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2-04-15

【摘要】我国为落实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明确指出,要把水利事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不断的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改革,贯彻落实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不断的创新中,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建设道路,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1: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农业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发挥我国生态农业经济优势;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就要支持农业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还要与农村的环境保护相互结合,实现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发展,加快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但要准确分析生态经济的运用方式,更要确保农村顺利开展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规划,全面落实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可以提升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发展格局和水平。因此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策略,满足发展生态化的经济发展需求,维护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实施的过程中,要将农业土地和环境的长久持续发展作为实施的关键,保证维护农业的土地和环境管理机制,保证将水土污染程度降到最低,为国家的农业土地和环境的循环运用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生态农业经济框架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很有必要,经济体系中的农业经济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只有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还有理念与生态管理体系进行互相的结合,才能很好地发挥农业生态经济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话可以顺利地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全面实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要真正意义的实现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和进步,所以只有断地完善生态环境的管理机制,才可以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进和优秀创建更加美好的沟通平台,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全方位的发展。
生态农业经济的特点

在中国生态经济的发展系统中,要想很好地实现和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作用和价值,就需要充分了解生态农业的经济特征,才能很好地建立起对应的经济运营管理机制,实现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的长久发展。

生态农业经济的局限性和开放性

要想发展好中国农业生态经济,就要做到从大局出发,从微观和宏观等层面充分分析生态农业经济的结构和意义,这样可以全面构建起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系统。中国现在虽然已经在全方位推进农业生态经济运行机制,但相关的保障机制研发还在初级阶段,对应的技术、结构和操作程序还存有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并不完全符合农业生态运行的管理要求,因此中国农业的生态经济发展还不能很好得到实现,因此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先进技术,取长补短,和中国实际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生态农业经济结构的有机性

有机性发展,顾名思义就是把生产环境、系统的协调当成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出发点,保证实现农业经济和环境生态进行良好有机的结合。实现生态农业经济运行的有效性,就要全方位落实职责管理和技术监督,还要落实环境的协调控制体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以顺利落实生态经济的管理,提高农业发展工作管理水平。期间还要依据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做好对应的工作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提高管理水平。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统筹能源高效型经济管理机制

在农业的生态经济体系中,要想全方位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管理结构向科学性的方向发展,认真实施生态农业经济的策略。还要对农业的经济建设和能源体系给予全面的评价,这样可以给予农业生态经济根本性的要求满足,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经济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在生态农业经济体系中新型能源进一步的稳定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将发展趋势和管理要素相互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不浪费资源。比如,将太阳能资源在水利工程中进行有计划有效运用,运用能源转化的办法,在管理效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为之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贡献微薄之力,也为农业的全方位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平台。

提高生产力

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提高经济生产力,对生态经济的管控优点和干预能力需求给予综合性的判断。对农业方面的市场和科学市场之间的结构进行协调发展,同时特别关注如何有效实施管理,维护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的两者和谐。另外还要加强对农业市场的供需管理,在监督管理控制体系中把整体的资源管理与农业生产的保护措施进行融合,发挥农业生态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作用。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积极落实保护政策,提高生产力,促进管理结构的优化,促进我国经济全方位发展进步。

完善社会服务系统

生态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得到最好的效果,就要建立更加完善、系统化的社会服务系统,保证能够维护法律法规建设结构的综合作用,提高农业生态市场的服务水平,积极落实和配合政府部门给予的有关的优惠政策。同时为生态农业经济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供更好的平台。要想做到这些,一方面要对农产品管理的程序进行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对一些比较有潜力的项目进行试点经营,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同时还要转变农业运行的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加强和市场准入的管理,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把生态平衡作为重点,严厉惩戒乱砍滥伐的不良行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效果。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业经济的社会服务水平,们还要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控制系统,建立一支负责落实监管职责的人才队伍,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努力开展农村环保产业

要想提升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顺利落实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就要不断发展农村的环境保护产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经济产业和产业结构进行协同发展。同时要注意,在农村地区积极落实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时候,还要时刻关注和开发相关的农业生态经济的环保产品,或者是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将生态农业经济价值最大化。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李永红.试论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精品,2021(01).

[2]杨士伟.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0(15).

[3]张金波.试论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0(9).

[4]董开茹.试论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商品与質量,2020(44).

[5]蔡永福.试论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财讯,2020(11).

[6]宁喜华.试论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20(18).

[7]刘高田.试论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0(11).

