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污染物环境监测论文

2022-04-23

摘要:重金属污染是隐蔽的、持久性的,特别对周围土壤环境的污染是累积型的,一旦超过周围土壤环境容量,就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会应用大量的化学物品,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与其保护环境的目的相互矛盾。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实验室污染物环境监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室污染物环境监测论文 篇1: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污染物的控制与处理

摘要: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站作为其中的监测单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监测作用。为满足环境监测的实际需要,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借助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污染物实施检验、评估,包括有机废液、强酸强碱、废弃器具等。这些因素使环境监测站实验室面临着诸多风险,应如何处理复杂的污染物成为关键问题。据此,本文以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为背景,探讨污染物控制与处理方法,以切实规避实验室污染风险,提升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处理能力,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能。

关键词: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污染物;控制与处理

引言

众所周知,环境监测属于系统性问题,涉及诸多的环境污染因素。因此,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中,会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但这种监测方式也使得实验室环境愈发复杂,甚至演变为一种小型污染源[1]。为了更好地实施环境监测,必须要针对存在的污染风险,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举措,适应环境监测实验室中潜在的问题,实现污染物的有效控制和处理,增强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及周边环境安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1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污染物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环境监测中所涉及的污染物,大部分由人为因素所产生,包括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固废污染等类型。由于污染物的类型、结构及形态复杂,不仅增加了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监测压力,更使其面临着更大的安全风险。并且,依据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操作原理,会涉及大量的反应过程,期间不可避免地将产生新生污染物,或者是潜在的污染物,这也成使实验室二次污染的风险骤增[2]。

具体而言,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污染物具备如下特点:一是污染物种类全,根据环境监测的实际需要,环境监测站实验室需要针对各种类型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包括自然水体、生活用水、大气降水、空气质量、废气污染、土壤污染、固废污染、电磁辐射、放射源监测等,这些复杂内容进一步增加了环境监测的难度。二是污染物管理难,由于实验室污染物数量较小,大多项目具有零散的特征,加之其数量较小,而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三是污染物危害大,实验室所收集的污染物种类多,虽然所收集的数量有限,但其危害性则不可小觑,如重金属、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及有害微生物等。

2 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建议

2.1 着力构筑整体管控机制体系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实现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污染物控制,必须要依赖完善的管理机制或体系,用以对各个监测环节进行规范,避免因管理失误而導致的污染问题,全面遏制风险因素的产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构筑整体的管控机制体系,通过完善的管理机制体系,指导实验室的科学有效管理,使各类污染物得到科学有效的处理,并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规范流程。同时,在实践中应积极借鉴各类成功经验,积极吸收其中的可取之处,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完善和优化,最终实现对自身管理体系的提升,达到最佳的控制目的和效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2 持续改进提升监测操作技术

伴随信息技术与环境科技水平的持续发展,诸多科学研究领域正面临着技术的升级替代,越来越多的先进科技被提出和应用,大幅提升了科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同样,对于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而言,在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更应当契合于时代发展的特点,全面、系统、科学地提升监测技术,切实能够满足日益变化的环境监测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实验室污染控制问题,快速实现痛点问题的破解。为此,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要始终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及时对实验室的监测设备、仪器进行升级更新,掌握更先进的监测流程和技术方法,针对各类污染物监测技术,要注重实践应用和科学创新,逐步构建起具备自身特色的监测方法,实现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科学、高效、安全管理,达到新时代背景下的监测和控制要求。

2.3 积极构建绿色化监测实验室

现阶段,构建绿色化实验室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必经之路。本质而言,要实现对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污染控制,解决以往存在的难点问题,应当在实施科学监测分析之前,选择一条污染风险最低的监测路径。如此一来,既能够保证精确的监测结果,又能够规避实验室污染问题,而针对部分高污染、高毒性的监测项目,要尽量选择无污染或者污染较小的实验试剂,并且在监测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实验条件的安全性,如借助密封较好的桶进行废液盛装。另外,要选择最佳的实验设备或仪器进行操作,以避免污染废液、废气的扩散,或者在保证实验条件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试剂的使用量,以防止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问题,或者避免新污染物的大量产生。

