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项目建设论文

2022-04-18

一、经过全省共同艰苦努力,预计2008年投资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今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不断加深的形势下,全省发改系统和有关部门共同辛勤努力,扎实工作,在投资完成、重大项目谋划和推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取得了让省委省政府满意的工作成绩。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业节能项目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工业节能项目建设论文 篇1:

被边缘化的节能司?

工业节能项目立项与审批大权旁落他手,价值数千亿元的合同能源管理推广效果甚微,仅有的产业监察协调权正面临环保部门的强势介入——时下最炙手可热的工信部节能司因何地位尴尬?

从中南海向西沿长安街步行约十分钟,是华北邮电总局旧址,古旧斑驳的大门楼上,毛泽东提笔的“人民邮电”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显然,这是一个颇有历史感的权力部门, 2008年,工业与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成为这里的主人,成为距中南海最近的一家正部级单位。

节能司位于这家部委大院七号楼的一层,再过半个月,中国即将迎来春节,然而,这个在时下听起来炙手可热的司局级单位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丝毫放假之前的欢腾气息。就在1月21日,不少官员出差至西安,参加当地召开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座谈会,而到场的与会者不仅有工信部节能司的诸多官员,也有不少地方经信委节能中心的负责人。

十七大以后,伴随着“大部制”改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被统一形成今天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而原发改委的工业司(特别是钢铁、水泥)落后淘汰产能工作,工业节能管理的职能被划归到工信部节能司。

2010年,工业节能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大环境下,节能司将为国家工业行业节能产业改革竖起一面旗帜。

但而,事实却是,伴随着工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工业节能行业参与主体逐渐多元化,工业节能管理越来越复杂。政出多门、管理责权不匹配成为“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的最好写照,这也使节能司面临被边缘化的尴尬。

地位不断被弱化

山西省孝义市曾经因焦化产业而兴起,如今,这里已没有往日的喧嚣。随着焦化产业被列入“落后产能淘汰目录”,许多不少焦化企业人去楼空,而这项政策的主导者就是工信部节能司。

2008年,在大部制的思路下,对工业行业的具体管理职能划归工信部。伴随着几大部委的合并,中国行政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统一的趋势再度得到加强。在诞生之初,工信部便被誉为工业行业又一重要管理机构。

2010年,国务院确定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被置于七大战略之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工信部下设24个司局。其中,工信部节能司主要职责为“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和污染控制政策,组织和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落实起来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是推进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其二是鼓励企业对落后生产线的改造,这其中就包含合同能源管理(EMC)。

接近工信部节能司的一位业内人士回忆道:“其实在‘十二五’之前,工业节能的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当时的思路还是以淘汰老旧产能为主。大约是在2009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颁布后,在钢铁、水泥、机电行业引发了巨大震动。”对于新近成立的节能司来说,这意味着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第一步。后来这种政策都被延续到“十二五”末期,成为节能司响亮的成绩单。

但淘汰落后产能只是其一,促进能源节约、清洁生产是节能司的另一项工作,其中很大一项内容就是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当时,节能司上下雄心勃勃,高层酝酿在工业企业建立节能管理中心,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当时有人乐观的估计,在节能司的推动下,到“十二五”末期,工业节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

然而,五年过去了,乐观的情绪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工业节能市场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一样成为工业节能领域的一面旗帜。与之相对的是,一些人却对过去五年工业节能产业的成果与当初的规划存在偏差。

在一次循环经济相关的闭门研讨上,一些专家表示:“过去几年,工业节能产业的推进成果并不令人兴奋。尽管数据上看似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比较我们的单位GDP能耗,工业节能实际效益却并不明显。真正的推进力度和预期有很大的偏差。”此外,工业节能行业从业者的不满也愈演愈烈,一位从业者在会上抱怨道:“感觉节能企业得不到政府的‘关怀’。明明是很高尚的产业,政策描述的都很好,做起来却步履维艰,感觉是在做一个边缘化的产业。”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节能司的核心业务包含促进工业节能与资源循环利用,过去五年在资源循环利用上尚有较大的话语权,然而,其核心职能——能源节约上节能司的地位正在不断被弱化,所以很多好的政策难以落地。”

