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市场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近些年来,网络购物的兴起促进着快递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快递企业数目和总快递业务量都在快速增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快递丢失、毁损的事件常有,随着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这样的纠纷越来越多,给大众造成的困扰也越来越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市场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市场管理论文 篇1:

上海一商场因“创造售假条件”被判担责

日前,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审结多起地铁商圈店铺侵害他人商标权纠纷案,并作出判令侵权者立即停止实施侵权行为、分别或共同赔偿商标权人迈可寇斯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7万元至34万不等的判决。上海知产法院二审认为:陈某并未提供涉案商品的来源,或出具合法的授权许可证明;涉案商品的做工、材质相对低劣;售价远低于该品牌商品的正常售价。因此,涉案商品系侵权商品。而亚太盛汇公司、汇阳公司作为涉案市场管理者,在收到迈可寇斯公司的侵权警告后,并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商户二次侵權,其行为已构成帮助他人侵权,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综上,上海知产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市场管理论文 篇2:

快递公司对快递毁损、丢失的民事责任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网络购物的兴起促进着快递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快递企业数目和总快递业务量都在快速增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快递丢失、毁损的事件常有,随着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这样的纠纷越来越多,给大众造成的困扰也越来越多。而我国快递业务发展较晚,作为规制邮寄行业的法律《邮政法》直到2009年修订才将快递服务专门纳入第六章,但对于快递损害赔偿问题只是规定根据第五章适用其他民事法律规范,因此该法对快递服务的调控能力存在局限性。根据《邮政法》第59条等相关规定对快件的赔偿适用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符合要求的法律目前有《民法总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而本文针对的是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展开论述。

关键词:快递毁损、丢失;侵权责任;限额赔偿;保价;违约责任

在我国物流运输的方便快捷化和网络购物的风行之下,对快递运输的需求,快递行业将长期维持火热状态。自从1979年中国第一家快递企业成立以来,我国的快递行业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600亿件,累计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增量规模连续两年超过10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497.8亿元,同比增长24.2   %,与2010年相比,快递业务量收分别增长了26.1倍和12.0倍。快递业务的迅速发展伴随着的是快递申诉案件的数量增长,2018年国内共接收快递业务有效申诉9.9万件,主要方面仍然是快件延误、丢失和破损。

一、违约责任承担及相关问题

(一)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一种民事责任,具有财产性、赔偿性、处罚性、保证性、相对性等特征。在快递业务中,寄件人填写快递单,与快递公司达成协议,即与快递公司签订快递服务合同。基于此,快递公司有义务在约定期限内安全、及时地将具体快件送达约定地点,寄件人或收件人有义务按照快件账单支付相应的服务费并及时收取快件。虽然寄件人和收受人是不同的,但他们在快递服务合同中与快递公司是相对立的,属于同一利益,双方都有权保障快递的安全。但是,只有寄件人和快递公司签订了服务合同,因此他们是请求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人。在寄件人与收件人相同的情况下,快递公司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会有竞合关系,寄件人可以选择行使请求权。

根据快递服务国家标准中的释义,快件丢失指的是快递服务组织寄递快件过程中发生的单一快件内件部分丢失;快件损毁则指的是快递服务组织寄递快件过程中,快件破损或损坏导致快件失去部分价值或全部价值。当快件完全丢失或者损毁达到寄件方或收件方已无法享有基于物品而获得的利益,此时合同标的物已处于灭失状态,快递公司的不能履行对合同已经构成了根本违约,寄件人可根据《合同法》第94条、第107条规定要求解除快递服务合同,并要求承担违约责任。若快件僅发生部分毁损,该违约行为则属于不完全履行合同,一般地,此时快件已经送达,寄件人也无法再要求快递公司承担继续履行的义务,但可要求其承担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害。

(二)限额赔偿问题

具体违约赔偿责任应如何承担,承担的额度有多大则往往有了争议。因为在涉及赔偿金额方面,快递服务合同上往往规定了限额赔偿,比如有的快递企业将赔偿的金额限定在三倍服务费之内,而有的企业则是以通常情况下某类快件的正常价值为准,直接约定最高赔偿额度,一般是物品快件最高赔偿限额为每单300元,文件类快件最高赔偿限额为每单100元。虽然在快递业务中我国已确立了快件保价制度,但实际状况是,在寄件时不少工作人员图方便没有完全履行告知义务,既不提醒寄件人注意快递单背后的格式条款内容,也没有询问对方是否保价,再有的就是我国快递行业没有对保价费率做出统一的规定,有的快递企业规定保价费为保价金额的3‰,有的为5‰,显然费用高于一般的快递费用,而寄件人基于侥幸的心理忽略保价,而后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因而快件灭失的高昂价额与寥寥无几的赔偿额严重失衡。

