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电类电子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类、电子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课程内容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运用“翻转课堂”、PBL等教学模式,结合实验项目及考核标准的调整来改善模电课程的教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院电类电子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院电类电子设计论文 篇1:

基于CDIO的电信类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摘 要】 探讨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电信类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以工程实践项目为牵引,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宗旨,重新构建了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知识体系结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通过对该课程改革实践结果表明,用CDIO指导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教学质量也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 CDIO;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1.引言

目前,各高等学校正在加速培养国际化工程型应用人才,特别是本科教育正在加快向工程型教育转变,如何完善和建立电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卓越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电信类的专业基础课程的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一直是改革与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工程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分为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两大部分,知识点多、散、碎,在有限课时条件下,根据教指委教学大纲的指导意见,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显得很局促,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实现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工程型人才势必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泉。并且由于目前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侧重于理论分析,偏离了其本质上的工程应用特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加强本课程的工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本课程是引导学生进入工程应用的入门级实训课程。鉴于其特殊地位,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建立电子工程师所必备的基本工程素质和技能、能否树立强烈专业意识和兴趣,因此有必要去探索基于CDIO[1]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2],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

2.基于CDIO模式的电信类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

CDIO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世界几十所大学展开了新型工程教育改革模式,倡导“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主张以产品研发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简称CDIO)为载体,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有专业技能和工程能力、有社会意识和企业家敏锐性的工程师。国内外经验表明,CDIO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完全适合工科教学过程给个环节改革与创新。

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工程性特点,以工程项目工程实训为牵引[3],引入良好的学习激励机制,将CDIO的教育理念贯穿于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过程的开发与管理、教学效果评价体系[4]的改革实践中。

3.基于CDIO模式的电信类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

3.1基于CDIO的电信类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目标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由此带动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的工程型特点,用CDIO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的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一支能够具有培养合格的电子工程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通过对课程的体系与内容的研究,推陈出新,在简化经典基础内容的基础上,采用CDIO模式,改革理论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服从于工程实训的需要,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电子技术的发展成果,关注其最新需求,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工程实训为牵引,引入CDIO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内容、过程和管理模式,打造好工程实训的入门级专业基础课程,为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应用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2基于CDIO的电信类电子技术课程知识体系重构

电信类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是由理论与实践环节、及其知识支撑点等构成的知识体系;主要是半导体器件及其特性,模拟集成电路单元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逻辑门电路器件与特性,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信号的产生与处理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电源电路的设计,新电子设计辅助技术等。

依据CDIO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修改教学大纲。以“语音信号的采集、处理与回放系统”为设计目标,划分系统的单元模块、设计各单元模块的“做中学”的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基于CDIO的课程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认知反馈学习系统的教学体系。

模拟电子部分的CDIO模式教学内容设计为:信号的提取、小信号的放大、信号的处理、功率放大与驱动、直流电源5个单元模块。各模块的知识点分别如下:

①信号的提取简要介绍如何将物理量转换为电参量的传感器基本知识及其实验项目设计。

②小信号的放大主要介绍电子系统的特点、技术发展与作用,电子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器件性能与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与设计,运算放大器及其电路设计,仪用放大器与设计,反馈技术及其应用实验项目设计。

③信号的处理主要介绍语音的混响处理(加减运算处理)、滤波(语音音调的高低音提升处理)、信号的产生与变换及其实验项目设计。

④功率放大与驱动主要介绍功率放大器性能指标及其设计

⑤直流电源主要介绍直流电源的性能指标与设计

数字电子部分的CDIO模式教学内容设计为数字逻辑运算与处理、数字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基本数字逻辑组件的特点与应用等3大模块。3大模块的知识点如下:

①数字语音的存储主要介绍数字电子系统的特点,数字系统的组成及其技术发展,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编码器/译码器(显示)、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加减器、数值比较器,触发器/存储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计数器等。具体设计任务可以分解为:按键编码、键值显示、语音采样时间控制,存储地址产生与存储控制及其相关实验项目设计。

②语音的数字化及其还原主要介绍A/D和D/A转换方法及原理,以及相应实验项目设计。

③数字语音信号简单处理为本课程的高级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解成数字语音混响抵消电路设计、数字语音放大设计,加背景数字音乐设计等工程实践项目。

