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贸易顺差发展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贸易顺差研究:结构、效应与可持续性

摘要:贸易收支是国际经济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中国贸易顺差是学术界、实业界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研究中国贸易顺差的结构、效应及可持续性,探索其运行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国际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我国科学制定贸易、外汇、外资、产业、汇率等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通过贸易顺差结构、影响因素、效应和国际比较的分析,考察了我国贸易顺差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并通过贸易顺差历史的考察,总结了贸易顺差的演进规律。另外,本论文还基于跨时贸易理论和内生结构突变的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问题,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及效应进行了实证。理论意义在于:一是推动相应的国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实证应用;二是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并促其发展;三是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学术参考。实际意义在于:一是从顺差结构来看,只有对中国贸易顺差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明确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的着眼点和立足点,缓解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才能正确定位贸易政策;二是从顺差持续性上看,我国外贸顺差的可持续性不仅关系到出口增长的发展趋势,也关系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等诸多方面。贸易顺差能否持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外贸、外汇、外资、财政等政策的走向。只有在认清我国顺差的本质及判断其能否持续等的条件下才能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正面作用,降低其负面影;三是通过与日德贸易顺差比较研究,总结出它们改善贸易顺差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通过研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制度安排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这会对中国贸易顺差的改善提供有益借鉴价值。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的方法、比较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实证分析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行客观描述,又根据规范分析对我国贸易顺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理性判断,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德国、日本等国家贸易发展历史、贸易顺差原因、构成及处理方式并与我国贸易顺差进行了比较;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了我国的贸易顺差持续性、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等效应。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1)相关文献回顾及评述。就贸易顺差原因、影响、治理措施及持续性等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中外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述;(2)贸易顺差的基本理论。首先对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就经常项目顺差与储蓄投资的理论、跨时贸易理论、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结构分析法及弹性学说进行了探讨;(3)中国贸易顺差结构。从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的背景开始进行了分析。而后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地区结构。继而剖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商品结构和中国贸易顺差经营主体结构。最后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贸易方式;(4)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及效应。就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还就中国贸易顺差效应进行了探讨;(5)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包括简要分析了中国进出口关系的典型事实,建立了理论模型,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计量分析;(6)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就贸易顺差额进行了国际比较。其后分别对贸易不平衡度、贸易顺差结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国际比较。 文章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从中国贸易顺差结构来看,中国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是中国香港、美国和欧盟,顺差国内地理分布集中在东部沿海;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优化,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转换到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若从价值链的增值环节看,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仍然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环节,我国的劳动力要素密集的性质未变;外资企业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加工贸易在绝大部分年份里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力军;(2)从中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内收入、国外收入对我国贸易顺差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大于20%的条件下,反而增大了的我国贸易顺差。因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改善其贸易逆差在实践中是不合理的。中国参加国际垂直分工程度的增强对中国贸易顺差增长有促进作用;(3)从中国贸易顺差的效应来看,中国贸易顺差对中国实际有效汇率、对外直接投资、通货膨胀、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及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4)中国贸易顺差具有弱可持续性。根据经常项目收支跨期分析,从基于内生结构突变的计量检验结果来看,一是中国进出口之间具有包含截距项、斜率项都发生了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中国贸易顺差具有可持续性,表明出口贸易受到了外汇外贸体制改革及“入世”等制度变迁及2008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既包括鼓励出口的影响,也包括阻止出口的影响。二是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是弱可持续性,而非强可持续性,贸易出口容易受到国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三是出口主要受进出口问长期均衡关系的约束,其偏离均衡会在下月得到修正以保证进出口关系不会明显偏离均衡状态,出口企业是理性的,会自动对各期的出口进行调整,以实现跨期利润最大化;(5)从中国贸易顺差国际比较来看,与日本德国相比,一是从贸易顺差额来看,我国不大;二是从贸易不平衡度来看,我国贸易不平衡度不高;三是从贸易顺差结构来看,首先,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比重上,我国低;第二,在出口商品结构的多元化上,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单一;第三,在要素的密集程度上,从价值链的增值环节看,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仍然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环节,我国的劳动力要素密集的性质未变;最后,在贸易获利上,我国获利小。总之,德国的贸易顺差质量第一,日本第二,我国最差;四是从贸易顺差原因来看,通过对日德顺差原因的分析,可知一经济体在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贸易顺差带有一定的普适性,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竞争战略及政府的支持也是顺差产生重要影响因素。而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惯用价格战,缺乏战略,技术创新不足,政府也缺乏对对外贸易系统的科学的促进体系;(6)中国贸易顺差属正常现象。从国际经验来看,一经济体在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贸易顺差带有一定的普适性,现阶段我国正迈向工业化的道路上,我国的外贸顺差也是伴随工业化进程自然发生的。具有长期性和弱可持续性。从我国的外贸顺差与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规模相比来看,基本上是平衡的,我国外贸顺差持续的时间远远低于德、美、英日等发达经济体。从贸易不平衡度来看,与日本德国相比,我国无论从年平均值,还是从年超过10%的年份数量来看,我国贸易不平衡度不高。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实属正常现象。 本文的创新有三点:一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例,对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进行了国际比较,通过分析这些国家贸易发展历史、贸易顺差原因、构成及处理方式并与我国贸易顺差进行比较,提出了解决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政策选择、调整、搭配方案(主要内容发表于CSSCI期刊《国际贸易》,2012(8):11-16);二是关于贸易顺差可持续性研究的创新。以往相关研究主要采用外生结构突变的计量分析,采取数据样本是年度数据。本文采取内生结构突变的计量分析,采取数据样本是月度数据以得到比使用年度数据样本更准确的结构突变时间点,把可持续性进一步分为强可持续性和弱可持续性(主要内容发表于CSSCI期刊《当代财经》,2012(1):96-94);三是贸易工业制成品的分类更加细化,本文把工业制成品细分为化学成品及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及杂项制品以得到更明确的经济增长因素。而以往多分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粗劣(主要内容拟发表于CSSCI期刊《科技进步与对策》,已录用)。 本文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未对顺差的合理范围做一个估计;二是从新型的国际生产分工的视角去解释我国贸易顺差有待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贸易顺差;顺差可持续性;内生突变;顺差结构;国际比较