在节能司的内部系统人士看来,对工业节能产业的推进他们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位地方经信委的官员表达了对自己的困惑:“看似我们主管工业节能很宽泛,但是赋予我们真正的权力不多,我们只是和企业打交道比较多,而大多数情况只是提供一些补贴。想管的管不了,但在平级部门之间很多工作协调起来很困难。”

而这背后则是机构重复设置造成的后果。在中央层面,节能司一面是平级单位发改委环资司,另一面,环保部、财政部等又与节能司有诸多职能重叠,节能司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角色的尴尬。

沦为“支持型的机构”

在2010年之前,李毅中担任工信部首任部长之时,当时辅佐他的是湖北省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调任工信部的苗圩,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辅佐李毅中期间,苗圩主抓节能减排、汽车等工作。2010年,苗圩接替李毅中就任工信部部长一职,曾有专家认为此种人事安排和机构设置折射出工信部在整个工业节能减排中将极具权威性和独立性,并且与同级单位有较强的博弈能力。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工信部成立之初考虑设立节能司就注定了被边缘化的地位。其根本原因,来源于虽然与节能司平级,但有更多实权的单位——发改委环资司。

相关文件显示,发改委环资司下设有节能处。2008年,旗下节能中心成立。根据相关文件显示:节能处的主要职责是:承担节能政策、法规、规划及管理制度等研究任务;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承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论证,提出评审意见;组织开展节能技术、产品和新机制推广。众所周知,作为政府部门管理产业最核心的工具,工业节能的立项权牢牢被发改委所掌控。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工业司大部分职能被划分给工信部,但节能中心基本保留了当年发改委工业司对工业节能管控的部分职能。对于节能司来说,并没有法律文件保障其行政权力。对于工信部的指导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节能司的职责是“参与”工业节能产业的政策实施。这注定节能司更多的是一种支持型的机构。以至于一般的节能减排政策基本由节能司负责。但核心的节能减排政策发布仍需通过发改委。特别是一些重大工业节能项目上,工信部只有联合审批权。

其实,在节能中心成立之初,在不少业内专家来看,发改委节能中心与节能司是属于资源重复配置,甚至有人忧虑这种设置会加剧两部委之间的利益博弈。原国资委新闻中心一位专家在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表示:“发改委环资司节能中心和工信部节能司主管的范畴并不相同,发改委是中国经济的协调部门,而工信部节能司在设立之初,就被定义为行业管理部门,工业节能涉及了经济、产业、技术、财政、金融和项目管理等多个专业,是项目各项工作的指南和依据,而作为投资主管部门的发展改革部门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批机制,包括机构和人员配置。如果拿一个企业来说,就像是企划部一样,从职能划分上来说,两者有些重合的部分,但是主体规划还应当是发改委负责,而节能司则应当参与到微观管理当中。”

对此,一些地方经信委人士并不认同。《能源》记者采访到了一个省级经信委的节能中心负责人,他说:“发改委的职能正在不断向宏观调控转变,而节能司是更‘接地气’的机构。但是,项目的立项权握在发改委的手中。我们只能做一些提供补贴等边缘化的工作,企业对于我们的管理并不在意。我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尽管两个机构的博弈尚未到撕破脸的地步,然而记者渐渐注意到,自此出现了两个部委、两套法令的状况,发改委环资处和工信部节能司部两部门在工业节能的立法、指导意见、项目、推介等方面各自为战,有时甚至在短时间内看到两大部委同时发文件。例如,在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产品名录》,而不久后节能司旋即发布《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对比两项政策,其涉及的产品基本类型竟有多处相似。

但颇为尴尬的是,不少地方经信委在颁布“能效之星产品”后,补贴细则却迟迟难以出台,相比之下,发改委“节能惠民工程产品”名录补贴则高效的多,这从侧面反映了两部门在财政补贴方面的协调能力。“由于发改委对财政部门有较多的话语权,所以他们在不断扩大‘节能惠民工程产品’的入选范围,一些地区干脆就把‘能效之星’产品包括了。”一位节能产业人士表示。

“其实工信部与发改委之间存在博弈明理私底下都知道。”某电动车制造商负责人告诉记者:“甲醇汽车就是,前几年工信部一直想推,但是他们自己没有协调权利,发改委经常以不安全、技术不达标等理由不予论证通过。”

