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兴林富民研究论文

2022-04-18

日前,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把这场事关兴林富民、事关农村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改革全面推向深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业兴林富民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林业兴林富民研究论文 篇1:

加快河南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河南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做强林业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兴林富民具有重要作用。

一、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一)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创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要使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林业产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河南林业产业层次仍然不高,初级产品仍占较大比重,产业发展内外协调性也不够高;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还存在,在经济总量中还是薄弱环节,迫切需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林业产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要着力转变林业产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林业科学发展的问题和矛盾,着力构建有利于林业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实现“双增目标”的重要保障

2009年,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hm2 ,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hm3。这既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新时期我国林业建设的奋斗目标。实现“双增目标”,任务重大、影响深远,需要各地增强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河南责无旁贷。在有限的土地上落实“双增目标”,必须把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作为重要措施。如期实现“双增目标”,必须在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中,找准着力点,在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林业区域布局优化、林业投资的吸纳、林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等方面下工夫、见实效。

(三)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落实“四个重在”的现实选择

“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体要求,是做好全省各项工作特别是林业工作的指导方针。构筑中原崛起的生态屏障,增加生态产品、林果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第一人口大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强劲需求,需要林业产业的支撑。重在持续,就要把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 “三化”方针(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两大跨越”( 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等中原崛起的总体战略一条红线穿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而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纽带,是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因素。重在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出路所在,提升水平、提升环境、提升优势,需要林业建设、绿色发展等作为重要保障。重在统筹,是谋划全局、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重在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林业产业是不可或缺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四)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增强林业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河南林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的深层次问题始终存在,不少林业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技术装备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高。森林资源培育环节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也不够高,粗放生产经营仍然占较大比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林业产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目前,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林业产业既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又面临一次新的战略性调整机遇。必须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切实增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及时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完备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使林产品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消费模式,不断增强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经济贡献率。

二、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 生态文明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森林是“地球之肺”,而湿地是“地球之肾”,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生态本身是有价值的,同时,林业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林业产业不仅为人民生活、生产建设提供包括木材、人造板、木浆、林化产品、食用菌、苗木花卉、木本粮油、木本药材、生态产品等在内的大量物质和非物质产品,而且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兴林富民。

(二)增长速度与调整结构的关系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调整经济结构既是着眼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也能够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当前,保持较高的林业产业增长速度是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必然要求,而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仍然是林业产业的重要命题,必须保持林业产业合理的增长速度,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应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目前,河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第一产业仍然占很大比重,高于全省一产比例46个百分点。所以,要更加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林业三次产业、林产品结构,由注重一产向促进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提升林业整体效益。要立足以产业发展形式带动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事业,发展森林环境服务业,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森林的生态需求。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林业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结构社会化、经营行为市场化的发展新格局。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团,同时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使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的过程。

(三)资本支撑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资本支撑与自主创新是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的两项关键措施,不可偏废。传统林业产业主要依靠土地、投资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支撑实现增长,现代林业产业必须依靠投资和科技驱动实现其新的增长。林业产业既具有一般产业的属性,也有其特殊性。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自主创新可以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减轻产业发展对土地等资源的过度依赖。河南是农业大省,林业用地紧缺,人均林地不到1亩,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5。同时河南的科技力量、体系等也不如发达地区。因此,要正确处理资本支撑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林业产业的科研开发,从而吸引人才,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积极支持开展创新型研究,抓好增强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林业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环节,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集约型林业产业发展道路。

(四)空间布局与发展时序的关系

林业发展空间布局旨在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林业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潜力、经济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等,对地域进行划分,明确各区域的林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统筹谋划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生产,正确引导林业走向,促进科学发展,逐步形成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协调的现代林业格局。林业发展布局是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林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森林生物质产品、生态产品,需要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发挥比较优势,使优势林产品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但是,这些布局应有先有后,要按照需求强度、支撑保障能力等,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把空间布局与发展时序很好地结合起来。林业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部分门类,要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林业发展区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木材加工、果品加工等第二产业,要遵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充分利用集聚区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和优化效应,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模式,搞好产业衔接,降低发展成本,实现林业产业发展布局与时序的有机统一。

(五) 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界定企业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微观主体,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政府可以创造环境,提升企业活力,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要依照市场规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以增强微观经济效率和活力。但是,市场调节有时会“失灵”,单靠市场不能适时保持林业产业总量供求平衡、结构衔接协调,难以保障林业产业有序、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公平环境。当前,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不断加强林业产业的调控和服务,及时制定产业政策,完善产业调控措施,有效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实施与财政经济实力、林业产业特点相适应的贴息、税收等扶持保护政策。要稳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林业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实用技术推广服务,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督,保障干鲜果品质量安全,提高林业产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业厅)