2.4 科学合理选择三废处理方法

废水、废气、废渣是环境监测实验室污面对的“三废”,其不同的形态对于环境具有严重的影响[3]。因此,在实施相关的监测和处理时,必须要依据科学有效的方法,严格按照分质、分类处理的要求,应用最佳的环保处理手段实施统一处理。比如,在实验监测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废物,必须要采取无害化处理,如采取吸附、中和、净化等方式,使污染物能够被有效清除。在部分具备条件的环境监测实验室,要依赖自身的先进处理工艺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合理处理和控制,以达到环保排放要求。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的增加,环境监测实验室将发挥出更大的职能。在实施环境污染物监测的同时,更需要从基础环境入手,切实抓好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控制,避免因监测操作问题导致实验室污染。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污染控制与管理,竭力做好各项污染控制措施,尤其是选择最佳的污染监测方式,全面实施全过程分析与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污染风险。

参考文献:

[1]曾婷婷,刘欣,温雪娟.环境监测站质控现状与改进之我见[J].科技风,2020,(1):125.

[2]陆绍安.县级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的探讨[J].节能与环保,2019,(8):45-46.

[3]金海娟,吴海龙.加强环境监测站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2):26.

作者:杨开林

实验室污染物环境监测论文 篇2:

环境监测中重金属污染与控制对策分析

摘要:重金属污染是隐蔽的、持久性的,特别对周围土壤环境的污染是累积型的,一旦超过周围土壤环境容量,就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会应用大量的化学物品,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与其保护环境的目的相互矛盾。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过程中主要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种类,并对应如何有效控制其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重金属污染;对策;有效控制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2.085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Heavy metal pollution;Countermeasures;Effective control

现阶段社会重点关注和热议的问题就是如何阻止环境进一步恶化,而环境监测作为监管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监测过程中,会应用大量的化学物品,产生二次污染,其中就包括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污染是隐蔽的、持久性的,特别对周围土壤环境的污染是累积型的,一旦超过周围土壤环境容量,就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如果难以有效控制环境监测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也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健康,违背了其保护环境的初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环境监测过程中重金属造成的污染,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1 环境监测实验中重金属污染现状

1.1 环境监测实验中产生的金属污染物种类

1.1.1 需氧量指标的监测

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是污水和地表水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现阶段化学需氧量的监测普遍采用重铬酸钾回流法,需要使用硫酸银、重铬酸钾、硫酸汞等试剂,主要产生银、铬、汞等重金属物质。针对高锰酸盐指数进行的实验过程中,不得不在监测样品中添加一定剂量的高锰酸钾和草酸钠溶液,主要产生锰等重金属物质。

1.1.2 水中氯化物、硫酸盐监测

水中氯化物监测一般使用硝酸银滴定法,硫酸盐监测可使用铬酸钡分光光度法,实验过程中使用的硝酸银、铬酸钡试剂会产生银、铬、钡等重金属物质。

1.1.3 气中氯化氢监测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是实验室对废气中氯化氢含量进行监测时最常使用的方法,硫氰酸汞本身为剧毒物质,实验过程会产生汞等重金属物质。

1.1.4 重金属监测

环境监测中常做的重金属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水中锑、总铬、六价铬等;电镀行业废水中总铬、六价铬、镍、镉、银、铅、汞、铜、锌、鋁、铁、锰等;锅炉废气中汞等,某些工艺废气中的铬酸雾等。在监测这些重金属指标时,需要使用该种重金属的标准溶液,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重金属污染,未用完或过期的标准溶液一般统一收集后作为废液处理。

1.2 重金属污染情况

在上述这些实验中,虽然可以对监测指标进行有效监测,但同时也造成了二次污染。环境监测实验中产生的废水会排入污水管网,同时有一部分会残留在空气和土壤中,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后,就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物,也会对地下水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实验中使用的金属试剂会衍生出多种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铬、铁等,汞元素不活泼,不易形成化合物,难以分解,最终会二次污染环境。

重铬酸钾回流法从现阶段的研究来分析,属于环境监测中最常用的监测化学需氧量的方法,而化学需氧量是我国多数工业项目中最常用的衡量污染物排放量的指标,因此,还需要不断对其监测方法进行优化,进行一定的改善,以此来有效控制环境监测的重金属污染。

1.3 废物排放量上升

环境监测实验室随着工业进程的快速推进下,监测数量也在随之逐年上升。特别是近一些年来,工业生产项目愈加频繁,大大增加了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加大了环境监测实验室任务的难度。另外,在大量应用化学需氧量设备与氨氮设备后,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现象更加严重。平行样品与加标样品在我国安全质量监控标准中指出需要控制在20%~30%内,同时,附带空白样品。所以,大量的实验试剂会被应用在测定过程中,与理论上相比,实验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也会高很多。

