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节能技术论文

2022-04-2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能源提供也呈现出矛盾的趋势,能源已经成为制约各个国家经济的首要因素。纵观消耗能源行业,建筑行业跻身三大能源消耗行业,建筑行业的能源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到了全球资源的使用情况,这也说明我国建筑行业仍然存在很大的节能管理空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业建筑节能技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业建筑节能技术论文 篇1:

分析商业建筑节能工程中暖通空调设计

【摘要】众所周知,暖通空调技术是建筑工程发展的高科技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此项技术具有较大的节能意义。本文即针对商业建筑节能工程中暖通空调的设计进行一下的探讨。

【关键词】节能工程;暖通空调;设计

1、 前言 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而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居住舒适程度的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单就对节约能源的要求一项而言,解决问题的最合适的关键技术即安装建筑节能暖通空调。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空间建筑面积日趋增多等因素,目前我国现有的空调系统能耗非常巨大,无法满足人们对节能在需求,继而对商业建筑节能工程中暖通空调设计的探讨也提上了设计日程。

2、商业建筑节能工程中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的形成和特点

面对能源消耗有增无减和资源的不能再生及其稀缺性、匮乏性,,能源危机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威胁,这就迫使我们思考在进行商业建筑时如何才能做到节能。城镇化的进程只会越来越快,不会停止不前。城市商业建筑的增加所产生的建筑能耗比例占据了社会能耗极大的份额。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指标远高于发达国家,故而我们在城市建筑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如何更好的节约能源。

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体现在:1)暖通空调系统选型、设计机型、调试运行管理上的缺陷,会降低对能量的利用率;2)季节变化和住户的差异要求,受这些因素影响,对节能设计的要求也很高,故而,我们对各种天然的资源的利用就不能局限在一种资源上,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主要包括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多样选择资源,将这些有限的资源加以优化利用可以达到降低暖通空调能耗的良好效果;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采取冷热回收的措施降低能耗,或者用互相交换的形式进行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冷热量的处理,能够减少系统的能源消耗,大大地提高能源利用率。

3、商业建筑中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方面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商业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空调系统的节能起着非常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可是相关设计部门及其设计人员在现实工作中并未加以重视,同时受到工程设计周期较短、设计经费与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成正比,致使许多技术性问题得不到完全解决,最后导致设计施工完成的系统投资大、能耗高的惊人,远超过国家标准。另据一些统计报导,某些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高达50%以上甚至60%。除此之外,我国的商业建筑施工监理行业中从业的暖通空调专业人员技术水平高低不同,本专业或者对口专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很少,有些人员干脆未经过任何的专业培训,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严重缺失,只是凭经验进行设计或施工,当遇到一些设计方案调整问题时不能准确及时的处理和反馈,以致最后造成系统出现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给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留下许多隐患,根本无法实现节能的效果。 2)商业建筑节能工程中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缺乏科学评价方法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伴随着人们节能、环保观念的提升,出现了一些创新性的设计方案,每种技术方案都存在不同的优点和不足。受限制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的影响和评价结果也因各方没有统一明确的结果,众多的设计方案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设计方案的方法,在数量繁多庞杂的设计方案中空调设计人员根本无法选择出合理的最佳的设计方案。同时,欠科学的评价方法还会使空调设计人员误入歧途。

3)商业建筑节能工程中暖通空调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施工、科学评价设计方案以外,运行管理的设计也不容忽视。现实中有不少单位忽视对暖通空调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只觉得设计施工达标即可。由此不少空调运行管理人员缺少基本的暖通空调理论常识,不晓得应按室外参数的变动进行调节,只会进行开、关机和冬、夏季转换操作。

4、解决商业建筑中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方面的几项措施

1)解决好人的因素,对商业建筑节能工程中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人员持证上岗机制,考核不达标者继续培训。

