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景观中的传统文化论文

2022-04-30

摘要:我国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会融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也为园林景观本身赋予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人们的心灵更需要一处朴素沉静的居所,这使得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更加追求中国古典园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兼容。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建筑景观中的传统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建筑景观中的传统文化论文 篇1: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摘 要: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进步发展,但同时也催生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中的核心要点了解,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很多健康绿色的发展理念,在现代化建筑的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了促进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理念的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建筑设计;传承与发展

引言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发展都起到引导性作用,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社会面貌,特别是其中很多先进文化的涌现,推动着各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建筑方面,传统的建筑很大程度受到地域文化和不同时代的建筑理念影响,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建筑风格,但总体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随着建筑现代化的加剧,很多建筑在设计上为追求经济效益和建设效率,在设计上基本采用了千篇一律的方案,缺乏创新性,导致城市建设的大同小异,另外人们也因为过于追求所谓的国际化而丢失了我国的建筑特色。这些都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人们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做好与传统文化的平衡,实现整体的和谐发展,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

1 我国传統建筑文化的核心和要点

1.1 实用性

实用性是我国传统的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时重要的考虑内容,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点,人们在考虑设计创新前首先考虑的是其实用性,并通过对具体的功能设计进行优化体现不同建筑的不同用途,主要是对占地空间,建设尺度,建筑色彩搭配,建筑形态上都充分考虑了具体的实际需求。

1.2 人文性

传统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对人文性的关注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很多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精神被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传统的建筑设计文化中充分的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也体现了对人的关怀,这些在大部分的传统建筑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很好的服务于人民。

1.3 独特的思想理念

我国传统建筑的总体建设思想理念是大气,在各式的建筑设计中都充分的体现了大的特点,比如门、窗、房梁、房屋的总体架构、屋檐等,通过大的开阔的设计,很好的实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建筑中融合了人与自然与人的思想的充分统一,既确保了人的舒适体验,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友好相处。

1.4 生态性

我国传统的建筑中无论是民用住宅还是公用建筑,都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的建筑设计理念,人们普遍重视建筑设计的风水原则体现,传统建筑文化深受风水学影响,人们在建筑选址上,具体的设计中,都实现了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5 文化艺术性

我国传统建筑除了注重空间布局和结构的和谐统一的设计外,在建筑材料选择和装饰艺术上也蕴含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上比较注重情感的融入,使建筑在艺术表现的同时,更具生气。在艺术表现上,色彩的运用是设计的一个重点,通过不同的设计材料,可以丰富建筑的整体艺术表现。在这方面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也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2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2.1 空间设计手法

在我国传统的民居建设中,围合院式布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建筑布局形式,其中比较典型的传承是北京的四合院,这种类型的建筑主要营造出来一种独立的空间院落,将居住环境与外界环境隔开,很好的保护了人们的隐私,并且通过院内植物与雕塑添加及道路的铺设设计,增加了整体的文化体验感;一些传统建筑在设计中也巧妙的融入了园林设计的布局理念,实现了建筑物与景观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进行空间设计,并通过设计实现了层次感的丰富;在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上,也通过建筑与街道的空间布局优化设计,实现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城市布局规划。

2.2 传统建筑元素

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元素符号是一种传递文化信息,增强文化表达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当今很多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建筑师为很好的实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人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生活认同感,同时让传统的元素符号与现代建筑充分结合,提高我国的文化宣传力度。但这并不只是简单的文化元素符号的堆砌,而是需要进行精华的提取与加工,并将文化的内核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方面在当今很多的大型公共建筑和一些新式的建筑装修中都有一定的体现。

2.3 传统建筑形制上

传统的建筑的形制上通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在造型和结构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除了设计理念不同外,不同的建筑材料应用也促进了不同风格的形成,它们也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被传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建筑形式以及一些建造技术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想要很好的传承下去就需要设计师建造技术应用方法的创新,将传统的建筑形式创新的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方面生态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一种很好的应用形式,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这方面的创新研究可以通过现代科技加强设计的改进。