2 环境监测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对策

2.1 加强对金属污染物的处理

对空气中污染物含量与成分进行有效检测并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处理就是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若监测过程中造成的重金属物质较多,就会大大降低环境监测的效果,因此,将重金属污染物的回收处理工作做好是非常的必要的。第一,处理与回收金属污染物的专业设备是大型实验室应具备的,对于专业设备的投资,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对于没有这个条件的小型实验室,应做好收集工作,在处理污染物时,要及时记录好各种金属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为后续工作的分析与检查提供便利。第二,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制度,做到每一步都有据可依,制定标准化的监测流程。

2.2 优化环境监测方法

要想有效控制环境监测重金属污染物,就必须降低化学试剂的应用量,这也是最为基础的条件。但是当前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中,对化学试剂的大量应用是常态,这也是环境监测方法存在的缺陷,无法避免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所以,需要进一步优化环境监测方法,例如2017年环境保护部对《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进行了修订,将取样体积减半,取样体积减半后使用的试剂也相应减半,降低了样品测定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

2.3 建设绿色实验室

为了保证有效控制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可建设绿色实验室,这样就能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建设绿色实验室时,环境监测机构应主动积极的进行,将预防重金属污染工作放到首位,进而有效解决环境检测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2.4 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的管理制度

从微观层次而言,对重金属废物的减量化就是对环境监测重金属污染物的有效控制。应严格控制在工作开展中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回收,并对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这样就能保证在日常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及时上交重金属物回收样本以及监测数据。既实现了对环境监测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有效回收,还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预防了二次污染的产生。另外,明确的规章制度还能与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提高工作人员对环境监测重金属污染处理的效率,既进一步改善了目前的工作状态,还保障了环境监测的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环境监测实验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有效分析,提出了有效控制重金属污染物的一些对策,希望在有效回收环境监测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过程中,能减少环境监测实验中出现的重金属物质,从而提高環境监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对环境监测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从根本上进行控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丁福圣.环境监测中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对策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6(11):127+130.

[2]李冠杰.重金属污染条件下基层环境监管体制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康建勋.环境监测中重金属污染与减量化对策[J].科技资讯,2013(11):142.

[4]丁福圣.环境监测中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对策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6(11):127+130.

收稿日期:2019-12-01

作者简介:冯艳(1985-),女,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作者:冯艳 章水明 王珍珍

实验室污染物环境监测论文 篇3:

畜牧兽医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畜牧兽医实验室归属于生物实验室,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废弃物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稍有疏忽极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危及学校及其周边区域生态安全的潜在隐患。本文分析了目前我校畜牧兽医实验室存在的污染种类及危害,并在充分环保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它们对人体和周围环境的危害性,总结各种污染物的处理办法,提出了降低实验室污染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畜牧兽医;实验室安全;环保现状;对策研究

1.畜牧兽医实验室污染源的种类及危害

1.1生物性污染

生物污染包括实验动物和实验生物废弃物污染。

1.1.1实验动物类

在畜牧兽医专业课实验中,常规用到的实验动物有兔、犬、家禽、羊、猪等。这些实验动物如果不经检疫或检疫把关不严,其自身可能携带有病原微生物而成为传染源,造成动物疫病的传播与扩散,有些还是人畜共患病,有造成实验人员感染的风险。其中危害较大的主要有布鲁氏病、人患狂犬病、禽流感等。2019年12月发生在兰州兽医研究所的人感染布鲁氏菌事件,造成多人感染患病,上千人抗体检测阳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社会危害极大。在进行犬的实验时,如果犬携带有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冠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实验过程中一旦抓伤、咬伤实验人员,即造成人患狂犬病,致死率几乎达100%[1],严重威胁实验人员安全。在使用家禽进行试验或实验时,如果家禽携带有禽流感病毒(AIV)属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其中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实验人员如果暴露在没有防护的环境下,即易造成人患禽流感,而以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较重,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社会危害极大[2]。同时,这类疫病还有造成实验室扩散的风险,形成区域流行,给当地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危害社会经济发展。

