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文

2022-04-20

〔摘要〕引导大学生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既能够使大学生更加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又能够使他们明“理”晓“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文 篇1:

刍议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摘 要〕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先是要深刻认识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之盾,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早日成才。其次要按照要精要管用的原则选择阅读篇目。最后要把握好”五个结合“:“读史”与“读传”相结合,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文本研读和学习资料相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法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遇到比较大的挑战,各种社会思潮充斥在大学校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如何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深刻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

认识透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是学习经典著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先是要认识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其一,有助于大学生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讲马克思主义,但是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不是很全面,更有甚者对马克思主义有很大误解,这些问题在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群体中都普遍存在。原原本本读经典,逐字逐句读原著,接触第一手的资料,才能从根本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从而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其二,有助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趋势的基本观点,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1]”其三,有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作为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影响力就在于其基本原理永不过时,并且一直与时俱进。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永远站在人民立场上,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习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本源。其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辨别能力,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堡垒。从近年来诸多事件可明显看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较大挑战,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诸如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习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错误腐朽思想,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盾。其五,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把自己理想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更好促进青年成才,从年轻就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精心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篇目

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很重要。但是马克思主义卷帙浩繁,要穷尽全部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不现实的。这时就需要进行选择,选择那些适合经典的和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结合紧密的首先来学。正如邓小平同志讲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3]。

1.“精”主要是指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经典篇目。“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4]”具体要注意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注意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理论上不可人为把马克思主义割裂开来。现在学界公认的是列宁的“三部分”说,即把马克思主义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5]阅读时可以基本上按照这三个部分分别选择,比如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可以阅读《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论粮食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讲话》等。在阅读时既能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还能在阅读中体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从而探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和科学依据。二是注意到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马克思的著作。马克思老年时期的作品就很成熟了,并且对早年的某些具体观点做出一些修正。

2.“管用”原则则是强调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要从需要出发,从自己的学习、工作出发,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选择与自己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篇目来读。比如青年大学生正值成长关键时期,面临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就可以选择阅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通过阅读文章了解革命导师马克思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青年大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来读经典著作相关篇目。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对哲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实践论》、《矛盾论》等。阅读这些篇目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观点了解更加全面透彻了。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6]。再比如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要了解抗战期间的整个局势,就需要读一下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这样会对抗日战争期间整个局势的把握更为明晰。

三、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方法

青年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普遍都感觉比较吃力,这其中既有自身思想意识和学习态度的关系,也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繁杂的缘由,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学习方法上存在误区,从而使得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经常产生盲人摸象的感觉。

(一)“读史”与“读传”相结合

“读史”指的是要学习世界近代史,尤其是資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熟悉经典作家生活的社会背景,主要任务是要把握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要矛盾、工人运动情况等等,这样就可以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写作这篇文章的社会大背景,在理解文章具体内容上好多问题都迎刃而解。毛泽东同志在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就特别重视将其与历史相结合。此外还要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很有裨益。“读传”则是指首先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人传记,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个人传记。其次也包括阅读对马克思主义形成起过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们个人传记。这对于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生的思想变化,及阶段性研究重点极为重要。“读史”和“读传”相结合则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个人和马克思主义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助于理解文章中用词的语境,有助于客观的、历史的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作品。

(二)泛读和精读相结合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需要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泛读是指要广泛翻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熟悉总体框架。精读是指要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点篇目,关键篇目仔细读,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读,名篇中的名句需要背诵下来。比如《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费尔巴哈提纲》、《哥达纲领批判》、《论粮食税》、《矛盾论》、《实践论》等等。精选学习篇目是精读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多,不用说普通专业的大学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要穷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就需要在泛读的基础上反复精读,及时温习。精读时也可以分阶段读,在刚接触时可以先读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前者是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后者包含了革命战友恩格斯对马克思的一生的评价。选择精读篇目时也可以结合时代性,比如关于分配理论可以读《哥达纲领批判》,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读《资本论》。同时,精读选择篇目时也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三)文本研读和学习资料相结合

文本研读是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一定要读原著,读最新版,权威出版机构翻译的原著。不能“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7]。“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8]由于原著较难读懂,青年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典型问题就是过度依赖参考书,依赖网络。当然,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过程中参考资料的运用很有必要。参考资料的恰当运用对于短时间内了解原著梗概很有帮助。比如在学习《资本论》时,可以先翻阅一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可迅速了解政治经济学框架结构,然后对应来看《资本论》,有利于对《资本论》整体的把握。通过网络学习查阅相关解读资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学习资料时要注意学习权威出版社的资料和权威网站上发布的消息。

(四)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大学生首先要自己研读文本,查阅相关学习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做好读书笔记,找出自己学习难点在哪部分,不懂得问题在哪里。自主学习时要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好“圈点批画”。集体学习是指有老师指导的学习小组讨论或课堂学习。集体学习可以为每位同学提供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丰富且理解难度大,需要根据文章特点确定具体研究办法。比如,在学习《共产党宣言》一文时,就可以先由学生自主学习,集体学习时先由学生汇报交流,之后老师点评精讲。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使得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五)理论学习和实际相结合