2.4 传统建筑材料的创新应用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有很多的建筑材料值得继承和发展,它们具备绿色环保的特性。建筑材料的选择也能很好的体现设计师理念,是值得在设计中进行考虑的。但传统的建筑材料中各种树木虽然具有很好的环保功效,但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限制,在具体的设计中可进行应用的改进,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可结合现代的建筑手段,创新的进行应用的改进,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2.5 传统文化精神

在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中,除了对建筑形式和相关的方法应用借鉴外,还应充分注意到传统文化精神在建筑中的具体体现,充分考虑到人文精神与生态环境的结合,确保天人合一的思想的运用,实现整体设计的和谐统一,将设计者的情感融入到具体的设计构思中,使建筑具有人文精神的体现。在这方面我国鸟巢的整体设计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设计理念,通过现代科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独特的造型设计,以及环保材料的应用和色彩的充分搭配,宛如鸟儿在河边的树枝上搭建的巢穴。

3 结束语

总之,虽然我国已经逐渐步入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建筑设计也越来越趋向于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要求,但传统建筑文化中存在的很多优点都是值得继承和发展的,只有不忘自己的文化传统,才能在行业快速发展中不丢失掉自身的特色,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也是如此,应充分吸收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精华,并将它创新的融入到现代化的建筑改善中。这其中不仅需要建筑企业提高重视程度,也需要建筑设计者不断完善自身,拓展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了解,提高设计理念的创新应用能力,进而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有效结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路,李彦博.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 建筑与文化,2019(01):199-200.

[2]姜杰.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 工程技术研究,2019,4(01):173-174.

[3]郁畏力.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4):1-2.

[4]李妞.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 城市建筑,2019,16(26):18-19+32.

基金项目:广东省品牌专业建设资助项目(2016gzpp016)

作者:段诗伟

我国建筑景观中的传统文化论文 篇2:

园林景观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应用

摘 要:我国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会融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也为园林景观本身赋予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人们的心灵更需要一处朴素沉静的居所,这使得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更加追求中国古典园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兼容。文中主要分析了地域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及其功能表现之间的基本关系,并以绿博园为例研究了当地地域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结合特征及文化演变方式。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地域传统文化;功能表现;结合特征;文化演变

地域传统文化根植于国家历史文化土壤中,是历史演变的印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传统文化是必然会存在的重要元素,它的应用与否决定了园林景观设计的总体品质。因此我们说,园林景观本身对地域传统文化都是具有继承与发扬作用的。

一、地域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

(一)关系阐述

园林景观设计传承地域传统文化精神,反言之,地域传统文化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重组的文化理论依据,所以二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明显的优势互补关系。但如果单纯以地域传统文化及园林景观设计对比来看,地域传统文化就是基本,园林景观设计则是基于基本之上的可视化立体表现,它有意无意地概括了地域传统文化的整体概念,是一种相互的集中体现关系。如果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讲,园林景观的设计都是来源于地域传统文化的,如果没有地域性做基础,园林景观设计就失去了其深刻内涵和表现意义,变得毫无审美与文化价值可言。当然,也并非是说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要单纯继承传统文化,更重要的还应该是发扬,以创新变革的视角去改变它,然后发扬它,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变化,形成更深刻的文化记忆。

对中国人而言,其传统精神文化内涵讲求“含蓄内敛、不露锋芒、博大精深”,因此中国人所一直追求的就是以人文思想为基础意向载体的哲学与艺术融会贯通,它融入了更多儒道、释道和道教精神,这也是中国特色的精神境界所在。对园林而言,这种精神方面的抽象寄托完全以园林设计建筑中的实像内容表现出来,促成最终虚实结合的中国式园林美景,所以园林景观不但是对文化与精神的载体寄托,也传达了中国人所向往的意境与精神,中国人应该珍惜二者之间的融合关系。

(二)地域传统文化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发展窥探

现如今是信息互联时代,媒体传播体系发达,高速的人口流动与信息流动也无形中缩小了各地之间地域性文化的差异,削弱了园林景观对于地域文化的代表性。实际上,地域特点表现并非可以追求某一种结果,它只是客观存在于某些符号体系代码排列中。换言之,它的设计符号应该与地域传统文化精神合拍,实现地域精神与地域特点的有效体现,最终体现地域中人的文化取向,促成园林景观整体体验的完整形成。