限额赔偿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倘若快递公司完全适用按照实际损失进行赔付,而快递公司却仅仅收取相对物品价值极低的服务费用,而整个服务过程中充满了众多的风险,以及若存在寄件人恶意索赔从中获利,如此快递公司将承担过重的给付义务,有失公允。但另一方面,该项规定会导致赔偿的价值与物品的真实价值脱离,甚至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对公平原则亦有所违背。在准允该制度下应考虑的问题是快递公司设置“赔偿限额”的格式条款的效力问题。

为了快捷高效,快递服务合同通常包含大量的标准条款,而与用户有重大利益关系的损失赔偿责任几乎都是标准条款。应当认识到,作为邮政业务重大利益保护原则的《邮政法》有限赔偿原则,是指邮政产品属于社会公共产品,是国家单独设立的,属于国家财产的一部分。这一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对国家财产的保护,防止其被切割和缩水,而不应该是快递公司推卸责任的原因。此外,由于快递业务运单是由快递企业事先确定的,寄件人对服务快捷性的要求,往往忽视了在签订合同时对运单具体内容的仔细阅读;电子货运单的实施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同时,为了省时省事,工作人员在填写快件运单前往往没有提醒寄件人阅读快件运单的服务合同条款,建议寄件人对贵重物品应立即承担保险或保险服务的义务。因此,如果限额赔偿条款违反公平正义原则,或文字不真实、不简洁、不易理解,根据《合同法》第40条,应认定为无效的格式条款,那么赔偿额根据《合同法》第312条予以确定。

(三)保价问题

快递公司不必对实际损失承担巨额赔偿责任,因此在快递服务业务中引入保险制度,适当填补了快递公司可能面临的巨额赔偿。投保制度是一种以收取附加费为原则,寄件人自愿选择的快递服务。费用通常按保险金额的比例收取。快递公司赔偿时,将结合保险金额和损失比例进行赔偿。保险制度是快递公司规避风险、减少索赔纠纷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贵重物品的赔偿,也为寄件人快递增加了后备保障。但实践中对保价制度的运行有些欠缺,既存在寄件人并未明确告知寄递快件的真实属性和价值,也存在快递揽件员因为对快件缺乏估价能力,往往不会向寄件人主动提及保价业务,或是直接拒绝为贵重货物保价,以致在损害结果发生后双方相互推责。保价制度存在较大合理性,但在制度运行时应当充分利用现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对寄递快件的寄送前留档,根据相关数据分析确定出物品的价值区间,通过拍照对物品进行记录等技术的运用。当然,最重要的是应要求寄件人如实告知物品属性,若工作人员已进行安全责任提示说明后仍不选择保价的,应要求寄件人签订承诺书,当工作人员已明确告知并建议保价后当事人仍不选择保价的,若发生非快递运输过程中的故意与重大过失情况所致不利后果,则应由寄件人自担风险。另一方面,根据2018年国务院发布《快递暂行条例》,应当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更多更完善的快件损失赔偿责任险种,增强快递风险承担能力,有效降低快递赔偿纠纷。

二、侵权责任适用

侵权责任是侵犯他人的物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而应承担相应的惩罚性法律后果。快递服务合同约束的当事人为快递企业和寄件人,对于收件人而言,其并未与快递公司建立服务合同关系,故快递公司当因自身过错导致快件丢失时,应当对收件人承担侵权责任而非合同责任,此时,收件人要求快递公司赔偿损失的数额应当按照收件人因快递公司过错行为所遭受的合理损失的标准进行计算。