对于从业者来说,他们不得不面临归口部门的众多的困惑。“我们找经信委申请补贴,结果人家说不管这事。每个城市都不一样,但一般来说发改委还是管的比较多。”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

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节能司语权不断被弱化的原因主要因不完善的制度而起。相关文件并没有对“工业”概念界定。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节能包含钢铁、水泥、机电、汽车等,但也有业内人士将电力工业纳入到工业范畴。由于涉及到并网相关问题,主管单位归口于能源局,许多省份也成立了由地方发改委管理的地方能源局。这就使得地方上工业节能主管单位地方上出现了发改委、经信委并立的现象。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一位专家对《能源》记者表示:“关键问题还是在于‘电’。普遍认为的节能,是对二次能源的节约,也就是以电力节约程度作为考量。工业节能中大约70%都是以电为中心展开的,因为涉及到并网,因此,特别是在地方发改委和经信委之间,电力监管上发改委有较大话语权。”

这样看来,节能司在传统工业中不具备立项审批权,更不具备电力工业的管理职责,因此,在与发改委环资司的博弈中,节能司早已处于下风。然而,2015年后,随着环保部门的强势,节能司处于更加边缘化的地位。

环保部的夹击

在2014年前,这场围绕工业节能的权力博弈主要在发改委环资司与工信部节能司之间展开。然而从2014年中旬起,随着《新环保法》的酝酿实施。环保部一跃之间成为强势单位,工业节能行业从楚汉相争演变为三部委博弈的格局。

其实,在环保部以及各地环保局内部并没有相应的节能司或节能处主管工业节能,但是各地方环保局对工业用户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监察与环评审批上,这两项职能与各地经信委多有重叠。

众所周知,环评报告已经成为工业项目的准入门槛之一。一般来说,经过发改委或者工信部立项后的工业项目,必须通过环评审批才能实施,特别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环评成为工业项目的红线。此外,《新环保法》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体现出了环保部门话语权、决定权和执行权。所谓话语权,就是在和其它部门联合执法的时候发挥主导作用。

河北省廊坊市某节能公司负责人告诉《能源》记者:“从2014年起,廊坊市开始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向工业用户推广煤改气,但是负责煤改气的实施主体是环保局,整改监察对象都是工业企业。基本上每次针对工业用户的监察,环保局监察大队都会随政府领导一起,甚至城建、环卫、城管部门都会参与,但是却不见经信委的相关人员。后来,地方环保局的一些领导干脆也兼任地方政府某个职务,现在环保部门很强势,很多环保局都有地方政府的后台。”

其实,相关文件显示,各地经信委节能中心均设有节能处。节能监察工作也是节能中心的重要工作职责,然而,事实上,支持经信委节能监察的政策更多是来自于工信部出台的相应措施,在多数人看来,这更类似于一种指导性的文件,并未赋予经信委相应的执法权。而《新环保法》颁布后,环保局有了相应的执法权,这导致了工业用户更看重环保部门的执法,与之相对的是地方经信委主管节能监察的职能被再次稀释。

此外,在关于工业节能标准制定上,两大部门之间的政策也有诸多冲突。一位前国土资源部专家告诉《能源》记者:“由于我们工业节能理念被过多的专注在工业锅炉上面。所以无论发改委、环保部门、地方经信委都把眼光聚焦在工业锅炉的淘汰和改造上。例如环评报告上现在有很重要一项指标就是生产过程中的煤耗,这和地方经信委的指标有重叠。所以现在企业面对的排放标准五花八门。但最终结果哪些部门主导工业节能,其本质还是部门之间博弈的结果。”

据《能源》记者调查,在河北省廊坊市,主要负责工业锅炉的主管单位是地方环保局,到了湖南,则由当地经信委负责,但是到了江苏一带,则是地方发改委,各地现状不同,给一些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一位专家此前在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么多部委,制定了有排放要求、规划要求、总量要求、甚至还有特殊行动计划要求,在制定这些要求之时,是否有相关文件能理清他们是什么关系呢。这些标准都代表着政府的减排意志,最终落实到企业,反应出来的都是企业采取什么措施,可根本不都是一件事情吗?

