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工科专业主动适应行业需求的有效途径。针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托校内综合实践平台和校企协同培养机制,项目组提出了综合实训教学环节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间的衔接设计措施,对分层次系统化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篇1:

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针对机械类工科的毕业设计存在的闭门造车多,结合科研、生产实际课题少,纸面设计多,实际动手制作少,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以及生产实习存在的实习基地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实习时间短、经费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等问题,提出以校内生产实习基地为依托,将机械类学生的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建设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师指导队伍,建立校内虚拟辅助生产实习平台,按企业形式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类;生产实习;实践教学;毕业设计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认证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工程实践等专业知识与能力,在课程體系建设上应面向工程实际,提高工程意识和设计技能培养,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培养是机械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两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可以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全面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必要环节。

一、传统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机械类工科的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闭门造车多,结合科研、生产实际的课题少;纸面设计多,实际动手制作少;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等。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2.传统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生产实习需要依托校外的企业等生产部门,在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具体表现:

(1)现有实习基地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2)实习时间较短、经费不足

(3)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二、改革思路

根据目前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列改革措施:

1.建立校内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基地,依托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

2.探索多种模式的实习模式;

3.建设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师指导队伍,组成的多层次、跨专业、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师指导团队;

4.进行仿真实习,在虚拟平台上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

5.按企业形式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

三、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1.依托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利用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制造实验室及学校工程实践中心的现有机床和设备,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建立校内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基地,将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与学校现有资源相结合,为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的学生提供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同的环境与氛围,使学生感同身受,增加学生的职业经历,为学生提供工程设计与制造以及创新实践的技术环境,使学生掌握机电设备操作技能与规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依托校内生产实习基地,针对机电类生产实习的学生,结合优秀毕业设计项目开发出具有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特点实习项目,使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零件的工艺流程、工具、刀具等生产资料管理流程,了解到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批量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管理形式,今后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毕业设计选题上,教师深入实践,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商定设计题目,在专业生产实习前将毕业设计的题目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向主动学习状态发展。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设计部门中,由进行毕业设计的大四学生组成不同的设计团队,成员可来自多个学科/专业,由毕业设计教师指导团队共同指导,围绕某一设计项目(如数控车床、机械人)模拟企业项目运作模式进行可行性研究、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任务要求、机器性能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技术设计。

2.探索多种模式的实习模式。少部分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其毕业设计题目与学校、生产企业联系甚微。针对此种状况,笔者建议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并与导师进行自主联系,结合导师建议有目的性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在分散式生产实习的同时,学生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科技大赛作品制作等校内实习;学校也可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实习模式。

3.建设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师指导队伍。针对现有的青年实践教师的从校门到校门的学习经历、缺乏工程职业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等问题,引进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组成由具有工程职业经历、工程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青年教师构成的校企联合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同时加入与课题联系的其他专业的指导教师,组成校企联合、跨专业、多层次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师指导团队,使青年教师在与工程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快速积累工程实际经验,加快青年教师由学术型讲师到实践型工程师的快速转变。快速培养一支“双师型”的青年指导教师队伍,促进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建立校内虚拟辅助生产实习平台。有限的校外企业生产实习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仿真实习作为近几年来国内流行的一种实习方式,弥补了生产企业实习的不足。仿真实习是在学校内部建立可视化的虚拟辅助平台,学生在仿真机上对机械零件加工过程反复操作,对关键工艺参数反复摸索,真正了解到生产企业产品、设备、车间等等的基本情况。通过在虚拟平台上不断模拟实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薄弱环节,对关键工艺参数重点掌握,从而在真正的生产实习中不再迷茫,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企业生产实习的质量。

5.按企业形式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在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建立企业形式的管理制度,如机器设备的操作规范、保养维修、工具和量卡具保管、出借等各种规章制度。人员出勤、迟到早退等考核制度。建立包括零件材料成本,工具成本机器的加工成本、机器的折旧、人员的成本等成本核算制度。同时根据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以适应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教学运行保障机制以及与改革相适应的毕业设计、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成绩评价体系。

四、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按企业生产、管理形式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依托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并采用多种模式的实习模式,以及建设由具有工程职业经历、工程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青年教师构成的校企联合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等改革措施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职业经历,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类似的工程设计与制造以及创新实践的技术环境,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意识、科技创新思维、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专家的好评,对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的工程实践性、内容的创新性、撰写的规范性均给予高度评价。

校企结合的企业实际氛围、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队伍,使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因此毕业生受到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远大集团、沈阳三一重工、北方重工等国家大型企业单位的青睐,就业率高、能力强。

五、结束语

通过将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先进的管理制度与学校的实践中心和机械制造实验室的机床、设备相结合,建立校内校企结合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接触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与青年教师相结合,使青年教师快速积累工程实际经验,培养“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是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以一,王雁.对工程教育改革中关键问题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9):14-16,29.

