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检测下环境监测论文

2022-04-22

摘要:结合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特点,着重阐述了从设备分类、量值溯源、维修维护等几方面环境监测设备的常规管理方法,并对其现代化的管理进行了探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仪器设备检测下环境监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仪器设备检测下环境监测论文 篇1: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文章提出了目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使用中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缺乏协作、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交流少、维护维修环节薄弱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常规分析项目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共享制度、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交流等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测数据;设备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近年来国家已大幅提高对环境监测方面的硬件投入,在环境监测站“十一五”能力建设中其中许多大型监测仪器设备已列入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的标准配置。所谓大型仪器设备是指价值相对较高、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使用条件较为严格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大多具有功能多、精度高、性能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随着环境检测单位所配置的仪器设备不断增加,在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从而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管理也需制定相应制度,因为这部分监测仪器设备主要用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现场监测。

一、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重采购轻管理

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财政的支持下,环境监测部门的硬件投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申请购置某些仪器设备时不够审慎,只是为了满足环境监测站的基本配置要求而进行申购(基本配置是考核环境监测站的一项主要指标),未充分考虑地区和本部门的实际需要及其长远规划的使用效益和配套管理,造成部分申购的仪器设备使用率低,有的仪器设备购置后基本闲置。

(二)封闭管理、缺乏协作

由于环境监测主要为环境管理服务,重点倾向于日常例行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另外还承担部分科题研究和上级指令性监测任务。另有部分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用于突发污染事故的现场监测,而大型仪器设备因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所监测的项目不同,结果导致一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如气质联、气相色谱等,每年主要用于饮用水源的有机项目分析。

(三)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交流少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对大型仪器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没有形成制度管理,使得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交流少,而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对数量少的劣势导致在处理一些实际操作方面存在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可供参与、交流的广泛性平台,许多技术管理人员只能凭个人认知、个人经验处理一些技术操作、技术故障等方面的问题,甚至会造成仪器设备的更大损失。

(四)维护维修环节薄弱

大型监测仪器设备购置成本高,运行条件要求较高,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成本也较高,购置大型监测仪器设备的经费一般都是从政府财政预算支出,日常的维护费用和维修费用需由使用单位解决,而这笔费用又比较大,有些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又需进行升级,加装其它辅助设备需申请额外资金,从而也影响到仪器设备的充分发挥。目前各环境监测部门普遍存在设备维护维修环节薄弱的情况。

二、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与运行应该全面系统地考虑,用好这些大型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其功能,为环境监测和科研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的管理虽有现行的管理制度,但如何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效益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加强规范化管理首先要从购置环节把关,从源头上控制闲置资源的浪费,购置前就要加强可购性论证,召集技术委员会专家论证会讨论,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评估,从而可减少购置后仪器使用率低或导致闲置。

2.专人管理制度。大型仪器设备价值高、技术性强,应选派实验技术能力强、责任感强的技术人专职管理,并责任到人。

3.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同时做好期间核查工作,常用的期间核查方法有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实验、实验室内不同型号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实验、国家标准样品的比对实验等。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日常管理制度,大型仪器设备必须逐台制定《安全操作、管理及使用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要求操作人员逐台记录设备运行、维修、保养、使用时间、分析项目等情况,并将这些资料保存管理,也可作为评估其使用效益的重要依据。目前很多环境监测站为应对突发污染事故而购置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也应提上议事日程,由于这部分仪器设备的特殊性,对环境监测部门而言不经常使用的仪器设备,也需要由专人负责管理和日常的维护工作,如应急多功能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需定期开机充电,探头需带电养护等,以保证在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

5.建档管理与效益评估。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在其可行性论证,购置、验收、调试、运行、维护等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光盘、图片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以及随机文件材料均属于仪器设备档案。应制定详细严格的管理和使用程序,便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对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估应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开机率、分析项目的研发和改进、科研成果、维护保养等指标。由于环境监测站的特殊性,其社会效益也应列为重要的评估指标。对于大型仪器设备,由于使用率较低、自然水消耗大、维护费用高等原因,可采取责、权、利明确的管理措施,明确实验室及仪器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奖惩制度。

(二)建立仪器设备共享制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大型仪器设备往往都具有购置成本高、专业性、标准性及多功能性等特点,而大型仪器设备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它耗资大、使用复杂、运行条件和维护成本较高,对仪器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同样较高,不是任何单位需要使用就有能力购置和维持其正常运行,因此,推进和实际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已经成为当前关于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共识。因此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应进一步推进地域间本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的横向协作、资源共享。如环境监测部门与质检、商检、卫生防疫、农检等部门的资源共享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目前环境监测部门的大型仪器设备都是国有资产,在仪器设备的更新过程中常会出现更新前的仪器设备还处于可使用状态,只是仪器设备中的某些指标不能满足要求,对于这部分仪器设备能否建立调拨机制,无偿调拨给下一级的环境监测部门,并对其进行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周期,同时也可提高下级监测站的技术水平或捐赠给中、小学校用于教学实验。