节能司的未来

2016年1月21日,西安某会议中心,工信部内部系统一场关于“十三五节能监察工作座谈会在此召开,尽管会议在一种近乎刻意布置的低调状态下进行,但身为节能司司长的高云虎还是很难回避下属焦虑、期待的目光。而本次会议的一项重大议题则是“十三五”期间节能司的工作专项。其中一项议题明确提出工信部将在“十三五”期间争取扩大节能专项资金规模,完善政策体系,坚决推进工业节能产业发展。可以说,节能司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不断尝试改变自己的“花瓶”形象。不久前,新一届落后产能淘汰名录酝酿出炉,可以看到,节能司将持续以高压姿态维护其在落后产能淘汰中的话语权。

在与发改委环资司节能中心面前,节能司很多尴尬使得它无法承受之重,而作为节能司司长,高云虎的压力同样日益“真实”。表面上看,节能司面临的困境的直接原因在于设立之初,发改委并未将工业节能立项权下放给节能司,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工业节能领域的盘根错节,利益相关者诸多。2016年1月16日,美国环保协会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电力工业减排报告》,其中报告精确评估了“十二五”期间,电力减排归口部门诸多引发的困惑。这也是当下工业节能领域管理混乱的主要困惑。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能源》记者:“机构重复设置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管是电力节能还是工业节能,令出多门,归口部门众多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工作推不下去其实就是部委之间的利益冲突,各部门都有自己一套标准,事实上,我们需要那么多部门么?”

不过,中央层面已经着手开始梳理部委之间的权责,不久前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职责和机构调整的通知》,工信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职能分工进一步明确。该文件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投资综合管理职责,审批、核准、审核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和涉及综合平衡、重大布局的项目,行业管理部门审批、核准需由中央层面管理的其他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审核项目须征求行业管理部门意见。涉及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的项目,由行业管理部门提出规模、方向和资金安排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统筹平衡。落实到工业节能产业就是发改委环资司在负责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上,节能司将有权进行节能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发展改革委根据评审意见,在与能源消费总量、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衔接平衡后,出具节能审查意见。从文件的内容看,发改委不再享有一家独大,节能司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将会对重大项目享有更多的话语权。

然而,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联合发文它本身就是一项行政职能的重复。《污染防治法》、《环保法》本身就没有要求几个部委一起去执法吧?现在这种情况是好几个部门都承担起了工业节能管理的职责,且不说一个节能司了,就工信部内部产业司、装备司、他们哪个都涉及了工业节能,都在出自己的标准,我们究竟该遵循哪个标准呢?”一位节能产业人士反问道。

从近期发布的多个节能政策来看,节能司已就是联合发起单位。在一些项目上,节能司也尝试着承担起“协调者”的身份。譬如2015年10月,节能司联合财政部经建司、国家发改委资环司在北京召开了地方工信部门、节能监察机构针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工业产品推广信息监管核查实施方案》开展了相应培训,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没有类似于《新环保法》的保障,节能司在话语权上很难承担起发改委一般的协调职能。面对盘根错节的工业节能,特别是涉及到电力工业节能只能做一些边缘化的工作。

目前,高云虎刚刚调任节能司司长一职仅一年半的时间。重振节能司的路任重道远。对于负重起步的节能司班子成员来说,每前进一步可能都不会太轻松。漫步朝前走或许是最为无奈和现实的选择。

作者:闫笑炜

工业节能项目建设论文 篇2:

开拓创新 保持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一、经过全省共同艰苦努力,预计2008年投资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今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不断加深的形势下,全省发改系统和有关部门共同辛勤努力,扎实工作,在投资完成、重大项目谋划和推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取得了让省委省政府满意的工作成绩。

(一)5500亿元投资任务预计超额完成

一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投资拉动战略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全力促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平稳增长。5月份以来,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每月都保持在40%以上,一直居全国前5位,其中1~11月份达到45.9%。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0亿元,增长40%左右,超过年初计划100亿元,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