[2]郭钟宁,骆少明,张湘伟.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9(6):15-22.

[3]王永生.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5-18.

[4]Stocking.P. J. The teaching of aerospace vehicle design at cranfield universit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group design project,Proc.IMechE Vol.221 Part G:Aerospace Engineering,2007:225-234.

[5]余龙江,李为,鲁明波.新形势下本科生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08,(10):21-24.

[6]李延斌,孙学雁,郑鹏,等.按企业项目运作模式指导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77-180.

作者:孙学雁 李延斌

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篇2:

应用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 要]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工科专业主动适应行业需求的有效途径。针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托校内综合实践平台和校企协同培养机制,项目组提出了综合实训教学环节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间的衔接设计措施,对分层次系统化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所构建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注重面向岗位的技能综合训练和面向专业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可提高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与职业发展潜力。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实训;应用型人才

我国高速铁路、城际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及新技术、新装备的不断引入,对轨道交通类本科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运营管理专业)与运输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具有行业特色鲜明、从业岗位明确的工程应用性特征。畢业生只有掌握运输组织基础理论与技术、熟悉岗位技能,并具有对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快速反应能力[1],才能成为适应行业需要的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2]。

知识、能力、素质是人才培养的三要素,而实践教学承担着将知识转为能力、能力融成素质的重要作用。由于现行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求脱节、实践环节之间缺乏衔接、课内与课外实践活动未统筹安排、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削弱了实践教学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本文围绕运营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依托校内综合实践平台建设,通过增加校内综合实训环节并注重实践环节之间的衔接,构建了分层次系统化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加强面向从业岗位与专业问题的技能技术综合训练。

一、实践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运营管理专业直接面向轨道交通运输生产一线技术岗位,具有显著的工程特点和应用性特征[3],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中高校要更加强调面向一线生产实际需要的实践创新能力训练[4]。面对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运营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教学效果上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中缺少集中性、综合性的技能实训环节

由于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主要为具体理论课程服务,课时少、内容单一、相对独立,难以在工程实际背景下实施对岗位群的综合技能训练。

(二)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注重单项理论课程的知识运用与技能训练,与面向工程系统和问题解决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综合实践环节之间跨度较大,缺少渐进的衔接环节。生产实习对于毕业设计的选题和现场调查的先导作用不明显。课外科技活动与课内实践环节尚未在教学内容和组织上形成关联。

(三)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不好

受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自身生产安全与效益的限制,生产实习易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式的实习方式,加上学生在实习中的任务不明确,较难达到岗位技能训练目标[5]。毕业设计面向工程实际不够。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设计过程未能与工程现场结合,还存在工程设计少、理论研究多,文献调研多、现场调查少的情况。

