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剧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1

在“双减”背景下,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就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更加精准地把握重难点,这无疑对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阅读教学为例,“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在教师层面通过开展平台培训、集体教研、听评课、多元测评等活动,对现有阅读课堂教学进行改进,转变教师阅读教学理念,打造以学生为本的特色课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课本剧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语文课本剧教学管理论文 篇1:

语文作业大变身

摘 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全面、深刻地理解“减负”精神实质,在语文学科中有所为,从形式到内容,从课堂到作业,从个人素养到语文核心素养,做到以生为本,创建更科学更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业方式,力争让“减负不减效” “低耗高效”“轻负不减质”真实地存在于语文的课堂内外。

关键词:减负;故事化;彩色化;作品化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8

作者简介:吴 娟(197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减负”是一场深刻、具有持久性的教育革命。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其精神实质,才能使教育从应试的泥潭中彻底挣脱出来。

减什么?怎么减?减多少?在什么方面减?关于减负,每个教师心中都有无数个疑问。为小学生减负,有时就像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急不得,也不能停,关键要看方式和方法。

我们要先了解减负的实质是什么。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训练,减去过时、烦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并要求教师放弃违背教育规律的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革除教学管理中仅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教育成果的不当做法。

围绕减负实质,确定 “五不教”原则:①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②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③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教师不教;④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⑤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这五条原则也成为我每天布置语文作业时的依据,巧妙地设计好能“减负提质”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朝多元化方向探索。

一、作业之“痛”

(1)教师认为作业≈成绩,认真布置与当天知识点相关的足量作业,学生按时按量认真完成每次作业,期末就会有好的成绩。

(2)学生认为作业=做题,不好玩,不高兴,更有甚者常叫苦连天。

(3)家长认为,最矛盾的就是当家长的,作业多一点,就直接投诉,几天不布置作业,就焦急烦躁,生怕学生小升初受到影响。

(4)结果:教师的“好心”换来学生的“差评”、家长的“投诉”,很是无奈。于是就形成了减负检查时,实行零作业,应对检查;检测前,超量作业,“迎接”考试的社会现状。

二、“痛”定思“通”

教师:“今天的作业是抄写……”

学生:“抄抄抄,太老套了吧。”“老师,我的手都写痛了,不想抄。”

思考:老套的作业不受欢迎,怎样才算是新颖的语文作业呢?

教师:“今天必须完成习作《一件难忘的事》。”

学生:“换个时尚的题目可以吗?”“交电子版行吗?”

思考:时代在进步,表达方式也可以与时代接轨。

三、“痛”后思“变”

(一)低年级作业“故事化”

1.听故事

学生的世界少不了故事的存在,低年级的学生有一个好奇的故事心。低年级的组织教学是艰难的,小小的学生还不懂得“严格遵守纪律”。但是只要故事的音乐一响起,学生们就会一动不动,专注地听。每天的故事可以教给学生很多道理,让他们学会语言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听故事”成为组织教学中最有效的方式。在期待“奖励一个故事”的内驱力下,学生们也开始了语文的学习。“听故事”这项作业,是最受欢迎的作业,学生们从不间断,天天坚持完成。

2.讲故事

新课标对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规定:“1~2年级要求: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我紧扣课标要求,每节课让3个学生讲2分钟的小故事,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每个月开展“故事大王”擂台赛 ,我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故事主题,如一年级“童话故事之公主王子故事”“民间故事——十二生肖故事”“成语故事之数字成语故事”“节日来历之传统佳节故事”。

斯大林曾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由此可见,口语表达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讲故事可以幫助学生理解文字、表达愿意。最重要的是,学生们特别喜欢在讲故事时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3.编故事

学生的世界五光十色,编故事是他们挺乐意做的一件事情。让学生们为故事编个续集,如《龟兔赛跑》第三个回合的比赛,《小兔子运南瓜》最佳运输员的故事,《咕咚》到底是谁发出的声音,《蓝色的树叶》角色互换的故事,《浅水洼的小鱼》来找“我”……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以仿照课文编故事,可以借助想象发展继续往下编写,也可以颠覆传统再创新故事。

看,学生们用橡皮泥捏出的拼音宝宝多么可爱!颜色的拼音宝宝来到了我们教室,它们聚在一起说悄悄话、玩游戏,猜一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当然,这就是让学生们编故事,编他们刚刚学习过的拼音宝宝的故事。在故事中,我让拼音宝宝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适时让学生们找到声母、 韵母,从而带领学生们好好地复习拼音的使用(如图1)。

(二)中年级作业“彩色化”