④语音回放模块设计是在存储控制的基础上利用存储地址产生器设计语音回放电路的工程实践项目。

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教育理念,根据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和对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研究,以电子产品研发为项目牵引,重新设计课程的教学知识结构体系,即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知识点和实践环节,重新设计优化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项目内容,使得课程内容可以向后续课程继续延伸,工程实践项目设计层次也逐步提高,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训练。

3.3基于CDIO的电信类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指课程的内容通过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运作过程。如CDIO、“做中学”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架式”、“抛锚式”、“随机式”、“诱导式”、“开放式”等教学模式;以及传授学生知识的“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课题研究法”、“指导自学法”等教学方法。

为此,针对不同的知识单元或模块的特点,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介绍与讲解电子技术课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然后采用“指导自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广泛的知识点。对电子技术课程中不同电路参数对电子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讨论法”以增强学生对电子线路的不同电路参数实现功能的理解。对于理论分析不易于理解的电子线路问题,采用“实验法”增强学生对电子线路的感性认识,以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的培养,将通过“案例法”、“课题研究法”,以项目的形式,采用工程实训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开发,构造出基于CDIO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案,使其在有限的学时内,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加强课程教学计划与实践项目计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构造良好的反馈机制,实现教学水平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稳步提高的良性循环。

3.4基于CDIO的电信类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设计

教学效果的評价既要评“教”,也要评“学”,即既要注重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完备性与前瞻性的总体评价,更要注重学生获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的评价,并且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评价指标,及时对课程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根据CDIO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的程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理论教学环节主要有:课堂讨论、课程考试。其考核比例为1:1。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实验操作、电路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其考核比例为1:1:1。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动力,对自拟具有创新性的工程实践项目,设计一个特殊的评价指标x,可以用x取代理论教学环节的成绩。

4.实践效果与结论

本次电子技术课程首次在我院的湖北省新兴支柱产业计划“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班2011级进行教学改革试点,该班学生是新生入学时从电子信息学院新生中挑选出来的,按照CDIO工程实践和面向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设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一轮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与改革前相比,学生综合成绩评价优良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50%。

通过本次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已经取得的初步的成果,表明基于CDIO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是成功的,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将成功的经验和改革的成果推广至全院的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其示范效应带动我院其他工程性较强的课程的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硕旺.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115-119

[2]康亮.CDIO:教育模式在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与探讨[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2,29(1):59-61

[3]高扬.“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彰显任职教育的新理念[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7(2):8-10

[4]殷旭.基于CDIO教育模式学生学习评估方法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0.2:24-25

作者:邹学玉

我院电类电子设计论文 篇2: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类、电子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课程内容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运用“翻转课堂”、PBL等教学模式,结合实验项目及考核标准的调整来改善模电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在线开放平台  翻转课堂  PBL  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理论研究与国际化项目-10)“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范式’向‘融合创新范式’转换问题研究”; 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项目“新工科视域下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电气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JSJG034);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生本师要’理念的卓越电气类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G019)。

“模拟电子技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类、电子类专业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课程内容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1]。模电是在修完 “大学物理”“电路原理”等课程之后开设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基本的电子元器件,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等。在此基础上,掌握常用半导体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学会合理利用一系列的“近似”关系对电路进行工程计算。通过该课程实验环节的训练,要求学生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学会电子测试技术,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电子电路的故障判断及排除方法。

在该课程学习中,多数学生反映“课时少、内容多、学习难度大”。以往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附于教师的课堂讲授,然而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任课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不同的教学模式相结合,靈活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教学相长,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

1.理论教学改革

1.1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模拟电子技术传统教学中,多以教师课堂上板书结合课件讲解的模式为主。很多同学学习中常“慢半拍”,来不及记笔记,对于课堂知识不能很好地消化,一知半解,学习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积极进行在线开放课程(MOOC)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教学资源共享[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各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的预习,及时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有的放矢。对于课堂上未能消化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观看老师的讲授视频,进一步理解,从而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在线开放平台提供的单元测验,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总结各章的知识要点,温故知新。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缓解了学生课上记笔记的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了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中答疑多以师生“一对一”“面对面”交流为主,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开放平台的讨论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讨论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和老师可以参与交流讨论,实现在线答疑。这种形式的答疑涉及的面可以更广,时间更自由,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更方便,同时可以实现“一对多”交流。