(四)校内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不足

由于经费投入、建设理念等原因,学校还未立足校内建立贴近工程实际场景并满足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平台[6]。而在企业内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受到企业生产和地理位置的限制,难以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能力培养作用。这也常表现为校内实践教学的效果好于校外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有必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加大校内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增设校内综合实训环节,加强面向岗位的综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同时,该综合实训环节能实施对多项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运用能力培养,为后续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内外科技活动等综合实践环节打下基础。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职责分析,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运营管理专业明确了“立足珠三角地区、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对接企业一线岗位、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建设方向。专业人才培养面向以地铁为主,适当考虑高速和城际铁路方向;以运营管理一线岗位为就业起点,以调度指挥、技术管理为职业定位,培养基础扎实(交通运输学科基础理论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扎实),学有专长(线网调度能力、车站运营管理能力突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根据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需遵循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规律[7],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关联,通过系统化的渐进式培养,实现对岗位技能和专业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训练。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运营管理专业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以城市轨道交通为培养特色,围绕车站运营管理能力、线网调度指挥能力培养,按照“实践(整体认识)—认知(专业理论技术掌握)—再实践(综合运用与创新)”的过程,以增设的综合实训环节为中间环节,构建了包括整体认识、单项实践、综合实训、综合实践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渐进地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整体认识层次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相关的认识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对轨道交通系统和运营管理专业技术脉络的感性认识与整体观念,激发对行业背景及专业学习的兴趣。单项实践层次包括工程技术基础、学科基础、专业课程相关的课内实验、单设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各项专业基础知识、技术与实验技能。综合实训和综合实践两个层次对应于再实践的综合运用与创新阶段,包括增设的综合实训环节、技能竞赛和原有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环节,主要加强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综合实训、综合实践两个层次需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上进行衔接,以体现技术问题解决的逐渐深入和非技术因素考虑的逐步综合。在教学实施中,整体认识、生产实习和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企业完成,单项实践、综合实训、技能与学科竞赛在校内基础课程实验室和专业实践平台完成。

(二)综合实训环节建设

综合实训环节在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中间环节,主要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通过不同基础课、专业课的知识融合与技能技术综合运用,实现由学习者向完成岗位职责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实践者的转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中车站运营管理能力、线网调度指挥能力培养要求,综合实训环节包括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综合实训、车站机电设备综合实训、运输组织综合设计、调度指挥综合实验等四门集中性实训课程,并分散在各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开设。每门实训课程以项目教学方式,按照“运用—设计—创新”分阶段递进、“基本要求与自主提高相结合”分级教学的设计思路,建立了由“面向岗位的综合运用(必修)、面向系统的选题设计(选修)、体现拓展的开放创新实验(鼓励)”三种类型的实训模块,并相应设计了各模块的实训项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组织形式。

1.综合运用项目模块,以岗位技能训练为主,按就业岗位设置实训项目,以对岗位技能、技术装备运用的熟练程度为考核要点。学生在熟悉各岗位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团队形式进行线路或线网的调度指挥协同演练。

2.选题设计项目模块,以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按专业能力方向设置系列综合性、设计性项目。项目只给出设计要求及典型案例,学生要选题并根據题目要求自主设计实验或解决方案。设计结果需在实验室内验证,并以设计内容和结果展示作为考核要点。

3.开放创新项目模块,以专业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为主。学生以团队形式,可在选题设计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化,也可结合毕业设计、学科竞赛指南,自拟设计性、创新性题目进行自主训练。可采用项目立项评议与结题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

通过多类型模块中实训项目的组合学习,既能体现课程教学对全部学生的共性要求,也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和团队协作的锻炼平台。通过综合实训环节的两届学生考核结果和课后学生问卷反馈分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反映良好。

(三)综合实训与综合实践环节的衔接

学生的岗位技能和专业实践创新能力需经过多个环节,从不同角度进行培养。这些环节应各有侧重,并通过课内、课外和企业实践的联动形成渐进的系统化训练过程。综合实训环节的三个项目模块与综合实践环节中的企业实践、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的衔接关系如图1所示。

课外科技活动包括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分别在综合运用项目模块和选题设计与开放创新项目模块学习之后举行。通过竞赛形式,鼓励学生以综合实训环节的学习成果为基础,进行自主提高和强化训练。对于学科竞赛成绩优良者,推荐其参加省级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交通科技大赛、科技训练计划项目等各类创新活动。通过将综合实训环节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向课外科技活动延伸,使课内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锻炼中的主观能动性[8]。同时,学生还可以学科竞赛成果和研究方向为题进行毕业设计,通过综合运输生产实际中涉及的经济社会、环境保护等非技术因素,继续开展深化和系统化研究。

为实现综合实训环节对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前导性作用,可将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提前到校内综合实训环节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提前公布毕业设计选题指南,组织学生在综合实训环节的选题设计和开放实验中初步选定毕业设计方向。进入生产实习后,学生在完成实习计划内容的同时,还可针对综合实训环节学习的不足和毕业设计选题开展现场调查。通过在综合实训环节中选题、生产实习中的针对性调查,提高了毕业设计的开题质量。同时,基于校内综合实践平台完成的岗位技能实操和协同训练,能弥补企业生产实习中难以顶岗锻炼和因设备分散难以形成系统整体认知的不足。综合实训环节既是对之前单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也是之后生产实习、技能与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的前期基础,起到了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承前启后作用。

