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人员建设专业技术论文

2022-04-25

摘要:乡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机关,是连接国家和农村的结合点。而作为乡镇政府主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地区人员建设专业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地区人员建设专业技术论文 篇1:

老年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我国人口逐渐呈现老龄化趋势,未来解决大量老龄人口的生活、娱乐等问题是社会的一大重点需求。老龄人口数量的庞大,促使老年服务机构得以发展兴起,老年人口的服务行业将成为未来的一大热门行业,老年服务机构的数量也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关注的是老年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中,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将成为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专门针对老年服务机构的专业对口服务人才比较短缺,要实现老年服务机构的有效发展,开展老年服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是关键。文章分析了老年服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目前老年服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老年服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老年服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当前,老年服務机构的人员队伍建设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发展合力,对于这类服务人员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的重视度不高,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都难以达到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老年服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的有效发展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1 老年服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1 提升老年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老年服务机构是服务行业的一种,其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的好坏是由服务人员决定的。老年服务机构要提升服务质量,就必须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服务人员,建设一支优秀的服务人员队伍,有了高素质的服务人才,老年服务机构的各项服务业务水平才能够得到快速提升。

1.2 提升老年服务机构行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未来,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对于老年服务机构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老年服务机构的数量也将不断增多,行业间的竞争也将愈演愈烈。在这种竞争格局中,老年服务机构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的优质的服务人才队伍,谁就能赢得更大的老年服务市场份额。对此,老年服务机构加强老年服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也是为了有效提升行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 当前老年服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数量严重不足

就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建设现状来看,行业中需要的服务人员数量约1 000万人,但是实际上,老年服务机构现有的服务人员数量只有约37万人,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所在省份共有大小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350家左右,养老床位有3.8万张,但管理和服务人员总数只有5 000多人,专门从事服务护理工作的护工还不到4 000人,这就意味着一位护工可能同时要看护多位老人,无法实现精准的护理和服务,服务水平和效率自然也很难提升。

2.2 服务人员结构存在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老年服务机构中的服务人员的年龄呈现中老年化的特点,青年护工数量很少,不到总数的10%,大部分护工的年龄在36岁以上,其中50岁以上的也占总数的10%。在服务人群中,大多为女性服务工作者,服务工作人员的性别分布失衡,导致很多服务项目无法实现。老年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问题是目前解决老年服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问题的关键。

2.3 服务人员知识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能不足

现阶段,大部分老年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的学历水平、知识文化涵养及专业技能等水平较低,就调查结果来看,笔者所在地区的老年服务机构中大部分从业服务人员的学历水平止步于高中,而且这些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更少,比例不到总数的10%。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不足是目前老年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的人员建设问题之一,这些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2.4 人员不固定,流失严重

多数从事老年服务机构工作的服务人员并不能长期坚持在工作岗位,因为老年服务工作不像一般的工作,这类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在老年服务行业从事服务人员的工作年限在6年以下的占据80%以上,10年以下的只有2%左右,服务人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服务人员流动频繁导致服务机构的人才培训成本不断上升,也不利于老年服务机构的长效发展。

2.5 服务意识不足,责任心缺失

目前,老年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中,大多数服务人员不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对于自身的护工工作认识度不高,甚至将这份工作视为一种难以启齿的工作。因为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有智力障碍的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为这类老人提供服务的难度大,可能需要做的工作更多、更累,很多服务人员往往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工作时漫不经心,缺乏服务意识,导致服务水平无法提升,老人满意度不高。

3 现阶段老年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对策

3.1 多渠道吸纳长期从事护理服务工作的人员

当前,老年服务机构人员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对此,服务机构要依托就业扶持等政策,促进医院护工、家政服务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长期从事护理服务工作。激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转岗长期护理服务行业,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采取放宽城镇落户条件等措施,吸引养老服务、养老护理、医疗护理等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到本市长期从事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鼓励退休医务工作者、低龄老年人参与长期护理服务。倡导亲属从事长期护理服务,就地就近服务家庭失能成员。