合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教室里、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课外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查漏补缺,学习的形式更加多样、灵活。这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效地结合线上与线下学习,可以提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精神。

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授课主要围绕教师展开,教师主导着教学进度与内容,学生处于从属状态。由于学时有限,授课过程中多以老师“讲”为主,师生间的互动有限,教师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革新,通过积极调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重新对课堂时间利用进行划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教师提前布置章节知识点相关任务,学生课前自学,课内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模拟电子技术某些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课前分组准备,课上围绕各个小组展开讨论。比如在“场效应管”这一章的学习中,由于有了半导体三极管(BJT)知识的积累,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学场效应管的相关知识,诸如三端放大器件场效应、三极管(FET)在结构与代表符号上与半导体三级管的区别、场效应管类型的判断、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场效应管的小信号模型等。对班上同学进行分组,让他们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让小组同学代表上台讲解,针对各知识点展开讨论,老师负责补充答疑,对学生讲解过程中暴露的问题重点讨论,逐个突破,从而使学生迅速掌握场效应管的相关知识。与BJT三极管放大电路类似,静态工作点与动态指标的计算也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分析中的重点。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可以出一道例题,让学生分析求解,归纳FET与BJT放大电路分析的异同,并在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放大电路分析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通过翻转课堂,减少了师生间教学中信息的“滞后反馈”,大大增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1.3 PBL教学方法

PBL(Problem?鄄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3]。传统教学中,通常是老师掌握着课堂节奏,课前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往往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吃力。PBL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老师从旁指导,整个过程中,不再是以往教师单一形式的知識传授。老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从基础问题到综合性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

在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比如放大电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方法;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选取;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等。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辅助答疑,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总结场效应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当学生把这些问题搞明白了,他们不仅回顾了之前BJT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相关知识而且也能很好地掌握场效应三极管的相关知识点。

PBL教学模式中老师对各章节的知识点做一个梳理,同学们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进一步拓展了学习思路,同时可以更快地把握课程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教授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做到精准教学。

2.实验教学改革

验证型实验是传统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主要的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实验主要用于检验课程已学的理论,然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很多同学对验证型实验没有兴趣,对实验内容缺乏思考,有时甚至会出现不清楚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就进实验室做实验的情况。他们机械地完成线路的连接,对于电路调试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实验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首先对大纲中实验类型做出调整,大幅减少验证型实验,提高设计型实验的比重。通过改革,希望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更大地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与故障排查及解决能力。

设计型实验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查阅资料,应用理论课中所学知识,完成实验预习环节中的电路结构及参数设计。结构与参数设计完成后,学生需要对自己所设计的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检验他们方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改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最佳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有问题可以与老师讨论,电路设计完成后可以到开放实验室搭建电路、测量各个参数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设计型实验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为后续“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电力电子”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改善实验教学的考核制度。传统教学中多存在“重操作,轻预习”的现象,导致学生不注重课前预习,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实验成绩由预习、操作及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通过提高预习成绩的比重,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准备。实验课上老师首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给出预习成绩,充分发挥考核在教学中的指挥棒作用,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报告中更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弱化实验原理的讨论,减轻学生的负担。实验预习报告中已对实验原理进行阐述,实验报告的重点是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3.结语

我院从2017年开始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革新,针对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充分结合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PBL教学方法,调整实验项目及考核制度,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级电子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奖。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爱芹.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培训,2016(12):155-156.

[2]杨春梅.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6(1):65-69.