(三)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交流

应制定大型仪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与交流计划,积极参加仪器设备生产厂家、高校、上级技术部门培训,特别是有相同类型的大型仪器设备单位为成员举办的技术交流活动,结合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最新技术动态,切磋故障修理技术及维护,研讨改进测试条件,不断更新和拓展仪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结论

常规分析项目的仪器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操作时间,提高监测数据质量,能够及时为环境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因此,如何科学的管理,更好的发挥仪器设备的功能,为环境管理服务是值得我们每位实验工作者不断思考的。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39号令.

[2]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06]141号.

[3]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程序文件2007-12-01.

作者:程苏伟

仪器设备检测下环境监测论文 篇2:

环境监测设备管理实践与探索

摘要: 结合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特点,着重阐述了从设备分类、量值溯源、维修维护等几方面环境监测设备的常规管理方法,并对其现代化的管理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监测仪器设备;常规管理;现代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的技术装备正向高精度、自动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对以“科学、公正、准确”为宗旨的环境监测工作来说,仅配备达到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的仪器是不够的,还必须持续保持仪器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 现代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特点

環境监测仪器设备主要是对物质的化学成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物理、化学结构和状态进行确认的精密仪器设备。随着微电子技术、微波技术、激光技术,特别是化学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进步,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也迅速地向高技术、技术密集化的方向发展。其特点如下:

1.1 精密化、自动化程度高

环境监测领域中,分析化学已开始与光学、电磁学、声学等学科相结合,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也向物理、化学、生物、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经典化学分析方法逐步发展为仪器分析法,多学科的结合和多种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监测设备检测限越来越低,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1.2 多功能、综合化明显

环境监测技术,从单项监测技术研发应用转为监测技术集成应用,从局部监测转为区域监测,从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转变为全方位的遥感遥测,因此,能够实现多参数同时测定的、多功能、综合化、高层次专用监测技术设备,成为环境监测发展的主流。

1.3 向系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环境监测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监测工作时效性强,需要快速、实时、准确地采集和传递监测信息,实现快速准确和实时测报。因此,环境监测装配向系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势在必行。

2 监测仪器设备的常规管理

人们一直把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看作是环境保护的眼睛,而其既是监测工作的物资基础,又是进行科学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室管理中面对众多的仪器设备,要提高工作效率不出现差错,就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1 设备分类

环境监测所使用的设备,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是不同的。为此,我们根据设备对监测结果影响程度将设备分类,并对其采用不同的管理标准和方法,以提高设备管理的工作效率。

2.1.1 计量仪器 指使用状态对测量结果有直接影响的仪器。这类仪器必须在检定/校准合格后才能使用,尤其是对于易漂移、不稳定、使用频率高的设备,要进行期间核查,发现的要及时采取措施或更新设备。同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记录其采购、调试、验收、运行、维修等信息。

2.1.2 辅助设备 是指在环境监测工作起完善或辅助功能的仪器设备。虽然这类设备对环境监测结果影响不大,但却是监测工作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要定期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状况进行检查。

通过设备分类,重点监控计量仪器,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有效;同时,定期检查辅助设备,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节省人力、物力,又使所有设备都进行有效的管理。

2.2 做好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

量值溯源就是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能够与规定的参数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主要的实现方法是检定和校准。凡对校准或监测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检定校准合格。只有检定校准合格的仪器,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凡是有计量检定规程的仪器设备,要送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对于尚未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仪器设备,有能力自校准的,由后使用科室按期进行自校准。

在无法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情况下,即计量监测设备既无法送检也不能自校准时,应通过参加实验室之间比对或能力验证来提供测量结果满意的证据。

仪器设备保管人应对检定证书、自校准报告或实验室比对结果进行评价,确认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满足工作要求。当仪器设备检定或自校准结果出现超差或判为不合格时,使用人应对以前使用该仪器设备所做的监测数据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对以前的监测结果造成了影响。如已造成影响,则应对结果进行追溯,予以纠正。

2.3 加强标识管理

使用性能稳定、能正常工作状态正常的仪器是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前提。但是如何能让任何一个使用设备的人都能及时明确仪器的工作状态,从而正确地使用仪器呢?标识管理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标识按性质可分为属性标识和状态标识。属性标识规定了事物的固有特征.它在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变,具有唯一及可追溯性的特点;状态标识是指标识时事物满足规定质量要求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具有时限性及可变性的特点。具体做法如下:对于仪器设备,要根据仪器的状况及检定情况.首先要建立仪器设备台账,用数字、符号进行唯一性标识;同时.根据仪器的状况。用“红”、“黄”、“绿”三色标志来表示仪器“停用”、“准用”及“合格”状态。

