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挖掘机造型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围绕液压反铲装置的设计和仿真研究展开,从反铲装置的动臂及斗杆的结构形式、动臂液压缸和斗杆液压缸的布置、铲斗与铲斗液压缸的连接方式着手,设计出一种大挖掘力、大角度、新型液压反铲装置,并通过PRO/E和ADAMS对机构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探索了反铲装置的工作性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液压挖掘机造型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液压挖掘机造型设计论文 篇1:

高速挖掘机液压管道曲面重建及其奇异性探讨

【摘 要】论述了军用高速挖掘机液压系统弯曲异径管道NURBS曲面以及复杂管道曲面的重建方法。分析了管道曲面中存在的奇异情形,探讨了管道曲面发生自交的条件和对曲面重建的影响,给出了管道曲面非奇异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并确定了控制重建中各种管路弯曲的最小曲率半径,对液压系统中复杂走向管道间的相交干涉条件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速挖掘机;曲面重建;NURBS;奇异性

【Key words】 high?鄄speed excavator; curve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NURBS; singularity

0 引言

军用单斗全回转轮式高速挖掘机具有行驶速度快、作业效率高、机动能力强、作业条件恶劣等使用特点,广泛用于城市建筑、道路施工、军事工程、抢险救灾及农田水利等工程中。为了满足高速挖掘机综合技术保障的高要求,发挥虚拟训练系统的作用,必须寻求一种快速方便的三维模型重建途径和方法,解决虚拟系统中三维建模技术的瓶颈问题。因此,研究作为装备虚拟训练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三维几何模型重建技术显得愈来愈重要,它是生成“逼真”模拟系统的核心,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液压管道曲面的重建是高速挖掘机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虚拟系统的基础,并有助于虚拟系统在综合技术保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管道曲面的重建不同于一般的机械零件,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对构建军用高速挖掘机液压系统管道曲面的方法和管道曲面重建中出现的奇异性问题进行探讨。

1 高速挖掘机液压系统管道曲面的重建

1.1 NURBS弯曲异径管道曲面重建

NURBS作为一种非常优秀的建模方式,在高级三维建模软件中都提供了支持。但是,NURBS技术还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很多技术还不成熟。在NURBS曲面重建中,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结合多种处理方法和手段,才能满足原有零件的几何外形的要求[1]。

针对高速挖掘机NURBS弯曲异径管道曲面的重建,可以通过一截面线沿着测量得到的脊线曲线的方向移动,截面线在移动过程中进行平移,截面线形状变化则生成一变截面的管道曲面。

如图1所示,设脊线方程■为

c■(u)=■d■R■(u),R■(u)=■(1)

截面线的方程分别为

c■(v■)=■d■R■(v■),R■(u)=■(2)

c■(v■)=■d■R■(v■),R■(u)=■(3)

将两截面曲线进行升阶处理,统一阶数,并使其具有相同的节点矢量,则生成的曲面为

P(u,v)=■■d■R■(u,v)(4)

节点矢量d■=d■(d■+d■-d■)+d■(d■+d■-d■),权因子w■=(d■w′■+d■w′■)w■,其中

d■=■

d■=■

1.2 液压系统的复杂管路重建

军用高速挖掘机的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工作装置及操纵系统中都存在液压装置和液压管路,这些管路错综复杂,准确重建很困难,其关键是要确定出管路的脊线曲线。用脊线曲线来表示管道的走向和空间的布局,使显示和处理速度加快,对复杂的空间管道表示比较清晰。图2所示为高速挖掘机的转台液压管路重建图。管道脊线曲线作为空间曲线,可以简化为由一系列空间直线和空间圆弧线组成。空间圆弧可以描述为[2]

class CArc

{

public:

unsigned char LineTipe;?摇//直线、圆弧、圆等线型

GFPOINT StartP,EndP,Center; //圆弧起点、终点和圆弧中心的三维坐标

double Radius;//圆弧的半径

double Anglel,Angle2;//圆弧起始和终止角度

BOOL Clock;//圆弧的走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double Normal[3];//圆弧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double RefDir[3];//圆弧平面参考方向向量

}

2 管道曲面重建中的奇异情形分析

2.1 管道曲面的奇异性

假设脊线c(t)是正则的,即c(t)是简单的,且c(t)≠0,那么管道曲面存在两种奇异情形[3]:一种源于曲面的局部微分几何性质(局部自相交),即奇异情形发生在当管道曲面的半径r超过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时,如图3所示;另一种源于曲面的整体距离性质(全局自相交),即奇异情形发生在脊线上两个内点(包括两个端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两倍的半径r时。全局自相交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情况。