1.彩色的生字卡片

三年级海量的生字词,让学生们应接不暇,面对复杂多变的同音字,学生们常常十分纠结,导致听写时经常出错。为了在减少学生们抄写次数的基础上,保证他们的纠错效率,我采用了学生们最喜欢的“画画”,画出“词语”。用红色的彩笔画出易错的笔画,强调重点部分;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喜欢的词语,让词语带有色彩。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字理的讲述,学生在了解汉字发展的基础上,再观察汉字,汉字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如图2)。

学生完成了“画出你喜欢的彩色的生字卡片或者词语卡片”这项作业后,卡片就成了学生手中的玩具,学生每天都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比一比、考一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牢牢掌握了课标所需掌握的生字词。

2.彩色的自然笔记

教师应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去仔细观察每一种植物、动物,用笔画下大自然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变化。学生们特别喜欢画画,因为画画是儿童的第二语言。他们兴致勃勃地画完后,会为画标注一些个人想法。有的写几句植物的生长变化,有的记下自己与动物朋友的故事,有的去查找植物的特征,为它写名牌……

一篇篇自然笔记,充满童趣,稚气清新。学生愿意一个小时一动不动待在

花下细细描绘,也愿意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出小蚂蚁的生活,还愿意上网搜集各种植物、动物的生存状态(如图3)。

3.彩色的课本剧表演

虽然学生不能天天登上舞台,但学生们的课本剧表演可以天天坚持。舞台道具也许不能天天租借,但是彩色头饰可以常常做、天天戴。《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神笔马良》《巨人的花园》……中年级的教材编排非常适合表演课本剧,“制作能体现文章角色性格特点的头饰”是受学生欢迎的作业。“请同学们选择小伙伴,进行课本剧排练。”只要听到这个作业,教室里就掌声一片。还常常有家长也自发参与到课本剧排练中,担任其中一个小角色露露脸。

(三)高年级作业“作品化”

1.字词抄写、古诗文默写、书法作品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总目标中还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硬笔书法、软笔书法都是中华独有的民族文化。学生的作业,写的是字,写出的是书法,感受的是文化。

2.每逢佳节办小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教师可借助手工小报,让学生深度参与到节日的研究中,了解古人的情怀,感受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每逢节气细观察,随笔记录大自然。二十四节气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教师可带学生研究农历二十四节气,边看边画,边写边思。让学生懂得,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也是传统历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而感受古人的智慧。每逢外国节日,举办文化论坛,讨论中西节日,交流传统与开放,探讨文化过节的最佳方式,在节日中开展表演活动。

3.名著阅读的读写作品化

改变读写名著不如做课后阅读题的观念。从师生共读、亲子阅读、好书漂流、整本阅读四个方面开展读书活动。写什么?①阅读笔记。摘抄“动心”的话语,记下阅读的感受。②插画设计。在喜欢的情节中画上合适的插图。图文结合的“思维导图”,将主要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发展多元呈现,读的是故事,汲取的是优秀文化的营养。

4.写作从作文到“作品”

选题作文,让故事飞起来,为学生创设多个选题,自由发挥。每次的习作后,我都将学生的作文装订成册,广泛传阅;选择佳作,制作成班级小报,定期发行,人人都能成为“小作家”。班级展板、校刊、班级网站、班级公众号,都是学生自由展示、发挥才能的好平台,学生都可以从中找到成功的自信。

学生涉及的面越来越广,思考的深度越来越深。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增强,思维逻辑越来越缜密。在作品的展示中,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教育教学评估的数据显示学生很喜欢这种用作品代替作业的形式,非常珍惜自己的作品被展出、被发表、被点赞的机会。

随着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师应该更加明白肩上责任的重大,因为减负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态度,更是一种智慧的工作能力。在布置语文作业时, “减掉”无效、低效、重复的作业,“加”上“创意”“创新”“高效”“趣味”,让语文作业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多彩化發展。通过语文作业的布置,体现“教学无类”的教育艺术,引领学生成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雷 琛.浅谈对“减负”的两种错误认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125.

作者:吴娟

语文课本剧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双减”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方式新样态

在“双减”背景下,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就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更加精准地把握重难点,这无疑对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阅读教学为例,“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在教师层面通过开展平台培训、集体教研、听评课、多元测评等活动,对现有阅读课堂教学进行改进,转变教师阅读教学理念,打造以学生为本的特色课堂。学生层面采取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校层面借助系列活动指向于师生阅读素养培养的目的,最终落脚到提高教学质量上。

一、教师层面

(一)多形式培训测评,提升全体教师阅读水平

每一位教师的阅读习惯、阅读态度、阅读水平都对所教的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通过开设阅读专题讲座、开展阅读培训、进行阅读测评等具体形式,有效提高了教师的阅读指导技能和语文素养。