(一)构成要件

收件人可基于快递单上的收件信息提供相应材料证明其是适格的身份而要求快递公司承担侵权责任。快件的损毁丢失应为一般的侵权类型,对于一般侵权的案件需满足四个构成要件,即为:1、损害行为:快递从寄件人与快递公司达成快递运输服务合同起至快件送达收件人手中经历包括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在内的几个环节,快件会经手不同的工作人员,在这过程中,快递企业工作人员对待收快件负有保障安全、保持原态的作为义务,若相关人员对此义务不作为或是错误地作为,比如对冷藏保鲜物品应续加冰袋而未加、对轻拿轻放物品采用抛扔、踩踏等粗暴行径,造成了快件的毁损、丢失,即施加了加害行为。2、损害结果:已经发生了客观存在的损害事实,即产生了快件毁损、丢失的事实。3、因果关系:是指行为或物件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前因后果的联系,即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根据相当因果关系说,快递公司的行为是快件丢失毁损发生的必要条件,即没有快递公司的行为,不会发生该后果,再根据一般社会观念,快递公司行为具有引起后果的“相当性”,则认定具有因果关系。4、主观过错:过错包含了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前者要求加害方的主观心态是恶意、蓄意,他能够预见,但仍然希望或放任结果的发生。后者又包括了重大过失、一般过失、轻微过失。日常中,加害人故意为之的行为相对较少,存在较多的为后者形态下的加害,例如忽视快件外包裹警示,对轻拿轻放物品采用抛扔、踩踏等。

(二)责任承担方式

在承担侵权责任的各种方式中,停止侵权、排除妨碍、消除影响等责任的承担,不能以实际造成他人财产或者人身损害为前提。只要受害人的财产、人身或其他权利受到侵犯,面临危险或阻碍,就可以要求行为人承担这些责任;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和修复这些责任的承担只是基于对财产的侵犯;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的责任,通常只是基于侵犯人身权或知识产权,大多是通过支付金钱或实物财产来补偿损失,但在实践中,其他的赔偿责任方式如赔偿不在排除。对于损害赔偿额的确定,因为“损害赔偿”是指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通过赔偿受害人因侵权所受的损失,将损害的权利恢复到侵权前的国家,发生损失时,按照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法计算。

三、免责情形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快递公司并非对所有的履行障碍均需承担法律责任,当出现免责事由时,快递公司则具有了法定的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理由。所谓的免责事由是指法律明文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对不履行合同不承担责任的条件。主要的情形有不可抗力、寄递物品的自然性质、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侵权。

不可抗力是指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包括一些自然现象(如地震、台风等)和一些社会现象(如战争等)。不可抗力是一种独立于人的行为,不受当事人意志控制的现象。原则上,不可抗力可以作为快递的免责事由,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毀损、灭失,快递公司不予处罚。寄递物品应寄前告知于快递方其自然属性,若物品自然属性已决定其本身不能适用快递公司现有的运输保障条件,导致快件毁损,快递方已明确告知寄件方运送风险而寄件人仍坚持运送,寄件人应自担风险。受害人过错是指受害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后果,仍然追求损害后果的发生或者放任损害后果的发生,则行为人不承担责任。因受害人的过错导致的损害结果中,首先该后果与快递公司的行为之间不成立因果关系,其次受害人的行为具有可谴责性,应认定受害人自身担责,免除快递公司的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8条规定,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应由第三人担责。第三人应当是与快递公司不存在隶属关系,如果仅是快递公司员工,则其仍应由快递公司承担替代责任。快递公司能够证明损害完全是由于第三人的过错行为造成的,第三人的行为是原告所遭受损害的全部原因,即第三人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则应免除快递方责任。

四、我国现今快递服务状况与建议

(一)现状

规制快递业务的法律法规等之间存在混乱,《邮政法》规范的对象是邮政企业,而快递服务的提供者是快递企业。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地位,完全用邮政法调整效果并不非常理想,《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各部都不是直接针对快递业务的法律,对其调节有局限性。在规范快递行业的法律法规中,《邮政法》、《合同法》是在法律渊源中属于法律一类,其他诸如《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仅仅是交通运输部发布的规章,《快递服务》国家标准是由国家的部委发布的行业规范,法律效力下降,现存的快递业务具体规范效力不高,易与较高位阶法律发生冲突。因而在快递服务出现侵权事件后,当事人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将会出现疑虑,应参照援用一些法律中的兜底条款,还是应当适用位阶低的规范来解决现实问题存在矛盾,以致无法有效解决纠纷。其次,快递公司由于以市场为导向,极力追求盈利,缺乏服务意识,快递物流线上工作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业务素质较差,导致快递纠纷增加。

(二)完善建议

面对尚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建议制定专门法律进行规制。现代交通运输条件的便捷化与我国幅员辽阔,人员物资等的快速流通,以及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预期对快递服务的需求也将源源不断,整个快递行业也是蒸蒸日上,此时更需要一部完整的规范体系对其进行调整,以促进行业的良好运行。