3.2 开展专业培训工作,提升服务水准

为加强老年服务机构的人员队伍建设工作,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老年服务队伍,老年服务机构要定期开展老人院失智老人全人照顾服务模式经验、社会工作品牌架构及工作开展模式、老人团体组织孵化成果观摩、老年社工实训基地建设经验等专题课程。通过开展专题课程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提升其服务意识。借助实战培训的开展,加强养老从业人员的培训,助力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通过这类培训活动,组织全省养老机构、养老企业、养老专家及养老服务业内的广大工作者,参访省内各地标杆养老机构,学习先进,对照、建设、提升机构的服务质量,树立养老服务业管理模范,全方位总结及展现地区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建设的成果,为老年服务机构的人员队伍建设树立典范。

此外,老年服务机构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育从事护理服务工作的管理人员。大力培养长期从事护理服务管理的人才,培育一批熟知护理行业法律法规、熟悉护理机构管理模式、了解护理运营流程、懂得护理服务质量控制的专业化管理队伍。还要发挥政策扶持和资金促进作用,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长期护理服务领域,开展“产业人才引凤”行动,引进护理服务专业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批护理服务专业团队。

3.3 完善福利政策,提高保障措施

要確保老年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队伍稳定,提升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的福利政策,提高保障措施,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对于他们的关怀和照顾,从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为老年人客户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要进一步完善员工激励制度,在员工中每月选取“服务之星”,以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制订《养老机构员工星级评定方案》,根据组织领导、基础设施、日常管理、服务质量、医疗水平、安全生产等方面,对养老机构员按评分高低确定授予“五星”至“一星”等级,以此作为考核标准,给予优秀员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提升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

4 结语

老年服务机构的人员队伍建设是老年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赢得服务市场的关键,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高、工作积极性高的高素质服务队伍,为企业在未来的服务竞争中占据优势打好人力资源基础。

参 考 文 献

[1]林文兄.浅析养老服务行业发展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匹配度——以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11):89-90.

[2]袁昌宁.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示范性高职院校举办“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2):40-42.

[3]赵久华,黄梅,朱文娟.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皖西卫生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1759-1761.

[4]隋国辉,蔡山彤.养老服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老龄产业需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5(12):11-20.

[5]李永民,郭昌炤.中国多层次老年服务教育的人才培养——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为基础的分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2):13-17.

[6]孙玉琴.加快发展老年服务教育事业开创我国养老产业新局面——首届“中国老年服务教育与产业合作发展研讨会”综述[J].中国民政,2010(11):30-32.

[责任编辑:高海明]

作者:郭文汇

地区人员建设专业技术论文 篇2:

建设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现状探析

摘 要:乡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机关,是连接国家和农村的结合点。而作为乡镇政府主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乡镇政府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人员;服务型政府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逐步推进,尤其是在现阶段倡导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城乡利益分配格局、实行“以工促农,以工助农”思想指导下,为农村提供各种专业技术服务的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包括农村党政机关公务员、基层单位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农村党政机关、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水利站、林业站、交通站、城建分局、派出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学区、电管站、文化广播中心、劳动力培训中心、兽医站、食品所、农行分理处、信用社分社、卫生院、农行、信用社、财经所等单位[1]。农村公共服务人员处在农村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的相关三农政策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因此他们是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坚力量。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人员能力,对建立起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及其意义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目标模式。服务型政府从内容上讲,就是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的基本权利,重点是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如就业、就学、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政策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中去,实现向以人为本、便民高效、程序规范、公开透明的转变,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共服务。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公平公正、覆盖广泛、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二、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农村公共服务人员分布不均衡,结构性问题突出

因为区域差异及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人员呈现出区域结构失调、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以教师资源为例,2005年国家教育督导团队江西、河南、广西、四川和青海等6省区的15个县、109所中小学进行的专项检查,之后发布中小学校长教师管理情况专项督导检查公报说,在督导的六省份中,普遍存在城市教师超编、农村教师缺编的现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缺编严重,农村教师缺编是这些地区较为普遍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表现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上,农村公共服务人员普遍存在老龄化现象,这个问题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服务政策的逐步推行,越来越多拥有高学历的年轻人加入了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有效地改善了以前普遍存在的农村公共服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大学毕业生多数学习的是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理论性专业,而农村急需的懂得农、林、牧、医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欠缺,而大量的管理人才堆积在乡镇政府容易造成人才浪费,造成结构性问题突出。