1.定期开展阅读等级测评,制定阅读教学管理制度,将阅读教學测评结果计入学校期末总评量化每天的教学巡查,重点关注教师对学生课堂阅读情况的指导、管理工作,做好阅读教学的过程性记录。每个月对教师任教班级学生的阅读作业作出评估,及时公示,引起所有老师的重视。

2.开展阅读教学研究,全面提升教师语文素养

为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学校购买了一系列书籍,每周五,课题组教师一起快乐阅读。通过进行智慧分享、读书交流活动,老师们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大家分享,并将之在课堂上实践应用。理论素养的提升,让教师感受到阅读的无穷魅力,也充分认识到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学进行融合并不单纯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是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汲取中外文化之精髓,融会贯通。

(二)课内外素材整合积累,促进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双发展

读完共读书目,学生要思考,要感悟文本的情感及意义,并把阅读后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将记录下来的内容,作为写作的素材,用于今后的习作之中。对课内阅读来说,课堂上,采用让学生续写结局、仿写段落、改写结尾的方式进行读后练笔,以此来促进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双发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学习,分组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注重读与写的结合,平时做好积累。

二、学生层面

(一)正确认识,自主学习有效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学习上,学生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应把读书当成一种每日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阅读课上,要积极地配合教师,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读完后,能及时地以思维导图或者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每一次的阅读收获,可以并利用群相册,展示分享阅读成果。

(二)勤于思考,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在平时课外阅读中缺乏自觉性,这就要让学生懂得要通过自己勤于思考和多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不能只依赖教师对课内指导和督促,更需要在课下勤下功夫,多思考后多读书。

(三)把握重点,小组合作进行循环阅读

为激起学生阅读动力,实现增量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小主人,采用了小组合作“四步走”的阅读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第一步小组成员查看教师推荐的阅读素材,合作循环阅读,师生交流学方法。第二步评出小组内本次阅读优秀的同学,分享阅读方法。第三步阅读分享结束后,小组合作,在交流中相互提出意见,组内进行阅读速度训练,以确保阅读的质量。第四步小组成员循环阅读文章,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写上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学校层面

为了更好地把阅读教学作为一项整体工作来立体推进,学校建设了诵读广场,厚植文化情怀,打造阅读特色品牌。

(一)设计建设了立体化、主题化的诵读广场

学校的诵读广场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地去阅读、去探究,一个词、一句话、一篇篇文章便构成了视觉感极强的世界,阅读独有的声调格律,又能构成抑扬顿挫的音韵美;通过诵读广场的墙壁文化将阅读之美挖掘、梳理、呈现出来,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感悟阅读之美,遨游在阅读的世界中。

(二)开设课外阅读社团,发挥了榜样力量的积极影响

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社团,社团由专职阅读老师和语文老师任教。在平时教学基础上,通过个性化辅导,找准阅读突破点,让学生个性在阅读中得以彰显。学习阶段化过程中,还通过表彰奖励、阅读考级等方式,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总之,多样性的阅读活动拓宽了文化感知途径,巩固了学习成效。在师生共读方法指导上,采取共读与个性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每年学校都举办诗词大赛、美文诵读大赛、课本剧表演、国学朗诵大赛、成语接龙擂台赛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学生阅读素养飞速提升。

作者:毕芳芳

语文课本剧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影视赏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究

摘 要: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健康的人格,强化学生的德育、美育效果,建议进一步发掘影视赏析中的核心素养培养资源,优化影视赏析课课程设置,逐渐完善其课程体系,精心安排课程活动,筛选优秀的影视作品,利用其中的优秀精神品质影响学生思维,从而大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简要阐述了影视赏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基本思路,分析了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现状及影视赏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对如何在影视赏析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影视赏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各项活动的必备基础工具之一,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与互联网优势,进一步发掘影视赏析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优秀精神品质与深层次内涵,从而强化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在影视赏析课程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分别从课程设计、作品内涵、活动形式等角度入手,逐渐形成结构完善、内容丰富的影视赏析课程体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素养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影视赏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基本思路

(一)影视赏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到了“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各阶段教育机构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日常教学管理的一部分,更是提升教学水平、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影视赏析课课程体系内包含丰富的精神品质培养资源,且相较于其他课程,影视赏析课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灵活,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兴趣,具有一定的培养优势。

(二)影视赏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思路

在影视赏析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本依靠以下思路:

第一,利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手法与丰富内容,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基础,针对学生拓展其课外阅读渠道、影视作品获取渠道,优化设计影视课程教学方案,提高课程的趣味性、灵活性与开放性。

