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节能工业建筑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现代牧业商河牧场的绿色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二胎政策的开放实施,我国奶类消费市场有着很大的潜力。为了应对此契机,我国牧场的建设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牧场的设计建设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创新、环保、绿色、节能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将牧场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乃至生态观光型的“绿色牧场”,这需要从绿色设计的角度来对牧场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绿色设计、绿色建筑以及牧场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牧业商河牧场为案例,运用文献阅读法、田野调查法、实例分析法以及学科交叉分析法等四种方法进行研究,从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个角度来对商河牧场进行分析研究。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框架以及创新点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阐述了绿色设计、绿色建筑以及牧场的相关理论知识,为了后两章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全面系统地解读了现代牧业商河牧场的规划设计路径,从牧场选址、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绿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第四章对牧场内建筑的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全面介绍了牧场内生产类建筑与辅助生产类建筑,重点对泌乳牛舍与挤奶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论述,并对牧场所采用的绿色设计措施进行了总结,最后以《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为标准对牧场做出了绿色评价;最后一章总结了牧场绿色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同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绿色牧场的设计建设做出了展望。总之,绿色牧场的设计建设对我国奶业甚至国家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为我国人民提供了安全、健康、高营养的优质奶源,将为我国奶业的振兴与发展提供动力,更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现代牧业商河牧场的绿色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牧场绿色设计的内容与方法,为未来绿色牧场的设计建设以及老牧场的绿色改造提供依据。

关键词:牧场;现代牧业;绿色设计;建筑设计;牛舍;挤奶厅

学科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绿色设计相关理论

2.1.1 绿色设计的概念

2.1.2 绿色设计的原则

2.1.3 绿色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2 绿色建筑相关理论

2.2.1 绿色建筑

2.2.2 绿色建筑设计

2.2.3 绿色建筑评价

2.3 牧场的相关理论

2.3.1 牧场的概念

2.3.2 牧场的类型及特点

2.3.3 牧场的设计标准

2.4 绿色牧场发展的意义

2.4.1 市场意义

2.4.2 环保节能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代牧业商河牧场的规划设计路径

3.1 牧场选址

3.1.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3.1.2 水资源

3.1.3 气候特征

3.1.4 其他资源

3.2 牧场的场地布局分区

3.2.1 生产区

3.2.2 办公生活区

3.2.3 饲料区

3.2.4 粪污处理区

3.3 生产区的规划设计

3.3.1 生产区的构成

3.3.2 规划设计原则

3.3.3 生产区内建筑物布置

3.4 牧场的交通流线设计

3.4.1 奶牛的交通流线设计

3.4.2 人的交通流线设计

3.4.3 车的交通流线设计

3.5 牧场的绿化设计

3.5.1 绿化的作用

3.5.2 绿化设计的原则

3.5.3 各分区绿化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代牧业商河牧场的绿色建筑设计

4.1 牧场内建筑构成

4.1.1 生产类建筑

4.1.2 辅助生产类建筑

4.2 泌乳牛舍的绿色设计

4.2.1 设计要求

4.2.2 建筑构成

4.2.3 建筑空间设计

4.2.4 内环境控制设计

4.2.5 绿色节能设计

4.3 挤奶厅的绿色设计

4.3.1 设计要求

4.3.2 挤奶区

4.3.3 待挤区

4.3.4 其他区域

4.3.5 内环境控制设计

4.3.6 绿色节能设计

4.4 牧场采用的绿色节能措施

4.4.1 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

4.4.2 水回收与循环利用

4.4.3 主体与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

4.4.4 照明节能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代牧业商河牧场的绿色建筑评价

5.1 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4 节材与材料利用

5.5 室外与污染物控制

5.6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5.7 运行管理与技术进步与创新

5.8 评价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习障碍调查继续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电气工程项目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