三、校内综合实践平台建设

近年来,学校在创新强校、省级财政等专项经费的支持下,通过先后三期建设,建成了满足运营管理专业综合实训环节教学要求的校内综合实践平台。

校内综合实践平台按照“面向行业、校企协同、整合资源、开放共享”的规划与建设理念,以行车控制、车辆结构、牵引供电、运输组织技术为主体,按照广州地铁、广珠城际铁路运营实际,搭建了实虚结合、动静结合的三个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该校内实践平台包括完全模拟真实线路运营的调度指挥仿真实训系统;反映高铁、地铁、城际铁路线路的沙盘模拟系统和列车运行控制与指挥实训系统;具备120米真实线路的可移动车辆实训基地,基地线路上配有牵引及制动功能完备的车辆,基地车站中安装有全套牵引变电与接触网系统、车站联锁系统、车站检票与环控系统的实物。校内综合实践平台对综合实训环节的支撑作用如图2所示。

校内综合实践平台能够全过程和贴近工程实际场景,为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其建设水平和教学效果在国内同类高校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该综合实践平台于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校企协作的培养机制

特色专业办学必须联合企业办学、依托行业发展。近年来,运营管理专业在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内综合实践平台的同时,积极拓展了校外办学空间。其先后与广铁集团、深圳地铁、北京铁道所公司等业内骨干企业,通过轨道交通综合实验班、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行业专家讲堂、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联合课程、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积极将企业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在综合实训环节的实施中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进课堂讲授岗位职责、技能规范、实际案例。在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中,以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为设计选题、在企业现场实施课题研究,并聘任企业导师联合实施指导。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环境、两类资源的结合互补和协同培养,有力地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包括运营管理专业在内的轨道交通类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专业技能技术的综合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应用型本科的主要特征。运营管理专业通过建设校内综合实践平台和增设综合实训环节,构建了由整体认识、单项实践、综合实训、综合实践四个层次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综合实训环节所含系列实训课程的项目与模块化教学建设,并与综合实践环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上进行衔接,形成了分层次系统化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提高了面向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孟俊焕.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3):102-105.

[2] 夏建国,刘文华.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4):106-107.

[3] 彭其渊,马驷,文超.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5-10.

[4] 陈利华,赵津婷,刘向东.从工程教育认证视角重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60-67.

[5] 叶玉玲.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同济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7(4):56-58.

[6] 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9-153.

[7] 王瑞锦,文淑华,周世杰,朱国斌,张翔,蔡竞业.螺旋递进式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2):174-178.

[8] 王蕾,邱强.高校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9):191-194.

[责任编辑:刘凤华]

作者:肖蒙 成琳娜 程碧荣 成利刚 吕秋霞

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篇3:

应用型本科院校“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摘要: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其“四位”是指当前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四个单元——专业实验、课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一体”是指四个实践教学单元的运行最终要呈现一体化的特征,即以人为本,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本文从实践教学中教学体系、教学实施方法与途径、教学环境与条件、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等几方面探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四位一体;实践教学

一、前言

本科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为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造就了大量工程科技人才,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具有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才结构和质量以无法满足社会和产业界的需求,人才就业市场发生巨大变化。作为工程教育的灵魂——实践教学,是学生大学期间参与工程实践、形成工程思维,获得工程经验的最好机会,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有高水平的实践教学作为支撑。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作为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四个单元——专业实验、课程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各单元之间关联性不足;实验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且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节;实践课程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传统;生产实习的安全风险制度以及经费的紧张导致的实习单位联系困难、实习效果不够明显;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足,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不够合理,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