由于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带动了全省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二)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年初以来,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紧紧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工作措施,通过集中审批、集中推进项目新开工和竣工投产、滚动实施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支撑、民生富民和资源环境“六大板块”300个重大项目,以及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项目管理等有效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重大项目完成情况超过预期。预计全年,全省建设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900个,超过年初计划900个,完成投资3400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60.7%。其中:新开工项目2630个,比去年增加648个,完成投资1720亿元,占30.7%;竣工项目1160个,完成投资650亿元,占11.6%。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50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5个。

二是六大板块300个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滚动实施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民生富民、环境资源 “六大板块”300个重大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全省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工作。

三是集中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新开工、竣工投产工作。2008年,省里共集中推进新开工和竣工投产项目122项,王珉书记、韩长赋省长、竺延风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出席了长春国际汽车公园、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通钢集团千万吨钢工程吉林精品钢基地等66个项目开工奠基和竣工投产仪式,取得了积极效果,有力地推进了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三)重大项目谋划不断创新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由于连续4年加大投入,全省“十一五”规划的项目绝大部分已开工建设,后续储备项目,特别是重大、特大项目已明显不足。针对这一情况,省发改委及时向省政府提出上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建议》。就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创新谋划思路、明确谋划方向和重点领域、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建议》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认可,对谋划好全省重大项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创新项目谋划方式。在继续采用“自下而上”方式谋划项目的同时,我们研究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新的项目提出、谋划、评估和运作机制。即:以政府为主导,加强与国家中咨公司等有实力的咨询机构合作,通过委托、合作等形式,围绕我省现有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长远发展要求以及国家扩大内需方向,谋划提出若干个重大项目,有选择地面向社会发布,引进战略投资者,确定项目投资主体。

三是创新项目谋划和推进机制。为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方针,争取国家投资,推进项目谋划和建设,省政府就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八大基础设施工程,成立了10个推进组,每个推进组分别由一名副省长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和地区参与,组织推进工程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工作。同时,省里还确定了12个重大结构调整工程项目,包括:200万辆汽车、百万吨级乙烯及精深加工、千万吨玉米深加工、轨道客车、农机装备、千万吨钢和不锈钢等7个重大工程,以及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通化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长春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和吉林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五大基地,并陆续组织项目推进组,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加快推动项目的谋划和建设进程。

四是创新工作方法。为做好今年四季度国家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的争取工作,指导各地区和行业谋划好近两年重大项目,省发改委创新工作方法,2008年11月18~24日,委主任、副主任和20多位处长,赴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进行了现场调研,在省里听取了白山市、通化市、白城市、延边州和长白山管委会的工作汇报,与省国资委及其所属20多家企业进行了座谈。经过对接和汇总,全省谋划和储备明后两年项目3198个,总投资9189.7亿元。总体看,这些项目领域广、数量多、投资额大、带动性强,大多数项目有望获得国家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而且初步解决了全省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

(四)争取国家支持取得全面突破

2008年我们继续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向国家汇报衔接,争取更多支持。我省一批重大项目急需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落实和解决,享受到了资源城市转型、电力结构调整等优惠政策。辽源市和白山市被列入国家第一批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我省电力第二轮“上大压小”方案;省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建设吉林敦化抽水蓄能电站的协议,等等。

(五)加快预算内投资下达,提高资金效益

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专项资金在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和引导作用。今年省预算内资金改变以往分批下达的方式,在7月份进行一次性研究,8月份一次性下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投资效益。四季度,对争取到的国家新增1000亿投资,全省发改系统采取特事特办、随到随转的办法,加快资金下达。省财政厅建立项目资金拨付的绿色通道,在国家资金未到之前,提前调度资金先行拨付,各地财政对项目应拨付的资金,也做到即时拨付。

(六)各项专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今年以来,全省投资系统在做好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心工作的同时,也较好地开展了各项专项工作。一是配合省委巡视组开展了相关工作;二是做好重大项目绩效调研和报告;三是加强了招投标管理。

二、对2009年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几点体会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从国际层面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形式复杂多变,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从国内层面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到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四季度国家实施了扩大内需10项政策措施,新增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后年投资1万多亿元,以及诸多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短期之内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在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上是少有的。从我省层面看,在深入实施加大投入战略的推动下,全省经济社会依然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实属来之不易,难能可贵。这一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进度势、正确决策的结果,也是我们发改系统特别是投资战线全体同志坚持不懈、艰苦努力的结果,是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良好成果的具体体现。