作者:刘有富 杨朝兴

林业兴林富民研究论文 篇2:

深化林权改革 践行科学发展

日前,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把这场事关兴林富民、事关农村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改革全面推向深入。

近年来,浙江省遂昌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抓住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把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遂昌模式”的林改工作品牌,并走在了全国前列。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现实基础

一、林权主体改革基本完成。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遂昌县就完成了林业“三定”

(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90年代对林业生产责任制进行了再次完善,

通过2006年的山林延包工作,将集体林地承包期再延长了50年,全县共发放新《林权证》65285本,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使产权进一步明晰,巩固了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让林区群众吃下了“定心丸”,真正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二、林改工作机制较为完善。自2006年遂昌县被列为全省森林资源流转工作试点县以来,坚持规范操作,出台了《遂昌县推进森林资源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市率先制定了《林权抵押担保管理办法》、《森林资源收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操作办法,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坚持让利于民,出台了优惠的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政策,进一步降低了林农生产经营成本。

三、林改工作成效初步显现。遂昌县探索创建了林权小额循环贷款、林权抵押担保贷款和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等三种林权抵押贷款模式,截止2009年6月底,已累計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342万元,放贷总量位居全市前列,森林资源流转工作有序推进,全县共组织公开招标拍卖37起,总面积7477亩,成交金额达2335.25万元,实现资产增值50.8%;配套改革及时跟进,政府全额出资为全县273万亩有林地统一投保森林火灾险,并积极引导林农安全、合理投放资金,有效降低了农民投资林业的风险。

同时,遂昌县的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相比遂昌县丰富的森林资源,林权抵押贷款的惠及面还不广,与广大林农的实际需求还有差距;公益林进行流转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缺乏好的机制;林业产业的组织化、特色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林改后林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通过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可以消除制约林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流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可以让大量生活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山区、林区的群众享受到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成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林农的根本利益;可以调动广大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林分质量,充分释放林业的综合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

二、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是实施“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遂昌县的基本地理格局,森林资源一直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如何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推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是实现“经营山水、统筹城乡”的有力抓手,而通过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一方面利用林权抵押贷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可有效解决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把分散的山林聚集到生产经营能力更强、水平更高的企业和大户手上,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林业组织化程度,可以使部分林农从粗放的山林生产经营中解放出来,转入其他产业和行业,实现多渠道增收。

三、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是发展生态林业、谋求林业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我县林业的发展将步人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保护为主、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关键性时期,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坚持“谁开发谁保护”原则,将进一步明确山林利益分配主体和保护责任主体,有利于促进生态保护机制的全面建立,顺应生态文明兴起的时代背景,加快实现林业的跨越发展。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具体举措

5月7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专门听取了遂昌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并充分肯定了“遂昌模式”的林改工作成果,希望遂昌为全国林改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在今后一个时期,遂昌将着力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突出一个理念。正确把握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方向

根据中央、省、市的工作要求,结合遂昌的具体实际,全县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核心理念和总体要求是“生态环境受保护、林业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是林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衡量林改是否成功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

“生态环境受保护”是林改的基本前提,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绝不能以牺牲和破坏生态资源为代价,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林业发展上水平”是林改的根本要求,林改就是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改革束缚林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破解林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人民群众得实惠”是林改的最终目标,是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通过林改要使林地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让森林的经济效益更加持续、更加明显,让林区的农民有事做、有钱赚,确保群众得到实惠。

二、围绕两项重点,牢牢抓住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

加大林权抵押贷款的扩面增量。遂昌县的活立木蓄积总量达730万立方米,如果以60%的立木量和每立方米600元的价格计算,立木存量价值就达26个亿,如果以全县50%的林木资产参与直接融资,至少能实现抵押融资13亿元,这将有效缓解长期困扰欠发达山区、林区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截止目前,全县林权抵押贷款总量8342万元,惠及林农1614户,抵押山林面积50047亩。今后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相结合的林权抵押信用证贷款制度,出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测算办法,加快推进林农小额循环贷款;二是进一步完善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担保贷款,积极探索担保公司、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等担保模式,拓宽林业经营者的融资渠

道;三是充实林权抵押贷款担保资本金,建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化解和补偿机制。到2009年底,全县要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7800万元以上。