第二,利用影视作品中的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观影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思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三,通过开展各种影视作品赏析活动,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强化影视课程赏析效果,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二、 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现状及影视赏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一)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逐渐进入数据时代,大量的数据、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多种不同的媒体传播方式供人们随意选择。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每天会面对大量的、不同的信息、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形态,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自主辨别能力,不具备良好的不良文化抵御能力,很容易被不良的思想意识形态与错误的价值观念所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还有一些学生“酷爱”使用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电脑、平板等,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视频等,且模仿小视频中各种搞怪行为,甚至产生上课睡觉,沾染了喝酒、抽烟的不良行为。这种情况不仅侧面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较低,同时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二)影视赏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关于现阶段影视赏析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建议可以分别从两方面入手思考,一方面,在实际过程中,大多数的学校在设置影视赏析课程时,缺乏对此课程的正确认知,且对“影视赏析”的认识不足,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时刻把握课程设计的本质意义,设计理念仅仅停留在开展被动的教学计划层面,促使课程活动形式单一、过程刻板。此外,在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认知不足,直接影响了影视赏析课程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难以推进课程进度。另一方面,在现阶段的影视赏析课程中,教师会分别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开设课程,选择影视作品,且国家教育部门也没有提出一套完善的标准,这就导致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较为随意,一般会根据自身喜好与教育知识体系进行设置,不利于充分发挥影视赏析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 如何在影视赏析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一)优化影视资源设计,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

要想在影视赏析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议教师结合现阶段“对影视赏析课程设计不足”的情况,进一步转变自身教育教学思想,优化课程设计,从而提升教学水平。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观影推荐表”,交由学生与家长,进行匿名投票,让学生与家长自行选择自己喜好的影视作品,且确定投票数最多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投票,能够在课程开始之前促使学生对于“影视作品的选择”产生好奇,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性,为之后的课程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教師要再次设计影视资源,利用一些简单的App编辑软件剪辑影视作品,促使其符合影视赏析课程的教学需求。教师可以结合本次课程教学目标,比如:启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自主成长等,结合影视作品的情节、表演进行剪辑与设计,去除多余的部分,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活动效率,避免影视赏析课程沦为“观影课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影视赏析课程剪辑视频过程中适当配合字母,将难以体现出的画面内涵及其情感通过“旁白”的方式体现出来,或者适当配合解说词,避免学生难以理解;还可以适当融入背景音效,感染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感受,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程氛围,初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发掘影视作品深层含义,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要想在影视赏析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议教师要深入发掘影视作品的深层次含义,进一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逐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读·思·达”的教学活动,就是将影视赏析课程细化分为多个部分,比如:影片简介、故事背景了解、优化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影思考、鼓励学生观影后提问与交流、布置观影后的续写任务与观影感书写任务等。举例分析,在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在大地震的废墟中,一名母亲对儿子与女儿的选择存在深深的愧疚,同时也是女儿几十年来心中的伤痛,最后母亲那声声嘶力竭的“妈妈对不起你,妈给你跪下”的惊天行为,直接表现了这名母亲的内疚、自责与悔恨。因此,教师要深入发掘这部影片中的思想情感,优化设计“故事背景环节——大地震”“问题思考环节——‘为什么母亲会悔恨?’等”,引导班级学生发现电影中不同层次的情感,促使学生能够理解电影中的“母爱”,以此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豐富影视课活动形式,养成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要想在影视赏析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议进一步丰富影视赏析课程活动过程,采用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营造开放式、探索式的教学空间,进一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养成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课本剧”的活动,结合不同的影视作品,根据其在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不同功能与教育作用,制作合适的课本剧。举例分析,以上述的《唐山大地震》为例,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师播放的影片,自己安排角色进行表演,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电影片段展现在教室中,促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完善学生的情感感知体系,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在不同的角度具有不同的感受”,同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品味、主动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此外,要想进一步发挥影视赏析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效用,建议学校要加大对课程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定期开展课程教师培训活动、外出学习与交流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教师能够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空间。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必备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各教师均需要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的问题。在影视课程赏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核心素养培养优势,优化设计影视课程教学活动,丰富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影视课程赏析,感受影视作品内涵与情感,产生观影体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还可以组织课本剧编制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建议学校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影视课程教学素养与职业素养,以此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核心素养养成空间。

参考文献:

[1]冯果.基于核心素养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20(17):96.

[2]林昉.关注学科素养,设计有思考的学习活动课例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1):44-46.

[3]李学书.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设计研究——IB跨学科课程的经验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20(5):13-19.

[4]李建美.任务型教学法在影视赏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9(5):150-151.

[5]邹佩耘.影视赏析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7(12):232.

[6]陶荣.翻转课堂在英文影视赏析课程中的应用[J].才智,2016(28):86+88.

[7]孟丽娜.影视赏析课程的视听本体化导向[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6):19-20.

[8]由旸.以美国电影《暮光之城》为例浅谈影视赏析课程的实施和意义[J].科技信息,2011(29):591+627.

作者简介:

林国庆,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

作者:林国庆

上一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聋哑小学生特殊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