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7

在课改初期,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其微,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分散了的注意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论文 篇1:

“3D”教学助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发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其根本宗旨,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是其核心价值,倡导自主感知、合作探学、探究生成学习方式则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必备基础。正是基于上述目标理念要求,以活化教学过程与方法助推语文课程改革,使得学生在成为课程学习主人翁基础上,更能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使得认知视野更有广度、合作探究更有深度、成果展示更有自由度。唯有如此,才能使得课程改革真正接地气,落地生根,让学生更加喜欢上语文,让课程改革更加深入人心。

一、导学单拓宽视野:让语文在开放中更有“广度”

语文即生活,换而言之,语文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生活则是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体味感悟其中的乐趣,激活学习激情与兴趣则是最能体现其基本特征的有力例证。导学单运用给学生更多广阔的认知视野,让教学更有广度。

利用导学单延伸教材内容,在富有广度的资源中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学单,一方面有关作者老舍的文学常识。像,老舍先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字舍予,满族人,著作颇丰,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其作品特点是关注城市中下阶层的百姓生活,地道北京口语,地域性和生活化则是主旋律。另一方面有关济南的地理风貌、山水特征。像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可分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这些导学内容的呈现,便于学生在阅读学习文本之初,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主题大意以及相关有趣的内容,让学习更有开放性,更有广度。

二、任务式合作体验:让课堂在互动中更有“深度”

语文课堂的深度取决于学生探究问题的高度和过程,来源于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中的发现,挖掘提炼有价值的思考题目,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协作与探知,让他们在层次性任务引导下学习,定会使得课堂有深度。

创设任务引导合作,给课堂指明方向,让教学更富有深度。如在《最后一课》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任务互动的形式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其中的韵味。要求学生以同桌交流的方式,找出小说中人物以及相关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在整体认知感悟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情节的变化及其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围绕“小弗郎士前后态度的变化”和“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表白”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国人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国家?让学生在彼此讨论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感知。我还推荐学生阅读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与此相似的情节,建议学生思考: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与《最后一课》的异同。

三、多样化平台支持:让学生在展示中更有“自由度”

课堂好似舞台,演绎精彩戏曲则是必不可少的。人文课堂就是崇尚自我,关注学生的鲜活思想和鲜明个性,鼓励学生自由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在宽阔的空间内,更有伸展的渴望和参与的自由。

多样化平台搭建,让课堂更有诱惑力。如在《海燕》朗读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平台:要求学生在自我朗读的基础上,能主动上台进行朗读表演,并通过配乐来渲染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不同姿态,让课堂成为学生争先恐后表现的舞台。我还建议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表现海燕的英勇顽强。除此而外,还让学生担任评委,模拟电视中的“中国好声音”评比的形式邀请学生主动登台朗读,在PK的过程中增添课堂教学的乐趣,让学生在积极展示的过程中充分享受自由。

如前所言,“3D”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多彩,更加活泼盎然,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从学生认知的广度来引导其深入探究问题,使得他们在有所发现、有所感思、有所收获的过程中主动调整学习策略,释放学习激情,让语文变得更加情趣浓浓,更富有诱惑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初级中学

编辑 薛小琴

作者:甘克梅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论文 篇2:

对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点体会

在课改初期,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其微,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分散了的注意力。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等等,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因此,语文教学在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在语文课改已经深入的今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那么,怎么正确地对待课改呢?

一、实施课改,要改变教学观念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2.质量观。不把以前的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

3.教学观。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师生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进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本质。

二、语文教改感悟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教学中,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应在坚持与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而应该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教师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的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能让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这样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

三、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来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3.师生关系。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四、课堂教学应避免的误区

1.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而统之,了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

作者:陈莉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论文 篇3:

对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点体会

摘要:我县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仍有存在不少问题。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效果却不佳,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了。本文中笔者谈谈如何取得语文课堂的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上课之余,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课外信息,让学生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最好的内容,并让他们讲出他们喜欢的原因。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启发和教导,让学生知道哪些是他们喜欢的,哪些是需要培养兴趣的。总之,学生要学会自己判断,而不是永远依赖教师。尤其是在语文课发生变化,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民主、和谐的气氛,具有丰富互动形式的今天,我们教师应积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谈谈具体的措施。

一、实施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

1.有关学生的观点发生重大改变。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此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求,对创造充满好奇,从而使得他们积极主动、快乐地接受教育,学会知识。

2.对教学质量认识。教师应该看到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态度和学习效率等因素的进步,不要把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有能不能回答出标准答案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要看到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创造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此外,教师看到学生的进步,应及时予以肯定,就能使学生变得乐于学习,积极上进。

3.教学观点。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重视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问题

1.教学材料。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图,不仅需要学生探索,还需要教师的勘探和开采。而且,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师应积极研读教学材料,寻求课外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教师在延伸课外知识、设计课外活动时应该有“度”的限制,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的转变。任何形式的课堂形式(包括使用电子媒体)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学活动应防止配方、程式化的,即防止一些单一的、机械的课堂讨论,或在枝节问题上的争论;上课完全是用鼠标代替粉笔,使用磁带,而不是教材,等等。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完成实际的语文教学任务,有作秀的嫌疑。

3.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但更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及时干预,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文本,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课堂教学的建议

为了使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顺利实施,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改变学习方式,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意味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意味着教与学的角色转化和调整。对此,教师应该从课堂主宰变成学习方向的引导和学习方式的指导,改变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学会平等对待学生,让他们有自信、有能力积极改变学习状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独自决策的能力。自主学习的引导要贯穿于教育学的整个过程。一些中学教师接受培训的讲座,内容之一就是“每个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这是培养教师独立意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模式。

2.发挥指导作用。教育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教师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无作为、不作为,而是要教师积极参与到學生学习的过程中去,对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内容做一个方向性的把握。没有了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会变得毫无目标,或者漫无边际,学生学习会失去该有的方向,学生在迷茫中可能会放弃学习。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予以一定的监督和指导,鼓励和检查。这样,学生更能够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教师也要通过评比和奖励,激励所有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地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全程陪伴和指导下积极学习,努力实现教育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学习成功,教师必须适当提供一些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真正学习学习。

3.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学校教学中,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看起来很活跃的课堂互动,可能只有一部分人积极参与,很多人属于消极被动。这样,久而久之,那些积极主动的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对课本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身信心和对知识的兴趣也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这些学生会极大地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他们甚至会对除学习之外的事情不感兴趣,从而形成所谓分高低能的群体。相反,那些思维慢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毫无兴趣,久而久之,他们会放弃学习。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不要对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活动不闻不问,而应该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小说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然后让全班同学看。而且,学生的评价、总结,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

总之,自主学习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教育思想的变化,还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认识。而且,自主学习模式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让学生通过不断实践,扬长避短,最终实现自主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育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林祥.历史追问:语文教育发展篇.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刘华.经典语文教育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郑国民等.当代语文教育论争.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4]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责编 张翼翔)

作者:郭连君

上一篇: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