学科专业:西方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际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对经常项目顺差产生原因

1.2.2 关于国际收支失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2.3 关于贸易平衡的路径选择

1.2.4 关于经常项目顺差或逆差的持续性

1.2.5 文献简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贸易顺差的基本理论

2.1 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

2.2 经常项目顺差与储蓄投资的理论

2.2.1 经常项目的吸收模型

2.2.2 经常项目储蓄投资缺口模型

2.3 跨时贸易理论

2.3.1 跨时贸易的模式

2.3.2 跨时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

2.4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2.4.1 国际分工

2.4.2 雁行理论

2.4.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5 结构分析法与弹性学说

2.5.1 结构分析法

2.5.2 弹性学说

2.6 小结

3. 中国贸易顺差结构分析

3.1 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的背景

3.1.1 对外贸易总额的上升

3.1.2 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变

3.1.3 对外贸易主体的改变

3.1.4 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

3.1.5 对外贸易顺差的发展过程

3.2 中国贸易顺差的地区结构

3.2.1 贸易顺差的境内地区结构

3.2.2 贸易顺差的境外国家或地区结构

3.3 中国贸易顺差的商品结构

3.3.1 主要贸易顺差商品

3.3.2 主要顺差商品的特性

3.3.3 顺差商品的贸易竞争力

3.4 中国贸易顺差经营主体结构

3.4.1 国有企业

3.4.2 外商投资企业

3.4.3 其他企业企业

3.4.4 中国对外贸易各经营主体贸易状况的比较

3.5 中国贸易顺差的贸易方式

3.5.1 一般贸易的顺差

3.5.2 加工贸易的顺差

3.5.3 其他贸易的顺差

3.5.4 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贸易顺差的比较

3.6 本章小结

4. 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及效应

4.1 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

4.1.1 国内、国外收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

4.1.2 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

4.2 中国贸易顺差的效应

4.2.1 中国贸易顺差对实际有效汇率的效应

4.2.2 中国贸易顺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

4.2.3 中国贸易顺差对通货膨胀的效应

4.2.4 中国贸易顺差对中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效应

4.2.5 中国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4.3 本章小结

5. 中国贸易顺差可持续性的经验分析--基于内生结构突变的单位根及协整检验

5.1 中国进出口关系的典型事实

5.2 论模型

5.3 计量方法

5.3.1 考虑内生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

5.3.2 考虑内生结构突变的协整检验

5.3.3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5.3.4 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

6.1 贸易顺差额的国际比较

6.2 贸易不平衡度的国际比较

6.3 贸易顺差结构的国际比较

6.4 贸易顺差原因的国际比较

6.5 贸易顺差处理措施的国际比较

6.6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合理处理各类产品进出口

7.2.2 建设新的贸易促进体系

7.2.3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

7.2.4 实行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来源多元化

7.2.5 完善加工贸易

7.2.6 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7.2.7 扩大内需以减缓产出对出口的过度依赖

7.2.8 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反倾销法竞争论文提纲下一篇:艺术作品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