在我国深圳,万科第五园就是目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比较出色的一例,它的设计整体不但融入了东方传统文化雕刻,还融入了西方罗马柱艺术设计。人们能够看到第五园在园林设计系统中吸收了大量的徽派及晋派建筑元素,这种设计基本抛弃了传统的复古手法,而是采用批判式的全方位继承与创新,将传统元素非常自然地嫁接到现代中西方景观设计体系中,迎合了现代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也营造了颇有艺术情调的人居环境,受到了广泛好评[1]。

二、地域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表现分析

(一)理性功能表现分析

地域传统文化具有其独有的文化资源,它以礼为根基。长期以来,人们地域形成了固化的精神追求与生活习惯,这也是对地域文化综合表现的有效丰富。因此可以说,园林景观设计是融入了更多感性与理性因素的,它与地域传统文化所依附的历史、自然及风俗因素都有作用关系,体现了人们对于历史及地域主体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地域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体现的功能表现应该以理性与感性作为出发点与回归点。

(二)感性功能表现分析

景观园林设计集中展现地域传统文化,而这种传统文化特色之中是蕴含着民族情感融合机制的,它代表了地方劳动人民生生不息的劳动创造与历史沉淀,让文化贯穿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景观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民俗在人类发展中的过程,也能看到人类的传承轨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并随人类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演变。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对这种民风民俗之美的充分体现就是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统一關系。可以说现代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所体现的是和谐之美,它注重形式也更注重精神境界,在潜移默化中突破界限,希望实现地域传统文化与园林建筑形式的完美统一。在园林景观的整体营造布局过程中,每一处设计都能体现它与自然之间的浑然天成,也讲求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合理布局。根据每个地区地域传统文化的不同,园林景观设计还会体现出不同的内涵,也就是说,园林景观设计能够隐性体现地域人民的精神寄托与信仰崇拜,这种感性的地域精神文化融入造就了人造景观的自然效果,被人们称之为“鬼斧神工”。这是一种深刻的哲学辩证观,其空间的营造不仅仅代表静止的画面,也代表一种感性的审美节奏韵律。设计师通常通过移步异景来展现动静结合的空间串联层次感,这种虚实相生、若隐若现的感性意境只有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才有体现[2]。

三、地域传统文化在绿博园景观设计中的生动延伸

(一)绿博园景观设计中地域传统文化的体现概述

绿博园景观在当地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文化表现特征,它将当地传统文化诸如皮影、刺绣、窗花等都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再配合自然元素融合设计传递了一种深刻的精神力量,让欣赏者看到它时就有一种强烈的地域归属感。

如果从哲学视角来分析,绿博园景观在地域传统文化发扬与传承方面作用明显,它的直观表现元素与隐性深层元素都体现了一种形而上学思维。首先说表现元素,它就包括对本地自然地理风貌、历史文化古迹以及民俗民风的生动体现,可以看到在园林的每一个地方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特色标志性事物,比如社火、马勺等,这些都是绿博园景观所在地域所独有的文化元素;在深层元素表现方面,它则主要体现了当地人淳朴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世界观等重要价值观念。例如三秦文化中人们简约率直的性格都体现在了绿博园景观的设计灵感当中,展现了一种文化元素基于视觉效果融合的强大冲击力。从整体来看,绿博园景观在设计方面时刻不忘对地域传统文化精髓的融入,一方面希望展现“天人合一”的感性设计理念,一方面也希望迎合现代社会发展,体现迎合人居环境的美化理性观感。总结来说,从初步设计来看,绿博园景观就是古典与现代、理性与感性、自然与人文的有效融合,它结合现代建筑技术,真正代表了当地地域传统文化,成为了地域景观设计的巅峰之作。