规范林地、林木的合理流转。今后要积极研究和探索林地流转政策,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加快林业要素市场建设,4月份我县已建立20个乡镇林权管理分中心,广大林农已能就近完成林权确认、林权登记初审、林权抵押贷款登记备案等工作;二是加强林权信息化管理,今年要完成全县所有林权证信息数字化工作,争取完成林权实地勘界任务,逐步解决人、地、证不相符的问题;三是健全统一、规范、公正的产权交易平台,国有、集体森林资源资产交易要全部进入森林资源交易流转平台,同时积极引导个体林农的林权交易进入平台,促进资产增值增效。

三、实施三项配套,确保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大力推进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完善支持林改的公共财政制度,加大对林业防护体系、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林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多渠道筹集公益林补偿基金,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二是进一步创新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林业;三是完善银林合作机制,与金融部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林业产业化经营、林业技术开发等提供资金支持。

积极探索建立林业综合保险体系。为提高林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08年我县率先启动政策性林木火灾险投保工作,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受林农欢迎,今年要加以规范和完善。同时,要遵循“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林农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探索设立森林保险补偿基金,建立统一的基本森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森林保险险种和服务创新,在条件成熟时,建立覆盖面更宽、受益面更广的林业综合保险体系。

加快推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鼓励龙头企业与林农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二是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引导林农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组建新的林业经营实体,提高抗御灾害、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三是充分发挥竹产业协会、竹炭竹醋液协会等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引导林农建立民间护林防火组织,鼓励各地制订村规民约,提高林农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四、落实四项措施,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供保障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林业部门要责无旁贷地担当林改的主心骨、主力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将林改作为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举全局之力做好这项工作。

完善政策,促进富民。要加快完善支持林改的富民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林农将资金投向一些风险小、成本低、效益高的行业,重点培育发展竹、茶、山地生态蔬菜、油茶、特色干水果、生态养殖等生态产业,特别是要继续引导林农创办发展各类以森林旅游为特色的“农家乐”,融入到发展休闲旅游业、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大局中来,最大程度地实现林农手中资金的安全增效,促进林农转产转业增收。

优化服务,务求实效。一是做好政策服务,将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及时宣传贯彻到位,让广大林农理解和用好党的兴林富民政策;二是做好科技服务,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一线工作法”,及时掌握并解决林农在基层林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做好市场服务,使农民生产的各种林产品能及时卖出去,并让好东西卖出好价钱;四是做好窗口服务,坚持“高效、便民、低成本”的服务理念,深化执行力和效能建设。

加强宣传,造浓氛围。要大力宣传林改工作的重大意义,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着眼,宣传林改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宣傳林改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让广大林农真正了解掌握林改的具体内容和各项政策;要大力宣传林改的进展和典型,及时报道在林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引导和促进这场改革健康有序进行,实现林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作者系遂昌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作者:季方法

林业兴林富民研究论文 篇3:

谋划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大计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6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8年中央1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系统研究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动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和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昌平,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辽宁省委副书记张成寅,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在大会上发了言。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分管林业工作的负责人:林业部门主要负责人;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分管林业工作的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著名学者,内蒙古森工集团、吉林森工集团、龙江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森工集团主要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国家林业局领导李育材、祝列克、张建龙、印红、孙扎根、陈述贤、卓榕生、姚昌恬,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建兴出席会议,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总理亲切关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2日会见了出席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他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推动我国林业更大的发展。

温家宝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长期奋斗在林业建设一线、默默奉献的广大林业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祝愿。

温家宝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来自农民和基层的经验,它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有着同等重大的历史意义。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发展林业,拓展了农业生产的潜力和空间,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民增收致富,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要明晰产权,切实给予农民平等的集体林地承包权并保持长期稳定不变;二要放活经营,切实让农民在林业经营中得到实惠;三要加强扶持,切实给农民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四要搞好服务,切实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技术、信息、林地流转等服务。

温家宝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林业发展要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大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重点地区、重点流域生态工程建设。要全面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把兴林和富民紧密结合起来,在努力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温家宝指出,发展林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代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使我国的林业有更大的发展,生态环境有更大改善,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秀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共商林业发展大计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林业发展也处在一个十分难得的有利时期,林业的功能在不断拓展、效用在不断延伸、内涵在不断丰富,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这次会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林业工作的具体体现,此次会议确立了林业新的历史定位,是中央关于“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最新要求,清晰地勾勒出党和国家关心、重视林业发展,对林业寄予厚望的战略意图,赋予了林业以新的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全体与会者认真听取了讲话并展开了热烈讨论,共商国家林业发展大计。