理论学习和实际相结合是指青年大学生在学习时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历史。毛泽东同志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就是从中国的实际问题出发,在阅读经典中寻找改变中国面貌的方法。当今,世情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典著作时,也需要将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精髓,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需要时刻牢记理论学习和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遇到的现实问题。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作为青年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很有必要。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这里探讨大学生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非要求青年大学生读“大部头”,反而建议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个人爱好来研读,铭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9]。首先做到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义,其次精选好阅读篇目,最后在阅读方法应该做到“读史”与“读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文本研读和学习资料相结合,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相结合。

[参考文献]

[1][2]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7):17-24.

[3][4][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5]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9—314.

[6] 李景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N].人民日报,2011-07-28.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00.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

责任编辑:徐 芳

作者:赵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文 篇2:

大学生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摘要〕 引导大学生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既能够使大学生更加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又能够使他们明“理”晓“情”。大学生只有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原原本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正明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精神和灵魂,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清形势、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才能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进而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原原本本;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高校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1 〕。这一要求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导教育大学生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笔者认为,正确引导大学生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应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一、引导大学生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著作,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拥有宏大的内涵、丰富的启示,闪耀着人类思想的光芒,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当前,引导大学生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首先,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一直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教育。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具体问题,还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程度关系到人们能否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树立和坚定有多种途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认同是其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能够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并努力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笔者认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抓住了高校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个核心问题。实践也充分证明,理论是信仰之钙,没有理论的信仰是不能坚持和持久的。大学生通过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充分认知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光辉和思想价值,才能真正达到由知其然的感性认同到知其所以然的价值认同的阶段,从而为其坚定理想信念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先进分子和共产党人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青年革命者和建设者的主要精神支柱,成为他们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分关注报刊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特别用心寻找和仔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他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并且建立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4 〕。这三本书中就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建立对共产主义信仰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回归经典文本,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和理论逻辑,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科学性,才能排除其他思想干扰和侵蚀,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正如恩格斯在告诉青年如何学习《资本论》时曾经指出的:“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 〔5 〕因此,高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要运用读原著教学法,实现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亲密接触”,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既立足于中国实际,又与时俱进的思想魅力,从而更加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能够使大学生明“理”晓“情”

实践中,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个思想宝库,将其融入高校马克思理论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能够进一步使大学生明“理”晓“情”。

明“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理论与观点,不仅能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而且能够为大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理论与观点指明正确方向。如阶级斗争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一个重要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阐述了“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对我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新形势下,大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能够回溯理论的源头,对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有更为深刻、准确的认识。

晓“情”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字里行间的情感表露,能够使大学生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领袖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为他们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指明正确路径。笔者在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时,经常被作者為劳苦大众求解放谋幸福的情感所打动。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我寻求的并不仅仅是和这个题目有关的抽象的知识,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 〔6 〕以上这些文字充溢着恩格斯对劳苦大众悲天悯人的情怀,向世人宣告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我们在读毛泽东同志的文章时,也会经常被他的爱国之情所打动。如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热情洋溢地呼唤新中国的到来,“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7 〕。这些感情充沛的话语大量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中。大学生认真学习经典文献后,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国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胸怀凌云志、革命救中华的豪迈气概以及他们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笔者认为,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不仅能够拉近大学生同经典著作的距离,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引导大学生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效途径

引导大学生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能够使他们明“理”晓“情”,从而为更加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在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讲授方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真学真懂真用。

真学就是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持之以恒、长期坚持。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刻领悟经典著作的光辉思想。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各门课程融入的经典著作也不尽相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作家的经典著作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可以引用原著的一些内容对原理进行系统讲解和逻辑推演,使大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源和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主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联系密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结合点,如通过融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以及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的科学著作,来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总之,高校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导大学生通过字斟句酌去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千锤百炼的真理光辉,以期真正提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同水平。

真懂,意味着大学生不仅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而且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灵魂,能够拨开迷雾看清实质,这就必然要求大学生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去掉浮躁心理,沉下心来“细嚼慢咽”,真正理解经典作家的意图,不能因为篇长就草读、难懂就粗读,匆匆看完,应付了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就批评了以上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有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 〔8 〕毛泽东在真懂马克思主义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毛泽东曾说,《共产党宣言》他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就翻阅,每读一次,都有新的启发。由此可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反复地学、扎实地学、完整地学。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持久生命力 〔9 〕。

真用,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清形势、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集大成者。引导大学生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目的就是将其中蕴含的精神、灵魂转化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并使他们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大学生要通过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学习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揭示蕴含在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其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如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文中洋溢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社会主义中国充满希望的乐观情绪,蕴含着辩证法的光辉,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通过精读该文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和前途命运等问题。教师要通过原著学习与问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对接,以期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进而为树立和巩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N〕.人民日报,2011-05-14(01).