2)侧重从节能的角度入手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因地制宜的结合能源构成以及建筑功能设计特点,分析比较能耗指标,在系统选型时考虑方向和周边差异,不同的系统分开设置和设计,达到分系统、环节控制和调节,减少能量损耗。在设计中应注重节能效果,不可盲目采用最新技术的设计方案,最新方案不等于最佳方案。结合工程的科学客观情况,从节能角度出发、科学经济分析后选择出最佳设计方案。

3)引进电脑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商业建筑节能工程中暖通空调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方式。引进和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调制技术,全面调控监测和准确的记录所有运行参数,对暖通空调系统的各种设备、阀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智能化监测、 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得各个系统的运行协调进行,这样会提高人员的管理水平,把人的作用发挥到最优状态,使系统的安全性得到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最终使的整个空调系统运行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以实现节省能源消耗, 优化运行管理,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科学合理化。

安排设计好工作程序,按照需要编制和设置好每天、每月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流程,暖通空调系统管理人员可使空调系统按照预定的要求和模式运行。据统计,在保证冷热适宜的前提下节能 可以达到9%以上。引进、利用功能强大、界面智能化的计算机控制软件是保证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有效举措。 5、 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蔓延开来,世界经济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任何人都阻止不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前所未有的凸显,节约能源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个课题设计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让商业建筑领域的节能显得尤其必要,暖通空调设计新技术的发展是商业建筑节能工程中尤为重要的环节。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已经意识到商业建筑节能是解决当今及以后能源稀缺问题的关键有效途径之一。暖通空调系统不仅在商业建筑节能工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还关系到追求舒适生活环境、节能意识日益增强的全人类的冷暖、 健康、 安全和他们的工作效果、产品质量,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经济收入,更高的影响领域是他还涉及到整个国家的能源安全、 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这些领域里全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业。因此,我们对商业建筑节能工程中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关注显得尤其重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的应用,一定可以实现商业建筑工程的节能效果。同时,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宣传以加强民众的节能意识,从而促使从事商业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不断提高,从设计根源上改进暖通空调的节能现状,最大程度的节省能源。 参考文献 [1]齐去鹏.采暖工程中的室温调节与节能[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5,33(1). [2]陆亚俊.暖通空调(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 [3]罗伯特·贡萨洛.建筑节能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 [4]顾同曾. 欧洲三国建筑节能近况[j]. 建筑创作, 2002,(6):64-69 [5] 胡丽霞, 蔡水松. 空调系统运行节能的理念与管理[j]. 当代经济, 2004,(9):37-38 [6]周鸿昌.能源与节能技术[M].同济大学出版社.

[7]陆耀庆.使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张鹏飞 刘杰

商业建筑节能技术论文 篇2:

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的研究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能源提供也呈现出矛盾的趋势,能源已经成为制约各个国家经济的首要因素。纵观消耗能源行业,建筑行业跻身三大能源消耗行业,建筑行业的能源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到了全球资源的使用情况,这也说明我国建筑行业仍然存在很大的节能管理空间。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建筑节能的管理,该文就对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 节能建设 管理 模式 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实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是加强能源管理的重要举措,实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不仅能够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降低能源的消耗,更对能源可持续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建筑节能建设管理进行高度重视,政府相关部门同样如此,政府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建筑节能市场进行引導和监控,在最大程度上将能源消耗降低。这样不仅将外界污染减少,更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空间。该文中,笔者就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筑节能建设管理的模式。

1 我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的现状和背景

1.1 节能建设管理现状

近些年来,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建筑领域中,充分意识到深入挖掘建筑节能潜力急迫性。因此,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建筑节能尽早走上自主运行的市场化轨道,努力将建筑使用能耗降低,同时将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可持续发展。在不断探索节能道路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至关重要。现行的我国建筑节能监管模式有利于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的目标,但是,因为有些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是被动模式,导致政府监控不能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有些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效率低,工作被动。

