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发展论文

2022-04-23

摘要: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家庭经营与大市场对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障碍,如外部环境障碍、组织成本障碍,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加快组织立法、政策扶持、搞好试点、强化教育培训等对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发展论文 篇1:

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摘 要]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数量激增、经营领域扩大、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良好作用的背后同时存在着发展层次低、市场开发层次低、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有思想认识不到位、人才素质低、法规不配套、监管缺失等。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了联结农户、龙头企业与市场的重要纽带。2012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合作社年”,研究如何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具有较深层次的意义。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地处松嫩平原中西部,发展农业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该市是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较早且数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同时具有可耕作土地连片、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等鲜明的地域特点。由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的相似性,所以研究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不仅对黑龙江省其他地市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对于整个东北地区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作用分析

(一)数量激增、经营领域扩大

近些年在市政府“创绿色牌、走特色路”等发展农业战略思想的引领下,加快农村组织经营形式创新,已成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与支持下截止到2012年6月份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由2011年底的3610个激增到4128个,经营领域由过去单纯的种植业、养殖业扩大到农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从组织形式看主要有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从组织类型上看主要有龙头企业引领、专业大户带动、产销协作、市场集散、综合服务等。

(二)涌现出不少典型

目前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于管理较为规范、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当地具有引领作用的典型。如克山县、依安县的农机合作社,克东县、甘南县奶牛合作社等。其中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以土地折价入股、按股返还利润”的合作模式在该省得到推广。2012年5月由黑龙江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省供销合作社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了评选表彰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活动,克山县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泰来县农人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年营销额大排序分列第一名和第二名,此外讷河市鲁民供销马铃薯粉条专业合作社、富裕县鑫陵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八家均榜上有名。

(三)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1.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

大农业的发展需要土地适当规模的集中与经营,这便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更有利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产能。齐齐哈尔市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入股模式为“土地+现金”,这种入股模式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以2011年为例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全市土地规模经营达1260万亩,新增110万亩。

2.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农民与市场之间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往往起到桥梁与媒介的作用,通过组织对市场情况的信息反馈,农民能灵活地调整种植和养殖结构,改变了以往农民生产的随意与盲目,有利于规避市场风险。现在齐齐哈尔市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借助“一村一品”工程努力实现农产品的区域化分布,并且已出现了杜尔门沁和水哈拉肉鸡村、长青獭兔村等一批专业的养殖村及种植村。

3.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集约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该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进程。以奶牛养殖为例2011年全市奶牛存栏62万头,增长7.7%,其中规模养殖达21万头,增长了23.1%。生产规模集约则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目前该市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加入的农户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统一供种供肥供料、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产品购销等措施,这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也方便产品进入市场,减少中间环节,保护农民的利益。

农业生产的规模集约和产业发展催生了订单农业,也使一些村屯成为了龙头企业优质原料基地和大型超市的货源基地。如龙江县广厚乡在16家专业合作社组织下了实现农业产品规模化生产。通过招商,入驻了顺兴米厂、天麟大米加工厂等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不仅实现了产品就地加工增值、产销结合,同时也使加工企业原料来源及品质得到了保证,以入驻厂商之一的顺兴米业为例,目前年生产经营能力已达到2万吨,所加工生产的绿色大米于2011年进入了清华大学校园。

4.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仅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107万人,增长3.9%。同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以甘南县巨宝镇金星村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仅经过4年的发展,合作社就已拥有150多万元的资产,年收入实现148万元,累计向社员分配红利42万元。再以甘南县兴久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10500元,其中养奶牛收入8200元,占比78.1%。

二、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齐齐哈尔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较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身发展层次低

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目前仅局限于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还没有较高层次的股份合作社。目前绝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参股形式是以土地、牲畜为主,大多数组织合作资本少、规模以小型居多,真正达到规模化经营的少。从合作地域看,多数仅限于自然村屯、乡、县,市级不多,省级鲜见,并且各组织之间缺乏协作与沟通。再从合作内容来看,大多限于技术指导和信息指导,并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商业化发展的模式,如此低层次的发展使其总体综合竞争能力并不强。

2.市场开发层次低

受传统观念及自身能力的影响,目前齐齐哈尔市绝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产品生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在产品的市场营销方面做的并不好。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长期稳定的客户,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开拓市场的举措,持货等客现象很常见。连锁式经营、电子商务极不发达。并且其生产始终在初级层次徘徊,所生产的产品大多还停留于“原”字号,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得不到提升,这也影响了其产业商业化的发展。