概括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是做好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主动力。

二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不断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省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是坚持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工作措施的实效性,是做好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资金“瓶颈”制约矛盾突出。二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项目层次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地区与所属县(市)工作协调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项目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投资和项目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2009年需要重点研究和做好的工作

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2009年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一年。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保持我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和改革成果,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已做出明确部署,下一步需要我们全面加以落实。2009年全省投资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重大项目的谋划和推进,突出交通、水利、电力、生态环保城市公共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扩大投资规模,提高项目质量,改善投资结构,保持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健康增长。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7500亿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分解落实工作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9年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并提出了力争完成7500亿元的目标。为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我们按照7500亿元对2009年的投资计划进行了初步分解。各市州要按照省里确定的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梳理2009年新开工和续建的项目,逐项确定投资进度和投资额,使各项投资指标落到实处。

(二)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和推进工作

2009年是启动实施“万亿投资工程”的第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抓好“万亿投资工程”的启动落实工作,重点要抓好项目谋划工作,以确保后续储备项目足以支撑投资目标的完成,省里也将加强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一是委里为加强对各地谋划和推进项目工作的指导,近期将出台《关于做好明后两年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具体实施工作。二是继续深化同中咨公司的合作,借助“外脑”提高项目谋划层次水平。各地也可以聘请一些专业化的项目开发队伍,瞄准国家投资方向,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超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

在抓好项目谋划的同时,各地要突出抓好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各市州要切实发挥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以及重大项目推进组的领导协调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努力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各市州发改委要和有关部门加强联动,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能够在市(州)审批的项目实行集中审批,对需要国家或省审批的项目,协同做好基础工作和上报工作,加快完善项目前期审批手续。继续采取集中推进项目新开工和竣工的做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严格控制“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合理布局。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运行和监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

(三)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我们从日前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会上了解到,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在继续安排好在建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向“三农”、节能减排、社会事业、西部大开发倾斜,加快民生工程、生态环境、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设和启动一批上述领域的重大工程。一是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建成一批大中型骨干工程,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任务,加快推进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水源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改扩建工程。二是加快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开展廉租住房建设,加快城市棚户区和国有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搬迁维修采煤沉陷区民房任务,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三是重点解决交通运输“卡脖子”路段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加快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中西部机场建设。推进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建设。四是加大对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和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推动大型核电、风电装备和高速列车设备本地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五是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按照防灾减灾要求,实施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对不符合条件特别是危房校舍加快改造。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的建设。

从上述情况看,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了民生、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我们要把握好国家精神,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抓紧做好相关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工作,及时做好向国家汇报、沟通和衔接等方面工作,争取得到国家更大支持。

(四)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目前资金问题仍然是我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从2006年开始,我省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结构发生了一些可喜变化。自筹资金、利用外资逐年增加,原来项目建设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的格局明显改变。但是,项目建设资金瓶颈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仍然需要我们多想办法、多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同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大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我省还成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创业企业,产业基金也将酝酿出台,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各地要加强谋划,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安排的1000亿元地方转贷。四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五)加强项目管理

各地要继续加强项目管理,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要加强调度,及时掌握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要加强项目检测分析工作,跟踪掌握项目运行情况,帮助项目法人出谋划策。项目建设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四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责任,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对政府投资资金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政府性资金不得挤占、挪用,落实好项目建设的竣工验收制度,并对项目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全面的总结。

(本文作者为吉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副主任)

作者:曹家兴

工业节能项目建设论文 篇3:

争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急行军

近年来,江西上高县通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较好地支撑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朝“挺进第一方阵,建设中等城市”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但对照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论是工业,农业,还是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不够仍然是上高最实际的问题。要解决这个最实际的问题,靠什么。根据我们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就是靠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为此,我们将今年工作主题确定为“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年”,立足“六个着眼”,全力推进六大类重大项目建设,努力争当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急行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再进位、站前列。