〔3〕习近平.在慶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4〕斯诺录.毛泽东自传〔M〕.汪 衡,译.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35.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0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8.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9.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9〕楚国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真学真懂真用〔J〕.学习月刊,2012(8):18-19.

责任编辑 芳 晔

作者:戴小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文 篇3: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促进思政课教学

摘 要: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透彻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精选细读。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有机贯穿、融合于“概论课”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三个实际”:中国国情实际、社会热点实际、学生成长实际。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概论”课 研读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授马列主义思想的主渠道,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夯实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一门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有天然、密切的关联,“概论”课教师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有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如何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理论,如何将其有机贯穿、融合于“概论”课教学中,这是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问题。

一、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现实价值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近几十年来,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国内改革开放异彩纷呈,各种思想观念交锋融汇,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以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为例。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立标志的《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这句话反映了19世纪欧洲真实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揭示的是,任何时代都有对立阶级的存在,不论时代差异和阶级差别,他们都有共同属性——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共产党宣言》要求全世界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本质和弊端,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让我们见证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践的成功,以及作为真理的科学性和思想武器的力量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资本论》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深刻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客观规律。现时代,学习《资本论》对于了解和研究资本主义的许多问题、分析金融危机的原因、把握全球化发展趋势非常有益;对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等也有极大帮助。

虽然马克思主义创立至今已有160多年了,但对它的研究和运用从没有停止过。不仅社会主义国家研究它,以它作为指导思想,目前在西方也有许多学者在研究它,试图从中寻找解决当今的经济问题、贫富差距的社会问题、人与自然的环境问题等的方法。剑桥大学曾举办评选“千年伟人”的活动,结果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同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同样的主题进行评选,马克思依然名列榜首,而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则分列二、三、四名,这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也得到西方学术界的尊重,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依然可以为人们解决现实问题带来借鉴、指导意义,它的思想光辉依然在闪烁。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但这种理想信念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建立在科学理论武装的基础之上,是理性的、现实的选择。只有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真正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历史地、具体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

(二)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观点和学说,而且包括后人的发展,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学习了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我们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懂得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

学习了毛泽东的《矛盾论》,我们懂得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具体实践,学会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并理解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特殊的国情下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学习了《邓小平文选》,我们比较深入了解了邓小平理论,从整体把握了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所主张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及祖国统一等系列理论,掌握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

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三)透彻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要想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精髓,就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只有从源头上学,才能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理解,并运用于中国实践。

如,学习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思想,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就能理解在目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基础上为什么还要突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中国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二、精选细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古语云:“开卷有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通读全部经典著作是不现实的,这就涉及学习经典著作的选择问题。结合“概论”课教学,我们可以围绕“概论”课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精选细读。

“精选”就是要本着为教学服务的原则,精心选择与“概论”课程相关的著作学习,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文选》等著作,都与“概论”课教学内容直接相关,很多原理内容都引自这些著作。这样的学习可以追根溯源,寻找到原理知识的依据。

“细读”就是要深入细致领悟经典著作的精髓,不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要深刻把握经典著作的写作背景、表达的本质思想、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等。正如习近平所说,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通过细嚼慢咽去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

三、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有机融合于“概论”教学中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在于指导人类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强实践性,它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巨大威力。

研读马克思主义思想,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片面地引用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研究中国的现状和历史,具体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找出相应解决方法。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与“概论”课的教学有机融合呢?笔者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将重点聚焦于“中国国情实际”、“社会热点实际”、“学生成长实际”三方面问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一)联系中国国情实际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真理,是“普遍”,而“概论”课介绍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处理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在“概论”课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将“普遍”真理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国情中理解运用。要让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中国的指导思想,正是因为自从它被传播到中国,中国共产党能将它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和成功。什么时候我们做到了基本原理联系中国国情,我们就胜利了,如中国30多年的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功;反之就遭受挫折,如不顾中国国情的“大跃进”,盲目冒进。“文化大革命”偏离经济重心而贻误发展时机。

(二)联系社会热点实际

马恩列毛等思想理论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在“概论”课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当今社会各类现实问题、热点焦点问题应用,寻找它对现实的启示、指导作用。

如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孤立、片面地看问题的思维。在城市规划方面存在随意性,一些道路如同“马路拉链”,“拆了建,建了拆”;城市整体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无法传承,给后代留下遗憾;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指标和速度,忽视生态文明建设。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联系、发展、全面看问题的思想分析这些社会问题。

(三)联系学生成长实际

“概论”课教学是为学生理解、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能力服务的。在“概论”课教学中,所运用的经典理论思想应当联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想困惑,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些理论有用,感觉到理论的科学性与现实性,而非枯燥难懂、乏味的大道理。

如在讲科学发展观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容时,教育学生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那么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自我全面发展呢?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既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法律素质、心理素质,又要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N].人民日报,2011-05-14.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作者:芦净

上一篇:新基础下的生命教育论文下一篇:立法领域中农业经济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