1.2 节能建设管理背景

建筑工程与普通工程不同,建筑工程要实现大于65%的节能目标,对于建筑工程的材料选择、建筑施工、图纸设计、工程规划、竣工运行及施工工艺等多方面都有特殊要求,可以说,全方位实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目前为止,我国除了采取建筑节能技术来完成建筑节能减排的措施,还要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节能评估和管理,通过对建筑工程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进而实现节能减排,属于低成本节能措施,更是从本质上落实建筑节能目标的关键。就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监管模式来说,各类新建成的工程节能率都能够满足我国节能规划的目标,实现50%的建筑节能目标。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依靠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单位、建设业主自觉节能监督,同时,依靠建筑节能工程检测单位和建筑工程审图公司的严格把关。因此,想要实现建筑节能监管,首先要从建筑工程设计、规划着手,在施工验收、施工过程和施工许可方面层层把关,使其形成完整的监管过程。其次,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节能监管机制,保证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国家建筑节能的标准。

2 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

为了保证建筑企业能够实现项目的节能目标,同时在建设项目的日常运行、建筑施工、方案设计、前期规划等方面符合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从建筑节能建设管理制度和建筑节能技术应用这两个方面落实建筑节能建设管理工作。

2.1 明确建筑节能建设管理的组织

将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作为案例,在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阶段”节能管理中,由建筑工程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建筑节能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建筑节能评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组成建筑节能管理组织网络。其中,建筑工程监理单位要根据施工单位和业主来进行施工方案的确定,确定建筑节能效果指标、建筑节能技术指标、建筑节能施工工艺等,从而对建筑节能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并且将监管指标参数反馈给监管系统,以便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工作进行及时的指导,进而保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根据建筑节能要求、图纸、设计方案等提出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负责选择建筑节能服务部分供应商、建筑节能产品供应商、建筑节能产品等,并且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负总责任;检测单位对建筑节能服务、建筑节能产品等项目实施检测工作,并且将检测的实际数据反馈到管理系统之中;建筑节能产品供应商要提供维护检修、施工、安装等服务;设计单位要根据建筑节能的标准和要求,设计出相应的建设图纸、建设方案,对建筑节能的方案实施设计计算;建筑节能评估方主要负责制定建筑节能指标体系,提供施工阶段、设计阶段和规划阶段的咨询服务和节能评估服务,并且实施审核;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监督项目建设单位。

2.2 实施建筑节能管理的控制对策

因为建筑节能管理对建筑工程各个阶段和环节实施管理,程序十分复杂,涉及的参建单位也很多,所以,要明确实施建筑节能管理的控制对策,根据建筑节能管理的模式,制定出详细的建筑节能管理行为和建筑节能管理流程。良好的建筑节能管理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只有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节能管理体系,才能够避免出现节能管理的空白地带,同时,更有利于对各方力量进行协调,做好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节能工作,避免职能交叉,明确各方职责。制定建筑节能管理模式,要由政府进行建筑节能领域方针政策的制定,对施工企业的建筑节能活动实施行政干预。建筑企业要按照政府制定的建筑节能要求,各司其职,履行自身的职责。

2.3 立项审批阶段的节能建设管理

在建筑工程立项审批阶段中,项目申请人要将项目申请报告或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给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还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节能设计规范及用能标准,参照国家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查指南和节能评估,结合节能评估意见和能耗总量控制意见,在批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过程中,对节能分析篇章给予审查意见。

2.4 规划阶段的节能建设管理

建筑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应实施节能建设管理,在建筑工程的规划阶段,城乡的主管部门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审查和规划民用建筑,就设计方案与民用节能强制性标准是否符合来征求同级建设主管部门意见,对于那些不符合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建筑工程,不颁发建筑工程规划的许可证明。

2.5 设计阶段的节能建设管理

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中,建设单位要进行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将建筑节能相关内容编制进去。设计单位还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现行的建筑节能相关规定、建筑节能规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来进行节能篇章的编制。在审查建设单位的初步设计方案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遵循建筑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建筑节能审查要点来进行审查,对于那些不符合建筑节能规范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节能篇章,不能给予审查通过。