尤其,针对限额赔偿条款的设定应具有相当合理性。实践中,笼统地将快件毁损丢失的赔付限定为一个较低额度的做法有违公平原则,因为快递物件的价值有大有小,价值越高的物品,在由于非寄件方过错而造成未进行保价的情形下,其所得的赔偿额远不足以弥补损失。建议应根据快递物品的价值划分不同梯度的赔付标准,而主张权利一方即寄件人对于物品价值大小负有证明责任。

鼓励保险公司扩大业务,在快递运输过程中设置不同险别,拓展寄件人权利的保障,同时也分散快递企业风险承担。最后,快递公司应加强对旗下快递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尤其针对快递服务中不太明确、容易引起争议的有关规则,例如具体的保价条款含义、赔偿内容详情等,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在与寄件人签订服务合同时,应当一丝不苟地尽到向对方说明的义务,不能评主观臆测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条款的具体含义。尽管在2017年国家邮政局制定了《快递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但对快递从业人员的调整未纳入办法中,因而仍应尽快建立快递员的信用等级制度并向消费者公开,包括服务态度、快递损坏丢失率等指标,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消费者的认可度,促进快递服务行业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 熊叶琴.快递丢失、毁损责任赔偿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2] 孙霞霞.快递服务损害赔偿的法律问题研究[D]宁夏: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3] 姚思行.快递服务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4] 刘玉玲.快递物品丢失赔偿责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5] 杨立新.确定快递服务丢失货物赔偿责任的三个问题[J].中国审判.2010.(12):102-103.

[6] 翁强.论快递服务中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4.(4):66-70.

作者简介:

黄路(1998—),女,汉族,四川德阳,本科,研究方向:法学。罗皓楠(1999—),男,汉族,四川广元,本科,研究方向:法学。项目课题:

本项目是西华大学2020年“西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课题成果(编号2020117)。

作者:黄路 罗皓楠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市场管理论文 篇3:

电商平台规范刷单炒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对策研究

摘 要: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且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刷单炒信行为严重扰乱了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对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与电商平台都造成了侵害,必须加以规制。电商平台作为电商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违法行为负有法定的监管职责,若电商平台积极完善经营规则、履行平台监管责任、积极寻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帮助,可以更为精准的打击刷单炒信行为。法治营商环境的营造,需要电商平台积极投身其中,担负起市场监督者和平台管理者的责任。

关键词:刷单炒信行为;电商平台;不正当竞争;对策研究;案例分析

本文索引:刘旭红.<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9):-072.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中国蓬勃发展,在看见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电子商务的现在和未来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在电子商务市场中,刷单炒信是公认的黑灰色产业,严重扰乱了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对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与电商平台都造成了侵害。不仅可能触犯私法,更有甚者,将被提起公诉[1]。

网络平台并非普通的市场经营者,平台同用户的关系也不同于法人或其他组织同成员之间的关系[2]。电商平台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扮演着重要的管理者角色,且电商平台拥有着更精良的技术研发团队、更专业的法务队伍和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意识。相较于刑法对于刷单炒信行为的宏观约束,作为电商平台的提供者、监管者,制定和实施平台规则,平台实际上拥有并行使着监督、定义、影响交易者与利益相关者的巨大权力,形成了所谓的 “有组织的私人秩序” [3],可以更为精准的打击刷单炒信这一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平台内经营者,对于建设法治中国、营造健康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刷单炒信行为与电商平台

1.1 何谓刷单炒信

刷单炒信行为指在电商平台设置的运营规则下,平台商家自行委托或代为委托专业刷单平台在平台上进行虚假交易,从而使自己获取更大利益的行为。一般而言,刷单炒信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向的刷单炒信,即平台商家替自己刷单,通过交易数量和买家评价提高店铺的综合评价,从而有效应对平台的运营规则,获得更多的曝光度和利益;另一类是反向的刷单炒信,即平台商家向同行竞争对手进行恶意刷单,通过刷手的恶意差评拉低竞争商家的评价等级,使自己受益。

不正当竞争行为,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4]。对于刷单炒信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作出了回应,将之定性为虚假宣传行为[5]。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的刷单炒信行为,本质上即流量劫持行为,均以可能造成相关公众混淆的方式诱导用户选择,本身就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最早禁止的行为[6],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以及提供服务的电商平台的合法权益,应当加以遏制。