通过仪器标识,不同使用状态的设备配不同标识,并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让使用者对仪器的类别和使用状态一目了然,可以有效避免仪器的混用或误用,从而为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提供设备上的支持和保障。

2.4 做好监测仪器设备的“四定”管理

随着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设备的正确使用、检查和维护工作在监测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如果一味的依赖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查维护,势必造成他们将很大部分的精力花费在繁杂重复的工作中,从而导致很多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实施。为此,我们参考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仪器设备实行“四定”管理。

定设备保管人员。按定人定机制度,选择熟悉设备、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保管人,负责设备的各项常规检查,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定检修保养人员。对于设备简单的维护保养工作,由各部门指定的设备管理员完成;对大型、精密、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由专人或专门部门进行检修。

定操作维护规程。按机型逐台编制操作规程,经设备管理部门确认后遵照执行。

定维修方式和备件。根据设备种类分别确定维修方式,优先安排预防维修活动,包括定期检查、状态监测、精度调整和修理等。对于维修所需备件,要根据来源及供应情况,确定储备定额,优先储备。

3 监测仪器设备的现代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的装备技术迅速向现代化的高技术及信息技术方向发展,如检测技术和维修技术,先进的传感器、状态监测仪器、数据处理技术、状态诊断及评估方法等,均是以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作为核心技术。监测仪器设备的现代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3.1 利用自动化技术对仪器设备实行状态管理

利用自动化技术,在设备管理中可以自动完成过程数据的采集、处理,系统过程的实时监控、诊断等。计算机系统可自动完成一台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运行、变动、折旧、维修、等全程管理数据记录,形成包含动态数据在内的完整设备管理档案。

自动化技术在监测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了解监测仪器设备的利用和管理状态,还可以控制仪器设备管理的各种费用。例如,通过对设备运行历史记录的分析,可以使库存管理得到优化,合理降低库存备件的资金占用额。

3.2 应用先进的维修技术,实行标准化和预防维修

建立以标准化维修和预防维修为主的现代维修管理体系,实现故障维修、定期维修、状态维修、可靠性维修、设备大修、紧急抢修和零部件更换等的一体化管理;建立维修标准与维修标准项目库,提供维修周期分析和维修决策分析等。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设备智能化自修复技术、可靠性维修技术、整机及零部件再制造技术。

建立以点检和故障分析为核心的设备运行预警体系,实现以管理替代检修,逐步由预防维修、在线检修替代事后维修。通过运行记录、停机记录、点检、完好检查、定期检查、精度检查、故障记录、事故记录、状态监测(振动分析、油浸分析、红外分析、超声波分析等)、保养及润滑等常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设备以往的状况,并准确监控设备的当前运行状况。

3.3 应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实现管理过程监控、远程管

理等通过对设备维修记录的自动化管理,结合设备的自诊断系统产生的列表信息,有效地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必要的培训。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数字化的工作环境,实现管理受控、人员受控和设备受控,在保障环境监测装备技术处于正常状态的同时,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德峰信息技术与设备管理现代化设备管理与维修2007,2

收稿日期: 2011-03-1

作者简介: 赵萍(1972-)女,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设备管理包头市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效分析 白 岚 郭晓彤 常晓晶北方环境 第23卷 第4期 2011年4月

作者:赵萍

仪器设备检测下环境监测论文 篇3:

浅析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

摘 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作为环境监测机构开展工作的关键要素,对其的有效管理是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结合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日常工作中的仪器设备管理,对管理过程中的量值溯源、期间核查等关键环节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 有效管理 量值溯源

在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的大趋势下,环境监测市场的不断开放,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已经作为传统环境监测站在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仪器设备管理作为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提出相应的要求,因此加强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是监测机构提高技术能力和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手段。

1 设备的购置、验收与归档

《评审准则》要求监测机构应配备满足检测要求的设备,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功能需满足检测标准等的要求。监测机构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根据机构的发展规划和业务需求,具有前瞻性地配置仪器设备,设备的技术参数应满足开展新项目的要求相匹配。在购置设备前应做好供应商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设备的供应商评价和设备的维护、安装等服务的供应商评价,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当选择具备充分保证能力的单位,确保购买仪器设备和服务满足要求。

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开箱后,应该对照装箱清单清点所有物品,收集、整理相关技术资料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并根据监测机构的仪器管理程序赋予新设备唯一性标识。使用科室按照设备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仪器设备进行调试验收,大型仪器设备一般都有生产厂商的技术人员上门调试、安装,并对检验人员进行操作、维修养护等内容的培训,待设备验收合格后将验收资料收集归档。

仪器设备的档案要求做到一機一档,档案的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制造厂商名称、生产序列号;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目前放置位置;接收时的状态;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配套软件;校准/校验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校准/校验的日期;维护和维护计划的细节;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仪器设备的档案内容应处于动态管理、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状态。