(1) 端点圆与端点圆:管道曲面的两个端点圆相交。

(2) 管道体与管道体:管道曲面的不同部分相交。

(3) 端点圆与管道体:一个管道圆与端点体相交。

2.2 管道曲面非奇异的条件

在曲面构建过程中发生了自交,那么将导致建模的失败,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因为自交情况的出现就变得很困难。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实际中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Kreyezig、deCarmo和Rossignac推导了管道曲面局部自相交的条件,T.Maekawa讨论了如何计算可能的最大半径■。非奇异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假设所给脊线为c(t)=[x(t),y(t),z(t)]T,0≤t≤1,且曲线是正则的,并且c(t)是连续的,p(t)是脊线为c(t)、半径为r的管道曲面,则p(t)非奇异的充要条件是

r<d=min{1/k■,r■,r■,r■}(5)

其中k■为脊线的最大曲率,r■、r■、r■分别为管道曲面没有端点圆与端点圆、管道体与管道体、端点圆与管道体全局自相交的最大允许半径。

在实际液压系统管路重建中,计算和分析奇异性是关键的问题之一,对于给定直径的管道,保证其曲面不发生自相交,主要通过控制其弯曲时的最小曲率半径。针对钢制弯管■所推荐的最小曲率半径值如表1所示;对钢丝编织胶管的推荐最小曲率半径值如表2所示。

2.3 管道相互之间相交及其解决对策

重建错综复杂的管路,对于管路与管路间的相交情况判断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检查液压管道是否满足液压管路设计规范的要求来解决这个问题。图4所示为军用高速挖掘机液压传动管路布置图,在判断管道之间最小距离要求的同时,考虑管道与其他子系统管路和零件之间最小距离的要求,也可以转化为判断管道中心线之间是否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在同一平面平行或共线的两段管线,可直接计算它们的距离,其距离d应该满足条件

d>r■+r■+d■(6)

式中:r■、r■——管道的公称半径;

d■——要求的最小管距。

如果管线空间异面或相交,则需要计算它们公垂线的距离,如果公垂线的距离满足上述条件,则不会干涉,否则需要作如下的判断:公垂线段的两垂足均在两线段内部,则发生碰撞;两垂足至少有一个在一条线段的外部,计算两线段的两两端点连线长度(共4个),并分别从一线段的一端点到另一线段作垂线(共4个),若垂足在另一线段内,计算垂距,找出这些端点连线长度和所得垂距中的最小者作为管线距离,判断是否满足上述条件。

3 结语

本文以军用高速挖掘机液压系统复杂管道曲面的重建为例,论述了面向虚拟训练系统的管道三维模型重建的几种方法,并对重建中常见的奇异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液压系统中复杂走向的管道之间的相交干涉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有效地解决了液压系统复杂管路三维重建的问题,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满足了其他装备三维重建的快速性和实用性要求,为虚拟训练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模型保证。

参考文献:

[1] 储伟俊.面向虚拟演练的军用机械装备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研究[D].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2007.

[2] 徐 瑾,张瑞秋,陈 亮.NURBS曲面造型方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3):353-356.

[3] 冯结青,叶修梓.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中的外形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新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1-08-16

[责任编辑:杜卫华]

作者:储伟俊 周建钊 徐婷 陈明宏 刘斌

液压挖掘机造型设计论文 篇2:

一种新型液压反铲装置的优化设计与仿真研究

摘要:围绕液压反铲装置的设计和仿真研究展开,从反铲装置的动臂及斗杆的结构形式、动臂液压缸和斗杆液压缸的布置、铲斗与铲斗液压缸的连接方式着手,设计出一种大挖掘力、大角度、新型液压反铲装置,并通过PRO/E和ADAMS对机构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探索了反铲装置的工作性能。

关键词:反铲装置PROE建模ADMAS仿真

1 反鏟装置背景介绍

液压挖掘机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筑路工程、水利建设、农林开发、港口建设、国防工事等的土石方施工和矿山采掘工业中,对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国产液压挖掘机的生产当前仍处于仿制阶段,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液压挖掘机的反铲装置是中小型液压挖掘机最主要的工作装置,对其进行设计计算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反铲装置初步设计