1.2 刷单炒信行为对电商平台的影响

相较于传统的实体商业,电子商务依托于互联网,“看得见摸不着”成为线上买卖的一大特点。因此,电商平台提供者为线上买卖构建了评价体系并设定了评价规则,评价高的店铺会得到奖励,即提高自身的曝光度。消费者通过观察电商平台的经营者售卖产品的销量、店铺信誉、其他消费者的评价等,综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而平台内经营者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来提高产品评价和店铺信誉,从而获得平台更好的曝光度。

刷单炒信行为系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电商平台的评价体系和消费者的信赖进行肆意破坏。首先,电商平台构建的评价体系是消费者客观得到产品真实反馈的最大依据,刷单炒信行为破坏了这种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电商平台自身的公众信赖感急剧下滑,造成用户的流失。其次,刷单炒信行为误导消费者的认知,作为消费者却丧失了基本的知情权,应当予以遏制。最后,对于平台内经营者,由于竞争对手恶意刷单,导致店铺信誉受损,从而失去得到曝光的机会使店铺减少流量,造成严重的利益损失。无论是对市场交易秩序还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止,刷单炒信行为都必须加以遏制。

1.3 电商平台对于刷单炒信行为的态度

刷单炒信行为诞生时,不少平台确实持放任态度,因为刷单炒信行为基于消费者对评价体系的信赖,凭借诱导的手段,的确可以为平台带来新的消费者与流量。随着刷单炒信行为的泛滥,平台认识到弊大于利。因此,平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维护用户评价体系,营造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以增强用户黏度。以阿里巴巴为例,早在2017版《反不正當竞争法》惩治刷单炒信时,阿里集团表示坚决拥护、全力支持。阿里回应道“唯有健全法治,才是探索商业文明、繁荣市场的可视性的唯一路径。”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都曾直接将刷单炒信行为人告上法庭,让其承担应负的法律责任。

2 淘宝诉美名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浅析

国内知名电商平台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诉杭州美名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了浙江法院十佳案例,对于规范新型商业模式、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1 基本案情

淘宝网是中国深受欢迎的网购零售平台。为了营造公平、透明、诚信的购物环境,淘宝在成立时,就设立了评价系统,供消费者对商品以及服务进行评价。

美名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设立刷单平台,从事刷单炒信的违法行为。具体言之,即美名公司以试用为名,实则替商家炒信。不同于普通试用,该网站要求用户到淘宝网上完成交易,进行支付,并要求用户在交易完成后进行评价。用户拍下A商品,收到的是B商品。该公司的此种行为是以试用为名目的虚假交易,且以“虚假交易”的试用模式吸引商家使用其平台,设置试用流程,协助并审核通过商家发布的意在虚假交易的商品试用活动,帮助商家销售的商品提升交易量,并从中获利。

在淘宝网提出的诉请中,称这种虚假的评价数据对真实的评价数据构成严重污染,对消费者构成严重误导,对第三方平台的声誉造成了巨大影响,也严重影响了第三方平台的市场竞争力。炒信平台利用各种貌似合法的名目,实则从事的是虚假交易,这种披上试用等名目外衣的虚假交易,加大了淘宝公司对违法行为的发现成本。因此,淘宝作为上诉人,请求判令美名公司:(1)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2)赔偿淘宝公司损失8036863.09元;(3)赔偿淘宝公司合理支出(律师费)50000元;(4)在淘宝网站显著位置发布道歉声明,消除因美名公司侵权行为对淘宝公司声誉造成的影响。

2.2 分析

本案的争议点在于:第一,美名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对淘宝公司的不正当竞争;第二,如构成不正当竞争,美名公司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对于第一个争议点,美名公司的“试用品活动”行为无疑构成了虚假交易。法院指出,美名公司组织的“免费试用活动”属于刻意规避淘宝规则,试用用户未支付评价,但商家在淘宝平台上形成了正常支付评价的订单交易,相应的交易计入了正常交易量,评价也计入了信用体系。针对美名公司认为与淘宝公司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通过其试用平台引入更多的流量到淘宝平台,淘宝公司未受到损失的抗辩,法院从“免费试用活动的性质”以及“平台中赠与的认定”等方面入手解释,认为在本案中,美名公司组织的“免费试用活动”与交易行为相混同,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对于第二个争议点,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淘宝公司主张美名公司停止涉案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诉讼请求,但赔礼道歉属于人身权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方式,本案并不涉及人身权的侵害,对于淘宝公司主张美名公司进行道歉的诉讼请求,法院依法驳回了淘宝的此项诉求。至于赔偿损失的数额,依据现有证据,淘宝公司因涉案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的实际损失或美名公司因此所获得的利益,均难以确定。法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侵权时间、侵权规模、侵权所造成的影响、侵权人的主观过错、权利人为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等因素,按照法定赔偿的方式酌情确定赔偿数额。

