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理论下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28

【摘要】创新教育理念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创新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没有实践的理论永远都不会成为真理,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是获得真知的最根本的途径。在创新教育理念下,要更加地重视实践的作用,让实践成为教学理论的最好例证,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化学教学理论下创新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化学教学理论下创新教育论文 篇1:

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重要宗旨。高中教育是连接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在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情况决定他们将会接受到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质量。对于高中化学学科来说,教师需要关注当下教育改革的方向,立足高中化学的学科特征,创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式,为高等教育的良好推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教学方式

当下是素质教育时代,翻阅教育者们最新的著作不难发现,人们已将研究的视角和关注点转移到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关注上。本文在明确“核心素养”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学科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的研究形成了核心素养培养理论,对提高高中生化学素养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化学核心素养及其构成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1.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意见》将核心素养置于基础且关键的地位,将其界定为:“基础教育各个阶段中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形成的适合个体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关键能力与人格品质”。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包括核心技能和人格品质两大部分,这是核心素养的构成主体。因此,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通过后天的教育与学习而获得的与他们年龄和身份相适应的能力,以及与每个人的禀赋、性格相符合的思想品质,这也是学校教育应体现其功效的两个方面。

2.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化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化学思维,丰富他们的化学知识结构,锻炼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从宏观上看,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化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学生的人格品质等部分,从微观上看,化学核心素养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化学核心素养对于个体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从化学学科角度来思考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

高中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养成有赖于具体课程知识的学习,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得以完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提升高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目标就在于健全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专家化学组的专家经研究指出:高中阶段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变化守恒、模型认可、实验探究等内容。这几大部分是高中化学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应具备的思维和应掌握的工具。化学核心素养的选择体现了化学科学实践以及化学科学构成的要素,并被运用在了经济、科技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国家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飞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中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对改变世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建设科学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

高中学生智力已经成熟,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已然养成,对他们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训练上。作为一门适用性很强的课程,高中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探究式学习启发个体逻辑思维

学好化学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教师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从概念的介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实施步骤等一步步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解题的能力。概念和理论基础是微观层面的东西,解题思路属于宏观层面,教师在培养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时候,应坚持从微观到宏观、宏微结合的教学思路,让他们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面对化学题目的时候能够迅速反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解题方法。

(二)设置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让课堂对学生产生自然而然的代入感,高中化学教师应适度创设教学情境来实现这一目的。当下,學生接触先进通讯设备的条件非常便利,他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声画、图文信息,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将课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得不到激发,反而还会被这种枯燥的氛围所冲淡。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多使用视频等动态的教学素材,选择当前具有重要意义的各领域热门背景作为知识学习的情境背景。以物质及其变化的运用需求为背景引入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情境选择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核心素养的构建。

(三)通过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

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现象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得到直观的反应。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化学实验的辅助。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到化学变化的宏观现象,了解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从离子角度、电子转移角度、能量角度等不同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认识,认识化学反应速度、限度以及影响因素、控制条件改变反应程度,以及认识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化学反应本质等均离不开实验探究。对于实验部分的教学,教师应预留出专门的时间,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在动手演示的过程中完成对实验结论的探讨,得出最终的实验数据与结果,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化学现象与其反应原理。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师在课堂内外应提倡学生多自主学习。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在课程学习之前,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在课堂开展当中允许学生提问,在课后督促学生及时温习,对所学的知识经常回顾,保证课本知识被彻底吸收。

在传统教育时代,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的监督才会提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但是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新时代,教师应有清晰的教育理念,将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他们则起到一种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当学生出现惰性或者不良习惯的时候加以指导,对于学生通过一番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给予正确指导,这是教育在当下的重要责任,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

三、提高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鉴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包含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变化守恒、模型认可、实验探究这五大主要方面,在提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时候,应当也从这五个大方面着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宏微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宏微结合是一种观察事物和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这一思维方式养成核心素养。建立在义务教学阶段学习的基础上,高中阶段对宏微结合核心素养的学习和使用更加宽泛,具体到化学课堂与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宏观意义上的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变化符号表达式的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微观认识。其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是对物质及其微观层面一系列变化的认识。一般情况下,高中学生对于微观物质的认识需要借助实验仪器、通过化学公式,还有一些计算模型等才能获得正确结论。对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化学教师应按照微观认识的逻辑,辅助以语言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帮助他们形成宏微相结合的认知方式。

(二)分类表征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化学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呈现在课本上的知识是围绕着某一主题为单元分布的,学生如果缺乏分类、归纳能力就会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分类表征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发现和自我总结的方式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高中化学学习中分类研究的标准与方法。为了培养学生分类表征核心素养,教师应教导学生重点从宏观上把握分类研究的依据,通过恰当的情景设置帮助学生建立分类研究标准,培养学生的分类研究思维,在提高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还能提高他们使用化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变化守恒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系统性要求学生应具备变化守恒核心素养。在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这一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化学实验的关系密不可分,例如,从离子角度、电子转移角度、能量角度等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化学反应本质等,借助实验仪器和化学公式,这些化学反应与变化均能通过实验得到正确的结论,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会更加深刻,在实验结束后可以采取个人总结,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模型认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化学知识包含了多种物质,对物质结构、功能和用途的认识依赖于认知模型,因此提升学生的模型认可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举例来说明,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层面,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化学发展史或采用形象类比的方式进行呈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结构模型进行教学,启迪学生使用模型思维进行思考,不仅呈现出物质的模型结构,还要懂得模型制作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自主探究,最终形成对物质或原子结构的认识。