1.1.2生物废弃物类

兽医实验以动物、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揭示动物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提高动物疾病的防控能力。因此,实验室一般均保存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和感染病原的实验动物病理模型。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废弃动物尸体、血液废弃物、粪尿废弃物、病理学废弃物、感染性培养物,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细菌培养基和细菌标本等[3]。如未经严格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或由于实验室的无菌工作室设计不完善或实验过程个人安全保护有漏洞,都会使有害微生物扩展传播,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1.3耗材器物类

实验室所使用的耗材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针、吸头、离心管、试管、手套、口罩、滤纸、试纸、棉球、滤膜、过滤器、培养皿、培养瓶、酶标板、PCR 板、玻片、冻存管、移液管以及各种用于测量、移液、储液的相关玻璃耗材等[4],由于这些材料常沾染一定的细菌、病毒而具有潜在危害,如果处置不当,极易造成扩散和人员感染。

1.2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是指污染物为化学物质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及土壤污染。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和有机污染物二类。畜牧兽医实验室所用的化学药品及试剂量虽然不大,但品类多成分复杂,尤其是过期兽用药品品类甚众。在无机污染物方面,主要有强酸、强碱、重金属和剧毒物质如汞等。酸、碱污染使区域内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化自净作用,危害水资源,重金属(汞、铅元素)、亚硝酸盐等不仅毒性大而且在人体中引起蓄积性中毒。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醛、酚、醇、多环芳烃、芳香烃等[5]。这些污染物对环境中的生物有急慢性毒性作用,且在环境中难降解、高残留,可通过食物链传导到人类,对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严重危害民众身体健康。另外,兽医实验室使用的治疗用过期药品和诊断试剂盒,因成分复杂,潜在风险不明确,如果流失于外界环境中,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一些抗生素在自然界中降解缓慢,通过食物链传导到人类,造成人类对感染菌抗药性增加的风险。

1.3物理性污染

畜牧兽医实验室的物理污染主要是电离辐射污染和紫外光照射污染。

1.3.1电离辐射污染

实验室的电离辐射主要是由X光机诊斷仪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X射线电离辐射,当X光机诊断室的屏蔽功能失效后,就会污染环境,造成相邻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一次或短时间内受大剂量照射而致辐射损伤,引起急性病理反应,使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非常危险。长时间低剂量的X射线的电离辐射,对人体也是有损伤的,因为照射量可在身体内累积,接触射线的时间越长,照射量就越大,对人体的损害就越大。也是将人体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杀伤,使白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病菌容易侵入机体而发生疾病[6]。尤其是胎儿和小孩对x射线更加敏感。小剂量连续照射而致的慢性放射损伤,还见于X线机职业人员不注意个人防护,长时间接受超允许剂量照射所引起的损伤。

1.3.2紫外光照射污染

高校畜牧兽医实验室紫外光的来源主要是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和固定或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其照射的目的在于消杀操作台面、材料或器物表面的微生物而利于实验的开展。一旦使用不当,过量紫外线照射到眼睛,射线将被眼角膜上皮细胞核蛋白吸收,损伤眼角膜和晶状体,导致浑浊,引起白内障。使人类患白内障几率增加,对眼睛的损伤。另外,长时间人体皮肤暴露在紫外光下,亦引起急性反应表现为红斑效应,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或水疱,并伴有头昏、恶心、发烧、心悸、循环衰竭和休克等症状。慢性作用如皮肤老化,色素沉着,也能使皮肤中免疫系统的部分功能受到干扰,诱发肿瘤甚至皮肤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2畜牧兽医教学实验室污染产生的特点

2.1污染物排放相对集中

畜牧兽医或动物医学专业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实验室承担专业实验课时,上课时间相对集中,使用的实验室相对固定,学生人数虽然每年的招生计划略有变化,但数量总体波动不大。污染物的排放虽然在一年中有波动性变化,但相对科研实验室而言时间上相对集中[7]。

2.2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数量较为固定

在教学实验室中,由于是高等职业教学,大多数实验是验证性的实验,所开展的实验项目固定,排放污染物的类型基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确定。虽然每年都会有新的验证性的实验引入,但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科研实验室来说较为固定。

2.3实验人员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

在教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学生是集中上课,由于实验人数众多,学生在素质、常识和习惯有很大差异,即使反复强调,也很难做到完全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如用过的废液没有倒入废液桶,污染的手套没有放入医疗废弃物回收桶等,时常发生不按规定随意倾倒和丢弃的现象,给管理带来困难。