3.运行机制不完善

虽然近些年市政府比较注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试点示范单位等活动。但目前看该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并不完善,在管理上尚处于自发运行阶段,成员之间只是简单的共同生产、共享技术的相互协作关系。绝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机构简单,没有分工明确的机构建制,大小事情只靠组织发起人等几个核心人物定夺,也只靠一纸合作组织章程来约束成员的行为,没有制定出细致的、全方位的管理制度,这使得涉及到财产的管理、利益分配等时往往找不到制度可依。个别合作组织还存在着个别社员或负责人无偿占用公共资产等财务违规得不到及时处理的现象。同时在土地流转方面也存在着口头协议、私下流转的现象,流转程序极不规范。由于该市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尚处于政府扶持阶段,所以尚不独立,特别在民主管理方面做的并不好,行使表决权时多数不是依据所持股份比例,往往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发起人成为了最终的决策者。在利益分配上该市不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往往只按照交易额及出资比例进行初次利润分配,很少实行二次利润的分配。此外不少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公共积累提取比例偏低,许多社盈余公积提取率在5%左右,只有个别社达到10%,如此低的提取比例会影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后劲。

4.资金短缺

目前该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以2012年为例,在2011年底预计仅市政府农业投资就需要122.4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使涉农金融机构面临较大压力。现在该市涉农金融机构仍是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各金融机构实行了“一个优先,五个倾斜”的农业信贷政策,其中一个倾斜就是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但以农村信用社为例这一倾斜政策只是针对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对于绝大多数处于成长阶段急需资金扶持的中小社资金短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二)制约因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

经调查现在为数不少的农民及村干部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及意义认识模糊。特别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民营性质把握不清,往往存在超越职权粗暴干涉以及职能定位不清的情况。一些农民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认识含混,参与热情并不高,只是听说参与合作经济组织有什么优惠条件,才蜂拥而上,之后便将其束之高阁,如此造成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增长快、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少、总体综合实力差的局面。

2.人才素质低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起人及参与者大多是农民出身,文化层次低。管理者也从他们之中产生,很难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工作,大多数管理人员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理念,更不熟悉市场运行规律和运作机制,导致生产与销售无法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安排组织,这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也抑制了农民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热情。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就必须储备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但目前受其自身条件不足的影响,很难有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组织中来。

3.法规不配套

目前规范我国农村专业经济组织法律法规及规章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等,从法规的配套程度上看尚不系统,并且由于法律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原则性和模糊性,加之现行的法律规章个别部分规定过于笼统,使其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以合作经济组织中个别社员或负责人无偿占用公共资产等财务违规为例,在条文中就找不到相应的处理措施。

4.监管缺失

目前,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着严重的无内部控制,或者即使有也形同虚设等问题,内部监控十分不力。再从政府部门监管层面上看也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的情况,政府对该组织的管理只限于一年之中的偶然的几次检查工作,而且并无监督检查的硬性规定。同时目前尚无规定民间审计要界入该领域。由此可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着严重的监管缺失状态。内部治理结构设置不健全,加之监管缺失,使得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

5.信贷支持不够

目前农村信用社仍是该市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农业发展银行在涉及农业政策性业务方面也给予了必要的支持。而其他的商业性银行受成本效益原则及风险收益原则的制约很少涉足农业和农村市场。金融机构的单一性使得农村信用社承受的贷款压力巨大,虽然近些年农村信用社在业务品种上拓展出了质押贷款、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但贷款的种类和金额还是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多种多样的资金需求。

综上所述,齐齐哈尔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想发展必须要提高各阶层人士的思想认识,采取多方措施提高人员素质,在经营管理上大做文章,并提高法规的配套程度、加强政府监管、同时加强金融市场改革,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农业中来。

〔责任编辑:郭梅东〕

作者:张前 佟威 许香菊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发展论文 篇2:

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

摘要: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家庭经营与大市场对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障碍,如外部环境障碍、组织成本障碍,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加快组织立法、政策扶持、搞好试点、强化教育培训等对策。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外部环境障碍;组织成本障碍

一、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农村改革中,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21世纪以来,以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带来新的亮点。

据统计,黑龙江省现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 237个,拥有会员(社员)56.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1.8%,比2003年增加了13万人,增长了30%。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加工及运输业等农村各个产业。其中,从事种植业的1906个,占总数的45%;畜牧业1440个,占总数的34.2%;加工及运输业411个,占总数的9.7%;漁业及其他480个,占11.1%。综观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主要呈现组织形式多样化、兴办力量多元化、服务内容社会化、发展趋势产业化等特点。

二、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障碍分析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障碍分析