(五)实验探究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培养高中学生实验探究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化学教师应在以主题单元为框架进行实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加强实际生活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间的联系,指引学生构建出恰当的实验情境,形成实验探究核心素养构建的宏观思路与微观细节,并能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验紧密结合,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指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为他们实验探究核心素养的提升注入动力。

结束语

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应具备基本的科学探究精神,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不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的操作流程等,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核心素养,利用多种方法、在多种角度下观察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原理,以严谨的态度和认真做科研的态度投入到化学课程的学习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原有的教育情境中强化化学核心素养,无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创造了有利氛围。不论是站在建设人才强国的角度,还是从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来看,高中化学教学应体现思维与知识并进、理论和应用并进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提高他们分析化学现象、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最终,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最终成为兼具化学理论知识技能和优良品德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前树.基于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梁永平.论化学教师的课程知识及其发展[J].化学教育,2012(6):1-5.

[3]胡先锦,胡天保.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4):4-7.

作者:刘柏涛

化学教学理论下创新教育论文 篇2: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 要】创新教育理念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创新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没有实践的理论永远都不会成为真理,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是获得真知的最根本的途径。在创新教育理念下,要更加地重视实践的作用,让实践成为教学理论的最好例证,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 体育教学 理论与实践

创新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它的核心内容,这对大学的体育教学有非凡的指导意义,也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改革的机遇,让体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

从20世纪开始,中国的教育开始改革,首先建立了新学,其次是50年代移植了苏联模式的教育。80年代以来,国家教育局又开始掀开素质教育的热潮。90年代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正在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方向发展。如今,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中国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出现了创新教育理念这一名词,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的体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体育专业的高级人才。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探究教学方法,亲身实践,获得真知。

二、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视觉与视听教育相结合

传统的体育教学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室外的训练上面。但是,随着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学也要注重室内的教学。视觉教育是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等倡导的直观教学,主要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视听教育则是产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但是由于二战期间学校缺乏设备、资料和专家而发展非常缓慢,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视听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重点探讨视听传媒的特性以及对学习的影响,戴尔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视听方法。从此之后,视觉教学与视听教学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依靠教学资源来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传播的教学方式。作为大学的体育教学,媒体教学虽然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要根据前人的实践经验进行创新教学,让多媒体发挥其强大的教学功能和影响力。作为体育教师,要及时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量,阅读教育技术的发展走向,将视觉教学和视听教学有效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由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文化素养较低,体育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将文化知识和体育专业知识相互穿插,运用视觉教育和视听教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不同的讲课形式,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讲课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解释原因,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传统的书本讲课形式,使教学课堂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讲得清楚明了,学生听得清楚透彻。

(二)行为主义教学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

教学理论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据人的学习过程来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的体育知识快速掌握,并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习理论为教学的一般原理提供了一个最切实的起点,这就要求教师务必要了解和掌握学习理论的精髓,同时将有效的教学理论建立在有关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为代表的人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的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反应。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为: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②华生的“刺激-反应”联结。③桑代克的“试误”实验理论。④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这四种理论是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总结起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主要强调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认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过程。作为大学的体育教师,要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将行为主义有效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因为行为主义理论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教师要刺激学生的心理。桑代克提出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在此过程中,它设计了一个实验叫作“猫开门”,经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猫的学习过程是经过了多次尝试错误后,逐渐学会了开启笼子的门。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其实也是在摸索着学习,很多专业的体育知识,学生并不能一次就读懂,如果想要很清楚地了解这个体育知识,在创新教育理念下,运用行为主义教学方法,教师寻找一些能够刺激学生心理的方法让他们接受这些专业知识。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行为主义教学方法,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要遵循准备律,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情况会影响后期的学习效果;第二,要遵循练习律,有奖励的练习能够增强刺激-反应联结。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大家适当的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选出某个时间段内的学习模范,一起分享体育学习的心得。第三,要遵循效果律,行为的后果能够影响行为是得到增强还是减弱。因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同学则收获不多,这样的结果,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为什么有的同学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是教师的原因,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一定要找到根源。因为我们现在的教学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是不是不适应体育专业的教学,经过思考后,教师要深入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认知主义教学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对人们学习的内部过程进行研究,它把知觉、表象、记忆等基本的内部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且把决策、策略等高级心理活动也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特别重视主体的内部逻辑结构。它的主要观点是当人们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获得相应的知识后,进一步的学习不再仅仅是外部刺激-反应联结,而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是学习者内部心理表征的形象和发展。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动性,应该积极作用于环境,而不是外界环境引起的行为变化。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苛勒、皮亚杰、布鲁纳、加涅、奥苏贝尔。代表的学说主要是:①苛勒的顿悟说。②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③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④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教学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新的认知概念,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遇见一些新的专业名词,学生自己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专业名词,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个概念加深理解,把新知识和以前形成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建构自己的知识链。这样,学生不会忘记以往的知识,还会将知识形成互动,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将认知主义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自定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三、创新教育理念下教学实践的探究