3控制畜牧兽医实验室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3.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实验室主管部门要增强环保意识,要根据校内各实验室的特点进行分级分类,将污染高风险等级的实验室纳入重点目录,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将结果作为实验室考核的主要依据[8]。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培训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制度之一,使实验室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就具备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和素质。

3.2经费投入

增加实验室污染控制的经费投入。首先,畜牧兽医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要符合环保要求,在设计上应以安全为核心,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实验室的空气调节与空气净化、给水排水、气体供应、配电、自动控制和消防设施的配置应合乎实验要求,实验室的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等应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4]其次,部分不符合实验室安全与环保要求的设施、设备,要及时投入经费,进行改造或更新,保障实验室安全标准落到实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从源头上控制,改进实验方法

选择无毒或低毒的试剂,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试剂。不能替代而必须使用的,要尽量减少废液的排放量,做好收集回收工作,降低污染物总量。

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推行小量化、微型化实验[9]。以尽量少的试剂来获取实验数据,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物数量,减少环境污染。

选择污染小的实验方法。如使用模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替代传统实验手段。也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探索实验新技术,新方法,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

3.4各类污染物的处置

3.4.1生物性污染物处置

在进行相关生物类实验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并加强个人防护,全程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乳胶手套、口罩,有的需要佩戴护目镜等措施。

实验所使用的实验动物,应该经过严格检疫,不得从没有资质的供应商处购买实验动物。避免带病动物流入实验室,特别是人畜共患病和国家一级、二级动物烈性传染病,确保实验动物是健康和安全的。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废弃动物尸体、血液废弃物、粪尿废弃物、病理学废弃物、感染性培养物,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细菌培养基和细菌标本等,应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和有标记的污染物的容器内。利器(包括针头、手术刀片、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容器内。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10]在从实验室取走之前,可通过高压消毒处理,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

3.4.2化学性污染处置

畜牧兽医实验室化学性污染物总量不大,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和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强酸、强碱、重金属、亚硝酸盐[11]和少量剧毒物质如汞等。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醛、酚、醚、醇、多环芳烃、芳香烃等。实验室在处置这些污染物时,要配备废液收集桶,将每次实验产生的废液收集起来,交有资质的危化品回收公司进行处置,不得随意处置和直接排放。兽医实验室使用的治疗用过期药品和诊断试剂盒,也要交专门的危化品回收公司进行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3.4.3物理性污染处置

兽医诊断使用X光机时,要避免产生X射线电离辐射泄露事故和过照危害。首先,X光机室在设计和建设时就要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屏蔽效果切实有效,杜绝对环境造成电离辐射泄露事故[12];其次,操作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正确穿戴铅衣、铅裤、手套和面罩,有条件的采取远端操作,避免操作人员过照危害健康。

在实验室使用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和固定或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时,操作人员必须遵循一个原则,皮肤或粘膜不得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13],要做到“灯熄操作、灯亮远离”。

结语

总而言之,畜牧兽医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进行整体合理规划和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在污染物处理和排放方面措施不到位,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畜牧兽医实验室必须要做好各类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采取正确的方法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对保护生态和实现“低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南清,宋国伟.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及生物安全防护[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06):767.

[2]温洪宇,张田军,沈露露,等.普通微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使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73-174,182

[3]郭桂英,郑继平.高校生物实验室污染物现状与治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04):230-232.

[4]蓝丽婵,陈华絮,黄真池.生物类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08):110-112.

[5]吴桂霞,刘玉婷,李祥.化学实验室污染及治理措施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4):129.

[6]朱其顺,刘天骄.高校生物实验室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危害与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03):25-29.

[7]苏利红,曹雨莉,王立强,等.浅谈高校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04):161-163.

[8]刘红英.病原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及风险评估概述[J].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50-1652.

[9]周海涛,陈敬德,周勤.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回收处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08):460-462.

[10]李秀珍,李勤,王征,等.实验室废弃物分类制度与校园安全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05):197-198,204.

[11]银玉容,施召才,马伟文,史伟,朱能武,张建功.高校实验室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及安全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03):94-96.

[12]陶路.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及预防策略探究[J].低碳世界,2019,9(08):30-31.

[13]孟兆磊,林林,牛犁,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04):231-233,263.

校立項目: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编号JG202118)畜牧兽医实验实训室安全与环保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

作者:费枫

上一篇: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论文下一篇:产品设计中的色彩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