(二)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庞大,但整体素质较差

我国公共服务管理和具体服务人员数量及队伍明显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基层各种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十分庞大,但各地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缺才不缺人”的现状。根据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中对卫生人力的界定,我国每千农业人口有各种类型的乡村医生或卫生人员1.02人,但这已经从整体上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存在学历层次不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调查表明,截至2005年底,县乡主要卫生机构的卫生技術人员的学历以大专、中专为主,本科学历仅占6.40%,无学历人员仍占14.5%。在职称方面,医师级以下职称占77.4%,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仅占2.7%[2]。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可能只有1~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疗服务人员,试问一下,仅靠这仅有的1~2名副主任医师,乡镇卫生院如何开展大型手术,同时,现在随着国家对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已经配备得十分完善,有的乡镇卫生院配备的专业设备完全可以应付一台大型手术,但因为缺乏懂得使用专业设备的技术人员,大量先进设备被闲置,有的仅能进行一些常规性的普通检查。在农技服务方面,大部分技术骨干为计划经济时代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知识结构相对老化,难以适应现代农业技术的新要求。

(三)农村公共服务人员待遇较差、队伍不稳定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持续推进,乡镇事业单位转制外包、农村税费改革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由于相应的配套制度没有跟上,乡镇站所人员管理中出现一些深层次问题。例如,对乡镇兽医站、农技推广站等机构的撤并直接导致原有的服务人员待遇持续下滑,有的因为专业过于狭窄而没有有效分流,农村原有的技术人员的生存状况堪忧。与此同时,高水平的乡村教师等大量外流,并且多为因经济原因出现向经济相对发达、待遇较好的地区流动。虽然国家现在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下基层,但我们应该看到,大多数毕业生宁愿成为城市的“蚁族”,生活在城市底层而不去农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那些现在已在农村工作服务的大学毕业生大多倾向于尽快调动到县城等待遇较好地区。另外,我国基层农村公共服务队伍中有大量因为各种关系而进入各站所的临时性工作人员,他们的待遇和地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也受自身能力的影响,他们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工作,并且,因为政府对他们的管理相对较为松散,导致队伍十分不稳定,影响工作质量。

三、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优化之策

(一)整合城乡和区域资源,均衡配置农村公共服务人员

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合理均衡配置要从整体性出发,充分考虑城乡、地域现有的差异,旨在消除或降低城乡间、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间的差距。首先,要求我们要创新服务理念,整合政府各相关部门建立区域性的公共服务人才管理服务机构,运用整体思想促使公共服务人员的数量、质量、结构在城乡间、地区间合理调配。其次,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供给制度。实现城乡间、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同工同酬,确保通过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来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加大城乡间、地区间的人员交流和调动,实现经验和技术的有效互补。再次,要畅通各种技术人员进入公共服务人员队伍的各种渠道,鼓励农村现有的技术型人才,拥有先进理念和知识的农民加入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并为他们解决相应的待遇及人事问题,与此同时,要创造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成长成才的最佳环境以此来留住大学毕业生,鼓励并为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团体提供一切方便。

(二)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仅依靠县乡两级政府力量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担负起这项艰巨的任务。力争在近期对农村公共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一次专业技能培训;要建立健全农村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制度,着力提高现有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教育、卫生和农技部门应加强对在岗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并将工作效果同他们的待遇及职称晋升联系起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的积极性;通过换岗轮职交流等办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人员间的短期流动,尤其是农村现在急缺的各种专业技术人才,鼓励他们走到农村去,通过换岗轮职为农村公共服务人员提供各种培训机会。除此之外,要建立资料室、讲习班等固定场所,通过书籍、视频讲座、专家现场授课等方式让农村公共服务人员接受到最为全面的培训,以此来快速提升现有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农村、农民服务。

(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福利待遇、打造稳定高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

政府应对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社保工资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第一,要加大财政政策倾斜力度,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全额投入,确保农村基层服务人员的工资到位,解决其后顾之忧。第二,要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岗位公开招聘制度。地方政府每年应拿出一定数量的服务岗位面向考试招聘,以充实农村公共服务队伍。制定和出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的相关激励政策和制度。第三,尽快落实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医保社保、养老保险等倾斜政策,缩小城鄉公共服务人员间的待遇差距,打造稳定高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能力,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农村公共服务人员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对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对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胡鹏,王羽.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4).