(二)绿博园景观设计中传统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结合特征分析

景观的设计塑造永远无法离开地域的特征,无论是文化特征还是自然特征。绿博园景观在设计中不但体现地域性文化特征,也展现出显性与隐性两面性。

首先说显性特征,绿博园景观的显性地域特征体现在景观的造型形式表现上,它的设计让人们直接感知它的外在形象,比如自然中地理因素的表现、水文地质因素的表现、动物植被因素的表现,等等。绿博园景观在显性地域特征表现方面主要体现在“再现”二字,它从生物学的角度表现了一种生命机体从损坏到脱离躯体最后重新再生的过程,这也充分强调了绿博园景观中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当然这种景观再生也不仅仅体现在景观实体上,它也是在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景观的完整性,因此从绿博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来看,它遵循一种改旧换新的景观模式,它的设计与改造也基本迎合了现代人审美的现实需求。

其次是隐性特征,绿博园设计巧妙地将皮影、社火、马勺、刺绣等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深度萃取,将它们最为经典的造型最终经过改造,基于现代手法并结合现代材质就形成了新的自然景观,并辅以植物造景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季节性把握。观赏者可能不会直观发现这些被改造景观的真正文化内涵,但通过景观中文字的讲解,他们就能明白这些景观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绿色植被的季节性变化来暗示人类文明社会及文化社会的自然演变规律、发展规律,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人类审美方式的时代变革趋势。

(三)绿博园景观设计中传统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文化演变特征分析

绿博园景观设计在对传统地域文化的演变形式上分为两种:首先是对精神层面的深度演变,因为景观艺术设计的主题是“生境、画境与意境”,它们代表对地域文化深度不同层次的有效划分,例如它的表层山水就代表了一种自然意境,深层林木代表了一种禅宗意境,而园林周围建筑则体现了一种境外意境,它展现的是现代文化与地域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这种复合式设计就说明了绿博园景观设计非常注重文化意境与整体园林建筑特性的完美融合,它将景观立体表现作为最基本介质,体现了一种景观意境的心物融合特质,代表了一种地域民族文化心态在长期历史文化熏陶中所形成的独特审美体现。它的表现形式演变独特,民族文化背景也相对独立,绿博园景观设计也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点文化演变过程,将景观设计、生态保护、旅游开發三者融为一体,以时空作为媒介,实现了对历史文化及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在变化中逐渐独善其身,成为地方标志性建筑[3]。

四、结语

地域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也充分展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由于地域差异、人们生活习俗及审美习惯的不同,这种地域传统文化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趋势。而地方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就充分融入了这一独特元素,真实反映了地方民族特色,将其传承发扬,这是人类对文化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追求与向往。

参考文献:

[1]周宇.地域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以温水镇二期园林景观设计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71-79.

[2]尹晓堃,薛瑨.地域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4,(16):107.

[3]方莹.地域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以良渚白鹭郡西景观设计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6):2869.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作者:周梦

我国建筑景观中的传统文化论文 篇3:

建筑规划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刍议

摘要:本文对建筑规划中传统文化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中的运用原则,最后提出了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运用措施。

关键词:建筑規划;传统文化;重要性;运用原则;运用措施

前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打造更多优质的现代化工程项目,推动行业的现代化升级转型,就必须做好建筑规划工作,赋予建筑工程更高的使用价值、艺术美观与文化魅力。在此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将使得工程项目更具中华民族特色。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值得思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更多现代化的、复杂的、性能先进的工程项目得到全面建设,在此过程中,加强建筑设计与规划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结合建筑规划领域的实际情况看,许多规划人员出于节约经济成本的考虑,在设计深度方面的钻研不足,对传统文化等优秀元素的融入不够,因此设计出的许多作品千篇一律,毫无创意与艺术美感。基于此,为了促进建筑规划行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其文化要素进行全面研究与完美融合,尤其是要对我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进行必要的传承、创新与利用,进而打造出风格独特、别具韵味的优秀建筑作品。