深入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规范和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中专业实验、课程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这一问题,对人们重新认识实践教学在本科工程教育中的地位、推进实践教学方法的转变、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主要包括“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制定凸显行业特色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根据应用化学交叉学科的特点,利用石油石化两大优势学科,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实践模式,强化生产实习环节,优化毕业设计形式。在实践教学中专业实验、课程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这四个教学单元虽各自独立,分段实施,但教学内容相互影响,层次递进,紧密结合,真正形成“四位一體”的课程体系。如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容要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少开设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这样也可为学生毕业设计环节打好基础[1]。同样,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环节中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实习单位所学内容要不仅在专业实验中有所涉及,在毕业设计中学生仍然可以继续从事实习单位的科研项目或相关课题的研究,真正做到四位一体,层层递进,相辅相成,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学习能系统和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要抛弃传统生产实习中实习单位仅仅承担集中实习的任务的观念,形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捆绑式教学”和“水乳交融式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实习单位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通过现场参观实习、邀请实习单位专家做报告、企业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就业培训等形式让学生更早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自身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找准自身发展方向,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2]。因此在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这四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统一,专业实验内容的设计、课程设计内容及方式的优化、生产实习单位及实习内容的选择、毕业设计的选题等要不断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实施方法与途径

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目标导控式教学模式:针对石油院校行业特色,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产学研合作,将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分解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并通过学生教学过程表现及企业对学生评价完善该教学模式。做到学校与企业双方联动、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校内导师与校外兼职导师共同负责的产学研合作目标导控式教学模式。尤其是毕业设计环节,通过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设计毕业论文题目,使学生不仅能直接接触生产实际,还能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环境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所选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可解决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达到双方互益的效果。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还可让学生直接参与科研工作,让本科生与研究生一起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实施环境与条件

产学研合作基础上的实践教学实施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与多家企业单位、研究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加强硬件条件的改善;建立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软件条件的保障。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包括实验室建设、产学研示范中心、研究基地建设等。通过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经费、示范基地建设经费等更新专业实验室、丰富实验室教学资源,加强示范中心、合作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实验、科研条件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软件环境的建设相比要更加细化、更难操作,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是软件环境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各主体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的总称。制定一套能发挥企业、科研单位培养人才积极性以及能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保障,它主要包括结合机制、动力机制和管理机制等。产学研合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式化,企业研究院所不能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作用,学校不能为企业提供产学研合作所能带来的利益,要建立一套双方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尤为重要,让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共同完成学生的指导和考核,共同制定管理办法等。这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学校层面和政府的介入,校方与企业之间达到某种利益互惠的共识,如学校可通过产学研合作为企业解决科研问题,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等,企业为学校提供优异的教学资源等。其次政府也要参与到机制的制定和运行中,将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扩展到利益化之外的层面,鼓励企事业单位、研究院所承担接收大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的义务,承担国家、社会赋予他们共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

六、“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些专业往往不够重视实践教师的选拔和培养,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对于实践教师队伍建设要做到以老带新、以优带新,注重青年教师的传承和选拔,要积极引进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加入到实践教师的队伍中,以科研为龙头,将他们的学术思想在实践教学中点燃火花,让学生在实践教学学习中了解到除课本之外的更多的学术内容,激发学生更多的科研兴趣。此外,要依托校外示范性实习基地,参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选派优秀专业教师深入生产实际,直接参与工程实践,事故分析、处理,参加企业技术咨询、培训等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效果。同时聘请大庆油田、大庆石化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富有经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加强教学指导力量,双方互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定期交流,在文章发表、项目申报、仪器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建立“企业导师制”、“双师制”师资队伍。

七、“四位一体”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良好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建立符合本专业特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科學、先进、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尤为重要。改变以往以试卷或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法,建立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体系。让考核不仅成为判断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指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和认真做事的行为方式[3]。要采取多形式、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如课堂实验操作,实习现场表现,毕业设计期间科研工作能力和终结性评价如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实践报告、学术论文、PPT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公平合理的考核等级。考核评价人员也要产学研单位相结合,双方要严格制定考核评价方式和等级,真正做到优劣区分公平,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八、结束语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的改革是将实践教学的四个单元专业实验、课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有机统一,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系,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将先进的教学方法、优良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机融合,不仅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还可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率,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水清,罗跃,任朝华,等.应用化学省级品牌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3):86-88.

[2]薛蒙伟,柳闽生,周宏,等.应用型本科化学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化工时刊,2014,28(2):50-52.

[3]卢海燕.创新性人才培养视角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9):183-184.

作者:李海燕 李杰 李志科 牛瑞霞 江泓

上一篇:资产证券化实质试析论文下一篇:寓思想政治语文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