3 电商平台对刷单炒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对策研究

在淘宝诉美名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淘宝发现不法行为后积极维权,稳固市场竞争地位,淘宝对刷单炒信的维权行为有许多学习借鉴之处:

3.1 电商平台需完善平台经营规则

在淘宝诉美名公司案中,淘宝网是基于该公司违反其设立的平台规则向该公司追究侵权责任。淘宝网设立的《淘寶规则》《淘宝网评价规则》《淘宝平台服务协议》将淘宝网卖家和买家交易过程中的行为纳入规则,明确将围绕着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对破坏淘宝信用评价体系,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行为采取市场管理措施并予以坚决打击。淘宝公司为了打击刷单炒信行为,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美名公司的刷单炒信虚假交易行为严重破坏了淘宝网的评价体系,淘宝理应追究美名公司的侵权责任。

相比国家法律,平台规则对消费者与平台内经营者利益的影响更直接也更具体。平台经营规则是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行为准则,也是规范电子交易过程中卖家、消费者和第三人行为的约束,更是电商平台追究他人侵权的重要法律依据。正因如此,电商平台更需要完善平台的经营规则,规范平台所有卖家、买家以及第三人交易过程中的行为,在出现不法行为破坏平台经营规则时能及时作出反应,加以应对。

3.2 电商平台应遵从《电子商务法》之规定主动履行平台责任

刷单炒信虽然是新型商业模式,但至今刷单炒信行为的影子几乎活跃在每个电商平台。如案例中美名公司的辩驳:美名公司的“试用品”经营模式,在事实上,淘宝公司通过该模式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并非该模式的受害者,即通过美名公司的试用平台,引入更多的流量到淘宝平台进行交易,淘宝公司并未因此受到相应的损失。刷单炒信行为最初确实能为电商平台带来消费者与流量,但作为电商平台的管理者和服务的提供者,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面对这种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更应看到对于消费者权益、平台内经营者权益的侵害和平台竞争力的损害,主动履行起监管职责。

一方面,平台应当重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明确将电子商务经营者进行虚假交易或虚假宣传的行为予以禁止,重点是针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规制,即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由市场监管局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电商平台应当有清晰的认知,即刷单炒信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侵害,还是对自身平台影响力的侵害。平台遵从《电子商务法》规定,对刷单行为履行好监管义务,亦是维持好自身竞争地位的关键。

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应当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管理责任。严厉打击平台内经营者进行刷单炒信的行为,遏制这条灰色产业链的上游,方能对此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做到有效应对。刷单炒信行为的产生本质上是平台内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好的流量,以及流量带来的利益,或是反向打击竞争对手,间接为自己带来收益。因此,电商平台应当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监管,对于商家多次、故意进行刷单炒信行为,可以予以下架店铺等处罚,并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3.3 电商平台应把握住《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侵权行为的定性

在电商平台对刷单炒信行为进行维权时,在刷单行为的定性中,《反不正当竞争法》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根据2020年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认定某行为是否属于“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人民法院应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判定。在淘宝诉美名公司案中,法院亦是根据司法解释中关于“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认定,从“免费试用活动的性质”“美名公司活动商业模式对于市场秩序的影响”入手,认定美名公司的行为对淘宝公司构成不正当

競争。

刷单炒信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对于刷单炒信行为的定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可被用作直接的法律依据。

4 结语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营造一个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对于电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刷单炒信行为严重扰乱了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对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与电商平台都造成了侵害,必须加以规制。电商平台作为电子商务市场的参与者,对违法行为负有法定的监管职责,若电商平台积极参与监管,则对于打击违法行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法治营商环境的创造,需要电商平台投身其中,担负起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督者和平台管理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2015)雨刑二初字第29号刑事判决书,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2016)浙0110刑初726号刑事判决书.

刘权.网络平台的公共性及其实现——以电商平台的法律规制为视角[J].法学研究,2020(2).

林建宗.平台型电子商务中的私人秩序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9:98.

李阁霞.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兼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J].知识产权,2018(2).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for E-commerce Platforms to Regulate

Unfair Competition Behaviors

——Taking Taobao Appealing Meiming Technology Company as an Example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LIU Xuhong

作者:刘旭红

上一篇:高校案例教学法教学行政法论文下一篇: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