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学习规划。第一,明晰实习目的,根据《毕业实习大纲》的要求,实习前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实习计划和要取得的实习目标;第二,给自己提问,实习过程中每次活动之前,提前回顾下课堂理论学习过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做好第二天实习活动准备,并给自己提出一些实习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三,学会观察与思考,实习过程中要处处留心,注意观察矿山实际开采技术与操作方法,并与所学知识反复参照比较,回答自我提出的问题,发现难以决策或难以理解的复杂工程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必要时查阅资料;第四,学会提问与总结,对于确实无法处理的复杂工程问题,积极与指导老师或现场工作人员沟通交流,阐明疑惑,详析答复,用实践所学来验证理论知识,实习活动结束后,详细记录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具化到实习报告或学习笔记上(解决问题(1)、(3)、(4))。

3. 多种个性化教学方式相结合。工程教育认证鼓励教师灵活使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去实现预定目标。教师应在心中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在传统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个性化教学方式:一是采用邀请矿山专家进行现场专题报告的教学方式,对矿山基本情况、安全知识法规、矿山采掘工艺及矿山地质概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加强学生对矿山的深入认识,为实习活动打下扎实基础;二是采用实习活动前观看相关采矿技术和设备操作方法的视频,与实习过程中的现场观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的不同具象认识前后相互印证,加深教学效果;三是采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习活动中的针对性提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用先讲答案后提问的反向教学方式来激活学生的理论知识,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实践验证理论所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采用与矿山采矿工程师开展沟通交流会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踊跃提问,采矿工程师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讲解采矿工程师的职业内容和责任、团队协作要求和工程管理方法等相关内容,以及现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策略及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答疑解惑(解决问题(3)、(4)、(5)、(6))。

4. 多种学习成果评估方式相结合。为了更准确的回答“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成果评估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教师采用有效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一是采用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时时考查,实习过程中遇到讲解过的专业技术知识时,立即进行提问,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提炼学生知识盲点,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二是采用抽奖问答的方式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估,可将学生的名字做成卡片,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要点总结成问题,分阶段开研讨会进行抽奖问答,针对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对其进行评价;三是采用点评提问的方式进行实习考核,在实习活动结束后,对学生实习情况依次点评,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依次提问,准确把握不同学生实习环节中各自的弱项,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四是注重实习报告的完成质量,实习报告应按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毕业实习大纲》中的具体要求来完成,且实习报告应强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组织生产管理、生产操作技术水平、生产实际问题及毕业设计等内容的阐述、学习、解决和理解,不可做资料的复印机(解决问题(2)、(3)、(4)、(6))。

四、结束语

畢业实习作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习,实习时间长达4周,是学生近距离直接接触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最佳机会,是验证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成果的最好时机,为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针对现阶段采矿工程本科毕业实习存在的实习目的不明确、组织纪律意识淡薄、理论与实际结合薄弱、缺乏主动学习意识、职业目标与责任不明确和教学方式不恰当6个方面的问题,从组织纪律管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估方式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为毕业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2]张永定,马丽生,温卫敏,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0,34

(2):69-72.

[3]王铭,黄瑶,黄珊.新时代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5):5-7.

[4]张男星,张炼,王新凤,等.理解OBE:起源、核心与实践边界——兼议专业教育的范式转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109-115.

[5]周锡堂.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与高等教育评估[J].化工高等教育,2015(3):18-21.

[6]鲜龙,李恒杰,曾贤强.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89-190.

[7]杨明,高建良,张学博.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实习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19(19):124-126.

[8]余天佐,刘少雪.工业界视角的工程教育学生学习成果鉴别及分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102-108.

[9]王亚红,杨秀东,钟方丽.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36(4):4-7.

[10]钟文,赵奎,王晓军,等.采矿工程专业“回归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创新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45):7-10.

作者:王石 王玉杰 钟文 王晓军

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毕业设计论文 篇3:

对非师范毕业实习的几点思考

【摘要】毕业实习是学生完成本科教育所必需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人才培养链的重要环节,但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非师范生的实习环节严重弱化、实习单位难找、实习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人才培养;毕业实习;非师范毕业实习;实习管理

一、毕业实习的必要性

按照高校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毕业实习是学生完成本科教育所必需进行的实践活动,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巩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对之进行检验,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学生实习学校全面检验了自身的办学思想、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并及时全面地获取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以此加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创新更多源于实践的需求与个人兴趣的驱动,所以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情境式的毕业实习,在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高校管理部门和负责专业建设的学院(系、专业)对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可以反映在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结果上。

但从总体上看,高校学生特别是非师范生的实习环节严重弱化、实习单位难找、实习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说,非师范实习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二、当前非师范实习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的非师范毕业实习已经被以获得学分为目的的放羊式实习所取代,并不能取得真正的实习效果。根据零点调查公司的数据,中国仅有11.7%的学生拥有实习经历。由于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式的不同,师范专业的学生通常能保证一定时间的有效实习,而大多数非师范生的实习是有时间少内容。从总体上看,高校大多数非师范的学生实习往往是放羊式的,难以起到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作用。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单位难找,实习岗位难寻。这是目前非师范学生实习存在的首要问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仅有5%左右的企业明确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Team》杂志进行的一项对国内企业的调查结果也表明,超过70%的企业不愿意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企业不愿意开放实习机会的原因主要是对接纳学生实习有较多的顾虑,如果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赔偿、诉讼风险、依据目前安全生产法规给企业的处罚等),此外接纳学生实习也对企事业单位正常工作造成干扰,比如由于工作程序的不严密或工作方法的疏漏可能会造成商业机密的外泄和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等。各种顾虑导致企事业单位对接纳学生实习持消极态度。而从经济方面看,学校提供的实习经费不足导致了用人单位对于接收实习生积极性不高。