2.6 建设阶段的节能建设管理

在建筑项目建设阶段中实施节能建设管理,首先要从审查施工图、施工、項目报建、项目竣工验收等方面建立节能监督的管理流程;其次,在竣工验收之前,要对那些文件明文规定的建筑项目实施性能指标计算和检测工作,计算和检测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经过本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认定过的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实施,测评机构要对建筑能源系统效率和建筑能源消耗量进行计算和检测,进而得出该项目能效是否能够达到节能设计标准的结论,对于不能达到标准的项目不给予竣工验收。

3 结语

总之,该文所阐述的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属于事后完善机制和事前干预机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通过事后、事中和事前这三位一体的体系来评估建筑工程项目的技能效果和节能技术,旨在为决策者实施细致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参建单位提供节能技术指导,为节能管理人员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政府主管部门建立节能制度和专项节能监管体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郝云.绿色建筑设计与材料的选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2(12).

[2] 张传经,曹泽新,吴俊.商业办公楼的绿色建筑设计思路[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3):4,53-57.

[3] 苗红.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4):99-102.

[4] 吕新荣,苏云辉,陈宁.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低碳节能改造案例分析——乌鲁木齐操场巷住宅小区综合改造[C]//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5] 赵盈盈,申玲.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程中群体间的演化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323-326.

[6] 白建波,张宇,芮玮玮,等.苏南地区老小区既有住宅节能改造集成技术体系及能耗评估[C]//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作者:张恩钊

商业建筑节能技术论文 篇3:

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的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如何通过采取科学规范的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总体效果,成为建筑工程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建筑节能技术选择与应用。在探讨建筑智能化的主要应用实施策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建立健全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体系等多个角度与方面,研究了优化提升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成效的有效路径,论述了个人对建筑智能化与节能技术的几点认知,望对建筑工程事业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节能方法;应用控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4.

在当前建筑工程领域,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的突出优势与价值不言而喻,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整体发展成效,充分挖掘实现既有能源要素的深刻价值,具有直接作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对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科学路径,提高建筑工程综合效益。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建筑智能化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发展趋向,是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关键路径,是将建筑工程与各类智能化技术进行充分有效结合的重要载体。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具有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具有彼此关联、彼此影响、互为前提的直接关系,实现建筑节能需要以建筑智能化为依托,而建筑智能化的基础导向则为建筑节能的深入实施与运用。在建筑智能化基础理论范畴中,通常将建筑工程细化分为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素,并谋求实现上述各项要素的有机结合与最优匹配。通过运用建筑智能化技术与节能技术,可最大限度上整合建筑工程的各项资源要素,完善建筑工程各项功能系统配置,为人们创设一个衔接有序、高效舒适的环境空间,符合当前建筑工程的发展导向,符合经济社会的基本发展规律与现实要求。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通常覆盖建筑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建筑技术的高度集成。在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宏观背景下,扎实有效推进建筑节能是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手段。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路径实施策略,全面优化建筑工程综合质效,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2、建筑节能技术选择与应用

2.1建筑节能技术评价与选择

在建筑技能技术应用中,应首先注重对其进行客观有效的技术评价,从多个维度与方面对节能技术的整体实施效果进行研判分析,确保其能够与建筑工程有机结合,实现技术应用效益最大化。在建筑节能技术评价中,应遵循如下几方面的实施原则,即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技术与经济统一性原则、技术先进且适用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原则等等。当前,影响建筑节能技术评价的因素趋于多样化,其中既包括技术本身的主观影响因素,也包括经济水平、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客观因素,需要统筹分析,对多种不同节能技术路线与措施进行纵向比对。

2.2政府对建筑节能技术的选择评价

推行建筑节能技术的关键主体之一为政府,因此政府对建筑节能技术的选择评价应该具有导向性与宏观性特征,在政策层面评价与分析不同建筑节能技术的预期实施效果,突出关键核心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基础性地位。通常情况下,政府层面的节能技术评价应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生命周期、产品制造、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并对节能技术的应用对能源消耗、资源使用以及固体废弃物排放等进行综合考量。对于建筑节能技术是否合理可行,需要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得出结论,确保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2.3投资者对建筑节能技术的选择评价