以上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在创新教育理念下,大学体育的教学方法,运用视觉与听觉教育、行为主义教育、认知主义教育和构建主义教育,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新的教学。有了教学理念,就一定要有相应的实践,体育教学中,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完美的体育教育。

(一)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践

以上的这些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逐渐探究,而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做到创新教育,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体育教学和其他的专业课不同,体育教学除要教授学生的基本体育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知识与户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才能够娴熟地学会每个体育动作。首先,教师的思想要有创新性,不能够墨守成规,如果一个教师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就是在黑暗中前进,不知道前方的道路,但是必须要前进,一旦走对了路,前途将一片光明,因为你站在原地,永远都不会进步,只要你坚持前进,就算路走错了,也可以从头再来。教师是体育教学创新的主体,学生则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将自己及时获得的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断地去思考实践,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户外学习,大学体育教材中的实践篇有专门的技能训练,例如,网球、排球、篮球、跆拳道、武术、健美操、瑜伽等等,作为体育生,这些专业的技能要准确地掌握。但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能特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专业的训练。教师要给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创新教育的主旨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是创新体育教育的一大变化,让学生自觉地加入教师组织的活动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学校要多组织课外活动,比如,野外生存、登山运动和定向越野,培养学生野外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会让学生更加的团结。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多元化教学方法,不仅要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要相应的适应学生,改变模板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也倡导实践多元化,不同的体育课程就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相应的体育学习兴趣小组,教师可以不断地挖掘这些学生的潜力,让他们进行专业的训练。

最后,则是体育教学的综合发展。体育教学是将教和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教师及时的技术指导,学生则不能有效地进行体育训练。然而,学生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要具备相应的体育素养,综合学习体育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能力。体育教学要运用创新教育理念,从教学的工作者、学生、体育设施、制度、资源统一着手,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提升体育教学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引进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运用以上我们所说的教学主义,多开展理论探究,多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从整体上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总结

创新教育理念毕竟是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创新的基本点是不变的,体育创新的理念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基于创新教育理论,体育教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还需要相关的细节性的研究,才能使得体育创新的理念和体育创新的具体实践能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肖新桥,刘虹.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J] .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 ,24 (6) :83 - 84.

[3]王永吉.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创新教育的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98一99.

[4]明李文强.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05,10(2):117一118.

[5]邓小兰,周晓梅. 论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层次[J];时代教育,2013(09).

作者:田畯

化学教学理论下创新教育论文 篇3:

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运用现代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学理论和实践,其特点之一就是运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初中化学课程作为一门十分看重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学科,就要在教学改革中,将之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在现代教育技术和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实验教学,二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

一、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发展化学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在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初中生因为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不强所产生的不足。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中加强实验环节,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教育理念来提升效率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初中的课程改革主要凸显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学生才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不能代替学生做一切工作。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也应该注意教师的角色变化,不能再沿用传统的黑板教育方法,而是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顺序来开展实验,而不是代替学生,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动手能力,从而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用实践来加以深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到化学能力。

2.加强实验环节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采用的方式是用口头叙述来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这样就会出现实验过程是老师自己在讲,学生所得到的都是教师所讲,而不是在自己的操作中去探索得来的知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会使学生的化学成绩尽管分数上升,却缺乏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也制约了学生进一步取得进步的空间。因此,在将现代教育理念和初中化学整合过程中,就要真正地把实验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多媒体技术进课堂

多媒体技术有其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

1.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维要建立在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生要对学习对象有情感,这样才会使学习过程更为顺利。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手段,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化学中的奥秘,解决用语言无法阐释到的化学过程中的变化等。由于多媒体手段中的音乐、影像等手段丰富,就可以妙趣横生的展示各类化学反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绘声绘色的化学世界,在优美的环境中,让学生以游乐的方式来学习化学,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2.运用多媒体来展示化学过程

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教师向学生展示化学过程,这样才可以为实验教学奠定基础。传统的展示过程,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操作,但这个操作过程对于教室后排的学生来说,就很难观察到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在化学实验中都极为重要,如果学生忽略掉其中一个,很可能会造成实验的失败,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就可以解决课堂上的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前进行实验,将实验过程,每一个具体环节都分开进行录像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或者直接运用投影仪设备来“现场直播”,这样有控制、有讲解的进行具体的阐释,学生才会对每一个细节都掌握得更为充分。

化学中的一些变化过程,是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语言讲解、悬挂图画等都无法充分的向学生展示这个过程,基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较低,而过于抽象的理论对于初中生来说,对其掌握知识点又造成了困难。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更为全面、准确及清晰的感受化学中的各种变化。

总之,现代教育理念对初中的化学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模式来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在实验中注意教师角色的变化,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铭锋.基于多媒体平台的手工艺术教育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2]汪家全.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J].成才之路,2011(04).

[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成功(教育),2011(03).

[4]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5]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4).

作者:吕凤林

上一篇:中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责任意识下校园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