2.非师范实习流于形式,疏于管理。非师范毕业实习通常安排在第八学期,这时的学生面临着就业、出国、考研、考证等问题,即使正常的教学和毕业设计也难以认真完成,更别说学校根本无力监管的实习了。由于实习是毕业生必须经历的重要教学环节,但不少高校又不能保证落实实习单位,所以学生为了完成必要的学分,使用各种方法找一个能接受自己实习的单位。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师资紧张,特别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实习指导教师承担的责任和投入的精力较大,而又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实习质量和实习效果当然不能保证。

3.非师范实习的目的和形式已和实习的目标要求相背离。实习本来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但目前比较有普遍性的对毕业实习的认知是:实习就是到企业去工作。很多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实习,并不是运用专业知识,而主要工作就是打扫卫生、端茶、倒水、打字、复印材料等琐事杂事,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完全没有关联,实习效果很差。而在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往往把找实习单位当成找工作和兼职的机会。如果实习以后能留在这个单位,就会去努力争取,只要觉得没机会留下工作,便开始敷衍马虎,不愿做好工作,甚至是中断实习另谋机会。有的学生把实习当成获取报酬的工作,对工作挑剔不用心。非师范实习生的这样一些行为给用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负面印象,对于接纳实习生不积极。

4.缺乏有关制度和相关政策的保障。国家缺少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和接纳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政策及法规,缺少对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实践的经费支持和约束手段,缺少对实习生的权益保障、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秘密保守等方面的政策。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原因,高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是导致高校学生实习方面存在种种问题的制度原因。

三、如何使非师范实习更有效

1.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应高度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一批数量、规模及指导力量都符合要求的实习基地,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实习基地建设要与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努力实现实习与就业的良好互动关系。此外在实习基地的利用最大化方面,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跨专业组合编队、专业组队和自主分散实习等形式,其中跨专业组合编队实习由教务处牵头落实,学院负责专业指导,实现实习基地资源共享。

2.非师范专业实习的管理

在制度上进行规范,根据大学学制和不同学科专业实际,明确规定各类大学生毕业实习时间要求;规范和加强实习教学环节管理,保证必要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建立大学生实习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相应培训,开展对大学生实习的宣传、指导、咨询和服务,以及组织相应的“准实习”形式的活动。毕业实习应该保证质量,分类管理。

(1)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

首先是指导教师的资格获得:由各学院推荐、教务处审批,从各协作实习基地的专家中遴选一批在各专业领域中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组成一支兼职导师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活动,保证实习质量,提高实习效果。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各学院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由实习基地(实习点)负责人、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兼职导师参加的实习工作会议,交流经验,加强协作,鼓励引导师生共同关注专业实习,研究专业生产中的前沿问题。

其次要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责、权、利。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安全教育,经常与实习单位保持沟通和联系,检查和了解实习生的情况,及时处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意外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使实习有序进行。实习指导教师应当获得有关实习方面的培训,加强与实习专业相关的实践训练,有在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中获得公平公正的评价的权利,同时,加强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普遍性问题。一个自身对对实际问题的了解有限的教师很难有效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所以教师的实践训练也是关系到大学生实习问题解决的重要方面。比如让教师到生产岗位轮训、聘请客座教师等,把实践工作经验和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直接传授给学生,更高效地指导着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应给予肯定。当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而实践更是不会给予充分重视,学校应当在工作业绩考核中充分尊重实习指导教师的劳动。

(2)对学生的管理

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认知:能从认真踏实的实习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人是学生自己。而学生应当享有的权利也应明(下转第57页)(上接第55页)确,学校、学生与实习单位必须签订实习协议,协议详细并明确规定实习期间学生的人身安全责任归属及相关权益保障(如带薪实习的最低报酬标准、工伤赔偿、社会保险等各项权利等),还要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劳动纠纷问题如何解决进行规范。学校方面还要明确学生实习期间有获得培训的权利及允许学生获得实习资助和补贴,为大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最后还要明确学生实习时应该承担的义务,自觉接受相关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承担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永瑞等.管理类本科专业实习定位与操作模式的探索[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4).

[2]都满昌.高校学习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07]1号.

[4]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Z].教技[2007]5号.

[5]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周济部长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6]胡建波.来自“零点”的调查报告:中国呼唤“白宫实习生”[N].http://edu.aweb.com.cn/2010/4/12/5118201004121014640.html.

[7]崔玉隆.大学生实习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J].法律与社会,2008(14).

[8]吴明革.大学生选择毕业实习方式的动机分析[J].管理观察,2008(8).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厅级),“法学专业教学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08SJB8200008)。

作者简介:郑亮(1972—),女,湖北荆州人,硕士,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沟通学。

作者:郑亮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农村成人教育论文下一篇: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仓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