2 量值溯源

依据《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01-2011中的定义:量值溯源是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为此监测机构每年应根据溯源的总体要求制定《年度检测设备检定/校准(验证)、确认总体计划》,包含溯源方式、溯源机构,确认方式等。

2.1 量值溯源的对象

(1)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仪器设备,均实行强制检定。

(2)所有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仪器设备。

(3)用于监控日常实验室环境的仪器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4)用于日常校准仪器设备的校准器,如流量校准器、声级校准器等。

2.2 溯源方式

溯源方式包括主要有检定、校准,还包括自校准、内部校准、比对试验等。列入“强检目录”的设备必须检定,对于无检定规程的设备采用校准方式,其他的设备的溯源可以通过自校准、内部校准、比对试验等方式来实现。

2.3 溯源机构的选择

优先选择国家法定计量机构实施计量检定或校准,对于部门特殊仪器,法定计量机构无检定或校准能力的,检测机构可以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和设备说明书进行自校准。

2.4 溯源的周期

检定或校准周期按照获得检定或校准证书的规定确定,证书上未注明明确周期的,按照检定或校准规程的要求进行,一般有效期为1年。

2.5 溯源结果的应用

监测机构应对溯源的结果进行确认,只有经过确认的设备方可认定为有效设备。对检定合格的仪器准予投入使用,检定不合格的仪器不得用于监测工作,待修复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校准结果,使用人员应根据校准证书提供的结果来判断是否满足监测方法、仪器性能等使用要求,确认合格的投入使用,不合格的待维修校准满足后投入使用。经检定或校准的设备在对结果确认后应张贴设备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2.6 修正因子的使用

当仪器经校准后,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检测机构应当制定相应文件,确保修正因子得到正确应用。以下设备一般都会产生修正因子:恒温水浴锅、恒温恒湿箱、鼓风干燥箱、隔水式培养箱等,这些设备在使用时必须对关键参数进行修正,确保检测数据准确。

3 期间核查

根据《评审准则》的要求,期间核查的对象是在用的仪器,检测机构每年应制定《实验室期间核查计划》,计划应包含设备名称、核查关键量、核查方法、核查时间等关键内容。

3.1 期间核查对象

期间核查的对象是具备以下状况的仪器设备:性能不太稳定、使用频率高、使用条件恶劣、容易产生漂移、单纯依靠校准在有效期内不能保证正确可靠。对以上设备进行核查时,重点针对其关键性能进行核查即可。对于找不着核查标准的设备也無法进行期间核查。目前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需要进行核查的仪器主要有以下几类:(1)直接参与检测结果出具的仪器;(2)光谱类仪器;(3)电化学类仪器等。

3.2 期间核查的周期

期间核查不是缩短检定或校准周期,也与一般的功能检查不同,目的是在校准的有效期内,核查仪器能否保持原有功能,即仪器是否稳定。

3.3 期间核查的方法

期间核查基本以等精度核查的方式进行,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标准物质验证、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留样复测、依据检定规程进行核查等。多数期间核查是采用核查标准来进行,当使用留样复测进行核查时,所选用的留样的性能必须稳定。选取核查方法时主要综合考虑方法可操作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

3.4 期间核查结果的应用

环境监测机构在完成期间核查后,对核查过程应详细的记录并对核查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满足要求的设备继续使用,经核查有重大偏离的仪器设备,应进行相关的处理,待证实符合使用要求后方可继续投入使用。

4 仪器的日常使用管理

仪器作为环境监测的必备工具,检测机构必须制定仪器的使用、维护作业指导书和管理程序,以保证仪器的受控状态。

4.1 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作业指导

仪器的作业指导书应包含仪器的原理、操作步骤、使用环境条件、使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要求等。

4.2 设备的授权使用

监测机构应明确员工的岗位职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针对重要的、关键的仪器设备,操作技术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应以授权的方式指定专门的人员使用,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未经授权人员不得使用以上设备。

4.3 设备的使用

对于设备的工作环境,监测机构应加以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必须满足监测标准的要求。使用仪器后要做到及时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当有异常情况应记录在使用记录上,确保仪器管理员及时获悉仪器的状态并尽快安排修复确保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状态。

5 结语

综上所述,监测机构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监测机构必须重视仪器设备管理的过程控制,从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归档、量值溯源、期间核查及日常使用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确保监测机构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升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丹.环境监测现代化体系建设下的监测仪器设备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117.

[2] 刘学梅.论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工业,2015(22):46.

[3] 潘建生,周韶波.分析实验室计量认证中的设备仪器管理的相关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作者:徐钰 蒋军

上一篇:网络电影影响下电影艺术论文下一篇:企业大学人力资本投资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