二、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中的运用原则

由于将传统文化融入建筑规划设计领域具有不容忽视的使用价值,因此就必须对其运用方法与场景等展开更深入的探讨,使得二者的融合更为协调。在此过程,坚持正确的设计原则是其基本要求,这是指导设计工作者将传统文化导入建筑规划中的重要方针。首先,设计人员要遵从协调性原则,要对可用的传统文化要素特征以及特定建筑工程的价值需求进行全面探讨,把握二者的现实状况,进而分析要将其融入起来的操作要点,使得二者的融合更为和谐完美。此外,还需要坚持创新性等原则,这是当代社会各行各业发展所必须坚持的一点,在将传统文化运用于建筑规划工作中时,不能机械照搬前者内容,而必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对其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提取,并且经过适当的现代化转型,使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合理的体现,对于其中已经不再适用于时代发展趋势的内容,则要批判性地加以摒除,以此提升设计效果。

三、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运用措施

(一)色彩方面的运用

在建筑设计中,色彩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应用元素,这是因为色彩本身能借助本身的鲜亮度与彼此组合的视觉冲击效果,引观看者的直观注意。许多大胆新颖的配色更是成为了建筑设计的最大亮点,制造了先声夺人的效果。不仅如此,不同的色彩搭配与明暗度组合,还能对情绪进行烘托与表达,让观看者随着设计成品的展示而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形成对特定设计作品的深刻印象。色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运用是极其突出的,其中红色、黄色等的运用就极为广泛与高频,使得“中国红”成为我国建筑体系内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当前,许多建筑规划人员也倾向于同样的表现手法,例如世博会上的中国馆就对红色元素进行了大量的科学使用,既可以营造一种喜庆热闹的氛围,也可以表现我国的突出风格特征,因此得到了海内外观赏者的赞誉。

(二)造型方面的运用

造型作为承载设计内容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极为显著,正是借助于图形,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对其所要呈现的内容做出更为直观准确的表达。构成图形的元素包括点、线和面三者,如何对其进行科学运用与精心搭配,会影响图形的美观度,以及物体呈现、空间切割的效果。从几何的角度看,点是最小的单位,它直接指代着某个具体的位置,在图形样式中象征着特定部位的终点和起点;而线则是点的连接与延伸,它能对点无法呈现的空间结构加以描述,点线组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图形;面,则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点与线的结合,是图形信息的主要承载形式。在世博会建筑的规划方面,中国馆同样在造型设计上表现惊艳,它以斗拱作为主要的建筑结构,这既可以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并且,该建筑物在结构上选择了斗拱方式,不仅外观较为精美,还能够较好体现抗震效果,在承重上也价值可观,因此是兼具使用价值与艺术美感的成功的建筑设计作品。

(三)内涵精神方面的运用

通过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进行渗透运用,可以在表达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更好地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视觉呈现效果。这要求建筑设计师本身具有较强的文化底蕴,可以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有一个相对准确与深入的把握,进而对其进行灵活利用。例如,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太极等元素,就象征着道家“阴阳调和”的基本理念,若设计人员在对其加以理解、吸收后,运用于建筑工程内,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视觉体验。

(四)传统建筑风格的借鉴

我国建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已经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独特的风格,它本身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资源。其中,地域风格是非常突出的、值得大量借鉴的一种风格元素。例如,我国传统建筑中包含了以地域为标准所划分出的京派建筑、徽派建筑等,都可以在现阶段建筑规划设计中表现出较强的参考借鉴作用。当前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都采用了京派建筑中的四合院布局方式,在具体建筑布局中讲究对称处理,如此也就可以较好优化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效果,在采光性以及层次感方面同样也具备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对于徽派建筑而言,其最为典型的特色就是青石白瓦,相应外墙结构比较高大,并且还设计有较为独特的屋檐构造,这些因素也都可以较好地呈现在现代建筑中。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规划中传统文化的应用问题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运用措施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在色彩方面、造型方面、内涵精神方面、传统建筑风格的借鉴等方面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洁明.浅谈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J].科技资讯,2017(11):227.

[2]朱文丽.传统建筑装饰材料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体现[J].美术观察,2018(6):127~128.

[3] 高雅其,董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体系的传承与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作者简介:

徐陟年,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作者:徐陟年

上一篇:主体间性下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情境创设多彩初中物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