2.1 动臂及斗杆结构形式的确定

反铲动臂可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类。整体式动臂有直动臂和弯动臂两种。直动臂构造简单、轻巧、布置紧凑,主要用于悬挂式挖掘机,采用整体式弯动臂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挖掘深度。整体式动臂结构简单、价廉,刚度相同时结构重量较组合式动臂轻。组合式动臂一般都为弯臂形式。其组合方式有两类,一类用辅助连杆(或液压缸)连接,另一类用螺栓连接。连杆或液压缸铰接方案,其上、下动臂之间夹角可以借助辅助连杆或液压缸调节。

组合式动臂与整体式动臂相比各有优缺点,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作业条件。组合式动臂的主要优点是:

(1)工作尺寸和挖掘力可以根据作业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当采用螺栓或连杆连时调整时间只需十几分钟,采用液压缸连接时可以随时进行无级调节。

(2)较合理地满足各种类型作业装置的参数和结构要求,从而较简单地解决主要构件的统一化问题。因此其替换工作装置较多,替换也方便。一般情况下,下动臂可以适应各种作业装置要求,不需拆换。

(3)装车运输比较方便。

由于上述优点,组合式动臀结构虽比整体式动臂复杂,但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尤其以中小型通用液压挖掘机作业条件多变时采用组合式动臀较为合适。

斗杆也有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种,大多数挖掘机都采用整体式斗杆,当需要调节斗杆长度或杠杆比时采用更换斗杆的办法,或者在斗杆上设置2-4个可供调节时选择的与动臂端部铰接的孔。有些反铲采用组合式斗杆把加长杆拆去即成短斗秆。

2.2动臂液压缸和斗杆液压缸的布置

动臂液压缸的连接,一般有两种布置方案。第一种,动臂液压缸装于动臂的前下方。动臂下支承点(即与转台的铰点)可以设在转台回转中心之前,并稍高于转台平面。它也可以设在转台回转中心之后,以改善转台的受力情况,但使用反铲作业装置时动臂支点靠后布置会影响挖掘深度。大部分中小型液压挖掘机以反铲作业为主,因此都采用动臂支点靠前布置的方案。

第二种方案,动臂液压缸装于动臂的上方或后方,有的称之谓“悬挂式液压缸”。这个方案的特点是动臂下降幅度较大,在挖掘时,尤其在挖探较大时动臂液压缸往往处于受压状态,闭锁能力较强。

为了统一缸径和保证液压缸的闭锁能力,双动臂液压缸的方案采用渐多。有些悬挂式动臂液压缸布置时考虑到不破坏动臂箱形截面,且不与斗杆液压缸碰撞,也采用双缸。斗杆液压缸一般只用一个,大型反铲一般只用一个,大型反铲有的动臀和斗杆液压缸均用双缸。

2.3铲斗与铲斗液压缸的连接方式

铲斗与铲斗液压缸的连接有三种型式,其区别主要在于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铲斗的连接方式不同。第一种为直接连接,铲斗、斗杆与铲斗液压缸组成四连杆机构。第二种为铲斗液压缸通过摇杆l和连杆2与铲斗相连,它们与斗杆一起组成六连机构。第三种与第二种差不多,但铲斗摆角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了一个角度。六连杆方式与四连杆方式相比在同样的液压随行程下能得到较大的铲斗转角,改善了机构的传动特性。

3机构模型的建立

4通过ADAMS进行运动分析

通过将PRO/E中已经建好的模型导入ADMAS中,我们可以对机构的运动进行进一步详细的仿真和分析,进而获取更多的信息。

从图2可以看出,机构自由度随预定运动的变化而变化,静止时为0,最多可达到4。

4.2 力学分析

通过设定铲斗尖的阻力,反过来测量工作过程中驱动气缸的作用力。

开始挖掘状态:由图3可知,在阻力均为500N的情况下,气缸的驱动力在100N-200N之间。同样,依此进行分析可知挖掘进行到一半时在500N的阻力下,气缸的驱动力不到300N,在提升过程中500N的阻力下,气缸的驱动力不到120N。

5总结

论文是围绕液压反铲装置的设计和仿真研究展开的,并借助PRO/E、ADMAS等工具设计了该装置的整套方案和完整的虚拟样机模型。本文的主要总结如下:(1)通过各个部件的综合分析和方案的优选,运用软件知识对方案进行了具体设计与优化;(2)利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针对压缩装置的特点和其运动关系,建造出完整的运动模型,获得了运动学仿真结果;(3)为了减少工作量和误差,直接将PRO/E 中的模型图导入ADMAS 中,为以后的数据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间书文.矿山机拭构造[M].长春:吉林工业大学,1975.

[2]袁化临.起重与机械安全[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陈理元.挖掘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65.