作者:李建青

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2:

我国水利科技的新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

【摘 要】我国为落实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明确指出,要把水利事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不断的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改革,贯彻落实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不断的创新中,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建设道路,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科技;新进发展;未来展望

引言:

水利科技对于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历代有为的统治者也都把兴修水利作为治国安邦的大计,水利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中国水利的发展历程的回顾,探讨了我国水利科技的最新进展,提出了我国水利发展的趋势。

一、我国水利的发展历程

近50年来,中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水利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工程的成功建设,充分显示了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与水利科技的成就。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科研、施工和安全检测等方面,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在高坝筑坝技术、岩土工程、大坝安全监测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水资源评价、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等技术获得了长足进展。覆盖七大江河重点地区的全国防汛决策指挥系统,为防汛指挥部门提供现代化的调度管理手段。节水灌溉技术、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河流泥沙与河道整治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去年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会议,再次重申了可持续发展的5个主题―水、能源、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水问题列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之首。今年3月在日本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水论坛,中国水利部汪恕诚部长在主旨演讲中阐述:水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中国水资源领域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二、我国水利事业现状

1、科技水平相对较低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予以重视,其主要包括水利事业、电力事业、卫生医疗、教育文化事业等。其中,水利事业的科技水平相对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是比较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相关部门对水利事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在资源配置方面不合理;二是對水利事业的建设认识不够全面,对其发展方向不明确。

2、水利事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水利事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水利事业单位缺乏科学性的定位,主要是由于水利事业具有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其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组织结构比较混乱,各地方政府、水利事业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不清晰,责权不明确;二是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运行机制效率低下,没有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对运营成本核算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缺乏重视;三是在水利设施设备的维护方面的重视度不够,不能有效的发挥设施设备的功能。

3、水利事业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应用到水利事业中,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水利单位的运作效率。目前,我国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员编制时,没有科学合理的对人才进行岗位编制,有很大一部分水利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质不高,其对水利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使得我国现代化水利事业的建设出现一些问题。

三、我国水利科技最新进展

1、防洪减灾

防洪策略调整上的重大突破,是在建设方面强调在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大框架下部署防洪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运用系统论理论和风险管理方法,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防洪战略的转变为抵御今年夏天淮河特大洪水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法防洪、科学调度和政府应急机制的有效运用为战胜洪水提供了保证。

2、水环境与生态

近十年来,针对流域污染成因,开展了海河、淮河、松辽、黄河、长江、珠江六大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研究,对10317个排污口排污情况进行了调查,获得100多万组数据。采用系统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排污规律,列出了严重污染区域,分析了污染发展趋势。针对山区河段、平原河段、湖泊、水库等典型水体,开展了利用生态方法修复污染水体的示范性研究。

3、农村水利

目前中国众多单项节水灌溉技术已趋于成熟,趋近国际先进水平,如在水稻调亏灌溉机理研究方面,提出了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非充分灌溉”理论,该理论是节水农业基础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波涌灌溉技术和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可使田间水利用率提高30~40%,接近先进国家水平。半干旱山区雨水集蓄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在总结传统雨水利用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提升雨水利用技术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齐抓,有效解决了人畜用水和部分农业用水问题,效果良好。

4、泥沙研究

中国在泥沙运动研究方面总体水平居于国际领先,近年来一直保持了这种领先态势,表现在实体模型相似理论、轻质模型沙特性和试验技术、泥沙运动的统计理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床演变、高含沙水流运动规律、高含沙水流泥沙的数学模拟等方面。

5、水土保持

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草场沙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四、建立完善水利事业的管理机制

1、建立完善的项目库。实行定期的申报、受理制度和相关项目储备等措施,对水利事业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对一些新的水利项目应该用科学的手段予以评定审核,确保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

2、建立专家参与机制。水利事业单为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建立水利项目咨询、评定、审核和验收专家组,通过引进专家的参与,能够有效的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一些新的水利项目,可以通过专家组进行相关的分析探讨,来决定该项目是否能够执行和执行的科学性,能够有效的避免地方水利单位盲目的进行水利事业现代化的建设,造成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3、充分发挥相关政府部门在水利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一些新的水利建设项目,除了专家参与指导外,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宏观指导的作用,帮助水利事业现代化建设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适时的为其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定期的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严格保障水利现代化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

4、健全考核验收制度

对水利现代化项目的完成,相关部门需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工程质量的验收,采取水利项目建设责任制,将工程中的质量标准和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负责人,便于进行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

5、注重管理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优势越来越突出,在水利事业现代化建设中,应该注重信息化的管理。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过互联网对水利项目建设进行公开的申报、审核和受理等,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管理工作的公开化。

五、中国水利科技展望

人口的急剧增长,要求相应地增产粮食,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首要任务。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将大大增加。但是世界上不少地方,如亚洲的中部及西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美洲的西部以及东欧部分地区,都已不同程度地出现水源危机。向节水型社会发展,将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自然界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展望未来,人类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水资源的管理,防治水土资源的恶化,保证水环境的良性发展。

结束语:

完善水利事业管理机制,加强水利科技条件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利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主要从我国水利事业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措施,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晓红.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2]朱蒙娣.基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水利科技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2,(04).

