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水利科技论文

2022-04-16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书汇集了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系列研究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水利科技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创新水利科技论文 篇1:

水利勘测也要科技创新

【摘要】勘测管理创新和完善,是建立勘测部门现代企业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促进观念转变,加强勘测管理有效控制及勘測质量和工程造价,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增强资源控制能力,提高勘测管理水平和效率。创新提高组织效率,有利于发挥勘测人员的积极性和提高组织管理效率。

【关键词】水利勘测;科技创新;技术进步

一、勘测管理为什么要创新

(一)创新利于制度建设。我国很多水利勘测部门还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部分企业领导只注重眼前利益最大化,对勘测管理投入不足,存在勘测规划不合理、勘测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管理人浮于事等问题。勘测管理创新和完善可成为勘测部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创新促进观念转变。人的观念决定其行动,企业的观念也影响它的经营活动。目前,很多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承揽工程任务上,对勘测管理重视不够,导致工程造价失控、工程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不仅制约企业前进,更影响社会良性发展。勘测管理创新,可以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促进人们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短视行为,通过加强勘测管理有效控制勘测质量和工程造价,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在水利勘测中,一线勘测人员占绝大多数,他们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整个过程的勘测水平。由于大部分一线勘测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勘测技能较低,因而造成水利勘测勘测技术整体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不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还不高,这也影响到勘测管理的成效。通过勘测管理创新,将提高勘测技术水平放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位置,通过精选人员和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勘测效率;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增强资源控制能力,提高勘测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创新提高组织效率。很多工程项目规模大、生产关系较为复杂,而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不合理,职责不清,造成管理效率低。通过勘测管理创新,简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明晰责任和权利,有利于发挥勘测人员积极性和提高组织管理效率。

二、勘测管理如何创新

(一)勘测管理创新原则。创新具有风险性和市场性,因此勘测管理创新就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勘测管理创新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勘测管理创新要与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的有机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劳动对象,而劳动对象的获得又必须依靠劳动者;同时,对劳动工具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也是通过劳动者来完成的,劳动者是三者中的灵魂。因而勘测管理创新不能脱离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也就是说勘测管理创新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其次,勘测项目是通过市场获得也要通过市场来实施,并通过市场取得回报。

(二)勘测管理创新方法。勘测管理创新,无非是从观念上、制度上、组织上、机制上、技术上、模式上等方面进行创新,但这些仍然是比较概念化的东西,不易实际操作,上世纪90年代美欧学者通过总结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经验提出了精益思想。该思想重视人的价值,简化管理方式,通过不断改进以求尽善尽美,这些都非常契合管理创新,因而可用于水利勘测勘测管理创新。具体实施如下:1、通过了解市场需求,按照市场需要来设计和开发产品,以拉动产品创新。所以建筑勘测部门在策划前期就要充分调查和研究市场需求,通过市场引导产品创新的方向。2、坚持全员参与持续改善。精益思想认识到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综合所有人的才智必然潜力无穷,因而鼓励员工共同参与、互相学习,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创新和完善。3、创新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一是通过树立成本意识,最大限度地控制资金、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通过“最后计划者体系”加强团队合作,提高计划的可靠性与执行力,实现减少成本、缩短工期的目标。三是通过“准时化勘测”达到无库存状态和工序之间零时间衔接。四是通过“看板管理”准确传递物流或信息流,如采用MRP系统来进行精确控制,消除返工、窝工行为。4、通过模块化方法,建立技术创新平台。模块化有两层含义,一是运用系统论来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二是通过模块化结构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重构,推出衍生产品。

三、水利勘测在工程勘测管理方面的创新

(一)全面创新的工程管理模式。水利勘测部门的生产经营特点相对也跟其他的公司企业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在水利勘测部门的生产经营往往具有非常的工程阶段性、相对流动性以及一定的工程季节性,此外水利勘测的生产能力负荷有着非常大的不均衡性,这就要求水利勘测部门必须从整个水利勘测部门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一定要吸收国际外的一些先进的、科学的、规范管理模式,同时经过调整适应逐步的提髙水利勘测部门自身的水利勘测规划管理模式,水利勘测部门可以采取整个勘测组织要科学合理并且与市场相靠拢,充分的保证整个企业生产的弹性,以及整个企业生产的刚性,此外对于勘测的管理职能和勘测作业职能要逐步的是两者实现分离,最终达到两者各司其职,相互促进。