投资者主要是从微观经济角度对建筑节能技术的选择评价进行。投资主体对建筑节能技术的选择是节能技术应用的关键。选择最为符合实际的建筑节能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全面详细地体现建筑节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效果,通过运用软件技术与信息技术将建筑节能技术的整体实施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构建具有层次性与系统性的技术选择评价模型,更加精准地设定节能技术与建筑工程的匹配度。在投资主体方面,应综合考虑建筑节能技术的市场经济特征,充分有效权衡建筑设计、节能工艺、设备材料选择等方面之间的彼此关系,以形成成熟可靠的节能技术评价实施方案。

2.4使用者对建筑节能技术的选择评价

从实用角度来看,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者具有支配性,只有所采用的建筑节能技术能够被广大使用者认可,其才能够具备生命力。通过建筑节能技术,使用者可从生活水准、生活方式、生活实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在经济角度而言,建筑节能技术通常涉及到初始投资、运行费用、管护费用以及后期升级改造费用等,这无疑关乎使用者的直接经济成本,因此在建筑节能技术短期眼前利益与未来长远利益之间实现权衡与取舍。在节能建筑运行阶段谋求实现相应的节能管理,确保整体效果,达到节能技术应用预期目的。

3、建筑智能化的主要应用实施策略分析

长沙某电信枢纽楼地处繁华地段,楼內通信设备价值高昂,楼宇控制设备众多,楼内交通特别复杂,如何保证通信设施运行的绝对安全,减少物业管理人员数量和降低能源消耗建立等都需要我们去规范建设管理模式,调整设计方案,用我们常规案例总结的经验去做适合并且环保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建设思路如下:

3.1智能建筑子系统的细分

根据相关分类与技术规范标准,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通信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类型,上述三种类型的自动化系统又可细分为若干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共同构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整体框架。以通信自动化系统为例,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远程电话交换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卫星通信与电视系统、消防通信系统以及移动信号覆盖系统等。其中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对于有相似功能部门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与合并,控制管理软件可合并的应选用同品牌的同一套管理软件,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投入。

3.2建筑智能化通信自动化系统分析

建筑智能化中的通信自动化系统始终处于系统构造的“中枢神经”,可为建筑内部各个功能布局与分区提供数据、语音、图像、多媒体等信息,是体现与表达建筑工程智能化水平的重要外在标志之一。在当前建筑功能趋于多元化的背景下,通信自动化系统主要在建筑内部完成高质量通信,实现高质量、宽频带、高速率的通信数据交换。在电脑网络系统方面,随着无纸化、电子化趋势的凸显,应通过综合化的结构布局系统在建筑内部实现信息共享,进而充分整合传输线路、集线器、网控中心等设备的现实功能,以适应现代化通讯发展的需要,降低后期运转费用,优化经济效益。包括现在的GPON、WIFI6、5G等新趋势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在新业态以及智慧化城市、文旅乐园等项目中。

3.3建筑智能化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通常可分为广义上的自动化和狭义上的自动化两个方面。在广义上来说,楼宇自动化系统包括安保防范系统、智能卡管理系统、消防火灾防范系统等,而狭义上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则包括暖通空调、变配电设备、电梯运行等系统。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应利用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对空调设备、照明系统、电梯设备、给排水系统、变风量调整、变配电系统等进行控制。同时,还应充分实现电子巡更系统的重要价值,将所有搜集到的电子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检索与利用,实现多窗口、多维度的图像显示。实践表明,在控制技术的中枢作用下,无论是集中控制模式,还是现场总线控制模式、网络集成控制模式等类型,均可取得理想效果。但是楼宇自控与能源管理、三表数据采集、电梯监测、智能照明等系统有部分功能重叠,那就意味着需要设计师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去做梳理,哪些楼控仅做到数据采集即可。