会议认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是一项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森林资源明显增长,在全球森林资源减少的大背景下,我国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增加到18.21%。局部生态明显改善,通过对生态状况脆弱、生态地位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集中治理,这些地区出现了森林植被增加、局部生态改善的良好势头。防沙治沙明显突破,总体上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国沙化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0多平方公里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约1280平方公里。物种保护明显加强,全国累计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1968处,总面积18.3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7%。供给能力明显提高,60年累计为社会提供木材60多亿立方米。

会议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依然严重不足,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仍然非常脆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活立木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总体上看,生态问题依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已成为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已构成我国与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差距之一。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任重而道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课题,林业工作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发展林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时期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推进林业改革,毫不动摇地加快林业发展。

会议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确权到户的林地面积12.7亿亩,占集体林地的50%。实践证明,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充分调动了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极大地释放出林地蕴藏的巨大潜力,初步呈现出森林资源增加、农民

群众增收、林业经济增长的“三增”局面。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强大动力,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意志,锐意创新,把这场事关兴林富民、事关农村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改革全面推向深入。

会议强调,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确保实现资源增长和农民增收两大基本目标,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和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两项根本制度,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依法办事两大重要原则,抓住勘界发证和落实责任两个关键环节,处理好改革与稳定、放活与管理两个重要关系,切实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会议指出,要着力强化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切实优化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环境。在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强化兴林富民政策,完善林业管理体制,创新林业运行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林业投入保障、生态效益补偿、林业补贴、税费扶持。二要建立健全林业金融支撑制度,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开发林业信贷产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完善财政贴息政策,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三要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简化采伐审批程序,推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度,实行林木采伐分类管理。四要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林业要素配置。五要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努力开创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林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支持林业改革和发展。要统筹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构建林业协调发展的科学格局;严密防控重大林业灾害,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提升林业建设的质量效益。

再掀林业建设新高潮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近日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全面开创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贾治邦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央召开第一次林业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林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国家战略全局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大,任务越来越艰巨。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开得很好,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这次会议既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员会,更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部署会,明确了林业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对今后林业改革发展必将发挥长远的指导作用。各省(区、市)林业主管部门要与国家林业局上下联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用会议精神统一全行业、全社会的思想和行动,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深刻认识这次会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准确把握林业的战略地位,认清林业肩负的重大责任,坚定不移地推进林业改革,毫不动摇地加快林业发展,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人民群众的期望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切实肩负起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历史责任。

贾治邦指出,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结束后,各省(区、市)林业主管部门一定要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积极推动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将会议精神变成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实际行动。要准备一个高质量的汇报稿,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会议精神;要筹备召开省里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大会,全面总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认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召开会议的目标和任务,切实做到通过会议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要切实落实和完善会议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修订后的《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积极开展造林直补、抚育补贴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林业发展的长效补贴机制,会同金融、财政部门出台《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具体实施意见和操作办法,切实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森林评估师和森林评估制度,推进配套改革,重点抓好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认真制定和完善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做好林权纠纷调处工作。

贾治邦指出,只有林业产业实现增效,农民群众才能增收,森林资源才能增长,才能最终实现兴林富民的改革目标。各地要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快产业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经营林业的经济收益。要引导农民和林业生产经营者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产业,尽快形成有区域特色、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力争在森林经营、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林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林下经济以及森林旅游等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贾治邦指出,典型带动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经验和有效方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来,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成功典型,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国家林业局选择了100个改革典型,明年还要继续收集、总结、推广新典型。各地也要结合新的实践,培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典型,用典型的示范引导改革,以榜样的力量推动改革,引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康顺利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林业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任务,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大力宣传党的兴林富民政策,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内容程序、方式方法原原本本地交给农民。要切实搞好培训,采取现场培训、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使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方针政策,提高组织和驾驭改革的能力;使基层工作人员把握政策界限,掌握改革步骤,提高指导和推动改革的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明白改革内容,熟悉改革程序,有序实施改革。

贾治邦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向深入,一要坚持“五级书记”抓林改,确保形成领导高位推动、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二要充分发挥各省(区、市)林业部门一把手的特殊作用。三要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注意把握工作节奏,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加强对民主决策、政策落实、实地勘界、确权发证、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指导,确保资源安全、林区稳定。四要强化督促检查,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作为工作考评和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防止改革走样,确保政令畅通。

作者:耿国彪

上一篇:金融产业高新技术论文下一篇:我国环境责任保险论文