1 法律缺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和保障,法律的缺位严重制约了合作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一,由于法律缺位,难以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性质等加以明确规定,从而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关系不明晰。长期以来,合作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来自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控制,难以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组织。第二,由于法律缺位,导致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法人登记方面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工商、民政、农业等部门都有注册登记,这给合作组织的经营活动带来种种不便。第三,由于法律缺位,致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得不到必要的支持与保护,其合作权益难以得到保护。

2 行政管理体制环境不顺。第一,行政介入管理。在我国法律与黑龙江省现实的政策环境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一开始就与各级政府部门衍生出十分复杂的关系,合作组织主动寻求政府的支持,依托于各种部门甚至直接由政府来组织建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合作组织的组织特性,使得一些合作组织实际成为政府和部门的附属物。第二,管理主体混乱。农业、民政、工商、科协等各部门都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可以说,每个部门都可以对其进行管理,互相之间缺乏协调。第三,所谓管理更多地是向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取和摊派各种费用。

3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想文化环境欠佳。第一,农民合作意识淡薄,顾虑多,参与热情不高。在漫长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形成了一种以农耕为基础的封闭、守旧、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改革后家庭经营制度的确立养成了分散经营的习惯,自给自足的意识和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把家庭经济的发展局限在家庭成员的努力劳作上,合作往往是暂时的,不情愿的选择。第二,政府领导思想认识滞后,不能正确地引导合作经济的发展。目前,有的县乡领导对合作经济组织概念不清,把合作经济组织等同于集体经济组织;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政府在建立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清。第三,合作研究与教育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农民对合作理论学习的要求。首先,合作研究起步晚,难度大。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系统的、符合国情和省情实际的合作经济理论体系。其次,合作教育缺位,不能够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组织成本障碍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实质是农村微观组织制度创新,其能否发生必然遵循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原则。在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的广大农村中,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组织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第一,组织成本较高是由黑龙江省农户素质低、经营规模小、农村社会发展落后等客观实际状况造成的。黑龙江省农户居住分散,农村交通、信息网络落后,信息沟通十分困难,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文盲半文盲人数多,小农意识浓厚,市场观念淡薄。把分散的农户组织成一个有效率的合作组织并有效运转,需要支付十分昂贵的组织成本。第二,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公共产品,排他性特征不明显,“搭便车”现象严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越大,组织中的成员越多,“搭便车”者也就越多,一旦缺少得力的组织者,组织就难以有效运作。第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特征,决定了其产生和发展必然要有较高的组织成本。公平与效率是一对固有的矛盾,公平的实现需要费用,这就决定了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制度与盈利企业有很大不同,在以效率为原则展开的市场竞争中难免暴露出一些问题。

三、加快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出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

国内外经验表明,凡是合作社立法比较完备的国家,合作社事业都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搞合作经济已有50余年,至今还没有一部专业的合作经济法律,这使得无论是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和经营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尤其是法律地位问题。专门法律的缺失、法人地位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最根本原因。目前,全国人大已经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工作纳入重要的立法日程,并广泛征求了各省(市、自治区)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有望在不久颁布实施。黑龙江省应根据本省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有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地方性法规和与之配套的示范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等管理办法,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保护和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运行质量。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

1 会员制度。按照经典的合作社理论,合作社的组织机制是自愿加入和自由退出。国际合作社联盟规定的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中第一条就是自愿与开放的社员制,任何人只要能利用合作社提供的服务并承担社员义务,均可以人社,不受政治、宗教、种族和性别的歧视;同时,合作社社员拥有自由退出的权利。农民向合作经济组织缴纳股金后,合作经济组织应向社(会)员核发股金证和社(会)员证,明晰正式会员和非正式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2 民主管理机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实行社员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一人一票。具体地说,社(会)员可以通过社(会)员代表大会行使以下权利:制定和修改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选举和罢免理事会成员;(3)监督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层、理事会成员和其他代理人遵守合作经济组织法律、章程以及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员之间的契约。

3 利益分配机制。根据国际合作社原则,合作社盈余要按以下某项或各项进行分配:用于不可分割的公积金,以进一步发展合作社;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分红;用于社(会)员大会通过的其他活动。公积金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公共积累,是不可分割的公共财产,产权归全体成员共同所有。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小部分留作储备金。

(三)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制定扶持政策是国际上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通行做法。要树立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积极探索和创新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项扶持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资金扶持额度;另一方面,要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城市和省外、国外资本到农村搞开发,参与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四)抓好试点示范