[3]郑志龙.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李晓红.浅析我国乡镇政府改革困难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5).

[5]张新光.论中国乡镇改革25年[J].中国行政管理,2005,(10).

[6]王红霞.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乡镇政府职能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作者:王新科 谢丹

地区人员建设专业技术论文 篇3:

西藏村落建档背景下基层档案人员培养路径探析

摘 要:文章首先解读西藏传统村落建档的概念,从西藏村落建档工作开始以点带面,分析西藏地区基层档案人员在人员结构、学历层次不合理,人手紧缺、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给出西藏村落建档背景下基层档案人员培养的可能路径,提出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发挥档案人员主观能动性、增加专职档案人员配备、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利用民族政策鸿利等措施,旨在为本领域相关决策人群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传统村落;基层档案人员,人才培养

传统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表现形式之一。在当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我们需要注意到,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传统村落文化遗存正面临着被破坏殆尽的文化困境。作为文化工作者,为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必然选择。

截至 2018年11月,我国已陆续公布 4 批传统村落名录,进入名录的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有 11个。其中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西藏自治区共8个,分别是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土布加乡岗嘎村、定日县岗嘎镇岗嘎村、谢通门县通门乡坚白村、亚东县帕里镇居委会;山南市乃东区扎西曲登村、琼结县下水乡唐布齐行政村;林芝市波密县八盖乡日卡村、巴宜区鲁朗镇扎西岗村。西藏村落建档正是积极响应和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行动落实,紧密结合推进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着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富有西藏地域特色和独特西藏民族价值的美丽村落,传播西藏特色地域文化。

一、传统村落建档的概念解读

从地理的概念上来说,村落是人类分散的或集中的,长期生活、繁衍在一个边界清楚的固定区域,是农业社会从事生产的人群组成的单元空间。2011年,中央四部委明确提出:“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与文化渐进式创造、积累,传统村落已成为了解我国地方历史与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

西藏地区大部分传统村落分布在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由于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新农村建设,不适当、不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等原因,使得西藏传统乡村格局发生改变,区域内村落的民族特色逐渐消减,西藏传统村落的建档式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2013 年,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先生在天津大学成立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心,创建了中国传统村落网,编写了《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旨在通过发挥学术研究、开展田野调查,加强宣传与教育等来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存的建档式保护。从全国区域来看,“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在2014年3月已经启动,该项目旨在为我国两万多个传统村落建立可供备查与传承的档案记录,并由冯骥才教授及其团队率先启动首批传统村落立档项目,时隔4年,西藏地区的档案学者侯希文及其团队也开始启动“创新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西藏村落建档研究”的项目,致力于研究西藏地区传统特色村落的建档与保护。在此背景下,西藏村落建档的人员培养和基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到整项西藏村落建档工作的成败。

二、西藏村落建档工作中基层档案队伍建设的现状

西藏自治区内目前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已达11个,但与西藏自治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极具特色的乡土风光和民族风情不相匹配的是,西藏区域内还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和档案资源急需挖掘、抢救、开发和保护,与此同时,从事西藏传统村落建档的基层档案队伍建设状况堪忧。

一方面,从事西藏村落建档工作的人员有专业学科背景、学历层次不一的基层办事人员,有专门引进的档案学专业人才,也有临时调配的藏族文献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专家,其中,基层办事人员和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在人数上占较大比例。所以,人员结构复杂,且尚存较大人员缺口。另一方面,参与西藏村落建档的人员大多为西藏地区的公职人员,大多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历经、报名审核、政治审查等环节,大多经过认真考察,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有基本保证,大多为大专以上学历,政治面貌多为中共党员,政治觉悟和素养较高,热爱西藏、热心藏族传统村落的建档式保护事业。