[4]詹友刚.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4.0快速入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郑建荣.Admas虚拟样机入门与提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张春林.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蒋宇 董珏

液压挖掘机造型设计论文 篇3:

柳工:品质成就未来

作为从事工程机械研发、制造、营销与服务的现代化大型装备企业,是什么奠定了柳工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矢志于以一流技求开发产品、以一流产品和品质贴近顾客,为全球顾客提供高施工效率、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全系列工程机械产品,是柳工的真谛。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或“公司”)是一家从事工程机械研发、制造、营销与服务的现代化大型装备企业,以现代化的品牌形象及丰富创意的产品和管理

 创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与服务,奠定了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地位。公司具有年产超过40000台各类工程机械整机制造能力,制造基地从原来的柳州本部,已拓展到上海、

 江苏镇江、江苏江阴、安徽蚌埠、天津和印度印多尔。至2009年,总资产95.65亿元,净资产41.07亿元,整机销量39000台,营业收入102亿元,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21位。

 柳工一直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始终立足自主创新,为中国企业如何走好自主创新之路树起了一个全新的标杆。柳工产品享有高品质、高可靠性、高效率的美誉。柳工各类产品先后荣获国家级和原机械部十余项荣誉,“柳工牌”轮式装载机系列产品为国家名牌产品、行业第一品牌。柳工于1997年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8年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通过IS010012计量检测体系认证。2006年,获“全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奖”;2007年,被中央领导树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示范“旗帜”;2006年获“全国质量奖”;2009年,入选国资委“国企十大典型企业”;柳工品牌入围央视国际“60年60品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最具社会影响力的60大品牌”,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和广西唯一代表企业。

深厚的文化底蕴

柳工具有底蕴深厚及独特内涵的企业文化,并努力使之成为驱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柳工高层领导开放进取,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特色丰富的企业文化,打造一支创新争先的团队;坚持客户导向,立足自主创新,恪守诚信经营,积极支持公益事业,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为民族工程机械装备业的振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传承过去50年的企业文化积淀,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发展,经上下反复研讨、提炼,形成了包括企业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确立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工程机械产品和服务”的使命,“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世界级企业”的愿景,“客户导向,品质成就未来;以人为本,合作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

 柳工企业文化蕴含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合作创造价值的理念。高层领导率先垂范,将员工作为一种最活跃、最具动力的资源,在员工中树立了“柳工因我而骄傲,我因柳工而自豪”的共存观,在合作伙伴中形成了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价值、共同成长的氛围,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公司的快速发展有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丰富的产品线和完善的服务

 柳工矢志于以一流技术开发产品、以一流产品和品质贴近顾客,为全球顾客提供高施工效率、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全系列工程机械产品。主导产品为0.5m3-6.5m3轮式装载机、4t-36t履带式液压挖掘机、4-30t压路机,8-75t汽车起重机,以及叉车、沥青摊铺机、平地机、推土机、滑移装载机、挖掘装载机等12条产品系列。功能繁多的柳工产品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顾客需求,广泛用于交通运输、能源、矿山、农林水利、市政和现代化国防建设事业中。

 客户导向,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柳工存在和发展的依据,长期以来,公司始终围绕着顾客与市场开展营销服务。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公司通过细致的市场研究来识别和锁定目标顾客、确定市场定位;通过整合产品、服务、配件、渠道、品牌等资源建立和发展顾客关系,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建立与客户的深度合作,超越顾客期望,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公司长远发展。公司产品全部由经销商销售,通过遍布国内外的50来家办事处及200多家经销商构成的销售、服务网络的高效运转,形成了完善的集营销、服务、配件、信息、传播“五位一体”的营销服务体系,从选型、使用、维护、维修、直至残值处理以及融资租赁等环节为顾客创造价值。让顾客切实地感受柳工产品和服务的卓越品质。

 公司始终坚持“客户导向,品质成就未来”,以丰富齐全、性能优异的产品系列和优质服务及时满足不同顾客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并且在行业中首家提出为顾客“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开创了行业营销的新时代。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柳工以坚定的国际化决心、求贤若渴的诚心和从容大度的虚心,吸引国内外众多技术和管理精英加盟、扎根柳工,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如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中国青年科技奖”、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在内的一批行业学科带头人;以原跨国公司高管、技术和管理专家为代表的一批外聘专家;以“全国技术创新能手”为代表的一批当代智能型工人等。员工近10000人,构成情况见图1~图4。

 公司始终“以人为本”,将员工视作最宝贵的财富,围绕“人才工程”战略优化工作系统、职位体系及能力体系,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构建招聘选拔体系、绩效激励体系、员工学习和发展模式、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等,并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实施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在高温、粉尘及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员工给予特殊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积极为员工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领先的技术