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是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一个有力措施,通过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可以使广大农民亲自体验或亲自看到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缺乏合作意识、合作知识、合作技巧,是当前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组织运行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性工作。第一,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合作经济基本知识的普及推广,培养和增强合作意识,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第二,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进行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及法律道德方面的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骨干队伍,发挥能人的聪明才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第三,加强对基层干部和业务指导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合作知识水平、政策把握能力和工作指导能力。同时,要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责任编辑 姜 野]

作者:岳上植 张忠华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发展论文 篇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困境及治理思路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备受重视,因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乡村社会发展的关键组织力量,是保证农村振兴发展的关键。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农村经济发展的实力不断增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发展问题,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陷入困境,主要表现为制度困境、收入困境等。所以要想实现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就要突破困境,以便提升农村集体组织的整体能力,逐渐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农村经济组织收入的增长。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困境;治理思路

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就要积极解决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毕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不仅能体现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也可以加强对新农村多领域的建设,实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现代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要发展乡村振兴,更为关键的就是要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已经存在的困境进行解决,从而让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1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于农村问题都十分关注,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和建设,不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使农村发展的实力逐渐增强。尤其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获得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而蓬勃发展。具体而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逐渐增加。在党和国家的推动下,我国的行政村大部分都有独自的集体经济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力直接进行体现,从而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作用。二是农村收入的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村的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收入越高,说明经济实力越强。尤其是在新时代改革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建设获得新发展,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收入显著提升[4-5]。三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數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有了加入组织的需求,带入了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的同时也实现自身收入增加,实现双赢的目标。四是我国的社会效益增加。有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仅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也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从而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实现社会效益的发展。

2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

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获得发展,主要是因为科技的影响。但是在现阶段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普遍的农业科技存在创新方面的不足。实际的表现体现为:一是农村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对于科技设备的投入和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够,所以整体科技发展水平难以提升[6];二是农村集体经济集约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村普遍存在技术落后等问题,农业现代化水平也亟待提高;三是农村地区对于科技的推广力度不够,相关的科学研究结构需要不断发挥指导作用。

2.2 组织、资产管理不科学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就应该是协调作用,其就相当于是农民与企业、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他们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发挥,对于土地流转和其他问题的洽谈才更加顺利,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村都满意,实现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都扮演着多重角色,有的成员不仅仅是村委会的管理者,也可能是集体财产的所有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独立的发挥作用[7]。同时在资产管理中,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法律法规方面,传统的法律法规已经无法解决现阶段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农村集体资产所涉及的管理体系还存在多头管理、观念陈旧和监管手段缺乏等问题。第三,我国部分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没有良好的发展意识,观念相对陈旧,所以无法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3 农村融资困难

农村地区要想获得发展,就要重视发展中资金的作用,毕竟资金可以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稳定发展。从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实际来看,还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农村集体机动地逐渐变少,许多村办企业大部分需要改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集体的收益逐渐变少,无法保证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转。而且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历史来看,其逐渐向工业、城市发展方面倾斜,这都导致其出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发展力度下降问题,导致农村经济出现融资困难。

2.4 成员及管理者专业素质低

多数现有的组织人员素质较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并不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集体组织成员缺乏相关种植技术知识,可能导致种植类集体组织发展缓慢。另外缺乏诸如法务等专业人员,特别是在组织出现经济纠纷的时候,组织成员没有能力对纠纷进行解决,组织也没有专业的法律人员协助问题的解决,从而不利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2.5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的经济行为。在长期的小农经济行为影响下,部分农民出现了“等靠要”的思想,而且有的地区这种思想十分严重,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地区要想发展,就要抓住机遇,加强对有效利益联结机制的利用,但是实际上,部分农村在集体经济发展中还缺乏有效规范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利于对农民的经济行为进行指导,这很大程度上使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自身利益的连接不到位,导致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将现有的集体流转的土地承包给农业公司,还有部分农业公司在流转土地的过程中,没有自身的想法,往往会受到周围农户的影响,导致流转不成功。比如:流转的过程中会出现果实被盗、树苗被折或者不让施肥等情况,这都是影响流转成功的原因。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流转后,没有形成农业公司、农户等多方面的有效利益结合,这就会导致农业公司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最后就是有的地区要想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滚动发展,一味的重视集体经济收益的保留,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村民的积极性无法提高。

2.6 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实践中存在异化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异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存在农村集体组织私人化,其主要的表现几种在资产总量的控制力和资产总量方面,体现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机制的缺失问题和宏观调控能力问题。第二方面,体现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国家化。主要是一些地区过多的使用行政主导实现地租经济的“公用”分配,这主要体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集体经济服从国家,保证集体经济在再分配中,逐步使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国家化。最后出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空壳化,现阶段的一些地区经常会出现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虚化问题以及土地权利分割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倾向于保护农民的权益,从而导致“地权固化于民”现象出现,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变为一个空壳,无发生实现实际的收益分配。