(二)全面创新勘测管理观念。水利勘测勘测管理的创新其实就是整个水利勘测管理观念的创新,这也是提高整个水利勘测部门在当代激烈市场中生存下去的核心竞争力。众所周知,在水利勘测部门的管理中,如果水利勘测的管理者得到应有的重视,才会逐步的培养人才、才能逐步的引进人才,同时加强创新的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水利勘测管理的理念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管理当代的水利勘测勘测。水利勘测勘测管理的创新有着非常大的紧迫性、艰巨性以及长期性,整个水利勘测部门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才能从整个水利勘测部门长远的发展的髙度来定位勘测管理的创新,才能真正逐步的使创新工作实施到位。

四、结语

创新是任何一个企业不断进步的灵魂,水利勘测部门更是如此,勘测部门需要通过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这就要求我们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研究新方法,逐步提高水利勘测勘测技术与管理工作。

作者:岳京印

创新水利科技论文 篇2: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书汇集了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系列研究成果。全書共分16章,对水利发展形势和任务、水灾害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水利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水利投入占用产出分析、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模型研究、洪水风险调控与洪水管理、缺水风险与供水安全、水环境保护调控准则和对策、水生态价值与生态环境建设、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中国虚拟水贸易研究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水利发展总体思路和近期、中期目标进行了研究。该书总体针对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这一重大问题,定量分析了水利与国民经济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量化分析了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回答了水利工作面临的一系列“度”的问题,提出了面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水利发展模式及一系列调控准则。《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提出,科技创新是加快水利建设水平、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认为,要实现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水利科技是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水利事业更强、更快、更好发展的强大动力。从我国悠久的水利工程建设历史来看,科技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科技创新是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立足于全国水情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全国水利建设发展的整体布局,形成了水利现代化大格局,这也为水利科技创新提供了发展机遇,对水利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水利事业的迅猛发展,当前水利科技创新的发展已经难以满足水利事业发展的需求,部分单位对水利科技创新工作不重视,科技部门不完善、科技人才短缺、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体制不适应等情况成为我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此,加快水利科技创新势在必行。

(1)全面加快水利科技创新机制建设。一是要建设科技创新相关机构,按照国家或地方水利部门的相关部署,进一步加快建立水利科技管理机构,落实专职负责人员,打造上下联动的水利科技管理队伍。对水利科技资源进行统筹分配,高效整合,推动与水利科研机构、水利院校或高校水利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打造水利科技资源高效率利用的全新格局。二是多渠道融资,进一步强化科研资金的投入,用于鼓励水利科技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科技创新发展,打造多元化、多渠道的水利科技投入体系。三是强化评价考核机制,构建奖励制度,将水利科技创新纳入不同层次水利部门年度考核体系中,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对水利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奖励,以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等方式来引导水利科技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四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的和谐氛围。健全水利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重视青年水利科技人才的培养,强化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全力打造水利科技创新队伍。

(2)加强水利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应用工作。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仅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同时还要注重工程建设中的科技创新及智能化、信息化的综合应用。不仅需要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更新换代,同时还要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对水利事业发展的贡献比例,全面抓住科技创新驱动水利建设发展的重大机遇,结合水利现代化建设实践,加强对水利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全面深化水利现代化基础科技创新的研发,加强水利先进技术引进与推广的力度,进一步加快传统水利工程向现代水利工程的转变。一是要重点开展水利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按照目标要求,明确水利科技创新与水利信息化工作主题,充分发挥水利院校、水利科研机构的优势,将引进技术与开发技术紧密结合,重点提高水利科技创新与信息技术开发实践能力。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升水利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是水利建设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要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等在水利勘察、水资源保护、防洪抗旱方面的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三是加大水利科技推广应用力度。水利科技推广应用是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进一步完善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针对不同地区水利工程建设自身的发展需求,设立水利科技推广基金,建立水利科技推广制度,推动全国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

(薛朝霞: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法务总监)

作者:薛朝霞

创新水利科技论文 篇3:

凝心聚力 共谋农水科技发展

2016年12月12日,黄河流域(片)农村水利科技成果交流及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水利部农水司、科技推广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国内从事农村水利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与管理的有关科研院所、高校、灌区管理单位、企业等近百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副主任薛松贵参加会议,并对创新联盟的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等国内知名专家受聘为创新联盟咨询专家。

33家企事业单位共谋黄河流域(片)农村水利科技发展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片)农村水利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围绕农村水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了大量的创新研究,有力支撑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但是,目前黄河流域农村水利以区域性研究居多,科研力量相对分散,与国家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有一定差距。在国家提出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新要求,水土资源变化的新情况下,农村水资源的科学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凝练和强化,需要共同努力取得全面系统的突破。

根据国家和黄委加强农村水利科技协同创新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大黄河流域(片)农村水利科技协同攻关的能力,经黄委同意,在开展黄河上游灌区节水增效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专家的提议,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会同黄河流域农村水利研究中心共同发起,联合国内从事农村水利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与管理的部分科研院所、高校、灌区管理单位、企业等33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创新联盟。第一批加入联盟的有科研院所9家,高校6家,灌区管理单位9家,企业9家。

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33家企事业单位就“黄河流域(片)农村水利科技创新联盟合作框架”达成初步协议,表决通过了《黄河流域(片)农村水利科技创新联盟规程》。大会提议创新联盟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名单,确立了由黄科院为组长单位,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管理局、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和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事业单位为副组长单位的提名名单,并制订了2017年联盟工作计划。

重科技、育人才,联盟内资源共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联盟将立足黄河流域(片),服务流域和区域农村水利管理,解决制约农村水利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攻克黄河流域(片)农村水利关键技术难题,打造农村水利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阵地。

成员单位将按照“平等互利,务实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赢,联合攻关,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长期合作。其合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梳理黄河流域(片)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制约黄河流域(片)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开展协同攻关,指导流域农村水利生产实践与管理;联合培养研究生,培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联合申报国家级实验室(中心),组织专家对流域和行业重大关键技术以及成员单位技术问题开展专题咨询;集聚科技资源、依托联盟成员已有仪器设备、试验基地、科研平台、资料成果,形成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资源共享机制。黄科院副院长江恩慧介绍说:“创新联盟成立后,将会创办联盟网站,联盟成员单位可以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联盟还将致力于技术网和人才网两个网络的编制。也就是说我们要整合现有技术资源,针对不同区域特征,因地制宜地选取使用;技术接了地气,还要有人负责把技术运用在生产实际中,完成田间地头最后一棒的交接。”

“在流域内通过协同创新打造一个具有流域特色的、具有基层显示度的、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基地,既可以减少国家的投入又可以提高投资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展示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这样概括联盟的功能。

国内首家农水科技联盟组织 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

黄河流域(片)涉及黄河流域和西北诸河两大区域41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我国农业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特殊的水土资源条件和多样性的用水需求造成黄河流域(片)水资源同时具备资源性缺水、结构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管理性缺水等多种水资源短缺特征,特别是农业用水比例持续偏高,农业水土环境恶化,水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为保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水利科技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高效节水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黄河流域(片)农业和农村发展,流域(片)农村水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瓶颈制约,需要探索和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科学内涵。当前的关键环节是节水,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我国的水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由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的转变。系统治理,是立足山水林田湖这一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种要素,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解决水资源问题,是解决农水问题的根本出路。

一个国家或地区可用水资源的多寡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降水的多少,其二是盛水的“盆”的大小。这个“盆”就是水生态。有了好的生态,涵养水源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有了水资源,良好的生态又会得到保護,形成水资源的自然循环。

创新联盟正是用系统治理的思路明确路径,用系统治理的思路寻求突破,力争形成水资源管理的闭环系统,推动流域和区域农村水利事业持续发展。在黄河流域(片)水资源匮乏的背景下,依托联盟这个平台,将各省区的相关力量结合到一起,共同为流域(片)农村水利科技出谋划策。

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水利部农水司领导充满希望地说:“这个联盟组织不仅能够为黄河流域(片)‘十三五’期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农水科技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而且作为国内首家将专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有机聚集在一个平台上的农水科技联盟组织,将在全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作者:李楠

上一篇:铁路发展党建论文下一篇:第二语言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