一、着眼于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中部地区一流工业园区为目标,以工业项目、产业项目为支撑,按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要求,全面聚焦工业园,推动工业发展由粗放能耗增长向集约节能型发展转变,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为主向新兴产业为主转变,企业生产由环境污染控制向生态环保倒逼转型提升转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创建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力争园区经济综合实力挺进中部地区第一方阵。一是优化工业园区空间功能布局。积极策应南万高速公路,大力实施园区“扩容提质”工程,进一步完善产业功能区划,建立园区开发多元投入机制,全面启动五里岭、黄金堆两个卫星城建设,着手规划建设西部工业园,推进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化、功能城市化。二是推动产业链式发展。以规模化、环保化、安全化、集约化为标准,大力实施“产业倍增”工程,推动鞋业、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扩能增值和改造升级。以上环保、上节能、改工艺为约束,推动陶瓷、化工、水泥等建材行业企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以抓扩张、提档次、增份额为目标,抓好裕盛、匹克、中杰、杰圣实业等一批鞋业产业重点项目的配套与后续项目建设工作,加快“中部鞋城”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旺旺、金农米业、朗朗等重大食品产业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培育一批税源性企业,发展有根产业,力争实现“253”目标,即力争年内培育税收超亿元企业2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500万元以上企业30家。坚持把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抓好新威动力产业园、高远新材料、正宇生物科技、康铭盛光电、洪嘉实业等光电、新能源、生物资源及节能环保材料高端项目建设,打造中部地区一流的百亿级新材料产业与创新基地。三是加快“江西昆山”建设。充分发挥省级鞋业产业出口、绿色食品加工、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的基地效应和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江西台商创业园”、“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上高农业产业化示范园”的品牌效应,组建产业招商队,健全完善对台招商、项目招商、产业招商、跑项争资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突出招大引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力争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超50亿元特大项目1个。

二、着眼于提升上高区位优势,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紧紧抓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的历史机遇,以蒙吉铁路和南万高速公路两大通道开工建设为重大契机,全力加速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该县区位优势。以建设区域性中等城市为目标,积极做好蒙吉铁路和南万高速公路建设服务,对接规划建设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线,抓好石镇线、环城公路等县域路网改造和建设,构建内联外通的现代交通体系,融入大华中,主动承接南昌、长沙、武汉三大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以建设区域性能源基地为目标,抓好500KV锦江变电站、大唐发电、储煤基地等重大能源项目的对接推进工作。以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为目标,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务商贸和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建设物流配送综合区,推进锦江农产品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发展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大型企业。

三、着眼于建设美丽上高,推进生态项目建设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开展爱护家园行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上高。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县城目标,大力实施“蓝天清水”计划,加快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抓好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业垃圾收集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力度治理水、土壤、空气污染。围绕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目标,坚持以生态为基,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继续抓好规范生猪养殖、水库退出承包经营等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加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158”工程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开发工程,推进高标准良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农田园田化进程。围绕发展旅游产业,以九峰园林为龙头,加快发展以花卉苗木为主导的林业产业,抓好花卉苗木交易平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加快推进九峰、蒙山、上高会战红色旅游等生态休闲旅游基地项目建设。围绕创建美丽乡村目标,全面推进森林城乡建设,大力实施绿色通道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镜山森林公园、城市绿道、锦江生态亲水风景线等项目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由点向面转变,重点推进5个森林集镇、30个森林村庄建设。

四、着眼于建设精品上高,推进城镇项目建设

坚持走城乡融合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积极对接跟进蒙吉铁路和南万高速公路,按照田园城市的定位,抓好新一轮城市修编规划,深入推进跨江发展、拥路建设和沿线开发,把3条城市快速连接线(县城至杭南长高铁、县城至火车站、县城至南万高速公路出入口)打造成3条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通道,形成3条城市空间拓展带、人群集中居住带和新的产业集聚带,打造山水相融、田园相拥、宜居宜业的田园之城,彰显城市田园化、田园城市化的新特色。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的要求,抓好城市住房项目建设,推进城市小区化、小区优美化。按照“功能化、公共化、共享化”的要求,加快推进锦阳广场、镜湖公园等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按照“精心、精细、精致”的要求,坚持不懈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探索建立货币化的城市拆迁补偿机制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实现县城社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全覆盖,提升城市管理品质。

作者:刘平

上一篇:绘画艺术古典主义论文下一篇:情感表达建筑空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