3.4建筑智能化办公自动化系统

建筑智能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常也被称为信息化应用系统,是完成智能化建筑特定功能的重要载体。在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应通过信息搜索与处理工具,完成文字处理、模式识别、图形处理、文档管理、电子邮件、会议电视等功能,大大彰显出辅助决策功能的重要价值,推动低级别的办公系统朝着更高级别、更高质量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构造形成办公事务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可实现信息共享与交互功能,支持管理信息系统,为用户日常事务办公创造良好条件,对各类办公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化监视,并方便建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沟通联络。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共享办公大楼落成,其中对于工作环境能源的节约,会议室、办公工位、耗材设备等的共享使用,可移动式的会议系统设备等,也是很多业主所选用的可行性方案。

4、优化提升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成效的有效路径探讨

4.1建立健全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体系

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完善而健全的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体系,为建筑智能化实施方案与节能技术的有序运用提供基础性依据与保障,防止实施路径、实施方式与实施规则无章可循、无据可依。根据建筑节能标准的变化以及实施需求要求的提高,对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体系的实施效果保持密切关注,对其中的不足之处予以调整改进,使其始终发挥核心导向作用。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在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制定并实施了包括《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等在内的诸多规则体系,为新时期相关单位和人员实施高质量的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提供了基本遵循与导向。

4.2强化标准化建设,突出过程控制

在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运用中,技术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是贯彻执行建筑智能化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重要载体。要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思维观念与行为方法,突破僵化行为模式的桎梏,为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提供必要参考与依据。现代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效益的优化提升,离不开对应用过程的科学控制。对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的应用成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分析,合理确定技术应用的评价项目与评价内容,最大限度上规避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应用过程控制中人为主观意志的干扰,设定节能技术评价分析参数指标,提高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效果的客观性与可靠性。

4.3提高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要定期组织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由业内专业人士为其讲解新形势下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的最新发展特点、技术要求、结构方法等,引导其建立健全丰富而系统的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将智能化与节能技术的最新理念融入建筑工程项目推进实施的全过程。强化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人员的具体实操技能,熟练应用屋面保温节能、照明控制节能、太阳能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绿色节能技术方法,提升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及时准确辨识与发现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缺陷,并做出科学有效反馈,使建筑节能政策得到很好地执行,做好对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细部节点区域的优化处理。

4.4加强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创新与利用程度

建筑智能化与节能技术创新是备受全球建筑行业广泛关注的现代课题。在当前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宏观背景下,必须强化对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深化其在实践领域中的利用程度,推动建筑技术、产品结构、组织构造等环节出现深刻变化。充分借鉴全球先进国家的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并强化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与新标准的开发与应用,重点解决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实施中的关键难题,确保建筑节能中的供热、供暖、热计量、变流量等实现良好效果。对传统落后的节能技术方法与认证制度进行升级改造,建立针对实际运行的建筑能耗评估办法、能耗参照标准,推动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创新。

结语:

总之,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认知、建筑节能技术评价等方面要素影响,当前其实践应用领域依旧存在部分突出短板,不利于建筑工程事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背离经济社会发展趋向。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应该从其客观实际出发,充分遵循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技术的基本实施规则,创新建筑智能化应用模式,优化建筑节能技术实施流程,為全面提高建筑智能化与节能化效果奠定基础,为促进建筑工程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成明,孙增珠,武祥磊.我国商业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及其节能效益研究——以成都新天府国际中心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下旬刊),2019(11):222-223.

[2]龙志芳,黄志辉,刘金忠.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空间节点网络拓扑匹配算法研究与实现[J].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2019(20):107-109.

[3]曾莜蓉,许章英,杨建茹.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用电负荷预测及用户侧储能系统调度策略研究[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9(13):210-212.

[4]王明涛,李厚阳,张建强,等.基于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研究[J].工程造价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下旬刊),2019(27):132-133.

[5]马晓莉,崔洪花,韩叶,等.现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探析——以某市电力调度中心大楼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85(10):331-332.

作者:高瑜 张廷宇

上一篇: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论文下一篇:医院经济财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