[3]戴庚章.PBL教学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 2016(36):62-63

作者简介:

王建平(1981年-),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作者:王建平 堵俊 吴晓

我院电类电子设计论文 篇3:

独立学院开展电子设计大赛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决定了他必须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纷纷将人才培养作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确立和强化了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型独立学院本科教育理念。独立学院支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学科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在学生中有着较高的认知度。本文就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独立学院的电子设计竞赛做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子设计竞赛;实践和探索

一、我院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情况

我院从2009年连续参加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以下简称电子大赛)。这在北京市同类学校中可谓是领先水平。本文通过总结参赛经验,对即将开始的新一届电子大赛提供思路,同时参加电子设计大赛也给我院在教学、实习实训等各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引发电子大赛对以我院为例的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思考。其中在2011年9月的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共派出五个队参加比赛,一个队取得了北京赛区二等奖,四个队获得北京赛区三等奖。这个成绩在本届北京赛区参赛的37所学校中是唯一的一个。在2012年5月的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一个队获得二等奖。首次参加2012年第四届“国信长天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华北赛区选拔赛,我院派出两个队,分别获得华北赛区的一等奖和三等奖,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独立院校学生参加大赛的意义

实践证明,电子设计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我院提供了一个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契机,目的在于推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竞赛的特点与特色是:努力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紧密结合,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可全面检验和促进参赛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不管是在教学硬件还是软件上,独立学院因其自身的特点,不可能具备一本和二本院校所具备的条件,因此在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上,我们不能对理论过高要求,一定要能够找到一条和实际很好结合的路,让学生培养成具备“理论够用、技能够强”的应用型人才。努力把我院建设为有影响力的应用型大学和特色鲜明的工程师学院。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不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而且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及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我院(系)的一些具体做法

由于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故此学校在组织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并取得了好的成绩。下面介绍我院(系)的一些做法。

1.学校重视,为竞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学校充分认识到组织电子设计竞赛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有负责教学的副主任主负责电子设计大赛,在系部成立电子竞赛领导小组。院长在百忙之中,顶着酷暑,带着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多次来到实验室指导培训竞赛工作,以至于每个环节都做了详细的指导与安排,同时又给师生带去了慰问品,这些都极大的鼓舞了参赛队员。

2.多层次选拔人才,张贴宣传

同学们自愿报名,任课教师课堂上动员学生参加,辅导员召开班会动员并让获奖同学在班会上讲述自己的收获、有基础有意向的同学相互鼓励,确保报名参加的学生数量。而后参加学院的电子设计竞赛,校内设计竞赛题目的类别要求全国大赛相一致但难度要降低。并评出一、二、三等奖,举行颁奖仪式。通过校内选拔赛选拔赛筛选出约20名同学,下一步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

3.开设电子设计竞赛兴趣小组

为此我系成立了“通为信科技创新协会”下设电子设计兴趣小组。定期为学生辅导模拟、数字电路、单片机、嵌入式等知识。辅导教师有本系的参加过全国大赛并获奖的学生、任课教师、北京邮电大学电路中心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等。电子设计竞赛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挑战电子设计竞赛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传统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重个体、轻协作。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多而自主设计的实验少;单科性实验多而综合性实验少;采用传统的方法多而应用最新的技术少。

4.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让电子设计爱好者有动手实操的场所

我系开放一间电子电路实验室,供学生课余时间学习。该实验室不限网,不限电并定期有辅导教师进行答疑,最终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参赛学生每做一个实验都要写总结和感受,记录成功地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5.同时目前我系正与视得清(北京)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我院建立北邮世纪-视得清科技创新实验室”

该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通信专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能力,针对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学科开展综合性教育改革,并面向全院学生开放。不断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研究性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开展一批具有一定实践意义自主选题设计的、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我院在校学生能通过该平台触摸到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开阔理论视野、锻炼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同时,企业在合作中宣传企业品牌,在大学生也中增加了自身的影响力。合作的成果将使高校人才培养和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达到双赢,并最终实现互利互惠的目的。

四、电子设计竞赛将促进电子信息类教育教学的改革

通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加竞赛,同时也使学生较早的接触工程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和意识;推动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如单片机、可编程逻辑器件、EDA技术、嵌入式技术等课程)的建设。同时也对相关的实验室提出要求,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着想,特别是在综合性实验方面,在内容编排和实验方法上进行改革探索,以培养学生在平常实验课学习中具有良好的表现,思想活跃、勤于动手的特点,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完成课外科技作品制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敏杰,沙招友.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04).

[2]刘晓杰等.浅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教学辅导方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3]海浩等.电子设计大赛引发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

[4]薛俊.独立学院开展电子设计竞赛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02).

作者:张敏杰 沙招友 陈晓芬

上一篇:亲情快乐儿科护理论文下一篇:心衰患者中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