作者:杨旭

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3:

福建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匹配度分析

摘 要:【目的/意义】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间的匹配度问题,以期愈加合理地配置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方法/过程】文章基于福建省2017年的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基尼系数的相似方法构造区域基尼系数模型,对福建省水资源利用总量与地区GDP、农业用水量与第一产业值、工业用水量与第二产业值及农业用水量与耕地面积间描绘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基尼系数。对福建省水资源利用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间水资源分配、耕地面积间匹配度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利用总量与经济发展间比较匹配;水资源利用与产业间水资源分配相对不匹配;水资源利用与耕地面积比较匹配。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区域基尼系数模型;洛伦兹曲线;匹配度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al Gini coefficient model, Lorenz curve, matching degree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用水需求在不断增加,再加上因水资源利用率低效、排放不合格等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就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根据《2017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可知,2017年福建省的水资源总量为1055.62亿m3。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受到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福建省各市的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分布不均。同时,各市间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强弱之分。其中,南平、三明等市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厦门、泉州地区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却相对较快。另外,各市的水资源来源条件和使用方式不同,用水量和利用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厦门、泉州等市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工业方面,而南平、宁德等地在农业用水量方面则占比更大。在各市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水资源的更好利用,结合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如何科学地进行水资源配置以确保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已变得刻不容缓。因此,研究水资源与经济发展间的匹配程度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探讨水资源与经济发展间的匹配关系,以期为福建省水资源的分布和配置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1 文献综述

经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学者对于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匹配度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关于流域水资源量与经济发展匹配度的分析:范玲雪等[1]利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的方法,在对嫩江流域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匹配性进行分析后发现,嫩江流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高度不匹配,这种不匹配限制了嫩江流域的发展。张晓涛等[2]采取区域基尼系数方法对黄河流域地级行政区层面上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以及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农业劳动力资源之间的匹配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应的研究结论提出了解决措施。张吉辉[3]用基尼系数和不平衡系数来衡量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在时空上的匹配度,他们认为我国水资源分别与GDP和人口处于波动均衡状态,而与耕地面积则处于极不匹配状态。徐可[4]借助ArcGIS软件的地理分析和空间统计功能,分析图们江主要流经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匹配度、匹配度空间自相关性以及匹配度聚类特征,结果表明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匹配度变化较为稳定,只有小幅增長;而空间自相关性则为中等相关,2017年无空间自相关性。(2)关于用EKC曲线来研究水资源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秦小迪等[5]通过协整检验和单位根检验对湖北省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是否存在EKC进行了验证,得出水资源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同的关系,农业用水量存在EKC曲线,而工业用水量不存在EKC曲线。李强等[6]选取中国31个省市区2005-2012年水资源利用量和经济增长相关指标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模型验证水资源利用量EKC在中国是否存在,研究结果表明人均用水总量、人均农业用水量EKC、人均生活用水量EKC均不存在,而人均工业用水量EKC存在,转折点为23615.34 元。鲁晓东等[7]利用中国2004-2013年中国八大流域主要监测断面水文数据,结合各流域80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特征等数据,依照EKC的经典和扩展分析框架,分析了未来各城市水资源质量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经典EKC曲线的性态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水资源质量变化,中国的河流呈现出双拐点的S型EKC曲线特征;绝大部分城市仍处于EKC曲线的第一或第二阶段,表明经济增长与水资源保护间的关系较为紧张。(3)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关系:孙爱军等[8]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城市间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算,认为只有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并举才能改进协调度。陈长杰等[9]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PREEST系统模型等对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定量分析,认为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供给的角度来看,资源状况基本上可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综合上述已有研究发现,目前学者对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上,并没有对特定省份的各个行政区进行细分研究。本文通过借鉴前人用于分析水资源与经济发展间匹配程度的方法,运用基尼系数构建出区域基尼系数模型,对福建省2017年的9个地级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产业间水资源配置以及耕地面积间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以期为福建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更好匹配提供一定的借鉴。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构建区域基尼系数模型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于1912年在洛伦茨曲线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常用经济学指标[10-12]。本文基于基尼系数的特点,采用类似方法,构建出水资源利用总量与地区GDP、农业用水量与第一产业值、工业用水量与第二产业值以及农业用水量与耕地面积间匹配的基尼系数。构建的步骤如下:

4 研究结果及建议

4.1 研究结果

(1)水资源利用与地区经济发展方面。水资源利用总量与地区GDP的基尼系数为0.318,属于比较匹配状态。这说明福建省在既定水资源总量的情况下,水资源的利用总量与地区GDP之间的分配比较平衡。此外也说明了水资源利用量的多少能够带来相对匹配的GDP的增长。但通过表2可以看出,厦门市的水资源利用占比为3.6%,而GDP占比达到13.5%;相反,南平和三明的水资源利用占比分别为14.1%和12.9%,但是GDP的占比分别仅有5.1%和6.5%。由此说明了福建省在水资源利用与地区GDP增长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水资源利用与产业间水资源分配方面。农业用水量与第一产业值的基尼系数为0.464,属于相对不匹配状态。换而言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水量的多少并没有带来与其相匹配的产业值。通过表3可以看出,福州市的农业用水量占福建全省农业用水的比值为11.8%,而第一产业值占比达20.8%;相反,南平市的农业用水占福建全省农业用水的比值为17.6%,而第一产业值占比为12.6%。这表明农业用水量与第一产业值的匹配是不均衡的,因此,在既定水资源用量的情况下,如何对农业用水量与第一产业值进行高效配置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工业用水量与第二产业值的基尼系数为0.424,属于相对不匹配状态,这说明福建省工业用水量与第二产业之间的分配比较不平衡。即在福建省工业生产过程中,用水量的多少并没有带来与其相匹配的产业值。通过表4可以看出,厦门市和泉州市的工业用水占福建全省工业用水的比值分别为2.3%和23.0%,而第二产业值占比分别为11.8%和27.5%;相反,南平市和三明市的工业用水占福建全省工业用水的比值分别为13.1%和12.0%,而第二产业值占比分别为4.5%和7.1%。另外,其他几个城市在工业用水量与第二产业值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不均衡状态。所以,工业用水量与第二产业值间的配置还存在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3)水资源利用与耕地面积方面。农业用水量与耕地面积间的基尼系数为0.360,属于比较匹配状态,这说明福建省农业用水量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分配比较平衡。但通过表5可以看出,漳州市和福州市的农业用水占福建全省农业用水的比值分别为14.4%和11.8%,而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8.7%和8.0%;相反,三明市和南平市农业用水占福建全省农业用水的比值分别为15.9%和17.6%,而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18.3%和20.5%。这表明福建省农业用水量与耕地面积的匹配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4.2 建議

根据对福建省2017年9个地级市水资源利用总量与地区GDP、农业供水量与第一产业值、工业用水量与第二产业值、农业用水量与耕地面积间的匹配情况,提出如下3点建议:

第一,对于福建省个别市农业用水量所带来的第一产业值间相对不匹配的情况,建议各市可以依据地形地貌来调整灌溉方式,通过有效利用水资源来使用水量与经济间共同发展。

第二,针对福建省个别市工业用水量与第二产业值间相对不匹配的情况,建议相关政府能够出台相应的水资源高效配置与使用战略,采取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进一步更好实现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

第三,在水资源利用总量与地区GDP和农业用水量与耕地面积方面,虽然整体上两者比较匹配,但个别市仍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现象,这些市要对症下药,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各市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够齐头并进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玲雪,何立新,聂双江,等. 嫩江流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度分析[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12):1-5.

[2]张晓涛,于法稳.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状况匹配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0):1-6.

[3]张吉辉,李健,唐燕. 中国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匹配分析[J]. 资源科学,2012(8):1546-1555.

[4]徐可. 图们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匹配度时空差异[J]. 科技资讯,2019,17(7):205-207.

[5]秦小迪. 基于EKC曲线的水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荆楚理工学院,2018(4):70-85.

[6]李强,王莉芳,贾晓猛. 基于EKC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5,15(4):133-136,142.

[7]鲁晓东,许罗丹,熊莹. 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EKC假说在中国八大流域的表现[J]. 经济管理,2016,38(1):20-29.

[8]孙爱军,董增川,张小艳. 中国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耦合协调度研究[J]. 资源科学,2008(3):446-453.

[9]陈长杰,马晓微,魏一鸣,等.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2004(22):34-39.

[10]杨耀武,杨澄宇. 中国基尼系数是否真的下降了?——基于微观数据的基尼系数区间估计[J]. 经济研究,2015,50(3):75-86.

[11]梁小青,纪昌明,张验科,等. 甘肃省水资源时空匹配现状分析[J]. 甘肃高师学报,2019,24(2):55-59.

[12]熊鹰,孙维筠,汪敏,等. 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匹配[J]. 经济地理,2019,39(1):88-95.

[13]邢晶尧. 辽宁省水资源空间配置分析[J]. 水利技术监督,2020(1):170-172,272.

[14]宋建,庄玮. 新疆水资源分布的空间匹配性分析——基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J]. 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7):60-63,144.

[15]祁丽霞,杨承佳,王国帅. 河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匹配关系的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2):30-36.

作者:陈金凤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家庭教育论文下一篇:中学生舞蹈创作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