3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对策建议

要想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就要重视解决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总体而言可以通过提升组织成员综合素质和优化产权制度改革来实现,从而促进集体组织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乡村振兴。

3.1 通过优化渠道来提升组织成员素质

提升组织成员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入手:首先政府方面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提升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比如:通过户籍改革和住房补贴等方式积极鼓励毕业大学生和技术人员入乡就业,为农村地区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农村经济组织可以获得人才方面的支持[8];其次要定期加强对农民或者组织成员的教育,开展专门的农业知识培训或者短期综合培训,加强农村地区人员的认知,给农民提供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保证农民的专业素养提升,方便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保证。

3.2 积极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要积极的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充分的发挥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的作用。首先,要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做好组织力量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登记,将产权的关系进行明确,方便对后续资产的核算。其次要优化权属关系,积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证,做好对农村集体资产的有效管理。接着要优化产权登记流转平台,以便更好的保证交易流转,保证产权流转的过程中,体现出社区性和集体性倾向。最后要在集体产权改革中,实现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立,保证对成员的资格认定。

3.3 采取合理措施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增加

要充分的发挥市场配置作用,通过利用市场手段,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主体地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让其按照市场秩序来开展经济活动。其次加强政府的前期扶持力度,最关键的就是要让政府加强财政支持,给予必要的粮食补贴、农业补贴等。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来优化农业发展渠道,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接着要充分发挥各级农投公司的作用,让其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信贷担保,必要的时候实现民间资金注入。再次,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扶持,对于优质的项目,只有收效快,银行部门就要给予支持。同时也要积极的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业进行发展,在经济实力较大的地方,积极推进金融组织建设。

3.4 加强企业化促进组织、资产管理

在实际的管理中,要加强对股份制管理形式的利用。因为在集体组织经济发展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体现,只有保证股份方案多元化,产权清晰,保证股份的合理落实,才能让其充分的发挥优势。资产管理也可以仿照现代企业的发展制度要求,从制度层面切实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管。另外,组织管理也可参照现代企业管理,聘用专业管理人员,管理者与所有者分开,从而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3.5 通过试点树立标杆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产业融合发展,具体的类型包括资源优势型、区位优势型、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型等,每种类型发展都需要通过1-2个农村试点地区开展试验,通过试验情况为其他类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防止出现发展的盲目性。试点过程中资源优势的发挥在于对农村现有资源的改造,通过现有资源的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为城镇地区提供服务方面,比如:在农村地区建立标准化厂房,为城市地区提供发展资源,发展服务业等。农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依赖于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充分的发挥农村地区的各种优势,树立试点标杆。

3.6 通过创新利益联结促进长效发展

为了有效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就要根据各地区优势,因地制宜的制定各种利益联结机制。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牢固的新利益联结理念,因为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更重要的就是让负责人牵头,树牢新的利益联结理念。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优势,需要制定不同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处于不同阶段的组织承担不同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发展越成熟,其实现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利益分配就会越高。其次要重视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 ,通过“基本保障金+收益分红+风险基金”等模式,建立弹性分配制度,保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可以得到增量收益,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能够享受到集体经济带来的好处,提升农村集体的自我保障能力。

综上所述,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要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实现,就要充分对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以便更好的通过采用有效措施,增加集体组织经济效益,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内部困境及其治理[J].山东社会科学,2019(4):148-153.

[2] 王留鑫,何炼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困境与治理之道——基于制度经济学分析视角[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9-63,82.

[3] 刘春春.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困境与发展之道 ——以J省G县区为例[J].中国商论,2019(21):178-179.

[4] 陈义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社再组织化 ——以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例[J].求实,2020(6):68-81.

[5] 王海.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党组织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生成——以皖北地区为例[J].大连干部学刊,2018,34(6):59-64.

[6] 丁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有效性 ——基于皖南四个村庄的实地调查[J].南京農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53-61.

[7] 霍军亮,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8.

[8] 李年俊.新时代我国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境的制度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8,37(4):83-87.

[9] 张云,陈丹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困境及治理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21(23):80-82.

[10] 张春玲,陈璐.浅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困境及立法方向[J].中国集体经济,2021(33):14-15.

[11] 陈建.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困境及治理[J].农业经济,2021(8):7-9.

作者:黄翠峰

上一篇:产业贸易行业特点解析论文下一篇:故障与维护计算机硬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