三、西藏基层档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西藏已经有一批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档案工作人员,共同构成了西藏档案事业、西藏特色文化事业的金字塔式根基,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西藏基层档案人员需求满足不了西藏传统村落建档这项工作的需求,西藏地区基层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由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各项基层工作的编制有限,西藏地区专职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存在较大缺口,具体表现在:档案专业人员的岗位紧缺,村落建档工作大多由办公室人员兼职承担,在工作上存在着完成任务即可的心态,甚至有敷衍塞责的个例;缺乏对西藏村落建档工作的热爱和沉浸式研究,无法有效开展西藏村落建档的归档整理和档案编研工作。

其次,“懂民族的不学档案,学档案的不懂民族”。一方面,引进的档案学专业人才缺乏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和民族档案知识,对西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不甚了解,甚至不懂藏语,另一方面,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基层办事人员或兼职档案人員又缺乏专业的建档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边疆历史档案学、民族档案学、地方文献学、民族史料学知之甚少。

四、探究西藏村落建档背景下基层档案人员队伍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西藏村落建档工作是一项立足于保护西藏传统村落、传承西藏特色文化的事业。因此,探究西藏村落建档背景下基层档案人员队伍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宏观层次上必须坚持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为民族地区文化事业、档案事业服务的原则,紧密围绕西藏具体工作的发展需求,努力实现民族与档案“两种文化”的融会贯通,以更好地满足西藏文化传承和特色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

除此之外,在微观层次上也有一些方法和路径来实现基层档案人员的培养。

第一,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普及大众的文化意识和档案意识,同时发挥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推动西藏村落建档工作上消极观念和负面工作态度的转变。档案工作人员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档案工作意识,把西藏村落建档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为民族留存文化”的高度,主动学习档案知识和村落建档流程,钻研当地少数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增强档案意识,提升民族文化素养。

第二,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配备应满足基本的档案工作需求,使基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能够真正、专门、完全的从事档案管理这项专业技术工作,而非其他行政人员兼职担任,或者虽为档案人员却承担着大量办公室的综合业务工作而无法腾出精力处理档案业务工作,保持基层档案人员的稳定,避免频繁变动。只有当档案岗位设置有、工作人员固定住,更进一步的基层档案人员培养才不是一句空话。

第三,上级档案业务指导部门应有所作为,通过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和提供档案业务培训等措施促进基层档案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和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档案业务指导和档案业务培训应结合西藏地区档案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对西藏地区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定向制定档案业务培训计划和档案人才培养计划,为非藏族、非本地户籍的档案工作人员定向增加少数民族文书档案、民族地区档案工作、民族特色档案事业方面的培训内容和继续教育课程。

第四,充分利用各种对口支援政策和扶助倾斜政策,借助对口支援的档案业务指导资源,通过专家对西藏村落建档工作背景下的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专门性的指导,使基层档案工作人员找到差距,准确提升业务技巧和业务水平;委托有档案专业的大中专院校代培档案工作人员,委托有建档工作经验的机构或组织代培建档工作的青年骨干力量,或者去先进地区先进档案局馆的业务进修和学习等。

五、结语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是一项延续国家历史、弘扬民族文化的文化工程,西藏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并不是某一个社会组织和机构就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文化部门牵头,联合档案部门、民委和宗教部门,邀请建档村落村民共同参与和投入。在此背景下,档案工作者要抓住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找准定位,自觉参与,增强挖掘和保护这些古村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创新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努力在西藏村落建档工作中开发西藏传统文化资源,传播西藏特色文化和西藏独有的民族品牌,推动西藏档案文化事业的发展, 在实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为西藏经济发展引来商机、促进繁荣。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 http://www.gov.cn/zwgk/2013-08/30/content_2477776.htm

[2]任 越.论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实践诉求与现实困境[J].档案学研究,2018

[2]陈 阳.对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式保护问题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7

[3]冯卫东.高校管理人员职业规划创新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4]王 媛.基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研究[J].兰台世界,2015

基金項目:本文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创新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西藏村落建档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XT-ZB201820。

作者简介:李丽(1988-),女,汉族,河南镇平人,档案学硕士,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高校档案管理与利用服务。

作者:李丽

上一篇:广播电视人员专业技术论文下一篇:大众传媒文化危机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