柳工拥有行业首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以15个研究所、四个联合研发中心及基于Windchill技术的产品研发平台为基础的强大的技术开发体系,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136项国家专利授权,如在国际上领先的高原型功率恢复增压系统、低温冷起动系统等高原适应性关键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电脑控制电液变速换档操纵系统、先导液压操纵及先导式流量放大转向系统,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在国内领先的20MPa高压液压系统、作业装置智能控制器、装载机远程服务专家系统等。目前正在进行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振动、噪音、混合动力和人性化设计等前瞻性技术研究,奠定了公司研发实力的行业地位。

 公司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从1966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开始,相继研制出奠定中国装载机发展基础的Z450、中国第二代装载机的代表产品

ZL40B和ZL50C、中国最大吨位的装载机ZL100、中国第三代装载机的代表ZL50G,世界第一台高原型装载机ZLG50G(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第一台最低排放的装载机CLG85611,成为国外同行称颂的中国工程机械接轨国际尖端技术的竞争强将。

 公司拥有TC8型大型加工中心、奥地利GM焊接机器人、爱协林连续渗碳生产线、树脂砂无箱造型铸件生产线,变速箱、驱动桥总成装配线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以及按照国际工程机械行业领袖卡特彼勒公司的标准建成的产品可靠性试验场和国内一流水平的试验室。先进的制造、试验保证技术,为向全球顾客提供卓越的产品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合作共赢

柳工外购原材料及零部件总额已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5%,而产品销售与服务全部由经销商进行,因此公司确立了以“合作创造价值”为基础构建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公司重要供方有柴油机、传动部件、液压件和轮胎供方等;经销商分为专营经销商、兼营经销商和特约维修中心三类。

 公司将供应链管理上升到战略层面,从技术、质量、响应、交付、成本、环保、社会责任等七个方面与合作伙伴精诚合作,共建反映敏捷、适应性强、协同性好、共赢的供应链,提高系统功能及资源整体效率。

 “台作创造价值”的理念贯穿于柳工与供方、经销商和用户的合作关系中。公司通过“柳工经销商顾问委员会”、“用户俱乐部”,高层会晤、招标会、供方和经销商年会及“SCM供方协同平台”、“CRM集成营销平台”等多种方式与合作伙伴进行真诚沟通,提高协同效应,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合作共赢。

 多年来,柳工在与同行的竞争中,坚持以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科学、高效的管理取胜,成为综合能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行业排头兵。柳工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主要在研发、质量、服务,人才及管理等方面构筑了核心竞争优势。

 ·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标准掌控、产权保护等技术创新体系,拥有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每年推出2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行业领先的质量与规模优势:拥有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技术和装备及完善的试验检测设施,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实物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年产5万多台的能力,形成规模效益和成本竞争力。

 ·行业一流的营销服务网络:建立了国内行业目前最为完善的营销与服务网络,形成了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卓越服务体系,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雄厚的人力资本;确立了行业领先的人才优势,拥有以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为代表的内部专家队伍、以前跨国公司高管、技术专家为代表的一批外聘专家,以及以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技术创新能手为代表的一批当代智能型工人。

 ·厚实的基础管理:通过聚焦品质、渠道经营、服务创新、成本领先、品牌战略、人力资源、公司治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变革等形成了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建立了科学的决策机制,加上核心领导敏锐的市场触角,企业能快速应对环境变化。

构筑全员知识共享平台

柳工以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卓越绩效模式为框架,以标杆管理为重点,建立起战略导向的绩效测量与分析、信息和知识共享及绩效改进系统。主要通过开展以规划层为主的“重大性改进”工程、以实施层为主的“突破性改进”的六西格玛项目、以操作层为主的“渐进性改进”的QC活动,实现持续的绩效改进。柳工将促进全员知识共享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筑知识共享平台,通过对信息的“科学选择、全面收集、分类整理、系统整合”,在公司内外部进行共享、应用、总结和创新,并通过三级强化培训、自主学习奖励、专家讲学、命名标杆班组、奖励各种科研成果、合理化建议、六西格玛项目、QC成果等有效的知识管理手段,激励员工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促进全公司范围的知识共享。

 柳工通过实施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确立了业绩领先、技术创新领跑的行业龙头地位,正以推进卓越绩效模式为契机,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在塑造闻名遐迩的民族品牌的同时,健步向世界级企业的愿景进发。

上一篇:保险经营管理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